研究性实验报告——晶体的电光效应1

研究性实验报告——晶体的电光效应1
研究性实验报告——晶体的电光效应1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晶体的电光效应

院系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作者张海霞10171124

胡笛10171147

研究性实验报告——晶体的光电效应

目录

摘要 ............................................................................................................................................. - 3 -关键字 ......................................................................................................................................... - 3 -实验要求...................................................................................................................................... - 4 -实验原理...................................................................................................................................... - 4 -

1.电光晶体和泡克尔斯效应............................................................................................... - 4 -

2 电光调制原理.................................................................................................................. - 5 -

(1) 横向调制实验....................................................................................................... - 6 -

(2) 直流偏压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 - 8 -实验仪器.................................................................................................................................... - 10 -实验步骤.................................................................................................................................... - 10 -

1 调节光路........................................................................................................................ - 10 -

2 电光调制器T—V工作曲线的测量 ............................................................................ - 11 -

3 动态法观察调制器性能................................................................................................ - 11 -数据记录与处理........................................................................................................................ - 12 -原始数据表格.................................................................................................................... - 12 -T—V工作曲线数据表 ............................................................................................. - 12 -

T—V工作曲线 ......................................................................................................... - 13 -数据处理.................................................................................................................................... - 14 -误差分析及改进方法................................................................................................................ - 14 -实验思考题................................................................................................................................ - 15 -实验总结.................................................................................................................................... - 16 -

摘要

激光是一种光频电磁波,具有良好的相干性,与无线电波相似,可用来作为传递信息的载波。激光具有很高的频率(约1013~1015Hz),可供利用的频带很宽,故传递信息的容量很大。可见光具有极短的波长和极快的传递速度,加上光波的独立传播特性,可以借助光学系统把一个面上的二维信息以很高的分辨率瞬间传递到另一个面上,为二位并行光信息处理提供条件。所以激光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很理想的光源。

某些晶体在外电场作用下折射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光效应。

电光效应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有许多重要应用,它有很短的响应时间(可以跟上1010Hz的电场变化),可以在高速摄影中作快门或在光速测量中作光束斩波器等。在激光出现以后,电光效应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电光器件被广泛应用在激光通讯,激光测距,激光显示和光学数据处理等方面。

本文对晶体的电光效应实验的原理、步骤、仪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及误差估算。通过分析实验室条件下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精确计算,对比探究了极值法测半波电压和调制法测半波电压,并做出比较分析。此外,针对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字

电光效应,激光,双折射,半波电压,电光系数

实验要求

1. 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了解电光效应引起的晶体光学性质的变化,观察会聚偏振光的干涉现象;

3. 学习测量晶体半波电压和电光常数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1.电光晶体和泡克尔斯效应

某些晶体(固体或液体)在外加电场中,随着电场强度的改变,晶体的折射率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电光效应。通常将电场引起的折射率的变化用下式表示:

02

00n n aE bE =+++

(1)

式中a 和b 为常数,n 0为E

0=0时的折射率。由一次项aE 0引起的折射率变化的效应,称为一次电光效应。也称线性电光效应或普克尔电光效应;由二次项引起折射率变化的效应,称为二次电光效应,也称平方电光效应或克尔效应(Kerr )。由(1)式可知,一次电光效应只存在于不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中,二次电光效应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物质中,一次效应要比二次效应显著。光在各向异性晶体中传播时,因光的传播方向不同或者是电矢量的振动方向不同,光的折射率也不同。

本实验主要研究铌酸锂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用铌酸锂晶体的横向调制装置测量晶体的半波电压及电光系数,并用两种方法改变调制器的工作点,观察相应的输出特性。

电光效应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上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它又很短的响应时间(可以跟上1010Hz 的电场变化),可以在高速摄影中做快门或在光速测量中做光束斩波器等。在激光出现后,电光效应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电光器件被广泛应用在激光通信,激光测距,激光显示和光学数据处理等方面。

电光效应根据施加的电场方向与通光方向相对关系,可分为纵向电光效应和横向电光效应。利用纵向电光效应的调制,叫做纵向电光调制;利用横向电光效应的调制,叫做横向电光调制。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分为纵向电光效应和横向电光效应两种。把加在晶体上的电场方向与光在晶体中的传播方向平行时产生的电光效应,称为纵向电光效应,通常以KD*P

称为横向电光效应 ,以晶体LiNbo3为代表。本实验观察横向电光效应常用铌酸锂类型的晶体。晶体的

坐标轴如图

本实验主要研究铌酸锂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用铌酸锂的横向调制装置测量警惕的半波电压及电光系数,并用两种方法改变调制器的工作点,观察相应的输出特性。

在未加电场之前,铌酸锂晶体是单轴晶体。当线偏振光沿光轴(Z 轴)方向通过晶体时,不会产生双折射。但如在铌酸锂晶体的X 轴施加电场,晶体将由单轴晶体变为双轴晶体。这时沿Z 轴传播的偏振光应按特定的晶体感应轴X'和Y'进行分解,因为光沿这两个方向偏振的折射率不同(传播速率不同)。类似于双折射中关于o 光和e 光的偏振态的讨论,由于沿着X'和Y'的偏振分量存在相位差,出射光一般将分成椭圆偏振光,由晶体光学可以证明,这两个方向的折射率:y x E n n n 2230021γ+=' y y E n n n 223

002

1γ-=' (2)

式中,n 0和r 22是晶体的o 光折射率和电光系数,E X =V/d 是X 方向所加的外电场。

2 电光调制原理

要用激光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首先要解决如何将传输信号加到激光辐射上去的问题,我们把信息加载于激光辐射的过程称为激光调制,把完成这一过程的装置称为激光调制器。由已调制的激光辐射还原出所加载信息的过程则称为解调.因为激光实际上只起到了"携带"低频信号的作用,所以称为载波,而起控制作用的低频信号是我们所需要的,称为调制信号,

被调制的载波称为已调波或调制光.按调制的性质而言,激光调制与无线电波调制相类似,可以采用连续的调幅,调频,调相以及脉冲调制等形式,但激光调制多采用强度调制。强度调制是根据光载波电场振幅的平方比例于调制信号,使输出的激光辐射的强度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激光调制之所以常采用强度调制形式,主要是因为光接收器一般都是直接地响应其所接受的光强度变化的缘故。

激光调制的方法很多,如机械调制,电光调制,声光调制,磁光调制和电源调制等.其中电光调制器开关速度快,结构简单。因此,在激光调制技术及混合型光学双稳器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电光调制根据所施加的电场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纵向电光调制和横向电光调制。利用纵向电光效应的调制,叫做纵向电光调制,利用横向电光效应的调制,叫做横向电光调制.这次实验中,我们只做LiNbO3晶体的横向调制实验。

(1) 横向调制实验

其中起偏器的偏振方向平行于电光晶体的X轴,检偏器的偏振方向平行于Y轴。因此入射光经起偏器后变为振动方向平行于X轴的线偏振光,它在晶体的感应轴X'和Y'轴上的投影的振幅和位相均相等,设分别为:

'0'0cos ;cos x y t t

e A e A ωω== (3)

或用复振幅的表示方法,将位于晶体表面(z=0)的光波表示为

()()''0;0x y E A E A

== (4)

所以,入射光的强度是

()()2

2

2

''00*2x y I E E E E A +∝?== (5)

当光通过长为l 的电光晶体后, X ′和Y ′两分量之间就产生位相差δ,即

()()'';i x y l l e E A E A δ

-== (6)

通过检偏器出射的光,是这两分量在Y 轴上的投影之和:

()()

012

i y e A

E δ

--=

(7)

其对应的输出光强I1,可写成

()()()()2*

22100112sin

22i i y y e e A A I E E δδδ-???

?--=??????∝?= (8)

由(5)、(8)式,光强透过率T 为

21sin 2

i I T I δ== (9)

()3

''02222x y l

l n V

d

n n π

π

δγλ

λ

=

-=

(10)

由此可见,δ和V 有关,当电压增加到某一值时,X ’、Y ’方向的偏振光经过晶体后产生?λ的光程差,位相差 δ=π,T=100%,这一电压叫半波电压,通常用V π或V ?λ表示。 V π是描述晶体电光效应的重要参数,在实验中,这个电压越小越好,如果V π小,需要的调制信号电压也小,根据半波电压值,我们可以估计出电光效应控制透过强度所需电压。 由(10)式

3

0222d V n l πλγ??

=

??? (11)

其中d 和l 分别为晶体的厚度和长度。

由(10)、(11)式

V V π

δπ

= (12)

因此,将(9)式改写成

()

2

2

0sin sin sin 22m T V V V t V V π

π

π

π

ω==+ (13)

其中V0是直流偏压, Vmsin ωt 是交流调制信号,Vm 是其振幅,ω是调制频率,从(13)式可以看出,改变V0或Vm 输出特性,透过率将相应的发生变化。 由于对单色光,

3

022

n πγλ为常数,因而T

将仅随晶体上所加电压变化,如图所示,T 与V 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若工作点选择不适合,会使输出信号发生畸变。但在2V π

附近有一近似直线部分,这一直线部分称作线性工作区,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

2

V V π=

时,

,50%

2

T π

δ=

=。

(2) 直流偏压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1) 当

0,2m V V V V π

π=

<<时

将工作点选定在线性工作区的中心处,此时,可获得较高频率的线性调制,把02

m

V V

=

代入(8),得

2111142222sin sin cos sin sin sin m m m T V t V t V t V V V π

πππππππωωω??????

??????=+=-+=+??????

? ? ???????????????????

(14)

当m

V

V ∏

<<时,可得:

112sin m T V t V ππ

ω????≈+??

???????

(15)

sin m T V t

ω≈。

这时,调制器输出的波形和调制信号波形的频率相同,即线性调制。

2)当

0,2m V V V V π

π=

>时

调制器的工作点虽然选定在线性工作区的中心,但不满足小信号调制的要求,(14)式不能写成公式(15)的形式,此时的透射率函数(14)应展开成贝赛尔函数,即由(14)式

135112235sin sin sin sin sin m m

m

m

T V t V V V V J t J t J t V V V ππ

π

π

πωπππωωω?

???=+??

???????????????

=-++?? ? ? ?????????

?? (16)

由(16)式可以看出,输出的光束除包含交流的基波外,还含有奇次谐波。此时,调制信号的幅度较大,奇次谐波不能忽略。因此,这时虽然工作点选定在线性区,输出波形仍然失真。

3)当

0,2m V V V V π

π=

>>时

()2

22

211112222111248sin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m m m m m T V t V t V t V V V V t V t V V πππππππππωωωππ

ωω?

?????????==-+=-????

? ? ????????????

???????≈≈- ? ?????

(17)

即cos2T

t ω≈

从(17)式可以看出,输出光是调制信号频率的二倍,即产生“倍频”失真。若把V0=V π代入(13)式,经类似的推导,可得:

()2

011128cos m V T t V πω??≈-- ???

(18)

即 T ∝cos ωt “倍频”失真。 这时看到的仍是“倍频”失真的波形。

4)直流偏压V0在零伏附近或在Vπ附近变化时,由于工作点不在线性工作区,输出波

形将分别出现上下失真。

综上所述,电光调制是利用晶体的双折射现象,将入射的线偏振光分解成o光和e光,利用晶体的电光效应有电信号改变晶体的折射率,从而控制两个振动分量形成的像差δ,在利用光的相干原理两束光叠加,从而实现光强度的调制。晶体的电光效应灵明度极高,调制信号频率最高可达109~1010Hz,因此在激光通信、激光显示等领域内,电光调制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片,扩束镜,铌酸锂电光晶体,光电二极管,光电池,晶体驱动电源,光功率计,1/4波片,双踪示波器。

实验步骤

1 调节光路

○1将半导体激光器,起偏器,扩束镜,LN晶体,检偏器,白屏依次摆放。

○2打开激光功率指示计电源,激光灯亮。调整激光器的方向和各附件的高低,使各光学元件尽量同轴且与光束垂直。取下扩束镜,旋转起偏器,使透过起偏器的光最强;旋转起偏器,使白屏上的光点最弱。这时起偏器与检偏器相互垂直,系统进入消光状态。

○3用白屏记下激光点的位置。紧靠晶体放上扩束镜,观察白屏上的图案,可观察到图片:

这种图案是典型的会聚偏振光穿过单轴晶体后形成的干涉图案。个暗十字图形贯穿整个图样,四周为明暗相间。十字形中心同时也是圆环的中心,它对应着晶体的光轴方向,十字形方向对应于两个偏振片的偏振轴方向.在观察过程中要反复微调晶体,使干涉图样中心与光点位置重合,同时尽可能使图样对称,完整,确保光束既与晶体光轴平行,又从晶体中心穿过的要求,再调节使干涉图样出现清晰的暗十字,且十字的一条线平行于x轴。这一步调节很重要,调节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测量,因此,一定要耐心,仔细调节.注意此时放大器的电源要关掉,激光光点应落在白屏上,而不能对准光电三极管,以免烧坏.。

○4打开晶体驱动电源,将状态开关打开在直流状态,顺时针旋转电压调节按钮,调高驱动电压,观察白屏上的图案变化。这时会看到图案由一个中心分裂为两个中心,这是典型的会聚偏振光经过双轴晶体时的干涉图案。

2 电光调制器T—V工作曲线的测量

○1缓慢调高直流驱动电压,并记录下电压值和输出激光值,可每50V记录一次,在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附近可把驱动电压间隔调小。

○2画出驱动电压与输出光功率的对应曲线,读出输出光功率出现极大和极小对应的驱动电压,相邻极小和极大光功率所对应的驱动电压之差是半波电压。由半波电压Vπ计算晶体的电光系数У22。

3 动态法观察调制器性能

○1将驱动信号波形插座和接收信号插座分别与双踪示波器CH1和CH2通道连接,光电二极管探头与信号输入插座连接。

○2将状态开关置于正弦波位置,幅度调节旋钮调至最大。示波器置于双踪同时显示,以驱动信号波形为触发信号,正弦波频率约为1kHz。

○3旋转驱动电压调节按钮,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特别注意,记录接收信号波形失真最小,接收信号幅度最大以及出现倍频失真时的静态工作点电压,对照T —V曲线,理解静态工作点对调制性能的影响。

○4用1/4波片改变工作点,观察输出特性。分别将静态工作电压固定于倍频失真点,接收信号波形失真最小,接收信号幅度最大点,在起偏器与LN晶体间放入1/4波片,旋转1/4波片,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变化情况,分别记录出现倍频失真时对应1/4波片上的转角,并总结规律。

○5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改变工作电压,记录相邻两次出现倍频失真对应的工作电压之差即为半波电压。

○6光通信演示音频信号的调制与输出:将音频信号插入音频插座,状态置于音频状态,打开扬声器开关。改变工作电压,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监听音频调制与输出效果。

数据记录与处理

原始数据表格

一.电光调制器T-V工作曲线的测量:

T—V工作曲线数据表

电压/V 26 6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T/mV 0.007 0.009 0.014 0.020 0.044 0.078 0.121 0.170 0.224 电压/V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T/mV 0.277 0.328 0.376 0.416 0.445 0.463 0.470 0.468 0.454 电压/V 850 900 950 1000 1050 1100

T/mV 0.435 0.406 0.369 0.329 0.286 0.241

T—V工作曲线

(1)由数据可得V=700V时有最大输出功率;

(2)调制法测定铌酸锂半波电压:

加入1/4玻片后,两次出现倍频失真的电压V1=350V,V2=1044V

因此Vπ=694V

二.动态法观察调制器性能:

(1)实验现象:

当V1=349V时,信号波形失真最小;

当V2=406V时,接收信号幅度最大;

当V3=701V时,出现倍频失真。

(2)用1/4玻片改变工作点以后,分别将静态工作电压至于上述三特殊点,可得出现倍频失真时1/4玻片的转角Δθ1,Δθ2,Δθ3;

23

349V确定122 210 301 Δθ1=90.5

406V确定225 190.5 46 Δθ2=88.25

701V确定345 257 166 Δθ3=89.5

可知出现倍频失真时1/4波片的转角大致在左右。

数据处理

晶体基本物理量:

d lλ22γ0n

5mm 30mm 632.8nm 2.286

算出理论值

(1)由调制法测定LN晶体半波电压

(2)由极值法测定LN晶体半波电压

综上所求,与理论值相比,调制法测量结果相对误差约0.97%,极值法测量结果误差约

0.114%,实验值与理论值符合较好。

误差分析及改进方法

误差分析:

(1)半波电压测定:

i.在以50V间隔改变电压的进程中,间隔较大,在极值附近没有减少增幅间隔继续观察

波形改变,这样会导致测出的数值没有很好地突出极值点。

ii.在读数过程中,数值不稳定,微小变化引起微小的读数误差。

iii.实验者操作的熟练程度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iv.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光电二极管的稳定会对示波器波形造成很大的影响。若改变光电二极管的方向即可发现波形有很大幅度的变化。

(2)电光调制器T-V工作曲线的测量

根据理论计算,当V=0时,T 应当为极小值(T=0),然而从实验测量出的T-V 图中可以发现,当V=0时,T 不为零,且极小值也不出现在V=0处,对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可能原因:

1. 由于在调试前后两个偏振片过程中,难以保证其起偏方向完全垂直,这就导致了极小值

点偏离V=0点。 2. 由于工艺上的原因,前后两个偏振片即使在完全垂直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完全消光,总

会有光线透过,因此,极小值点之值大于零。

改进方法:

第一次以50V 为间隔改变电压后,测得粗略极值范围。然后在此极值左右50V 范围内,以5V 的小间隔重新测量功率值从而获得准确的极值电压。

在实验仪器操作过程中,应该在等高共轴调节同时调节好光电二极管的接受对准方向,因其在整个实验装置中处于最末端,不会对之前的实验产生影响。调节好后即可锁定光电二极管的位置,在此后的实验中不再移动。

实验思考题

1.为什么1/4波片也可以改变电光晶体的工作点? 答:1/4波片是一块具有特定厚度的双轴晶体,光线透过1/4波片后会分解为o 光和e 光,两者的相位差为2

π

δ=

。将1/4波片引起的相位差考虑之后可得光强透过率:

22sin (sin )sin (sin )222m m V V T t V t V V π

πππδπωδωπ

=+=+

当起始光偏振方向垂直于1/4波片的光轴时,透射光全为o 光,此时δ=0,代入上式可

得:

1

(1sin )sin 2m m V T t V t V π

πωω≈

+∝ 此时调制器输出的波形和调制信号的频率相同,即线性调制。

旋转1/4波片,当起始光偏振方向平行于1/4波片的光轴时,透射光全为e 光,此时

2

π

δ=

,代入上式可得:

211()(1cos 2)cos 28m V

T t t V π

πωω=--∝

这时输出光的频率是调制信号的两倍,即产生“倍频”失真。因此,旋转1/4波片可以改变电光晶体的工作点。

2.半波电压如何测量?本试验有几种测量的方法?操作有什么特点?

答:本实验有两种方法测量半波电压,一种是调制法测定半波电压,一种是极值法测定半波电压。其特点为:前者是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特点来测定半波电压,后者是通过检测透射光强的极大值和极小值来测定半波电压。其中,调制法的测量精度更高。 3.实验中观察到的输出波形畸变产生的原因:

(1)当0/2V V π=时,工作点落在线性工作区的中部,将0/2V V π=代入得:

1

(1sin )sin 2m m V T t V t V π

πωω≈

+∝ 这时,调制器输出的波形和调制信号的频率相同,即线性调制。 (2)当00V =或V π,m

V V π时,同理可得cos2T t ω∝,这时输出光的频率是调制信号

的两倍,即产生“倍频”失真。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的考察点较为广泛,对于所有光学实验来说,光路的调节至关重要,在此次实验的操作中我们又系统的复习和熟练了等高共轴的调节方法。同时,实验中示波器的利用不仅将实验现象生动化,同时也是对它使用方法的练习。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我获得了晶体电光效应的基础知识,也对偏振光的干涉,信号的调制和传递有了具体的了解。

西安交大《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应物31 吕博成学号:10

塞曼效应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在实验中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光谱线会分裂成几条光谱线,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且分裂的谱线是偏振光。这种效应被称为塞曼效应。 需要首先指出的是,由于实验先后以及实验条件的缘故,我们把分裂成三条谱线,裂距按波数计算正好等于一个洛伦兹单位的现象叫做正常塞曼效应(洛伦兹单位 mc eB L π4=)。而实际上大多数谱线的塞曼分裂谱线多于三条,谱线的裂距可以大于也可 以小于一个洛伦兹单位,人们称这类现象为反常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是电子自旋假设的有力证据之一。通过进一步研究塞曼效应,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能级分裂的数据,如通过能级分裂的条数可以知道能级的J 值;通过能级的裂距可以知道g 因子。 塞曼效应至今仍然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可以精确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e m e 数值。 二.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0E ,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S L J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12+J 层。各层能量为 B Mg E E B μ+=0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1-J ,...,J -共12+J 个;g 为朗德因子;B μ为玻尔磁矩(m hc B πμ4= );B 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S L -耦合 ) () ()()(121111++++-++ =J J S S L L J J g (2) 假设在无外磁场时,光源某条光谱线的波数为 )(010201~E E hc -=γ (3) 式中 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 学习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9645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Research study repor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自从1993年高考中增加考查数学应用能力的应用题以来,应用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在逐步受到重视,关于应用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的热点问题,历年来已升学或就业的大量学生都暴露出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的弊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容乐观无论是思想意识、数学教材,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都远没有达到大纲的要求,这也充分说明应用题教学还没有真正到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充分拓展教材的内容,加强应用题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2、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还其数学的本源——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科学实验的实际,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实际。开展好“实习作业”、“研究性学习”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路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新世纪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 任务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好学生并确定个小组的任务

第一、小组在的带领下区社会上抽样调查居民近5年的消费水平的变化 第二、小组在的带领下上网了解东方市的居民近5年的消费水平的变化 第三、小组在的带领下整理前良小组收集的资料与数据 第四、五小组在分析整理数据 然后集体对数据用数学函数的观点来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 活动步骤: 在XX年9月——XX年12月各小组按自己的任务分工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 在XX年1月————-XX年2月分析数据并用现代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在XX年3月——XX年5月集体对数据用数学函数的观点来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 预期成果: (1)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调查学生在应用图表、阅读能力以及学习其它学科与数学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探索提。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动手操作、写实验报告,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尤其是从自己周围的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如果学生能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将受益无穷。综合实践活动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98010

霍尔效应与应用设计 摘要:随着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已成为研究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 关键词:霍尔系数,电导率,载流子浓度。 一.引言 【实验背景】 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称为霍尔效应。 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由于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高达10GHz )、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非电量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霍尔效应基本原理,了解霍尔元件的基本结构; 2. 学会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电导率、迁移率等参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3. 学会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所产生的系统误差的实验方法。 4. 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 及磁场分布。 二、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实验原理】 一、霍尔效应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如图1所示。当载流子所受的横电场力与洛仑兹力相等时,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故有 B e eE H v = 其中E H 称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设试样的宽度为b , ? a

厚度为d ,载流子浓度为n ,则 bd ne t lbde n t q I S v =??=??= d B I R d B I ne b E V S H S H H =?= ?=1 比例系数R H =1/ne 称为霍尔系数。 1. 由R H 的符号(或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2. 由R H 求载流子浓度n ,即 e R n H ?= 1 (4) 3. 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μ。 电导率σ与载流子浓度n 以及迁移率μ之间有如下关系 μσne = (5) 即σμ?=H R ,测出σ值即可求μ。 电导率σ可以通过在零磁场下,测量B 、C 电极间的电位差为V BC ,由下式求得σ。 S L V I BC BC s ?= σ(6) 二、实验中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在产生霍尔效应的同时,因伴随着多种副效应,以致实验测得的霍尔电极A 、A′之间的电压为V H 与各副效应电压的叠加值,因此必须设法消除。 (1)不等势电压降V 0 如图2所示,由于测量霍尔电压的A 、A′两电极不可能绝对对称地焊在霍尔片的两侧,位置不在一个理想的等势面上,Vo 可以通过改变Is 的方向予以消除。 (2)爱廷豪森效应—热电效应引起的附加电压V E 构成电流的载流子速度不同,又因速度大的载流子的能量大,所以速度大的粒子聚集的一侧温度高于另一侧。电极和半导体之间形成温差电偶,这一温差产生温差电动势V E ,如果采用交流电,则由于交流变化快使得爱延好森效应来不及建立,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3)能斯托效应—热磁效应直接引起的附加电压V N

铌酸锂晶体的横向电光效应V0培训讲学

铌酸锂晶体的横向电光效应研究 1实验要求 1研究内容 1.1熟悉沿光轴条件下铌酸锂晶体的横向电光效应。 1.2研究近轴条件下铌酸锂晶体的横向电光效应,对铌酸锂晶体的电光效应进行理论推 导,分析降低晶体驱动电压的方法。 1.3研究非近轴条件下铌酸锂晶体的横向电光效应,分析入射角对晶体电光效应的影 响,进行数值仿真。 2成果形式 2.1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结合的方式,研究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给出。 2.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背景介绍 铌酸锂( LINBO3) 晶体作为一种优良的横向电光调制材料,具有驱动电压低、插入损耗小、光谱工作范围宽、消光比高和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在光通信、光信号传输、电光开关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理想情况下光线沿着铌酸锂晶体的光轴方向传播,并且在理论分析时不考虑自然双折射的影响,但是,实际应用中光线与光轴完全校准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会造成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误差。分析铌酸锂晶体在近轴及非近轴情况下的横向电光效应,对于利用角度调节以改善其电光性能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近轴及非近轴条件下晶体的电光特性对既需要利用晶体双折射效应进行分束或者合束,又需要利用其电光效应产生附加相移的新型电光器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基础知识 研究铌酸锂晶体的横向电光效应,涉及到光的偏振、双折射及晶体的电光效应等较为基础的知识,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光效应,更加透彻地分析不沿光轴条件下铌酸锂晶体的横向电光效应,对该问题所涉及一系列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如下所示。 1光的偏振 1.1电磁波是横波,具有偏振现象,这是许多的光学现象的重要基础,包括电光效应。 1.2对人眼、照相底片及光电探测器起作用的是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E,因此常把电矢 量E称为光矢量,把E的振动称为光振动。在讨论光振动的性质时,只需要考虑 电矢量E即可。 1.3完全偏振光包括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可用如下模型描述(图中给出 了线偏振光的例子,线偏振光的例子里x、y方向的振动无相位差):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一:环境研究性学习报告(2294字) XXX: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 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 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 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有安全隐患。 在深圳也存有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所以,本小组在深圳市的蔡屋围等繁华地段实行调查研究,展开了 “光污染”的课题研究。课题目的: 1.理解和了解光污染的相关知识。 2.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相关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オ 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 (2)人对光的色彩有何反应。 (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 2.实地调查 (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2)采用拍照,实行实情记录。 3.总结整理

(1)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2)制作网页。 研究结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 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 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有着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 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因为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 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 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 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 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 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 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 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 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 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 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能够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 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通过塞曼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学习一种测量电子荷质比的方法。 2.实验仪器 笔形汞灯+电磁铁装置,聚光透镜,偏振片,546nm滤光片,F-P标准具,标准具间距(d=2mm),成像物镜与测微目镜组合而成的测量望远镜。 二、实验原理 (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1.塞曼效应 (1)原子磁矩和角动量关系 用角动量来描述电子的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原子中各电子轨道运动角动量的矢量和即原子的轨道角动量L,考虑L-S耦合(轨道-自旋耦合),原子的角动量J =L +S。量子力学理论给出各磁矩与角动量的关系: L = - L,L = S = - S,S = 由上式可知,原子总磁矩和总角动量不共线。则原子总磁矩在总角动量方向上的分量 为: J = g J,J = J L为表示原子的轨道角量子数,取值:0,1,2… S为原子的自旋角量子数,取值:0,1/2,1,3/2,2,5/2… J为原子的总角量子数,取值:0,1/2,1,3/2… 式中,g=1+为朗德因子。 (2)原子在外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外磁场存在时,与角动量平行的磁矩分量J与磁场有相互作用,与角动量垂直的磁矩分量与磁场无相互作用。由于角动量的取向是量子化的,J在任意方向的投影(如z方向)为: = M,M=-J,-(J-1),-(J-2),…,J-2,J-1,J 因此,原子磁矩也是量子化的,在任意方向的投影(如z方向)为: =-Mg 式中,玻尔磁子μB =,M为磁量子数。

具有磁矩为J的原子,在外磁场中具有的势能(原子在外磁场中获得的附加能量): ΔE = -J·=Mg B 则根据M的取值规律,磁矩在空间有几个量子化取值,则在外场中每一个能级都分裂为等间隔的(2J+1)个塞曼子能级。原子发光过程中,原来两能级之间电子跃迁产生的一条光谱线也分裂成几条光谱线。这个现象叫塞曼效应。 2.塞曼子能级跃迁选择定则 (1)选择定则 未加磁场前,能级E2和E1之间跃迁光谱满足: hν = E2 - E1 加上磁场后,新谱线频率与能级之间关系满足: hν’= (E2+ΔE2) – (E1+ΔE1) 则频率差:hΔν= ΔE2-ΔE1= M2g2 B -M1g1B= (M2g2- M1g1)B 跃迁选择定则必须满足: ΔM = 0,±1 (2)偏振定则 当△M=0时,产生π线,为振动方向平行于磁场的线偏振光,可在垂直磁场方向看到。 当△M=±1时,产生σ谱线,为圆偏振光。迎着磁场方向观察时,△M=1的σ线为左旋圆偏振光,△M=-1的σ线为右旋圆偏振光。在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σ线时,为振动方向垂直于磁场的线偏振光。 3. 能级3S13P2 L01 S11 J12 g23/2 M10-1210-1-2 Mg20-233/20-3/2-3汞原子的绿光谱线波长为,是由高能级{6s7s}S1到低能级{6s6p}P2能级之间的跃迁,其上下能级有关的量子数值列在表1。3S1、3P2表示汞的原子态,S、P分别表示原子轨道量子数L=0和1,左上角数字由自旋量子数S决定,为(2S+1),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 在外磁场中能级分裂如图所示。外磁场为0时,只有的一条谱线。在外场的作用下,上能级分裂为3条,下能级分裂为5条。在外磁场中,跃迁的选择定则对磁量子数M的要求为:△M=0,±1,因此,原先的一条谱线,在外磁场中分裂为9条谱线。 9条谱线的偏振态,量子力学理论可以给出:在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9条分裂谱线的强度(以中心谱线的强度为100)随频率增加分别为,,75,75,100,75,75,,. 标准具 本实验通过干涉装置进行塞曼效应的观察。我们选择法布里-珀罗标准具(F-P标准具)作为干涉元件。F-P标准具基本组成:两块平行玻璃板,在两板相对的表面镀有较高反射率的薄膜。 多光束干涉条纹的形成

晶体电光效应

1.晶体的电光效应 2.KDP 晶体线性电光效应 3.KDP 晶体的应用 1 晶体的电光效应 因为晶体折射率的各向异性与组成晶体的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及相互作用的特点有关,因此,外界作用可以改变他们的排列方式(例如压力下的形变)或相互作用的状况(例如电场使原子极化),导致晶体光学性质产生相应的变化。 人工双折射就是指光学介质受到人为施加的外力或外场作用而产生的偏振和双折射现象。 人工双折射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加以控制。例如将一块受到电场作用的晶体放在两块偏振器之间,人们就可以通过改变电场的大小或方向而有效的控制出射光束的强度、方向和偏振态等,达到电光调制、偏转、调Q 等目的。 1.1 电光效应基本原理 在各向异性晶体中,介电常数是随作用在介质上的电场强度而变化的,尤其在强场作用下这种变化就更加明显,光波在其中的传播规律也要改变。 对于无对称中心的晶体,外加电场沿一个主轴方向作用于晶体上,感生电位移矢量D 和外加电场E 的方向一致,大小关系可表示为: ?+++=320E E E D βαε 以D(E)曲线的切线斜率定义介电常数,上式可写为: ?+++== 2032d d E E E D βαεε 显然,折射率随外加电场而变化(如下图)。我们把介质由于外加电场作用而引起的折射率变化的现象称为电光效应。

为了定量的描述电场引起的折射率变化,上式写为: 2 /122020022 0232132n ??? ? ??++=? +++=E n E n n n E E n βαβα 利用公式,上式可简化为: ?++ + =2 023n n n E n E βα 令:,2/3,/00n b n a βα== 则有电场引起折射率变化为: ?++=20n -n bE aE 此外,不仅电场能够引起介质折射率变化,而且外力也能引起介质的折射率变化。沿晶体主轴方向作用单向压力,参照上述分析方法,折射率因应力而产生的变化,可表示为: ?++=2''0n -n σσb a 其中σ表示应力。由于应力产生的折射率变化成为弹光效应。 当介质上作用一外电场时,除了由于介电常数的变化引起折射率的变化外,电场还通过反压电效应作用,使介质产生应变,这种应变通过弹光效应引起折射率变化。为了区别这两种折射率变化, 我们把由外加电场通过介电常数引起的折 ())0x (11→+≈+当mx x m

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

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有关全息投影的研究 班级:1403班 小组组长:郭嘉昕 小组成员:郭京伟段泽华王捷聪孙泽錡 日期:2015年3月

有关全息投影的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 有关实验选材的研究 一、实验设计思想 (1)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材料对于光线的折射和漫反射的效果,并且在其中寻找效果最佳、性价比高的材料,进行下一步实验。 (2)实验原理 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 (3)实验方法 从成本方面考虑,先将不同材料做成面积的板状模型和立方体状模型,再将我们的光源设备调节到最高亮度,以最佳效果的角度将画面投射到不同的材料上。在同样暗度的房间里,用高度、距离固定的摄影机进行拍摄,再将不同材料的照片转入Photoshop,通过其内置的亮度数值初步判断不同材料的反射效果。将亮度(p)、材料制作的难易程度(q)以及其它视觉效果(w)三项各10分的标准分数按一定比例绘制出总分数,来选取实验材料。

实验测量表格如下: (4)实验仪器:各种实验材料*1、投影光源(4.7英寸)*1、摄像机*1、Windows电脑(Photoshop软件)*1 二、实验过程记录 (1)实验分工 (2)实验步骤

第一步—确定材料。因为我们是初次进行研究,对于具体的实验材料并不能确定,所以我们进行了解后,一共选取了4种材料: 第二步--选取材料。因为我们进行的实验成本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必须先走向市场,来查看和询问有些材料是否可以被加工和购买到(具体材料价格请见附录)。将他们的难易程度(q)进行量化,10分为很容易得到,1分为基本不可能得到,以此绘制表格: 第三步—对比亮度。在了解了我们选取的材料的基础上,以节约环保为本,我们购买或借到了这四种材料。并选择在2015年3月8日的晚上,在教室里进行亮度测试。我们先将光源设备调节到最大亮度,拍摄的得到了一张照片,再不断尝试不同的角度,以求能用最好的效果反射光源并拍摄下来。我们将五张照片导入电脑,用Photoshop软件分别查看他们的RGM指数(具体RGM指数请见附录),来进行评分,但因为镜子的超好反射效果,我们改进了我们算法,以分段函数的方式来进行得分评判(p)。 评分结果如下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一、实验名称:霍尔效应原理及其应用二、实验目的:1、了解霍尔效应产生原理;2、测量霍尔元件的、曲线,了解霍尔电压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直螺线管的励磁电流间的关系;3、学习用霍尔元件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原理和方法,测量长直螺旋管轴向磁感应强度及分布;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异号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三、仪器用具:YX-04 型霍尔效应实验仪(仪器资产编号)四、实验原理:1、霍尔效应现象及物理解释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对于图1 所示。半导体样品,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在z 方向加磁场,则在y 方向即样品A、A′电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样品的导电类型。显然,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时电荷不断聚积,电场不断加强,直到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即样品A、A′间形成了稳定的电势差(霍尔电压)。设为霍尔电场,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样品的宽度为,厚度为,载流子浓度为,则有:(1-1) 因为,,又根据,则(1-2)其中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只要测出、以及知道和,可按下式计算:(1-3)(1-4)为霍尔元件灵敏度。 根据RH 可进一步确定以下参数。(1)由的符号(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判别的方法是按图1 所示的和的方向(即测量中的+,+),若测得的 <0(即A′的电位低于A 的电位),则样品属N 型,反之为P 型。(2)由求载流子浓度,即。应该指出,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载流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严格一点,考虑载流子的速度统计分布,需引入的修正因子(可参阅黄昆、谢希德著《半导体物理学》)。(3)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电导率与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之间有如下关系:(1-5)2、霍尔效应中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上述推导是从理想情况出发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产生上述霍尔效应的同时还伴随产生四种副效应,使的测量产生系统误差,如图 2 所示。 (1)厄廷好森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由于电子实际上并非以同一速度v 沿y 轴负向运动,速度大的电子回转半径大,能较快地到达接点3 的侧面,从而导致3 侧面较4 侧面集中较多能量高的电子,结果3、4 侧面出现温差,产生温差电动势。 可以证明。的正负与和的方向有关。(2)能斯特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焊点1、2 间接触电阻可能不同,通电发热程度不同,故1、2 两点间温度可能不同,于是引起热扩散电流。与霍尔效应类似,该热扩散电流也会在 3、4 点间形成电势差。 若只考虑接触电阻的差异,则的方向仅与磁场的方向有关。(3)里纪-勒杜克效应产生的电势差。上述热扩散电流的载流子由于速度不同,根据厄廷好森效应同样的理由,又会在3、4 点间形成温差电动势。的正负仅与的方向有关,而与的方向无关。(4)不等电势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由于制造上的困难及材料的不均匀性,3、4 两点实际上不可能在同一等势面上,只要有电流沿x 方向流过,即使没有磁场,3、4 两点间也会出现电势差。的正负只与电流的方向有关,而与的方向无关。综上所述,在确定的磁场和电流下,实际测出的电压是霍尔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1、前言和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WPZ-Ⅲ型塞曼效应仪和利用其研究谱线的精细结构。 2.了解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的结构和原理及利用它测量微小波长差值。 3.观察汞546.1nm (绿色)光谱线的塞曼效应,测量它分裂的波长差,并计算电子的荷质比的实验值和标准值比较。 2、实验原理 处于磁场中的原子,由于电子的j m 不同而引起能级的分裂,导致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频率产生分裂的现象就成为塞曼效应。下面具体给出公式推导处于弱磁场作用下的电子跃迁所带来的能级分裂大小。 总磁矩为 J μ 的原子体系,在外磁场为B 中具有的附加能为: E ?= -J μ *B 由于我们考虑的是反常塞曼效应,即磁场为弱磁场,认为不足以破坏电子的轨道-自旋耦合。则我们有: E ?= -z μB =B g m B J J μ 其中z μ为J μ 在z 方向投影,J m 为角动量J 在z 方向投影的磁量子数,有12+J 个值,B μ= e m eh π4称为玻尔磁子,J g 为朗德因子,其值为 J g =) 1(2) 1()1()1(1++++-++ J J S S L L J J 由于J m 有12+J 个值,所以处于磁场中将分裂为12+J 个能级,能级间隔为B g B J μ。当没有磁场时,能级处于简并态,电子的态由n,l,j (n,l,s )确定,跃迁的选择定则为Δs=0, Δl=1±.而处于磁场中时,电子的态由n,l,j,J m ,选择定则为Δs=0,Δl=1±,1±=?j m 。 磁场作用下能级之间的跃迁发出的谱线频率变为: )()(1122' E E E E hv ?+-?+==h ν+(1122g m g m -)B μB 分裂的谱线与原谱线的频率差ν?为: ν?=' ν-ν=h B g m g m B /)(1122μ-、 λ?= c ν λ?2 =2λ (1122g m g m -)B μB /hc =2 λ (1122g m g m -)L ~

3晶体的电光效应与电光调制_实验报告

晶体的电光效应与光电调制 实验目的: 1) 研究铌酸锂晶体的横向电光效应,观察锥光干涉图样,测量半波电压; 2) 学习电光调制的原理和试验方法,掌握调试技能; 3) 了解利用电光调制模拟音频通信的一种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 1) 晶体电光调制电源 2) 调制器 3) 接收放大器 实验原理简述: 某些晶体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其折射率将随着外加电场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晶体外加电场后,如果折射率变化与外加电场的一次方成正比,则称为一次电光效应,如果折射率变化与外加电场的二次方成正比,则称为二次电光效应。晶体的一次光电效应分为纵向电光效应和横向电光效应 1、 电光调制原理 1) 横向光电调制 如图 入射光经过起偏器后变为振动方向平行于x 轴的线偏振光,他在晶体感应轴x ’,y’上的投影的振幅和相位均相等,分别设为 wt A e x cos 0'=wt A e y cos 0'= 用复振幅表示,将位于晶体表面(z=0)的光波表示为A E x =)0('A E y =)0(' 所以入射光的强度为22 '2 '2)0()0(A E E E E I y x i =+=?∝ 当光通过长为l 的电光晶体后,x’,y’两分量之间产生相位差A l E x =)('δi y Ae l E -=)(' 通过检偏器出射的光,是这两个分量在y 轴上的投影之和

() 12 45cos )()('0-= ?=-δ δi i y y e A e l E E 其对应的输出光强I t 可写为()()[] 2 sin 2*2200δ A E E I y y t =?∝ 由以上可知光强透过率为2 sin 2δ==i t I I T 相位差的表达式()d l V r n l n n y x 223 0'' 22λ π λ π δ= -= 当相位差为π时?? ? ??= l d r n V n 223 02λ 由以上各式可将透过率改写为()wt V V V V V T m sin 2sin 2sin 02 2 +==π π π π可以看出改变V0或 Vm ,输出特性将相应变化。 1) 改变直流电压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把V0=Vπ/2带入上式可得 ()?? ???? ???? ??+=+==wt V V wt V V V V V T m m sin sin 121sin 2sin 2sin 02 2 πππππ π 做近似计算得?? ???????? ??+≈ wt V V T m sin 121ππ 即T ∝Vmsinwt 时,调制器的输出波形和调制信号的波形频率相同,即线性调制 如果Vm >Vπ,不满足小信号调制的要求,所以不能近似计算,此时展开为贝塞尔函数,即输出的光束中除了包含交流信号的基波外,还有含有奇次谐波。由于调制信号幅度比较大,奇次波不能忽略,这时,虽然工作点在线性区域,但输出波形依然会失真。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1.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对上述定义进行分解,就会发现其中几个重要的关键点,如下图所示。 上述定义属于狭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属于课程形态层面;而广义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泛指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使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即学习方式层面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1.2:研究性学习的分类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1)研究类,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 (2)项目(活动)设计类,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等。 从组织形式来看,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三种: (1)小组合作研究(4~6人组成课题组); (2)个人独立研究(开放式作业); (3)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 1.3: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具体来说,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学习方式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选择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即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都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来完成,可见,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具有鲜明的研究特性。 2.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知识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内容与研究的主题必须具有实践性,即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3.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 人类的认识过程在完成三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和两个飞跃(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实践的飞跃)后,才能真正实现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而这正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最本质的特征。 研究性学习 1.4: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异同 研究性学习 2.6:开题报告和评审活动 小组实施方案确定以后,需要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由各研究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指导教师(组)和全班同学陈述本小组的研究方案。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均可提出问题,小组内成员均可参与回答提问。指导教师根据全班讨论的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评审,或提出研究方案建议和修改意见。明显不合理,难以实施以及没有充分准备的选题不予通过,这些小组需要重新讨论、修改,准备第二次报告。课题开题报告(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如下图所示。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DOC)

大学 本(专)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姓名: 学院: 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年月日

? (实验报告目录)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主要实验仪器 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六、质疑、建议

霍尔效应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霍尔效应原理及测量霍尔元件有关参数. 2、测绘霍尔元件的s H I V -,M H I V -曲线了解霍尔电势差H V 与霍尔元件控制(工作)电流s I 、励磁电流M I 之间的关系。 3、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及磁场分布。 4、判断霍尔元件载流子的类型,并计算其浓度和迁移率。 5、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二.实验原理: 1、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导电材料中的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电动势的效应,从本质上讲,霍尔效应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在不同侧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 如右图(1)所示,磁场B 位于Z 的正向,与之垂直的半导体薄片上沿X 正向通以电流s I (称为控制电流或工作电流),假设载流子为电子(N型半 导体材料),它沿着与电流s I 相反的X负向运动。 由于洛伦兹力L f 的作用,电子即向图中虚线箭头所指的位于y轴负方向的B 侧偏转,并使B侧形成电子积累,而相对的A 侧形成正电荷积累。与此同时运动的电子还受到由于两种积累的异种电荷形成的反向电场力E f 的作用。随着电荷积累量的增加,E f 增大,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L f =-E f ,则电子积累便达到动态平衡。这时在A 、B 两端面之间建立的电场称为霍尔电场H E ,相应的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压H V 。 设电子按均一速度V 向图示的X 负方向运动,在磁场B 作用下,所受洛伦兹力为L f =-e V B 式中e 为电子电量,V 为电子漂移平均速度,B 为磁感应强度。 同时,电场作用于电子的力为 l eV eE f H H E /-=-= 式中H E 为霍尔电场强度,H V 为霍尔电压,l 为霍尔元件宽度

西安交大《塞曼效应实验报告》(资料参考)

塞 曼 效 应 实 验 报 告 应物31 吕博成学号:2120903010

塞曼效应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P.Zeeman )在实验中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光谱线会分裂成几条光谱线,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且分裂的谱线是偏振光。这种效应被称为塞曼效应。 需要首先指出的是,由于实验先后以及实验条件的缘故,我们把分裂成三条谱线,裂距按波数计算正好等于一个洛伦兹单位的现象叫做正常塞曼效应(洛伦兹单位 mc eB L π4=)。而实际上大多数谱线的塞曼分裂谱线多于三条,谱线的裂距可以大于也可 以小于一个洛伦兹单位,人们称这类现象为反常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是电子自旋假设的有力证据之一。通过进一步研究塞曼效应,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能级分裂的数据,如通过能级分裂的条数可以知道能级的J 值;通过能级的裂距可以知道g 因子。 塞曼效应至今仍然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可以精确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e m e 数值。 二.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0E ,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S L J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12+J 层。各层能量为 B Mg E E B μ+=0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1-J ,...,J -共12+J 个;g 为朗德因子;B μ为玻尔磁矩(m hc B πμ4= );B 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S L -耦合 ) () ()()(121111++++-++ =J J S S L L J J g (2) 假设在无外磁场时,光源某条光谱线的波数为

3-6 晶体的电光效应及其应用

3-6 晶体的电光效应及其应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熟悉晶体的电光效应;理解晶体光学和物理光学中的相关知识;学会激光实验中光路的调节和光学现象的观察;学会调节晶体的光轴;学会电光晶体半波电压的多种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 1.KD*P晶体一次电光效应的观察和测量;测出KD*P晶体的半波电压和电光系数。2.将电光晶体作为相位补偿器,测出云母片双折射样品的微小相位差和折射率差。 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有的问题可用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有的可放在实验室说明牌上作提示,有的可在实验过程中予以引导,有的可安排为报告中要回答的问题,有的可作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有不同的要求。) 什么是电光效应?晶体的光学性质如何受晶体对称性的影响?电光晶体各主轴的定义,性质和调节意义是什么?一次电光效应为什么只存在于没有对称中心的晶体中?电光调制器的构成和作用是什么? 用补偿法测样品相位差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实现? 在KD*P晶体的纵向电光效应中,外加电场如何改变晶体的折射率?半波电压如何定义?实验中采用三种方法测量晶体的半波电压,各有什么特点?半波电压测量中零点漂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此实验中晶体的半波电压受温度影响,测量中应记录温度的变化,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小温度的影响,制造出稳定的电光调制器?你可以想到利用电光效应于哪些方面? 实验装置:He-Ne 激光器的工作和输出光特性,电光调制器的构成,高压电源和电压调节器的使用,电光调值器输出光强的几种探测方式。强调使用高压和激光要注意安全! 实验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1.调节KD*P晶体的光轴z轴与激光的传播方向一致。(为什么要作此调节?如何判断? 此光学现象的物理内容是什么?) 2.判断并调节电光调制器中两个偏振片的通光方向分别与电光晶体的主轴x, y 平行,同时估测晶体的半波电压。(晶体上加半波电压,起偏片和检偏片互相成什么角度时,电光调制器的输出光强最弱?) 3.测量电光调制器的输出光强随晶体外加直流电压的变化曲线。(判断光强极小值是否存在于电压为零的位置,为什么?如何由光强的极值位置得到晶体的半波电压?)4.加晶体上交流电压信号Vsinωt,观察受调制的激光输出光强随直流电压的变化。(什么情况下输出光强不改变电压信号的基本特性?什么情况下输出光强的频率为2ω,出现“倍频失真”?如何测量零点漂移电压和晶体的半波电压?) 5.根据倍频原理和相位补偿法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测量双折射样品云母片的相位差和折射率差。(什么情况下置于电光调制腔中的云母片对纵向传播光产生的相位差才可以和电光晶体上产生的相位差线性相加?如何判断并调节云母片的晶轴方向与电光晶体的感应轴一致?) 实验报告要求: 用清晰简明的科学语言写报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提炼阐述实验的相关背景,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对电光调制器的输出光强随纵向直流电压的变化曲线要进行数据拟合,说明测量样品的相位差和折射率差的实验方案。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第1篇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开题报告范文一、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棗研究性学习随之产生。 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人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活动的第一步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及其优点、特点、开展的过程,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刚刚进入高一,所学知识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从而选择学生比较熟悉而又与之息息相关的水作为研究的课题。 2.制定方案,分组调查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题,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热点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把研究的课题细化为几个子课题:一水污染问题;二水的净化问题;三饮水与健康;四珍惜水资源。 班级成员自由组合分别承担四个子课题。 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后,有小组成员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为

课题的研究寻求证据。 3.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结果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筛选有用的材料,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研讨,以求对其地研究更深入。 4.评价审核(1)各课题小组汇报研究情况,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三.研究内容首先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再通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不同的课题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一、水污染问题介绍水污染的涵义、类型,并到马家沟进行实地考察。 拍摄的照片充分体现了马家沟的污染状况,并对马家沟的水质进行测定,同时对解决水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二、珍惜水资源从身边说出,介绍水污染和浪费的现象,提出水危机的问题,漫画设想未来的银行存入的不是钱而是水,呼吁同学们珍惜和爱护水资源,强调透支水就是透支生命。 三、节约能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预报,似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可是你会像关心天气那样来关心我们空气的质量吗?近些年来,在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公报制度,现在,就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

霍尔效应与应用设计 摘要:随着半导体物理学得迅速发展,霍尔系数与电导率得测量已成为研究半导体材料得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得霍尔系数与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得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 关键词:霍尔系数,电导率,载流子浓度。 一.引言 【实验背景】 置于磁场中得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与磁场得方向会产生一附加得横向电场,称为霍尔效应。 如今,霍尔效应不但就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得主要手段,而且随着电子技术得发展,利用该效应制成得霍尔器件,由于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高达10GHz)、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非电量测量、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等方面. 【实验目得】 1.通过实验掌握霍尔效应基本原理,了解霍尔元件得基本结构; 2.学会测量半导体材料得霍尔系数、电导率、迁移率等参数得实验方法与技术; 3.学会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所产生得系统误差得实验方法。 4.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及磁场分布. 二、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实验原理】 一、霍尔效应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就是运动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得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与磁场得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得聚积,从而形成附加得横向电场。如图1所示.当载流子所受得横电场力与洛仑兹力相等时,样品两侧电荷得积累就达到平衡,故有

? 其中EH 称为霍尔电场,就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得平均漂移速度。设试样得宽度为b,厚度为d,载流子浓度为n ,则 ? ? ? 比例系数R H=1/n e称为霍尔系数. 1. 由RH 得符号(或霍尔电压得正负)判断样品得导电类型。 2. 由R H求载流子浓度n ,即 (4) 3. 结合电导率得测量,求载流子得迁移率. 电导率σ与载流子浓度n 以及迁移率之间有如下关系 (5) 即,测出值即可求。 电导率可以通过在零磁场下,测量B 、C 电极间得电位差为VBC ,由下式求得。 (6) 二、实验中得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在产生霍尔效应得同时,因伴随着多种副效应,以致实验测得得霍尔电极A 、A′之间得电压为V H 与各副效应电压得叠加值,因此必须设法消除。 (1)不等势电压降V 0 图1、 霍尔效应原理示意图,a)为N 型(电子) b)为P 型(孔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