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设计 课程标准

构成设计 课程标准
构成设计 课程标准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开课单位:

计划学时: 48 考核类型:考查

适用专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目录

一、课程定位 (1)

二、课程目标 (1)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2)

四、考核内容及方法 (2)

五、实施建议 (3)

六、其他必要说明 (4)

一、课程定位

《构成版式设计》课程为信息工程系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首重育人,德化情操审美为体,生存工作能力为用。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也要满足社会的直接需求。确切地说,构成设计既为专业课打好基础,即双基(即创意基础、技能表现基础),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即双技(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学生学了构成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架构现代设计思维,为后续一系列设计课程提供扎实的基础。

与前导、后续课程关系

二、课程目标

构成设计,是现代设计开始以来的基础科目,三大构成的训练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适用所有设计门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基本上适用于所有设计的行业,是设计师入门的必学基础课程。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通过大量的练习、作品欣赏、创作辅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以项目为主,大赛为辅。欣赏国内外优秀构成设计作品,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接触构成设计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掌握三大构成的表达方式,并且锻炼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审美品味、鉴赏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为学生将来从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设计和创新,提高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抽象思维想象力。

2、知识目标

理解三大构成的表现手法;掌握将点线面作为设计语言基础,融入各个设计专业课程。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创新精神用创新的思维去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现代设计意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考核内容及方法

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与教学目标一致)

项目(综合)实训考核标准

五、实施建议

(一)推荐教材:

设计构成. 喻小飞.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实践性、逻辑性、应用性、公众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图片教材、PPT课件、虚拟实训、实际项目案例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相辅相成。

2、注重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课程课件、教学视频、设计公司优秀案例作品等。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4、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将企业项目导入课程,校企合作共同研发,将成果作为教学资源用于教学实施。

(三)教师要求

按照学院相关规定进行。

(四)教学条件要求:

六、其他必要说明(选填)

1、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与修订。

2、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授课计划,设计更加详细、完善的教学方案,各训练项目的参考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以保证项目训练的正常进行。

3、任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中,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案,进行详细的实训项目设计,以保证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分析

附件四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非项目课程)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65203 课程类别: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授课单位:美术系 学时:5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科整合课程。《设计色彩》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专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对新的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其目的是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设计色彩的象征性与设计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设计色彩的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使学生将特定的物象进行梳理、提炼,再通过夸张、变形、分解重构等手段表现在画面上。在其过程中,能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习设计色彩造型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之中,让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知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观,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 课程的作用作为环境设计专业重点基础训练课程的《设计色彩》,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讲授和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定位是侧重从美学、设计学、色彩学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重点论述设计色彩的历史沿革,写生描绘、创造灵感的开发,与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艺术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通过主观意识将大自然复杂纷繁的色彩想象还原成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我院设计色彩课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以艺术设计为主要方向,经过多次改革,与其它高校色彩课教学以传统绘画为基础有着本质区别,除吸收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训练因素以外,我院的设计色彩课把专业设计的创新、创造理念纳入教学,建设成为富有艺术设计特色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是色彩基础的学习、后续课程是把色彩构成原理运用到设计中。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授课单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 36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王娇 学分: 36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知识面覆盖整个专业体系(主要是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是个框架性和系统性的课程,它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入门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以后的专业设计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它的后续课程主要是图形图象设计软件、工程制图,手绘表现技法、景观设计等课程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设计理念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重点,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融合各种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基础原理的基础上,具备对设计的概念拓展、原理分析等来进行图解思考,从而掌握了设计程序和设计评价,为专业课程设计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面向环艺专业全体学生,注重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二)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表2-1《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形象设计》课程标准

《化妆与形象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化妆与形象设计》 二、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美容专业 1、前言 课程的性质 《化妆与形象设计》是美容美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提高学生分析人物特点和进行人物化妆与造型的能力,并为今后从事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培养对象是有意向从事彩妆妆师、造型师、美容师、发型师、服装搭陈列师、色彩顾问、化妆品导购员、形象设计顾问等工作的学生。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造型能力—培养职业形象—通过中级证书考试,也就是说我们在培养学生上,既要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及职业形象,最后就是要学生能顺利通过中级化妆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教学模块:化妆基础知识、形象设计知识,建议授课2~3学期,总教学课时为576课时。 2、课程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象设计的基本概念展史和发展方向; (2)、了解形象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3)、了解化妆品基础知识 (4)、学习设计理念 (5)、掌握整体搭配知识。 技能目标 (1)、能通过各种学习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2)、具备彩妆造型和发型造型的能力;

(3)、具备服装造型的能力; (4)、具备设计整体造型和修改造型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顾客沟通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形象;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 (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根据美容、美发专业学生在专业的知识需求,设置全面、合理、够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应加大实训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便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4)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求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增强实践应用环节,力求图文并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各个章节均要有一套简明的技能操作图解,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大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1 前言 1.1 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统一.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1.2 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 《三大构成》课程,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阶段性考核(40%)+期末考试(40%)(1)平时成绩(20%):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2)阶段性考核(40%):每节课上传所有课程练习。(3)期末考试(40%):独立操作能力的测试考核。 本课建议学时:36学时 2 课程目标 2.1能力(技能)目标 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 1)专业能力目标(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 能够按照设计项目的要求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能够对设计项目进行色彩设计. 手脑灵活,高度协调,动手能力强; 2)方法能力指标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 计划决策能力;

平面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 《Photoshop平面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Photoshop平面设计与制作》 课程编号:JSJ24 适用专业:计算机广告 学时:240学时 一、课程概述 《Photoshop》课程是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 ,电子商务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重要必修课程。本课程开设于中专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后,具有一定的图像综合处理能力,可胜任图像设计等相关操作岗位的部分工作,同时激发了他们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学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掌握图像处理基础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平面设计中其他软件(如CorelDraw、Illustrator)打下基础。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 )

二、课程设计理念 Photoshop软件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把知识点穿插在实例中进行教学,一方面启迪学生去思考实例是如何实现的,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操作完成实例的创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Photoshop的使用。教师应重视实例的选择,要求实例能突出知识点,操作的难度适中,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迪和帮助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图像设计岗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 1. 基于电脑平面图像制作工作过程,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符合现代中职教育理念。 按照计算机平面图像制作工作过程选取课程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案例的大小,顺序,使得案例任务之间是相互关联、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过程,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场景设计课程标准.pdf

场景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场景设计课程是一门研究在平面二维空间中表现三维立体的空间技能课,注重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的、具有全面的动画思维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整个动漫设计与制作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场景的原理、透视原理、色彩理论等,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透视关系,合理的色彩搭配,并根据历史背景、地域环境、季节等因素设计场景。为角色最大限度的提供表演的舞台,并为《故事台本或(分镜设计)》和影片整体风格的制作来做准备。以便更加明确的制定教学目标。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场景设计的先修课为:动画概论、素描、速写、透视、分镜头台本等;后续课程为:动画制作等。 课程名称 场景设计 课程编号 1303101640 5 考试/考查 考试 总学时 32 实验(实训)学时 16 总学分 2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必修课 适用专业 动画 开课单位 文化与 艺术学院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教学,系统、科学地将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基本概念、原理及在动画专业中的应用进行整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基础,并结合专业的能力要求,将基础知识运用于专业,并举一反三,应用于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为学生在未来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动画场景设计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了解场景的色彩规律、空间透视规律、构图规律,各个国家的地域特征,植物的种类、造型。 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场景构图、空间、色彩的表现。如何通过资料素材想象并设计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场景。能够通过方案要求独立设计并绘制出场景。 素质: 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质量、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意识;职业道德等素质。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本课程设置是依据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动画设计实践技能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立体构成》是艺术 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因此,这门课程 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 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 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 立足于实用”。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 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 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 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术的运

平面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陶琴

《平面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平面设计与制作》属于技能方向课。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的越发激烈,平面设计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多,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平面设计与制作》在平面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主要培养在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室、喷绘制图等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对应的岗位是“平面设计员”。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项目教学。 本课程是平面广告设计人员职业生涯中学习、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项目教学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2.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注重经验分享与评价。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过程中通过设计方案的展示与分享为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的道路上迅速前进。通过作品展示,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总结与反思设计方案与实际完成的作品间的差异性,突破的难点,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等,将作品进行修改与完善。 三、课程设计思路 经过前期调研,分析得出岗位领域课程相关工作任务26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新博文印刷、红意伟业广告等能广泛接纳中职毕业生的20家广告公司进行调研,再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确定本课的课程内容为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包括“VI设计”等共计10个项目,项目递进衔接的比较紧密。采用理实一体进行教学。 根据课程内容和岗位要求梳理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将其融入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 本课选用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依据市场、行业的发展变化,为补充规划教材在内容设置上的不足,我们在校企研讨的基础上,编写了校本教材。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为108-126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平面设计与制作》是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技能方向课。 本课主要培养在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室、喷绘制图等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工作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 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8037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多媒体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平面构成试设计艺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没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他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只见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扶优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它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性观念,训练学生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学生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色彩》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为美术专业课奠定了基础。对其他课程起到了推动与辅助的作用。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本课本共分四个单元,分别以色彩概念类别、色彩形式表现、色彩性格归纳、主观构想表现为单元题,进行知识划分,使教学思路的体例更加清晰,知识点的针对性更强。第一单元主要讲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工具运用、认识不同的色彩类别及色彩基本原理。第二单元逐渐向色彩表现形式的叙述,学生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对色彩的运用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掌握色彩的构成搭配规律。第三单元结合了人的色彩心理,着重讲解色彩自身的特征及心理特点,真正做到“设计以人为本”。第四单元针对环艺、广告、服装等不同专业对色彩的不同要求,做了有针对性地知识点结合,把色彩的运用和专业开展进行了有机结合,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应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色彩观察的方法、色彩的搭配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能绘制运用色彩表现静物和风景。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色彩概念类别

任务一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在色彩这个美妙的世界里,观察认识大自然中特有的色彩变化,结合生活认识色彩,理解色彩对专业学习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作用。将学生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引领到设计色彩领域当中,从设计生活和设计的角度介绍设计色彩的的概念、用途和特点,让同学们对色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要求]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对专业学习的作用。 在课本中,认识工具和工具的使用对学习的作用。 不同色彩特征对认识色彩的影响及存在的联系。 任务二工具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内容]从学习绘画至今,我们接触了好多的绘画工具。比如,从幼儿园时用过的彩色铅笔,到学习专业素描时用过的专业铅笔,再到学习色彩实用过的水粉笔、油画笔、油画棒,等等。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进入设计色彩的领域,又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工具,以满足设计色彩的设计需求。 [教学要求]认识工具和工具的基本表现作用 明白设计色彩使用的工具是如何根据具体的表现对象来选择的 任务三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 [教学内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是色彩体系的三大基本类别,它们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认识和了解它们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色彩、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以及专业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各自的特点 了解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对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装饰色彩、构成色彩的意义 任务四自然色彩的特征 [教学内容]自然界中的颜色可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无彩色指黑色、白色以及深浅不同的灰色,其他均是彩色。自然山水显示的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听觉美,并且这些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组合而产生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尽的享受。 [教学要求]解释自然界的色彩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理解人文色彩和自然色彩 任务五色彩的三属性及运用 [教学内容]色彩具有基本的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设计色彩是从人对色彩的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新课标》问答录 Q 1: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那么,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 细心的人也许早就发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悄然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为此,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在重新思考,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究竟应当规定些什么?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一致认为,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为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应当首先规定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教学过程达到这一要求。为此,对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应当成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6520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 授课单位:艺术设计系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陈新 2012|12|24 学分: 4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孙永明 开设时间:第4学期系 主任及审定日期:年月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科整合课程。本课程为产 品造型设计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 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产品包装设计与制作的 训练,掌握产品包装的调研、创意、设计、制作 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使用不同创意与表现方法 完成包装设计的能力,通过具体制作实施完成包 装设计的制作。

课程的作用:通过包装设计实训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包装设计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包装设计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包装在空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包装设计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结合现代包装设计所追求的节约和绿色的环保理念,创造出新的艺术造型空间--理想的包装设计效果。从而使学生即能扎实的掌握包装设计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掌握商品包装的基本方法、设计创意和制作技术,从而适应岗位需求。实训教学以具体任务为驱动,工作项目为引领展开课程设计,结合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教学情景,使课程达到以下作用。 (1)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课程教学一方面通过"讲授和练习"解决学生应知部分,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和实训"解决学生应会部分。 (2)紧跟包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在包装材料上更多的提倡节能环保的材料和不过度包装的整体趋势下,除教材建设应跟随技术的发展外,教师要随时掌握包装设计与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生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 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中专平面设计课程标准

《图案》课程计划 (36 学时)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理念图案是装饰性美术,凡属于装饰方面的美术形式均称为图案,如建筑美术、陶瓷、染织、商品装潢、书籍装帧、日用工业产品等方面造型与装饰的设计。图案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重在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和常用的装饰造型手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图案基础课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初步掌握图案的造型、构图、色彩的基本规律,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图案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和图案创作的基本方法程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用图案语言进行图案创作的能力,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 1.图案概述 (1)图案的含义 (2)图案的分类 2.图案的形式规律与法则 (1)变化与统一 (2)对称与均衡 (3)条理与反复 (4)节奏与韵律 (5)对比与调和 3.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1)图案的写生方法 (2)花卉图案 (3)动物图案 (4)风景图案 (5)人物图案 4?图案的组织构成 (1)独立性图案

(2)连续性图案 5.图案色彩及描绘技法 (1)图案色彩的运用 (2)图案的描绘技法 (二)课程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图案的形式规律与法则 (2)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2 .难点: (1)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三)教学要求 1 .了解图案的含义、分类 2 .了解图案的五中形式规律与法则 3 .了解花卉、动物、植物、人物的写生与变化的形式,并熟练掌握 4 .掌握图案的组织构成: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 5.掌握图案的色彩及描绘技法 6 .能独立完成图案的命题设计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采用理论练习实践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考核形式及评分方法 以教学要求为课程考核的依据,平时成绩占30%最后综合考试作业70% (三)教材与参考书 1 .《图案创意设计》金峰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服装设计基础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6 适用专业:服装表演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服装表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设计女装设计、童装设计、男装设计等课程的设计技能。其功能在于让学生学会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服装造型设计、服装色彩搭配、服装面料再造和服装二次设计等基本职业能力,并为后续学习专业课程作前期准备。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服装设计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的造型能力、服装色彩搭配、面料再造作为课程主线,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采用层层递进来展现课程内容,通过各任务单元的技法练习活动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提高设计水平,培养学生具备服装设计的基本职业能力。本课程课时为36课时。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设计练习的项目活动,使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了解服装的形式与功能等,服装的发展趋势,服装的流行特征以及人对服装的具体要求等,并结合服装市场来进行服装设计。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服装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服装面料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勤奋刻苦、认真仔细的良好素养,为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了解服装的基础知识; (2)掌握服装款式造型、色彩、面料等基础知识。

2.2.2能力目标 (1)具备服装色彩设计、面料设计、款式设计能力;(2)具备服装系列整体设计能力; (3)具备服装市场调研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2012(整理).doc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色彩构成 适用学时:50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我校《工业设计》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的。 一、课程性质 1、课程学习领域定位 色彩构成是我国各美术及设计类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色彩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目前我国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包括工业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广告设计都开设此课程。 因此本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内容如: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构成的色调,色彩的表情与色彩的情感情绪表达等形式,色彩构成的作品创作与应用等方面的学习,可使学生在原有对色彩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的角度了解色彩设计中图形构成的一些基本原理,理性地掌握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以期指导今后色彩设计创作的实际应用,增强色彩创作的理性认知成分,使得色彩应用设计更具专业特点,更有针对性。 2、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色彩构成这门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特点、性质及在色彩中的相互关系和构成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为《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设计课程作好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准备。 基于色彩构成的内容量大、面广、基础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的特点;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各专业又应当有不同的选择点和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从课程设置、教学授课方式及实践实练的布置安排上都应与本专业密切相连,一切以为具体专业服务为基准。 二、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工业设计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方法能力目标: 1. 研究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特点、性质及在色彩中的相互关系和构成规律。 2.掌握色彩构成的形式设计的美学法则。 3.整和不同源流的基础教学内容,吸收和运用不同原理的基础造型方法,强化课程的综合实

《家具设计》课程标准2015.9.3

《家具设计》课程标准 学分:4学分 学时:72学时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家具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家具设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家具制作工艺,提高学生对家具设计的欣赏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家具造型设计能力。 课程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家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根据家具风格、功能、造型、色彩、结构、装饰、经济等设计要素进行家具设计与设计方案的表达基本技能,特别是具有结构与生产工艺设计为主的“二次设计”能力,满足从事家具设计制造岗位对该类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 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AutoCAD》《人机工程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家具设计技术及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家具的基本类型;掌握家具设计的步骤、 方法;掌握家具风格、功能、造型、色彩、装饰、经济等要素的一般设计规律和设计应用的方法。 2.学会依据家具设计的步骤、方法进行家具设计;能完整表达家具设计方案的全部内容;能进行家具设计与专业性的家具介绍;能够徒手绘画、运用制图工具绘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进行家具设计方案的设计表达;具备结构与生产工艺设计为主的“二次设计”能力。 三、教学条件 利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教学方法。在讲述理论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不同类形家具的构成形式的大量图片,使学生从单件家具逐渐到成套家具设计,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一整套家具产品的设计(包括家具外形、材料、结构、工艺)。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任课教师对每次实训结果检查和记录。 2.任课教师根据实训完成情况给出相应成绩; 总评成绩:出勤考核(出勤情况)占20%,实验考核(含沟通情况、学习态度等)占8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家具技术设计》唐开军著湖北科技出版社 参考书: 家具设计与制造》彭亮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