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筑长城的说课稿

血肉筑长城的说课稿
血肉筑长城的说课稿

2010年黑龙江省初中历史说课大赛

《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勃利县双河镇中学范大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来自七台河市勃利县双河镇中学的历史教师范大春。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血肉筑长城》,此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处理、学生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设计说明等五方面来进行说课。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国共内战,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体现了中国军人“血肉筑长城”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四)教材处理:

将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一是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两个标题合并为一个标题,即“抗日战争时期三次著名战役”。二是中共七大。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方面:学生学情分析

经过平时影片、电视剧、爱国主义教育等,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有较多的了解;但是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来进行新课的学习;另外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分析中国抗日胜利的意义时会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第三方面: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和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教学中我采用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方面: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先播放歌曲《大刀进行曲》,设计意图是用学生熟悉的《大刀进行曲》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教师顺势提出: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

答是“七七事变”。教师导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躯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坚固长城。板书课题: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二)、新授部分采用洋思教学模式:(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首先出示导学提纲

1、平型关时间,作战部队、意义

2、台儿庄战役的时间、指挥官、意义。

3、百团大战的目的、时间、指挥者、意义。

4、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5、抗日战争的胜利,促成日本投降的因素由哪些?

6、日本何时无条件投降?台湾何时回归祖国?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导学提纲是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步:学生开始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巡视,及时表扬和鼓励那些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同时,重点给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

第三步:自学检测。主要是让中等生和后进生学生回答导学提纲中的内容,教师进行点拨指导以加深理解,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板块:三次重大战役:

第一次战役平型关大捷: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平型关遗址等图片由学生概括知识要点,这样使学生用最短时间掌握——平型关大捷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第二次战役台儿庄战役:多媒体播放《台儿庄战役示意图》《中国军队驻守台儿庄》《尸横遍野的日本鬼子》等几组图片,突出此战的残酷性和中国军人的英勇。学生总结战役的时间、指挥官、战役意义。

第三次战役百团大战:先出示《百团大战形势图》《抗日军民破袭铁路》《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和《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等图片,使学生对百团大战形成宏观感知,使学生理解百团大战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学生总结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者、战线、目标、意义

第二板块:中共七大。

引导学生答出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多媒体展示中共七大内容的材料。让学生主要掌握七大“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两大内容要点,进而师生分析总结出七大的重要意义。

第三板块:抗日战争胜利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然后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用简洁语言概括。(也可用自己语言阐述)多媒体展示日本侵略者投降的相关图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和观看日本投降图片,得出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以中国人民胜利而告终。

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得出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四步:当堂训练

1、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百团大战

D、徐州会战

2、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A、歼灭日本有生力量

B、夺取日军占领的大中城市

C、与日军决战,迫使日军投降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3、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徐州会战

4、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总路线提出,要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建立一个()

A、新民主主义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共产主义国家

5、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

A、5月8日

B、8月8日

C、8月15日

D、9月2日

6、台湾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时间长达( )

A、8年

B、105年

C、50年

D、14年

7、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投掷两枚原子弹。

8、列举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所取得三次重大胜利的战役

通过完成练习,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从而做到了“堂堂清”。

第五方面:设计说明

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之下,从做中学,从尝试中学,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大胆质疑,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并对他们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现存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活化教材,发掘各种内在因素,有利于促成历史学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如有不足,请多多指教。谢谢各位专家、评委!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题分合计33分) 1.台儿庄大捷在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C.是一场著名的敌后作战 D.使徐州会战取得胜利 2.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前,中国战场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3.中国抗战爆发以后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平原大捷 D.太原大捷 4.1938年春,指挥台儿庄战役的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 A. 冯玉祥 B. 李宗仁 C. 阎锡山 D. 蔡廷锴 5.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A.围攻日军主力 B.反击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C.进攻敌占城市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7.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作战地区在 A.华北 B.西北 C.东北 D.中原 8.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A. 朱德 B. 聂荣臻 C. 彭德怀 D. 刘伯承 9.从1938年底开始,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 A. 扫荡政策 B. 保甲政策 C. 蚕食政策 D. 囚笼政策 10.中共“七大”政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是建立一个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 C.工农民主专政国家 D.新民主主义国家 11.下列关于抗战胜利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2.抗战胜利前夕,全国人民同国民党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A.人民民主权利问题 B.什么政党专政的问题 C.要不要内战的问题 D.建立一个什么国家的问题 13.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14.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是在 A.1938年 B.1940年 C.1944年 D.1945年 15.我们所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往的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告终 B.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 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6.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的是 A. 蒋介石指挥的国军 B. 共产党指挥的八路军 C. 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D. 苏联红军 17.1945年,被日本统治了50年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 海南岛 B. 辽东半岛 C. 东北三省 D. 台湾 18.到抗战胜利前夕,中国时局的中心问题是

历史说课稿

历史《血肉筑长城》的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血肉筑长城》,此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内容,我将从教学理念、学生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八个流程来说明我对本课的理解。 首先教学理念。本课力图体现新课改理念下历史有效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以学生为本、成为课堂主人。为此我特别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对话氛围,让学生进行快乐学习,自主探究。 其次学生分析,我主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和潜力开发提升三个方面来阐述。注意引导学生搜集各方面信息,以拓宽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机联系。从而有利于本课程的有效进行。 第三教材分析,我从四个方面来理解教材:第一,教材地位与作用;第二,教材加工与拓展;第三,教学目标的确定;第四,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案。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国共内战,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还依据课标整合教材分四目内容,将前两子目合在一起,使教材更紧凑、充实、突出主线,开阔学生视野。对于教学目标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思想,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结合的角度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重点是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难点是理解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播放有关视频资料、呈现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来突破。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第四教学方法:本着课堂教学是师生间教与学的双边互助活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主要采取音乐意境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情境法和材料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获取新知、情感升华、体验学习快乐等多重目的。 第五学法指导:我们教学强调“教学相长”,除突出教法实际有效外,更应注重学法指导。本课学法上我注意了预习指导法、资料研习法、合作探究法、感受体验法的运用,我就是要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达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高境界。从而为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历史素养创造最佳条件。 第六教学程序,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板块:第一板块,情境导入——聆听雄壮国歌,走进峥嵘岁月;第二板块,新课学习——我们万众一心,筑起血肉长城;第三板块,以史为鉴——抗战精神不死,光照日月天地;第四板块,抚古惜今——继承抗战之志,再掀建设热潮;第五板块,实践练兵——知识巩固不断,潜能开发拓展。 第七板书设计,我本着直观醒目和提纲挈领的原则,画龙点睛似的设计了这样方框表格式简要的板书,把本节课知识自然串联到了一起,利于学生系统记住知识。 第八教学评价,我整堂课的教学评价可言简意赅地概括为“二十四字方针”: 1、理论新、方法好。新课改理论新,启发探究方法好。 2、创气氛、成效高。创设轻松愉悦课堂,力争提高教学质量。 3、重主体、巧点拨。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巧拨完成教学任务。 4、情感强、实效大。情感价值教育首要,热爱祖国构建和谐。 综上所说就是我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阐述,我深知:一个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必须做到:生命不息,教学不止,奋斗不停。其实作为教师,我们都有共同的期盼:希望课堂永远是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因此,我要力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努力塑造完善的人才,真正实现自己身为人师的天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4-16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中学八年级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3、知道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七大的内容、七大的意义。 【学法指导】 1.列表归纳法。本课中涉及三个重要战役,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加以对比归纳 从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战绩、意义等详细比较。 2.读图学习法。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学习台儿庄战役时,根据图例观察日军进攻的方向,推断日军下一步行动计划,从而了解台儿庄战役的背景。其次是运用地图,如把台儿庄战役放在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后这一历史背景下,不仅看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军南下、打通津浦线的进程,而且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抗日还是比较积极的。【知识链接】 百团大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寿阳县有三个自卫队员在火线救护伤员,第一个、第二个牺牲了,第三个仍英勇地爬了上去,终于把伤员救护下来;一个不知名的老太太在敌人“扫荡”时,一连背了7个伤员上山隐避;山西晋阳有20多位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要求参战。在战斗中我军英勇无比,八路军某团六连全连在敌人包围之中,但身负重伤的指导员仍提出突围的口号,结果未失一支枪。在战斗中我军还发扬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晋察冀我军在收复井陉煤矿时,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兴子”姐妹),她们得到了八路军指战员和聂荣臻司令员亲切的关怀和照顾,并作了妥善的安置。40年后,1980年,我国发表了题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久,日本记者找到了被抢救出来的其中一个叫美穗子的。同年7月,美穗子一家访华,受到了聂帅的亲切会见,并到井陉访问。这一事实表明即使在严酷的战争岁月,中国人民也非常珍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说课稿新人教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解放战争,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学案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式探究,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所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抗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分组导学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探究 教材处理: 将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一是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两个标题合并为一个标题,即“抗日战争时期三次著名战役”。二是中共七大。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学生齐唱《国歌》。 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是怎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国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新授。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式) 课前学生已按兴趣自愿组成“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三个学习小组,并搜集相关的文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一二八事变爆发C.七七事变爆发D.中共瓦窑堡会议召开 2.七七事变爆发的地点是() A.沈阳城B.台儿庄C.平型关D.卢沟桥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淞沪会战4.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巽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5.“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下列军队,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国民革命军() A.第二十九军B.第八路军C.第十七路军D.新编第四军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 2.讨论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重点与难点: 1.知识重点: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2.知识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学法指导: 1.学习战役的方法。有关抗日战争这几节课,涉及到众多的战役。那么,怎么学习这些战败呢?首先,学习一个战役要掌握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其次,了解这个战役发生的原因、经过。最后根据战役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分析战役的意义。如何掌握众多的战役呢?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表头可以包括这样几项内容: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原因、简单经过、意义等知识。 2.本节课要学习三个战役,学生可以选择给大家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学习。第一,事先要做充分的准备。围绕要讲述的战役,搜集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然后把所收集的材料按背景、经过、意义等方面进行整理;最后从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楚。第二,根据故事的选择合适的方式,或完全的语言讲述、或借助图片、影像。第三,讲述时,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语言要简洁、流畅,表情自然,举止大方。 3.本节课在学习战役的时候,多次遇到使用地图的问题。如何使用地图?首先是识图。其要求:一是充分利用地理课识别地图的基础知识,把历史地名与现代地名进行对照,从而掌握战败的地理位置。二是利用图例了解各种设计符号的意思,识别有关战役空间分布的特点。 导入新课: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那么,这些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平型关关捷和台儿庄战役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9页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回答“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点: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 ....的抗日战争”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日军开始灭亡中国,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基本建立。本课需要学生体会:正是由于民族各阶层的共同抗战,用血.肉.之躯赢得了胜利。这对学生理解“抗战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涉及知识点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等人支持抗战事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台儿庄战役;概括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大致区域、参战部队、战争结果,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说说所知道的抗战英雄的故事,归纳并认识抗战的全民族性,培养学生资料整理的能力、讲述史实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地图、动画演示,概括台儿庄战役的主要过程。 通过新闻发布、讲述故事,展现百团大战等敌后战场的辉煌战果。 通过阅读课文、制作图表,归纳社会各阶层人民支持抗战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我国军人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团结抗战、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突显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伟大作用,树立爱党爱国的优秀情怀。 感受战争的残酷,认识团结的重要,体会人民的伟大,珍惜生活的美好。 3、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认识:国共联合抗战和各阶层共同努力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体会抗战的全民性。比较抽象,对八年级学生较有难度。因而我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学生认识到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民众当中,团结起来共同战斗是我们胜利的法宝。 突出重点:通过提供图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军民拥有的顽强不屈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新人教版

16《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解放战争,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学案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式探究,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所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抗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分组导学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探究 教材处理: 将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一是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两个标题合并为一个标题,即“抗日战争时期三次著名战役”。二是中共七大。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学生齐唱《国歌》。 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是怎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国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新授。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式)

(上课用)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讲故事。 四、课堂导入: 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PPT展示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五、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 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3、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4、“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 六、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1、“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七、精讲点拨: [板书]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平型关大捷

血肉筑长城

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 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D.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后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79——8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7.9 山西太原附近八路军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 意义: 台儿庄战役 1938.春山东台儿庄第五战区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教师小结、过渡: 这两次战役都是在正面战场上阻击日军的进攻,平型关大捷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由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取得。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1.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提示学生阅读80页第二段小字,答出:“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指挥者意义 百团大战 1940.8 华北八路军彭德怀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学生根据81页“动脑筋”,回答: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 A.目标: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B.规模:兵力共计100多个团,20多万人;战线长达2000多公里。 C.战绩:战斗达18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 2000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 中共七大 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事件名称时间地点意义 中共七大 1945.4 延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鲁教版

血肉筑长城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学案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式探究,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设计"谁是课堂上闪亮之星"自评表,课前分发给学生,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所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抗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说教法:分组导学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探究 说教材处理: 将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一是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两个标题合并为一个标题,即“抗日战争时期三次著名战役”。二是中共七大。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学生齐唱《国歌》。 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是怎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国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二、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新授。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式) 课前学生已按兴趣自愿组成“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三个学习小组,

第16课__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海头中学覃红珠授课班级:八年级一班 一、内容标准 1.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四、教法与学法 教师教学 1、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史料创设情境,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讨论等方式,拓展学生思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了解、理解、感悟历史。 2、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写作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学生学习 1、结合有关图标、图片、文字资料,比较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的情况及影响,学会归纳、比较,感悟中国军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分析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师生齐唱《国歌》。 [教师提问] 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 [学生回答] 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是我国的国歌。

[教师介绍]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过渡] 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节课主要有哪些内容呢?请大家把课文中的各个小标题读出来。 [学生回答]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师讲述]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分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课文把“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合并为一个标题是因为它们都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而百团大战则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我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 屏幕展示:三大战役、中共七大、抗战胜利。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教师引导] 我们的第一个学习板块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分别是? [学生回答]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1)平型关大捷 [教师讲述] 首先让我们回到平型关,平型关是山西东北的一个著名要塞,地势十分险要,是太原的门户。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在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向西进攻,企图攻下平型关,打开夺取太原的道路。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赴抗日前线,与国民党军队协同作战。担任截击任务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以隐蔽伏击的手段,歼灭来犯的日军,击毙日军号称精锐部队的板垣师团第21旅团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中国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教师提问]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对全国抗战有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回答] 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心和士气。 [教师总结]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2)台儿庄战役 [教师提问]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日军要向徐州进攻吗?同学们现在看一下书本上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徐州是哪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啊? [学生回答] 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 [教师讲解] 对,徐州是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那么它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的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而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结合《台儿庄战役示意图》演示动画)教师讲述: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

16课 血肉筑长城

16课血肉筑长城 编写人:李春花审核人:李燕授课时间:2011.11.15 序号:16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学习目标】 1.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以及百团大战等史实; 2.掌握中共七大、抗战的最后胜利以及胜利的原因; 3.学习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课前预习】 自读课本79页——80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自主学习一中的第1小题“平型关大捷”和第2小题“台儿庄战役”。在书中划下来并背诵巩固。 【自主学习】 一、中国人民的抗争 1.平型关大捷 (1)经过: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 (2)意义: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 (1)年春,日军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在展开激战。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共歼敌一万多人。 (2)意义: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 (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到敌人的后方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后来,日军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国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时间:年8月 指挥将领: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3)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二、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时间:年4月地点: 2.讨论的问题(中心任务):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 3.内容: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促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事件:(1)年8月,向日本的、 投掷两枚原子弹;(2)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3)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 2.在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思考讨论】 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国共合作及全国人民全民族的抗战; 2.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支援; 3.美国对日作战,苏联出兵中国对日作战; 4.正义战争,得道多助等。(补充在课本83页。)【课堂检测】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取得第一次大捷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2.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领导国民党军队血战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的将领是() A.林彪 B.张学良 C.李宗仁 D.傅作义 3.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了。”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血战卢沟桥 D.嫩江桥大战 4.2007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七次参拜靖国神社,他的这一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 A.反“扫荡”胜利 B.中共七大胜利召开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5.在长春市人民广场中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帮助中国人民抵御外侮而壮烈牺牲的苏军飞行员,当时中苏两国共同抗击的敌人是()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美国 6.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请问这里的“历史转折点”指的是() A.七七事变 B.遵义会议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实行改革开放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4.16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及其意义。中共“七大”的召开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培养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了解中国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七大的召开。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学习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简述平型关大捷的相关概况。 2. 简述台儿庄战役的相关概况。 3. 说出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特点及意义。 4. 中共七大召开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5.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 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年9月。 (2)作战双方:八路军115师→日军。 (3)战况: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4)意义: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 台儿庄战役: (1)时间:1938年春。 (2)参战部队:国民党第五战区军队。指挥者:李宗仁。 (3)经过: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

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 (4)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3. 百团大战: (1)背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2)时间:1940年8月。 (3)参战部队:八路军。指挥者:彭德怀。 (4)作战地区:华北地区。 (5)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6)战绩: (8)意义: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4. 主要内容: (1)毛泽东在大会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 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初中历史共有六个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八年级历史上册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我打算从研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 1、课标要求; 2、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1、教材编写意图; 2、内容结构,立体整合。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资源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了解中国近代历史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资料。 2、过程与方法: 能过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二、说教材 1、教材编写意图: 趣味性、生动性:教材设置图文并茂的历史图片、图表、地图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启发性、探究性:教材设置导语栏、动脑筋等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能力。 人文性、思想性:教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类

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正确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综合性、时代性:教材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一单元分析: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第一单元进行说课: 1.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3.教学建议 (一)、课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从战争的背景、进程及影响等方面掌握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2、抓住关键词“开始”“大大”“完全”,掌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3、从割地、赔款、开埠通商等方面掌握近代的不平等条约。 过程与方法 1、动手制作表格分类对比不平等条约的有关知识; 2、观察教材中的重要地图、图片,把握图中的主要知识,提高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 3、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林则徐》、《甲午风云》等,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过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第18课血肉筑长城

教学课题 第18课 血肉筑长城 授课班级 1-4班 教学用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11.20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 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 能力培养: (1)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并联系旧课,引导学生思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 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的,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 力。 3. 情感教育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 界反法西斯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 突破措施 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 示图法、讲授法、联系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复习过程进行评价,以鼓为主。营造气氛,将学生带 本节课的学习。 复习提问: 1、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 2、从西安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逐步建立的? 导入新课: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抗战斗争中,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奏响了民族抗争、夺取胜利的新篇章。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内容。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布置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完成本目的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