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笔记复习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笔记复习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笔记复习知识点总结

0.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1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2病原体入侵早期,不经历克隆扩增,即刻发挥免疫防御作用;3不产生免疫记忆。

0.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1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细胞及B细胞);2 经历克隆扩增,活化成效应细胞,即刻发挥免疫防御作用;3 产生免疫记忆。

0.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1.B细胞能组成性表达MHC II类分子,IL-4诱导后表达增强;抗原受体与抗原交联并由T细胞提供协助后,诱导性表达协同刺激分子。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向CD4 Th细胞提呈可溶性抗原。2.机制:BCR结合抗原决定簇,发生受体介导内吞作用,被吞入的抗原分子水解成抗原性多肽,与MHC II形成复合物,表达在B细胞表面,并提呈给CD4+T细胞

0.MHCⅠ分子与MHCⅡ分子的肽槽比较

MHCⅠ分子的肽槽MHCⅡ分子的肽槽

组成α1、α2结构域α1、β1结构域

形状两端呈封闭状两端呈敞开状

接纳氨基酸

残基数8~10个12~17个

肽槽内凹槽数5~6个,较深。4个,较浅。

0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0.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0.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摄取、加工并递呈抗原; 参与T细胞亚群的分化; 参与中枢和外周免疫耐受的诱导; 参与调节B细胞功能;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0. TCR/CD3复合体:中的两个多态型亚单位(TCRαβ或TCRγδ)主要功能是识别结合MHC分子的抗原,而胞浆区非常短;CD3分子的主要功能是参与

TCR/CD3复合体的装配和稳定以及信号转导.简单的说,也就是APC或B细胞提呈的抗原由TCR-CD3复合体识别,TCR为T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CD3的作用则是将T细胞识别的抗原信号(第一信号)转导进入T细胞内。

0.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详细分析:The genetic mechanisms that promote lineage commitment and eliminate autoreactive cells in the thymu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process, we have identified and quantitated transcripts in the two major thymocyte lineages by using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Approximately 25 genes displayed almost complete segregation to one or the other T cell lineage. Commitment to the CD4 lineage was marked by up-regulat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urvival and chaperone function followed by expression of genes that regulate nucleosome remodeling and 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Differentiation within the CD8 lineage, on the other hand, was marked by up-regulation of genes that regulate lymphocyte homing, followed by quenching of genes that inhibit apoptosis. Definition of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during development of the two major thymocyte lineages will allow insight into mechanisms of T cell development aft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lection.

0. T淋巴细胞

(一)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后,进入外周,通过血液和淋巴在全身二级淋巴器官

和组织间循环。

T 细胞在胸腺内的成熟包括TCR基因重排、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阶段。

1. TCR基因重排产生功能性TCR基因。此时T细胞表面同时表达CD4和CD8分子,所以称为双

阳性(DP)细胞。

2.阳性选择

DP细胞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凡是其TCR能够识别皮质上皮细胞上自身MHC分子的DP 细胞通过选择而存活,否则将在3-4天内凋亡。所以,阳性选择的结果产生能够识别自身MHC 分子的,即受自身MHC分子限制的胸腺细胞。这种细胞只表达CD4或CD8之中的一种,故称为单阳性细胞,简称SP细胞。

3.阴性选择

通过了阳性选择的SP细胞进入髓质。在髓质中,凡是其TCR能与DC和Mf上的自身肽-MHC高亲和力结合的细胞,即自身反应性细胞,均发生凋亡。所以,阴性选择的结果是清除自身反应性T 细胞,产生对自身抗原耐受的T细胞。

(二)T细胞表面分子及功能

1.TCR-CD3复合体

1)TCR

TCR是T细胞特有的抗原受体,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功能性结构。外周和胸腺中95%的T细胞表达abTCR,少数T细胞表达gdTCR。

a链和b链都是跨膜糖蛋白,两者通过二硫键共价连接。a和b每条链均包含胞外、跨膜和胞内三部分。

a和b链胞外段都由2个Ig样结构域组成,2条链的胞外段通过折叠后形成的结构与Ig的Fab 段非常相似。a和b链V区中变异程度最大的部位也称为互补决定区(CDRs)。当T细胞识别MHC-肽时,CDR3与抗原肽相互作用,而CDR1和CDR2则与MHC分子抗原结合部位上的2条a螺旋相互作用。

2)CD3分子

CD3分子与TCR通过非共价结合组成TCR-CD3复合体。CD3分子是TCR在细胞膜表面稳定表达所必需的,并且转导TCR接受的抗原特异性信号。

CD3是一种由6条跨膜肽链组成的复合体。有g、d、e、e、x、x与g、d、e、e、x、h二种形式。CD3分子中每条链的胞内段均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ITAM中的酪氨酸是特异性蛋白激酶催化的目标,它是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

gd TCR结构与abTCR类似,并且也与CD3分子构成复合体。

2.CD4和CD8分子

1)CD4分子: CD4分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其胞外段含4个Ig样结构域, N端的头2个结构

域能与MHC II类分子b链结合,在TCR识别MHC II类-肽的时候,加强CD4+T 细胞与APC之间结合的强度,使TCR识别MHC II类-肽复合物的灵敏度提高100倍。

2)CD8分子:CD8分子也是跨膜糖蛋白,通常以ab异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每条链的胞外段N末端有一个Ig样的结构域,可与MHC I类分子结合。

3.CD28和CTLA-4(CD152)

CD28是协同刺激分子B7(CD80/CD86)的受体。当TCR识别APC表面MHC分子-肽复合物时,CD28与APC上的B7分子配接,为T细胞激活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CTLA-4(CD152)也是B7的受体。只表达在活化T细胞上。CTLA-4与B7配接后向细胞发送抑制性信号,下调T细胞的功能,阻止活化了的T细胞继续活化,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4.CD45

CD45又称淋巴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它是一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其胞内段具有磷酸酶结构域,能使蛋白磷酸激酶Lck和Fyn中的一个酪氨酸去磷酸化而活化,在T 细胞活化的启动中起重要作用。

CD45有3种同工型,其中CD45RA表达在初始T细胞表面,CD45RO表达在效应T细胞和记忆T 细胞表面。CD45RA和CD45RO两者均能与CD4和CD8结合,但是CD45RO与CD4和CD8的亲和力高于CD45RA,因此效应细胞对第一信号比初始细胞敏感,不需要第二信号就能对靶细胞或APC 上的MHC-肽复合物产生应答。

5.细胞因子受体

T细胞表面表达的细胞因子受体的种类多达十几种。一个T细胞具体表达的细胞因子受体的种类依细胞的分化阶段、抗原刺激和活化状态等因素而定。

细胞因子受体与自分泌或旁分泌的细胞因子结合,参与细胞的各种活动。细胞因子受体一般由2个或2个以上的亚单位组成。细胞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诱导受体链聚合,激活细胞内信号发送途径(例如激酶级联反应),产生活化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进入细胞核,与基因的启动子或增强子结合,使有关基因转录而表达相应的功能。

6.CD40L

CD40L表达在活化的Th细胞表面,它与B细胞表面的CD40的结合为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CD40L-CD40的配接不但与B细胞的活化有关,而且与抗体的转类有关。CD40传送的信号诱导B 细胞中B7分子表达的上调,反过来又为Th细胞提供了第二信号。

7.丝裂原受体

丝裂原(mitogens)是一类能够非特异性地激活T或 B淋巴细胞的因子。因为它们能同时激活

许多淋巴细胞克隆,所以丝裂原被称为多克隆激活剂(polycolonal activators)。

常见的能激活T细胞的凝集素包括植物血凝素(PHA)和刀豆蛋白A(Con A)。

8.粘附分子

T细胞表面表达许多粘附分子,这些粘附分子与其它细胞表面相应的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参与T 细胞的活化、移动和效应等功能。

T细胞表达的选择素与细胞的移动和归巢有关。CD2(LFA-2),LFA-1分别与APC或靶细胞表面ICAM-1(CD54),LFA-3(CD58)等结合,延长并加强T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接触,促进TCR 对MHC分子-肽的识别,同时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三)T细胞亚群

1.abT细胞和gdT细胞

这两类T细胞分别表达abTCR和gdTCR。abT细胞占胸腺和外周血中T细胞的大多数。但是在粘膜上皮中,大多数是gdT细胞。这些粘膜gdT细胞的特征是表达CD8,而外周血中的gdT细胞大多数为双阴性细胞,不表达CD8。粘膜中CD8+gdT细胞的多样性不如abT细胞丰富,它们的TCR 主要针对某些细菌和病毒抗原,在粘膜表面发挥保护作用。此外,某些gdT细胞能直接识别抗原而不需要APC递呈。

2.CD4+和CD8+T细胞

CD4+T细胞在功能上主要是辅助细胞(Th细胞),而CD8+T细胞在功能上主要是细胞毒性细胞(CTL)。CD4分子和CD8分子限定了T细胞所能识别的MHC分子的类型:CD4+T细胞识别MHC II 类-肽复合物,CD8+T细胞识别MHC I类-肽复合物。

3.Th1和Th2细胞亚群

根据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格局的不同,CD4+T细胞可进一步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Th1和Th2产生的细胞因子种类不同,这是鉴别这两种细胞亚群的主要依据,也是两个亚群功能差别的主要基础。Th1细胞主要产生IL-2、IFN-g和TNF-b , 而Th2主要产生IL-4和IL-5。Th1参加迟发型超敏反应,辅助CD8+T细胞活化,促进Mf活化和促进IgG2a的产生。所以Th1细胞主要参与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Th2细胞主要辅助B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应答,刺激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生长和分化。因为IL-4促进IgE的转类,所以Th2细胞促进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Th1和Th2在功能上互相拮抗。Th1分泌的细胞因子抑制Th2的功能,同样地,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抑制Th1的功能。

4.初始T细胞和记忆T细胞

初始T细胞指离开胸腺后,从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T细胞。初始T细胞是静止的、处于G0期的

细胞。初始T细胞集中在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中的T细胞区内。初始T细胞的标志是CD45RA。记忆T细胞是指已经接触过抗原(已致敏)但是没有经历终末分化成为效应细胞的T细胞,其标志是CD45RO。记忆T细胞是长寿细胞,存在于血液和外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记忆细胞在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产生迅速而又强烈的反应。刺激产生记忆细胞(包括T和B记忆细胞)是疫苗接种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B淋巴细胞

(一)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

B细胞成熟过程分骨髓内和骨髓外两个阶段。本处叙述的B细胞均指B2细胞,不包括B1细胞。骨髓内分化包括从淋巴干细胞发育成为成熟B细胞,这一发育阶段不依赖抗原,是BCR基因重排和对重排基因产物选择的过程,此外还有其他表面分子表达的变化。

B细胞骨髓外发育受抗原驱动,在外周淋巴器官滤泡的生发中心内进行,包括亲和力成熟、Ig

转类以及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形成三个事件。

B细胞骨髓外的发育实际上是B细胞在对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生的Ig基因的体细胞高频突变、对高亲和力受体的选择和重链基因重组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在非己抗原驱动下,抗原受体进一步发育和被选择的过程,使得所产生的抗体更适合于与抗原结合。

1.抗体亲和力成熟

亲和力成熟是指抗体平均亲和力的提高,通常在再次应答中发生产生。B细胞对抗原产生应答后,其BCR基因发生高频突变,产生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被选择,产生低亲和力BCR 的B细胞被淘汰,所以抗体的亲和力提高。

2.抗体类别转换

体细胞高频突变后发生Ig重链同种型转化重组,g、a和e重链取代m链,分别产生IgG、IgA 或IgE类抗体。转类过程中抗体分子的Fab段保持不变,转类后的抗体的特异性因此也保持不变。由于抗体的生物学效应是由Fc段决定的,转类可以改变抗体的生物学效应。

转类需要Th2细胞的辅助和细胞因子的参与。

3.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分化

表达高亲和力受体的中心母细胞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二)B细胞表面分子及功能

这里叙述的是成熟B细胞表达的各种膜分子,它们在B细胞的功能中起不同的作用。

1.BCR和BCR复合体

B细胞的抗原受体即是成熟B细胞膜表面的IgM和IgD。 IgM和IgD与另外两条链Iga和Igb一起组成BCR复合体,

Iga-Igb是BCR的装配和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所必需的,并且转导BCR识别抗原后产生的第一信号。2.BCR协同受体

与TCR一样,BCR也有协同受体。BCR的协同受体包括CD19,CD21(CR2)和CD81(TAPA-1)3种膜分子,它们在B细胞膜上与BCR直接接触(图9-8)。BCR协同受体能够促进通过BCR- Iga-Igb 产生的活化信号。

BCR协同受体的参与可使BCR复合体介导的信号提高1000至10 000倍。

3.CD40

CD40是B细胞膜上表达的一种糖蛋白,它与CD40L结合后向细胞发出第二信号,导致B细胞激活、增殖并分化。CD40与CD40L还在抗体转类中起重要作用。。

4.CD45

CD45已在T淋巴细胞中叙述,它也在B细胞表面表达。

5.B7

B7包括B7-1(CD80)和B7-2(CD86)。B7-1和B7-2以同源二聚体形式表达在B细胞表面,是APC表面最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

静止B细胞不表达B7,B细胞在摄入抗原后诱导性表达B7。 Th细胞表面CD40L与B细胞表面CD40相互作用可使B7的表达上调。

B7是T细胞表面的CD28和CTLA-4的配体(图9-3)。B7与CD28的相互作用为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延长和增强IL-2和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阻止耐受的发生,并促进CD40L的表达。B7与CTLA-4的结合抑制IL-2 受体a链的表达,抑制IL-2 的分泌和IL-2 mRNA的积累,抑制细胞分裂,其结果是抑制T细胞继续活化。

6.MHC

B细胞表达MHC I类和II类分子,MHC II类分子的作用是向T细胞递呈外源性抗原。

7.丝裂原受体

金葡菌A蛋白(SPA)能使B细胞分裂。小鼠B细胞表面有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受体。脂多糖中起丝裂原作用的是其脂类成分。

8.细胞因子受体

活化B细胞表达IL-4、-5、-6等细胞因子的受体,在Th2细胞分泌的相应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和分化。

(三)B细胞亚群

根据发育早晚、存在部位、表面标志和功能的不同,可以把B细胞分成B1和B2两个亚群。B1细胞组成性表达CD5,所以又称为CD5+B细胞,B2细胞不表达CD5,故称为CD5-B细胞,但是活化的B2细胞也表达CD5。

1.B1细胞

B1细胞主要存在于体腔表面,例如肠道粘膜的固有层。其表面表达IgM而不表达IgD。主要产生IgM类抗体。B1细胞的多样性贫乏,只产生胚系抗体基因编码的抗体。这些抗体的特异性差,交叉反应强(polyreactive),而且亲和力低。B1细胞主要识别微生物的多糖和脂类抗原,这种抗体应答不依赖T细胞的辅助。

B1细胞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功能:第一,在体腔表面发挥抗微生物作用。第二,通过产生自身抗体发挥免疫自稳作用。B1细胞产生的自身抗体清除衰老细胞,维持免疫耐受。第三,独特型网络的调节作用。

2.B2细胞

如果不加说明,通常所指的B细胞就是B2细胞。B2细胞介导抗胸腺依赖性抗原体液免疫,其特征已在前面叙述。

0.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抗体Ig 分子可看作是一个四方面的“二合一”分子:结构上:由重链和轻链组成、由Fab 和Fc组成;功能上:Fab段/V区表现抗原识别功能,Fc段/C区表现效应功能;特性上:既是抗体—与抗原结合、又是一个抗原—被抗抗体结合; 效应上:既可对机体有利,也可对机体有害。

2.Ig V区的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在体内,可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免疫病理损伤;B细胞膜表面的IgM和IgD构成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在体外可发生各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有利于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和功能的判断;

0.IgG:1.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亲和力高,分布广;2.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3通过胎盘(IgG1、IgG2、IgG3,新生儿抗感染);4.激活补体(裂解细胞);5.调理作用(促进吞噬);6.介导ADCC(细胞毒作用)

3.参与T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的CD分子的种类、结构特点、识别配体及其功能有:种类结构特点识别配体功能

CD3 五聚体,与

TCR组成

TCR/CD3复

合物稳定TCR结构、传递活化信号

CD4 单体分子MHCⅡ类分子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

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

导。

CD8 异源二聚体MHCⅠ类分子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

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

导。

CD2 单体分子CD58(LFA-3) 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

胞的粘附及CD2分子所介

导的信号传导

CD58 单体分子CD2 促进T细胞识别抗原,参与

T细胞信号传导

CD28 同源二聚体B7 提供T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

CD152 同源二聚体B7 对T细胞活化有负调节作用

CD40L 三聚体CD40 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和

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

要条件

4.参与B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的CD分子的种类、结构特点、识别配体及其功能有:种类结构特点识别配体功能

CD79 异源二聚

体与mIg组成BCR复合物,介导B细胞信号传导

CD19 单体分子促进B细胞激活

CD21 单体分子C3片段EB

病毒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参与免疫记忆

CD80/CD86 单体分子CD28 提供T细胞活化的辅

助信号

CD40 单体分子CD40L 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

答和淋巴结生发中

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0.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生物学作用有:⑴参与细胞生长、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⑵参与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相互识别,免疫细胞抗原识别、活化、增值和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的发挥⑶造血细胞的分化和造血过程的调控⑷参与炎症的发生、血栓形成和组织修复⑸肿瘤的恶化和转移。

0.试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识别阶段、活化与分化阶段、效应阶段。识别阶段:抗原被APC所摄取、加工、处理;T细胞/B细胞通过TCR/B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提呈和识别的过程。活化与分化阶段:T、B细胞特异性识别

抗原,产生其活化的第一信号;T/B细胞与APC表面的多种粘附分子间相互作用,提供T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另外,激活的APC和T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它们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参与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最终形成T效应细胞或奖细胞,并分泌免疫效应分子如各种细胞因子和抗体。效应阶段: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发挥作用,清除非己抗原物质或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状态,或引起免疫相关疾病。

0.简述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熟的过程及转归:B细胞直接识别天然抗原表位,无需APC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接受抗原刺激的特异性B细胞,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Th细胞相遇,被阻留在T细胞区,接受Th2细胞的辅助并活化,活化后,一部分B细胞迁移至髓质,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M类抗体(IgM类为主),两周后凋亡;另一部分B细胞迁移至附近的B细胞区(初级淋巴滤泡),继续增殖并形成生发中心(次级淋巴滤泡)。在生发中心,一部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迁移至骨髓,产生高亲和力抗体(IgG 类为主),还有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参与再次免疫应答。

B细胞在生发中心分化成熟过程中经历三个事件:即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成熟、抗原受体编辑及抗体类别转化。

0.细胞黏附分子的功能:1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2 黏附分子参与淋巴细胞的归巢3黏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与活化4 黏附分子参与细胞的发育、分化、附着及迁移5 黏附分子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有关

0.固有免疫的特点:1. 先天固有,可稳定遗传。2. 免疫作用广泛,无特异性。3. 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免疫记忆性4. 固有免疫也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1)可调控或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2)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维持及其效应的发挥也必须有固有免疫的协助和参与。

0.简述单核-巨噬细胞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以及组织内的巨噬细胞(mφ)。mφ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而单核细胞又来源于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重要作用。(一)主要表面标志1.表面抗原mhc-i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2.表面受体数十种,主要有(1)igg fc受体(fcγr)可与结合了特异性抗原的igg的fc段结合,参与抗体的调理吞噬和adcc效应。(2)补体受体(cr)病原微生物无论经替代途径或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巨噬细胞可通过其表面的补体受体黏附抗原和补体形成的复合物,促进巨噬细胞对外来抗原的吞噬和清除。此作用也称为免疫黏附。(二)主要功能1.吞噬杀伤作用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杀伤能力,可非特异性吞噬杀伤多种病原微生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的重要细胞。巨噬细胞的这种吞噬杀伤作用可被补体的免疫黏附作用、特异性免疫中抗体的调理作用及细胞因子加强。巨噬细胞也能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参与免疫自稳作用。2.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绝大多数td抗原(胸腺依赖抗原)都需经巨噬细胞吞噬和加工处理,并与其表面的mhc分子形成抗原肽-mhc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膜表面,提呈给t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有很多黏附分子,如b7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lfa-3等,可分别与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cd11(lfa-1)和cd2(lfa-2)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诱导t细胞的活化,启动免疫应答。3.抗肿瘤巨噬细胞被某些细胞因子如ifn-γ激活后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是参与免疫监视的重要效应细胞。4.免疫调节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巨噬细胞可分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主要的细胞因子有(1)白细胞介素il-1和12。(2)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pge)等。(3)补体成分b、d、p、h因子、c3b抑制物等。(4)凝血因子、组织修复再生因子及酶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血管生成因子、弹性蛋白酶、胶原酶等。(三)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三、单核吞噬细胞(一)单核吞

噬细胞表面标记(二)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功能四、其他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各种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

0.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不同点:

经典激活途径替代激活途径MBL途径

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肽聚糖.酵母多糖.脂多

糖,凝聚的IgA . IgG4 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

起始分子C1q C3 C2、C4

参与的补体成分 C1.C4.C2.C3.C5-C9 C3.C5-C9.B因子.D因

C2-C9. MASP 所需离子Ca2+.Mg2+ Mg2+ Ca2+

C3转化酶C4b2b C3bBb C4b2b

C5转化酶C4b2b3b C3bnBb C4b2b3b

生物学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效

应阶段,感染后期发

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

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

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

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0.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补体系统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其主要作用如下①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溶解细菌;另外,革兰阴性细菌脂多糖是良好的旁路途径激活物,这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情况下,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导致自身细胞的溶解破坏。②促进中和溶解病毒作用:补体、抗体与病毒作用后可有效地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另外,补体也可直接溶解灭活某些病毒,如RNA肿瘤病毒等。③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以C3b/C4b 为中间“桥梁”,通过其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细菌及其它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后,再通过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其吞噬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结合C3b/C4b后,若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结合,则可以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容易被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称为免疫粘附作用。④炎症介质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可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C3a、C4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以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C3a、C5a、C5b67,有趋化作用,可以吸引炎症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聚集,增强炎症反应。

0.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1.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特1. 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1)模式识别受体(2)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2. 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二)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特点

2.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应答关系:1.固有免疫应答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APC的抗原提呈等2.固有免疫应答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固有免疫细胞的PRR受不同PAMP刺激,产生不同CK:细胞分化方向、应答类型

3.固有免疫应答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免疫作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ADCC、调理吞噬等

0.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具有,无针对性,第一道屏障,应答迅速,能启动和协同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有针对性,作用强大。免疫记忆,识别异已,特异性,记忆性,扩大性,限制性。

0.Consequences of Type 1 Reactions:Systemic Anaphylaxis,Localized Anaphylaxis,Allergic Rhinitis or hay fever. ,Asthma. Food Allergies,Atopic urticaria or hives,Atopic Dermatitis. Allergic eczema.

0Therapy for type I hypersensitivity:1Avoidance2Anaphylactic shock treated by immediate injection of epinephrine ( adrenergic receptors on smooth muscle)3Antihistamines (initial phase)4Corticosteroids5Desensitization6Escalating allergen dosage7Induction of IgE to IgG class switch?

0.. 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CR是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受体。BCR识别抗原对B细胞的激活有两个相互关联的作用:BCR特异性结合抗原,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内化与其BCR结合的抗原,并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抗原特异性Th细胞识别,而活化的Th细胞通过表达的CD40L与B细胞上CD40结合,又可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与T细胞相似,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即特异性抗原传递的第一信号和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B细胞活化后的信号转导途径也与T细胞相似(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1.第一活化信号经由Igα/Igβ传导入胞内BCR与特异性抗原的表位结合,启动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但由于BCR重链胞浆区短,自身不能传递信号,需由与mIg组成BCR复合物的Igα/Igβ将信号转入B细胞内(二)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B细胞的第二活化信号也是由多种黏附分子对的相互作用所提供,其中最重要的是CD40/CD40L。活化的T细胞所表达的CD40L与B细胞表面组成性表达的CD40相互作用,向B细胞传递活化的第二信号。

0.T细胞对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直接识别机制:九受者T细胞的TCR特异性识别供者APC所提呈的同种异型MHC分子天然结构;H受者r细胞的TCR特异性识别供者APC所提呈的同种异型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C间接识别机制:受者Af℃摄取、加工和处理供者的同种异型Ⅶ1C分子;受者TUR特异性识别由受者A1)C所提呈的同种异型MHC分子相关肽。

0.移植排斥反应:是反映由移植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所致的移植物功能丧失或受者的机体损害的一种免疫损伤。主要原因是供受体间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排斥反应有两种基本类型: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临床上多见是前者;根据发生的机制、时间、速度和临床表现,HVGR又可分为3种类型:超急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一、超急性排斥反应:超急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物与受者血管接通的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坏死性血管炎表现,移植物功能丧失,患者有全身症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受者体内存有抗供者移植物的预存抗体,与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导致血管内凝血。常见于下列情况:①AB0血型不符;②由于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等使受者体内存在抗HLA抗体;

③移植物保存或处理不当等其他原因。超急排斥发生迅速,反应强烈,不可逆转;需立即切除移植物,否则会导致受者死亡。如果事先认真进行AB0基至Rh血型检查和交叉配合试验,多可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贵州学|习网搜集整理。二、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是排斥反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生在移植后数周到l年内,发生迅速,临床表现多有发热、移植部位胀痛和移植器官功能减退等;病理特点是移植物实质和小血管壁上有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间质水肿与血管损害,后期在大动脉壁上有急性纤维素样炎症。急性排斥出现得早晚和反应的轻重与供一受者HLA相容程度有直接的关系,相容性高则反应发生晚、症状轻、有些可迟至移植后2年才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过及时恰当的免疫抑制治疗多可缓解贵州学|习网搜集整理。三、慢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生于移植后数月甚至数年之后,表现为进行性移植器官的功能减退直至丧失;病理特点是血管壁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有时伴有血管硬化性改变。其机制可能为急性排斥细胞坏死的延续;炎性细胞相关的慢性炎症;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内皮损伤;管壁增厚和间质纤维化。本型反应虽然进展缓慢,但用免疫抑制治疗无明显的临床效果。以上属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多发生于同种骨髓移植者,也可见于脾、胸腺和小肠移植中;此时患者的免疫状态极度低下,而移植物中丰富的免疫活性细胞则将受者细胞视为非己抗原,对其发生免疫应答;移植物的T细胞在受者淋巴组织中增殖并产生一系列损伤性效应。GVHR分

为急性与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多发生于移植后3个月以内,患者出现肝脾肿大、高热、皮疹和腹泻等症状;虽是可逆性变化,但死亡率较高;慢性型由急性型转来,患者呈现严重的免疫失调,表现为全身消瘦,多个器官损害,以皮肤和黏膜变化最突出,病人往往因严重感染或恶液质而死亡贵州学|习网搜集整理。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

免疫。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医学免疫学读书笔记

一、主要知识点 1、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特征(P270-272): 黏膜免疫系统主要由分布在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黏膜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包括位于肠道的肠相关淋巴组织、鼻咽部的鼻咽相关淋 巴组织、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泌尿生殖道的黏膜相关淋巴 组织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外分泌腺。其分布特点为器官化及散在的淋巴组织和细胞并 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黏膜免疫系统具有 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机体近50%淋巴组织存在于黏膜系统,是机体最大的免疫组织。 肠相关淋巴组织是肠黏膜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和活化的部位: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 滤泡相关上皮、独立淋巴滤泡、阑尾、肠系膜淋巴结、弥散免疫细胞 鼻咽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主要是抵御经空气和食物传播的病原微 生物感染 黏膜免疫系统具有不同于其他免疫组织的特征: 解剖学特征:主要组成为器官化的及散在的淋巴组织和细胞,具有独特的抗原摄取 机制,通过黏膜上皮及淋巴组织间密切的相互作用发挥效应。 效应机制特征:构成强大的屏障作用,保护机体的内表面。对抗原具有选择性的应 答。 特定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存在抑制性巨噬细胞及诱导耐受的DC,同时存在大量的 抑制性T细胞和抑制性的分子,使黏膜免疫处于免疫抑制微环境,对食物、共生菌 等无害物质低应答或无应答。 2、黏膜免疫系统的固有免疫特性(P272-275): 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入侵黏膜组织:黏附并进入M细胞,杀死M细胞,感 染肠道上皮细胞并进入固有层;直接感染肠道上皮细胞进入固有层;吞噬细胞伸出 伪足穿越上皮细胞间隙捕获抗原时被肠腔内的细菌感染。 黏膜免疫屏障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黏膜组织是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的 主要部位。完整的黏膜组织构成了机体的第一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屏障, 其中黏膜组织中的固有免疫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黏膜固有免疫应答引起局部炎症反应:黏膜固有层含有多种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巨 噬细胞、DC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正常情况下抑制性巨噬细胞和诱导 耐受的DC维持机体对无害抗原的耐受状态,当病原微生物突破黏膜屏障入侵机体 时,黏膜免疫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效应分子迅速应答,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最终 清除病原微生物。 黏膜固有免疫应答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黏膜组织的DC摄取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使DC高表达共刺激分子,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的IL-12和TNF-α促进DC的成熟 和活化,DC将抗原信息呈递给黏膜免疫系统的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最 终清除病原微生物。 固有免疫应答也可协助病原微生物入侵和感染的扩散:当病原微生物入侵到黏膜下,触发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而宿主的免疫应答又会促进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3、黏膜免疫系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特性(P275-281): 上皮间淋巴细胞是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的效应或记忆淋巴细胞:上皮间淋巴细胞 (IEL)是一类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的效应或记忆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不同的上 皮组织内,其中最主要的IEL分布于小肠和大肠黏膜上皮细胞间,90%以上的为T 细胞,其中80%为CD8+ T细胞,IEL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9及CD103,使其与 肠上皮表达的CCL25及E-钙粘蛋白相结合,并定位于肠道上皮间。肠道IEL主要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免疫学考试试题

一:名解共8个,全是英文 1.cytokine strom 细胞因子风暴或称细胞因子血症是致死性的全身性免疫反应,通常有微生物引起,表现为多种细胞因子在短期大量分泌。 3.negative selection 阴性选择指清除胸腺内自身抗原应答性胸腺细胞克隆的过程,其生物学意义是使T细胞获得自身免疫耐受特性和对外源性抗原的应答能力。 4.GVHR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是指由移植物中的特异性免疫细胞识别宿主组织抗原而产生的免疫应答,并引起组织损伤。主要见于骨髓移植。 5.opsonization 调理作用意指吞噬细胞通过表面的补体受体或抗体的Fc受体等与覆盖微生物表面的补体或抗体结合,来加强吞噬细胞捕获和吞噬微生物。 6.direct recognition直接识别是指供者APC将其表面MHC分子或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直接提呈给受者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供其识别并产生应答,而无须经受者APC 处理。 直接识别:指受者T细胞TCR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的同种异型MHC分子或MHC分子-供者抗原肽复合物。直接识别是发生移植排斥的重要机制,其发生速度快及强度大;被激活的T细胞(免疫抑制药物敏感)在移植早期的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间接识别: 指供者移植物的脱落细胞或MHC抗原,如同普通抗原,经受者APC加工、处理后,以受者MHC-I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受者CD4+ T细胞,使之活化。间接识别在急性排斥反应早期与直接识别协同作用;在急性排斥反应中晚期和慢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7.exogenous antigen 外源性抗原是指抗原提呈细胞从细胞外部摄取的,存在于细胞囊膜系统内的蛋白质抗原。8.immunodeficiency免疫缺陷对所有抗原缺乏全部或某一特定类型的免疫应答。 硕士研究生10级免疫试题 一:名词解释:8道全英文必做 1.Burnet's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解释免疫系统如何应答大量和多种抗原的免疫学基本理论。 2.T cell epitope T细胞表位:被TCR识别的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为线性表位,需经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与MHC结合,被TCR识别的肽段。 B细胞表位:被BCR识别的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具有构象依赖性无需与MHC结合,可直接被BCR识别。 3.recepter editing 受体编辑mIgM对自身抗原的识别导致发生轻链VJ的再次重排,合成新的轻链。 4.immunotolerance免疫耐受指免疫系统对抗原的生理

寄生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实验报告 篇一:寄生虫读书笔记实验报告 医学寄生虫学 读书笔记 实验报告 作者:周茜 学号:120505020 专业:中西医临床全科1班 读书笔记 章节一医学寄生虫学绪论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3个部分。 第一节寄生虫生物学 1、生物伙伴关系根据其利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①共生②共栖③寄生 2、寄生虫与宿主: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到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3、命名:寄生虫的命名按照生物进化规律和亲缘关系进行,其拉丁名由属名

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4、寄生虫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其与宿主的关系可分为: ①专性寄生虫②兼性 寄生虫③偶然寄生虫④机会致病寄生虫⑤体内寄生虫 ⑥体外寄生虫⑦长期性寄生虫⑧暂时性寄生虫 5、寄生虫由于长期过寄生生活,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必须选择性地寄生于特定宿主,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宿主特异性。根据寄生虫不同生长时期所寄生对象的不同,宿主可以分为:①终宿主②中间宿主③保虫宿主④转续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7、寄生虫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 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损伤 2、宿主对寄生虫的抗感染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一)固有免疫:机体可以通过生理屏障抵御某些寄生

虫入侵,或者通过体内 的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因子和补体等机制对入侵的寄生虫发挥杀伤作用。 (二)适应性免疫: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特点①寄生虫抗原复杂,成分 繁多,具有种、株、期的特异性;②感染形成的免疫力一般不完全也不持久;③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复杂,参与的免疫效应产物有IgG、IgM、IgA、IgE(尤其是IgE)及细胞因子等;④ADCC效应的杀虫驱虫机制在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⑤超敏反应机制参与免疫应答过程。 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①消除性免疫②非消除性免疫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现代研究表明寄生虫能有效地逃避宿主致死性攻击,从而在宿主体内存活,其机制可能与寄生虫的抗原变异、抗原伪装、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解剖位置的隔离等因素有关。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尾蚴性皮炎主要为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黑热病引起的贫血有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机制参与;血吸虫病肾病为Ⅲ型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主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 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x 且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试题及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全国卷)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在祭告黄帝文中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探析中国现代转型之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 何谓“道统”与“治统”?简单来说,前者主要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些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思想传统。后者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的传统。 作为“道统”的儒家思想传统,虽在历史上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几千年里基本上“天下所极重”。儒家思想自有真理的闪光点和恒久的魅力,但历代帝王看重的是它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等对封建专制统治合法性的诠释,倚重的是它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巩固,从而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因此,历代帝王都把“继道统”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不过,以“继道统”为基础的“新治统”,其“新”是极其有限的。一个新王朝替代前朝,不会去否定其封建专制,而是认为前朝统治失德离道,所以天命转移。不去否定封建专制的“新治统”,只能表现为对治理之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实践中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总体上不断强化。 中国历史上,“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强大到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纳入自己的发展轨道,强大到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下始终没有瓦解。从这个意义上说,“道统”与“治统”对于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深厚的积淀也使中国天然地缺乏走出传统社会的思想资源和体制基础。当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型时,“道统”与“治统”就成为沉重的历史包袱。 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历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历程,但像中国这样历经百年、遍尝艰辛的却很少。譬如,日本在19世纪中叶与中国境遇相似,但它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向现代转型,不应忽略的一点就是它没有中国这样的“道统”与“治统”。历史底蕴的缺乏在转型时反而成为优势,使其更容易放弃“原来的自己”。而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有识之士也希望通过改良挽救民族危亡,但根深蒂固的“道统”与“治统”却阻碍中国的现代转型。近代I历史上,早期改良派人物王韬说:“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盖万事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亦人道也。”这是当时的代表性思潮。此后的“中体西用”思潮和洋务运动,与其说是向现代转型的一种努力,不如说是对“道统”与“治统”的竭力维护。再往后,即使辛亥革命敲响了封建专制的丧钟,依然有袁世凯称帝的闹剧。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真正终结维护封建专制的“道统”与“治统”,中国也由此开始真正向现代转型,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摘编自叶帆《道统、治统与现代转型之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向现代转型艰难的原因,从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顺治皇帝祭告黄帝文中关于“道统”“治统”的话中可见一斑。 B.道统主要指古代圣君、贤臣、孔孟诸位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的思想;治统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传统。 C.儒家思想传统被认定为道统,历史上虽然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在几千年里可以说被天下人极为看重。 D.历代帝王注重的不是儒家思想的真理和魅力,而是其对封建专制合法性的诠释及对统治秩序的巩固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c.求)(x f -;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免疫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医学免疫学心得 第三届医学免疫学自主研讨ppt汇报 心得体会 --***级临床一班 *** ***号 众所周知,医学免疫学这门学科对我们西医临床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它在中医院校是一门考查课。但是,我们认识到了它在我们今后的医学学习、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此,我们每个人都把医学免疫学当作考试课认真的学习。大家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学习方式不断丰富。上课期间,周老师通过多媒体、板书教学模式,结合提问、互动等多种鼓励方式,激励大家学习,效果显著。最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医学免疫学自主研讨ppt汇报活动。 我个人对艾滋病比较感兴趣,因为我们利辛县某些地区艾滋病比较严重,虽然学的是医学,但是对艾滋病并没有真正了解,所以就想借此机会深入地认识、学习艾滋病。我们那一组没有进入决赛,结合其他同学的ppt汇报及老师的点评,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ppt要做的好看,简洁,有新颖感 2.汇报内容要充实,全面,连贯得体 3.讲解时声音要洪亮,衣冠得体,举止落落大方,注意与老师、观众肢体语言的交流 4.做事要细心,自信,懂得交流、沟通,合作共赢通过本次ppt汇报活动,让我得到了许多,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希望以后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成果更加着著。同时其他学科也可以借鉴本次活动的经验,拓展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篇二:医学免疫学教学心得医学免疫学教学经验心得 佚名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它具有横跨性、网络性、实践性、进展更新快等特点,同时它又以其繁杂的内容、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繁多的英文缩写符号常使学生望而生畏。若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讲授这门课,等于是把初学者遥遥拒之于"医学免疫学"大门之外,想拉也拉不进来。随着社会的极大发展,全社会对于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改变了以往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而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全新教学理念。话容易讲,但做起来难。我常常思考着如何在医学免疫学这门课程的大班课教学中,实实在在地执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换位思考",即将自己视作一名初学者,希望老师怎样教授,自己愿意怎样学,通过"换位思考",我在免疫学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成倍增长的信息时代,简单地依靠老师讲是绝不可能把一门学科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的。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员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即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使课堂教学进入素质教育领域的重要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其自学能力呢?我有几点做法:第一,在绪论教学中,让学生较好地了解医学免疫学的知识结构特点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从学生角度出发强调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比如我经常说:目前临床上所能见到的疾病几乎都与免疫有一定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以后要当好一名医生,要会看病和治病,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免疫学基础知识,要让学生不要为考试而学,而要为构建自己完善的知识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样本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掌握: 1、免疫和免疫学概念。 2、免疫应答类型和特点。 3、免疫系统构成和功能。 熟悉:1、免疫细胞分类和种类。 免疫系统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功能: 答: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可产生抗感染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她抗原); 异常: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超敏反映;应答过弱——免疫缺陷疾病。 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及时辨认、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一种生理保护作用。丧失——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 3.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清除损伤细胞或衰老细胞)。自稳机制发生异常——自身免疫病 免疫应答类型和特点: 二.免疫应答特点 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 特点:通过细胞表面表达受体,辨认表达于各种病原体表面(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如: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辨认多糖(表达于各种G-肠道杆菌表面) 固有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释放CKs(IFN)→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淋巴细胞】 特点:细胞克隆分布,表达一种抗原辨认受体,特异性辨认天然大分子中具备特殊构造小分子(蛋白质中多肽、糖中寡糖、脂酸、核苷酸片断)这些小分子称为抗原(Ag)。 三、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先天具备;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WHO对HPV疫苗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指导原则

GUIDELINES TO ASSURE THE QUA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PAPILLOMAVIRUS VIRUS?LIKE PARTICLE VACCINES HPV 二、Special consideration section: 在生产、非临床及临床中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1、生产方面: VLP是复杂的生物产物,必须在不同水平下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因而在其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上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新的表达体系如杆状病毒(GSK),新的特殊要求。但我们用的毕 赤酵母,相对比较常见。 2)新佐剂(略) 3)天然的L1蛋白是没有被糖基化修饰,目前的两种表达体系,在糖 基化修饰上不存大问题,但要对糖基化及其位点进行分析。 4)L1衣壳蛋白亚单位的解聚与再聚,可能有利于纯化,并得到更稳 定的VLP。目前,我们的路线可能是不经解聚,直接纯化获得 VLP。个人感觉,到后期可以兵分两路,一路直接获得VLP,而 另一路则将VLP解聚后,再进行纯化与重组。 5)纯化后的L1 VLP要进行生化及免疫上的鉴定,并测定L1的浓度、 纯度及组聚情况。 6)如加入了防腐剂,应对其免疫性进行验证,并确认不会有负作用 2、非临床方面: 关键就是要证明其免疫原性,并能否产生免疫中和抗体。

3、临床方面:(略) 三、生产指导(Part A. Guidelines on manufacturing) 3.1定义definitions 3.1.1国际名称和专有名称 国际名称:重组人乳头瘤类病毒颗粒疫苗(基因型16 L1蛋白) 3.1.2定义描述 重组HPV VLP疫苗为无菌的液态疫苗,里面含纯化后由一种或多种HPV基因型重组的主要的衣壳蛋白,并与相应佐剂混合。 3.1.3国际标准品 在此指导原则编写时,市场上暂无国际标准品提供。但有相应试剂在实验室水平上,在进行注射后进行生物效价方面的评价如抗体滴度和病毒DNA检测。 3.2术语Terminology The definitions given below apply to this document only. HPV L1 protein: The major structural protei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of which 360 molecules are found in the native virion associated in 72 pentameric capsomers. L1 virus?like particle: A non?infectious, non?enveloped, icosahedral capsid particle which does not contain viral DNA and which is composed of regular arrays of L1 pentameric capsomers. Parental yeast c ell: Yeast host cell to be manipulat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s) to give rise to a recombinant yeast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 识点总结归纳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 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个体出生 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 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 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 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 适应性免疫 (adaptive immunity )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 针对性的免疫功能, 具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 ① 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 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 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 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 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 、B 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 :1.T 细胞及 B 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浅皮质区:细 B 胞定居的场所 2)深皮质区: T 细胞 1)髓索: B 细胞和浆细胞较多 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 3.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脾脏的功能 1. 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 抗原概念:指能与T 细胞、B 细胞的TCR/BCR 特异性接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淋巴结的结构: 1 皮质 定居的场所。 2 髓质 2.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4.过滤作用

医学免疫学读书笔记-2

1、抗体的结构: Ig单体是由两条重链(50kDa)和两条轻链(25kDa)组成,之间是由二硫键连接,类似于Y。根据重链分子量不同,可以分为IgM、IgD、IgG、IgA和IgE。Ig的重链、轻链由具有特征折叠的可变区和恒定区结构域组成,氨基酸序列变化交的区域成为可变区,比较保守的区域成为恒定区。 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各有3个高变区。IgD、IgG、IgA有铰链区,富含脯氨酸而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个Y形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木瓜蛋白酶可以在铰链区的二硫键氨基侧将IgG裂解成大小基本相等的三个片段,其中两个结构完全一样,含有抗原结合活性的片段称为Fab,另一个不含抗原结合活性,很容易形成晶体,称为Fc段。J链是一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Ig分子连接为多聚体。二聚体IgA和五聚体IgM均含有J 链。Ig的分泌:分泌片是分泌型Ig的组成成分,介导分泌型Ig分泌至外分泌液中。分泌片是为一含糖肽链,是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胞外段,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Ig具有同为抗体和抗原的两重特性。一方面作为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与结合抗原;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是抗原,可刺激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的B细胞分泌抗Ig的抗体。 2、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 Ig可变区中的高变区(CDR)是抗原结合部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方式是表面互补,抗原与抗体结合时,抗原一般都是镶嵌在轻、重链CDR形成的凹槽中的。多克隆抗体:每个大分子的抗原应该能够提供多个不同的表位与相应的不同抗体结合,将针对同一抗原的多个不同表位抗体的混合物成为多克隆抗体。抗体与抗原之间是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相结合,主要包括静电吸引、范德力、疏水键、氢键等。抗原抗体之间作用力大小可以用抗体的亲和力常数来量化,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的一个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决定基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强度。亲和常数是反应平衡时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浓度与游离抗原和游离抗体浓度的比值,亲和常数的倒数即为解离常数。此外,抗体的多价性增强了抗体对抗原的结合力。 3、抗体抗原结合所致的分子和细胞效应 抗体作为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具有两种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吸引其他效应细胞或者分子清除抗原。Ig恒定区结构域决定抗体诱导的分子或者细胞效应。抗原的多样性决定了抗体可变区的多样性,而负责吸引体内效应物的恒定区需要有限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不同种类的Ig之间。类型转换:在B细胞应答中,IgM是最先形成的,在免疫应答后期,所产生的Ig是IgG,IgA和IgE,不同种类的Ig可以具有相同的可变区,但其恒定区不同。引起分子和细胞效应的条件是抗体和抗原结合。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两种效应:Ig发生变化;细胞膜上与抗体结合的受体发生聚集。抗体的中和作用:能够封闭病原体的结合位点使其不再感染细胞的效应,其中产生中和作用的抗体成为中和抗体。抗体的中和作用能够阻碍病原体感染靶细胞。此外,抗体和抗原结合后能够机会补体系统以及诱导Fc受体对病原体进行清除。 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IgA:是黏膜表面和分泌液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黏膜表面是机体抵御外

免疫学学习心得体会_0

免疫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医学免疫学心得 第三届医学免疫学自主研讨PPT汇报 心得体会 ——***级临床一班******号 众所周知,医学免疫学这门学科对我们西医临床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它在中医院校是一门考查课。但是,我们认识到了它在我们今后的医学学习、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此,我们每个人都把医学免疫学当作考试课认真的学习。大家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学习方式不断丰富。上课期间,周老师通过多媒体、板书教学模式,结合提问、互动等多种鼓励方式,激励大家学习,效果显著。最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医学免疫学自主研讨PPT汇报活动。 我个人对艾滋病比较感兴趣,因为我们利辛县某些地区艾滋病比较严重,虽然学的是医学,但是对艾滋病并没有真正了解,所以就想借此机会深入地认识、学习艾滋病。我们那一组没有进入决赛,结合其他同学的PPT汇报及老师的点评,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PPT要做的好看,简洁,有新颖感 2.汇报内容要充实,全面,连贯得体

3.讲解时声音要洪亮,衣冠得体,举止落落大方,注意与老师、观众肢体语言的交流 4.做事要细心,自信,懂得交流、沟通,合作共赢通过本次PPT汇报活动,让我得到了许多,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希望以后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成果更加着著。同时其他学科也可以借鉴本次活动的经验,拓展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篇二:医学免疫学教学心得 医学免疫学教学经验心得 佚名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它具有横跨性、网络性、实践性、进展更新快等特点,同时它又以其繁杂的内容、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繁多的英文缩写符号常使学生望而生畏。若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讲授这门课,等于是把初学者遥遥拒之于“医学免疫学”大门之外,想拉也拉不进来。随着社会的极大发展(:免疫学学习心得体会),全社会对于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改变了以往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而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全新教学理念。话容易讲,但做起来难。我常常思考着如何在医学免疫学这门课程的大班课教学中,实实在在地执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换位思

医学免疫学读书笔记-2

医学免疫学读书笔记-2 1、抗体的结构: Ig单体是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之间是二硫键连接,类似于Y。根据重链分子量不同,可以分为IgM、IgD、IgG、IgA和IgE。Ig的重链、轻链具有特征折叠的可变区和恒定区结构域组成,氨基酸序列变化交的区域成为可变区,比较保守的区域成为恒定区。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各有3个高变区。IgD、IgG、IgA有铰链区,富含脯氨酸而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个Y形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木瓜蛋白酶可以在铰链区的二硫键氨基侧将IgG裂解成大小基本相等的三个片段,其中两个结构完全一样,含有抗原结合活性的片段称为Fab,另一个不含抗原结合活性,很容易形成晶体,称为Fc段。J链是一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Ig分子连接为多聚体。二聚体IgA和五聚体IgM均含有J链。Ig的分泌:分泌片是分泌型Ig的组成成分,介导分泌型Ig分泌至外分泌液中。分泌片是为一含糖肽链,是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胞外段,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Ig具有同为抗体和抗原的两重特性。一方面作为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与结合抗原;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是抗原,可刺激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的B细胞分泌抗Ig的抗体。 2、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

Ig可变区中的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方式是表面互补,抗原与抗体结合时,抗原一般都是镶嵌在轻、重链CDR形成的凹槽中的。多克隆抗体:每个大分子的抗原应该能够提供多个不同的表位与相应的不同抗体结合,将针对同一抗原的多个不同表位抗体的混合物成为多克隆抗体。抗体与抗原之间是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相结合,主要包括静电吸引、范德力、疏水键、氢键等。抗原抗体之间作用力大小可以用抗体的亲和力常数来量化,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的一个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决定基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强度。亲和常数是反应平衡时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浓度与游离抗原和游离抗体浓度的比值,亲和常数的倒数即为解离常数。此外,抗体的多价性增强了抗体对抗原的结合力。 3、抗体抗原结合所致的分子和细胞效应 抗体作为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具有两种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吸引其他效应细胞或者分子清除抗原。Ig恒定区结构域决定抗体诱导的分子或者细胞效应。抗原的多样性决定了抗体可变区的多样性,而负责吸引体内效应物的恒定区需要有限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不同种类的Ig之间。类型转换:在B细胞应答中,IgM是最先形成的,在免疫应答后期,所产生的Ig是IgG,IgA和IgE,不同种类的Ig可以具有相同的可变区,但其恒定区不同。引起分子和细胞效应的条件是抗体和抗原结合。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两种

医学免疫学笔记

定义:指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1抗原的基本特性 ①免疫原性:能与B细胞和T细胞结合,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a、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亲缘关系越远,其抗原组成成分与人类之间同源性越低,免疫原性越强 2)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3)抗原的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多数大分子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酪氨酸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更强。 4)抗原表位的化学基团构成及空间构型 ②抗原性: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与抗原性的抗原称为免疫原(immunogen)或完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 和蛋白质;具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称为半抗原(hapten )或不完全抗原,如小 分子化学物质及药物。 2、抗原的种类 ①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为: 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朿9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主要为蛋白质性抗原,由BCF识别后B细胞内吞并将抗原降解为短肽,通过与MHQI类分子结合,提呈给Th 细胞识别,为B细胞活化提供刺激信号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主要为多糖类抗原。刺激B细胞仅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不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 TD-Ag TI-Ag 化学组成蛋白质及其化合物多糖 化学结构复杂,多种不同表位简单,重复表位 Th细胞辅助不需要 MHC艮制性有无 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抗体类型IgA、IgM、IgG 等IgM 免疫记忆有无 ②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为: 1)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 ):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如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具有的共同抗原 2)异种抗原(xenogenicantigen ):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例如临床治疗所用的动物免疫血清既含抗毒素抗体,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异种抗原 3)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抗原,例如不同个体器官移植时诱导产生排斥反应的抗原 4)自身抗原(autoantigen ):自身组织表达的抗原,如脑组织、精子等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相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