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室内空气品质评价

15.室内空气品质评价
15.室内空气品质评价

?人居环境?

收稿日期:2002210214

作者简介:杨振宇(1978-),男,江苏无锡人,现就读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

与工程学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

杨振宇,羌 宁,季学李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介绍国内外有关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着重介绍CFD 和多区域两类模拟方法。

关 键 词:室内空气品质;健康;评价;计算机流体力学;多区域

中图分类号:X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644(2003)0320076204

Assessm ent of I ndoor Air Q u ality Y AN G Zhen 2yu ,QIAN G Ning ,J I Xue 2li

(State Key L ab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T ongji Univ 1,S 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Different ways of assessment of IAQ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wo simulation ways res pectively based on com 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multi 2zone are stressed 1

K ey w ords :Indoor air quality ;health ;assessment ;com 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ulti 2zone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高品质的室内空气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病态建筑综合症(S BS )[1]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都直接或间接的与IAQ (indoor air quali 2ty )有关[2]。室内空气对人体的影响如何,涉及到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问题。本文就有关国内外的一些IAQ 评价方法作简单介绍。

1 IAQ 预评价和现状评价

1996年美国ASHRAE 提出了“可接受的IAQ ”概

念[3],其定义为: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人对室内

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已知污染物没有达到可能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浓度。这一定义其实属于主观范畴,即以人的感受来对IAQ 作了一个主观评价。一般而言,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包括预评价和现状评价。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各类现状评价方法。

室内空气品质预评价是根据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该工程项目建成后存在的危害室内空气品质因素的有害物质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

理和可行的技术对策措施,作为该工程项目改善设计方案和项目装饰装修材料供应的主要依据,作为绿色健康监理的参考。预评价是保证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建成后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一门由多学科知识组成的实用技术。它能为掌握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开展室内污染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4]。其优点是便于事先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但是实际工程中由于设计方案改动、施工管理疏漏、根据实验室小尺寸测试所得的释放源模型与室内污染源的实际释放情况有较大出入等一些情况,造成预评价结果与实际差距较大。

现状评价与预评价相对应,是根据建筑物现有的情况,应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当前危害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因素和危害程度,以及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产生的化学性和物理性影响变化情况,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技术对策措施。它所涉及的各个要素已经客观存在,因而对所存在的问题能够比较准确地进行评价。国外集中了医学、建筑技术、环境监测、建筑设备工程、环境心理学、居住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模式和科学的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合理的反映所评价的室内的空气品质[5]。

预评价和现状评价都是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方法,预评价进行得好,便可以减轻现状评价的

压力,预评和现状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以最小的投入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一般说来,现状评价和预评价相比,在控制治理措施方面,现状评价要涉及到较大的资金投入;而预评价的控制措施则更多的是设计方案和管理手段的变更。

2 IAQ评价方法

以下是国内外评价室内空气品质一些较为成熟的现状评价方法介绍。

211 指数法

指数法较简单,通过监测、调查取得的各种环境参数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后,直接和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环境要素所处的质量级别或类别。

21111 单项指标法

这种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评价指标,来全面、公正地反映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通常选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IP)、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空气环境细菌总数,加上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以及噪声共12个指标来定量地反映室内环境品质。这些指标可以根据具体对象适当增减。如在以人为主要污染物的场合中,CO2浓度指标可以作为室内气味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的评价指标。以CO作为室内环境烟雾的评价指标。而甲醛浓度是评价建筑材料有机性释放物(VOC)对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指标。室内细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它也反映了室内人员密度、活动强度和通风状况。另外,从TSP到PM10到PM215可以看出,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指标之一的颗粒物呈现出一种粒径趋小的趋势,现在国外一些专家已经提出将超细微粒作为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又一项新指标。

21112 olf-decipol指标[6]

丹麦学者Fanger提出采用olf(污染源强度)和de2 cipol(空气品质感知值)作为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定义1olf为一个‘标准人’的污染散发量,任何其它污染源都可以此基本量来换算表示。若室内其它污染源引起的不满意程度与一个‘标准人’散发的污染源所引起的不满意程度相同,则该实际污染强度即为1olf,依此推算出各种污染源的污染强度。并用decipol来定量空气品质。“pol”是从拉丁文“Pollutio”这个词来的,意思为污染。1decipol表示一个标准人产生的污染(1olf)经10L/s未污染空气通风稀释后的空气品质。即1decipol= 1olf/10L/s=011olf/(L/s)。在不同状态下空气品质的decipol值为:

表1 Decipol值与空气品质状态关系

Decipol值空气品质状态

10病态建筑

1健康建筑

011城镇室外空气

0101山区室外空气

21113 EEI[7]

EEI为当量评价指标,是评价室内环境的综合指标。由于室内环境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人们对IAQ 的反映。所以有人觉得用综合性更强、结合IAQ指标的室内环境综合指标EEI来作为评价IAQ的综合指标更具合理性。最佳的室内环境并非是由一个环境参数和某个确定的设计或控制点决定的。举例来说,最狭义的IAQ意味着房间空间空气免受烟、灰尘和化学物质污染的程度。稍为广义地说,它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而热环境这一词还需包括视觉因素,如亮度、色彩、空间感。EEI属于指数法的一种,但是这种方法也综合了更多的环境因素,和下面将提到的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样,都考虑了居住者的感受,根据评价为居住环境服务的原则,这种方法适用性较强,应用前途广泛。

21114 Decicarbdiox和decitv oc[8]

引入了两个新的评价指标decicarbdiox和decitv oc,这两个指标能更好的模拟人体对气味浓度的感觉。这个评价方法将CO2和TVOC作为主要的室内污染物对象,由于CO2和TVOC浓度变化幅度很大,并且和噪音类似,气味强度也由对数关系来确定,所以采用两个指标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根据Y aglou的心理物理换算理论,CO2浓度、心理噪音和dCd的转换关系为:485ppm -0dB-0dCd(decicarbdiox);TVOC为:50μg/m3-0dB -0dT v,而上限为CO2:15000ppm-134dCd;TVOC: 25000g/m3-135dT v。其他的浓度值可用以下两个公式进行计算,再根据Y aglou理论中这两个指标与污染程度关系进行评价。

L odour(CO

2

)=90log

ρ

co

2

[ppm]

485[decic rbdiox,dCd]

L odour(TV OC)=50log

ρ

TV OC

50[decitvoc,d Tv]

212 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9]

这一评价程序主要有三条路径,即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和个人背景资料。

客观评价就是上面谈到的用各种单项评价指标来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主观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室

内人员的问询得到的,即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进行描述和评价。主观评价引用国际通用的主观评价调查表格结合个人背景资料。主观评价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人对环境的评价表现为居住者和来访者对室内空气不接受率,以及对不佳空气的感受程度,环境对人的影响表现为居住者出现的症状及其程度。最后综合主、客观评价,做出结论。根据要求,提出仲裁、咨询或整改对策。

213 模糊数学评价IAQ

室内空气品质目前就是一个模糊概念,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定义。因此有人尝试用模糊数学方法加以研究,由于该方法考虑到了室内空气品质等级的分级界限的内在模糊性,评价结果可显示出对不同等级的隶属程度,这是现有的指数评价方法所不能及的。该方法的关键是建立IAQ等级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确定各类健康影响因素对可能出现的评判结果的隶属度。

214 计算机模型模拟

研究室内气流和污染物分布主要有两类计算机模拟模型[10]:室内气流模型和多区域模型。前者主要是用计算机流体力学的方法进行研究(CFD)。而后者以IAQ PC和CON TAM(Walton1997)为代表,IAQ PC 在各个区域相连的基础上通过平衡总换气率来计算气流,它不分析整个网络的气流情况,因此不能解决由HVAC系统引起的气流变化。CON TAM有新的运算法则,而且适合瞬时模拟,有比IAQ PC更强的气流模拟能力,实际操作中用的很多。

21411 CFD方法

CFD[11](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是对室内空气流动进行数学模拟。数学模拟方法通过求解质量、动量、能量、气体组份质量守恒方程和粒子运动方程,得到室内各个位置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污染物浓度、空气年龄等参数,从而分析评价通风换气效率、热舒适和污染物排除效率等。由于数学模拟方法具有周期短、费用低等特点,并且能够预先进行,因此这一方法近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计算流体模型的完善,数学模拟方法将会成为IAQ客观评价的有效工具。

CFD方法擅长细部模拟,可以模拟一定区域内的空间浓度场分布,从而对确定房间的送回风方式、净化器在室内的摆放位置等具有独特优势,其缺点是要求输入参数多,计算量太大,耗时长,不适于模拟复杂系统和预测长期浓度分布趋势和人员暴露水平,另外对使用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高。

21412 多区域评价方法[12]

多区域方法一般采用多区域气流和污染物分散模型,它需要一系列数据的输入。近几年,这个模型的实际应用得到加强。在室内空气品质评价之外,还运用到在满足通风、节能和室内空气质量的条件下进行楼房和通风系统的设计。

这种方法有两个关键步骤:分析对象理想化和获得输入数据。第一步理想化指的是将整个楼房看成是一组相互连通的区域,具体可根据布局而定。第二步则根据分析目的获得各项参数。前面提过的由美国N 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开发的软件CON TAM模型[13]应用的就是多区域评价方法,该软件从84版本直到现在的99版,模拟准确性更高,各项参数的设定也更合理。有研究表明[14],用CON TAM模拟颗粒净化器的影响,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的误差在10%以内。目前国内已有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室内空气品质评价,下图为用多区域方法模拟不同房间TVOC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 用多区域方法模拟不同房间TVOC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多区域模型的特点则与CFD方法恰恰相反,它擅长宏观的粗线条模拟,不能揭示单个区域内部的浓度空间分布情况,却可以充分考虑复杂系统内污染源、吸附净化器、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室内与室外之间的气流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适于预测各个区域污染物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和人员暴露水平,另外也比较掌握和使用。

3 结 语

一般将环境评价方法学分为环境评价方法和影响预测技术[4]。前面介绍的指数法和其他一些方法都属于前者。环境影响预测技术指应用各种环境模型(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其中主要是数学模拟。由此可看出,CFD方法和多区域方法是两类较新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都归属于影响预测技术范畴。考虑到IAQ评价最终是为人体服务,无论何种

评价方法,只有在评价参数中更多考虑人体主观感受的因素,才有实际应用价值,才能真正为居住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Indoor air pollutants:exposure and health ef2

fects1EURO Reports and Studies78[R]1G eneva:WHO,19831

[2] 白 玮1影响生产率的要素———室内环境品质[J]1暖通空调,

1999,29(2):342371

[3] ASHRAE Standard6221996.Ventilation for 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

(1999)[S].

[4] 陆雍森1环境评价(第二版)[M]1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12521311

[5] EPA.Energy Cost and IAQ Performance of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Controls(Project Report6)[R].USA:EPA,2000.42111

[6] 忻尚杰1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VOC特性及其定量评估[J]1暖通

空调HV&AC,2002,32(3):342361

[7] 耿世彬1室内空气品质及相关研究[J]1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1,

2:292331

[8] M V Jokl1New units for indoor air quality:decicarbdiox and decitvoc

[J]1Int.J.Biometeorol1Building Sciences(Technical University of Prague),1998,42:9321111

[9] 沈晋明1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J]1暖通空调HV&AC,1997,27

(4):222251

[10] Steven J Emmerich,Andrew K Persily1Multizone modeling of three

residential indoor air quality control options[EB/OL]1http:∥fire.

https://www.360docs.net/doc/bb15670154.html,/bfrlpubs/build96/art078.html.

[11] 李先庭1用CFD方法评价热舒适和室内空气品质[A]1北京:98

内地香港空调技术及设计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Hong

K ong:Hong K ong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Bldg Services Division, 1998.372431

[12] Andrew K Persily,Elizabeth M Ivy1Input data for multizone airflow

and IAQ analysis[EB/OL]1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bb15670154.html,/bfrlpubs/build01/

art020.html.

[13] Jin B Fang,Andrew K Persily1CON TAM88building input files for

multi-zone airflow and contaminant dispersal modeling[EB/OL]1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bb15670154.html,/bfrlpubs/build94/art046.html.

[14] Steven J Emmerich,Steven J Nabinger1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 of

the IAQ impact of particle air cleaners in a single-zone building[EB/

OL].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bb15670154.html,/bfrlpubs/build00/art066.html.

(上接第75页)

参考文献:

[1] 肖继先1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级数评价大气环境质量[J]1环境工

程,1994,12(6):462491

[2] 何 斌,谢开贵1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J]1环境

保护,1997,(8):252271

[3] 邓超冰1模糊决策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J]1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2,14(4):282301[4] 郑成德1大气环境质量的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模型[J]1环境科学进

展,1999,7(1):832871

[5] 李祚泳,彭荔红1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大气质量评价的污染损害指

数公式[J]1中国环境科学,2001,20(4):2892291

[6] 李祚泳,王 珏,刘国东1大气质量污染损失率评价模型参数的

G A优化[J]1环境科学研究,2001,14(2):72101

[7] 焦李成1神经网络系统理论[M]1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19901

与水有关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

发〔2000〕38号);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 B1-199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 B5149-93);

★《渔业水质标准》(G B11607-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 B5084-9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 B8978-1996);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 B3552-83)。

摘自《中国环境报》2003年6月5日第3版

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 1、分级 2012年上半年出台规定,将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替代原有的空气污染指数(API)。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当PM2.5日均值浓度达到1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到200;当PM2.5日均浓度达到2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300;PM2.5日均浓度达到500微克/立方米时,对应的AQI指数达到500。 2014年9月17日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1]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六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类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规定: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2] 空气污染指数为0-50,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优。此时,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2] 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建议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2] 空气污染指数为101-150,空气质量级别为三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度污染。此时,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2] 空气污染指数为151-200,空气质量级别为四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中度污染。此时,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建议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练,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2] 空气污染指数为201-300,空气质量级别为五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此时,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2]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六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严重污染。此时,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建议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2] 2、区别 AQI与原来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有着很大的区别。 AQI常识普及版 AQ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SO2、NO2、PM10、PM2.5、O3、CO等六项;而AP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老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的污染物仅为SO2、

第五章 室内空气品质

第五章室内空气品质 1、室内空气环境包括室内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 2、对室内空气品质纯客观的定义是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 3、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颁布的<<满足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通风>>中的定义“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应该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4、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5、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6、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源从性质上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7、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空气中的年平均浓度大约为0.005~0.01mg/m3 ,一般不超过0.03mg/m3。 8、《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9、《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10、VOC是(美国环境署)除了CO、碳酸、金属碳化物、碳酸盐以及碳酸氨等一些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 11、VOC总称VOCs,以TVOC表示其总量。其中《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0.5mg/m3,II类民用建筑≤0.6mg/m3。 12、氡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所收到的全部环境辐射中的55%以上。 13、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14、每立方米空气中氡平均浓度增加100贝克,肺癌发病率可增高19%至31%。 15、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它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16、氡致肺癌的发病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 17、《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18、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 19、物理性吸附的主要吸附剂有:活性炭、人造沸石、分子筛。 20、浸泽高锰酸钾的氧化铝对NO、SO2、甲醛、H2S的去除效果较好。 21、表征过滤器的主要指标有:过滤效率、压力损失和容尘量。 22、颗粒物浓度表示方法:计质浓度和计量浓度。 23、氧化铝对NO2和甲苯去除效果比较好。 24、病态建筑综合症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只是和某一特定建筑相关的一类症状的总称。 25、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其中可能涉及到40多个相关因素。 26、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很大可能性有:低通风率、空调、工作压力过大或对工作不满意、过敏或哮喘患者。 27、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原因可能有:地毯、办公室人员过多、使用显示器、女性等原因。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 分析了室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危害,对人体健康及生产效率的影响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解决办法。本文主要从引发室内空气品质恶化的原因方面,探讨如何防止病态建筑的产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及如何解决已经产生空气品质问题的建筑,从而使人们享受舒适现代生活的同时,不会被病态建筑综合症侵扰。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建筑物室内空气存在的问题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 ●解决被污染的空气办法 1引言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空间和舒适度要求后,人们逐渐的关注室内空气的健康状况。而由于采用了不合适的装修方法以及使用装修材料的化学产品质量不达标,现在居民室内空气品质状况令人担忧。人们往往关注于大楼内的空调系统制冷制热能力而忽略了对影响人体健康有着关键联系的室内空气品质(IAQ)问题,使得被污染的室内空气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同时全球能源危机,使制冷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户面临严重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为了节能或降低造价而尽可能减少新风量,使室内产生有害气体和种种污染物(如造成居住和办公环境空气品质下降的元凶:室内的挥发性有机物,悬浮微生物和漂浮在空气中的微粒)。不能及时合理

的稀释和排出,使室内空气品质劣化。新风通风换气次数不足, 没有充足的室外新鲜空气稀释室内污染的空气,从而导致了室内空气进一步恶化。因此关注公共健康,不断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为公众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产环境,便成为我们所应积极投入的研究课题。 2.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及标准(引用相关规范) 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目前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它们当中有的会引起人体某种不愉快的感觉,如长期在室内工作的人们,出现眼、喉刺激、鼻塞、头痛、头晕、恶心、胸闷、乏力、皮肤干燥、嗜睡、烦躁等症状,统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有的被认为对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据调查,约49.8%的人体疾病与室内污染物有关。还有一些其特性目前还不为人类所认识.如此种类繁多的污染物其存在是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不良的重要原因。 2.1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目的 1. 掌握室内空气品质状况和变化趋势,以开展室内污染的预测。 2. 评价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室内人员接受的程度,为制 订室内空气品质标准提供依据。 3. 弄清污染源(如建材、涂料)与室内空气品质的状况关系,为建筑设计、卫生防疫、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及CFD技术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及CFD技术 王圣1王小逸屈伟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摘要室内空气品质与人的感知及个体差异紧密相连,是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洁净度等空气指标的综合效应。不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将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综述了室内空气品质与舒适性、通风效率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并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进行了归纳比较。最后,介绍了CFD(计算流体力学)在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计算流体力学 I ndoor air quality evaluation and CFD technology Wang Sheng, Wang Xiaoyi, Qu Wei.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22) Abstract: IAQ (Indoor Air Quality) has much to do with people’s feel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is the integrated effect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airflow velocity, lustration of air. Poor IAQ will have great harm to people’s health and work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omfort and Ventilation Efficiency, introduces the kinds of IAQ e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world and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tandard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reas. At last, the trends regarding to the CFD application i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the instance using CFD technology on indoor air quality have been addressed. Keywords:Indoor air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CFD 室内是城市中大多数人工作与生活的场所,人们在室内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80%以上,所以人们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等均与室内环境状况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家庭装修变得异常火热。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新建住宅装修率达到了95%以上。而有机合成材料在室内装饰及设备用具方面的广泛应用,致使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气体大量散发,严重恶化了室内空气品质。此外,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能源消耗面临严峻的考验,现代建筑物密闭程度增加,新风量不足,使室内空气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增加了室内人群与污染物的接触机会,出现了由于建筑本身不环保不卫生而导致的“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1],世界上有将近30%的新建和整修的建筑物受到SBS的影响,大约有20%~30%的办公室人员常被SBS症状所困扰。因此,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 1 室内空气品质与舒适性 空气品质是描述空气质量好坏的概念,它是指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洁净度等空气指标的综合效应。舒适性是指人在温和环境中的热感觉,当感觉不冷不热时,这个环境就是舒适的环境;反之当感觉到热或者冷时,这个环境就是不舒适的。人的健康、自身感觉及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内的舒适状况。换句话说,舒适性是人体对空气1第一作者:王圣,女,1982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室内环境分析与评价的研究。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 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 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 14668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1466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6128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 1614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GB/T 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 18204.13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4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5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18204.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GB/T 18204.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 18204.27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 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室内空气污染不仅破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主要是因为:(1)人们每天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呼吸的空气主要来自于室内,与室内污染物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均多于室外。(2)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趋增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在室外空气污染的基础上更加重了一层。(3)为了节约能源,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增加,由于其中央空调换气设施不完善,致使室内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室外,造成室内空气质量的恶化。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污染,来源于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来源主要有消费品和化学品的使用、建筑和装饰材料以及个人活动。如(1)各种燃料燃烧、烹调油烟及吸烟产生的CO、NO2、SO2、可吸入颗粒物、甲醛、多环芳烃(苯并[a]芘)等。(2)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和家用化学品释放的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氡及其子体等。(3)家用电器和某些办公用具导致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污染和臭氧等化学污染。(4)通过人体呼出气、汗液、大小便等排出的CO2、氨类化合物、硫化氢等内源性化学污染物,呼出气中排出的苯、甲苯、苯乙烯、氯仿等外源性污染物;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喷出的流感病毒、结核杆菌、链球菌等生物污染物。(5)室内用具产生的生物性污染,如在床褥、地毯中孳生的尘螨等。 室外来源主要有(1)室外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通过门窗、孔隙等进入室内。(2)人为带入室内的污染物,如干洗后带回家的衣服,可释放出残留的干洗剂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将工作服带回家中,可使工作环境中的苯进入室内等。 目前我国对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缺乏系统的标准,为了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切实提高我国的室内空气质量,在借鉴国外相关指标、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现有的标准,特制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二、本标准中条文的依据 (一)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依据 表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依据 污染物名称标准值依据 二氧化硫SO2 mg/m31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氧化氮NO2 mg/m3 1 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氧化碳CO10 mg/m3 1 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氧化碳CO2室外浓度以上 1260 mg/m3 8 h ASHREA 62-1999 氨NH3 mg/m3 1 h前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H245-71)

室内空气质量的部分参考标准

石油大厦室内空气质量 的参考标准、控制策略及数据集成界面 (代实施方案) 一、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标准 收集整理有关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标准,如:CO2浓度、PM2.5含量、TVOC 浓度,以及温度、相对湿度五项国内外标准限值,旨在指导石油大厦在健康标准下节能运行,极大的满足人们对身心健康及环境舒适度方面的需求。 1、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的各类标准限值: ○1由美国空军Armstrong试验室推荐的标准,并采用为美国空军最低警戒水平的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限值≤1080mg/m3(约550ppm,相当于0.055%);目前国际组织(如USAF)推荐的标准规定的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限值≤0.055%(550ppm约1080mg/m3,1h平均);此标准限值可代表更高舒适度的室内空气中CO2浓度水平和更优异的室内环境。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0.055%时,能保证所有人(包括各种健康状况的敏感人群、老人和儿童)长期居住或停留人群都感到空气清新、舒适、环境优异,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为特优。 ○2澳大利亚国际健康建筑有限公司(HBI)建议标准规定的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限值≤0.07%(700ppm约1375mg/m3,1h平均);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0.07%时,能保证所有人长期居住或停留时人体感觉良好,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为优。 ○3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加热、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EA)推荐标准规定的室内空气中可以接受的CO2浓度限值≤0.09%(900ppm约1800mg/m3,1h平均);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0.09%时,能保证所有人长期居住或停留时健康不受危害,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为良。 ○4国家现行标准(GB/T18883)规定的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限值≤0.1%(1000ppm约1964.3mg/m3,1h平均);目前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的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调整为限值≤0.09%(900ppm约1800mg/m3,1h 平均);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达到0.1%时,个别敏感者有不舒适感,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为中;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0.09%时,能保证所有人长期居住或停留时健康不受危害,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为良。 ○5石油大厦现行运行标准,依据“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确定的室

暖通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XINCAILIAOXINZHUANGSHII 新材料新装饰暖通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颜晓霏 (济宁新城置业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本文就人们日益关注的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进行了描述,并阐明暖通空调与室内空气品质的关系。指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是一项综合工程,其中暖通空调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暖通空调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关键词:暖通空调;空气品质;新风量;新风全热回收系统;降温除湿 引言: 室内空气品质已成为现代建筑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它涉及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计等诸方面,研究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卫生、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 一、室内空气品质 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采用通风的方法来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制冷空调系统的出现,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空调环境。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使制冷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户面临严重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80年代以来,制冷空调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标志之一就是由舒适性空调向健康空调的变革。 二、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 (一)新型材料和药剂的大量应用 民用建筑新风量设计基础是以人作为最主要的污染源,而如今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装璜材料、新型涂料及粘接剂的不断采用,新型的办公用具不断涌现,高效简便的清洁剂、杀虫剂、除臭剂大量使用,使得室内空气中出现了成千上万种前所未有的挥发性化学污染物。 (二)新风量的减少和新风品质的下降 新风量的不足是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建筑物内,建筑相关污染与人员相关污染两者的感受效应是相互叠加的,应将两者所需要的通风量也进行叠加。但设计人员一般在设计时将两个通风量进行比较,取两者中的大值,这样的考虑造成了房间内的通风量的不足。 新风系统是保障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长期以来,人们将加大新风量作为想当然的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但近年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向外排放废气,致使室外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室外空气中的某些空气质量指标已超过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指标。显然,这种情况下,引入新风不仅不能起到稀释作用,而且还会恶化室内空气品质。 空调系统设备在加湿、减湿等空气处理过程中,本身也易成为污染源。特别是室外湿度较大,在降温、减湿时,表冷器表面凝水积尘、滴水盘排水不畅,极易污染空气;系统中的部件如帆布软接头、法兰连接处等最易积尘和发霉发生微生物污染。诸如此类因素使新风品质恶化。 (三)通风系统换气效率的影响 不同的通风方式和气流分布方式,影响着通风换气效率,对稀释和排除室内污染物的效果不同,室内人员可感受的空气品质也不同。 集中式定风量全空气系统,靠调节送风温差满足室内外负荷变化,难于使消除室内热湿负荷的通风量与确保室内空气品质所需的通风量相一致。 变风量空调系统,室内外负荷变化时,送风量随之变化,当送风量小到一定程度,加大了室内流场的不均性,甚至会产生冷气跌落,冬季会产生热气流浮升,出现局部高速气流或气流死角,不仅热舒适出现问题,而且由于相应的新风量减少,室内空气品质也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于变风量空调系统,必需确保系统的最小通风量和最小新风量。 置换通风系统,直接在房间的下部以低风速送入,依靠人、设备等热源的热力作用,使送风以很小的扰动通过工作区,卷吸了周围的热空气和污染物质,定向地上升至设置在上部的排风口排出。在下部新鲜的送风空气推动下,室内形成近似置换式的通风,保证了工作区的最佳空气品质,换气效率最高。 风机盘管系统是用水管代替风管,将空气的热湿处理和过滤移到室内,对室内空气品质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A、机组的盘管排数少,除湿能力差,在室外湿负荷大的情况下使室内相对湿度提高;B、机组内的盘管湿表面常常成为室内的细菌源、气味源,室内空气品质得不到保证;C、风机的压头小,不能满足空气过滤器的要求;因此风机盘管系统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方面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四)挥发性有机物 室内空气中约有250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有:A、人体本身自然散发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丙酮、异戊二烯等;B、建筑材料如水泥、地毯、油漆、胶水、墙板、地砖、新家具,都在释放混杂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醛等;C、为了节能,建筑物大量采用绝缘保温材料和密封材料,这些材料也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实验显示,当各种不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混在一起后,并与臭氧产生化学作用,室内空气中就会出现许多隐形杀手。 三、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 我国于2003年3月开始实施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供了执行的技术标准。要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必须做到标本兼治。控制污染源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根本,而改进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则是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保证。 入室新风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良好的必要条件,但是,大量室外新风的引入势必增大空调系统的负荷,因此引入新风全热回收系统就势在必行。其原理就是利用排风中的冷量来预处理新风,几乎无需消耗任何能源。然而,纯粹依靠加大新风量并不能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理论研究和国内外的许多实际调查都证明,在达到一定新风量后,再加大新风对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已不起作用。因此,在保证足够的新风量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新风的品质。恰当的回风量,应既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又符合节能的理念。在利用回风的空调方式中,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是随回风率的加大而增加的。研究发现当回风率下降到80%左右时,对于节能和维护室内空气品质较为有利。 由于室内各种污染源不断地散发有害物,再加上新风的引入,虽然之前已经过净化处理,但仍然可能残留着一些有害物质,因此在采用回风和新风混合送风的空调方式时,加强对回风的过滤净化仍然十分重要。目前回风的净化主要针对室内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源,常采用复合式技术手段,如过滤、静电、吸附、催化、等离子体生物过滤、纳米等,根据所需去除污染物的种类,将各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采用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技术和将吸附与纳米相结合的技术则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保证了入室新风的品质后,进而以合理的气流组织方式送至空调房间工作区,方能达到预期的室内空气品质。 外加独立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虽然能够确保室内空气品质所需的新风量,但盘管系统本身的冷凝水却给室内带来微生物污染。其根本的解决办法是:由新风承担室内全部湿负荷,使风机盘管在干工况下运行,从而避免产生冷凝水,这样既保证了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又避免了使风机盘管机组成为各种微生物的孽生地。 对于商场等大空间场所,当人员密度很高时,所需要的新风量也很大。为节约运行能耗,鉴于这类区域建筑空间一般都较高大,若以适当的气流组织实现室内温度分层,仅在下部工作区内营造良好的空气环境,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时,选用换气效率较高的置换通风系统或与冷却顶板复合系统最为恰当。当新风量不足以满足排热要求时,可通过冷吊顶吸收多余的热量,也解决了控制室内空气品质所要求的风量与排热要求风量不一致的问题。根据如上分析,为了在满足热湿环境的同时还保证室内空气品质,今后空调系统的发展方向应是对温度、湿度和室内空气质量独立控制调节的系统。 结束语:室内空气品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应该是政府、业主、建筑及暖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共同考虑的问题。在当今很多现有的建筑中,室内环境都不是很理想,尽管有的符合现有标准。因此,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获得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金招芬,朱颖心.建筑环境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卢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韩华,徐文华,范存养.暖通空调,2000 [4]阮雄兵,徐玉党.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1 [5]凌均成.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 [6]易金萍,刘国辉,陈希.住宅科技,2002 [7]彭梦珑,杨奇,高冠军.制冷与空调,2001 [8]荣国华.通风除尘,1998 2014年8期—65 —

《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

《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 ----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国内权威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发布 今年3月1日,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从8月中旬开始,城市消费维权联席会议2012年轮值主席单位----南京市消费者协会与成都、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厦门、青岛、深圳、沈阳、长春、哈尔滨、杭州、济南、武汉、广州、西安、昆明、香港、澳门等21城市的消协(消委会、消保委)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国内目前最权威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也是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的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依据新出台的国家标准,历时3个多月,开展了国内首次大规模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活动。 此次比较试验活动共检测了25个汽车品牌(包括进口品牌)的43个车型(详见表一),几乎囊括了目前车市中从低端到高端的主流车型。比较试验结果显示,43个车型的8种挥发性有机物达标率为93.02%,车内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较好,被检测出的车内挥发有机物大多为甲醛和乙醛,而苯类挥发物几乎检测不出来。检测结果同时显示,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价位并不成正比。此次车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虽然达标率很高,但依据国家标准检测的8 种挥发性有机物,相比车内上百种的排放物而言,达标不代表没异味。对此,22家消费维权单位建议国家标准应适当增加有机物挥发物质的检测项目,并在检测方法中增加模拟车辆实际使用时的状态,同时呼吁要健全检测监控体系,从源头切断车内空气污染源。 受检车辆社会征集检测方法科学严谨 此次活动是3月1日《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出台之后,国内首次开展的大规模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国内汽车室内空气质量状况,敦促汽车厂商不断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确保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国家安全环保标准的汽车产品。而在此之前国内开展的车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一直沿用的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此次比较试验的具体检测单位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是《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HJ/T400-2007)等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检测条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案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案 检测项目 甲醛的检测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检测 氡气的检测 α射线、β射线的检测 检测地点(4个):生化楼实验室、食堂等 检测所需仪器和试剂 甲醛测定 ·仪器:蒸馏水、注射器、洗耳球、空气采样器(附有吸收管)、小烧杯、具塞25ml比色管(1支)。(外出采样需携带) 具塞25ml比色管(7支)、水浴锅、移液管(1ml、2ml、5ml、10ml)、分光光度计、1000ml容量瓶2个。(测定要用到) ·试剂:乙酰丙酮(乙酸胺、冰乙酸、乙酰丙酮、蒸馏水) 甲醛标准溶液(甲醛溶液(内含甲醛36%--38%)、蒸馏水)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 ·仪器:TVOC测定仪(使用方法参读说明书) 氡气的测定 ·仪器:测氡仪(使用方法参读说明书) α射线、β射线 一、甲醛的测定 特性 无色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流泪、喉部不适 主要危害 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哮喘甚至肺气肿;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引起少年儿童智力下降;致癌促癌 主要来源 夹板、大芯板、中密度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及其制造的家具,塑料壁纸、地毯等大量使用粘合剂的环节

相关标准(GB50325-200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I类民用建筑工程甲醛浓度小于或等于0.08mg/m3;II类民用建筑工程甲醛浓度小于或等于0.12mg/m3 取样 A、带蒸馏水,注射器,洗耳球,具塞25ml比色管 B、用5ml注射器分两次,共加入10ml蒸馏水到吸收管中(缓慢加入) C、接上取样机电源,再按开启仪器;先按(开启/调整)键,再控制流速为0.5L/min,调速幅度要小,以防蒸馏水被仪器吸入仪器中,然后再按(X10)键六次,保证吸收气体的时间为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待一起停止后,关闭仪器电源,将吸收管中的吸收液缓慢倒入比色管中,不要洒出来。再用少量(不大于10ml)蒸馏水润洗吸收管,将润洗液也倒到比色管中,并盖上塞子,待测。 测定原理: 在过量胺盐存在下,甲醛与乙酰丙酮生成黄色化合物,于414nm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试剂配制 A、乙酰丙酮:将50g乙酸胺,6ml冰乙酸及0.5ml乙酰丙酮试剂溶于100ml水中 B、甲醛标准溶液:吸取2.8ml甲醛溶液(内含甲醛36%--38%),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此时的溶液为每毫升约含1mg甲醛。从容量瓶中取该溶液10ml用水稀释至1000ml,即此时标准溶液浓度为10.0μg/ml。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数支25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0.00,0.20,0.50,1.00,3.00,5.00,8.00ml甲醛标准溶液,加水至25ml,加入2.5ml乙酰丙酮溶液,摇匀。于45--60℃水浴中加热30min,取出冷却,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414nm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减去空白实验所测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和对应的甲醛含量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 将采回来的样品及空白加水稀释至25ml,再加入2.5ml乙酰丙酮摇匀。于45--60℃水浴中加热30min,取出冷却,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414nm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减去空白实验所测的吸光度,得出样品的吸光度,对照标准曲线,求出样品中甲醛的含量。 计算 c=m/v(mg/m3) 式中:c----空气中甲醛的含量(mg/m3) m---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样品含甲醛量(μg/ml) v---空气的含量(L) 11、实验数据记录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准则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法人地位的经营性场所,人群聚集性场所,办公场所和建筑物运营方运营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空气监测要求、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 18204.1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 GB/T 18204.2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 GB/T 18204.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GB 37488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HJ 956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WS 394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GBZ/T 300.7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8部分: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883、GB 50325、GB 30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 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4 空气质量 4.1 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气味。 4.2 经营性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室内空气品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室内空气品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室内空气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舒适的空气环境虽然是由热舒适度、空气品质、声光和环境视觉等诸多因素所决定,但空气品质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一、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对人体危害 目前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建筑及装饰材料、家具、设备和日用品以及人体等,其主要污染物有:CO 、CO、微生物粒子、烟气、氮氧化 2 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放射性气体氡等。其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几种污染物及危害性如下: (一)、微生物粒子:即指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室内的微生物粒子大多附着在室内家具、墙壁或灰尘粒子上,影响人体健康的带菌粒子直径一般为4~20μm,≤5μm的空气带菌粒子可直接侵入人体肺泡,6~20μm的易沉附于气管和支气管壁上。这些微生物被吸入人体后可引起过敏、头痛、乏力、肺炎或哮喘等健康性疾病。 (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气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 anic Compound)简称VOC,是指在常温下容易挥发的有机物质的总称。室内的VOC气体主要是由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及生活和办公用品等散发出来的。据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室内已发现的VOC气体多达数千种,归纳起来主要分为烷类、烯类、卤烯类、芳烃类、醛类、酮类、酯类和其他等八大类。但室内常见且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VOC气体主要是甲醛、甲苯和二甲苯等。

甲醛:甲醛(formaldehyde)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略重于空气,易容于水及醇和醚等物质,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甲醛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是生产人造板、家具、地板材料等所用胶粘剂(树脂)中的重要原料,此外化纤地毯、塑料地板和油漆涂料中也有一定的含量。据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人造板材中甲醛的释放期限一般为3~15年,所以建筑室内甲醛气体的存在不可避免。据中国质量万里行2005年对某重要城市的家居空气污染调查结果显示,21个检测点中,95%的建筑甲醛超标,最多的超标6.1倍,平均超标1.43倍。人经常处于甲醛浓度过量的空气环境中,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粘膜充血、过敏性皮炎、头痛乏力、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苯:苯(benzene)是一种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微溶于水,具有易挥发和易燃等特点,专家们把他称为“芳香杀手”,国际卫生组织已经把苯确定为强致癌物质,苯也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苯系物甲苯和二甲苯具有易挥发、黏性强的特性,因此室内装修材料中多用甲苯和二甲苯等做各种油漆、涂料、胶粘剂、清洗剂以及防水材料的溶剂。加入了苯系物溶剂的油漆会散发出一种芳香气味,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让人失去警觉的同时慢性中毒。苯系物同样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引起白血病。 另外,对许多建筑实测的结果表明,尽管普通建筑房间内VOC气体的单项污染物浓度并未超标,但VOC气体的总量(TVOC)却超过了规定值。当空气中TVOC的含量小于0.6mg/m3时,对人体健康并不构成影响;当达到0.6~3 mg/m3时,能对人体产生刺激性影响;当TVOC的含量超过25 mg/m3时,将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GB/T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T 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 法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氨的标准测量方法GB/T 14668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 1466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 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花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酞丙酮分 光光度法 GB/T 16128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牛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 16147 空气中氨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GB/T 17095 室内空气申可吸人颗粒物卫生 标准GB/T 18204.13 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4 公共场所室内相对湿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5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流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示踪气体法GB/T 18204.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GB/T 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方法 GB/T 18204.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GB/T 18204.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 测定方法GB/T 18204.27 公共场所空气申臭氧检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Page 1of 9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3.1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 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3.2 可吸人颗粒物(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10um or less,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urn的颗粒物。 3.3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 利用Tenax GC 或Tenax TA采样,非极性色谱柱(极性指数小于10)进行分析,保留时 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4 标准状态(normal state) 指温度为273 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于物质状态。 4 室内空气质量 4.1 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4.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见表l。表 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Table 1 Indoor Air Quality Standard序号参数类别参数 单位标准值 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