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糖耐量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_贾伟平

中国人糖耐量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_贾伟平
中国人糖耐量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_贾伟平

·论著·

中国人糖耐量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邮政编码200233)

*本文由《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资助

贾伟平 项坤三 陆俊茜 陈 蕾 唐峻岭

摘要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与中国人糖耐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466例(正常体重189例,超重/肥胖277例)正常糖耐量(N G T )、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IG T /I FG)、2型糖尿病(DM )患者,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 M A)评价胰岛素抵抗(HO M A-I R)及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HOM A-βcell),并用糖负荷30分钟净增胰岛素/净增葡萄糖(△I 30/△G 30)比值评价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 I )、体脂分布(腹内脂肪、腹部及股部皮下脂肪面积)和血压等因素后,无论有无超重/肥胖,IG T /IFG 、DM 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超重/肥胖者尤为明显。并有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及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降低,DM 患者更显著。结论 中国人从正常糖耐量到糖耐量异常的变化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起共同作用。

关键词 糖耐量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缺陷

Insulin resistance ,insulin secretion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in C hinese individuals

J ia Weiping ,X iang K unsan ,Lu J unx i ,et al

(Depar tment o f Endocrinolog y &M etabolism ,Sha ng hai Six th People 's Hospital ,Shanghai 20023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 estiga te the impact of insulin resista nce a nd insulin secr etio n on the dev elopment of g lucose intolera nce in Chinese .Methods Giv en 75-g ram o ra l g lucose to ler ance challenge ,466Chinese (189no rmal w eigh t ,277o v erw eigh t /o besity )wer e divided into no rma l gluco se tolera nce (N G T )g ro up ,impaired g luco se to le rance /impaired fasting g lucose (IG T /I FG)g ro up,as well as ty pe 2diabetes (DM )g ro up acco rding to 1997AD A criteria.Homeo stasis model assessment (HOM A )w 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status o f insulin resista nce (HO M A-IR)a nd basic function o f pa ncr eatic βcell (HOM A -βcell ).W hile insulino genic index (the ratio o f the increment o f insulin to tha t of

plasma gluco se 30min after a g luco se lo ad ,△I 30/△G 30)wa s perfo rmed to eva luate the ear ly phase insulin sec retio n .Results Adjusted with age ,sex ,body mass index (BM I),bo dy fat distributio n indices (including abdo minal visce ral,subcutaneous,a nd femo ral subcuta neo us adipose tissue ar ea s)a nd bloo d pressure,o ur da ta indicated tha t in comparison with N G T gr oup ,HO M A -I R w as increased sig nifica ntly in IG T /IFG and DM g roup ,especially ov e rt in the ov erw eig ht o r o besity subjects.M eanwhile HOM A-βcell and △I 30/△G 30w ere r ema rkably lo we r in IG T /I FG and DM g roup tha n in N G T g r oup,par ticula rly in DM g roup.Conclusi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in secr etio n deficiency may pla y an impo rtant role o n the w o rsening fr om no rmal g lucose to ler ance to g lucose into le rance in Chinese individuals.

Key words

 Gluco se to lerance Insulin r esista nce Insulin secr etio n deficiency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引起2型糖尿病

(2型DM )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但两者对糖耐量的影响,可因遗传、环境等因素而不同。在2型DM 高风险因素的人群中,如Pima 印第安人、西语人群、非洲美国人、墨西哥美国人等有更高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提示胰岛素抵抗与2型DM 的发生有关[1~3]。最近,日本人研究表明,无论有无肥胖,日本人由正常糖耐量到糖耐量减退过程中,主要是由早期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并不常见[4]。因此,对于引起糖耐量异常的始发因素尚在探

讨中。本研究应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 A)研究中国人糖耐量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466例居住上海地区的中国人,男218例,女248例,年龄55.25±10.72岁,分别来自我院门诊、工厂企业、街道及本院职工。研究对象隔夜空腹10小时以上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 T),按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DM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 GT,n=221)、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IGT/ IFG,n=102)、糖尿病组(DM,n=143)。并按照1997年W HO肥胖分类标准,以BM I25为切割点,分为正常体重(BM I<25)和超重/肥胖(BM I≥25)亚组。

二、方法

1.体脂含量及分布:①总体脂含量:以体重指数(BM I)=体重(kg)/身高(m2)表示。②体脂分布测量采用岛津SM T-100型核磁共振(M RI)测定,计算方法同我们以前的研究[5],腹内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及股部皮下脂肪面积分别以V A、SA、FA表示。

2.血浆葡萄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分别为酶法及硫酸葡聚糖-锰沉激法(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清胰岛素及C肽测定用放射免疫法(华西医科大学糖尿病研究所及DPC公司)。

3.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 eo stasis M odel Assessment)的HOM A-IR及HOM A-βcell公式计算[6]。评价糖负荷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采用糖负荷30分钟净增胰岛素/净增葡萄糖比值(△I30/△G30)[7]。

三、统计分析

检验各组变量正态分布情况,偏态变量分布经lo g10转换后再分析。组间连续变量比较用t检验,协方差校正,以均数±标准误表示(x±s x)。组间频率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统计用SAS软件完成。

结果

一、N GT、IGT/IFG及DM临床特征(表1)

表1 N G T、IG T/I FG、2型DM临床特征比较(x±s x)

N GT IGT/IFG2型DM P值(ANOV A)例数221102143—

性别(男/女)98/12355/4765/780.258

年龄(岁)53.31±0.7356.90±1.08**57.14±0.81**0.001

BM I(kg/m2)25.73±0.2826.27±0.3826.47±0.280.171

S A(cm2)187.78±5.19183.21±8.01187.22±5.740.874

V A(cm2)86.33±2.9594.88±4.3199.89±3.20*0.009

FA(cm2)80.11±2.2775.76±3.3473.23±2.480.132

收缩压(k Pa)17.05±0.1718.32±0.25**18.71±0.22**0.0001

舒张压(k Pa)11.04±0.1011.36±0.1411.57±0.12**0.002·甘油三酯(mmol/L) 1.40±0.05 1.45±0.07 1.75±0.07**△△0.001·高密度脂蛋白(mmol/L) 1.27±0.02 1.25±0.04 1.16±0.03**△0.002·空腹血糖(mmol/L) 4.42±0.04 5.48±0.08**7.57±0.18**△△0.001·空腹胰岛素(mIU/L)11.60±0.5112.99±0.7613.96±0.890.027

·用log10对数转换后进行分析

与NGT比较*P<0.05,**P<0.01,与IGT/IFG比较△P<0.05,△△P<0.01

1.DM组年龄、V A、血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较N GT组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减少。

2.IGT/IFG组年龄、收缩压与空腹血糖较N GT组显著增加。

二、胰岛素抵抗

1.校正年龄、性别、BM I、V A、S A、FA、血压等因素后(表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 A-IR),在总组IGT/ IFG较N GT组显著升高(P=0.001),DM组较IGT/

IFG及NGT组显著增加(P<0.001)。在N GT组、IGT/IFG组和DM组间,HOM A-IR呈依次递增状态。BM I亚组比较见到,HOM A-IR,在正常体重伴DM组较NGT组显著升高(P<0.001),IGT/IFG组有增加趋势(P=0.055);超重/肥胖伴IGT/IFG组及DM组较N GT组显著升高(P=0.003和P<0.001),其中DM组HOM A-IR指数达到本研究人群的最大值,表明胰岛素抵抗虽在两组中都存在,但以超重/肥胖组更明

显。

2.以BM I<25N GT组HOM A-IR的75%位点1.88为切割点,比较≥该位点在NGT、IGT/IFG、DM 中分布的频率。正常体重N GT组有25例(25.7%)、IGT/IFG组有40例(65%)、DM组有51例(73%);超重/肥胖N GT组有82例(66.1%)、IGT/IFG组有52例(8

3.9%)、DM组有80例(87.9%)。亚组内比较见到IGT/IFG及DM组,HOM A-IR≥1.88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N GT组(P<0.05~P<0.01),BM I亚组间比较见到超重/肥胖NGT组显著高于正常体重N GT 组(P<0.01)(附图)。

三、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

1.校正年龄、性别、BM I、V A、SA、FA、血压及HOM A-IR后见到(表2):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指数(HOM A-βcell)无论在总组还是BM I亚组,IGT/IFG 组显著低于NGT组(P均<0.001),DM组显著低于N GT及IGT/IFG组(P均<0.001)。

2.以BM I<25NG T组的HOM A-βcell25%位点111.2为切割点,比较≤该位点在N GT、IG T/IFG、DM 中分布频率。正常体重NGT组24例(24.7%)、IGT/ IFG组19例(52.5%)、DM组45例(86.5%)。超重/肥胖N GT组14例(11.3%)、IGT/IFG组25例(40.3%)、DM组62例(68.1%)。无论伴或不伴超重/肥胖,IG T/IFG及DM组的HOM A-βcell≤111.2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N GT组(P均<0.01),DM组亦高于IGT/IFG组(P均<0.01)(附图)。

四、糖负荷后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

1.校正年龄、性别、BM I、V A、SA、FA及HOM A-IR 等因素后见到(表2):糖负荷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I30/△G30),总组IG T/IFG显著低于N GT组(P=0.04), DM组显著低于N GT及IG T/IFG组(P均<0.001)。在BM I亚组,无论有无超重/肥胖,△I30/△G30下降主要见于DM组(P=0.023~P<0.001),在IGT/IFG组呈下降趋势。

2.以BM I<25N GT组的△I30/△G3025%位点9.19为切割点,比较≤该位点在N GT组、IGT/IFG和DM组频率变化。正常体重NGT组25例(25.7%), IGT/IFG组15例(37.5%),DM组31例(59.6%)。超重/肥胖N GT组有25例(20.16%),IGT/IFG组16例(25.80%),DM组49例(5

3.84%)。BM I亚组内,△I30/△G30≤9.19的出现频率在DM组显著高于N GT组, BM I≥25DM组高于IGT/IFG组(P<0.01)(附图)。

五、影响IGT/IFG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IGT/IFG的因素为HOM A-IR、△I30/△G30及HOM A-βcell,但以HOM A-IR及△I30/△G30最显著。HOM A-IR越高, HOM A-βcell及△I30/△G30指数越低,则糖耐量越差

附图 胰岛素抵抗指数≥1.88,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指数≤111.2和糖负荷早期胰岛素分泌

反应≤9.19在BM I<25和BM I≥25的NGT、IGT/IFG、DM中分布频率。与N GT组

比较*P<0.05,**P<0.01;与IGT/IFG组比较,△P<0.01;与BM I<25比较,

#P<0.01

表2 N G T、IG T/IF G、2型DM组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指数及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比较

N GT(例数)IGT/IFG(例数)DM(例数)

P值

IGT/IFG比N GT DM比N GT DM比IGT/IFG HOM A-IR总组 2.29±0.10(221) 3.15±0.18(102) 4.77±0.35(143)0.001<0.0010.001正常体重组 1.73±0.12(97) 2.59±0.27(40) 3.69±0.36(52)0.055<0.0010.017

超重/肥胖组 2.73±0.36(124) 3.55±0.24(62) 5.39±0.50(91)0.003<0.0010.001 HOM A-βcell总组577.08±71.48235.68±46.3493.03±7.27<0.001<0.001<0.001正常体重组335.70±43.02155.57±22.8070.18±8.39<0.001<0.001<0.001

超重/肥胖组762.01±119.46287.37±74.32106.09±10.15<0.001<0.001<0.001

△I30/△G30总组101.87±10.7036.63±6.0319.22±3.340.04<0.001<0.001 (pmol/m mol)正常体重组105.50±20.3423.34±3.8021.04±7.740.141<0.0010.023超重/肥胖组109.81±15.1645.21±9.4918.18±2.880.184<0.001<0.001

所有数值以x±s x表示,以10为底数转换后分析。P值为年龄、性别、BM I、S A、V A、FA、BP校正后分析结果,分析HOM A-βcell、△I30/△G30,尚校正HOM A-IR

表3 影响IG T/IFG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自变量因变量

BM I<25(n=137)

参数估计s xχ2概率

BM I≥25(n=186)

参数估计s xχ2概率

IGT/IFG年龄(岁)0.0250.0310.670.4140.0040.0200.0400.836性别0.762 1.1060.470.491-0.3480.5560.3900.531 BM I(k g/m2)0.2240.2380.880.3460.0620.1020.3700.541 S A(cm2)-0.0030.0090.080.774-0.0060.005 1.4800.224 V A(cm2)-0.0060.0120.290.5870.0010.0060 0.978 FA(cm2)-0.0070.0220.130.7190.0090.009 1.1000.294收缩压(k Pa)*0.0740.0268.280.0010.0140.0160.7900.375舒张压(k Pa)-0.0520.037 1.970.160-0.0410.027 2.2500.133甘油三酯(m mol/L)-0.0960.4850.040.8400.1220.2470.2400.622高密度脂蛋白(m mol/L)-1.978 1.068 3.430.0640.4540.5060.8100.369 HOM A-IR0.7210.2677.270.0070.6050.14218.210<0.001 HOM A-βcell-0.0050.002 6.010.014-0.0010 5.5600.018△I30/△G30(pmol/mmol)-0.0440.01116.00<0.001-0.0120.00410.2800.001 1=IGT/IFG 2=N GT

*1m m Hg0.133k Pa 讨论

本研究应用的HOM A公式是国际上通用的检测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间接方法。国外研究见到HOM A-IR与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所测定的胰岛素抵抗呈显著相关(r=0.88,P<0.0001)[6]。我们应用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测定中国人胰岛素敏感性,也得到相同结果,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M值)与HOM A-IR呈显著负相关(r=-0.822,P=0.003,待发表资料)。HOM A-βcell与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所测定的胰岛素分泌呈正相关(r=0.61,P<0.01)。△I30/△G30是OG TT30分钟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直接指标,反映糖负荷后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7]。因此HOM A公式与△I30/△G30联合应用可较准确地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①校正年龄、性别、总体脂、体脂

分布、血压等因素后,无论有无超重/肥胖,IGT/IFG 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都显著升高,但以超重/肥胖者更为明显。②IGT/IFG组已见到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显著降低及糖负荷早期分泌功能下降趋势。③DM组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持续增加及胰岛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的共同变化。

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环节。从IGT/IFG到DM的转变过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对于高血糖的产生起很重要的作用,各国学者对此都有较统一的认识。本文研究结果亦提示DM者存在明显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IGT/IFG作为正常糖耐量和DM之间的中间状态,是预示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谁是引起这种糖耐量改变的始发因素受到各国学者的较大关注。目前有几种观点:①2型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如Pima印第安人、非洲美国人、墨西哥美国人,在无糖尿病的人群中已经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而无胰岛素分泌降低,因此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引起糖耐量异常的初始因素[1~3]。②日本学者的研究发现:在日本人的IGT者中,胰岛素抵抗不明显,仅见IGT者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显著下降,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可能是引起血糖升高的始发原因,而2型糖尿病者胰岛素抵抗是高血糖的后果[4]。③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是引起IGT/IFG的共同因素[8]。

我们的研究见到,中国人的IGT/IFG者存在显著胰岛素抵抗,又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但以前者为主。DM患者,除胰岛素抵抗持续增加外,有更严重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及糖负荷早期胰岛素分泌不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亦表明IGT/IFG受HOM A-IR、HOM A-βcell及△I30/△G30的综合影响。提示:中国人从正常糖耐量到糖耐量异常的变化过程中,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衰退。

参考文献

1.Lillioj a,M att DM,How ard BV,et al.Impaired g lucos e tolerance as

a dis order of insu l in action:longitudinal and cros s-s ectional s tudies

in Pima Indians.N Eng l J M ed,1988,318:1217.

2.Haffner SM,D'Agostino R,Saad M F,et al.Increase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in s ecretion in n ondiab etic African-Americans and

H ispanics compared w ith non-Hispanic w hites.Diabetes,1996,45:

742.

3.Haffner SM,M iettinen H,Stern M P.Nondiab etic M exican-

Americans do not have reduced insu l in res pons es relatives to nindiabetic non-Hispanic wh ites.D iabetes Care,1996,19:67.

4.M ats umoto K,Miyak e S,Yano M,et al.Glucos e tolerance,insulin

secretion,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non obes e and obese J apans es sub jects.D iab etes Care,1997,20:1562.

5.贾伟平,项坤三,吴松华,等.腹内型肥胖的代谢特点及合并NIDDM

后的变化.中国糖尿病杂志,1995,3:11.

6.Haffner SM,Miettinen H,Stern M P.Th e h omeos tasis model in the

San antonio h eart s tudy.Diabetes Care,1997,20:1087.

7.Philips DIW,Clark PM,Hales CN,et al.Understanding oral

glucos e tolerance:com paris on of glucos e of in sulin resis tance and secretion.Diabet Ned,1993,11:286.

8.Osei K,Gaillard T,Schus ter DP,et al.Pathogenetic mechanism s of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typeⅡdiabetes in African-Americans.Diabetes Care,1997,20:396.

(收稿:1998-09-14 修回:1999-06-15)

《朱宪彝医案》一书出版征订启事

由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王家驰教授整理的《朱宪彝医案》一书在千禧元年已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整理了我国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朱宪彝教授生前查房时,对疑难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分析,共140例,融汇了朱宪彝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本书还收集了“朱宪彝教授传”、“朱宪彝生平大事年表”及“朱宪彝生前珍贵照片”,便于读者全面了解朱宪彝的一生。本书适合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尤其是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专业的临床医师阅读参考。

该书已由新华书店天津发行所发行,本书大16开,精装40万字,可直接向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天津前置科技发展中心订购。本书定价86元,另加邮寄费10元,总计96元。

有欲购者请将款汇至:天津市和平区同安道66号 天津前置科技发展中心。联系人:李笈 邮编:300070 电话:022-2353-1399。若银行汇款,请注明购书款。开户银行:天津市交通银行南大分理处 账号:032-0149-005521。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的一种方法。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 一、葡糖耐量试验的方法 1.做OGTT试验前3天,停止胰岛素治疗,可正常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 不应低于150克(但要控制在250~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次日晨空腹抽取血液2ml,抗凝,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 3.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医学教育网原创5克葡萄糖的糖水(对于儿童则中按每千克体重给1.75克葡萄糖,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直至达到75克葡萄糖时止),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

性试验。整个 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4.测定血糖浓度,并绘制耐糖曲线:将各次所测得的血糖浓与对应的时间作图,绘制 耐量曲线。 二临床意义 1.OGTT对隐性糖尿病诊断有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亦可OGTT,即只取空腹和服糖2小时标本测定血糖值,一般认为2小时值是关键性的。 2.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疾病(如柯兴综合征) 有70%~80%病人有糖耐量降低;反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不全等,都可呈现低平糖耐量曲线。 3.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呈现糖尿病曲线。 4.肝脏疾病,慢性肝炎患者可出现糖耐量降低。 5.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可能出现糖耐量降低,这可能与病人处于应激状态有关。

葡萄糖耐量试验

葡萄糖耐量试验 临床上做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时,通常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当静脉空腹血糖<5.0mmol/L,可排除糖尿病;当静脉空腹血糖> 7.0mmol/L并且有临床症状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当静脉空腹血糖在5.5~7.0mmol/L之间并且怀疑糖尿病时,就应该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试验是一种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通过OGTT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早期诊断糖尿病。 如何进行试验呢? 1.做OGTT试验前3天,不应该控制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影响本试验的药物(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应停用。 3.试验前病人应10~14个小时不进食。 4.试验当日早晨空腹静脉取血后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试验结果如何判定呢? 1.当静脉空腹血糖<6.1mmol/L,OGTT两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正常。 2.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两小时血糖≥11.1mmol /L,尿糖+~++++,说明人体处理进食后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

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OGTT两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已达到糖耐量低减的诊断标准。 4.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且OGTT两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已达到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

糖耐量测试及标准

糖耐量测试及标准 糖耐量什么是人体糖耐量?通俗地说就是人体对葡萄 糖的耐受能力。医院通常会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糖耐量测试,如果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7.8至11.1毫摩/升,表明机体糖耐量能力减低,也就是说身体对糖的吸收和利用比正常人差了。糖耐量减低无明显不适感但一定不可掉以轻心。 定义 当人体糖耐量略有减低,大多数人可能并无明显的不适感,所以许多人不重视,也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有人说:“人上了年纪嘛,血糖肯定要高一些,又没确诊我是糖尿病,不痛不痒的干嘛要治?”对于这种侥幸心理,专家指出,糖耐量减低者虽然还不能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但往往意味着胰岛功能已经出现不正常,他们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出100倍,被称为糖尿病的后备军。这部分后备军最后将出现三种结果:一种是正式加入糖尿病人的行列;另一种是维持现有状态不变;还有一种是通过积极治疗或饮食运动调理恢复正常。而研究结果表明,糖耐量减低者若不治疗干预,近67%的患者可转变为糖尿病。

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饭后最高血糖不超过10.0mmol/L,且进食或多或少血糖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后超过7.8mmol/L,等于或小于11.1mmol/L,说明此人对葡萄糖耐量已降低。 试验法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多用于可疑糖尿病病人。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观察给糖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这个测定即称为糖耐量试验。具体方法、结果判断和注意事项如下。

糖耐量实验解读

糖耐量试验(OGTT)解读 试验程序 1、晨7~9时受试者空腹(8~10h)到检验科抽第一次血,查空腹血糖,C肽, 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 2、口服溶于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3-5分钟内喝完,从喝第一口开始 计时。儿童则予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 3、计时30分钟时到检验科查第二次血糖。 4、计时60分钟时到到检验科查第三次血糖。 5、计时120分钟时到检验科查第四次血。 6、计时180分钟时到检验科查第五次血。 注意:1.试验前一晚至少空腹8小时。整个试验过程不要进食、进水,下午待所有结果出来后找内分泌科医生看化验单。 2.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无须绝对卧床。 3.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4.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5.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妥英钠等3~7天。血糖参照结果:

服糖后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为52.43%,以恶心最为常见,其它有胃肠不适、饥饿感、头晕头疼、呕吐、口干口麻、心慌、出汗、胸闷等,85%者症状于2h内消失,多经休息,进食后逐渐缓解,严重者给予50%葡萄糖20-40ml口服。 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1、性别(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2、服糖水速度(口服葡萄糖时间≤2min者显著高于3-5min者); 3、溶解葡萄糖水量(250-300ml 发生率低),水温; 4、其他:禁食时间,胃肠道疾病的存在、血糖水平等。 建议:服糖水速度以3~5min为宜;糖水温度应低于40℃;禁食时间以14h左右为佳;溶解葡萄糖水量250-300ml。 临床意义:1.用于糖尿病的诊断;2.用于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的判定;3.用于糖尿病的鉴别诊断(有多种非糖尿病因素及疾病可引起糖耐量减低或空腹高血糖,须与原发性糖尿病相鉴别);4.用于低血糖症的鉴别诊断。 相关问题请咨询内分泌科医师

糖耐量实验

糖耐量实验 「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糖尿病得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一般用于怀疑患有糖尿病,而单凭血糖化验结果又不能确诊得患者。对已确诊糖尿病得患者,需对其血糖分泌峰值、胰岛素分泌功能、C 肽等做全面了解时,也需要做「糖耐量试验」。 「OGTT」在内分泌科用得非常多,而临床医生对于该试验得目得、步骤、注意事项等并非完全了解,这之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1、何谓「耐糖现象」?「糖耐量试验」解决啥问题? 人体对其所摄入得葡萄糖得处置调控能力称为「葡萄糖耐量」。正常人得糖调节机制完好,无论进食多少,血糖都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得范围内,即使一次性摄入大量得糖分,血糖浓度也只就是暂时性轻度升高,并且很快(2-3 小时)便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得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即「耐糖现象」)。 当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IR)与 / 或胰岛素分泌异常时,机体对糖得吸收、利用能力下降,在服用一定量得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则会显著升高,并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机体耐糖能力减低,这种现象谓之「糖耐量异常」。 「OGTT」就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可以检测机体对血糖得调节能力,判断受检者就是否存在糖调节异常及糖尿病。换言之,「OGTT」主要用于糖尿病前期得筛查以及糖尿病得诊断。 2、「OGTT」该怎么做?

嘱患者空腹 8-10 小时,在早晨 8 点之前空腹静脉取血后,于 3-5 分钟内喝下溶于 250-300 毫升温水得 75 克葡萄糖,从喝第一口 开始计时,分别于 30 分钟、60 分钟、120 分钟及 180 分钟时静脉取血送检,分别测定上述 5 个时间点得血糖值。 3、如何判定OGTT 试验结果? 正常人空腹血糖在 3、9-6、1 mmol/L 左右(不超过 6、1 mmol/L);餐后 0、5-1 小时血糖达高峰,但不超过 11、1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3、9-7、8 mmol/L 左右(不超过 7、8 mmol/L);餐后 3 小时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3、9-6、1 mmol/L)。 (1)当静脉空腹血糖 <6、1 mmol/L,OGTT 两小时血糖 <7、8 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得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正常」。 (2)当静脉空腹血糖 <7、0 mmol/L 并且 OGTT 两小时血糖介于7、8-11、1 mmol/L 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得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已达到「糖耐量低减(IGT)」得诊断标准。 (3)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 6、1-7、0 mmol/L 之间,且 OGTT 两小时血糖≤ 7、8 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得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已达到「空腹血糖受损(IFG)」得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减低(IGT)皆属于「糖尿病前期」,倘若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很可能进展为糖尿病人。

OGTT实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和意义 正常糖耐量: 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 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达高峰,峰值<11.1mmol/L(200mg/dl); 2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140mg/dl), 尿糖均为(-)。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指给病人口服75g葡萄糖,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适应葡萄糖的能力,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30-60分钟时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8.9mmol/l(160mg/l)。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恢复空腹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 糖耐量试验的意义在于它能尽早发现轻型糖尿病病人。 试验的方法及正常值:WHO标准化的OGTT: 成人75g葡萄糖,孕妇100g,儿童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75g用250ml 水溶解,5分钟内口服。服糖前抽空腹血,服糖后每隔30分钟取血,共四次。采血同时每隔1小时留尿测尿糖。根据各次血糖水平绘制糖耐量曲线。 1、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之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有正常的体力活动至少三天。 2、试验前过夜空腹10~16小时,可以饮水。 3、试验过程中禁止吸烟。 4、取得空腹血标本后,饮用含75g葡萄糖的水300mL,5分钟内饮完。 5、分别于服糖后0.5、1.5、2小时抽取血标本。 6、若血糖测定不能立即进行,血标本应放在含有氟化钠的试管中,每mL 全血可用氟化钠6mg。离心分离血浆,血浆可冰冻待测。 7、正常的血糖水平。空腹不超过6.0mmol/L,服75g葡萄糖0.5、1.5小时都不超过11.1mmol/L,2小时不超过7.8mmol/L。 8、葡萄糖耐量减低。应具备以下三条:即 ①空腹血糖<7.0mmol/L; ②OGTT中服糖2小时血糖>7.8mmol/L,低于11.1mmol/L; ③OGTT中,服糖后0.5、1、1.5小时三点中至少有一点血糖≥11.1mmol/L。 9、空腹血糖≥7.0mmol/L,临床已诊断糖尿病,则不再作OGTT。 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饭后最高血糖不超过10.0mmol/L,且进食或多或少血糖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可超过7.8mmol/L,可等于或大于11.1mmol/L,说明此人对葡萄糖耐量已降低。 糖耐量受损(IGT) 糖耐量受损(IGT)者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进展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及意义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及意 义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若因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糖代谢失常时,食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可急剧升高,而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浓度水平,称为糖耐量失常。临床上对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判断有无糖代谢异常。 一、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 1.做OGTT试验前3天,停止胰岛素治疗,可正常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但要控制在250~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次日晨空腹抽取血液2ml,抗凝,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 3.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对于儿童则中按每千克体重给1.75克葡萄糖,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直至达到75克葡萄糖时止),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4.测定血糖浓度,并绘制耐糖曲线:将各次所测得的血糖浓度与对应的时间作图,绘制糖耐量曲线。 二、正常参考值:见下表。 不同年龄段糖耐量结果的血糖值上限(mmol/L)【时限(分)年龄】 40岁以下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空腹 6.9 6.9 6.9 6.9 6.9 30′11.111.111.411.5511.9 60′10.5410.5411.111.5512.2 120′8.338.338.68.889.16

糖耐量实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若因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糖代谢失常时,食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可急剧升高,而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浓度水平,称为糖耐量失常。临床上对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判断有无糖代谢异常。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如下: 1.做OGTT试验前3天,停止胰岛素治疗,可正常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但要控制在250~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次日晨空腹抽取血液2ml,抗凝,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 3.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对于儿童则中按每千克体重给1.75克葡萄糖,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直至达到75克葡萄糖时止),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4.测定血糖浓度,并绘制耐糖曲线:将各次所测得的血糖浓度与对应 结果分析 (1)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达高峰,峰值<11.1mmol/L(200mg/dl);120min时基本恢复到正常

水平,即<7.8mmol/L(140mg/dl),尿糖均为(一)。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糖负荷的能力好。 (2)糖尿病性糖耐量: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峰时后延,常在1小时后出现,峰值≥11.1mmol/L(200mg/dl);120min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140mg/dl)其中服糖后2h的血糖水平是最重要的判断指标。许多早期糖尿病病人,可只表现为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且尿糖常为阳性。 糖尿病人如合并肥胖、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糖皮质醇激素治疗或甾体避孕药时,可使糖耐量减低加重。 (3)糖耐量受损(IGT):此为轻度的耐糖能力下降。在非妊娠的成年人,空腹血糖在6.11~7.Ommol/L(110~126mg/dl),120min血糖水平在7.8~11.1mmol/L(140~200mg/dl)之间。IGT病人长期随诊,最终约有1/3的人能恢复正常,1/3的人仍为糖耐量受损,1/3的人最终转为糖尿病。而且这些病人不易发生糖尿病所特有的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或肾小球的微血管病变,出现失明或肾病,而容易发生小血管合并症,如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病(冠心病或脑卒中)。 (4)其他糖耐量异常 1)平坦型耐糖曲线:其曲线特征是:①空腹血糖水平正常;②糖负荷后不见血糖以正常形式升高。不出现血糖高峰,曲线低平;③较短时间内(一般1小时内)血糖即可恢复原值。可由于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引起。或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胰岛素分泌过多等引起。此时由于糖异生作用降低,组织对糖的氧化利用加强而表现为糖耐量增加。 2)储存延迟型耐糖曲线:特点是服糖后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峰值出现早,且超过11.1mmol/L,而2h值又低于空腹水平。这是由于胃切除病人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或严重肝损害的病人肝脏不能迅速摄取和处理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引起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多,进一步致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加快,使2h血糖明显降低。 结果判断 服葡萄糖后各时限血糖或空腹血糖、高峰值与2小时血糖值大于相应年龄的正常上限者可诊断为糖尿病。如一点或一点以上血糖值超过正常上限,而未达到糖尿病标准,则为糖耐量异常。各时限血糖均在正常上限内,属正常。 临床意义 1.OGTT对隐性糖尿病诊断有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亦可简化OGTT,即只取空腹和服糖后2小时标本测定血糖值,一般认为2小时值是关键性的。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复习进程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 (O G T T)

精品文档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一)概述 1.糖耐量:指人体对摄入的葡萄糖具有很大耐受能力的现象。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称之。 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利用这一试验可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能力。 2.OGTT的主要适应证 ①无糖尿病症状,随机或空腹血糖异常者;②无糖尿病症状,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③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④有糖尿病症状,但随机或空腹血糖不够诊断标准;⑤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感染,出现糖尿者;⑥分娩巨大胎儿的妇女或有巨大胎儿史的个体;⑦不明原因的肾病或视网膜病。 (二)方法 WHO标准化的OGTT: WHO推荐成人75g葡萄糖,孕妇100g,儿童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75g 用250ml水溶解,5分钟内口服。服糖前抽空腹血,服糖后每隔30分钟取血,共四次。采血同时每隔1小时留尿测尿糖。根据各次血糖水平绘制糖耐量曲线。 试验前三天每日食物中糖含量应不低于150 g,维持正常活动,影响试验的药物应在三天前停用。整个试验期间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 (三)OGTT结果: 1.正常糖耐量: 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达高峰,峰值<11.1mmol/L(200mg/dl);2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 /L(140mg/dl),尿糖均为(—)。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糖负荷的能力好。 2.糖尿病性糖耐量: 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 服糖后血糖急剧升高,峰时后延峰值超过11.1mmol/L,2小时后仍高于正常水平,尿糖常为阳性。 其中服糖后2h的血糖水平是最重要的判断指标。 许多早期糖尿病病人,可只表现为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糖耐量检查注意事项

糖耐量检查注意事项 【导读】对于可以糖尿病患者,医生一般都会采用糖耐量试验方法,糖耐量检查试验是检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糖耐量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很多人不了解糖耐量检查需要注意的问题,糖耐量试验前、试验中以及试验后都有一些注意事项,但是往往都会被人们忽略。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糖耐量检查的注意事项。 糖耐量检查前、检查时以及检查后都有一些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 糖耐量试验前注意事项: 1、进行试验前3天正常饮食,不需要控制饮食。在试验前3天,进食碳水化合物(即米、面食)不可少于150克。若受试者故意减少主食量,就会使化验结果不准确,导致诊断错误。 2、应适当运动,切忌运动过量,保持情绪稳定:试验前3天应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但试验前剧烈运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升高。如感染、创伤、情绪剧烈波动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糖耐量检测结果。 3、一定要空腹:做糖耐量试验时准妈妈必须空腹8~14小时,这才能真正反映空腹血糖水平。比如,如果你是早上8点钟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最好从前一天晚上10点后就不要再进食,可以饮水,但不可喝茶或咖啡。第一次空腹时的血液抽样被用来检测血液中的含糖水平,称为基础测试。 糖耐量试验时注意事项: 4、试验中不可进食:试验中不能吸烟、饮食以及喝水,可稍作走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还有,受试准妈妈不必紧张,不要为多次采血引起情绪波动,应尽力配合医务人员采好每一次血样。 5、特殊情况:若在检查期间出现面色苍白、恶心、晕厥等症状时,要停止试验。若以上症状是在服糖后3-4小时出现,应考虑为反应性低血糖,要立刻取血测血糖,并让患者进食。糖耐量试验后的注意事项:在糖筛试验中,各个参考值的统计也是综合大量的样本后得出的数值,糖筛的检测结果是有误差的,因为个体差异或者技术问题等客观因素,这些误差很难避免。 糖耐量检查什么时候做好 之前,我们讲过关于大排畸检查的相关内容,大排畸检查的最佳时间是怀孕期24--28周之间,因为这个时间观察的胎儿是最清晰的,大排畸对于检查的时间有要求。 同样,糖耐量检查也对时间有所要求,目前中国的医院普遍使用卫生部关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行业标准,即孕早期空腹血糖正常的准妈妈,建议在怀孕24—28周进行75g正规糖耐量试验,监测空腹及喝糖后1小时及2小时的血糖水平。若3项中任何1项达到或超过限定值,即空腹血糖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分别为:5.1mmol/L、10.0mmol/L、8.5mmol/L,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检查都在24--28周这个时间段,因为这个时间段对于准妈妈和胎儿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个阶段胎儿已经成型,各项器官也发育起来,是观察胎儿的最好时机。糖耐量的检查对于各位准妈妈和宝宝们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各位准妈妈要重视糖耐量的检查,并且要留意糖耐量检查的最佳时间。 糖耐量检查的价格是多少 在对可疑糖尿病病人检查时,医生一般会进行糖耐量试验,糖耐量是说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特别是对妊娠期糖尿病排查时都会选用糖耐量试验。我想大家肯定对糖耐量试验的价格很关心,它到底是一个亲民的价格呢,还是价格很昂贵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糖耐量试验的费用由于地区的不同和医院级别的不同而不同,对于这方面的收费并不是所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及意义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及意义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若因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糖代谢失常时,食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可急剧升高,而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浓度水平,称为糖耐量失常。临床上对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口服葡 萄糖耐量试验来判断有无糖代谢异常。 一、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 1.做OGTT试验前3天,停止胰岛素治疗,可正常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但要控制在250~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次日晨空腹抽取血液2ml,抗凝,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 3.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医学教育网原创5克葡萄糖的糖水(对于儿童则中按每千克体重给1.75克葡萄糖,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直至达到75克葡萄糖时止),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4.测定血糖浓度,并绘制耐糖曲线:将各次所测得的血糖浓度与对应的时间作图,绘 制糖耐量曲线。 二、正常参考值:见下表。 不同年龄段糖耐量结果的血糖值上限(mmol/L) 三、结果判断 服葡萄糖后各时限血糖或空腹血糖、高峰值与2小时血糖值大于相应年龄的正常上限者可诊断为糖尿病。如一点或一点以上血糖值超过正常上限,而未达到糖尿病标准,则为糖耐量异常。各时限血糖均在正常上限内,属正常。 四、临床意义 1.OGTT对隐性糖尿病诊断有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亦可简化OGTT,即只取空腹和服糖后2小时标本测定血糖值,一般认为2小时值是关键性的。

糖耐量实验及其临床意义

糖耐量实验及其临床意义 中文名糖耐量实验 释义诊断糖尿病的检 查方法又名葡萄糖耐量试验要求空腹静脉采血 目 录 ?1简介 ?2试验前的准备?3适应症 ?4诊断标准 ?5如何判定 ?6怎样检测 ?7方法的比较?8能说明什么?9影响因素 ?10研究探竟

11临床意义 1简介 编辑 临床上常用糖耐量试验来诊断病人有无糖代谢异常,常用口服的糖耐量试验,被试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然后一次服用100克葡萄糖,服糖后的1/2、1、2小时(必要时可在3小时)各测血糖一次,以测定血糖的时间为横坐标(空腹时为0时),血糖浓度为纵座标,绘制糖耐量曲线,正常人服糖后1/2-1小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一般在2小进左右恢复正常值,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服糖后血糖浓度急剧升高,2小时后仍可高于正常。 葡萄糖耐量试验,多用于可疑糖尿病病人。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观察给糖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这个测定即称为糖耐量试验。 2试验前的准备 编辑 1、试验前3天,每天进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少于200g~300g,否则可使糖耐量减低而出现假阳性。对有营养不良者,上述饮食应延长1周~2周后才能做试验。

2、试验前应禁食10小时~16小时,可以喝水,但试验前一天起及试验时禁止喝咖啡、喝茶、饮酒和抽烟cC3cC9fO5cO1。 3、试验前避免剧烈体力活动,试验前病人至少应静坐或静卧半小时,并避免精神刺激B2cE8fI4cD0l。 4、如遇急性心肌硬死、脑血管意外、外科手术等应激状态,或有感冒、肺炎等急性病,都可使糖耐量减低.需等病情完全恢复后再做试验1cG7fG3cE9lC。 5、许多药物如水杨酸钠、烟酸、口服避孕药、口服降糖药等,均可使糖耐量降低,在试验前应至少停用3天~4天。 6、应停用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一段时间,如影响血糖测定的利尿剂、糖类皮质激素(可的松一类药物)以及口服避孕药等。 7、试验前空腹10—14小时,也就是说前一天必须进晚餐,但入睡后就不要再吃东西了; 8、试验中服用的葡萄糖水浓度不应过高或者过低,一般来说75克糖粉溶于300毫升温开水就可以了,糖水要在5分钟内服完。 9、要准时抽血、留尿。 3适应症 编辑 (1)临床疑有糖尿病,单凭血糖化验结果不能确定者。

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须知

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须知 ⑴试验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有正常的体力活动至少3天。 ⑵过夜空腹10—16个小时。 ⑶试验前8小时禁止吸烟、饮酒或咖啡,口渴可以饮水。 ⑷应尽量注意休息,不做剧烈的体力活动,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情绪稳定。 ⑸将75克无水葡萄糖溶于300毫升温开水中,受检者一次服下,5分钟内饮毕。 (12岁以下按每千克体重口服1.75克葡萄糖,最多75克,每克糖溶与2.5毫升水中)⑹分别于服糖前及服糖后0.5、1、2、3小时各采取静脉血一次。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次采血:早晨6:50。即空腹采血。7:00开始喝葡萄糖水,五分钟内饮毕。 第二次采血:7:30。 第三次采血:8:00。 第四次采血:9:00。 第五次采血:10:00。检查结束。 (注意:1.试验期间尽量静坐,不能剧烈活动,不能进食。2.检测时间务必准确。) 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须知 ⑴试验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有正常的体力活动至少3天。 ⑵过夜空腹10—16个小时。 ⑶试验前8小时禁止吸烟、饮酒或咖啡,口渴可以饮水。 ⑷应尽量注意休息,不做剧烈的体力活动,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情绪稳定。 ⑸将75克无水葡萄糖溶于300毫升温开水中,受检者一次服下,5分钟内饮毕。 (12岁以下按每千克体重口服1.75克葡萄糖,最多75克,每克糖溶与2.5毫升水中)⑹分别于服糖前及服糖后0.5、1、2、3小时各采取静脉血一次。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次采血:早晨6:50。即空腹采血。7:00开始喝葡萄糖水,五分钟内饮毕。 第二次采血:7:30。 第三次采血:8:00。 第四次采血:9:00。 第五次采血:10:00。检查结束。 (注意:1.试验期间尽量静坐,不能剧烈活动,不能进食。2.检测时间务必准确。)

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正常值

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正常值 临床上做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时,通常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当静脉空腹血糖<5.0mmol/L,可排除糖尿病;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有临床症状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当静脉空腹血糖在5.5~7.0mmol/L之间并且怀疑糖尿病时,就应该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试验是一种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通过OGTT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早期诊断糖尿病。 如何进行试验呢? 1.做OGTT试验前3天,不应该控制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影响本试验的药物应停用。 3.试验前病人应10~14个小时不进食。 4.试验当日早晨空腹静脉取血后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试验结果如何判定呢? 1.当静脉空腹血糖<6.1mmol/L,OGTT两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正常。 2.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两小时血糖≥11.1mmol/L,尿糖+~++++,说明人体处理进食后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OGTT两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 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已达到糖耐量低减的诊断标准。 4.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且OGTT两小时血糖≤ 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已达到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及意义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及意义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若因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糖代谢失常时,食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可急剧升高,而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浓度水平,称为糖耐量失常。临床上对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判断有无糖代谢异常。 一、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 1.做OGTT试验前3天,停止胰岛素治疗,可正常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但要控制在250~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次日晨空腹抽取血液2ml,抗凝,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 3.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医学教育网原创5克葡萄糖的糖水(对于儿童则中按每千克体重给1.75克葡萄糖,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直至达到75克葡萄糖时止),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4.测定血糖浓度,并绘制耐糖曲线:将各次所测得的血糖浓度与对应的时间作 图,绘制糖耐量曲线。 二、正常参考值:见下表。 不同年龄段糖耐量结果的血糖值上限(mmol/L)

孕妈妈24周糖耐量知识及注意事项

孕24-28周糖耐量测试注意事项 孕妈妈在整个孕期会有大大小小的很多项很多次的检查,除了需要预约进行的孕早期NT、孕中期三维或四维B超进行畸形筛查,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产检项目就是孕24-28周糖耐量测试。很多孕妈妈对糖耐量测试的要求不是很了解,结果没做准备就去了医院,由于违反检查的规定,不得不下次才能再去,如果你不知道糖筛怎么做,可能没有按孕周去做,或者没有提前喝了葡萄糖水,这些都可能引起糖筛不准确,那么孕妇糖筛怎么做? 什么是糖耐量筛查? 糖耐检查是孕期女性要面对的检查项目之一,糖耐检查主要是为了检查孕期妈妈是否有糖尿病,并且是否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对于胎儿和妈妈都和重要。那么糖耐一定要做吗?做糖耐有什么作用呢? 糖耐”就是指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一般情况下,出现糖耐高危时,医生都会建议继续做糖耐检查,这样能更为准确的判断孕妈妈是否真的有妊娠糖尿病。对于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大于24、有高血压史、前次 妊娠有GDM史、巨大儿分娩等孕妇在初诊时应进行糖筛查,在孕30~32周可重复筛查一次。 糖耐量怎么检查?

清晨空腹,将50克葡萄糖溶于250ml水中1次服下,隔1小时后测血糖。血糖值≥7.8mmol/L者,再作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定诊断,即将100克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实验结果以测静脉血为准。依据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NDDG)推荐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8mmol/L,1小时血糖10.6mmol/L,2小时血糖9.2mmol/L,3小时血糖8.1mmol/L,如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数值大于或等于以上标准则诊断为GDM。OGTT诊断标准的4项值中,任何一项达到或超过异常时,可诊断为糖耐量低减(IGT)。 准妈妈做糖耐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孕24周-28周,孕妈妈需要到医院进行糖耐量测试,测试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准妈妈们顺利过关哦! 1)检查前两周减少淀粉(面食)、糖份的摄入。尽量少的食用 主食,每餐主食量应小于2两(即少吃面食,米面等主食 一天最好不超过半斤)。早晨最好不要喝大米粥,可以用 牛奶来代替。 2)不吃高油脂食品,尽量不吃含糖食品,,这里的含糖食品 指的是不经过任何转化,直接能被人体吸收的含有精糖的 甜食、饮料,甚至是水果,例如:巧克力、可乐、荔枝、 甘蔗、大量的西瓜等

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抽血前的注意事项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最好洗个澡或将双手臂洗干净,这样抽血时消毒会更好,避免伤口感染。 2、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检验血糖时,早上不需要服降糖药,空腹抽血。 3、抽血当天,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避免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抽血后因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肿。 4、抽血前可适量喝一点水,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1、一般需抽血化验的项目,首先应到相应的科室咨询医生。 2、检查血液有形成份(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空腹、餐后都能进行检查,而不 影响结果。 3、检查血液化学成份类(如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类项目等)原则上是空腹为好。但若因 病情急需,也可随时抽血检查,给疾病诊断积累参考数据。 4、检查血脂时,应在检查三天前,禁服一切降脂药物和进食大量的高脂蛋白食物(特别是 有脂血史的病人),饮食以素食为主,检查时必须空腹取血。 5、检查血糖时若是空腹血糖,应在进食后5小时以上,若是餐后血糖,应在平时进食后准 确2小时取血。 1.基本要求:患者在采血前24h内应避免运动和饮酒,不宜改变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静脉 血标本采集最好在起床后1h内进行。采血时间以上午7~9时较为适宜。门诊患者提倡静坐15分钟后再采血。 2.采血时间:有些血液成份日间生理变化较大,例如激素类和酶类检验项目,因此患者应注 意相对固定采血时间,一般以清晨空腹采血为宜〈急症项目除外〉。 3.患者体位:有些血液成份存在立位与卧位之间的差异,例如血糖,为减少这种影响,患者 的体位应相对固定。一般采用坐位采血,而且采血前应让患者有10分钟的时间稳定自己的 体位。 4.剧烈的运动:激动的情绪都会影响到一些血液成份浓度的变化,采血的当天早晨患者不宜 做剧烈的运动,避免情绪激动,采血前应有10分钟的休息。 5.输液的影响:由于边输液边采血影响血液所有成份的测定,规定护士应注意输液时应在患 者输液的另一侧手臂取血。 6.生活方式的影响:烟、酒、咖啡及高脂、高糖饮食,可使血液中某些成份高于正常,需与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尿病的实验室诊断是以血糖水平为依据,但是有一些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水平高,而空腹血糖可在正常范围,所以空腹血糖不高时,不能排除糖尿病的诊断。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组制定了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来判断有无糖尿病的试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用此项试验还可诊断糖尿病前期轻度高血糖即糖耐量受损的病人。若做5小时葡萄糖耐量试验,还可以诊断反应性低血糖。 (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 1、试验前3日患者每日饮食中须含碳水化合物不少于200~300g。患有感冒肺炎等急性病者,应待痊愈后2周进行。影响糖耐量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双氢克尿噻、口服降糖药等,试验前3日要停止使用。 2、试验前10~16小时起禁食,可饮水。 3、试验过程中禁止吸烟及剧烈活动。 4、试验一般安排在早晨进行,先取空腹血标本,然后饮葡萄糖溶液(75g葡萄糖溶于 250~300温水中)5分钟饮完;儿童OGTT葡萄糖剂量为kg,但总量不超过75g。分别在服糖前和服糖后30、60、90、120分钟取血标本。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值 1、正常人: 空腹血糖〈L(100mg/dl)以下,服糖后血糖迅速上升,30~60分钟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0mmol/L(170~180mg/dl);2小时血糖下降至空腹水平或稍高,但不应超过 L(140mg/dl)。 2、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L(126mg/dl);服糖后30、60、120、180分钟以上4次血糖中,30分钟或60分钟血糖为一点,其他各时相分别各为一点,共3点,其中一点大于或等于L(大于或等于200mg/dl),表明血糖达高峰时间后移。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临 床意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的一种方法。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 一、葡糖耐量试验的方法 1.做OGTT试验前3天,停止胰岛素治疗,可正常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 不应低于150克(但要控制在250~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次日晨空腹抽取血液2ml,抗凝,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 3.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医学教育网原创5克葡萄糖的糖水(对于儿童则中按每千克体重给克葡萄糖,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直至达到75克葡萄糖时止),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 性试验。整个 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4.测定血糖浓度,并绘制耐糖曲线:将各次所测得的血糖浓 与对应的时间作图,绘制 耐量曲线。 二临床意义

1.OGTT对隐性糖尿病诊断有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亦可 OGTT,即只取空腹和服糖2小时标本测定血糖值,一般认为2小时值是关键性的。2.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疾病(如柯兴综合征) 有70%~80%病人有糖耐量降低;反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垂体前叶功能不全等,都可呈现低平糖耐量曲线。 3.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呈现糖尿病曲线。 4.肝脏疾病,慢性肝炎患者可出现糖耐量降低。 5.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可能出现糖耐量降低,这可能与病人处于应激状态有关。 6.肥胖症可出现糖耐量曲线异常,由于医学教育网原创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糖量常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糖耐量亦可正常或呈低平曲线。 7.肾性糖尿:由于肾小管重吸收机能减低,肾糖阈下降,以致肾小球滤液中正常浓度的糖也不能完全重吸收,此时出现的糖尿,称为肾性糖尿。 8.急性肝炎患者服用葡萄糖后在~小时之间血糖急剧增高,可超过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