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热害防治技术规范

矿井热害防治技术规范
矿井热害防治技术规范

矿井降温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热害防治技术的定义和术语、技术条件、适用范围、技术要求、降温系统测试及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地下开采的矿井,包括生产、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件(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后确定,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586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 5015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GB 5021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 50155及AQ/T 1067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矿井热害 mine victims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空气温度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和安全标准,从而对人体健康、生产和安全造成危害。

3.2

矿井热害防治 con trol of mi ne victims

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矿井热害的预防和治理,称之为矿井热害防治,又称矿井空气调节、矿井热害控制或矿井降温。

3.3

矿用降温设备 mine air con diti oning equipme nt

符合矿井特殊环境和安全要求的、为实现热害防治目的所需要的各种设备的统称。

3.4

矿井制冷降温 mi ne cooli ng

采用人工制冷措施降低井下作业环境的空气温度。

3.5

矿井制冷降温系统 mi ne cooli ng system

为达到冷却煤矿井下风流之目的,由制冷、输冷、传冷和排热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系统。

3.6

地温场 geothermal field

地层中的温度分布。

3.7

地温异常区 temperature anomalies

地温梯度值(或大地热流值)低于或高于正常值(1.6-3.0C /100m)的地层区域。

3.8

热害矿井 thermal victims mine

具有热害的矿井,称为热害矿井。

3.9

井田热害区 mine victims of the district

在井田中,由原始岩温确定的有热害的区域,称为井田热害区。

3.10

矿区最热月平均气象参数on average the hottest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矿区最热月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的平均值。

3.11

同向通风 with the same directi on ven tilatio n

煤、矸的运输方向与风流方向相同的通风方式。

3.12

制冷站 refrigeration station

安装制冷机组及其配套设备的场所。

3.13

风流冷去卩站 merry cooling stations

安装空气冷却器(传冷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的地点。

3.14

矿井集中制冷降温系统 mine concen trated refrigeratio n cooli ng system 制冷站的制冷量等于或大于 2MW,集中向多个作业地点供冷的系统。

3.15

矿井局咅B (分散)制冷降温系统 mine local (distributed) refrigeration cooling system 制冷站的制冷量小于2MW,向1个或几个作业地点供冷的系统。

4热害矿井等级及卫生标准

4.1热害矿井等级

4.1.1井田热害区等级的划分

井田热害区等级应按原始岩温划分二级:

a)—级热害区:31 C?37C;

b)二级热害区:》37 C。

4.1.2矿山地温类型的划分

矿山地温类型应按地温梯度划分三类:

a)低温类:w 16C /100m;

b)常温类:1.6 C /100m ?3.0 C /100m ;

c)高温类:》3.0 C /100m。

4.1.3热害矿井等级的划分

热害矿井应按采掘工作面的风流温度划分为三级:

a)一级热害矿井: 28 C ~30 C;

b)二级热害矿井: 30 C ~32 C;

c)三级热害矿井:》32 C。

对于一级热害矿井应加强通风,采掘工作面风流速度应为 2.5 m/s?3.0m/s ;对于二级和三级

热害矿井,除加强通风、提高风速外,还应采取人工制冷降温措施。对于三级热害矿井若不采取

有效的降温措施,则应停止作业。

4.2煤矿井下气象条件要求

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应超过28C、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应超过30C。

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等于或超过32 C、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等于或超过34 C时,应停止作业。当采掘工作面的风流温度为 28 C ~30 C时,作业地点的风流速度应为 2.5 m/s ~3.0m/s; 当采掘工作面的风流温度为 30 C ~32C时,作业地点的风流速度应为 3.0 m/s ~4.0m/s。

5矿井热害防治通则

5.1矿井热害防治技术基础

矿井地温的测试与深部地温的预测资料;矿内风流热力状态的预测资料;生产矿井风流热力状态的实际测试资料;矿井设计或实际生产系统。

5.2矿井热害防治原则

矿井热害防治应按下列原则:

a)矿井热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

b)应推广应用国内外已有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成熟的经验;

c)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d)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应进行能效分析,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e)对于新设计的矿井,应根据矿井通风的难易程度、矿井热环境条件变化,分期规划实施热害防治措施。

5.3人工制冷降温与非人工制冷的适用界限

制冷降温与非人工制冷适用界限按下列规定:

a)井田处在一级热害区,应首先采用非制冷降温措施,使矿井达到无热害,否则采用人工制

冷降温措施;

b)井田处在二级热害区,矿井采取非人工制冷技术措施之后,采掘工作面风流温度仍然超过

30 C,应采取人工制冷降温措施;

c)矿井热害防治,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在满足矿井热害防治需求的前提下,应以折合费用

最小值、能耗低作为非人工制冷降温和人工制冷降温的界限。

6非人工制冷降温技术

6.1热害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原则

6.1.1应缩短进风线路的长度,优先采用分区式或对角式通风系统。

6.1.2矿井主要进风巷道应开凿在低温岩层中。

6.1.3进风巷道应避免或减小井下局部热源影响,大型机电硐室应采取独立通风系统。

6.1.4加大采掘工作面的供风量,提高作业地点的风速,但采煤工作面内不超过4m/s。

6.2矿井涌(淋)热水处理

6.2.1井下涌(淋)水温度较高的矿井,热水应采用隔热管道或水沟加隔热盖板排放。

6.2.2排水管道应布置在回风巷道和回风井中,热水不应在巷道中漫流。

6.2.3应查明热水的来源,并采用专门的热水治理措施。

6.3采煤工作面通风

降温需要时,可采用同向(或下行风)通风或 W型通风方式,但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

危险的采煤工作面不应采用下行通风方式。

6.4回采工艺

应按热力因素确定采煤工作面的长度、供风量、回采工艺和顶板管理方法,减少采空区漏风。

6.5天然冷源利用

有天然冷源可合理利用的矿区,如低温水(水温低于15C )、冷空气(冬季)以及冰雪等,应充分利用。

6.6矿井开拓生产系统

按热力因素确定矿井开拓生产系统:

a)热害矿井的开拓系统、通风系统、井田开拓与开采程序、矿井生产系统的布置,应考虑有利于热害防治;

b)矿井及采煤工作面的日产量、生产水平标高等参数,应按热力学的方法进行核算。

6.7井下用水

应采用温度较低的水源。

6.8井下管道布置

井下热水管道等应优先布置在回风井和回风巷道中。当设在进风巷道中时,应采取隔热措施。6.9个体防护

在热害矿井等级为二~三级的作业环境,短时作业的人员,可穿着冷却服进行个体防护。

6.10煤壁注水

利用采准巷道进行煤壁注水(水温低于原始煤体温度 5 C以上),以降低煤体温度。

7人工制冷降温技术

7.1采掘工作面与机电硐室热状况的鉴定

7.1.1鉴定位置

热状况鉴定的位置如下:

a)掘进工作面鉴定位置,在工作面距迎头2m处的风流中;

b)长壁采煤工作面鉴定位置,在采煤工作面运输空间中央距回风道口15m处的风流中;

c)机电硐室鉴定位置,在硐室回风巷道口的回风流中;

d)温度计感温包(或测温元件)距人体、载热体或载冷体应大于0.5m。

7.1.2鉴定时间应在生产班(8时~10时或20时~22时)进行。

7.1.3测试仪表,一般采用机械通风式干湿球温度计,最小分度为0.2,仪器至少每6个月校正一次。

7.2风流冷却站位置

风流冷却站安设在采掘工作面和机电硐室的进风巷道中,具体位置如下:

a)距采煤工作面进风口为50 m ~100m ;

b)距掘进工作面迎头为 50 m ~100m ;

c)在机电硐室的进风道口。

7.3矿井需冷量

7.3.1矿井需冷量按式(1)计算

Q x Q c Q j Q d Q s .......................... . ................. …... .……..

(1)

式中:

Q x—矿井制冷降温所需要冷量,kW ;

Q c—实施降温的采煤工作面总需冷量,kW ;

Q j—实施降温的掘进工作面总需冷量,kW ;

Q d—实施降温的机电硐室总需冷量,kW ;

Q s—矿井制冷降温系统总冷量损失,kW。

732采煤工作面需冷量

采煤工作面需冷量计算方法如下:

a)按7.1.1的规定,取工作面出口的风流温度为标准值,本标准规定为28C;

b)以28C为初始参数,进行逆向热力计算,计算出风流冷却站混合风流的参数,即温度

(t c),

含湿量(X c)和焓值(i c);

c)计算空气冷却器出口的风流参数:t x, X X , i x;

d)根据正向热力计算的结果,计算出空气冷却器的入风参数:t i, X1, i i;

e)采煤工作面空气冷却器的产冷量可按式(2)计算:

(2)

Q c M BO (i1 i x) .................. .. ........ .......... ….......... ..

式中:

M BO—通过空气冷却器的风量,kg/s。

7.3.3掘进工作面需冷量

掘进工作面需冷量计算方法如下:

a)按7.1.1的规定,取工作面迎头的风流温度为标准值,本标准规定为28C;

b)以28C为初始参数,进行逆向热力计算,计算出空气冷却器后的风流参数:温度(t2),含

湿量(X2),焓值(i2);

c)根据正向热力计算的结果,计算出空气冷却器的入风参数:t1, X1, i1;

d)掘进工作面需冷量按式(3)计算:

Q j M BO (i1 i 2) (3)

7.3.4机电设备硐室需冷量

机电设备硐室需冷量计算方法如下:

a)按7.1.1的规定,取硐室出口风流温度为标准值(30 C );

b)以30C为初始条件,进行逆向热力计算,计算出硐室入风参数:温度(t2),含湿量

(X2),

焓值(i2);

c)计算空气冷却器入风参数:t1, X1, i1;

d)机电设备硐室需冷量按式(4)计算:

Q d M BO (i1 i2 )........................................................... ⑷7.3.5矿井制冷降温系统冷量损失

矿井降温系统冷量损失应低于20%。

7.3.6矿井有效冷量和制冷设备配冷量

矿井有效冷量和制冷设备配冷量如下:

a)矿井有效冷量等于用于冷却采掘工作面及机电设备硐室风流温度的所有空冷器产冷量之和;

b)制冷设备配冷量按式(5)计算:

Q o 1.2Q x ............... .. ....... (5)

7.4矿井降温系统类型

7.4.1井下局部降温系统

7.4.1.1采用冷风机组局部降温系统

该系统冷风机组分散设在井下,适用于井下具有充分的排热能力(或将冷凝热排到地面),可排出制冷设备的全部冷凝热的矿井,煤矿井下用冷风机组应符合井下安全要求。

741.2采用冷水机组局部降温系统

该系统冷水机组分散设在井下,适用于井下具有充分的排热能力(或将冷凝热排到地面),可排出制冷设备的全部冷凝热的矿井,煤矿井下用冷水机组应符合井下安全要求。

7.4.2集中降温系统

7.4.2.1井下集中(含井下分区集中)降温系统

该系统制冷站集中设在井下,适用于井下具有充分的排热能力(或将冷凝热排到地面),可排出制冷设备的全部冷凝热的矿井,煤矿井下用制冷空调设备应符合井下安全要求。

742.2地面集中降温系统

制冷站集中设在地面,适用于矿井需冷量大,井下排热困难的矿井。但是由于地面系统具有设备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等突出优点,在深部开采矿井降温中,可广泛使用。

742.3地面与井下联合降温系统

在地面和井下同时设置集中制冷站,适用于矿井需冷量特大,井下排热困难的矿井。该系统由于系统复杂,技术难度大,可在有条件的矿井使用。

742.4建立集中降温系统的矿井的边远采区,由于集中供冷线路太长,仍然需要采用中小型设备

进行局部降温。

7.5矿用制冷设备的适用条件

矿用制冷设备的适用条件如下:

a)设备的制冷量按7.3.6要求选用。

b)制冷站制冷设备的台数,对于集中制冷站单台设备的制冷量不小于500kW,台数不少于2 台,一般为3?4台,并有1台备用。

c)煤矿井下用制冷设备的外形尺寸应符合井下的运输和安装空间要求,地面制冷站使用的设备,也应考虑减少占地面积。

d)制冷设备的结构类型

(1)按其制冷量来确定:

制冷量小于500kW选用活塞式制冷机组;制冷量不小于500kW选用螺杆式或离心式制冷机

组;在有工业余热、瓦斯或高温地热水的矿区地面制冷站,可考虑选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2)按煤矿井下制冷方式来确定:

煤矿井下用冷风机组选用活塞式制冷机组;煤矿井下用冷水机组选用螺杆式或离心式制冷机

组。

7.6矿井制冷站技术条件

7.6.1制冷站设计基础资料

制冷站设计应具有以下基础资料:

a)制冷站负荷应根据矿井热力状态预测、矿井需冷量计算和制冷设备的选型资料来确定;

b)矿井生产发展资料应有矿井基建期、投产初期、生产的中期和后期的矿井开拓、开采程

序,生产系统布置和矿井通风系统资料;

c)矿井地质构造和地温场随着生产发展的变化情况资料;

d)水文水质资料应有矿井涌水量、水温、水质等资料,地面水源的温度与水质等;

e)气象资料应有矿区地面大气的最高和最低温度、空调计算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大气

压力、相对湿度、土壤冻结深度以及全年主导风向等,可由矿区当地气象站(台)查出;

f)设备资料应有制冷机组及其辅助设备的主要性能、技术规格、外形和安装图、技术参数等。

7.6.2制冷站位置

确定制冷站位置的基本原则: a) 制冷站及系统的折合费用最低; b) 系统能耗最小; c) 土建及硐室工程量小; d) 安装、维护和操作方便; 7.7矿用制冷设备技术条件 7.7.1矿用高低压换热装置技术条件

a)

矿用高低压换热装置类型如下: (1) 壳管式高低压换热器; (2) 水能回收装置; (3) 多腔热压转换器。

b) 为了搬运和安装的方便, 高低压换热装置应由多件单体组成。 单体件的外形尺寸应由用户

确定。

c) 高、低压载冷剂均应采用清水或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其他载冷剂。 d) 高压载冷剂的进口温度不应超过

3.5C ,低压载冷剂的出口温度不应超过

5.5Co

e) 矿用高低压换热装置装有安全阀,换热装置与管道连接处应安装弹性伸缩器。 7.7.2冷水机组技术条件

冷水机组应具有如下技术条件: a) 名义工况和使用工况

冷水机组名义工况和使用工况见表

1。

表1冷水机组的名义工况和使用工况

(2) 煤矿井下用冷水机组冷凝器进水温度不大于

40 C;

(3) 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时,应符合 GB50019标准有关规定。 7.7.3煤矿井下用冷风机组技术

条件

煤矿井下用冷风机组应具有如下技术条件:

a) 机组应能在如下环境中长期正常运行

(1) 气象环境:气温为 20 C ~40 C,相对湿度为不小于 85%,大气压力为不小于 100kPa ;

冷水进出温差

/C

名义工况 +7

使用工况

5?10

冷却水进口温度 +32

20 ?40

冷却水进出温差

/C

4?10

冷水出口温度 d)技术要求

(1)煤矿井下用冷水机组冷凝器

(含有冷却器)水侧承压不小于 4.0MPa,蒸发器水侧承压不小

于 2.5MPa ;

b) 冷水机组系列化标准

(1)地面用冷水机组名义工况制冷量: 1000kW~5000 kW ;

⑵煤矿井下用冷水机组名义工况制冷量:

350kW~ 2000kW 。

c) 优先选择性能系数(COP)高的制冷机组,见表 2

表2不同制冷机组性能系数(COP)

(2)环境空气中具有可爆性气体和粉(煤)尘。

b)名义工况

蒸发温度为+5 C,冷凝温度为不小于 40C。

c)技术要求

(1)煤矿井下用冷风机组进出风流温差为9C ~12C;

(2)冷凝器水侧承压不小于 2.5MPa ;

(3)冷凝器进水温度不大于40 C;

d)产品系列化标准

名义工况制冷量为:90 kW, 120 kW, 160 kW , 235kW , 290kW 等规格。

e)机组外形尺寸

煤矿井下用冷风机组单机最大外形尺寸应适合于在采掘巷道中移动。

7.7.4矿用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

规定了强制流动的矿用水冷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简称矿用空气冷却器)技术要求,适用于以水为介质的矿用空气冷却器。

a)对空气冷却器的安设地点的要求同风流冷却站,即尽量靠近采掘工作面。

b)技术要求

(1)应具有足够的降温降湿能力,风流通过空气冷却器前后温差为9 C ~12C;

(2)水侧的工作压力不小于 4.0MPa,水侧阻力不大于 0.08MPa ;

(3)通风阻力不大于1300Pa;

(4)应具有良好的防粉尘污染和清洗性能;

(5)结构紧凑,适合于在采掘巷道中移动;

(6)重量要轻,拆卸和运输方便;

(7)外表面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c)产品的系列化标准

名义工况产冷量为:90 kW, 120 kW, 150 kW , 180 kW , 235 kW, 300kW, 400kW 等规格。

7.7.5井下排热技术条件

井下排热技术条件如下:

a)排热负荷Q k

排热负荷应等于或大于冷凝器的冷凝热和油冷器的排热量之和,按式(6)确定:

Q k 1.3Q0….................................... .(6) 式中:

Q k—制冷设备排热负荷,kW ;

Q0—制冷设备的名义工况制冷量,kW。

b)井下可供排热环境条件要求

(1)井下涌水温度应低于冷凝温度 4 C ~5 C;

(2)井下回风温度应低于冷凝器进水温度 2 C ~3 C;

(3)由地面或含水层供水。

7.7.5.1利用井下涌水排热的技术条件

a)利用井下涌水排热时,井下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矿用制冷设备用水的水质标准。

b)水量可按式(7)确定:

V w

0.86Q

; ........................ .(7)

式中:

V w —排出制冷设备全部冷凝热所需要的水量, m 3

/h;

Q k —排热负荷,kW ;

△ t 冷却水通过冷凝器温升, △ t=4C ?10 C 。 7.7.5.2利用井下回风流排热的技术条件

a) 采用喷淋式水冷却器技术条件 所需风量按式(8)确定:

t w 1 t

w 2 M B M w

........ .. ...... ... ............

(8)

t B2 t B1

排热能力按式(9)确定:

Q k M B U2 h)或 Q k M w C w ( t w1

t w2) ...... ?? ... .

(9)

式中:

t w1 , t w2 —分别为喷淋室进、出水温, t B1 , t B2—喷淋室进、出风流温度,

( M B , M w —通过喷淋室风量和水量, i 1, i 2 —喷淋室进、出风流的焓, Q k —喷淋室排热负荷,kW 。

b) 表面蒸发式水冷却器技术条件 传热面积按式(10)确定:

Q k k k t m

式中:

F —表面蒸发式水冷却器的传热面积, k k —传热系数,W/(m 2

€ );

△ m —对数平均温差,C ; Q k —水冷却器的热负荷, W 。 7.7.5.3地面或含水层供水排热系统

a) 冷却水应循环使用。

b) 冷却水温度,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 冷却水进口温度w 32 C 。

(2) 冷却水进口最低温度:压缩式冷水机组不宜低于 15.5C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不宜低

于 24C 。

(3) 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压缩式冷水机组为

4C ~5 C,吸收式冷水机组为 5C ~7C 。

c) 冷却水水质应符合 GB50050之规定,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水泵或冷水机组的入口管道上应设置过滤器或除污器。

(2) 当一般开式冷却水系统不能满足制冷设备的水质要求时,宜采用闭式冷却塔或设置中间 换热器。 d) 多台制冷机组和冷却水泵之间通过共用集管连接时,

每台制冷机组入口或出口管道上宜设

C; kg/s ; kJ/kg ; ..(10)

m 2;

阀门。

e) 地面冷却塔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冷却塔的出口水温、进出口水温差和循环水量,在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条件下, 应满足冷水机组的要求。

(2)室外计算温度在0 C 以下的地区,冬季运行的冷却塔应采取防冻措施。 (3) 冷却塔材料应符合防火要求。 7.8矿井降温系统供水技术 7.8.1供水管径

管径按式(11)计算

式中:

D x —供水管径,mm; V —管路内水流量,m 3

/h ; v —经济流速, m/s 。 7.8.2水泵选用

7.8.2.1水泵流量按式(12)计算

V (1.1~1.2)V w .............

式中:

V —水泵流量,m 3

/h;

V w —冷水或冷却水实际需要水量,由矿用空冷器供冷和制冷设备排热的实际需要确定。 7.8.2.2水泵扬程按式(13)计算

H 1.2(1.1H f H sh H)…… ......................

式中:

H —水泵扬程,m;

H f —直管段摩檫阻力, m ;

H sh —换热设备(蒸发器、冷凝器、空冷器及高低压换热器等 )阻力,m ;

△ H—水泵出水口与最高供水点之间的高差, m 。

7.8.3供水系统类型 7.8.3.1冷却水系统类型

分为直流式(一次性供水)、循环式、混合式(需补充部分新水)三种类型。 7.8.3.2冷水系统类型

分为地面、井下、地面与井下联合系统三种类型。 7.8.4供水系统稳定性指标

7.8.4.1水力系统的稳定性指标按式 (14)计算:

1

y — X max

式中:

x max —系统工况变动后,空冷器可能出现的最大失调度,其值按式

(4)冷却塔的噪声标准,应符合 GB50019有关要求。 D x

.(11)

(12)

(13)

(15)计算:

max X max ...... ........................... ... ...................

V BO

式中:

V max—通过空冷器冷水最大可能流量,m3/h ;

V BO —空冷器需要冷水流量,m3/h。

7.842水力系统的稳定性指标评价

y值越小系统的稳定性越差;当 y=1时,系统稳定性最好。

系统在实际运行中,0

增大空冷器阻力。

7.8.4.3系统稳定工作必要条件

系统稳定工作必要条件应满足式(16):

0 H j

式中:

H j—在j周期管道中第i个断面上压力,MPa;

H p—设计工作压力, MPa。

7.9矿用保冷管道技术条件

7.9.1地面保冷管道

地面保冷管道应符合 GB50019有关规定。

7.9.2井下保冷管道

7.9.2.1环境要求

井下保冷管道应满足如下要求:

a)环境潮湿,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为85%~100%,并有淋水;

b)空气温度一般为 20 C ~40 C;

c)空间狭窄,不宜搬运。

792.2结构要求

井下保冷管道应满足如下要求:

a)内管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或选用具有防腐、防锈性能材料管道作为内管;

b)保冷(温)层应有良好的保冷和防潮性能;

c)保护层应有一定的强度,以保护保冷层不受破坏;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防潮、防水性能,以避免水气进入保冷层,并对其外表面进行防腐蚀处理,保护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凝结水d)管道与设备及仪表的连接部分、管接头、管件等要进行保温处理。

792.3矿用保冷材料要求

保冷材料应符合 GB/T15586要求,在矿井环境条件下应满足:

a)导热系数不大于 0.04W/(m?C);

b)吸水性不大于0.2kg/m2;

c)抗静电、阻燃、无刺激、无毒、耐腐蚀;

d)价格低廉、施工方便、便于维护。

(15)

(16)

7.9.2.4保冷层厚度计算方法

(1)不考虑管壁热阻时:

D 3

2

U/t o t

w

D3In_D_ ——(-) .................... ... ................................ ????(17)

D 2

n t B t

(2) 考虑管壁热阻时:

D 3ln D 3

2 u

[

to

_tw

_

_n

D 2I

n D

2] .................

(18)

D

2

n t

B

t

2

f D

1

(3) 保冷层厚度按式(19)计算:

1 u (D

3 D

2

)

..... .. .........

..

(19)

2

式中:

D 1—管道内径,m ; D 2—内管外径,m ; D 3—保冷层外径,m ;

t o —保冷管道的外表面温度(其值应大于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 ),C; t w —管内冷水的平均温度,C ; t B —巷道中风流的平均温度,C ;

入u —保冷材料的导热系数, W/(m? °C ); a —保冷管道外表面的放热系数, W/(m 2

C ); 兀一管道壁的导热系数, 7.10矿井降温系统评价 7.10.1能耗评价

7.10.1.1制冷设备制冷系数按式(20)计算

式中:

sea —制冷设备制冷系数; Q 0—表示制冷机组制冷量,kW ; N e —表示制冷压缩机轴功率,

kW 。

7.10.1.2系统制冷系数按式(21)计算

式中:

n2

Q xi —同时运转制冷机组总制冷量,

kW ;

1 n2

Q Tj —冷水池和供冷管道总冷量损失,

kW ;

1 n3

n6

Q Br —空冷器配用的局部通风机对风流加热量, kW ;

W/( m?C )。

xa

Q 0

(20)

n1

n2

n3

n6

n 1

n5

n4

(Q xi

Q Tj

Q

pj

Q B J/(

N

xai

N p

N B J

1

1

1

1

1

1

1

.(21)

Q pj —冷水通过水泵冷量损

失,

kW ;

K k c k ° k g ........................................... (25)

式中:

C E —降温系统中所有动力设备的用电费,元 /月;

C a —降温系统提取的总折旧费,元 /月; k z —附加工资系数;

C z —服务于系统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元

/月;

C M —附加材料费,元/月;

C np —其它费用,包括维修和服务费,设计时可采用总费用的 6% ;

k c —用于降温工程的材料、仪器及测试装置等费用,元 /月;

k 0—设备及其安装费,元/月;

k g —机房、硐室及巷道工程费,元 /月。 7.11矿井降温系统的测试 7.11.1测试的内容与参数 7.11.1.1制冷机组测试

制冷机组测试的参数如下: a ) 制冷剂循环系统测试:

制冷压缩机的吸排气温度及压力;

冷凝压力与温度;蒸发压力与温

度;油压、油温与油位;

b ) 冷水系统测试:蒸发器的进、出口冷水温度及水压差,冷水量;

n1

N X ai —同时运转的制冷机总的动力消耗,

1 n5

N p —同时运转的水泵总动力耗, kW ;

i n4

N B r —空冷器和冷却塔配用局部通风机总功;

i

7.10.1.3系统总效率按式(22)计算

CT

式中:

n cT —系统总效率。 7.10.2经济评价

采用折合费用评价矿井降温系统经济效果,按式

Z

式中: n —折合费用;

Z —矿井降温系统年运行管理费用,元

/月;

K —矿井降温系统的基本建设投资,元;

E H —标准经济效率系数,1/月;

kW ;

kW 。

C

................... . (22)

xa

(23)表示:

E H K ............................ .(23)

k

z C z

C

M

C

np (24)

c)冷却水系统测试:冷凝器的进、出口水温及水压差,冷却水量;

d)油冷却系统测试:油冷器的进、出口水温、冷却水量;

e)风流系统测试(冷风机组):蒸发器的进、出口风流温度及通风阻力损失,通过蒸发器的风量;

f)电机电控系统测试:主电机及油泵电机的电压、电流、功率等。

7.11.1.2制冷站的环境测试

测试制冷站内的空气温度、气压、湿度及井下制冷站风量。

7.11.1.3矿用空气冷却器的性能测试

矿用空气冷却期性能测试的参数如下:

a)冷水系统测试:进/出口水温、压力及流量;

b)风流系统测试:进口风流干球 /湿球温度、出口风流干球/湿球温度、气压、风量及通风阻力。

7.11.1.4风流冷却系统测试

风流冷却系统测试的内容与参数如下:

a)系统测点的确定:矿用空气冷却器(或冷风机组)的出口(采煤工作面空冷器);风流的分(合)点;巷道断面的变异点;

b)测试参数:干球/湿球温度、风量、大气压力及通风阻力。

7.11.1.5冷水系统测试

冷水系统测试的内容与参数如下:

a)系统测点的确定:蒸发器进、出口;空冷器进、出口;管道的分(合)点;变异点(异径管

的连接处);

b)测试参数:水温、水压及水量。

7.11.1.6冷却水系统测试

冷却水系统测试的内容与参数如下:

a)测试点的确定:冷凝器的进、出口;水冷却器(或冷却塔)的进、出口;管道的分(合)处;

异径管的连接处;

b)测试参数:水温、水压及水量。

7.11.1.7掘进工作面降温效果测试

测试掘进工作面的降温、降湿、降焓效果以及风筒的保冷性能,测点位置见图1。

图1掘进工作面降温效果测试

7.11.1.8采煤工作面降温效果测试

测试风流通过采煤工作面热力状态变化情况,分析降温、降湿和降焓效果,测点位置见图2。

图2采煤工作面降温效果测试

7.11.2测试结果处理

测试完成后,应编制矿井降温系统测试及评价报告,测试及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a)测试矿井名称、测试时间、测试人员;

b)测试目的和要求;

c)当时矿井通风和生产情况;

d)列出矿井降温系统基础资料;

e)矿井降温系统各项参数测试及测试结果分析;

f)提出矿井降温系统测试及评价报告。

矿井热害及防治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矿井热害及防治正式版

矿井热害及防治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

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

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现状(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现状 (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现状(最新版) 我国56%的矿井开采的是易自燃煤层,矿井火灾是一大突出灾害。百万吨发火率近年虽有所下降,但仍高居不下,与世界几个主要产煤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尤其是近几年,重大火灾事故还时有发生,给煤炭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有损于煤炭行业的社会形象,也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火灾防治工作依然是煤炭企业领导的一项常抓不懈、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矿井火灾分类 1.1外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指由外来热源,如放炮、瓦斯煤尘爆炸、机电设备不良、机械磨擦、电流短路、焊接火花等原因造成的火灾,同时也包括内因火灾处理不当而诱发的外因火灾。矿井外因火灾具有突发和严重的灾难性。例如福建省陆家地煤矿曾经发生一起明火火灾,

由于无法进行反风造成了死亡28人的严重性事故。由于外因火灾的主要可燃物有木材、胶带、电缆、油料等,故对井下可燃材料燃烧特性的认识,对我们分析火源、控制火情、减少损失有着积极的作用。许多专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燃烧实验,测试得到了各种材料的基本燃烧性质及火灾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等宝贵的数据,丰富了人们对矿 井火灾燃烧特性的认识。 1.2内因(自燃)火灾 自燃火灾是指煤炭自身的吸氧、氧化、发热、热量逐渐积聚达到着火温度而形成火灾。纵观我省煤矿有不少矿井的煤层有自然倾向性,如苏邦煤矿今年年初发生自燃火灾及一些小煤窑的自燃火灾屡有发生等现象也说明了这点。煤炭并不是一暴露于空气中就自燃着火的,一般需要经过潜伏期、自热期和自燃期三个阶段。 (1)低温氧化阶段 特征:煤的重量略有增加,增加的重量等于吸附氧的重量,煤的化学性质变得活泼,煤的着火温度降低。

矿井火灾防治论文

矿井火灾危害分析及其防治技术 摘要:矿井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危害职工生命安全的五大灾害之一。通 过分析矿井火灾发生的基本要素、矿井火灾的分类和矿井火灾的危害等, 从外因火灾防治和自然发火防治两个方面提出了防治矿井火灾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矿井; 火灾; 危害; 防治 矿井火灾又叫矿内火灾或井下火灾。是指发生在煤矿井下巷道、工作面、硐室、采空区等地点的火灾。能够波及和威胁井下安全的地面火灾, 也属矿井火灾。矿井火灾一旦发生, 轻则影响安全生产, 重则烧毁煤炭资源和物资设备, 造成人员伤亡, 甚至引发瓦斯、煤尘爆炸。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 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 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均为矿井火灾。如地面井口房、通风机房失火或井下 输送带着火、煤炭自燃等都是非控制燃烧。 1 我国煤矿矿井火灾防治现状 我国煤矿自燃发火非常严重, 有56%的煤矿存在自燃发火问题, 而我国统配和重点煤矿中具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约占47%,矿井自燃发火又占总发火次数 的94%, 其中采空区自燃则占内因火灾的60%。这种火灾常造成工作面封闭、冻结大量的煤炭资源和昂贵的生产设备, 造成工作面、采区风流紊乱, 影响矿井正常的生产接续, 并造成人员伤亡。为了加强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 我国从50 年代起就在煤矿推广了黄泥灌浆防火技术, 60年代至70年代又研究出了阻化剂防火、均压通风、高倍数泡沫灭火等技术, 80年代至90年代则研究了矿井自燃发火预测系统、惰气防灭火、快速高效堵漏风、带式输送机火灾防治等技术, 并逐步形成适应普通采煤法和高产高效采煤法的综合防灭火技术。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理论研究起步晚, 防灭火关键设备和技术有待完善和配套, 有一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 矿井火灾防治工作仍然是矿井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2 矿井火灾发生的基本要素 和所有的物质燃烧一样, 导致矿井火灾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为: 热源、可燃物和空气。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编号:AQ-JS-0167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at damage in coal mine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均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应根据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采用经鉴定的气温预测方法,进行矿井气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应有降温措施。 3对气温超限矿井,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4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综合采用利用天然冷源、增加供风量或提高作业人员集中处的局部风速、下行通风或同流通风等有利于降温的通风方式、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向进风流散热、疏放或封堵热水、个体防护等措施。 5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开拓开采系统、巷道布置、矿井通风系统、制冷降温范围、采深、冷负荷、矿井涌水量及水质和水温、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掘机械化程度、热源及条件

类似矿井的经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选用井下移动式空调或压缩空气制冷等局部降温措施、地面集中空调系统、地面与井下联合空调系统等降温方式。 6井下空气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下空气处理设备、设施,应根据空调系统和需处理的空气量、冷负荷等,综合采用直接蒸发式、水冷表面式、喷淋式冷却器或喷淋硐室; (2)井下空气处理方式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在各降温地点分别处理; (3)当需处理的空气量较大、冷负荷较大或狭长空间自然空气温度差大于10℃,用单一空气处理设备或设施难以达到效果或不经济时,宜采用综合的空气处理方式。 (4)空气处理设备的处理风量,应根据冷负荷与送风温差确定,但不得大于供给所在巷道处的风量。对掘进工作面,其处理风量不得超过该工作面全负压供给该处风量的70%。 7制冷机冷凝热排除方式应根据降温方式、冷凝热量、水源的水

关于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 究文献综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关于中国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国家能源安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危险源多、灾害严重的形势非常严峻,尤以火灾为甚。每年自燃形成的火灾近400次,煤自燃氧化形成火灾隐患近4000次,仅我国北方煤田累计已烧毁煤炭达42亿吨以上。煤矿火灾防治及其继发性灾害的防控技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我国煤矿矿井火灾防治现状,研究和总结煤层自燃机理和矿井内因引起的火灾预防治理技术,分析了常用的防灭火技术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一些新型防、灭火材料。 关键词:煤炭自燃;防灭火技术;防灭火材料 正文: 一、煤炭自燃规律及其机理 我国煤矿中有56 %的矿井存在煤层自燃发火危险。近20年来,随着我国采煤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煤炭的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开采强度大,端头支架处顶煤放出率低(有的不放)采空区遗煤量较多,使得煤层自然发火几率增高,矿井自燃火灾事故增多。目前,煤炭自燃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的主要灾害之一。 1.煤自燃规律 煤矿火灾主要是煤自然发火,由于空气渗漏进入松散煤体,空气中的氧与煤分子表面的活性结构接触,发生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在一定的蓄热环境下,煤体不断地氧化、放热、升温,当煤温超过临界温度后,煤体继续升温,达到煤的着火点温度,最终导致煤体燃烧。[1] 在煤矿里,自燃火灾主要是指煤炭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吸氧、氧化、发热) ,聚集热量导致着火而形成的火灾。自燃火灾大多发生在采空区、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高冒以及浮煤堆积的地点。 2.煤的自燃机理 关于煤的自燃问题,长期以来,一般都认为煤中黄铁矿的存在是自燃的原因,由于黄铁矿氧化成为三氧化二铁及三氧化硫时能放出热量,在有水分参加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硫酸,它是很强的氧化剂,更加速煤的氧化,促进煤的自燃。 需要指出,有的含有黄铁矿的煤,虽然经过长斯放置,并不一定发生自燃,而不含或少含黄铁矿的煤也有自燃现象。因此,煤的自燃并非完全因含有黄铁矿而引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使煤的组成物质氧化产生热量,再被水湿润,就放出更多的湿润热,也会加速煤的自燃。此外,煤的自燃还与煤本身的性质有关。如煤的品级;煤的显微组分、水分、矿物质、节理和裂隙;煤层埋藏深度和煤层厚度;开采方法和通风方式等。煤的自燃从本质上来说是煤的氧化过程。 3.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 矿井火灾发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热量的引火热源;三是要有一定量的氧浓度空气。俗称火灾三要素,才能构成火灾。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2]

防治矿井火灾的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防治矿井火灾的安全技术 措施正式版

防治矿井火灾的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防止发生矿井火灾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和公司财产及员工生命安全不受侵害,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矿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矿井防灭火制度如下: 一、建立健全防灭火组织 1、公司成立防灭火领导小组 组长:文增生 副组长:张宗坤褚俊杰齐登 军刘清海 小组成员:刘志华尹继良翟振涛

各单位正职 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2、矿成立义务消防队,消防队由20人组成,队长由机电科长翟振涛兼任。 3、防灭火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消防器材的检查和对防火重点地点的消防监督检查,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检查每月一次,抽查不定次数,随时进行,及时发现消防隐患,限期落实整改措施。 二、配齐配足消防设施 各重点防火部位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和器材、油库、木料场等场所配备干粉灭火器两部,必要时应配有消防栓、水枪、水龙带,设置专用灭火水池和消防泵;配电室、绞车房配备干粉灭火器、消防沙

矿井热害及防治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479 矿井热害及防治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矿井热害及防治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

浅谈矿井中的火灾问题

浅谈矿井中的火灾问题 众所周知煤矿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煤矿安全就成了煤矿工作的主题,抓好安全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就成为煤炭企业不懈追求的目标。因此本文介绍了矿井火灾的分类及矿井火灾的构成的因素,并从引起火灾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提出了矿井火灾的防治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 标签:矿井火灾外因内因因素 1概述 我们都知道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能烧毁大量的矿井资源和矿井设备、设施,每一场矿井火灾的发生都可能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有时还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一场火灾往往造成数十万乃至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同时,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重大的恶性火灾事故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防灭火技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矿井火灾的构成因素及分类 什么是矿井火灾呢?如:地面井口房失火、通风机房失火、井下皮带着火、煤炭自燃等都是非控制燃烧,均属矿井火灾。造成损失的非控制性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凡是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的都被称为矿井火灾。 2.1矿井火灾的构成因素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虽是多种多样,但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只有这三点。①空气:空气是维持燃烧必不可少的条件,若缺乏足够氧气,任何物质燃烧都不能持续,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热源点支持。②可燃物:是被氧化剂所氧化的物质。坑木、各类机电设备、各种油料、炸药等都具有可燃性,煤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③热源:是指具有一定温度和放出很多热量的火源。煤的自燃、瓦斯煤尘爆炸、放炮作业、电流短路等都可以成为引火热源,此外机械摩擦、吸烟等行为也会引发一些安全隐患,具有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只有将这些热源控制好了,才能最终避免火灾的发生。 矿井火灾的防治与扑灭都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的。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矿井火灾就不可能发生。火灾三要素必须是同时存在,而且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矿井火灾。 2.2矿井火灾的分类根据引起矿井火灾的引火源不同,通常可将矿井火灾分成两大类:①外因火灾。引起燃烧而形成的火灾叫外因火灾,可燃物在外界火源(明火或高温热源)的作用下,往往容易产生外因火灾。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源引起的。外因火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机械摩擦及物碰撞可燃物引起;瓦斯、煤尘爆炸;违规爆破;电气火、电缆、开关、电机过负荷、短路、电火花;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精心总结,复习笔记

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井口附近,威胁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一定资源、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一切非控制燃烧。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得失电子是根本),其基本特征是放热、发光和生成新物质(电灯、生锈)。 燃烧的条件即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热源,相互作用并满足一定数量要求。防灭火技术的立足点就是破坏这三要素其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 燃烧的分类及形式:(一)按火灾发生地点分: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二)按热源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l.内因火灾:内因火灾也叫自燃火灾,是指一些易燃物质(主要指煤炭)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破碎堆积并有空气供给)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指吸氧、氧化、发热)聚积热量而导致着火形成的火灾。内因火灾大多数发生在采空区停采线、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高冒处、假顶下及巷道中任何有浮煤堆积的地方。2.外因火灾:外因火灾也叫外源火灾,是指由于明火、爆破、电气、摩擦等外来热源造成的火灾。外因火灾多数发生在井口房、井筒、机电硐室、爆炸材料库、安装机电设备的巷道或采掘工作面等地点。(三)按燃烧物分类:可分为煤炭燃烧火灾、坑木燃烧火灾、炸药燃烧火灾、机电设备(电缆、胶带、变压器、开关、风筒)火灾、油料火灾及瓦斯燃烧火灾等。(四)按发火性质不同,矿井火灾可分为原生火灾和次生火灾。(五)按发火地点和对矿井通风的影响可分为上行风流火灾,下行风流火灾和进风流火灾三类。1.上行风流火灾。上行风流是指沿倾斜或垂直井巷、回采工作面自下而上流动的风流,即风流从标高的低点向高点流动。发生在这种风流中的火灾,称为上行风流火灾。当上行风流中发生火灾时,因热力作用而产生的火风压,其作用方向与风流方向一致,亦即与矿井主要通风机风压作用方向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它对矿井通风的影响的主要特征是,主干风路(从进风井流经火源到回风井)的风流方向一般将是稳定的,即具有与原风流相同的方向,烟流将随之排出,而所有其他与主干风路并联或者在主干风路火源后部汇入的旁侧支路风流,其方向将是不稳定的,甚至可能发生逆转,形成风流紊乱事故。因此,所采取的防火措施应力求避免发生旁侧支路风流逆转。2下行风流火灾。下行风流是指沿着倾斜或垂直井巷,回采工作面(如进风井、进风下山以及下行通风的工作面)自上而下流动的风流,即风流由标高的高点向低点流动。发生在这种风流中的火灾.称为下行风流火灾。在下行风流中发生火灾时,火风压的作用方向与矿井主要通风机风压的作用方向相反。因此,随火势的发展,主干风路中的风流,很难保持其正常的原有流向。当火风压增大到一定程度,主干风路的风流将会发生反向,烟流随之逆退,从而酿成又一种形式的风流紊乱事故。在下行风流内发生火灾时,通风系统的风流由于火风压作用所发生的再分配和流动状矿井火灾防治技术态的变化,要比上行风流火灾时复杂得多,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救灾灭火技术措施。 矿井火灾危害:(1)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2)引发瓦斯、煤尘爆炸;(3)毁坏设施设备;(4)影响开采接续;(5)烧毁大量煤炭资源;(6)严重污染环境。 根据引火源的不同可以将矿井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大类。外因火灾是由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其发生和发展都比较突然和迅猛,并伴有大量烟雾和有害气体,如处理不当或不得其法,贻误战机,还可能引爆瓦斯、煤尘,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矿井实际生产过程中,90%以上的矿井火灾是由煤炭自燃引起的(内因火灾)。煤炭自燃的机理:①细菌作用学说②黄铁矿作用学说③酚基作用学说④煤氧复合作用学说 煤炭自燃:是指处于特定环境及条件下的煤吸附氧、自热、热量积聚自燃而形成的一种频发性灾害。说到底,煤炭自燃实质上是一种煤氧之间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煤炭自燃三个条件:①易于低温氧化的粉煤或碎煤呈堆积状态存在;②存在适宜的通风供氧条件;③存在蓄热的环境条件并持续一定时间。 煤的自燃倾向性:是指煤层开拓之前其自燃的可能程度。目前国内外测定煤的自燃倾向性的方法常用的有:吸氧量测定法、着火温度降低值测定法、氧化速度测定法(义称双氧水法)、差热分析法、重量测定法等。 煤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倾向性是划分煤炭自然发火危险等级的指标参数,是煤碳的固有特性,是煤炭自燃的内在因素,属于煤的自燃属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3 类:I类为容易自燃,II类为自燃,III类为不易自燃。 煤自燃过程:煤炭自燃一般要经过3个时期:(1)潜伏期。(2)自热期。(3)燃烧期。 煤炭自燃过程:煤炭自然发火是一渐变过程,要经过潜伏期、自热期和燃烧期三个阶段, 煤炭自然发货期: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被揭露后,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会自然发火。这一时间间隔叫做煤层的自然发火期,是煤层自燃危险在时间上的量度,比较直观的反映煤自然发火的可能性。自然发火期愈短的煤层,其自燃危险性愈大。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是指在最有利于煤自热发展的条件下,煤炭自燃需要经过的时间。 煤炭自然发火的影响因素:内部因素:①煤的变质程度②煤的孔隙率和脆性③煤岩组分④煤的水分⑤煤中含硫量。外部因素:①煤中的瓦斯含量②煤层越厚③煤层倾角④地质构造⑤煤层埋藏深度⑥开采技术条件⑦漏风条件 采空区三带:按漏风大小和遗煤发生自燃的可能性分为三带:散热带、自燃带和窒息带。 煤自燃早期预测技术:就是煤层开采之前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开拓开采条件以及煤本身自燃特性,超前判断煤层自燃的危险程度、自然发火期及易自燃区域等重要火灾参数指标的一种技术。因此,在煤层开采之前,我们

矿井降温技术规范

矿井降温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热害防治技术的定义和术语、技术条件、适用范围、技术要求、降温系统测试及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地下开采的矿井,包括生产、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件(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后确定,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586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 5015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GB 5021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155及AQ/T 1067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矿井热害mine victims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空气温度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和安全标准,从而对人体健康、生产和安全造成危害。 3.2 矿井热害防治control of mine victims 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矿井热害的预防和治理,称之为矿井热害防治,又称矿井空气调节、矿井热害控制或矿井降温。 3.3 矿用降温设备mine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符合矿井特殊环境和安全要求的、为实现热害防治目的所需要的各种设备的统称。 3.4 矿井制冷降温mine cooling 采用人工制冷措施降低井下作业环境的空气温度。 3.5 矿井制冷降温系统mine cooling system 为达到冷却煤矿井下风流之目的,由制冷、输冷、传冷和排热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系统。 3.6 地温场geothermal field 地层中的温度分布。 3.7 地温异常区temperature anomalies

中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现状与趋势

中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现状与趋势 摘要:通过对中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进展与应用现状研究,探讨了煤矿火灾监测技术、灌浆防灭火技术、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阻化剂防灭火技术、泡沫防灭火技术、惰化防灭火技术、凝胶防灭火技术、堵漏防灭火技术的技术特点与适用性.分析了 ???? 3 结了目前我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特点,并对其应用现状、适用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1中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的现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煤矿推广灌浆防灭火技术,60—70年代对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阻化剂防灭火技术、泡沫防灭火技

术进行了研究应用,80—90年代研究了自燃火灾预测预报技术、惰气防灭火技术、凝胶防灭火技术、火区快速密闭技术、堵漏风技术、带式输送机火灾防治技术、内外因火灾监测监控技术等,9O年代以后主要集中在原有防灭火技术装备性能提升以及新型防灭火材料研制等方面_6].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经过5O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火灾预测、监测、预防、治理相结合的综合火灾防治技术体系,并且在灾变时期 ? 1.1 ?????? 煤?????? 色谱分析法是气体分析的最精确、稳定和可靠的方法.2O世纪7O年代初,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首先将气相色谱技术应用于煤矿气体分析,突破了原有单一CO指标及其派生指标的缺陷,创新性地提出了以CO、C:H、C:H、链烷比、烯烷比等为主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并以典型煤种为例,提出了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八大煤种的标志气体优选原则.在众多矿井火灾早期监

测中得到实际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测温法也是煤自然发火监测的常用方法,主要用于煤层巷道异常点温度的监测.测温法可分为2类: ①直接用检测到的温度值进行预报或报警;②通过监测点温度的变化特性进行预 2O世纪 .1.3 漏风通道两端的压差,使漏风量趋近于零,从而断绝氧源起到防灭火的作用.常用的风压调节技术主要包括:风门、风窗调节法,风机调节法,风机、风窗调节法,风机风简调节法,气室调节法,调整通风系统法等.这些具体措施,从调节后的风压变化情况来看,实质上可分为2种类型,即增加风压的措施和减少风压的措施,或者ABC论文坊说分为增压调节法和减压调节法;根据作用原理、使用条件不同,

矿井火灾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教学总结

矿井火灾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矿井火灾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矿井火灾特征 矿井火灾一旦发生,轻则影响安全生产,重则烧毁煤炭资源和物资设备,造成人员伤亡,甚至引发瓦斯煤尘爆炸,扩大灾害的程度与范围。 1、矿井火灾概念 凡是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如地面井口房、主扇房失火或井下胶带着火、煤炭自燃等都是非控制燃烧,均属矿井火灾。 2、矿井火灾的构成要素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很多,但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热源、可燃物、空气,俗称火灾三要素。 (1)热源:具有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井下煤的自燃、瓦斯煤尘爆炸、爆破作业、机械摩擦、电流短路、吸烟、电焊及其它明火等都可能成为引火的热源。 (2)可燃物:煤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另外,木材、各类机电设备、各种油料、炸药等都具有可燃性,这是引发火灾的基础 (3)空气:燃烧就是剧烈的氧化现象。任何可燃物尽管有热源点燃,若是缺乏足够的氧气,燃烧就不能持续,空气是维持燃烧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氧浓度为3%的空气环境里燃烧不能维持,

空气中的氧浓度在12%一下,瓦斯失去爆炸性,而在14%以下就会熄灭。 以上火灾三要素必须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而且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引起矿井火灾。这是矿井火灾发生的根本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因素就不可能发生。矿井火灾的防治与扑灭都是从这三个方面考虑的。 3、矿井火灾的分类 (1)根据引火的热源不同,通常将矿井火灾分成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又称自燃火灾和明火火灾)两大类。 (2)按发火地点不同可分为井筒火灾、巷道火灾、采面火灾、掘进面火灾、煤柱火灾、采空区火灾、硐室火灾。 (3)按燃烧物不同可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火药燃烧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瓦斯燃烧火灾、煤炭自燃火灾等。 4、矿井火灾的危害 (1)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矿井火灾对人身的危害主要是在火灾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火灾产生CO、CO2、SO2、烟尘等,另外坑木、橡胶、聚氯乙烯制品的燃烧也会生成大量的CO、醇类、醛类及其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随风扩散,伤及井下作业人员。据统计,在火灾事故中的遇难者95%以上是死于烟雾中毒。 (2)在火源近邻处产生高温:高温往往引燃近邻处可燃物,使火灾范围迅速扩大。

矿井热害及防治

矿井热害及防治 1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 C。在体力劳 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3降温措施 为保障矿工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安全进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 超过28 C,超过时应采取降温和其他保护措施。同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超过26 C,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 C,空气温度超过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改善矿内气候条件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为非人工制冷措施,即矿井通风;一般来说,在地 温31 C以上、37C以下时,可能产生热害,但这种热害一般通风方法(即:非人工风流的措施)就可以解决。 二为人工制冷来冷却风流的措施,也称为矿井空气调节;在地温达到37 C以上的地区,一般来说,单靠加强 通风降低温度难以达到目的,应考虑采用人工制冷降温系统。

煤矿火灾防治技术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火灾防治技术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028-16 煤矿火灾防治技术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内因火灾防治基本知识 1.煤自燃倾向性 煤炭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很多,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方法主要有奥氏法、静态吸氧法、量热法以及动态吸氧法、交*点温度法等。 2.煤炭自然发火期 煤炭自然发火是一渐变过程,要经过潜伏期、自热期等多个阶段,因此,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被开采破碎后,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会自然发火,这一时间间隔叫做煤层的自然发火期。自然发火期是煤层自燃危险在时间上的量度,自然发火期愈短的煤层,其自燃危险性愈大。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统计比较法和类比法确定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 3.内因火灾防治方法及适用条件

现阶段,煤矿所采用的内因火灾的灭火技术主要有灌浆灭火、均压灭火、阻化灭火、惰气压注灭火以及新型的凝胶灭火、泡沫灭火等技术手段。 (二)外因火灾防治基本知识 外因火灾是由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其发生和发展都比较突然和迅猛,并伴有大量烟雾和有害气体。 外因火灾主要包括电气火灾和带式输送机火灾。电气火灾是指发生在各种电气设备上的火灾,常因供电过负荷、电气元件接触不良、操作失误产生电弧火花引发。带式输送机火灾是指因输送带由于跑偏、安装不当等,与托辊等摩擦生热引起的火灾。 (三)火区封闭、管理与启封基本技术 1.火区密封技术 当防治火灾的措施失败或因火势迅猛来不及采取直接灭火措施时,就需要及时封闭火区,防止火灾势态扩大。火区封闭的范围越小,维持燃烧的氧气越少,火区熄灭也就越快。因此火区封闭要尽可能地缩小范围,并尽可能地减少防火墙的数量。(1)防火墙及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参考文本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均应符合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 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应根据井田勘探地质报 告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采用经鉴定的气温预测方 法,进行矿井气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应有降温措施。 3 对气温超限矿井,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4 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综 合采用利用天然冷源、增加供风量或提高作业人员集中处 的局部风速、下行通风或同流通风等有利于降温的通风方 式、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向进风流散热、疏放 或封堵热水、个体防护等措施。 5 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开拓开

采系统、巷道布置、矿井通风系统、制冷降温范围、采深、冷负荷、矿井涌水量及水质和水温、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掘机械化程度、热源及条件类似矿井的经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选用井下移动式空调或压缩空气制冷等局部降温措施、地面集中空调系统、地面与井下联合空调系统等降温方式。 6 井下空气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下空气处理设备、设施,应根据空调系统和需处理的空气量、冷负荷等,综合采用直接蒸发式、水冷表面式、喷淋式冷却器或喷淋硐室; (2)井下空气处理方式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在各降温地点分别处理; (3)当需处理的空气量较大、冷负荷较大或狭长空间自然空气温度差大于10℃,用单一空气处理设备或设施难以达到效果或不经济时,宜采用综合的空气处理方式。

煤矿火灾防治技术(通用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火灾防治技术(通用版)

煤矿火灾防治技术(通用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内因火灾防治基本知识 1.煤自燃倾向性 煤炭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很多,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方法主要有奥氏法、静态吸氧法、量热法以及动态吸氧法、交*点温度法等。 2.煤炭自然发火期 煤炭自然发火是一渐变过程,要经过潜伏期、自热期等多个阶段,因此,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被开采破碎后,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会自然发火,这一时间间隔叫做煤层的自然发火期。自然发火期是煤层自燃危险在时间上的量度,自然发火期愈短的煤层,其自燃危险性愈大。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统计比较法和类比法确定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 3.内因火灾防治方法及适用条件 现阶段,煤矿所采用的内因火灾的灭火技术主要有灌浆灭火、均压灭火、阻化灭火、惰气压注灭火以及新型的凝胶灭火、泡沫灭火等

技术手段。 (二)外因火灾防治基本知识 外因火灾是由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其发生和发展都比较突然和迅猛,并伴有大量烟雾和有害气体。 外因火灾主要包括电气火灾和带式输送机火灾。电气火灾是指发生在各种电气设备上的火灾,常因供电过负荷、电气元件接触不良、操作失误产生电弧火花引发。带式输送机火灾是指因输送带由于跑偏、安装不当等,与托辊等摩擦生热引起的火灾。 (三)火区封闭、管理与启封基本技术 1.火区密封技术 当防治火灾的措施失败或因火势迅猛来不及采取直接灭火措施时,就需要及时封闭火区,防止火灾势态扩大。火区封闭的范围越小,维持燃烧的氧气越少,火区熄灭也就越快。因此火区封闭要尽可能地缩小范围,并尽可能地减少防火墙的数量。 (1)防火墙及其位置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有:防火墙要选用不燃性材料构筑;低瓦斯火区的防火墙位置应尽可能地接近火区,以缩小火区封闭范围;高瓦斯火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具有瓦斯爆炸危险时,可适当扩大火区封闭范围;构筑防火墙的位置应尽可能地

矿井火灾防治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096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矿井火灾防治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矿井火灾防治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一般性技术措施:采用不燃性支护材料;设置防火门;设置消防材料库;设置消防水池。 (1)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井筒、平硐、各水平的连接处及进底车场,主要绞车道同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硐室,主要巷道内的胶带输送机的机头前后两端各20米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和支护。 (2)进风井口和通风平硐口都要装设防火铁门。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3)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

井上消防材料库应设在井口附近,并有轨道直达井口;井下消防材料库应设在每一个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或主要运输大巷中,并应装备消防列车: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由矿长确定,并备有明细卡片,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更换,及时补齐。 (4)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O米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胶带输送机的巷道中应每隔5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足量的水量。 2、预防外因火灾的措施:预防明火、放炮引火、电气引火、摩擦生火。 (1)严格杜绝火源。严禁将烟和火带下井,更不许在井下吸烟与使用明火;地面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地面木

矿井火灾防治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52043 矿井火灾防治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矿井火灾防治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矿井外因火灾事故的预防 (1)预防明火。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禁止烟火,也不准用火炉取暖。严禁携带烟草、引火物下井,井下严禁吸烟。井口房和井下不准电焊、气焊或用喷灯焊接,如果一定要在井下焊接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批准并有专人在现场检查和监督,而且要求事先清除附近的易燃物品,备足消防用水、砂子、灭火器等,并随时检查瓦斯和煤尘浓度。井下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或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和布头等必须集中存放,定期送到地面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