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2《用显微镜观察》B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2《用显微镜观察》B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2《用显微镜观察》B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2《用显微镜观察》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 (1分)显微镜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部件。

2. (1分)显微镜发明之前,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和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3. (1分)使用显微镜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次序,规范使用。

4. (1分)常用的光学显微镜除了普通生物显微镜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 (1分)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研制出________并发现了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 (1分)目镜和物镜都具有放大物象功能。

7. (1分)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8. (1分)在调整显微镜时,右眼朝目镜内注视,左眼保持张开。

9. (1分)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观察的物体需要切开,制成破片标本。

10. (1分)常用显微镜是一种由多块镜子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

三、问答题 (共2题;共2分)

11. (1分)标出显微镜结构名称

12. (1分)请你具体说说显微镜应该怎么规范使用?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1、

2-1、

3-1、

4-1、

5-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1、

7-1、

8-1、

9-1、

10-1、

三、问答题 (共2题;共2分)

11-1、

12-1、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 一、实验题: 1、证明地球形状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地球仪、小船模型。实验过程: 将小船模型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地球的另一侧观察小船。实验结果: 船只消失在海平面,说明地球是球型的。 2、昼夜交替产生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过程: 在光线暗的屋内,摆放一个地球仪,把打开的手电筒放置在地球仪水平面的位置,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表面明暗分布。实验结果: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3、直射、斜射有什么差异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温度计、大镜子。实验过程: 在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背面粘贴一支温度计,用一块大镜子反射太阳光,使它能照在两块金属片的正面上。我们把其中一块金属片直对着镜子反射来的阳光,另一块金属片斜对着镜子反射来的阳光。每隔3分钟观察记录。 4、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哪种能发芽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一些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吸水纸、两个盘子。实验过程: 在两个盘子内铺上吸水纸,分别放入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每天向纸上加水,保持湿润。连续观察几天,记录。实验结果: 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基本发芽。 5、唤醒种子里的生命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三个杯子、土壤、一些菜豆种子。实验过程: 在装满土壤的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一些菜豆种子,第一杯不浇水,保持土壤干燥。第二杯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第三杯浇较多的水,使土壤浸在水中。观察哪个杯子里菜豆种子会发芽。实验结果: 第二杯里的种子发芽了,第一杯和第三杯种子没有发芽。 6、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实验?答: 实验材料: 塑料杯、吸水纸、菜豆种子。实验过程: 在透明的塑料杯里放一圈吸水纸,然后装入一些土壤,将菜豆种子塞到吸水纸和杯壁之间距杯口较近处。每天往杯子里淋一些水,让土壤保持湿润,连续观察记录。 7、子叶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两盆菜豆幼苗。实验过程: 选两株刚出土的菜豆幼苗,一株去除子叶,一株保留子叶。一周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

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菜叶上的蜗牛 1、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运动、反应等。观察时要保护蜗牛。 2、蜗牛有腹足来爬行,蜗牛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3、蜗牛喜欢吃的食物有白菜、黄瓜、苹果等。 4、用小棉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蜗牛有什么反应?答:蜗牛会缩回触角,身体缩回壳里。 5、蜗牛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蜗牛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触角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第二课:校园里的蚂蚁 1、蚂蚁生活在土壤里,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2、蚂蚁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六条腿,头上有一对触角。 3、蚂蚁喜欢吃哪些食物?答:蚂蚁喜欢吃甜食,如白糖、面包屑、菜叶、苹果、饼干等。 4、在校园里观察蚂蚁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护小动物的生活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方活动。 第三课:池塘里的鲤鱼 1、鲤鱼生活在水里,靠鳍游动,用鳃呼吸。 2、和其他动物一样,小鱼也需要食物。小鱼的食物有鱼食、面包屑等。 3、鱼缸底部那些一条条的黑色东西是鱼的排泄物。 4、鲤鱼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鲤鱼头部较大,有胡须,身体表面有鱼鳞,还有鱼鳍和鱼尾。 第四课:家里的兔子 1、兔子有两只耳朵,四条腿。在生物园、小农场等地方可以找到兔子。 2、兔子能通过多种器官感知周围的事物。 3、兔子喜欢吃胡萝卜、白菜。 4、兔子的耳朵为什么总是动来动去?答:是为了感知周围的声音。 第五课:我们离不开蔬菜 1、常见的蔬菜有黄瓜、番茄、白菜、胡萝卜、芹菜等。 2、我们参观小菜园,能了解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3、我们必须给蔬菜按时浇水和施肥,施肥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肥料,要戴上手套。 4、我们为什么离不开蔬菜?答:因为蔬菜含有我们成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第六课:动手种蔬菜 1、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在种豌豆种子时,在土壤里戳个洞,是为了放进种子。 2、种植蔬菜首先要做的是播种。

最新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0)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0)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 第1课枫树与竹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2)学会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驱动任务情境图。绿油油的竹子和五彩缤纷的枫树,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不同的叶子。 问题:这些叶子是哪种植物的呢? 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新课 (一)活动1:枫叶和竹叶 导入:枫叶和竹叶看起来都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收藏呀?你们知道它们身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吗? 任务:分小组收集枫叶和竹叶,并且观察记录。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叶子的特征。 汇报:枫叶长的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二)活动2 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子 媒体:出示不同的叶子 问题:你观察过哪些植物? 讨论并回答 任务:分小组观察手中不同的叶子。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

小组汇报 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 活动(三)拓印叶片 收集一些植物的叶 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第 2 课树与彩叶草 教学目标 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 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 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 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 PPT 课件。 学具准备:彩叶草茎的标本。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第1课地球 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 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 (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 (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 (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亿平方千米。(注意计量单位!) 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 (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

(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 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 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5、太阳能依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答:核聚变反应 6、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年龄是50亿年,正处于中年期。 7、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8、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或问: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 答:太阳给地球带来了:(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如果没有太阳给地球提供的能量,地球就没有白天,地球的温度会变得非常低,植物和农作物就不能生长,动物就不能存活,总之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第3课月球 1、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植物”、“小车动起来了”、“磁铁玩具”、“白天与黑夜”四个单元。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生命科学、机械与工程、电与磁、宇宙知识等方面的科学教育。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

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的特点,会观察植物并描述观察到的情况。 2、常见的车的特点,会根据车的不同特征给小车分类,知道物体运动需要力。 3、磁铁的具有吸铁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特性;磁铁具有指向的特征,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昼夜更替对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的影响。 4、太阳东升西落和月相的变化的自然规律。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枫树与竹子等常见植物的叶片,绘描述植物的叶片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二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一起种蔬菜第6课《动手种蔬菜》教案(新版)粤教版

二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一起种蔬菜第6课《动手种蔬菜》教案 (新版)粤教版 一、教科书分析 《动手种蔬菜》是《科学》二年级下册“一起种蔬菜”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开展播种活动和为期一周的种植管理活动,为下一课学习蔬菜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做铺垫。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种蔬菜。第一环节,确定播种的种子并选取合适的农作用具,知道所选农具的使用方法。第二环节,指导学生学习播种的方法,分组开展播种实践活动。第三环节,交流怎样管理才能让蔬菜生长得更好,提醒学生注意记录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处于对植物的生长和种植非常感兴趣的阶段,他们对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充满好奇,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小变化都会令他们欣喜。本课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植物——蔬菜,开展种植活动,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将会全情投入种植活动,并乐于记录蔬菜生长过程中的每一点变化,为该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种植蔬菜的基本步骤。 2.了解种植蔬菜后期管理的注意事项。 3.学会选取合适的农作工具进行播种。 4.学会记录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种植蔬菜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学会记录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 蔬菜种子、小花盆、花洒罐、小木棍、小园丁日记记录纸。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妍妍、琪琪和波波尝试在菜园的花盆里种植蔬菜。 问题:是不是要先播种呢?

交流: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究竟如何开展种蔬菜的活动呢? (二)活动探究 种植前准备 任务:考虑种植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交流:选择哪些农具开展播种活动,知道这些农具的用途和用法。 整理:确定开展活动的蔬菜种子,选取合适的农具。在开展种植活动前,分配好种子和工具材料。 播种种蔬菜 任务:种植蔬菜。 讨论:种植蔬菜的步骤。 交流:如何种植蔬菜,生生互评改进。 指导:学习正确的播种方法。 操作: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展示自己播种好的花盆。 评价:是否正确完成播种步骤,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善的地方。 种植后管理 任务:怎样管理,才能让蔬菜生长得更好? 讨论:管理蔬菜生长的做法。 交流:提出切实可行的种植和管理蔬菜的方法,生生互评。 指导:制作记录蔬菜种植和管理过程用的小园丁日记。 评价:能否达成记录管理蔬菜生长的目标与任务,需要怎么改进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 课后:跟进学生记录为期一周的小园丁日记。 七、板书设计 动手种蔬菜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具准备 地球仪、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实验 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指导阅读p4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简介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地球是什么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二、新课 (一)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二)海洋和陆地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 (三)拓展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a )、介绍地球内部概况 (b )、指导阅读p8的“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三、作业: 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 板书设计: 第1课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0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4 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3/10 其他地形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手将水面上的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4、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比较液体体积轻重的仪器叫比重计。 8、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热传导。 10、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_。 11、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12、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 1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_长短_和__方向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7、日晷利用光影计时,水钟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摆钟的出现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18、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 19、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 20、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膨胀_,受冷时体积__收缩_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_热胀冷缩_。 23、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4、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2牛__。 25、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 0度经线。 二、判断题: 1、沉在游泳池水底的实心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18-19科学二年级(下册)各课练习及答案(自编)粤教版

18-19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各课练习及答案(自编) 学校班别:姓名学号 第1 课《菜叶上的蜗牛》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蜗牛一般由()等几部分组成。A 壳、腹足、触角、眼、口 B 壳、胸足、手、眼、口 C 壳、腹足、触角、鼻、口 2、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一对触角较短,后一对触角较长且顶端有()。A 头 B眼 C 手 3、蜗牛在外界刺激时,会迅速()。A 缩回触角并躲进壳里 B 缩回触角,不会躲进壳里 C不会缩回触角,躲进壳里 4、蜗牛是靠()爬行的。 A 头部 B 胸足 C 腹足 5、蜗牛()光滑的表面上爬行。 A 可以 B 不能 C 只能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动物不能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2、蜗牛在行走时会伸出触角,当遇到外界刺激时,会迅速缩回触角,躲进壳里。 3、在观察蜗牛时,要先进行整体观察,从尾部到头部有序地开展,再借助放大镜进行更细致的局部观察,并关注蜗牛的触角和眼睛。() 4、蜗牛和我们人类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要珍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 5、蜗牛在爬行过程中会分泌一种黏性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减小摩擦力,使得蜗牛比较容易地向前爬行。() 第 2 课《校园里的蚂蚁》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蚂蚁是一种昆虫,与蜗牛比较,行动得()。A 快 B 慢 C 一样快慢 2、蚂蚁身体的颜色有()。A 两种如黑、红 B 多种如黑、褐、黄、红等 C 仅黑色一种 3、蚂蚁的头部有对触角,胸部有条腿。() A一六 B 二六 C 一四 4、蚂蚁一般会在()筑巢。 A 地下 B 地上 C空中 5、蚂蚁的()是彼此沟通的工具。A口 B 触角 C 脚 6、而蚁巢出入口()是一个拱起的小土丘,A 大多一些 C 很少 7、蚂蚁喜欢吃的食物:()…… A苹果、菜叶、白糖 B菜叶、饼干、白糖 C 苹果、饼干、白糖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蚂蚁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我们常常会在校道、灌木丛或墙角发现蚂蚁的行踪。() 2、由于蚂蚁的体型比较小,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3、观察小动物不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 4、蚂蚁找到食物后,通常会将食物独自吃掉。() 5、蚂蚁不可以搬动比自己体积和重量大很多倍的食物。() 6、蚂蚁成群行走时,看上去就像在排队。() 第 3 课《池塘里的鲤鱼》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动物可以通过()等器官感知环境。A眼、耳、鼻 B 眼、鼻 C 眼、耳、 2、鱼缸底部那些一条条的黑色东西是()。A 黑线 B 鱼的粪便 C 泥土 3、鲤鱼的身体呈纺锤形,颜色一般为青黄色。它的头部比较大,眼睛较小,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的旁边有两对()。鲤鱼的身 体表面具有鱼鳞,还有鱼鳍和鱼尾。 A胡须 B 触角 C 脚 4、蜗牛和蚂蚁生活,鲤鱼是生活在。()A 陆地上陆地上 B水里水里 C 陆地上水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观察鲤鱼。先进行整体观察,再从头部到尾部,进行有序的观察。() 2、对鲤鱼进行观察,可以将鲤鱼捞出水面。()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30分) 1、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2、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可达,目前它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3、古希腊学者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千米,若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天时间。 5、从理论上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 6、地球表面海洋、陆地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和。 7、人类大部分居住在平原上,但陆地上除平原外还有、、。 8、把月相变化的规律补充完整。 新月-----( )------- ( )--------( )-------( )------ ( )--------( )-------( )-------新月。 9、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 二、判断题18分 1、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生物存在,包括人类。() 2、陆地表面平原的面积比山地大。()

3地壳与地核之间的是地幔。() 4、地震波在不同硬度的岩石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 5、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人和人之间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自由交谈,必须借助仪器才行。() 6、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三、选择10分 1、1969年,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是() ①苏联人②意大利人③美国人④英国人 2、地球是一个很大的() ①圆形②方形③椭球体④三角形 3、()不属于地球表面形态。 ①海洋②山地③峡谷④地壳 4、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 ①地壳②地核③地幔④地表 5、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需:( ) ①一天②一个月③半年④一年 四、简答 30分 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没有太阳提供的能量,地球上的万物会怎样?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 学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3.地地心说(希腊)托勒密 1.地球是球体 球的2.太阳每天绕地球转一周 运动: 3.地球是中心,不动 4.傅日心说(波兰)哥白尼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科摆 3.太阳不动,是中心 的基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础:方向自西向东 摆具周期 24小时一年 特点地轴倾斜有摆证据 1.傅科摆 1.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动方尔) 2.天体的东升西落 2.一年的四季变化向保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 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 / 6 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10. 线。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版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科学试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制成的衣服夏天不能穿。 A.棉布B.羊毛C.尼龙 2. 我们给凤仙花浇水,大部分都浇到了()上。 A.叶B.土壤C.茎 3. 鱼嘴和鳃盖不停地一张一合,这是鱼在() A.呼吸B.进食C.喝水 4. 通过显微镜观察字母“b”,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字母图像应该是()。 A.b B.p C.q 5. 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地方的小动物是()。 A.蚂蚁B.蚯蚓C.壁虎D.田螺 6.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结论()。A.不同B.相同C.无法确定 7.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有关 A.镜片的直径B.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 C.镜片的厚度D.放大镜的大小 二、填空题 8. 救生圈、轮船漂浮、木筏、竹排、淘米的原理:_____。

9. 我们在解释地球自转的时候要用到_____模型,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内部结构时要用到_____模型。 10. ___________是蚜虫的天敌。 11. 蚕宝宝的一生经历了蚕卵、蚕宝宝、蛹、(______)四个阶段。 12. 蚕的一生要经过________、生长发育、繁殖和_______ 四个阶段,叫做蚕的生命周期。 13. 冬季运用温室种植蔬菜主要是提供适宜的______。 14. 北斗七星是________星座的一部分。 15. 一般我们种植物播种的方法要注意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 生活在花坛的泥土里。 17.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____________的仪器。(方向时间) 18. 植物茎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阶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 三、判断题 19. 蝴蝶也属于鸟类。(____) 20. 要确定“过山车”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位。(______) 21. 青蛙捕食时是用前肢死死抱住食物往嘴里塞。(_________) 22. 因为鸟会飞,所以它不受重力的作用。(____) 23.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和青山的运动都是选择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的。(______)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2.6动手种蔬菜 同步练习(I)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2.6动手种蔬菜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 (1分)春天是________的季节。 2. (1分)在花盆里种植蔬菜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共3题;共6分) 3. (2分)下图是蔬菜种植的()过程。 A . 浇水 B . 松土 C . 播种 4. (2分)下图是蔬菜种植的()过程

A . 浇水 B . 松土 C . 播种 5. (2分)蔬菜时,给种子浇水的目的是() A . 种子发芽 B . 种子充分与接触 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 (共5题;共10分) 6. (2分)种植蔬菜时,先要把土翻松,不然影响种子的播种。() 7. (2分)我们吃的蔬菜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8. (2分)把蔬菜苗搬到阳台上,充足接受阳光照,长势会更好。() 9. (2分)蔬菜里发现有杂草,应组织学生带好除草工具进行除草。() 10. (2分)在播种蔬菜时,要用土将种子盖好,还要浇水。() 四、简答 (共2题;共10分) 11. (5分)在种植蔬菜时,为什么将土里戳个洞,将种子放进去? 12. (5分)我们怎样管理,才能蔬菜生长的更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1、 2-1、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共3题;共6分) 3-1、 4-1、 5-1、 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 (共5题;共10分) 6-1、 7-1、 8-1、 9-1、 10-1、 四、简答 (共2题;共10分) 11-1、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夜晚()小时,白昼 ()小时。 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4.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和()两类。 5.()是一种能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6.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的部分, 直到(),这种传热方法叫()。 7.不同物体的传热()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一般是() 材料制成的。比如().()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有()等。 二、我的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能浮起来。() 2.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衫产生的热量多。() 3.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 4.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自由沉浮的。() 6.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8.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 9.“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10.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三.我的选择(每题2,共28分) 1.塑料在()中会沉。 A.清水 B.盐水 C.食用油

2.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3.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4.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图1 图2 图3 A.图1 B.图3 C.图2和图3 5.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 在水中会()。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7.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8.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得速度比较() A.前10毫升水滴得快 B.后10毫升水滴得快 C.滴速一样快 9.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 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0.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无关的。 A.滴漏中的水位 B.漏水孔的大小 C.容器的颜色 1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1.1菜叶上的蜗牛D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1.1菜叶上的蜗牛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 (1分)蜗牛没有________的区分,都会产卵, 2. (1分)蜗牛是生活在________的贝类,种类很多,遍布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3题;共3分) 3. (1分)蜗牛不喜欢的事物是()。 A . 面包 B . 蔬菜 C . 有刺激性的事物 4. (1分)蜗牛喜欢在()环境里。 A . 干燥 B . 潮湿 5. (1分)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前面的一对短一些,后面的一对长一些。触角一碰到东西就会()。 A . 缩回去 B . 伸展开 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 (1分)你看,蜗牛躲进了壳里了。 7. (1分)我们观察蜗牛的时候,一定要爱护蜗牛。

8. (1分)我发现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 9. (1分)我用手一摸它,它的触角就伸展了。 10. (1分)蜗牛没有脚,它在玻璃等一些比较平的物体上爬行的。 四、简答 (共1题;共2分) 11. (2分)根据蜗牛的习性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蜗牛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2)说一说,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五、画一画 (共1题;共1分) 12. (1分)在图画本上,画一画可爱的蜗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1、 2-1、 二、选择题 (共3题;共3分) 3-1、 4-1、 5-1、 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1、 7-1、 8-1、 9-1、 10-1、 四、简答 (共1题;共2分) 11-1、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