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之一,老师们要如何设计教学让同学们感受到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呢?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

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开火车读,齐读。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呢?请打开书。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一样吗?(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古文,首先要求读通读顺,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出示幻灯,标

注课文朗读停顿提示)老师这里标注了古文朗读停顿的标示,请用笔画在书中,再朗读课文,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师随机称赞指导:这位同学读得多好哇,我也发现,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也做着口型,心里与这位同学一起读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再请第二位同学朗读时,其他同学就读得更用心了。)

3.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如: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

牙谓/ 世/ 再无知音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一)学生自主理解内容

1.师:我们读了几遍课文,知道了课文有几位主人公?(板书:伯牙钟子期)幻灯示两人简单资料,学生自己读。

2、师:我们学习古文,想要理解内容,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预设:联系上下文; 借助书中的注释; 查看参考资料)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古文内容。想一想,从哪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自学后汇报。

(预设交流 1 :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善于弹琴,钟子期很善于听。(重点理解“善”)

预设交流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预设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预设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二)教师指导重点理解句子

1.幻灯示句子: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你从什么课文地方看出“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在书中画下来。

2、师:我看同学们都画得是这两句,谁来读读其中的第一句。示幻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谁能读读第一句,你从这句话中,如何能体会到“伯牙善

鼓,钟子期善听。”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眼前浮现出怎样的

画面?再指名读句子。

3、师:有那么多的高山,为什么钟子期只说“俄俄兮若泰山”呢?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前面的两个“善”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是——“善于”、“擅长”的意思,那么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 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再次引导朗读句子。

4、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读,问:你为什

么要这样读?(激发学生抒发独特的感受)生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①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 (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

清风——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板书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1)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2)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3)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忧虑。生4、渴望。……)(4)师:后

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

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学生感情读文)

3、感悟“破琴绝弦”内容

过渡:(激情叙述)伯牙和子期弹琴畅吟,相知相惜,结为兄度。他们相约,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再到江边相聚,再弹琴畅吟。当第二年八月十五时,伯牙带着他心爱的瑶琴,乘着一叶扁舟,乘兴而来的时候,(声音低沉)却不见子期的影子,四处打听,才知道,子期却因故不幸去世。此时,伯牙是什么心情?(悲痛万分)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钟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这些,伯牙又是怎样的心情?(再指名读句子)

面对着子期的一座孤坟,伯牙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破琴绝弦)生再读这句话。

伯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4.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破琴绝弦”,难道碎的只是琴,断的只是弦吗?(预设答案:1、他的心也碎了。 2 、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峨峨兮若泰山。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洋洋兮若江河。

(出示幻灯片)拓展课文,师:当伯牙志在——。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5、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练笔。如果你是伯牙,面对着钟子期

的孤坟,你想对钟子期说

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

学生写完后汇报。再读课文句子。

6、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p 0 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五、积累背诵,深悟知音

1.师:课文短短的74 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道是“无琴”却“有情” (板书)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详细

伯牙绝弦 一、导入新课 我们来听几段音乐,闭上眼睛认真感受,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梁祝》为我们讲述的是梁祝化蝶的凄美故事。 《赛马》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茫茫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景像。 生活中,音乐就是用它独特的方式为我们讲述着动人的故事,描绘着美好的画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刚才我们欣赏了几段美妙的音乐,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和音乐有关的故事。 齐读课题。 2、课文讲的谁与谁的故事伯牙是谁 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他的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被人们誉为“琴仙”。《荀子劝学篇》有这样的记载: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意思是说伯牙弹琴的时候,连马都停止了吃草,抬起头来听他的琴声。可见伯牙的琴艺是何等高超。 3、伯牙绝弦,绝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4、伯牙作为一代琴仙,是一个视音乐如生命的人,是什么原因让他断绝了琴弦,一生不再弹琴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千苦流传的动人故事。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指读。 预设生1:有没有读错的音。 预设生2:有的句子没有读对停顿。 师:有哪些句子不好读,或者你想提醒大家的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那么,谓是什么意思乃的意思是破琴绝弦指的是 生回答。 师:意思理解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请两位同学读。 师:大家注意到这句话了吗

出示:兮是什么意思,若是 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两位同学读 师:这句话该怎样读 学生齐读。 师: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全文。 2、师: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出示:画节奏文章)下面老师来读一读。(范读) 师:同学们不妨拿出笔,边听,边在你们的书上作出这样的记号。 师:让我们一齐把这篇文章的读一遍。 四、深入学习 (一)了解梗概、何为知音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读完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两个人。板书:伯牙钟子期 师:对于钟子期,你了解多少 学生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生1: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喜欢听。师: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1:“善”。 生2: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师: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看看同意谁的观点生:第二个同学。“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文中还有两个善,一起看一下: 出示: 师:这两个“善”怎么解预设:生:“善”就是好的意思。 师:“哉”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啊!”“善哉”就是好啊,表示赞叹。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肯定不止“好啊”一个解释,表示赞叹时,还可以说什么预设生:真棒啊!真行啊!不错啊!了不起啊!妙极了!真厉害啊! 3、师:伯牙和子期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听琴,(板书:琴)你们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也告诉了我们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D: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读勾画的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预设:生1:我认为意思就是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在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就是像泰山一样高大,像泰山一样巍峨。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弦:xián) 2、“绝”是什么意思?“绝弦”就是(把琴弦弄断),意味着什么?(以后 再也不弹琴了) 是谁把琴弦弄断?(伯牙)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一名顶尖的宫廷乐师,琴技非 常高超,被人们誉为琴仙,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要把琴弦弄断,再也不弹琴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读占鳌头,读通读顺。 (一)一读,读得正确流利。 1、打开书,把课文大声地读两遍,要求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全文,正音。 3、全班齐读。 (二)二读,读出节奏韵味。 1、读古文光正确流利还不行,还要有停顿、有韵味。瞧,老师给你们画好节奏,这样就能读得更好了。自由练读。 2、师生分角色配合读。 3、全班齐读。 三、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读到这,你知道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吗?(板书两人名)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他们的关系?(知音)我们先来看看伯牙、子期是何许人也? 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在你眼前时,你有什么疑问?

是呀,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了知音?(琴、音乐)他们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听琴。也就是文中的哪句话?(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齐读一遍。 哪些句子能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汇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这句中有两个“善”,和前面的“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 ②“善哉”是钟子期对伯牙由衷地赞叹。如果是你,听到一个人弹琴弹得非常好,你会怎样赞叹?(弹得真好啊!真好听啊!)在古代就化作两个字:善哉。 ③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是怎样赞叹?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④当你读着“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把这种画面读出来。男生齐读。 ⑤第二句谁来读。谁知道在古代,江河具体指什么?(长江、黄河),想到长江黄河,你脑中立刻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诗句?读出这种气势。 ⑥拓展: 是啊!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就是钟子期,看你们是否能听出伯牙心里所想。说话训练: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清风徐徐、白雪皑皑 不论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够懂得,这就是文中写的,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 3、两个人之间的这种默契我们可以用哪种成语来说?(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人,才可以叫做自己的(知音)(板书),如果你是伯牙,终于得到这样一位知音,心情如何? 4、(配乐《高山流水》)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必得之。” 5、同学们,刚才的琴声,就是伯牙创作的《高山流水》片断,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出示字幕、录音) 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志向像泰山一样高远,胸怀像江河一样宽广,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6、读了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你知道伯牙想通过琴声表达怎样的志向、怎样的胸怀吗? 5、伯牙的这种志向、这种胸怀那些达官贵人能得之?(不能)唯有谁能得之?(钟子期)唯有谁必得之?(钟子期)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1、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钟子期相见恨晚、欣喜若狂,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终于,约定的日子到了,伯牙兴致勃勃地赶来与子期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示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 案(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示范文本)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开火车读,齐读。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

特级教师展示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意图

特级教师展示课 25伯牙绝弦教案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5课,请一位同学读课题,最后一个字怎么读?谁再读?大家一起读。(设计意图:“弦”字的正音,建立在对学情的预知,因为“弦”字音很难读准,必须强化。)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古文。我们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因为是古文,再加一条:根据提示读出恰当停顿,按自己的语速去读,读好了就坐正。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老套的初读要求”真正做到,很不容易,要课课落实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自学意识与水平。) 2、检查读书 (1) 谁读第一句。预设: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2)谁读第二三句?预设:哉和“兮”老师用红色标示强调,都是语气词,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听老师读自由练读。谁再来读。 (3)谁读第四句。预设:有一处重音强调要读好--------“必”得之 (4)谁读最后一句。预设:要读好”谓/世/”这里的连续性,语气停顿。 3、就这样,语速放慢,适当停顿。我们齐读。读的有点意思了,感到自己越读越好的请举手。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第一句预设看是评价语,实际是读书基本要求。以此为“榜样”,学生知道该怎样努力达到要求。后几句的预设,目的在于教师心中有数。教师的主导如何体现?此处留有点拨的可能。若学生达到,教师不需赘言;若学生达不到,教

师则实行精当的点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教师要在备课时实行这样的预设。) 三、说说课文大意。 1、课文读得有点基础了,同学们能够根据课文下方注释,联系上下文,自己去试说每句话的意思了。(设计意图:学生先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水平从何而来?不是教师教出来,学生要有踏踏实实的自学过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巡视不是无所事事,是快速把握当下学情,班级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学力如何?进度效率如何?难点在何处?通过巡视实现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把握。教师要思考原先预设是否需要调整?通过巡视、调查、调整以使下一步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 3、我们来交流一下:多媒体出示。 (1)第一句。这句关键要理解哪一个字?组个词理解--善于。善于近义词---擅长。(2)第二句。(这里又出现两个“善”字。属于一词多义的词语,大家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善哉何意?泰山有了解吗?泰山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在当时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3)第三句。注意这里的古文中的江河是有特指的。长江、黄河。 (4)第四句。必得之的“必”是什么意思?都的意思,连起来再说5)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能够推断“复”是什么意思?再。不复鼓呢? 4、同学们刚才较好地理解了这篇古文,真棒!使用借助注释说句意,联系上下文实行了理解的方法。今后阅读古文,也可这样实行。 (设计意图:每句都有相对应的预设,有的是方法渗透,有的是背景资料补充,有的是古文特指知识讲解,有的是与课文重点相关关键词语的强化,还有的是连词成句的示范。预设之,以达心中有谱,教学交互,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教学实效。)四、学习想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 填空:,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 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把自己认为 难度较大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懂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生2:读。 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声音哄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出古文 的味道)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该停顿的地 方要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怎 么样啊师:范读 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 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整理的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饿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这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还可以指导学生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个性较

强,看待事物的主观性也很强,面对学习内容时会因个人的喜好决定学习兴趣度。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已有了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课堂,给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还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更为直观的展示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1、教师准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叙述故事:《伯牙学琴》(配乐出示相关的图片) 2、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质疑 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 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 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回想一下,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呢?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指名读,评价。 4、师范读,配乐。 6、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7、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8、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 五、深入学习 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因为钟子期死了)(板书:钟子期死) 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断了?(因为他太伤心了,因为他失去了知音)(板书:知音) 3、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2——4句)[课件出示句子] 5、指名读。 6、从此文段中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课件出示句子] 7、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8、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出示课件词语]于是你怎么赞叹? 9、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杨柳、志在白雪……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说句子。 10、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课件出示句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xx绝弦》 教案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①,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体会知音情深 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 (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1)知志。 出示: 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吕氏春秋》(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3)师生对读,烘托情感: 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4)课文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发现? (5)再次创设情景引读,感受生命之交。 师读: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已听不到子期说──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已听不到── 生读:善哉,xx兮若xx! 4.读写结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万盛经开区丛林学校赵小洪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钟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做游戏——课前谈话做铺垫 1、做游戏。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自由说ABCC结构的词。 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春雨绵绵、白雪皑皑、芳草萋萋、炊烟袅袅、云雾蒙蒙、霞光灼灼。 2、找规律,总结。 师: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自然景物) 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二、导读课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1、从图导入。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认识这样两位人物: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贵族打扮的,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青布包头,衣着布衫的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2、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指导“弦”的读音。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 “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 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也就是不再弹琴了的意思。理解了意思,们再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三、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自己尝试着读一读《伯牙绝弦》其他同学注意,读文言文的时候要慢一些,注意停顿。 2、(课件出示课文节奏)请同学们照着上面的节奏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课文。 四、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学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 板书:知音。)什么叫知音 2、指名交流。 3、(课件出示:知音及知音的意思) 4、还记得伯牙、钟子期是何许人一个晋国的士大夫和一个楚国的樵夫是什么使他们成为知音呢(板书:琴) 5、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话是这个意思(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6、伯牙和钟子期擅长琴的不同方面,谁能通过读来告诉大家 (生读):一个善——(鼓)一个善——(听),强调出“鼓”和“听”。(指名学生再读) 7、这就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这真是千里知音一“琴”牵,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二)精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同学们,古文很精练,只有短短77个字的文章不仅概括写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还具体写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具体描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语句,勾画下来。(生默读、勾画)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25《伯牙绝弦》 【教材】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 【目标分解依据】 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教材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3、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合作读、师范读等方式,读准文言文。 2.能借助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创设情境,讨论交流,体会伯牙和子期友谊的真挚,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4、通过多种读书方式,学生能背诵课文。 【评价活动方案】

目标一在环节二反馈自学情况时进行评价(课中反馈) 目标二在环节三的“理解课文”环节和反馈练习三中进行评价 目标三在环节三的“感悟深情”环节进行评价 目标四在反馈练习一中进行评价。 【教学活动预案】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八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 (2)学习作者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3)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种艺术。 2、了解课文的安排,(出示单元知识树)看看围绕“艺术的魅力”安排了哪些内容? 3、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合作读、师范读等方式,读准文言文。 2.能借助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创设情境,讨论交流,体会伯牙和子期友谊的真挚,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4、通过多种读书方式,学生能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单元导入,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感受古文音乐美。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请大家打开课本,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开始学习吧!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四、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乐曲,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就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千古流传的关于他俩友情的故事,题目叫——(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题) 2、板书课题,读题。 3、释题。(“绝”是什么意思?“绝弦”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想知道吗?请打开书本把课文读一遍。(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受。 3、指名读。(师评价:很好,第一次读文言文就读得如此的流利,不简单了。但是,文言文可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我们要读出它的韵味。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后评价,总结读文言文的方法。 5、学生按照方法再读。 6、指名读。 7、教师指导读“哉”“兮”两个语气词。(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 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8、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出示句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理解“谓”“世”分别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词,应该要稍停顿一下。 9、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品味知音之情。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课文的意思。 2、汇报学习情况。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 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出示课题:《伯牙绝弦》。谁来读题。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一次就把最难读的一个“弦”字读准了;读得清晰响亮,字正腔圆。让我们一起读课题。齐读课题。 2、了解伯牙,解释“绝”是什么意思?(断绝)“绝弦”是什么意思呢?(割断琴弦)师:“绝弦”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琴 3、伯牙是名满天下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要绝弦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二、反复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 2、读通顺了吗?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 3、指名读课文,评价1: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开了很好的头,谁还想读一读? 评价2: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三、读懂课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几遍读下来,你们知道了文章写了哪两个人?板书:伯牙钟 子期 钟子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钟子期,楚国人,生活在汉水边,是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2、课文哪句话写出了他俩的的特点?出示:“伯牙善鼓琴,钟 子期善听。” (1)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突出了他们的特点?(善)“善”是什么意思?那么这句话连起来就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同步练习1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善哉.(zhāi zāi)峨峨兮.(xī kuī) 绝弦.(xuán xián)破.琴(pè pò)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伯牙善鼓.琴 鼓: 2.洋洋 ..兮若.江河 洋洋:若: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 谓:知音: 4.乃.破琴绝弦 乃: 三、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伯牙绝弦: 2.知音: 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志:A.志向。 B.记。 C.记号。 (1)志.在高山 ( ) (2)永志.不忘 ( ) 2.复:A.重复。B.转过去或转回来。C.再、重新。 (1)终身不复.鼓 ( )

(2)翻来复.去 ( ) 3.绝:A.断绝。B.完了,穷尽。 C.极,非常。 (1)伯牙绝.琴 ( ) (2)聪明绝.顶 ( ) 五、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伯牙善,钟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伯牙所念,。子期死,伯牙谓,乃,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句子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 什么动人场景呢?仿写句子。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参考答案 一、zāi xī xián pò 二、1.弹 2.广大像 3.认为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4.于是 三、1.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 比喻知已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2.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四、1.A B 2.C B 3.A C 五、1.略。 2.(1)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3.A 4.明月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绝弦》同步练习2 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弦()兮()哉()谓()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定稿)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定稿) 龙湾区海滨一小陈晓娟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人解课题。 1、出示“伯牙鼓琴图”,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图中有两个人,知道他们是谁吗? (坐在草席上弹琴的是个著名的琴师,两千多年前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而旁边站着凝神听琴的,却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 2、这两个人的身份地位相差甚远,在常人眼中,一个高贵,一个低贱,是根本走不到一块儿的。但这在他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流芳百世的友情故事——伯牙绝弦,齐读课题。 题目能读懂吗?(绝:断绝;弦:琴弦。字面上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实际上就是不再弹琴了。绝弦的绝在现代语中也很常用,如绝交。) 3、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也称古文。文言文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读懂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先读懂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读懂句子,读通课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能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 二、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请大家把书打开,自由、大声读2遍课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反复练读,读出节奏。 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请自己试着读一下。 4、一起再读课文,注意感受节奏。 5、交流反馈,了解大意: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 (板书:伯牙和钟子期)讲了他们的什么事? 死 形成板书:伯牙钟子期 (善鼓琴)绝弦(善听) 6、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预设1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其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2)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想) 3)出示: 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认为、以为)。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泸县天兴镇一心学校朱世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师板题、读题、解题。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恰当。 2.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 若 / 泰山洋洋兮 / 若 / 江河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三、读懂课文内容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抽生说(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2.你真棒,才读几遍就知道了。那你们能不能读懂每个句子呢?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先把书下的注释写到文中,然后看看句子是什么意思,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变通。读不懂的打上问号。) 3.通过自学,说说你有哪些地方没读懂? 4.解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理解“善”的意思。 5、从哪里看出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2-4句)这个“善”字

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理解2、3句意思,重点理解“善哉”意思;朗读,读出赞美语气。 6、伯牙鼓琴只鼓高山、流水吗?还会鼓些什么?(清风、明月……)假如你是子期,你会怎样赞叹? 7、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8.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理解意思,体会伯牙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9.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0.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四、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北京张聪《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特等奖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张聪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 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1],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体会知音情深 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 (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1)知志。 出示: 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吕氏春秋》 (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3)师生对读,烘托情感: 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 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