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肾内科1

临床路径-肾内科1
临床路径-肾内科1

6.1.3 疏透结构的透风系数宜选0.3~0.5。林带宽度采用3~5行的窄林带。

6.1.4 紧密结构的透风系数在0.3以下。林带宽度采用6~9行的宽林带。

6.2山地丘陵区防护林

6.2.1林带的设计应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务使沟坡﹑川地和梯田等都受到林网的保护。在较大的风口处,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营造多行的宽带林。而一般山地丘陵农区以窄林带为主。主林带一般沿等高线布置,副林带原则上与主林带垂直,并尽可能依山脊设置。

6.2.2树种选用抗旱﹑抗寒﹑耐贫瘠力强和生长迅速的树种。

6.2.3山区丘陵防护林的功能以防风、护带、护坡为主,林带结构采用疏透结构。林带宽度宜3~5行,株行距一般为2.5×1.5m。

6.3护岸护坡林

6.3.1沿需要护坡的渠道﹑排水沟﹑防洪堤迎水面﹑背坡面种植,应结合防风林布置,节约土地。

7.环境影响与水土保持

7.0.1阐述工程影响地区环境状况,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0.2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编制环境保护设计,说明工程对环境生产不利影响的对策和保护措施方案,提出具体措施设计。

7.0.3环境保护所需投资应单独计算,并纳入工程总概算中。

7.0.4说明环境保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必要的建议,如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要求,对各有关部门提出的建议等。

7.0.5附图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增减。

8.设计基本资料

8.1综合

8.1.1设计基本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优劣。工程业主和工程设计部门应认真搜集和整理对工程有影响的基本资料,必要时安排工程测绘,勘察和试验。

8.2项目批复意见

8.2.1工程的各个阶段规划设计报告应附主管部门立项批复的意见,如涉及到修改调整的阶段性工程需附主管部门对前一个阶段规划设计报告的审查批复意见和准予调整修改的批复。

8.3现状土壤类型、理化性质资料

8.3.1要搜集项目区土壤类型资料,理化性质资料,污染物含量测试资料,必要时进行取样分析试验。

8.4项目区气象资料

8.4.1设计主风向历年最大风速及风向玫瑰图,历年气温,降雨量,蒸发量等资料。

8.5项目区水文资料

8.5.1资料搜集与复核

1.根据设计洪水计算的需求,应搜集和整理流域及其周边的暴雨洪水资料以及自然地理概况、岩溶发育特征、流域和河道特征、流域的暴雨和洪水特征等分析报告、流域内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等统计资料。

2.对计算设计洪水所依据的暴雨洪水资料和流域特征资料应重点复核,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和比测试验。资料复核中发现对技术成果影响较大或系统性的问题,应予改正,并写出说明备查。

3.水位、流量资料应重点复核以下内容:

1)水位资料应了解水准基面的变动情况和换算关系,并重点复核观测精度较差、水尺位置和水尺零点高程变动较多和大洪水时期的资料。

2)流量资料应重点复核大洪水年份的浮标系数、水面流速系数、计算流量时借用断面的合理性,以及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可靠性。

4.洪水系列应具有一致性。当流域内修建蓄水、引水等工程,或发生决口、溃坝等情况,明显影响各年洪水的一致性时,应将资料还原到同一基础,对还原资料应进行合理性检查。

8.5.2历史洪水和暴雨的调查与考证

1.计算设计洪水时,对搜集的历史洪水,暴雨调查资料及其汇编成果,应进行复核,必要时应补充调查和考证。

2.历史洪水调查应着重调查洪水发生时间、洪水位、洪水过程、主流方向、断面冲淤变化及影响河糙率的因素,并了决解雨情、灾区、洪水来源、有无漫流、分流、壅水、死水,以及流域自然条件变化等情况。

3.历史洪水在调查考证期中的排位分析,合理估计重现期

8.5.3灌溉水质资料

要搜集灌溉水源的水质化验资料,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含量指标,必要时进行取样分析试验。

8.6项目区工程地形地类资料

1.1/1000~1/2000地形图及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

8.7项目区工程地质资料

8.7.1项目区内有堤防工程时,应按国家现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的规定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8.7.2有桥梁、泵站、水闸等建筑物时,应按有关标准进行基础工程地质勘察。

8.8项目区灌溉定额资料

8.8.1尽量搜集当地灌溉试验站的灌溉定额试验资料。

8.8.2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是灌溉水利计算的基本依据,应按不同的设计水平分别提出灌溉用水系列。要求具备足够的基本资料,灌溉用水量系列应与河流来水量系列同步,以便于进行灌溉水量平衡计算。

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指标

表 2.3.1

C3

水源涵养林

3.伴随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抗链O明显升高。农田防护林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四)标准住院日为7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0 + B95.5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补体、ASO;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ANA、CRP、ESR;

(4)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

(5)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感染性疾病筛查(支原体抗体、EB病毒抗体,乙肝/丙肝、HIV、梅毒、中段尿培养等)、RF、血型;

(2)ANCA、免疫球蛋白、心磷酯抗体、抗GBM抗体;

(3)超声心动图;

(4)肾活检肾组织病理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菌素:青霉素5-10万单位/kg/d;

2.利尿剂:口服双氢克尿噻1-2mg/kg/d、速尿1-2mg/kg/d;

静脉速尿1-2mg/kg/次、托拉塞米 1-2mg/kg/d;

3.降压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阻滞剂,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

4.对症中药治疗。

(八)出院标准。

1.血压正常;

2.浮肿减轻,肉眼血尿消失;

3.肾功能改善。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严重肾外合并症或严重急性肾小球并发症,需要在住院期间处理。

2.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3.患者能逐渐恢复,但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期间处理。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ICD-10:N00 + B95.5)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2天注:表格中数值界限均为含下不含上型

(五)进入路径标准。

类型/项目水田A等水田B等水田C等旱地A等旱地B等旱地C等视耕园地D等

地形坡度

(°)

<5 5~8 8~15 <5 5~8 8~15 15~20

地块要求方向南北向或顺等高线方向

长度(m ≥20≥10≥5≥20≥10≥5≥5宽度(m ≥5≥5≥3≥5≥5≥3≥3

平整度平均坡度<2 平均坡度<2 平均坡度

<2

平均坡度

<3

平均坡度

<3

平均坡度

<5

平均坡度

<7

凸凹高差<30mm 凸凹高差

<30mm

凸凹高差

<30mm

凸凹高差

<50mm

凸凹高差

<50mm

凸凹高差

<50mm

凸凹高

<80mm

田土坎稳固

优良中等合格中等合格合格合格

土壤质量土

层厚度(mm

≥900≥600>300 ≥900≥600>300 >300

可耕作层厚

度(mm

≥300250~300 150~250 ≥300>200 >200 >150

土壤剖面构

均壤型均壤或粘壤均粘或砂均壤型砂壤或粘砂壤砂壤

耕层土壤质

地中壤土~重壤土

轻壤土或轻粘

砂壤土或

中粘土

砂壤~重

粘土

砂土或粘

砂土或粘

(<0.01mm

物理粘粒含

量(%)

土壤pH

整理土壤

有机质

(%)

>4.0 4.0~2.0 2.0~0.6 >4.0 4.0~2.0 2.0~0.6 0.6

速效磷

(mg/kg

>10 10~5 5~4 >10 10~5 5~4 ≥4

速效钾

(mg/kg

>150 150~100 100~50 >100 100~50 40~50 30~40

开发土壤

有机质

(%)

>3.0 3.0~1.0 1.0~0.6 >3.0 3.0~1.0 1.0~0.6 ≥0.6

速效磷

(mg/kg

>10 10~5 5~3 >10 10~5 5~3 ≥3

速效钾

(mg/kg

>100 100~80 80~50 >80 80~50 50~40 40~30

农田水利工

防洪工程标

10~20年一遇

排涝标准5~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

时排完

排渍深度(m ≥0.6≥0.6≥0.6≥0.8≥0.8≥0.8≥0.8排水系统等按防洪、排

级配套涝、排渍标准

和要求设计

灌溉保证率

(%)

≥9090~80 80~80 70~50 50~40 40~30 40~30

输配水系统

等级按灌溉保证率要求设置

输水渠类型渡槽、渠道、管道(含埋管)、倒虹吸

灌溉方式有稳定水源,能自流灌溉(尽量采用节水灌溉)自流灌溉或水窖集雨浇灌水窖集

雨浇灌

水利工程质

量评定结果

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

交通道路道路等级配套按设计要求配

套完善

道路质量评

定结果

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

道路服务半

径(m

≤200200~300 300~400 ≤200 200~300 300~400 300~400

支道路面

宽度(m

≥4≥4≥4≥4≥4≥3≥3

宽度 1

≥1

(20101

一、急性肾小

球肾炎临床路

径标准住院流

1(一)适用对

象。

≥0.5:

≥0.5

路面结构粒料加固土或改

善土》(王卫

平,沈晓明主

编,人民卫

生出版社,

第七版)。

生态防护林配套农田防护林

1.病因

治疗:

积极治

疗链球

菌感

染,首

选青霉

素或头

孢类抗

生素治

疗10–

14天,

过敏患

儿可改

用大环

内酯类

抗生素

治疗。

2.对症

治疗:

利尿消

肿;降

压治

疗;维

持水、

电解质

及酸碱

平衡。

3.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

主要诊□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书写

□ 上级医师查房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 签署各种必要的知情同意书

疗工作□ 及时处理各种临床危重情况(如高血

压、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 初步确定是否需要肾脏替代,并制订诊

疗方案

□ 向患方交待病情

□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患方沟通

□ 对症支持治疗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 肾脏病护理常规

□ 一/二级护理,卧床休息

□ 低盐(0.5克/天)饮食

□ 记出入液量

临时医嘱:

□ 急查肾功能和电解质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免

疫指标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段尿培养、尿钙

/肌酐、尿电解质、尿肌酐、尿红细胞位相

□ 超声、胸片、心电图

□ 双肾超声检查

长期医嘱:

□ 肾脏病护理常规

□ 一/二级护理

□ 记出入量

□ 药物治疗

临时医嘱:

□ 监测肾功能、电解质

□ 其他医嘱:感染相关指标

□ 可选择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血

压、双肾动静脉彩超

主要护理

工作□ 入院宣教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 入院护理评估

□ 宣教

病情变

异记录

□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护士

签名医师签名

主要诊疗工作□ 继续对症支持治疗

□ 必要时肾脏穿刺

□ 必要时使用其他药物等

□ 必要时继续肾脏替代治疗,每次治疗前

后评估是否可停止

□ 肾外合并症、并发症的治疗

□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一般情况、血压

持续平稳状况、尿量恢复状况、肉眼血尿

消失状况,明确是否出院

□ 病情稳定后可出院

□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

书等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 肾脏病护理常规

□ 一/二级护理

□ 记出入液量

□ 药物治疗

临时医嘱:

□ 监测电解质、肾功能

□ 其他特殊医嘱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门诊随诊(肾脏专科门诊)

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心理与生活护理

□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变

□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异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推荐)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犯肺证 风寒袭肺证 风燥伤肺证 痰热郁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6.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胸部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3.针灸治疗。 4.拔罐、耳针等疗法。

泌尿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

肾癌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肾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癌(ICD-10:C64,D09.101) 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ICD-9-CM-3:55.51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腹腔镜手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4,D09.101肾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术前所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联合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9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最新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订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火毒蕴结证:清热泻火解毒 (2)热毒炽盛证:清热败毒透脓 (3)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解毒 中成药外用: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目录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1 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6 3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14 4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20 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6 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33 7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37 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42 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48 10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52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医院肾癌临床路径及表单

医院肾癌临床路径 一、肾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癌(ICD-10:C64) 行开放肾癌根治术(ICD-9-CM-3:55.5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尿常规尤其是尿有形成分分析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200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1.适合行开放肾癌根治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4肾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 (2)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X线胸片、心电图; (5)相关影像学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肿瘤标志物测定、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葡萄糖测定、血气分析、放射性核素肾功能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全麻和/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放肾癌根治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等。 4.输血:必要时。输血前需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合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9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测定。 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3.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 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 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 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 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 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 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用药时间1-2 天。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doc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肺癌(肺积)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 (3 )心电图 (4 )肿瘤标志物 (5 )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6 )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 )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 )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 )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芪扶正注射液。 (2 )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参麦注射液。 (3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 (4 )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痰热清注射液。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 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胸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等。 6.内科基础治疗

肾肿瘤临床路径 - 湖南省医学会 湖南省医师协会欢迎

肾肿瘤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肾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肿瘤(ICD-10:D41.001) 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保留肾单位手术(55.51006 55.4 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那彦群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肾细胞癌。 1.症状:血尿、腰痛、腹部肿块。 2.体征:肾区叩痛 3.影像学检查:B超,CT。 4.病理检查:肾肿瘤穿刺活检术。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D41.001肾脏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9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术前三项疾病筛查等;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4)泌尿系B超泌尿系CT平扫+增强。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核素肾图 IVU CTA; (2)考虑转移时行核素骨扫描 PET-CT检查; (3)肺功能、超声心动图、阿托品试验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那彦群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1.根治性肾切除术:临床分期T1N0M0不适于肾部分切除及T2N0M0的患者。 2.肾部分切除术:低分期特别是T1aN0M0患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2-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手术内固定物:无。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中医临床路径》word版

皮肤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67) 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 (272)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78)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8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66 —白(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 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 编 码:BWR1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银 屑病(ICD-10 编码:L4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 床常见证候:血热证 血燥证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 编码为:BWR170)和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为:L40.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 (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泌尿外科临床路径

泌尿外科临床路径 肾癌临床路径 一、肾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癌(ICD-10:C64,D09.101) 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ICD-9-CM-3:55.51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腹腔镜手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4,D09.101肾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术前所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联合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9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切口愈合好。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80例脑出血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

作者单位:050800石家庄市正定县人民医院(邢贵平),香河县人民医院(窦建虹)邢贵平: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80例脑出血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 邢贵平 窦建虹 摘 要 目的:建立完善的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病人住院费用,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随机 将脑出血病人1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 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出血病人中,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效果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22.015 临床护理路径(CNP )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 [1] ,该模式针对确诊的病例,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入 院到出院诊治流程, 缩短康复时间,减少资源浪费,使病人获得最佳的照顾质量。我科于2010年引进临床路径表这一管理工具,病人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医疗费用下降,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5月 2011年12月,我科收治脑出 血病人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对病人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病人均经CT 或MRI 证实, 经临床医师及病史确认为初发者且神志清楚。排除以下条件:既往脑出血病史;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肝、肾、肺并发症者。1.2方法 1.2.1 临床路径的制定 科室成立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 师、 责任护士组成的临床路径小组。整合一套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内容包括入院检查、入院宣教(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功能锻炼。1.2.2 临床路径的实施 责任护士从入院安排床位开始即 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面评估,观察组病人给予临床路径护理,采用CNP 制定的表格式病例, 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对已打勾的内容进行签名, 而未打勾的内容下一阶段要引起重视。责任护士每次交接班时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与病人和家属沟通、 交流,取得配合。每天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同时进行查房,检查病人情况和护理措施的落实。针对发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如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异,值班护士要详细记录,全科交班,依据具体情况修订护理计划,记录护理偏差,出院前要评价护理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护士长要监督执行情况。而对照组病人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传统的医疗方法进行护理。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 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满意度。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两独立样本的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 果 2.1 两组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比 较(表1) 表1两组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组别观察组 对照组统计量P 值 例数平均住院费用(元,x ?s )平均住院天数(d ,x ?s )并发症发生(例) 80 2967?13610.5?1.0780 4641?24113.85?3.01654.10671)9.47521)4.11302)<0.05 <0.05 0.0426 注:1)为t'值, 2)为χ2值2.2两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比较(例)组别 观察组对照组u 值P 值 例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80781180 60 173 4.0697<0.00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特定的病人何时做何种检查;何时给予何种治疗, 病程到达何种程度;何时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说明和记录。护理人员要评价每天的护理效果,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并提醒病人和家属怎么做 [2] 。这样,护理就有计划 性、 预见性、效果性、针对性,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满足了病人需求,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人身边,鼓励病人主动参与医疗护理过程,改善护患关系,满足病人的知情权,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次研究证明,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 · 92·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22期(下半月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20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2016)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或J44.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 3.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 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一般治疗:吸氧,休息; 2.对症:止咳化痰、平喘; 3.抗生素; 4.呼吸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编码(ICD10 J44.101 或ICD10 J44.001);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1-3天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术前免疫八项; (3)痰涂片找细菌、真菌及抗酸杆菌,痰培养+药敏试验,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军团菌抗体; (4)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肺功能(通气+支气管舒张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肾动脉狭窄临床路径

肾动脉狭窄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肾动脉狭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动脉狭窄伴肾血管性高血压 (ICD-I70.101),行肾动脉成形或支架置入术(ICD-9-CM-3:(39.9005/88.45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2年AHA《肾动脉血运重建临床试验报告指南》、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ACC/AHA与2007年TASC的外周动脉病诊疗指南。 1.肾动脉病变:影像检查显示肾动脉主干和/或一级分支狭窄(≥50%),狭窄两端收缩压差>20mmHg或平均压差>10mmHg。 2.高血压:对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反应敏感,降压幅度大;肾动脉狭窄解除后血压明显下降或治愈。 3.病变侧肾发生明显血流量下降,GFR下降,甚至肾萎缩。 4.病变侧肾因缺血诱发肾素分泌明显增加,可导致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 5.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大动脉炎和肌纤

维发育不良等。 (三)选择介入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 2002年AHA《肾动脉血运重建临床试验报告指南》、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ACC/AHA与2007年 TASC的外周动脉病诊疗指南。 1.肾动脉介入治疗适应证: 临床标准: (1)高血压:高血压Ⅱ-Ⅲ级、急进型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高血压伴一侧肾萎缩、不能耐受抗高血压药物; (2)挽救肾功能:肾功能不全/恶化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使用降压药,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后肾功能恶化; (3)伴随的心脏问题:不稳定心绞痛;反复发作的急性肺水肿与左室收缩功能不匹配。 血管解剖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意见狭窄肾动脉狭窄到何种程度必须进行血运重建,推荐肾动脉狭窄最小域值的直径狭窄为50%。对于肾动脉直径狭窄50%–70%的患者,要有明确的血流动力学显著狭窄的依据,一般以跨病变收缩压差>20mmHg或平均压差>10mmHg为准。如能获得进一步证据表明狭窄与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有因果关系,则适应证更明确。临床上一般

5肾内科(样板)

二○一三年度临床科室工作计划 科室名称:肾内科 1月28日上报院办公室情况 一、竞争对手情况分析 (一)宏观学科发展情况分析 新区医院已设置病房50-60 张床位,专科发展为自治区重点专科,承担市区、周边6个县市相邻各盟市的各种肾脏病的诊治,尤其是疑难重症病人的诊治,解决肾脏病人外出就诊的难度。科室形成和建立系统的治疗常规和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控制院内感染措施和质控标准,有严格消毒隔离措施,系统人员业务学习培训计划,在自治区内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每年承担自治区继续教育项目1-2。 具体措施: (1)加强人才培养:外送学科骨干进修学习,加快亚专科发展。 (2)增加肾活检数量,以肾脏病理指导临床。

(3)建立慢性肾脏病管理门诊:建立慢性肾脏病管理档案,定期随访复诊。 (4)成立肾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病人常多脏器功能衰竭,尤其合并肾功能衰竭者,严格掌握水电解质平衡、支持营养十分重要,培养肾内科重症监护专科医生与护士可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5)开展新技术项目:血浆置换、人工肝支持系统,申请血浆置换机1台,送1名医生和护士外出短期培训。 (6)血液净化方面:扩大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技术及床旁血液滤过的适应症,提高抢救危重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的成功率;开展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皮肤病及系统性疾病的患者;血透中心规模化管理,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 (7)加强腹膜透析室管理,增加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病人数量,由专职腹透护士,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率,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8)开展临床科研项目 a、多靶点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应用;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治疗观察,制定观察表,作好随访记录,本年度力争完成论文总结报告,并投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发表;b、狼疮性肾炎不同阶段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研究继续累积病例资料。C、继续完成大剂量激素间断冲击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9)自治区卫生厅立项课题的完成目前已完成500例高血压病人的筛查,年底完成总结报告或中期报告。 (10)申请成立肾病实验室,为临床科研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竞争对手状况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