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1-2章

货币银行学1-2章
货币银行学1-2章

绪论

一、货币银行学的含义

(一)什么是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与实际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二)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货币与银行。

什么是货币?货币不仅仅是现金。现金=现钞+硬币。可开支票的存款(支票存款),信用卡账户余额等也可是货币。

二、为什么要研究货币银行学

(一)为什么要研究货币?

1.货币数量影响就业和产出;

2.货币数量影响通货膨胀;

3.货币数量影响金融市场;

4.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

(二)为什么要研究银行?

1.银行在资金分配方面有着支配性影响;

2.银行的行为会影响到货币的总量;

3.银行为整个经济提供支付网络;

4.银行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发动机。

三、几点要求:

1.不旷课,不早退。如迟到要安静的进来。

2.少记录,以听和看为主,重点记笔记。

3.多提问,要注意思考。

4.多看课外书。

四、学习参考书目

1.易纲、吴有昌(1999)《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黄达:《货币银行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3.孔祥毅:《中央银行通论》(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4.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文 1998年

5.杜佳:《货币金融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6.R.哈里斯著,梁小民译:《货币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

7.中国金融年鉴

8.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9.金融时报

10.国家统计局网站

……………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的产生

(一)中国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中国古代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先王制币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与上述观点相对立的是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观点。司马迁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是为适应商品

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

(二)西方经济论著中的货币起源学说

在马克思之前,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创造发明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2.便于交换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3.保存财富说。这种学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在马克思之前,种种货币起源说均未科学完整地解释货币的起源,只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才科学完整地阐述了货币起源之谜。

(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不同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二、货币形式的演进

(一)币材选定的标准

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一般来说,充当货币的材料应具备以下这样一些性质:一是价值较高;二是易于分割;三是易于保存;四是便于携带。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1.实物货币

2.金属货币

金属充当货币材料采用过两种形式:一是秤量货币,二是铸币。

3.纸制货币

4.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5.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数据,而这些电子数据的取得基于持有人的现金或存款,因此电子货币可以视为信用货币的一种存在形式。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金属说:货币=贵金属=财富

(二)货币名目说:货币=价值符号≠财富

(三)劳动价值说: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四)社会选票说:货币即选票。(另类)

(五)货币的本质是衡量劳动和财富,并进行交易的尺度;货币体现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规则,是社会权力的代表。

二、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三)贮藏手段(四)支付手段(五)世界货币

在货币的五个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第三节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一、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

货币制度的构成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规定货币材料

货币材料简称“币材”,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确定用黄金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金本位,用白银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银本位。

目前世界各国都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也不再对币材做出的规定。

(二)规定货币单位

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 汇率制度的安排。3. 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一)国际金本位制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以黄金作为基础。(2)实行固定汇率制。(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4)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同于黄金,起着黄金的补充作用,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关系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会员国提供各种贷款,以暂缓会员国国际收支困难,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2)各国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这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3)固定汇率有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而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三)牙买加体系

继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制度又一次陷于混乱,导致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著名的“牙买加协定”。该协定取消了有关固定汇率制的条文,使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废除黄金官价并降低黄金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作用,提高特别提款权的作用并扩大成员国的份额,建立信托基金,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现行的牙买加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

1、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2、汇率安排多样化

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调节国际收支的渠道至少有以下五种:

A、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B、汇率政策。

C、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

D、通过国际协调来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E、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

三、区域性货币制度

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建立,是以货币一体化理论为依据的。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两个阶段:①较低阶段。②较高阶段。

目前,实行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国家主要在非洲、东加勒比海地区和欧洲,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海货币制度、欧洲货币联盟制度都属于区域性货币制度。

第二章信用和利率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

(一)什么是信用

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

(二)信用的产生

信用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私有制的产生。

2.信用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

二、信用的发展

信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就是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是生息资本的古老形态。

高利贷资本的特点:1.利息率高。2.非生产性。3.保守性。

高利贷的作用:高利贷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利息非常的高,导致生产力的衰退,不利于生产发展,甚至对生产有破坏作用;另一方面,高利率使无数小生产者破产,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产业工人;同时放贷者积蓄起大量资本,为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二)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

(三)社会主义信用

第二节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一、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trade credit

1.商业信用的两种基本形式:赊销和预付。

2.商业信用的作用

(1)促进商品销售。(2)加强企业间联系。(3)企业之间互相监督。(4)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商业信用的特点:(1)直接性。(2)单向性。(3)票据化。(4)短期性。

4.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授信规模和数量受限制。(2)暂时性。(3)信用范围狭窄。(4)管理局限性。(二)银行信用bank credit

1.银行信用的特点:

(1)动员资金的广泛性。(2)间接融资性。(3)综合性。(4)创造性。

2.银行信用与其他信用的关系:

(1)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2)银行信用构成现代信用制度的中心。(3)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支柱和主体。(4)银行由简单的中介人逐步发展成“万能的垄断者”。

(三)国家信用government credit

1.现代国家信用的作用:调节财政收支的平衡,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2.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1)公债。(2)国库券。(3)专项债券。(4)财政透支或借款。

(四)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

消费信用的形式:(1)赊销。(2)分期付款。(3)消费贷款(如信用卡)。

(五)租赁信用lease credit

租赁信用又有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维修租赁、杠杆租赁等形式。

(六)国际信用international credit

国际信贷的方式有:1.出口信贷。2.银行信贷。3.政府信贷。4.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七)民间信用private credit

民间信用的缺陷:(1)风险大。(2)利率高。(3)借贷手续不严。

二、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特点:1.返还性。2.流动性。3.收益性。4.风险性。

(二)信用工具的分类:

1.按发行者的地位分: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2.按金融市场交易的偿还期限分: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3.按是否拥有所投资产的所有权分: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

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汇票、本票(期票)。

银行信用工具——银行票据:银行券、本票和支票。

国家信用工具——政府债券。

社会信用、股份信用工具——股票和公司债券。

第三节利率

一、利息的本质

(一)西方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

1.均衡利息论,2.资本生产力论,3.风险论,4.时差利息论,5.节欲论,6.流动性偏好论。

(二)马克思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由于利润的分割,其中归贷出者的部分叫“利息”。

二、利率的分类

(一)利息的计量方法

1.单利计息:公式:C=P·r·n C—利息额,P—本金,r—利息率(简称利率),n—时间。

2.复利计息:公式:S=P(1+r)n S—本利合计额,其他字母的含义同上。

(二)利率的分类

利率(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所贷出的资本金的比率。

1.按利率的表示方法分: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2.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分: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3.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分: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4.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分:市场利率、官定利率。

5.按利率的作用不同分:基准利率、差别利率。

此外,还可以按信用行为的期限分为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按银行存款、贷款的不同分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等。

三、影响利率的因素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因此,马克思认为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利率决定的理论着眼于利率变动取决于怎样的供求对比关系,主要有三种利率决定理论。1.三种利率决定理论

(1)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3)可贷资金利率决定理论

2.两大利率决定理论的区别

凯恩斯和古典学派两大利率决定理论之间的分歧:凯恩斯根据其利率决定理论,得出利率难以降到实现充分就业所要求的水平的结论,认为一方面要靠财政政策的实施来增加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要靠人为的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

而从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出发,得出的结论却是:利率会随储蓄的增加而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利率的调整活动要到资本的增加与储蓄的增加量相等时为止。

(三)影响利率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

2.资金的供求状况

3.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具体又有:(1)通货膨胀风险。(2)违约风险。(3)流动性风险。(4)政策性风险。4.利率的管理体制

5.国际经济因素(1)国际上资金流动的影响。(2)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3)国家外汇储备数量及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4)国际利率水平。

四、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利率能够调节信用规模;2.利率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结构;3.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4.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5.利率具有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

(二)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利率可以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演进与货币职能 1.货币形态的演进和发展: 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电 子货币 ( 1) 足值货币 A.足值货币的形态发展: 商品货币金属货币 B.足值货币的基本特征 a.货币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 b.能够同一切商品交换 c.本身含有否定自身的基因 (2) 表征货币 A.概念: 表征货币是指足值货币的代表物, 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B.银行券的基本特征 a.她是能够随时兑换的货币, 代替贵金属流通中。 b.她的发行必须由黄金和信用作为保证。 c.早期各家银行在保证银行券随时兑换金币、银币的前提下都能够发行银行券。 (3) 信用货币 A.概念: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经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B信用货币的形式: 现金、存款、短期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 C.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 a.只是货币符号, 不具有内在价值。 b.是债务货币。 c.具有强制特征。 d.国家经过控制和管理货币流通实施货币政策。 2.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 支 付手段 第二节货币本质与货币计量 一、货币的本质 1.货币是商品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二、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观点: 货币金属论, 货币数量论, 货币国定论, 货币名目论 三、现代货币的计量 广义货币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狭义货币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货币层次划分 1.理论划分:

M1 =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2.中国: 在1994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 将中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 M1、 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 各层次所涵盖的内容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 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单位定期存款+其它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3.国际: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 M0: 现金, 本币流通中现金; M1: 狭义货币, 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M2: 狭义货币和准货币, M1+一定期限内的( 三个月到一年之间) 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CD M3: 广义货币, 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货币银行学讲义(4)

第二节 利率的变动 一、影响利率的因素:一般性的描述 1、从货币的供求看 1)收入 从流动性偏好角度看 ,收入的增加意味着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因而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移。因此,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上升。 从可贷资金的角度看,收入的提高意味着储蓄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供给;另一方面又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需求,因此导致收入对利率的影响难以最终确定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在没有货币幻觉的情况下,人们要完成相应的交易量所需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就会增加,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因此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 2、从可贷资金的供求看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意味着在人们的总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将会减少,从而可贷资金供给减少,结果使均衡利率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3)政府的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往往是用发行政府债券向公众借贷的方式加以弥补,这种政府的借贷造成可贷资金需求增大,从而意味着利率的上升。

4)预期利率。 当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会使当前的利率上升。相反,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使当前利率下降。 预期利率就像是一种能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利率就会上升;反之亦然。其实,这一有趣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 5)预期通货膨胀率。 说明:在前面曾经讲过,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那么利率也会上升。但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前者是与人们预计的未来价格水平波动相联系的,后者则是指已经发生的价格水平变动。 如果大家认为将来利率将进一步上升,那么利率会怎样变化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可贷资金的供求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如果大家认为将来利率将进一步上升,那么利率会怎样变化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可贷资金的供求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从可贷资金的供给来看: 可贷资金的供给者关心的是实际利率,即扣除物价因素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当人们认为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就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因此供给者愿意提供的可贷资金就会减少,所以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就会左移。 其次,从可贷资金的需求来看: 借贷方在筹资的时候考虑的是借贷的实际成本,同样他们所关心的也是实际利率。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就意味着每一个给定的名义利率所对应的实际利率在下降,因此在给定的名义利率下人们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利率的大幅度上升。 利率随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上升的现象,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作“费雪效应”。 注意:费雪效应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的名义利率的上升的现象,而不是断言通货膨胀率上升就会导致名义利率上升。 注意:费雪效应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的名义利率的上升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大纲 主要参考书目: 米什金(美)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博迪、莫顿(美)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瓦什、(美)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戈德史密斯(美)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 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黄金老、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李杨、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二讲利率理论 第三讲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讲通货膨胀 第五讲货币政策 第六讲金融监管体系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基本观点: 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是:执行流通手段的 货币必要量(M)=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商品平均价格(P)×待售商品数量(T)/货币流通速度(V)即M = PT /V (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金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由价格总额决定;纸币流通下,商品价格水平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1)现金交易说(Cash Transaction Theory) 注重于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必然导致物价水平

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反之,亦然。 方程式:MV=PT 或P=MV/T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T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易, P是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 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2)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Theory) 剑桥学派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假设货币需求同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保持一定的比率,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方程式:Md=KPY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P是一般物价水平, y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 k是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Md=M1+M2=L1+L2=L1(Y)+L2(r) 其中:Md代表对货币(现金)的总需求, 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及谨慎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M2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鲍莫尔模型(平方根定律) 托宾模型(资产组合理论) 新剑桥学派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总财富;财富构成;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例如,对货币的“嗜好”程度。提出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b,Re,1/P×dp/dt,u) 其中:M/P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y为来自各种财富形式的恒久收入 W为非人力形式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 Re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Rb为债券的预期报酬率 1/P×dp/dt表示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包括商品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 供求决定价格.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就是不做同向运动)运动是货币发挥 ()职 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铜 B、银 C、铁 D、贝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位本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1948年 B、1949年

货币银行学考试必过重点

货币银行学重点 一、货币形式演进 1、实用货币或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货币演变的最初形态。商品货币从形态上来讲是指用商品充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 2、金属货币: (1)贵重金属货币的产生:A、价值比较高;B、易于分割;C、易于保存;D、便于携带。 (2)称量货币: (3)铸币: 3、代用货币:是指替代金属货币流通并可以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4、信用货币:又称不兑换货币,是指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面值),并不能与贵金属兑换的货币,是一种债务性货币。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主要有辅币、纸币、银行券和支票存款四种形式。 5、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付机制。 二、货币制度的内容 1、货币制度的概念:是指国家做出的关于货币本身及其流通的法律性规定。货币制度是国家权威介入货币流通的结果。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币材的确定;(2)货币单位的确定;(3)货币种类;(4)货币发行与流通;(5)货币支付能力;(6)金准备。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是本位币、足值货币,可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金银复本位制:从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金属货币的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实际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实际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 3、金本位制:以黄金为币材,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金币为本位币;金币自由铸造,参加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代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金准备全是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4、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发行的银行券作为本位币流入流通;规定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的兑换比例,并在该国存放黄金或外汇作为平准基金,以便随时用来稳定法定的兑换比例;银行券不能再国内兑换金块,居民可按法定比率用本国银行券兑换实行金本位国家的货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 5、信用本位制: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流通的是信用货币;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在国内不能兑换金属,输出国外也不能兑换;货币的发行不受黄金数量限制,其流通基础是人们对政府维持币值相对稳定的信心。 四、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1、构成: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三大基本要素。 2、功能:(1)资金流动的功能;(2)支付结算功能;(3)聚集资源的功能;(4)管理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作业题、讨论题和思考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货币 2、价值尺度 3、流通手段 4、贮藏手段 5、支付手段 6、本位币 7、辅币 8、金本位制 9、无限法偿 10、有限法偿 11、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12、货币制度 13、格雷欣法则 二、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试举例说明。 2、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试举例说明之。 5、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6、什么是纸币本位制?其有何特点?应如何正确理解目前我国的“一国三币”制度? 三、课堂问答(讨论)题 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2. 金钱是万能的吗?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是万恶之源? 3. 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4. 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高度地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 5. 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应该怎样理解?结合欧洲货币、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理一理你的思路。 6. 货币是不是终归要消亡?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一、名词解释 1.信用 2.商业信用 3.银行信用 4.国家信用 5.信用工具 6.背书 7.承兑 8.商业本票 9.商业汇票 10.支票 二、复习思考题 1.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2.试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3.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关系如何? 4.说明消费信用的基本类型和经济意义。 5.信用工具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三、课堂问答(讨论)题 1.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2.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之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 3.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我国目前为什么大力推广票据的使用?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 (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二)填空(三)单项选择(四)多项选择(五)判断并改错(六)简答(七)参考 一、习题 (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 词汇 1.实物货币—— 2.铸币—— 3.存款货币—— 4.支付手段—— 5.计价单位—— 6.狭义货币—— 7.准货币—— 8.货币存量—— 9.货币流量—— 10.一般等价物—— 11.价值贮藏—— 12.币材—— 含义 a .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作用的银行存款 b. 反映整个社会潜在购买能力能够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c. 货币计算并衡量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功能 d. 一国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所有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

e. 一国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所有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 f. 铸造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g. 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人们生产的物品作为币材的货币形式 h .反映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服务的最直接的购买能力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i .货币作为补充交换的一个环节或作为交换价值的绝对存在而进行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j. 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k.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象征或代表被人们保存起来的功能 l. 表现所有物品价值的媒介 (二)填空 1.不同时点上货币存量的差额是______ ; 2.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货币是 ______的商品; 3.币材一般应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 ______和 ______的性质; 4.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都属于 ______; 5.我国历史上的“孔方兄”是指从秦朝沿用到清末的 ______形式的金属货币; 6.各国都是以 ______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标准; 7.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______ ; 8.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数据,而这些电子数据的取得基于持有人的 ______或______ ; 9.马克思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角度,将货币的职能排列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______ 和世界货币; 10.在财政收支、贷款发放、商品赊销等经济活动中,货币发挥着______ 的职能; (三)单项选择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交换发展)的联系。 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作用。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 14、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形式。 15、欧元的出现对(国家货币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交换产生与发展)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铜)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下降20%)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支付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金铸币本位制)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劳动价值说) 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价值比较高 B、金属的一种 C、易于分割 D、易于保存 E、便于携带 答案:ACDE 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 A、五铢 B、布 C、刀 D、元宝 E、铜贝 答案:BCE 3、信用货币包括()

货币银行学讲义

第四节基础货币的决定 二、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 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贷款 1、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或其他政权的业务。 例: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入1000元的证券,那么基础货币的变化情况如何呢?通过前面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一眼看出中央银行若买入1000元的证券,基础货币也会增加相同的数额。但若要了解详细的转化过程还需要通过下述分析:

从上述几种情形中可以看到,中央银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向银行或公众购入一定数额的证券,都会使基础货币增加相应的金额;反之同样成立。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来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 2、贴现贷款 贴现贷款增加1000元时,基础货币也同样增加1000元。T形账户表示为: 反之、中央银行若收回先前发放的贴现贷款,也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因此、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贴现贷款来影响基础货币。 三、影响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 1、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 首先、在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萎缩时,中央银行尽管可以通过降低贴现率来刺激这种需求,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对经济前景悲观,所以中央银行可能出现有钱无处贷放的现象。 其次、当银行面临资金困难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又很难坐视不救。因为它必须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2、政府预算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1)增加税收; 2)发行债券,向公众融资; 3)发行货币。 首先、政府如果只依靠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弥补赤字,基础货币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其次、政府可以向公众放行国债、这也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债券的发行影响到了利率水平、从而使得中央银行必须干预时,财政赤字就会影响到基础货币。 第三种方式就是增发货币,也就是债务的货币化。这种方式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 3、中央银行稳定汇率的目标 中央银行的稳定汇率目标也可能与控制基础货币的目标相互冲突。 不一致的三位一体: 资本自由流动、汇率固定、灵活的货币政策。 专栏10.1祥见教材《货币银行学》327页。 除上面提到的三方面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例如:在途资金、财政部存款等。 第十章要点回顾 重点:教材329页图10.2 第十章作业题: 教材《货币银行学》331页 1、2、3、5、10、11、12、15题。 第11章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两种研究角度: 一种是假定货币仅仅是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而存在的,从而讨论要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多少货币来支撑的问题。例如: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另一种是从微观的个人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 说明:我们讲的货币需求,是指在财富总量给定的条件下,在财富总额中有多少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来持有。 一、传统货币数量论 两种形式: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1、交易数量说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中央银行 第一部分填空题 1 、我国的“最终贷款人”是中国人民银行。 2 、我国目前中央银行制度类型为单一制,1983年前为准中央银行制 3 、中央银行的职能可以概括为 _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管 理金融的银行。 4 、流通中的现金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属于负债方项目。 5 、外汇黄金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属于资产方项目。 6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7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直接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8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贷款业务、证券业务、保管黄金和外 汇储备等。 9 、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的在央行存款分类可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10、从期限上看,各国中央银行的放款主要以短期为主,很少有长期贷款。以保 持中央银行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 、 1998 年 7 月正式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属于___C__: A 、单一中央银行 B 、联邦中央银行 C 、跨国中央银行 D 、准中央银行 2 、下列不体现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是____C_____: A 、集中存款准备金 B 、最终的贷款人 C 、购买国家公债 D 、组织全国的清算 3 、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其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 款准备金,目的在于__A_______: A 、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B 、保证存款机构的盈利性 C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 、有利于中央银行获取收入,以维持央行运作 4 、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____A_____: A 、外汇、黄金储备 B、流通中通货 C、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D 、财政部存款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

第二节利率的变动 一、影响利率的因素:一般性的描述 1、从货币的供求看 1)收入。 从流动性偏好角度看,收入的增加意味着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因而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移。因此,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上升。 从可贷资金的角度看,收入的提高意味着储蓄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供给;另一方面又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需求,因此导致收入对利率的影响难以最终确定。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在没有货币幻觉的情况下,人们要完成相应的交易量所需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就会增加,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因此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 2、从可贷资金的供求看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意味着在人们的总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将会减少,从而可贷资金供给减少,结果使均衡利率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3)政府的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往往是用发行政府债券向公众借贷的方式加以弥补,这种政府的借贷造成可贷资金需求增大,从而意味着利率的上升。 4)预期利率。 当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会使当前的利率上升。相反,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使当前利率下降。 预期利率就像是一种能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利率就会上升;反之亦然。其实,这一有趣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 5)预期通货膨胀率。 说明:在前面曾经讲过,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那么利率也会上升。但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前者是与人们预计的未来价格水平波动相联系的,后者则是指已经发生的价格水平变动。

货币银行学各章重点和答案

精心整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是以如下哪种理论为依据的? A、货币价值论 B、货币数量论 C、国家政权决定论 D、劳动价值论 号来代替的是: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8、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最初是导源于: A、支付工资 B、商品赊销 C、吸收存款 D、发放贷款

9、在价值形式的演进中,商品交换有质的变化的是: A、扩大价值形式到一般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 C、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10、金本位制度下,汇价的基本决定因素是: A、铸币平价?? B、商品的价格 C、货币购买力 D、物价指数 A、表现商品价值 B、在世界范围内流通 C、衡量商品价值 D、和一切商品相交换 17、在我国境内严禁作为计算单位和价值尺度流通的有: A、人民币 B、金银 C、港币、澳元 D、外国货币 第二章信用

1、信用活动中的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A、储藏手段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 2、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做法是: A、赊销 B、有借有还 C、票据化 D、挂账 3、由债权人开出承诺到期付款的有价证券是: 9、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有: A、消费信用 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 D、银行信用 10、以下各项可以看成是对民间信用的正确理解的有: A、利息面议 B、风险大 C、个人信用 D、利率高 11、直接发生在商品购销双方之间,信用金额固定、使用方向、还款

期限及相应的利息补偿由双方直接协商确定的信用形式为: A、银行信用 B、企业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12、属借贷范围的基本信用形式有: A、信托信用 B、银行信用 C、商业信用 D、国家信用 13、利用银行按揭购房所涉及的关系人有: 3、我国现行存贷款利率属于: A、官定利率 B、公定利率 C、市场利率 D、实际利率 4、由政府或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 A、公定利率 B、一般利率 C、官定利率 D、实际利率 5、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6%,期限为三年,按年计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习题标准答案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支 票。 2、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3、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信用本位制五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3、金银复本位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4、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良币 ;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劣币。 5、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6、货币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确定本位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流通、规定银行券的发行和准备制度。 7、商品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8、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本位币亦称主币。 9、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国家。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B职能基础上的。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C、商品货币D、电子货币 3、不可兑换的银行券属于 B 类型的货币。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D、电子货币 4、在一国货币制度中, C 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主币B、本位币 C、辅币 D、都不是 5、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 B 。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7、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1:13,而市场比价位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 。 A、银币 B、金币 C、金币银币同时 D、都不是 8、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B。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 9、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C。 A、呈正比 B、呈反比 C、相一致 D、无关 10、辅币的名义价值 A 其实际价值。 A、高于 B、低于C、等于 D、不确定 11、A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作用。 A、金币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以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2、商品货币: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 3、双本位制:复本位制改由国家依据市场金银比价为金币银币规定固定的兑换比率,银币金币按法定比率流通。 4、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发行的银行券作为本位币进入流通;规定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的兑换比率,并在该国存放黄金或外汇作为平准基金,以便随时用来稳定法定的兑换比率;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金块,居民可按法定比率用本国银行券兑换实行金本位国家的货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 5、金块本位制: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不铸造,不流通金币,而流通银行券;黄金集中存储于政府;居民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兑换金块。 6、本位币: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7、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用于辅助本位币完成小额零星交易以及找零使用的货币。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 英文名称:Money and Banking Theory 学时数: 51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以货币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济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财经学科相关专业学习、了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选修课,该课程是在假设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知识,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金融活动及其宏观金融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投资理念。 二、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系统地讲授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介绍本学科理论的前沿性课题,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金融活动及金融调控的问题。它试图通过对货币运行的研究,来说明现代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课程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讲概述(1学时) 基本内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介绍、 教学基本要求:从微观、中观、宏观的三个层次系统介绍货币银行学知识体系 重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框架、 难点:货币银行学体系构成 第二讲货币与货币制度(5学时) 基本内容:货币的起源及形式、货币职能、货币制度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对于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了解货币的五大职能以及货币的定义,掌握货币的层次划分及货币制度的构成和演变阶段 重点:劳动价值论、信用货币形式、货币职能、货币制度演变的历程

货币银行学第五篇章 复习题答案 12-09

货币银行学 第五篇章复习题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 一、填空题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从观点上大体分为三种:(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 、治理通货膨胀运用最多的手段是()。答案:宏观紧缩政策 、治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关键。答案:调控总需求 、据价格上涨速度的标准,通货膨胀可划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年物价上涨率达到两位数,则认为发生了()。答案:恶性通货膨胀 、在度量通货膨胀的众多指标中,多数国家通常采用的是()。答案:消费物价指数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时期对于债务关系中的债务人()而对债权人()。答案:有利、不利 二、单项选择题 、一般而言物价水平年平均上涨率不超过的是() 、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答案: 、需求拉上说解释通货膨胀时的前提是() 、总需求给定、总供给给定、货币需求给定、货币供给给定答案: 、认为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是通货膨胀的() 、强制储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财富分配效应答案: 、一个人有存款元、负债元和货币值随物价变动的资产元,当通货膨胀率为时,其总名义资产的净值为()、元、元、元、元答案: 、能反映出直接与公众的生活相联系的通货膨胀指标是() 、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冲减指数、通货膨胀扣除率答案: 、许多国家在抑制或治理通货膨胀时运用最多的手段是() 、宏观紧缩政策、供给政策、指数化方案、发展生产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有关通货膨胀描述正确的是()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经济现象、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必要量、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贬值.生产过剩答案:、治理通货膨胀的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 、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通过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定义通货膨胀须注意() 、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的对象、关注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强调持续上涨、物价上涨具有不可逆性 四、判断题 、使用平减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的优点在于其能度量各种商品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正) 、通货紧缩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使货币政策失去灵活性。()答案;正确 、需求拉上说解释通货膨胀时是以总供给给定为前提的。()答案;正确 、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印发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答案:错误 、所谓通货膨胀促进论是指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答案:正确 、一般说来通货膨胀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答案:错误 、通货紧缩是反通货膨胀的手段和措施。()答案:错误 五、简答题 、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的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怎样运用宏观紧缩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手段包括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 ()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手段包括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运用紧缩性的收入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手段包括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管制或冻结工资以及运用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需 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被贮藏起来),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价值的单方面转移,通常在商品赊销,延期付款,工资,租金房租以及其他领域),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时所发挥的职能)。货币的各个职能都是随着商品流通以及其在矛盾和时间顺序而逐渐形成的。 2.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 3.货币制度的基本容: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货币金属是货币制度的基础)通 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 4.本币与辅币:本币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具有以下几 个特点①本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②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③可以自由铸造和自行熔化和超差兑换;辅币是指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交易和找零之用。其特点有①其包含实际价值小于名义价值②有限法偿能力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 5.纸币:是指银行和政府发行并依靠其信誉和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6.黄金储备制度用途:即金准备制度。其作用有a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 b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金属流通的准备金c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7.货币制度的演变(4个阶段):银本位制度(以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它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主要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又称格雷欣法则,是指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和名义 价值相背离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第二章信用和利率

货币银行学第15章纸质练习(附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13章纸质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 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入框内。 Multiple Choice 1)The Fed uses three policy tools to manipulate the money supply: open market operations, which affect the _____; changes in discount lending, which affect the _____ by influencing the quantity of discount loans; and changes in reserve requirements, which affect the _____. (a)money multiplier; monetary base; monetary base (b)monetary base; money multiplier; monetary base (c)monetary base; monetary base; money multiplier (d)money multiplier; money multiplier; monetary base Answer:C 2)The federal funds rate is the (a)interest rate on overnight loans of reserves between banks. (b)interest rate on government debt. (c)interest rate the government pays when borrowing from banks. (d)all of the above. (e)both (a) and (c) of the above. Answer:A 3)The opportunity cost of holding excess reserves is (a)the discount rate. (b)the prime rate. (c)the Treasury bill rate. (d)the federal funds rate. (e)the mortgage rate. Answer:D 4)When the federal funds rate equals the discount rate (a)the supply curve of reserves is vertical. (b)the supply curve of reserves is horizontal. (c)the demand curve for reserves is vertical. (d)the demand curve for reserves is horizontal. (e)the demand curve for reserves has a positive slope. Answer:B 5)In the market for reserves, an open market _____ shifts the supply curve to the _____, raising the federal funds interest ra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