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温泉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温泉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12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温泉旅游的商机也就此拉开。本文将对温泉旅游开发的内外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从而对温泉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温泉旅游开发的内部影响因素

1.温泉资源综合素质。研究表明,我们可以从温泉的地

质地貌背景以及水质、流量、温度判断出这个温泉的开发价值,并且从一定角度来说,温泉是温泉旅游基地的重要资源之一,是温泉旅游基地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温泉所在的地形地貌环境对温泉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同时也是一些温泉旅游项目开发的首要基础条件之一,温泉的水质很大程度影响到了温泉的理疗功效,温泉的流量以及温度也极大影响到了温泉的储量情况,并且对游客的数量也会产生极大影响,从长远角度考虑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旅游基地的开发,以及旅游基地的持续扩展能力。经过有关数据统计,温泉的温度、流量以及一些温泉的治疗功效是吸引游客的绝大部分因素。有效数据表明,大概有1/3的游客表示,温泉的治疗功效是吸引他们的第三个重要的原因,可见温泉的治疗功效对人们的吸引力很大。广东省北部主要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有关温泉旅游资源的比较研究数据对比如下文。清新温矿泉最高水温70℃,日出水量8000~10000立方米,温泉类型偏硅酸,微量元素36种,主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有治疗功效。韶关温泉最高水温80℃,日出水量2600立方米,温泉类型高温泉水,微量元素45种,主要对动脉系统、神经系统、一些皮肤病等有治疗功效。清远温泉最高水温90℃,日出水量450立方米,温泉类型氯化钠,微量元素15种,主要对慢性神经炎、糖尿病、胃肠病等有治疗功效。新丰温泉最高水温40℃,日出水量2500立方米,温泉类型偏硅酸,微量元素16种,主要对风湿病、神经性关节炎等有治疗功效。

2.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温泉的旅游开发不能仅仅依靠温泉的治疗功效以及温泉温度的稳定性,更需要一些更

加综合性的旅游项目的开发。温泉旅游也分淡季和旺季。就以上文提到的韶关温泉为例,在经过其管理账目过程并且经过总结之后,发现在一些寒冷的时期,温泉旅游会达到一个高峰,但是在天气炎热的时期温泉旅游就鲜有人关注,由此我们的温泉旅游不能仅仅依靠于温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一些更综合性的旅游项目。例如,清远聚龙湾温泉,它是将一些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全部结合起来,在旅游项目之中添加了办公和餐饮、养生及健身的综合性温泉旅游度假区,这样进行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不仅会提高温泉旅游度假区的收益,而且还会使温泉旅游度假区全面发展,有助于整个温泉旅游度假体系的发展,使温泉旅游不再受到季节的限制。

3.温泉旅游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

深,温泉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悠久,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而中华文化可以为我国的温泉旅游提供更大的特色和亮点,一个旅游项目要有其相对应的特色才会受到更

广泛的关注,成为领域的佼佼者,想要对一些相关文化有所了解的游客就会专门前往体验,增加了文化特色之后,相信温泉旅游会得到进一步推广,人们也会对温泉旅游提起游玩的兴趣,增加游客游览量的同时,温泉旅游的知名度也会得到相应提升。与此同时,在温泉旅游文化建立之后,相信我国的温泉旅游会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温泉旅游的发展。

二、温泉旅游开发的外部影响因素

1.客源市场与交通条件。温泉旅游开发一定要具有充沛

的客源市场,温泉旅游开发的基地一定要接近于城镇,这样在保证了温泉旅游基地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温泉的客源市场。有关数据统计,温泉旅游的客源市场一般都在国内,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游客都是周边城市的人群。从这项结论中我们就可以得出:温泉旅游基地的建立一定要在繁华的城市周边,并且城市的人口基数一定要大,经济发展情况要良好,这

温泉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张卓业

何思学

邹事平

摘要:温泉旅游开发是我国现行旅游经济发展重点项目之一,但是因其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本文将对于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希望可以对温泉旅游的开发者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温泉旅游;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6年“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6年大学生实习基地项目。作者单位:张卓业,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何思学,广州工商学院;邹事平,广州市三英温泉酒店投资有限公司

纵横

76

温泉论文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康 乐 服 务 与 管 理 论 文 经济与管理系09级酒店一班 姓名:宋虎

温泉旅游开发问题及温泉旅游的发展趋势 一、“超大型休闲娱乐温泉”——第四代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的提出 “第四代温泉”的概念是基于中国的温泉旅游开发阶段提出。事实上,目前许多地方的温泉旅游开发已经纷纷戴上“第四代”的帽子,甚至于有的地方还出现“第五代”、“第六代”的称号,让人为之咋舌。这中间固然有一些宣传的成分,但就真正的温泉旅游发展形态而言,“第四代”才刚刚出现苗头。 就中国的温泉旅游产业而言,其发展经历过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代温泉是解放后由中央政府及各部委建立了上百所的冠以工人温泉疗养院等名称的温泉疗养阶段,也就是“公休疗养”模式,主要以重工业基地辽宁省为多如辽宁省的丹东五龙背温泉、营口熊岳温泉、鞍山汤岗子温泉等;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由公费休养性质转变到休闲度假性质的温泉山庄阶段,该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游泳池+澡堂”的模式,如辽宁省熊岳温泉疗养院、大连市安波温泉疗养院;第三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以综合性的旅游休闲活动聚集形成的,特点在于规模较大、功能复合、温泉形态和游客类型多样化,也就是现在目前最为流行的“露天温泉”模式,珠海御温泉当属于这一阶段温泉中的典型代表。 由此笔者提出的第四代温泉——“超大型休闲娱乐温泉”,将在解决温泉开发模式雷同、淡旺季差异、产业链延伸有限方面进行突破。第四代温泉本质上将是一种“规模温泉”,它将以大型温泉旅游区这样的形态出现。在投资、建设、运营都将比现在的温泉具有更大的投资规模优势、人力运营优势和智力支撑优势。温泉旅游将从一种养生旅游产品快速过渡到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产品形态,温泉洗浴成为游客旅游行为中的一个亮点,而非核心,更多的旅游行为将集中在游乐、休闲上面。

南京温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一、南京温泉旅游资源概述 (1) (一)温泉的定义 (1) (二)温泉旅游的定义 (1) (三)南京温泉旅游资源概况 (2) 二、南京温泉旅游资源的发展状况 (3) (一)南京温泉旅游开发现状 (3) (二)南京温泉旅游优势分析 (3) (1)地理位置优越 (3) (2)总体旅游资源丰富 (3) (3)客源市场广阔 (4) (4)区域竞争占优势 (4) 三、南京温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调查问卷综合阐述 (4) (一)问卷基本分析 (4) (二)问卷结果分析 (5) 四、南京温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存在的问题 (9) (一)资源整合利用率低,温泉知名度不高 (9) (二)温泉旅游产品的趋同化严重,市场细分不足 (10) (三)温泉旅游区管理紊乱 (10) (四)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标准,开发盲目 (10)

(五)缺乏环保意识,法规不健全 (11) (六)温泉旅游人才匮乏 (11) 五、南京温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策略 (11) (一)凸显资源特色,加强资源整合 (11) (二)重视市场细分,开发特定市场 (12) (三)挖掘温泉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构筑品牌战略 (12) (四)充分运用行业协会,科学开发与规划 (13) (五)加强环保意识,健全法规建设 (13) (六)重视“软件建设”,大力培养温泉旅游人才 (13) 六、总结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8)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 目录 一、国内旅游市场现状 1、行业景气继续高涨 2、竞争加剧化趋势增强——融入国际竞争 3、业内区域联盟态势渐强 4、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发展(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5、政府重视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6、旅游市场开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7、旅游产品类型多样 8、旅游市场需求的旺盛 二、国内旅游企业发展现状 1、企业优劣分化明显 2、旅游企业之间开辟合纵连横之路 3、旅游电子商务对传统旅行社业构成严峻挑战 4、外资开始进入中国旅游市场 Cap: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中国的旅游业开劈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东西纵横长,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差异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国人口众多,正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为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因此,中国的旅游现正在朝着国内旅游大国、入境旅游大国、出境旅游大国发展。 综观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建国以来到1990 年为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地位;90年后至2002年,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内旅游异军突起;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旅游市场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出境游组团社改革为标志,出境游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2005年是中国旅游业全面融入世界旅游业的竞争一年。 依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时期划分,1996年进入我国“九五”计划(1996~2000年)时期,是我国旅游市场夯实基础、为二十一世纪积蓄后劲的阶段。“十五”计划(1997~2005)时期,旅游市场更是态势复杂而又强劲发展。本文将以这两个时期为背景,阐述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一、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1、行业景气继续高涨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 亿元,相当于全国GDP 的5.01%,接待的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居世界第 4 位。旅游外汇收入达257 亿美元,分别比2003 年和2002 年增长48%和26%,跃居世界第5 位。国内游市场,全年全国总出游人数达到11.02 亿人次,总花费4710.71 亿元,人均花费427.5 元。出境旅游人数达2885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自此,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国GDP 的比重已经连续5 年稳定在5%以上。中国被全球知名的旅游传媒TTG(Travel Trade Gazette, Asia)评定为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 2、竞争加剧化趋势增强——融入国际竞争 虽然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但同时竞争呈现出更加激烈的态势。一方面,很多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出台各种政策和手段争夺中国旅游客源市场,如欧洲期待、泰国价格上涨、访港创新高、印度落地签;另一方面,中国也在抓住各种时机吸引境外客源市场,如台湾,入境市场的开放。这样,进一步加大了国际游客的流动频率,同时,导致国际旅游市场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压力,除了各自的资源优势是主要竞争条件外,经营优势比拼和市场化运作的较量也进一步加强,经营网络和客户资源的抢占更加激烈。 建设旅游强国是我国在旅游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的宏伟战略。其奋斗目标虽然可以量化为接待人次、旅游收入等具体指标,但其核心目的却在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即对全球旅游资源的动员能力和对全球旅游市场的影响力。旅游国际竞争力水平是衡量旅游强国的核心依据,通过旅游活动的国际化来带动旅游经营的国际化,最终实现旅游经济的国际化,无疑是我们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旅游活动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入境旅游还是出境旅游,都已

关于温泉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精)

2005年7月(第4期,总第114期) 【旅游市场与旅游企业管理】 社会科学家 SOCIALSCIENTIST Jul.,2005 (No.4,GeneralNo.114) 关于温泉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焦维军1,高鹏2,杨海红3 (1.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2.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3.太原大学旅游系,山西太原030009) 关键词:温泉;温泉旅游;开发利用摘 要:温泉旅游是温泉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是休闲度假旅游的产物。我国温泉旅游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还有许多不足。温泉与旅游的结合为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针对我国温泉旅游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5)04-0122-03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涌出地表的自然景观。温泉是指泉水温度较涌出地年平均气温高的温泉旅游是指以感受或者水温超过20摄氏度的泉水。 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将原先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体验旅游。温泉旅游不但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旅游产业的内涵,更带来了大量直接、间接的就业机会,同时还拉动了当地的消费,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影响极其广泛;它蕴涵着 等设施,但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这些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外游客的需求,多数游客到华清池也仅仅是参观文物古迹、游览皇家园林风景,享受温泉沐浴者则寥寥无几。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条:管理理念偏颇;资源利用形式单一;缺少对与环境相协调的文化内涵的塑造;设施条件简陋;宣传力度不足;缺少对温泉地整体氛围的营造;消费偏高等等。这是我国国内大多数温泉疗养地的共同缺点。如何开发、利用我国的温泉旅游资源,是我国温泉经营者亟待 极高的商业价值、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佳的投资潜力。解决的问题。 因而,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如果旅游是朝阳产业,21世纪是休闲度假旅游蓬勃兴起的时代,休闲旅那么温泉旅游就是这朝阳产业中的朝阳。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国外温泉旅游业研究状况分析

国外温泉旅游业研究状况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温泉旅游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国外对于温泉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首先得到学者们关注的是温泉旅游资源的医疗功能的研究。随着斯巴的大发展,各国学者开始对不同角度介入温泉旅游的研究,其中尤以温泉地发展历史方面的研究为主。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世界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了温泉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到温泉地旅游,在这种情况下,对温泉旅游的研究也随之展开,各国学者就温泉旅游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工作。 一、温泉旅游资源的研究 在温泉旅游发展的初期,温矿泉资源的医疗功能是温泉旅游地的主要吸引要素,为了提高温泉的知名度,温泉旅游开发商纷纷聘请或雇用医学界权威人士对温泉资源的医疗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学者一直以来就温泉的医疗功能做了大量的研究,众多研究成果发表于一些医学类期刊和论著,如《皮肤医学临床(clinics in Dermatology)》,在该杂志1996年第14期中共有10来位学者对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以色列、保加利亚、西班牙、韩国、波兰、葡萄牙等的温泉从医学角度进行了论述,就各国温泉旅游资源分布、类型、特点作了研究总结,具有很好的资料价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温泉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评价研究逐步引起重视。Abdul Rahim Samsudin等(1997)对马来西亚40个温泉进行了旅游开发潜力评估,总结出温泉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日本学者德村志成在其博士论文(2002)中论及温泉资源开发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二、温泉旅游开发方向研究 20世纪20年代,温泉旅游开始由医疗导向向休闲娱乐导向转变,许多传统温泉旅游产品面临更新的问题,而亚洲一些新的温泉也面临旅游开发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温泉旅游开发方向的研究开始引起学者们注意。 国际旅游科学家协会(AIEST)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第39届年会专门讨论了温泉旅游再开发问题,认为传统的温泉疗养正在向新型的保健旅游转变,Claude Kasparov(1990)在会议纪要中具体阐述了新型温泉旅游地所包含的内容,即温泉地周围优美的休闲娱乐环境、现代化的疗养设备、诊所、疗养院和治疗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专业化的疗养医生、舒适的住宿条件、一流的饮食服务等。 日本学者山村顺次(1995)在总结日本温泉地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前提下,认为日本的温泉旅游地逐渐由疗养型目的地转变为观光游憩型目的地,观光型温泉地成为温泉旅游发展的主流。 三、温泉旅游市场研究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 资源:属于经济学概念,原指取之于自然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现在常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具有“有用性”和“基础性”两大最基本的属性。 旅游资源:属于资源的一种,是伴随现代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概念,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管理过程中被逐步深化认识,但尚未取得一致认同。 旅游资源三大要点:①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②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③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形态) 旅游资源的客观存在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的争论,一是物质与精神的争论,即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有形的。二是自然与开发的争论,即旅游资源既包括未开发利用的,也包括已开发利用的。 2、旅游资源富有旅游吸引力(价值功能) 首先,旅游吸引力体现了旅游资源作为资源的最基本属性。 其次,旅游吸引力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范围。 第三,旅游吸引力决定了旅游资源的效益。 3、旅游资源具有中和效益性(价值功能) 如果旅游资源被有效地开发利用,那么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带来社会和环境效益。 4、旅游资源是动态发展的(存在形态) 旅游资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发展的概念。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功能特征——吸引性 2、空间特征——广泛性、区域性、固定性 3、时间特征——节律性、动态性 4、类型特征——多样性、综合性 5、经济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利用的永续性 6、文化特征——美学行、知识性 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天然性(形成) 2、生态性(状态) 3、地带性(分布) 4、变化性(时间) 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人为性(形成) 2、民族性、地域性(分布) 3、时代性(时间) 4、精神性(内涵) 5、阶级性、阶层性(层次) 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 旅游休闲需求(休闲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动机或需要)→旅游消费活动(旅游者)→旅游开发活动(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经济 可持续旅游发展: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学的需要。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温泉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

温泉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 温泉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为主客观两方面因素。温泉自身素质,客源市场与交通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关系到温泉旅游地的吸引力,发展规模,游客市场的大小,基础设施条件,投资能力和水平游客的消费;而空间集聚和竞争,自然与人文景观环境,影响着旅中国温泉旅游开发存在的核心问题。游者的决策行为和旅游地的综合开发能力温泉文化特色又是温泉旅游地赖以存活的灵魂。 一、内部因素 1、温泉水自身因素 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地赖以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产生旅游吸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温泉旅游开发选址的客观必要条件,而水质状况的好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温泉水的温度出水量 储水量以及水的医疗价值如果水温较低,则利用价值不高,能够被利用的方面也比较少,甚至都不能满足沐浴的目的,如果是中高温度的泉水,不仅能满足沐浴的需要,还可以根据泉水的不同温度多方利用,利用率高。其中20℃~40℃为低温,40℃~60℃为中温,60℃~100℃为高温温泉地的出水量和储水量以及水的温度决定旅游规模的大小和能否长期发展温泉旅游。 2、周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度 温泉地如果仅仅靠单纯的温泉沐浴往往很难保证全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淡旺季差异是温泉旅游开发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旅游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样温泉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

观的丰富程度就成为决定温泉旅游综合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而言,温泉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越多,资源级别越高,那么其整体的旅游吸引力就相对越大。 3、温泉旅游文化特色 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温泉旅游实际上是旅游对温泉旅游地沐浴文化的体验。温泉旅游开发就是温泉沐浴文化的塑造。在我国,温泉旅游资源是一种普遍性的资源,随着大量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出现,旅游者不仅仅满足于温泉治疗的需求,转而对温泉旅游地综合性文化体验的追求。 二、外部因素 1、客源市场与交通条件 一般地,大型温泉旅游地需要较理想的城镇群为依托,否则将很难达到或超过维持经营所需的门槛游客量。温泉旅游地开发选址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就可保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温泉往往分布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温泉旅游开发除了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支持外,还必须与城市有等级较高的公路相连,以便提供便利的交通。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温泉旅游度假区不同于一般的资源型旅游地,它是一种利用温泉资源再开发的高投入的旅游项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温泉旅游地的开发规模和消费档次。

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综述论文.docx

成功承办了99 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 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 次突破200亿,达到204 亿,比1998年增长49。 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 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 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云南素有" 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 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 个方面1、多样性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 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 在海拔764~6740 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 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 更是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

温泉旅游综合体三大开发模式

传统的旅游地产是指一个区域在实施旅游景区开发时,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基本的配套要素,规划建设一批必要的功能设施,使游客在观光体验的同时能够实现旅游的综合服务价值。而如今,旅游地产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全新的解释。 从内涵上来说,旅游地产是集投资与消费于一体的新型物业模式,是以旅游度假为目的,通过整合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专业策划、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等各个环节,把旅游业、房地产业及其他关联产业相结合的一个全新模式。从外延来说,旅游地产作为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完美结合,旅游房地产兼具服务性、经济性、灵活性和投资性的联动需要,既满足了旅游度假者的游憩需求,为部分投资置业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同时也为区域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其他关联产业发展提供了融合与共生的空间。随着大众休闲时代国民休闲度假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生活方式、国民对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和国家对一线城市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整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使消费者和开发商对旅游地产的需求更加强烈,也使得旅游地产具有更大的升值潜力。 总结近年国内旅游地产开发的实践,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旅游地产发展最大的瓶颈和困境在于旅游核心吸引力的缺乏。对于消费者来说,旅游地产的本质是要实现一种自然生态、休闲享乐的理想生活方式体验,在自然景点、文化景点等传统旅游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人为打造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独特体验产品,构建地块自身独特的吸引力和品牌效应,对于旅游地产开发商顺利将生地变成熟地,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区域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化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选择目前国内旅游地产开发中最为流行的十大新型旅游核心吸引物驱动的旅游地产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不同条件下旅游地产的成功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温泉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12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温泉旅游的商机也就此拉开。本文将对温泉旅游开发的内外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从而对温泉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温泉旅游开发的内部影响因素 1.温泉资源综合素质。研究表明,我们可以从温泉的地 质地貌背景以及水质、流量、温度判断出这个温泉的开发价值,并且从一定角度来说,温泉是温泉旅游基地的重要资源之一,是温泉旅游基地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温泉所在的地形地貌环境对温泉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同时也是一些温泉旅游项目开发的首要基础条件之一,温泉的水质很大程度影响到了温泉的理疗功效,温泉的流量以及温度也极大影响到了温泉的储量情况,并且对游客的数量也会产生极大影响,从长远角度考虑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旅游基地的开发,以及旅游基地的持续扩展能力。经过有关数据统计,温泉的温度、流量以及一些温泉的治疗功效是吸引游客的绝大部分因素。有效数据表明,大概有1/3的游客表示,温泉的治疗功效是吸引他们的第三个重要的原因,可见温泉的治疗功效对人们的吸引力很大。广东省北部主要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有关温泉旅游资源的比较研究数据对比如下文。清新温矿泉最高水温70℃,日出水量8000~10000立方米,温泉类型偏硅酸,微量元素36种,主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有治疗功效。韶关温泉最高水温80℃,日出水量2600立方米,温泉类型高温泉水,微量元素45种,主要对动脉系统、神经系统、一些皮肤病等有治疗功效。清远温泉最高水温90℃,日出水量450立方米,温泉类型氯化钠,微量元素15种,主要对慢性神经炎、糖尿病、胃肠病等有治疗功效。新丰温泉最高水温40℃,日出水量2500立方米,温泉类型偏硅酸,微量元素16种,主要对风湿病、神经性关节炎等有治疗功效。 2.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温泉的旅游开发不能仅仅依靠温泉的治疗功效以及温泉温度的稳定性,更需要一些更 加综合性的旅游项目的开发。温泉旅游也分淡季和旺季。就以上文提到的韶关温泉为例,在经过其管理账目过程并且经过总结之后,发现在一些寒冷的时期,温泉旅游会达到一个高峰,但是在天气炎热的时期温泉旅游就鲜有人关注,由此我们的温泉旅游不能仅仅依靠于温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一些更综合性的旅游项目。例如,清远聚龙湾温泉,它是将一些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全部结合起来,在旅游项目之中添加了办公和餐饮、养生及健身的综合性温泉旅游度假区,这样进行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不仅会提高温泉旅游度假区的收益,而且还会使温泉旅游度假区全面发展,有助于整个温泉旅游度假体系的发展,使温泉旅游不再受到季节的限制。 3.温泉旅游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 深,温泉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悠久,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而中华文化可以为我国的温泉旅游提供更大的特色和亮点,一个旅游项目要有其相对应的特色才会受到更 广泛的关注,成为领域的佼佼者,想要对一些相关文化有所了解的游客就会专门前往体验,增加了文化特色之后,相信温泉旅游会得到进一步推广,人们也会对温泉旅游提起游玩的兴趣,增加游客游览量的同时,温泉旅游的知名度也会得到相应提升。与此同时,在温泉旅游文化建立之后,相信我国的温泉旅游会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温泉旅游的发展。 二、温泉旅游开发的外部影响因素 1.客源市场与交通条件。温泉旅游开发一定要具有充沛 的客源市场,温泉旅游开发的基地一定要接近于城镇,这样在保证了温泉旅游基地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温泉的客源市场。有关数据统计,温泉旅游的客源市场一般都在国内,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游客都是周边城市的人群。从这项结论中我们就可以得出:温泉旅游基地的建立一定要在繁华的城市周边,并且城市的人口基数一定要大,经济发展情况要良好,这 温泉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张卓业 何思学 邹事平 摘要:温泉旅游开发是我国现行旅游经济发展重点项目之一,但是因其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本文将对于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希望可以对温泉旅游的开发者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温泉旅游;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6年“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6年大学生实习基地项目。作者单位:张卓业,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何思学,广州工商学院;邹事平,广州市三英温泉酒店投资有限公司 纵横 76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中国温泉旅游现状及发展战略

中国温泉旅游现状及发展战略 https://www.360docs.net/doc/ba8689333.html,时间:2009-12-21 来源:央视网旅游进入旅游论坛 一、中国温泉旅游综述 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旅游业面临“非典”以来最困难的局面,入境旅游下滑,旅游增长放缓,旅游就业形势严峻。但是,集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健康理疗于一体的温泉产业,在当前冷淡的旅游市场中显示出温暖的势头。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温泉企业一共接待游客2130多万人次,销售收入近45.7亿元,其产业链产值为510多亿元。究其因:一是人们对温泉产品健康认识日益增高;二是温泉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养生休闲的需求;三是温泉产品价格实惠适应不同层次的游客的消费习惯。 我国温泉资源十分丰富,开发的潜能很大。据2009年的统计:中国地热资源预测总量有36万平方公里,而近期可开采的温泉资源就达24万平方公里。中国是中低温泉地热大国,约占全球的8.6﹪。这些数字都表明了中国地热温泉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据新华社2008年11月20日报道:我国地质部门已经探明的温泉布藏3700多出,已开发的约有1600多处,中国温泉地热资源丰富的省市依次是:西藏、云南、广东、河北、重庆、湖北、天津、福建、北京、海南、辽宁、湖南等。纵观我国温泉旅游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到90年代末的大规模商业运作,竞争日益激烈,至今,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温泉旅游企业遍布全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温泉产业发展的形势、主流和趋势是好的。 但是,我们要从温泉大国强国和世界级品牌的标准来要求,还普遍存在盲目开发,自建自营、文化内涵不足、同质同构化现象严重、产品雷同、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缺乏特色、缺乏品牌等诸多问题,对此进行理性地探讨,对我国温泉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前期工作情况汇报

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前期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XX 县人民政府: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工作,XX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前期工作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进入项目的招商阶段。为了加强对项目开发工作的领导,快速有效地推进项目开发的进程,现将项目前期工作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片区旅游资源丰富,除了温泉、翠云山、鹭鸶、金马河等自然资源外,还有讨袁名将马秀廷故居,清代爱国将领林则徐亲笔撰文、道光年间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祁隽藻书写的何辅龙墓碑,以及地方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其中,温泉资源是我县不可多得的具有唯一性的旅游资源,在XX旅游北部片区中具有核心作用。 据有关专家勘测分析,XX温泉的岩溶发育较好,热水资源丰富,埋藏较浅,有良好的地下通道。现有出露温泉5个,日出热水量为1000立方米,年平均水温48℃。据专家的水质检验报告称,XX温泉含有锶、锌、锂等30余种矿物成份,水质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热水资源。

按照县委政府的总体安排,XX镇党委政府和县旅游局从去年7月开始着手温泉旅游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先后邀请了云南温泉协会、省市旅游局、云南大学旅游研究所、明俊温泉创意设计工作室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到XX温泉实地踏勘考察,分析论证,出谋划策。 项目地位于XX镇温泉村委会热水塘村旁,距镇政府2千米左右,交通便捷,是南XX支流金马河的发源地。项目规划面积约300亩,南北两面以金龙山和鸡冠山为界,东面以金马河源头串花洞为界,西面至捏者公路。 二、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1、完成XX温泉项目开发策划案的编制工作 在实地踏勘考察、沟通对接的基础上,委托云南新艺象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XX温泉水乡开发策划案》。策划案从旅游资源分析、客源市场分析、项目定位策略、项目策划主体内容、项目发展策略、项目宣传语、项目开发策略以及收益预测、投资风险分析等方面多层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项目开发策划书。 2、完成了XX温泉旅游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委托明俊温泉创意设计工作室、云南大学旅游研究所、云南新艺象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编制了《XX县XX镇温泉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文本经过3次集中汇报、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邀请了省、市旅游局领导、省内部分大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罗清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 北京 101101) 【摘要】 近30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陆续开发和完善了全国各地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的需求,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高品质要求促使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方法等必须有新的变化和调整。该文对此做了新的界定和建议。【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原则 方法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罗清(1965-),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创意文化旅游、旅游经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并愈趋成熟,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成为现代人们的首要选择,依照我们过去的开发模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旅游需求。采取合理的原则和方法开发旅游资源,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1 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特殊资源,具有明显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地理环境要素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的特征,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它又具有历史人文的特征。旅游资源是指: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能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旅游经济收入的来源,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才能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开发利用吸引游客,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和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逐渐增多,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有对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或开发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才能不断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所谓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发展旅游业,实质在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提高其吸引力,使旅游资源变成现实的旅游吸引物,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开发,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开发,就是根据域条件,运用资金和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和建设,使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并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而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展开的,为了充分有效地挖掘旅游资 源本身的价值,在选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必须进行一系列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的开发工作,使旅游资源所在地能够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和接待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资源开发就是旅游开发的核心,成功的旅游开发必须首先要有成功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旅游开发的质量。 2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文化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同时也要符合文化事业的开发规律,才能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就是指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可以将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界定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原则、美观原则、市场原则、特色 原则、 和文化原则。①旅游产品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的实践,保证经营活动不会使环境退化;旅游开发中应对当地社区和居民做出持续的贡献;旅游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破坏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②协调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理性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者正确处理现实与未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要求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强调整体效益,关注生态环境,注重社会公益,全面协调和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复杂关系,使旅游业得以全面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追求经济效益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做到投资省、收益快、效益高。同时,旅游业既是一种文化性的经济产业又是一种经济性的文化产业,还是一种与环境生态密切相关的资源耗费型产业,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所追求的经济利益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即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保证旅游区居民及旅游者的生活秩序的安定与和谐,更要保护好旅游区域的环境生态。 ③美观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就是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设计和开发中应该充分运用美学的原理,将自然美、艺术美及观念美有机地融合进来,创造一种诗意的旅游环境,让游客置身其中,得到全方位的美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力争做到旅游区布局和谐,旅游线路流畅,旅游氛围融洽。

河南省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

河南省旅游现状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明确我省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省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关键词:旅游河南“三点一线”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对策 一、河南省旅游现状概况 河南省包括17个地级市和一个省直辖市,其中,以郑、汴、洛“三点一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黄河小浪底、开封宋都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宗教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觐以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了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大别山景区的连线连片开发。(一)、旅游资源的软实力 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嵩山、云台山、宝天曼分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跨入世界品牌的行列。同时,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会展旅游、科普旅游、旅游节庆活动等新的旅游项目有声有色,呈现出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交相辉映、综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