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最新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最新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城市概况

一、市域概况

1 、地理位置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巢湖。市域与合肥、南京、安庆、滁州市接壤,与铜陵、芜湖、马鞍山三市隔长江相望。全市拥有 182 公里长江岸线,是安徽省皖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会合肥市到南京、芜湖、马鞍山、铜陵等沿江城市的交通走廊。

2 、行政区划

巢湖市南北宽约 122 公里,东西长约 133 公里,全市总面积 9423 平方公里,辖庐江、无为、含山、和县四县及居巢区, 1999 年底总人口 446 万人,人口密度 473 人 / 平方公里。

3 、历史沿革

巢湖市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共三千多年。历史上巢湖曾称南巢、居巢、襄安、巢州,至唐武德七年始称巢县,后县名又几经改变,到南宋景定二十八年定名巢县。 1984 年巢湖撤县成立县级巢湖市, 1999 年 7 月撤县级巢湖市成立地级巢湖市。

殷商时期,巢湖市一带属于南巢之地,周代属巢伯国,春秋时为吴楚交兵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始设居巢县,东汉为居巢候国,皆属庐江郡,三国时居巢县属魏,后因战争破坏遂废。西晋复置居巢县,仍属庐江郡,东晋南朝时侨置南谯郡,置蕲县,隋时改为襄安县,辖境为今巢湖市和无为县地。唐初一度置巢州,后废巢州设立巢县,属庐州(今合肥市)。宋时巢县属于无为郡,

至南宋末升为镇巢郡,元初又改镇巢郡为巢州,后又改州为县,隶属无为州。明代巢县属无为州,清代属庐州府。

4 、地形地貌

巢湖市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市域中部被长江、巢湖两个冲积平原贯穿,南部和北部为山丘岗地。南北部分用地有东北至西南方向的山脉断续相连,形成了沿江水网圩、沿湖碟形圩、波状平原和低山丘陵四种地貌,其岗地、圩畈、平原的比重分别为 12.3% 、 48.9% 和 38.8%

5 、气象水文

巢湖地处地球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全区年平均气温 15.7~

16.1 °C , 南北差异较小。巢湖沿岸由于受湖泊的调节作用,冬季最低气温比其他地方略高 1 ~2°C。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1000.3 ~ 1157 .1 毫米。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内降水年际和年内变化均很大。

长江流经市域东南边缘,市域内河流主要属于长江流域的巢湖——裕溪河水系。区内流入巢湖主要有炯汤河、柘皋河、北河、白石天河、杭埠河。西河、清溪河是裕溪河的主要支汊河。全市有牛屯河、姥下河、双桥河、石跋河、得胜河、竹丝湖等直接入长江。南部山丘区的罗昌河、柯坦河经枞阳县境的白荡湖、莱子湖入长江。北部跨区的滁河经江苏省六合县入长江。

湖泊有巢湖、黄陂湖、白湖等。巢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多年平均水位 8.37 米,水面积 769.55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2.89 米,容积 20. 7 亿立方米,湖岸长 155.7 公里。

6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1999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08.5 亿元,比 1990 年增长 2.4 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 14.4% 。农业总产值达到 53.8 亿元,增长 0.8 倍,年均递增 30.6% ;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以及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实现产值 56.8 亿元,增长 6.3 倍,年均增长 22.7% ;全市实现财政收入 11.35 亿元,增长 4.6 倍,平均年递增 21% 。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 31.37% 、 40.88% 和 27.75% 。

二、市区概况

巢湖市区滨临巢湖,现状建成区面积 22 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23.58 万人。市区距合肥、芜湖分别为 60 公里。

巢湖市区交通位置显要,铁路、公路、水运均较为发达。淮南铁路横贯市区,经合肥在蚌埠与京沪线相连。芜湖长江大桥开通之后,淮南铁路将成为我国又一条南北通道。合巢芜高速公路连接合肥、巢湖、芜湖三市,与合宁高速公路贯通。

巢湖市区地处江淮丘陵的南部,三面环山,地貌类型复杂。包括陡坡高丘、低缓浅丘、山前倾斜平原、河流阶地、湖漫滩、浅滩等多种地貌。市区近郊山丘海拔 200 ~ 300 米,市区主要座落在一、二级阶地上,海拔高 8 ~ 15 米,其中最高处卧牛山顶海拔为 48 米。旧城区北部为山丘,其余西、南、东三面均是湖漫滩改造而成的圩田,平均海拔 8 米左右。

第二章市区总体规划的回顾

及城市建设现状

一、 1984 年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

巢湖市于 1984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成立地辖市。 1984 年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邀请北京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师生编制了《巢湖市总体规划》。这一规划近期建设时限为 1984 — 1990 ,远期建设时限为 1990 — 2000 年,经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省人民政府于 1986 年 6 月批准正式实施。

?城市规模

总体规划确定近期人口规模 10 万人,用地规模 9.6 平方公里,到 1994 年,规划区内常住人口 17.5 万人,建成区面积已达 17 平方公里。

?总体布局

总体规划中确定近、远期城市将向西部的贾塘圩方向发展。因贾塘圩地势低洼,滨临巢湖岸边,城防问题一直难以彻底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太大,向西发展缓慢。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力量主要投入旧城改造。在旧城改造同时,城市新区基本上沿过境交通干线发展,如巢湖南路、官圩路、合裕路、半汤路、巢柘路两侧发展。

?工业布局

主要分布在铁路北侧和城市西北、东侧。近期市政府统一组织建立了几个相对集中的工业小区。如东塘圩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贾塘圩的轻纺工业区。这些布局,一方面将旧城中一些拥挤、零散分布的工业企业搬迁到新区中,便于统一规划和建设,另一方面也为这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外交通

规划建设淮南复线,将巢县新站 ( 青蒲葛站 ) 并入巢湖站,该站同

时兼客运与货运职能。为确保城市南北交通畅通,拟在贾塘路、巢柘路、巢维路、巢湖路、健康路与铁路交叉口处修建五座立交桥,新建裕溪河大桥、濡须河桥,扩建巢湖港,新增官圩货场,扩建城南、城北汽车站,实行城市南北向交通双向分流,规划实施中,除巢湖站没有客货合并建设外,其余均已完成。?仓贮用地

新增巢湖火车站仓库区及巢柘北路仓库区,另在东塘圩开发区建设部分仓库区。

?文教和科研卫生用地

原规划在城南望城一带,因巢湖闸通行能力一直没有提高,往巢南方向交通压力过大,文教和科研卫生用地基本上集中沿半汤路分布。

?旧城改造规划

利用老城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结合房地产开发,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分期、分步建设,进行了有滨湖特色的城市改造;在旧城改造的同时,城市新区建设同步进行,建成了卧牛、官圩、东炮营、向阳、城西居住小区。

?城市道路建设

拓宽了巢湖路、人民路、团结路、健康路、巢南路、巢柘路、合裕路、半汤路。新建巢湖南路、东风西路、银屏路、贾塘路、东塘路、健康路、天湖路。结合城防加固工程,建设了湖滨路。因城北立交桥的易地建设及原总体规划的局限,巢湖路、东塘路没有与半汤路相接,人民路在草城道口没有继续向东延伸。

?城市给排水工程

扩建了第一水厂,供水规模达 4 万吨 / 日,新建第二水厂,供水规模达 8 万吨/ 日,排水系统仍采用雨、污合流体系。

?园林绿地系统

充分利用原有天然水系,结合滨湖特色,呈带状分布。建设了卧牛山公园,城北和城西的街头小游园,拓宽了环城河公园绿地,建设从西坝口至龟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姥山的湖滨游览带。积极开发王乔洞、鼓山、旗山、龟山、南山等风景旅游资源。

二、 1995 年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

巢湖市区 1985 年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十年后,巢湖市政府委托安徽省建工学院规划研究所对原有规划进行修编。 1995 年 3 月修编规划纲要获得原则通过。 1995 年 12 月修编规划评审成果经省级专家评审会评审得到基本肯定。根据评审会意见及地方领导有关指示精神,编制单位重新调整了方案,于 1996 年 5 月完成了正式成果。

1995 年规划的近期时限为 1995 ~ 2000 年,远期时限为 1995 ~ 2010 年。主要规划编制要点如下:

?城市性质和规模

城市性质。巢湖市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贸协调发展,以旅游、休疗养为特色的园林湖滨城市。城市规模,城市近期人口为 25 万人,远期人口为 40 万人,远景控制在 50 万人。城市建设总用地 40.38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用地 101 平方米。

?城市总体布局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攀枝花市配建标准及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 https://www.360docs.net/doc/bb14079658.html, 发布时间:2009-10-30 10:51:31 来源:规划编制处选择阅读字体:【大中小】阅读次数: 363

公告 〔2009〕15 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现将《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审批前公示事宜公告如下。 一、公示地点: 攀枝花市公众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b14079658.html,) 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b14079658.html,) 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办公楼十二楼 二、公示期限:2009年10月29日—2009年11月27日(30天) 三、意见反馈渠道: 在公示期限内通过网上留言或邮寄、送达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规划编制处。反馈意见请属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地址:泰隆商厦东楼十楼1005室邮编:617000 四、联系人: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规划编制处 任燕3359379 特此公告 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 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简介 一、规划编制目的: n 促进城市动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提升城市品质,适应城市发展。 n 加强城市机动车辆的停车管理,促进城市停车场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适应机动车辆快速增长的趋势。 n 指导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二、规划范围、规划年限及规划依据 规划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攀枝花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如下6个片区:炳草岗、大

渡口片区;仁和、干坝塘片区;金江、瓜子坪片区;高新、钒钛片区;弄弄坪片区和西区,面积共1 01平方公里。 图1-1规划范围示意 规划年限:2009年—2025年。近期:2009—2011年;中远期:2012—2025年。 规划依据: n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 n 《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 n 攀枝花市中心城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 n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三、公共停车场分类 城市公共停车场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本次停车场规划主要针对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拟分为如下三类: n 配建公共停车场——面向社会停车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其停车场用地属于建筑物开发用地的一部分。 n 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设置在路外的、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 n 路内公共停车场——设置在道路红线以内、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道路用地。 四、交通小区划分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资料.docx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 ~2030 年)》(2017 年修编版本 )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 年— 2020 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 远期2021年—2030 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 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 林公园,总面积 1939.46 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 2020 年市域人口 143 万人,城镇人口 105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73.43%;2030 年市域人口 155 万人,城镇人口 127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 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 年城市人口91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 平方米 /人; 2030 年城市人口109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 平方米 /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一、主要指标对比分析 攀枝花与国家、省森林城市指标的对比分析 根据目前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分为已达指标、易达指标和不可达指标三类,进行攀枝花市森

林城市建设指标的可达性。 (一)已达指标分析 在25项指标中已达指标9项,具体有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郊区森林公园、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生态科普活动次数、创森的支持率和古树名木保护率等指标。 (二)易达指标分析 易达标指标虽然与目标有一定距离,但通过努力容易达到。根据攀枝花的实际情况,易达指标共11项,分别是郊区森林覆盖率、立体绿化、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道路绿化率、水岸绿化率、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保护、保护区面积比例、休闲绿地、创森的市民知晓率、乡村绿化、特色生态产业等,通过努力可以在近期或2015年前达到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三)难以达到的指标分析 目前攀枝花难以达到的指标有城市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乡土树种使用率和城市森林的自然度等4项。 攀枝花城市处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薄,砂石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差,生态容量低,造林难度大,形成典型的稀树灌草丛,这是城市森林覆盖率增加的主要制约因素。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近年来攀枝花市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加速度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基本持平,限制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量,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 m2,与2007年相当,离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指标存在距离。 攀枝花城市属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下南亚热带气候环境。根据攀枝花乡土树种调查和多年荒山造林及城市绿化的实践经验,对乡土和引种成功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初步筛选,云南松、攀枝花、番石榴等94种本土木本植物和台湾相思、木麻黄、三角梅等72种引种木本植物可作为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使用。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应考虑所处的气候带和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群落,以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为主,以当地乡土植物种类为基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当地环境,保证城市森林群落的成功建设。 (四)不可达指标分析 不可能达到的指标有城市郊区农田林网1项。攀枝花市地形破碎,沟谷纵横,境内土地92%为山地,河谷坝区面积小,以山地农业为主要特征,主要发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禽四大农业优势产业,粮食常年播种面积小,仅保持在60万亩,不可能按国家标准的农田林网要求建设。建议该指标不作为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 二、规划定位及理念 (一)规划定位 特色定位:山青、水秀、林茂、花香 功能定位:生态、宜居、康养 主题定位:打造花城特色,建设森林城市,塑造“山川壮丽、林茂花繁,生态、宜居、康养”的现代城市新品质。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简介 一、规划编制目的: n 促进城市动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提升城市品质,适应城市发展。 n 加强城市机动车辆的停车管理,促进城市停车场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适应机动车辆快速增长的趋势。 n 指导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二、规划范围、规划年限及规划依据 规划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攀枝花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如下6个片区:炳草岗、大渡口片区;仁和、干坝塘片区;金江、瓜子坪片区;高新、钒钛片区;弄弄坪片区和西区,面积共101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2009年—2025年。近期:2009—2011年;中远期:2012—2025年。 规划依据: n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 n 《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 n 攀枝花市中心城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 n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三、公共停车场分类 城市公共停车场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本次停车场规划主要针对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拟分为如下三类: n 配建公共停车场——面向社会停车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其停车场用地属于建筑物开发用地的一部分。 n 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设置在路外的、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

n 路内公共停车场——设置在道路红线以内、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道路用地。 四、交通小区划分 本次规划结合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攀枝花市综合交通规划、攀枝花市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攀枝花市区共划分为14个交通小区:炳草岗、炳四区、五零一电厂至五十四片区、仁和区、干坝塘、瓜子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江、钒钛产业园区、弄弄坪、大水井、清香坪、河石坝和格里坪片区。(见图1-2) 图1-2交通小区划分 五、攀枝花市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 1、规划目标 近期:加强停车管理和扩大停车场建设并重,重点加强公建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形成合理的收费级差体系。 中远期:以停车场需求管理为主,停车场建设为辅,建立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为补充的停车系统;形成布局合理、比例适当、使用方便的与动态交通相协调的停车设施和管理体系。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市政府,1995年11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的实际情况,

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4.1 规划区围:市域行政区围均为本次规划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围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是第一层次。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米易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米易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_2030年)(地图)

米易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米易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地图) 米易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2015-2030)主要内容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15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 县域:米易县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7个镇(攀莲镇、丙谷镇、得石镇、撒莲镇、垭口镇、白马镇、普威镇),5个乡(草场乡、湾丘彝族乡、白坡彝族乡、麻陇彝族乡、新山傈僳族乡),规划面积约2153平方公里。 规划区:包含攀莲镇及草场乡的部分区域,其中包含水塘村17.39平方千米、青皮村20.54平方千米、柳溪村0.72平方千米、贤家村11平方千米、双沟村5.07平方千米、沙坝村6.69平方千米、克朗村13.33平方千米、顶针村1.47平方千米,以规划管理和协调为重点,总面积为76.21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北至贤家坝,南至秧田湾,西至克朗—鸡罩山

—水塘,东至灵官山—省道214外迁线。包含贤家、青皮、水塘、克朗四村的部分用地,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 三、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包括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县域城镇等级职能与布局、美丽新村建设、县域综合交通、县域基础设施、县域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防灾、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县域旅游发展、资源节约及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县域空间管制等12个部分内容。其中重点内容主要有6个方面: (一)县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近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规模为25.7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45.1%,城镇人口规模为11.6万人左右; 远期(2030年):县域总人口规模为28.7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56.7%,城镇人口规模为16.3万人左右。(二)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心、两轴、两区”。 “一心”:是以县城为中心,包括攀莲、草场城市规划区范围,是带动全县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地区。 “两轴”:(1)安宁河城镇发展轴:向北对内连接湾丘、白马城镇组团,对外衔接德昌、西昌、雅安、成都等地;向南对内连接丙谷、撒莲、垭口城镇组团,对外衔接盐边、攀枝花、昆明等地。米易县加强和上述地区的基础设施对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

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4.1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是第一层次。

攀枝花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攀枝花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攀枝花市城 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攀枝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攀枝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攀枝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攀枝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攀枝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年)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年)公示稿规划文本内容摘要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3、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4、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按照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城乡建设标准。 5、坚持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城市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等,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保持衔接并协调一致。 二、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12号)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146号令)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年11月) 《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四川省攀西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家、四川省、攀枝花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三、规划期限 近期 2007年—2010年 中期 2011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25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四、规划范围:

(推荐)攀枝花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攀枝花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2013年2月

目录 一、前言 (9) (一)规划内容 (10) (二)规划期限 (10) (三)规划依据 (10) 二、发展基础与形势 (11) (一)发展基础 (11) 1.信息设施基础较好 (12) 2.信息应用初具规模 (12) 3.信息产业崭露头角 (13) (二)存在的问题 (14) 1.信息产业不够发达 (14) 2.信息化人才较缺乏 (14) 3.统筹建设力度不够 (14) 4.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14) (三)发展形势 (15) 1.发展的机遇 (15) 2.面临的挑战 (16) 三、总体思路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基本架构 (17) (三)特色导向 (18) (四)推进原则 (19) 1.健全体制,加强统筹,合力推进原则 (19) 2.夯实基础,融铸平台,集约推进原则 (19)

3.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牵引推进原则 (20) 4.统一标准,整体架构,规范推进原则 (20) 5.试点示范,累积经验,典型推进原则 (20) (五)发展目标 (21) 四、主要任务 (22) (一)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强化智慧攀枝花载体 (22) 1.加快建设光纤网络 (22) 2.全域覆盖无线网络 (22) 3.广泛部署传感网络 (22) 4.加快建设通信枢纽 (23) 5.夯实信息安全基础 (23) 6.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24) (二)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建设智慧攀枝花智芯 (24) 1.建设基础信息资源库 (24) 2.健全数据交换共享体系 (24) 3.建设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25) 4.打造公众集成服务门户 (25) 5.整合基础信息通信能力 (25) (三)推进政务办公智慧化,打造政通攀枝花 (25) 1.加强电子政务外网服务 (26) 2.完善电子政务内网建设 (26)

攀枝花市城市交通现状分析

3 道路规划、交通预测及净现值分析3.1 交通调查 3.1.1 调查意义 ?分析全市交通现状,研究城市交通特征,明确现状交通问题; ?在调查城市交通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交通流变化特征,为制定交通 流理论模型、交通预测模型提供基础资料; ?通过各种交通特征参数调查,为标定分配函数各个参数提供依据。 3.1.2 调查内容 ?社会经济、交通基础信息调查(资料收集,本次调查) ?现状道路网基本参数调查(本次现场调查测算) ?机动车出行OD调查(参考2004年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数据,进 行调查修正) ?道路断面流量调查(参考历年交通流量调查数据,进行补充调查) ?交叉口流量调查(参考历年交通流量调查数据,进行补充调查) ?现状交通流组织调查(补充调查) ?路段车速-流量调查(补充调查) 3.1.3调查方法(针对补充调查) 本次交通调查所需数据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采用2004年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调查数据并进行适当修正,二是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下面就重点对修正的断面流量调查和补充的路段车速-流量调查进行说明。 1)道路断面交通流量调查 ?调查时间 第一时间段:早高峰:7:00~9:00 第二时间段:平峰:14:00~16:00 第三时间段:晚高峰:17:15~19:15 ?使用工具

计时器、记录板(夹)、记录纸和笔。 ?调查方法 路段的每个方向上安排2名调查员在易观测的地点进行观测,记录各类机动车通过该观测断面的交通流量,以10min为记录时段长度。 2)路段车速-流量调查 ?调查时间 分别在高峰、平峰(得到不同流量下的速度)和低峰调查(得到零流速度) ?使用工具 测试小汽车、计时器、记录板(夹)、记录纸和笔。 ?调查方法 在不同时段对选取的不同路幅形式的道路进行调查。 通常将两个主要交叉口间的路段定为一个测试单元(图中A、B两点间),A 为上游交叉口的停车线处,B为下游交叉口的停车线处,C为下游交叉口引道排队的最前端。在调查开始前,应首先将选取的道路分成n个单元。 共需1+n人,一个人坐在小汽车中(跟车员),负责调查车速,其余n个人分布在n个调查单元上(观测员),负责观测路段上的交通流量。 从小汽车通过A处的停车线开始计时,跟车员记下当时的里程表读书和时间读书。同时通知紧挨着下游路口的观测员开始观测通过停车线的机动车流量,直到测试小汽车通过观测停车线为止。在测试小汽车通过引道前端的C点和观测B点时也应记下相应的里程表读书和时间读书,当通过B点时,该单元调查结束,下一个单元的调查随即开始,直到n个单元全部调查完毕。然后测试小汽车掉转车头,进行另一个方向的测试,各观测员只需转到路的另一侧即可。调查方法同上。 观测地点 图3.1 交通流量特性调查点部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