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参考答案.doc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参考答案.doc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参考答案.doc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地理

考试科目: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考试分数:______________

2012年10月23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题号分数签名

姓名

单位________________

专业地理

年月日

总分

一、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

二、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程名称: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

(卷面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80%)

题号

-

四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初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的内容。

答: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五、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六、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2. 高中地理有几个选修模块?具体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的是什么逻辑关系?

答: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有七个模块,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学时) 七个模块组成。这些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大都关 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并且有些选 修模块的设置是以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界的教学实践为依据,以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 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设置既然是从学生的特长、学生的爱好、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发 展出发

的,因此所有的地理选修模块之间都没有递进关系而完全是平行的。《课程标准》 对于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

这就是说,任何一门地理选修模块都可以在高一、高二或者高三开设,这样就有可能出现 学生在还没有学习必修课程之前就修习某一选修模块的情况。地理选修课程之所以作出这 样的设计安排,一是考虑地理课程相对说来不像数理化课程那样递进性严密,地理选修模 块的绝大部分内容在没有必修课程基础的情况下,学生基本上还是可以修习的;二是考虑 部分地理选修模块允许安排在高二甚至高一学习,这样可以避开高三年级的选修高峰,并考试试卷

2.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地理学习需求,地理新课程设置3个必修模块和7个等候模块。 这些

属于国家课程,不仅体现了基础性,而且体现了多样性与选择性。在此基础上,我们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还可以进一步开发配 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和“校本”课程。同时,要利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时间与空间,开展地理与相关学科“携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成立地理学习兴趣小组, 以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地理学习的需要。至于优异杰出的学生,学习程度可超越课 程标准。

4 .探究教学的条件有哪些?

答:1.一?定难度的学习对象

-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 .融洽的课堂气氛

6.优化探究的可能性

7.度好的探究环境

且完全是从学生的个性特长出发。对于个别需要某些必修模块的知识作基础的教学内容, 就需要任课教师克服困难,适当地作一些铺垫和化解工作。

3.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关注的内容。

答:高中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关注的内容: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1.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地理学习面临的历史重任是多元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来说,赋予的含义也是不相 同的。侧

重生活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生存需要的学生和注重应用与操作的地理学习;侧

重文化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素质要求的学生和强调常识与技能的地理学习;侧重科学的 地理学习,对应的是具有探索意向的学生和倾向学科发展的地理学习。

3.

5. 创设问题情境 5 .如何加强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地理课程资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对地理课程资源内容进行阐述,共分为地理教 材系列、

地理教学设备设施、大众传播媒体和人力资源四类。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教材系列:地理教材系列包括地理教科书、地理教学参考书、地理 填充图册、

地理练习册、地理习题集等。地理教材系列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基本构成,是实 现地理教学的最基本条件。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教学设备设施:地理教学设备设施包括地理教具、地理教学场所等 内容。地理

教学设备设施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地理教学的最基本条件。

1) 地理教具①地理教学挂图②地理教学标本与模型②地理教学标本与模型

2) 地理学习场所 ① 校内学习场所校内学习场所包括班级地理活动室、学校图书馆、 资料

室、阅览室、地理园、气象观测站、地震监测站、天象馆、小天文台等。② 校外学 习场所校外学习场所包括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公共图书馆、气象台、天文馆、科技馆、展 览馆、少年宫、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主题公园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大专 院校、工厂、农村、自然环境等.

地理教师应是德才兼备的教育专家 四、地理教师应是温暖学生的爱心使者 六、地理教师应是交际广泛

的“外交家 五、 七、 地理教师应是规划未来的设计师 地理教师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充分开发利用大众传播媒体:1 )地理报刊和书籍2)广播3)电视4)电影与音像资 料5)

互联网

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包括地理学科专家、地理教师、学生、家长、资料管理员、 实验员以

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是课程资源中最具活力、也最具变数的组成,往往 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起到主导的作用。以前,由于课程资源物化的误解,致使人力扮演 着课程资源使用者的角色,也没有成为其中的组分。实际上,人力资源不仅是地理课程资 源的组成,而且是其开发与利用的主体。

6.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一、地理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二、地理教师应是诊断学生的心理医生

|得 分|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A 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班里学习成绩平平;他对各科学习谈不上有

兴趣,但是一个〃乖孩子"。上课时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听讲、做练习,放学后 也能按照父母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他的课外作业一般在家里完成,有时边做作 业,边看电视;作业完成后,由父母来检查;他认为做好了的作业,父母常能检 查出一些错误;课外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自己很少找一些书看;假期作 业一般放到开学前一两周内完成,为了完成假期作业,有时晚上会学到十一二点; 对于自己是否还要改善学习方法,他〃说不上来”。

(1)请你对学生A 的学习状况作出具体的诊断。

答:学生A 的学习方法是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 相对稳定

的形式、程序和定势,它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 因素。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两种:接受和发现。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 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 现出来的,学生首先是知识的发现者、其次才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A 的学习方法属于接 受学习,即传统的学习方式,表现出被动、单一、盲目、死板等特点。转变学习方式就是 要完成从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种具体的学习方 式或几种学习方式的总和,而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开放系统。其主要特征有:1.创新 性2.主体性3.独立性4.多元性5.体验性6.问题性。上述现代学习方式的六个特征, 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现代学习方式的内涵,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包含,构成了一个有 机统一的整体。在倡导学习方式变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结合,不能 片面追求某个方面的特征,而忽视其它方面的特征。必须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从 整体上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内涵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诊断一个人的学习状况

答: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诊断一个人的学习状况:一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 习态度、

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方面。二从现代学习方式的六个特征即:1.创新性2.主体性3.独立性4.多元性5.体验性6.问题性等方而。三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在未来的地理学习中强调生活经历与学习体验、突出探究学习、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能力等。

2.有一位教师,十分热爱自己的职业,既关怀备至地爱护全班孩子,又兢兢业业地工作。孩子们都清楚教师的为人处事,并发自内心地爱戴她。但对许多孩子来说,学校的时光有种度日如年之感。而这位教师有时能察觉到孩子们的这种感受,但经常会浑然不觉。

孩子们都知道自己的老师教学非常认真。但有时,准确说应该是许多时候,看起来她只是在教课而已,而不是教学生。有时她似乎把全班学生当成一个人了。有时在老师眼里,他们等同于一个个分数。孩子们有时在想,学校学习就像为被人定做的鞋子,总是不合自己的脚。

(1)试分析为什么在学生眼里这位老师“只是在教课,而不是教学生”,在校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为什么学生们感觉老师把“他们等同于一个个分数” ?为什么学生感觉学校学习像“为别人定做的鞋子,总不适合自己的教” ?根据学生的反应,分析这位老师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的症结所在。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什么,将决定他的职业定位。此案例中这位教师片面地将自己的职业关注定位在书本、学科、学科成绩与学校这些狭小的空间,完全忽略了对教育对象内心感受的关注,完全忽略了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育人,其次才是教书,再次才是谋生。

教师的职业关注不同、期望不同、态度不同、方式不同,将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作用与效果,甚至还会在无意间打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行为。因此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职业关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1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意识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要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观念,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结论;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组织学生搜集、获取案例进行研讨与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2?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地理教学既要重视发挥现有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更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教育带来的潜在影响;要注意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呈现教学内容和问题,进行师生的对话、讨论与释疑;要发展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将导致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积极探索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地理教学要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能力;要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因材而施教;鼓励尝试个体教学模式部分替代班级授课的途径;要加强对学生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旨在锻炼地理技能的机会。

4 .地理教学要注重渗透现代地理科学观念,讲清知识的应用

地理教学应把渗透现代地理科学观念、形成学生的地理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注意围绕地理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提高精选与组织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假如你是这位老师的同事,请你为其提供建议。

答:假如我是这位老师的同事我会提出以下建议:

教师的职业关注不同、期望不同、态度不同、方式不同,将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作用与效果,甚至还会在无意间打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行为。因此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职业关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做好新课改时期的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实施与地理教师角色的基本定位是:

一、地理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1.地理教师应由传递地理知识的“搬运工”向地理教学过程的促进者与指导者转变第一,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学的需要确定指导的范围与程度;第二,帮助学生制定确切的地理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第三,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第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第六,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2?地理教师应由管理者向合作者转变

二、地理教师应是诊断学生的心理医生

三、地理教师应是德才兼备的教育专家

四、地理教师应是温暖学生的爱心使者

五、地理教师应是规划未来的设计师

六、地理教师应是交际广泛的“外交家”

七、地理教师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得分|三、情景分析题(10分)

麒麒和麟麟是享生兄弟,都是17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住地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配了一辆轻型汽车作交通工具,让他们开车上学、回家。这兄弟俩由于好睡懒觉,经常迟到。有一天上午考试,他们因在路上玩耍而迟到了 15 分钟,老师查问原因,他们谎称汽车在路上爆胎,到维修店补胎误了时间。老师悄悄到车库检查他们的汽车,发现四个轮胎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没有被拆卸的痕迹。从而知道他们说了谎话。

问:假设麒麟兄弟俩是你的学生,你将怎么处理?并阐述理由。

答:我想应该用理智、平静的心态加以积极的教育和诱导,切忌横加指责。

一是耐心引导法。既然他们说谎,就不揭穿,反而更加关心他们,车子修好没有,需不需要告诉家长,让家长想办法解决,给他们以激将法。

二是电话家访法。与家长马上取得联系,跟家长商量好,发挥合力,配合老师

共同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他俩违纪后不主动承认错误,并且说谎掩盖。对于这学生老师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学生在说谎,但也不妨先相信学生所说的是“真话”,并按照其所说的“真话”进行处理。过一段时间看他俩的表现,如果违纪行为已经改正,我就可以不再提及这件事,因为学生已经意识到所犯错误,并能够自行改正。如果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违纪情况没有改观,还以为说谎可以掩盖自己所犯的错误,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我想就有必要与其谈话了。谈话要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要使学生明白,上次处理他俩违纪的时候他说谎了,并且我当时就已经知道,之所以当时没有指出来,是考虑到他的自尊心,并且相信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自觉改正。他有成为优秀学生的强烈愿望,但这种愿望不是靠说谎就能实现的,这种信任现在并没有减少,但他必须为自己的说谎违纪行为承担责任。听到这些,我对于其说谎违纪问题的批评或处罚,学生容易从心底里理解和接受,批评或处罚的实效性就更强了。

理由:学生说谎是一种学生自我保护的本能,有值得谅解的地方,老师应该改变看待学生说谎问题

的心态,对学生说谎行为应多进行换位思考予以区别对待。应该从营造宽松的诚信环境、树立诚信

榜样、进行诚信教育入手提高学生矫正说谎习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增进师生间的理解和信任,

促进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

学生说谎问题的处理关系到师生关系的和谐,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解和信任学生是尊重学生人格的特殊形式”老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给予学生以适度的宽容和理解,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问题,为学生矫正说谎习惯营造

宽松的环境。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老师建立与学生的互信机制,建立民

主、平等、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提升个人魅力,增强班级管理实效性的必然要

求。

、论述题(18分)选择其中任意一题做答即可。

1 .举例说明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贯彻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答: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容。例如:

(1) 学习地貌时:正确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运用地图识别方位,估算距离,了解地形。

(2) 学习天气与气候时: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

(3) 学习区位选择时:能够评价生活环境质量,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个性与爱好选择居住地的区位,并能对环境采取积极态度与保护行动。

(4) 学习灾害地理时: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具有安全意识,并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

(5) 学习工农业区位选择时:知道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以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求职中更有竞争力。

(6) 运用地理常识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

(7) 学习旅游地理时:在休闲时,知道采取什么休闲方式(如娱乐、健身、野营、旅游等),并知道怎样利用环境或选择路线来进行休闲活动。

(8) 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

(9) 熟悉地域文化(语言、艺术、体育、民俗)的特色,并能了解与理解异域文化,增强人际的交往和合作。

2.试描述我国地理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改进。

答:我国地理教育的现状:当前我国地理教育在课程功能上过于强调知识传承,对能力发展重视不够;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现象严重;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教师素质:整体水平偏低;与相关学科比较学科地位不高。在知识的培养上过于关注地理科学概念、术语等知识点的传授,而不是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知识网的融会贯通;过于关注地理知识累积的量,而不是地理知识融合的质;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的简单再现、模仿和复制,而不是地理知识的重组与优化;过于重视获取地理知识的结果,而不是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及地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迫切需要进行地理课程内容的优化与组织,追求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重新认证与体现地理学的价值与作用,热爱并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为中学地理教育谋求更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刘美林8.29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摘要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育新课标解读教学内容

一、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一)指导思想不同 (二)目标体系不同 (三)结构不同 (四)学段不同 (五)内容标准不同 (六)教学时数规定不同 (七)评价方法不同 (八)教学要求不同 二、课程性质的定位与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展放在主体地位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5、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学习领域与内容标准 (一)运动参与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学生要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水平一) 乐于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水平二) 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水平三)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知道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 (二)运动技能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知道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水平二) 了解所练习的运动动作,观看体育比赛(水平三)

2017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乳山市普通高中 2017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又是一次知识的盛宴,在这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进步,让我们一起经历------撸起袖子加油干 学习寄语

学习现场 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时代背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 一、“2017版课标”课程结构与内容的主要变化 课 程 类 别 选修I 选修II 选修课课程 名称 学时学分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及当地社会音乐文化特点、特色资源和学校办学理念 自主开设。每个模块18学时1学分(学分值范围0-4合唱每个模块18学时1

必修与选修课的变化: 旧版:一个必修,五个选修 新版:六个必修(可选),选修I(六个可选)+选修II 学份与选课的变化: 旧版:必修2分+选修1分,选课流于形式 新版:共3分,必修不少于2分,选课更灵活自主

二、修满18个学时是选课和获得1学分的基础学分的获得有多种选课方式。如: 【1】2(必修)+1(选修) 【2】2(必修)+1(必修) 【3】1(必修)+1(必修)+1(必修)

【4】1(必修)+1(必修)+1(选修)三、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选课指导---调配---分流---疏导---整合四、学分与选课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课程选择更加灵活选择空间也更大) 1、教师仍可以按照原来模块的划分,使用原教材上课,按照“音乐鉴 赏”36学时,其他每个模块18学时进行教学。 2、教师也可以将原教材中有关模块,如“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中的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来作为选修I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一部分学生继续深化学习相关模块内容的需求。 3、艺术社团活动都将作为选修I课程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化管理,并将与之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和音乐学习成果纳入对学生的平均体系并计入学分。 4、选修II课程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由学校确定开设,学生资助选择修习,学生每修满18学时,通过考核与评价也可以计入学分。 五、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以“以美育人”为导向。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 以“完善评价机制”为抓手。 2、落实培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一)指导思想不同 (二)目标体系不同 (三)结构不同 (四)学段不同 (五)内容标准不同 (六)教学时数规定不同 (七)评价方法不同 (八)教学要求不同 三、课程性质的定位与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四、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展放在主体地位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5、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五、学习领域与内容标准 (一)运动参与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学生要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水平一) 乐于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水平二)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体育新课标解读

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他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 方面的基本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通过解读发现线的标准比老版本的标准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 以消除一线教师实施体育新课程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误解;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并且考虑到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故在评价建议部分去掉了实验稿中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以突出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阐述。 ■修订稿在评价思想和理念不变的基础上,主要从明确体育学习评价目标、合理选择体育学习评价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合理运用体育学习的评价结果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提高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应试教学,以及体育教师不理解实施体育新课程与一些体育测试之间关系的现象,修订稿还专门增加一段说明,提出“体 育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等测试之间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与实践相结合 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 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 选拔与甄別功能;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doc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课标解读中形成的认识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中,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反思课标解读的效度。例如,学习目标制定是否符合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 吴斌 一、为什么要进行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研制具有怎样的背景?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和淘汰,等等。面对挑战,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作出回答,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基础音乐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初步建立起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专人管理音乐教育的状态;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改变了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引进学习了多种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配备以及音乐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可以说,目前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主要的、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2)

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2) 社会建构主义对于英语教育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英语教学指的是把学习英语作为目的,但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语言学习也应具有教育价值,应有利于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所以学习经验不应仅针对学习语言,而应使学习者理解学习的价值,从而实现整体发展。语言学习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因为语言不仅具有交际功能,还具有储存信息,思维和认识的功能。 1.1.2英语教育的目标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而社会建构主义则认为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了能力就可以获取知识。当然,知识也是构成能力的重要基础。人的学习是终生的,而学校的学习只具有阶段性。若要在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就必须具有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但要帮助学习者学习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学习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语言学习更是如此,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语言的发展。另外,学习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更不是在学校内就可以完成的。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 1.1.3学习者应学习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 由于学习者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的学习素材进行主动理解和诠释,所以他们各自学习和吸收那些有个人价值和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这个过程不一定是有意识的,但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使他们把不同的个人特征、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及对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的不同理解带到学习过程中去,结果总是因人而异。学习者应以有意义的方式来学习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 1.1.4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的结果 学习者的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因素在根本上影响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学习是在学习个体的内部发生的,因此,学不学和怎样学都取决于学习者本身。社会建构主义特别强调让学习者自己决定学什么、怎样学和培养学习者自主感、自控感的重要性。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对学习行为有着极大的正面影响,学习者会因此而产生和增强自我责任感。反之,学习者就消极退缩,导致学习的失败。学习过程和结果受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1.5学习者的周围环境作用 任何学习都必然存在与某一具体的环境之中,是通过和他人互动来完成的。互动的性质和意义是成功学习的关键。语言学习尤其如此,因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用目的语来交际互动。社会建构主义特别推崇情景教学(situated learning)和抛锚式教学(anchored learning)。另外,这里的环境不仅指课堂环境,课堂环境的营造者主要是教师。与此同时,课堂环境还指社会文化、教育、家庭和人际,甚至心理环境,所以教师须特别注意互动对学习者的行为及情感因素的影响。 1.1.6教师在学习中的角色 在社会建构主义的课堂里,教师是中介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教师通过与学习者的互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由此来创造有利于建构个人意义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习者增强自主、自控和自我责任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效。 1.1.7提倡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 任务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具体需要设计或选择任务与活动。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习者就知道自己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就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任务的意义,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

小学体育新课标解读

小学体育新课标解读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2)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及创新精神,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3)应改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学生的模仿和接受学习,师生之间是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和改变: 一、课程性质更加明确 新标准在前言中把音乐课程的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而将原标准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课程性质”,因此将原标准的四大价值简练地浓缩为课程的三大性质,改变了原标准中的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的表述方法,课程性质更加明确。并且在课程性质中集中体现了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本次改版的标准中单独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并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在后面的教学理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二、课程基本理念更加综合

原标准中基本理念共有十个,而新标准中将原来分为两个方面表述的基本理念合并为一个,共有五大理念。如审美和兴趣合二为一,改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基本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增加了“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以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以及双基的学习业要与不同的文化认知有机结合”等内容。如原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合并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如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合并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将原标准的理解多元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再如原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新标准中也合二为一。同时,修改并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我想是鉴于前期课改中一些老师过于强调了学科综合而忽略了音乐特点的做法而提出的,新标准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并且在表述中具体列举了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指出这些音乐特点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三、音乐特点更加突出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体育新课标解读

?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他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通过解读发现 线的标准比老版本的标准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以消除一线教师实施体育新课程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误解;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并且 考虑到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故在评价建议部分去掉了实验稿中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以突出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阐述。 ■修订稿在评价思想和理念不变的基础上,主要从明确体育学习评价目标、合理选择体育学习评价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合理运用体育学习的评价结果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提高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应试教学,以及体育教师不理解实施体育新课程与一些体育测试之间关系的现象,修订稿还专门增加一段说明,提出“体育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等测试之间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与实践相结合 ?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 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 ?选拔与甄别功能; ?反馈、调节功能; ?诊断功能; ?激励功能; ?发展功能。

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国家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多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下面谈谈我对新课标的解读。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更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心的转变 1.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 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心理负担轻、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点。这就要求执教者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觉参与的意识,使音乐教学鲜活生动,富有吸引力。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四、注重情感交流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一个好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英语课程标准》的一种解读如果在中小学英语教师中做一个调查:“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教师的答案是:“现行考试方式与评价制度。”的确,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师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几乎成了广大师生的无奈选择和真实描述。考试是师生谈论最多的话题,由于评价学生看成绩,评价教师也是看成绩,考试频繁,师生均感身心疲惫,加上英语在中考、高考中是个举足轻重的“筛子”,考生的考分差距大,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要使英语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让学生在获得必需的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必须改革现行考试方式与评价制度。所以一切有志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师,都在真诚而又急切地呼唤英语考试方式与评价制度的改革。 让人欣喜的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方面已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此次,《标准》响亮地提出:“倡导形成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判、鉴定教与学的效果,也不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为他们的成长指明方向。”不可否认的是,理念要化为行动,还有一段艰难的探索过程,但我们还是从中看到了希望。近几年,不少重要的考试,如中考,已开始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口试等。考试的内容明显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那种把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的录取依据的做法正在被改变。这必将对今后的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说我们经常将教学上的种种弊端纷纷归咎于不合理的评价体系的话,那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到来。或者说,随着“指挥棒”的逐渐转向,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反思和实施英语教学呢?教学过程中又如何弱化英语的“筛子”功能,增强其人文意蕴呢? 从个人的学习体会与实践体会来看,《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启发我们反思:“英语学习本质是什么?” 以往的评价方式之所以不尽合理,与我们对“英语学习本质是什么”认识不

新课程标准解读.pdf

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如果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这一点,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素质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同以往相比,这次课程改革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转变。

这次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看法坚持了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统一性、规范性。第二,主动性第三,学生具有“未完成性”。 课程内容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分科优势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据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 第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各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各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从而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 总之,新分科课程内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从而与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统分科课程有显著区别。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

体育与健康学科新课标解读 一、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上课时,更多的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口号,其实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

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按照这样的理念,在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采用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方法,而是以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作为划分学习领域的主要依据,并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体育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技能,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爱好和锻炼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起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