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第1课的研究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模型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恐龙模型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赛跑等。本课将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会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将在纸带的一端画青蛙的起跳点,再根据青蛙跳跃的位移在纸带上画出终点的标记,完成表征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思考:终点究竟是在青蛙的头部画线,还是在尾部画线?甚至有学生可能会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问题。另外,用纸带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呈现青蛙三次跳远的结果,便于展示、交流。在研

讨中,学生将认识到纸带的长度就代表青蛙跳跃的距离,或者说是它移动的距离。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他们有关长度的表述,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转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说他(或她)的纸带比另一个学生的长,可鼓励这个学生使用“距离”一词,即可以说:“我的纸带更长,表明我的青蛙跳的距离更远。”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次课比较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已有认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不变,而现在物体的位移每一次都可能不同。学生举动时,反复运用出发点和终点,这个“点”演变成“线”,出发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标记的终止线。因为跳跃的距离没有留下痕迹,当本人的青蛙多次跳跃的距离相互比较,或是与火伴的青蛙跳跃的距离比较或是与小组其他成员比较方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1.研究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本人的观点、展示本人的探究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青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比较青蛙多次弹跳的距离。

难点:知道裁剪纸带的方法,纸带的长度代表着青蛙跳远的距离。

【东西准备】

为每个学生准备:1只玩具青蛙、1条纸带、1支彩笔、1把剪刀、1个胶棒、1把直尺。

每两名学生:1张对开大纸。

【教学过程】

一、聚焦

(一)导入。

游戏:跳远比赛

(游戏说明:请高矮不同的两位学生到讲台前的空地举行跳远比赛,其他学生仔细观察。)

比赛完成后,教师提出三个题目:

题目一:你认为他们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问题二:他们是怎么做到公平的?

2

问题三:怎样知道每个人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跳远比赛的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确定和标记起点和终点对比较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2、探索:青蛙跳远比赛

(一)试玩玩具青蛙。

1.体验青蛙跳远。

教师分发玩具青蛙,每人一个,让学生练青蛙跳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青蛙跳跃一段距离。

设计企图:在这个环节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熟悉青蛙的玩法,尝试举行出发点和终点的确定和标记,并理解青蛙跳跃的距离就是出发点到终点的距离。

2.提问: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青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青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青蛙跳了多远。

(二)确定青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经由过程画线的方式记录了青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轻易地与别人青蛙的跳远距离举行比较。为了轻易,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青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举行比较。

教师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青蛙,让学生看清青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一条终点线和一个青蛙,让学生注意青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三)青蛙跳远比赛。

1.发材料。

2.分小组举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点学生对出发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示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惯。

(四)谁的青蛙跳得最远。

1.比较自己青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青蛙的跳远距离。

2.比较小组成员的青蛙跳远距离,确定“哪只青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

3

3.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谁的青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青蛙。

三、研讨

1.教师提问:在小组中,谁的青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2.提问:

(1)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们为你提供了有关青蛙跳远的什么信息?

(2)你的青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教师需反复提醒:对齐起点和确定终点。

设计企图:①认识纸带表征距离的作用;②确定出发点和终点举行比较的紧张性;③拓展思惟,学会比量的多种办法。)【板书设计】

出发点和终点

共同的起始线、终点线公平

起始线

【相干表单】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 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 (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明确共同的起跳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小朋友们都参加过跳远比赛吗?那咱们现在就找同学比一比。 老师任选两位同学比赛跳远,故意让他们在不同的起点跳,无法比较谁跳的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无法判断谁跳的远。然后让两位同学在同一起点起跳,并比较哪位同学跳的更远。 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 师:从同一条线上开始跳,我们把这叫做起点,最后落地的地方,我们称为终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起点和终点。(板书:起点和终点)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 2 起点和终点》优质课教学设计_5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 ①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②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③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2. 科学探究目标 ①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②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3. 科学态度目标 ①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②认同以图表的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③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④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②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2. 教学难点:测试纸蛙跳远距离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准备 纸带(50cm)每人一条,纸蛙、画好起点线的白纸、笔两人一份,剪刀一组一把。 大纸带一条,大纸蛙两只(板书),小纸蛙一只(演示),磁贴两包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大家好,我姓杨,你们可以叫我杨老师。今天啊,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二课《起点和终点》,我还带来了一份礼物,一封秘密信件。你们想要吗? 在上课之前啊,杨老师有三个小要求,大家听好了。 一、老师说开始实验前,请不要拿材料,组长做好监督 二、注意倾听,杨老师和同学讲话的时候,要闭上小嘴巴,耳朵竖起来。 三、发言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当听到这个音乐的时候,请大家坐

端正,手放好。 表现最好的小组,杨老师会把这封秘密信件奖励给他们。 现在开始上课。 ㈠故事导入 T师:杨老师听说,**班的同学啊特别喜欢听故事,我今天也带来一个小故事。森林里住着两只青蛙,青蛙哥哥和青蛙弟弟。他们都很喜欢一项运动,那就是跳远,都觉得自己是第一名。今天,他们进行了一次比试,让我们看一看。T 你能比出来吗? 叫3个学生回答。(产生不同意见) T师: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学生讨论1分钟。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贴起点终点划线 T现在用你们的方法让青蛙哥哥和弟弟比赛一下吧。TT画出起点线。T预备,跳。T画出终点线。谁赢了?(青蛙弟弟) ㈡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 怎么跳起来 T师:今天,老师还把青蛙带到教室里来了。(出示跳蛙)(实物投影) T师:拨动青蛙的尾部,可以让青蛙跳起来。谁想来试试?(投影示范)T师:杨老师给每人准备了一只青蛙,请大家都试一试。T并思考,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呢?青蛙在组长抽屉里,请组长分发,成功的同学马上举手,老师看看哪个组最快,拿到青蛙就可以开始了。(学生试跳,教师巡视。)T师:(放音乐)请组长将青蛙收到抽屉里,让它们休息一会。 2. 跳了多远 T师:看,这是杨老师做的几次实验,这是青蛙的起跳线,怎么知道我的青蛙跳了多远呢? 生回答,从青蛙落地点离起点最近的距离划线,作为终点,终点到起点的距离就表示青蛙跳了多远 TTTT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终点,并提示,第四幅图片青蛙没有跳出起点,实验需要重做。 T师:公平的比赛往往需要统一的标准,看看高年级的姐姐是怎么做的。T (播放视频)看清楚了吗?说说看是怎么做的。(边说边上台演示)如果举手同学寥寥无几:杨老师再放一遍,这一遍,请大家睁大眼睛。T怎么做的?(边说边演示) T师: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比赛环节,杨老师给两人一组准备了一张画好起

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第1课的研究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模型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恐龙模型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赛跑等。本课将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会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将在纸带的一端画青蛙的起跳点,再根据青蛙跳跃的位移在纸带上画出终点的标记,完成表征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思考:终点究竟是在青蛙的头部画线,还是在尾部画线?甚至有学生可能会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问题。另外,用纸带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呈现青蛙三次跳远的结果,便于展示、交流。在研

讨中,学生将认识到纸带的长度就代表青蛙跳跃的距离,或者说是它移动的距离。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他们有关长度的表述,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转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说他(或她)的纸带比另一个学生的长,可鼓励这个学生使用“距离”一词,即可以说:“我的纸带更长,表明我的青蛙跳的距离更远。”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次课比较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已有认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不变,而现在物体的位移每一次都可能不同。学生举动时,反复运用出发点和终点,这个“点”演变成“线”,出发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标记的终止线。因为跳跃的距离没有留下痕迹,当本人的青蛙多次跳跃的距离相互比较,或是与火伴的青蛙跳跃的距离比较或是与小组其他成员比较方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2.2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比较需要公平。 2.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 二、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方法。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三、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观察发现问题。 2.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2.学会自己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比较需要公平,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教学难点: 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要有统一标准,才能公平比较。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只青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①请两个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采取不同起点起跳。问问谁跳的远?设计意图:在观察中发现不同起点的两个小朋友究竟谁跳得远,并不公平。 ②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跳远比赛更加公平呢?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体育运动会中的经验,自然想到需要统一起点。 ③起跳的位置我们称为?落地的位置我们又称为? 设计意图:巧妙引出课题,并且让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定义更加清晰。(板书:起点和终点) 二、聚焦课题 1、开一场跳远运动会 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运动健儿们!看! 师:他们现在都在这个盒子里休息呢,那想让它们登场,我们就要把这场运动会策划的有声有色。首先,我们先来确定一下“比赛场地”,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踊跃回答,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引出纸带,不仅材料简单并且十分实用。 2、讨论方案 师:好,“场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那么同学们接下来就是制定规则了。规则如何制定呢?谁有主意?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教科版一年级小学科学上册教案《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2节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较为科学的比较方法并意识到科学测量的重要意义。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以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来比较大小。《起点和终点》这节课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纸带的使用为后续卷尺的引出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是纸蛙跳远比赛,通过在纸带上标出起点和终点来比较哪只纸蛙跳得更远,从而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的简单方法。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刚接触科学学科,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验纪律的管理,在交流汇报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准备:每组3只小纸蛙(A蛙、B蛙、C蛙)、3条纸带 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聚焦(情境导入): 1、师:我们班哪位同学跳远跳得最远? 2、师:要比较谁跳得远,大家的起点要一样,看谁的终点远(板书课题)。 二、探究: (一)让小纸蛙向前跳 1、师: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用小纸蛙代替我们跳远吧。试试看,你能让小纸蛙向前跳吗? 2、学生尝试,练习让纸蛙向前跳。 3、交流演示: (1)请学生演示让纸蛙向前跳,说说怎么才能让纸蛙向前跳的更远。 (2)表扬奖励纪律、发言、操作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落实课堂常规。 (二)比一比哪只小纸蛙跳得远 1、师:接下来,我们比一比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2、思考讨论: (1)为了比赛公平需要怎么做? (2)怎么标记起点和终点,以哪里为准? (3)一次比赛结果可靠吗,要多比几次吗? 3、学生发言、探讨,教师小结提出要点: (1)为了比赛公平,尽量用一样大的力按纸蛙,让它们向一个方向跳跃。(2)划一条直线作为纸蛙的起跳线,让纸蛙头最尖的地方贴着直线开始起跳。(3)标记出纸蛙停下后最前端的为准作为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3只纸蛙分别跳了多远。 (4)为了让比赛结果更可靠,可以比三次看看谁跳得更远。 (5)一条纸带只记录一次比赛结果,看看结果怎样。 4、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维持课堂纪律。 5、汇报交流:在黑白展示各小组的纸带,请学生说说比赛结果和比赛过程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能掌握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会通过测量,科学地比较;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相互倾听他人意见,合作探究、展示自己观点。提高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掌握通过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学习难点】 在小组探究及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能够通过记录的方式进行比较。 【学习流程】 一、导入 故事导入:秋天到了,森林里动物们准备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小青蛙们看见了,它们也想参加。小青蛙围在一起讨论,一只小青蛙说道:“我们青蛙弹跳能力可好了呢,要不我们先挑选一个跳得最远的去参加比赛,肯定能得冠军呢!”“派我去,派我去,我跳得可远了!”一只小青蛙急切得说道。另一只小青蛙不服气了,说道:“哼,我跳得更远呢,应该派我去!”然后这只也想去,那只也想去,大家都想去。

小朋友们,你知道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跳得远吗? 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 二、学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你的纸蛙能跳多远?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 拿出学具纸蛙,按青蛙的身体尾部,让其弹跳出去。你的纸蛙能跳多远?自己说一说,并在学习单上表现出来。 第二步:互学讨论 小组探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跳远的长度,或者通过画图、测量等方式得出结论。完善学习单内容。 第三步:展学交互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生1:在纸蛙起跳的地方画一条线,弹跳后,在终点画一条线,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就是青蛙跳远的长度。 生2:纸蛙旁边放一把尺子,从1厘米处跳起。用弹跳后的厘米数减去1厘米就是跳远长度。 教师质疑:什么是起点?什么是终点?为什么要设置起点与终点? 设计意图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起点和终点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差不多要素。 3.小青蛙跳远的距离能够用起跳点和落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识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纸条的形式记录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1.进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情愿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探究证据。 3.认同客观记录小青蛙的跳远距离比获得竞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差不多方法。 2.认识到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到共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并学会标识终点。 【教学难点】能借助纸条来进行距离的记录和比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滚檑木圆 1.谈话交流平经常玩的游戏 2.学一学,爷爷小时候的游戏——滚檑木圆 3.玩一玩,看谁的檑木圆滚的更远。 二、起点和终点 1.ppt出示,玩檑木圆引发的矛盾 2.关心两个小朋友分析,到底谁的檑木圆滚得更远呢?如何样才能比较? 3.找一找,檑木圆的“起点”和“终点”。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比较距离远近的竞赛。 6.师:是的,这些项目,我们都能够用先确定起点和终点,再量一量的方法来比较。 三、看谁跳的远 (一)练习青蛙跳 1.教师利用替代法(模拟实验),在教室里完成一场“看谁远”的竞赛。 2.认识跳远竞赛的主角:小青蛙,依照材料说一说它的特点,推测它的玩法。 3.认识小青蛙的竞赛场地,说一说,黑胶带的作用和意义?(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4.在小青蛙的“热身活动”中,熟悉操纵小青蛙的方法。 (二)看谁跳的远 1. 观看视频,同桌交流记录的方法和注意点。 2. 教师通过追问的方式,强调记录的次数(排出偶然性)、如何标识终点等。 3.学生测量和记录,教师巡视。 4.测量完成的同学,把记号笔和小青蛙重新放回筐内。老师提供新的材料。 (三)丈量距离 1.出示最先完成的两块跳板。学生交流它们各跳了多远,哪一个更远? 2.用纸带标记小青蛙的跳跃距离,剪下后进行班级内的比较。 3.评选出班级“跳远王”(小青蛙) 五、考考你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小学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学年科 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起点和终点是小学科学22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起点和终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本篇文章将对小学科学22中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详细介绍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起点是事物发展的开始,终点是事物发展的结束。 2. 掌握起点和终点的定义和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培养观察的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起点和终点。 4.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教学工具。 2. 学生的试验报告和观察记录。 3. 一些实物,如水果、昆虫标本等。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事物的开始和结束。例如,引导学生观察一朵花:花的起点是小芽,终点是凋谢。 2. 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什么是事物的起点和终点?

3. 概念讲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单生动地解释起点和终点的概念。例如,起点是事物发展的开始,终点是事物发展的结束。 4. 实物观察: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并请他们观察实物的起点和终点。例如,给学生展示一个苹果,引导他们观察苹果的生长过程。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不同事物的起点和终点,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6.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观察结果和讨论。 7. 总结概括:引导学生总结起点和终点的定义和概念,并做一些巩固练习。 8.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起点和终点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课堂评价 1. 收集学生的笔记和讨论记录,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估。 2.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3. 通过教师的问答和提问,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物观察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观察和思考起点和终点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 终点》教案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比较需要公平的原则。 2.明确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掌握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方法。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三、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观察发现问题。 2.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2.学会自己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比较需要公平,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教学难点: 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要有统一标准,才能公平比较。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只青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请两个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采取不同起点起跳。问问 谁跳的远?设计意图:在观察中发现不同起点的两个小朋友究竟谁跳得远,并不公平。 2.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跳远比赛更加公平呢?设计意图:学 生联系体育运动会中的经验,自然想到需要统一起点。 3.起跳的位置我们称为?落地的位置我们又称为?设计意图:巧妙引出课题,并且让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定义更加清晰。(板书:起点和终点) 二、聚焦课题

1.开一场跳远运动会 师: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赛选手!看!他们现在都在这个盒子里休息呢,那想让它们登场,我们就要把这场运动会策划的有声有色。 2.讨论方案 师:好,“场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制定规则了。规则如何制定呢?谁有主意? 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同学们真聪明,和我们的跳远比赛一样,这次运动会同样要求起点和终点的设定。那么起点和终点如何进行设定呢,谁有主意? 生回答,教师引导。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3.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材料摆放:信封(尺、记号笔)、测量纸带放右边抽屉,青蛙左边抽屉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哪些运动项目啊? 师:哇,我们班孩子真棒,会那么多种运动项目,怪不得你们一个个都是那么的精神抖擞。老师在小的时候呀特别喜欢跳远,而且我是我们班的跳远高手,厉害吧。 和大家聊天真开心,那么就让我们开心的进入课堂吧!上课 教学设计 一、聚焦 (1)游戏导入 师:刚才我说我是跳远高手,大家想看看老师跳远吗?(师示范跳远)你们会跳远吗?哇那么多小朋友都会跳啊,那我请两位小朋友来跳一跳?比一比谁跳的远,好吗? 师:谁愿意来挑战一下? (2)问题聚焦 师:哪位小朋友跳得更远一些?......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要不,我们再来让他们比一次,好不好?......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更清楚地比较出谁跳得更远? 师:我们可以找一个他们起跳的地方。(师画线)这里就是他们的起跳点。(板贴1) 一生跳。 师:在他落脚的地方也画一条线,这里就是落脚点。(板贴2) 师:现在我们请另外一位小朋友跳。这次落脚点谁愿意来画? 另一生跳。学生画落脚点。 师:现在可以比较谁跳得远吗? 师抽后面的小朋友,看不清楚,请他站到起跳点位置。 师:你是怎么比较的?(随机板贴3“距离”) 师:起跳点我们也可以叫做起点,而落脚点也叫终点。(板贴4)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起点和终点》。(板贴5)

一年级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一年级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引导学生明白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3.让学生掌握测量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4.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教学难点: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2. 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 二、活动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 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3.纸蛙跳远比赛。

《起点和终点》(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起点和终点》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2节《起点和终点》,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 c. 掌握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b.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能力。 c.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比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 教学重点: a.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c. 比较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 a. 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学生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但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也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a.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条线段,并问学生这条线段有哪些特点。 b. 学生观察后回答,可能会提到线段的长度、形状等特点。

c.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条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吗?请大家一起讨论。 2. 概念讲解 a. 教师向学生解释起点和终点的概念,简单明了地阐述起点和终点的含义。 -起点是线段的开始位置,终点是线段的结束位置。 b. 通过实物或图片示例,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一条绳子或纸条,示范并让学生观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 3. 尺子的使用 a.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把尺子,并解释尺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尺子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上面有刻度表示长度。 b. 让学生观察尺子的刻度,了解尺子上的数字代表长度。 -教师可以指着尺子上的刻度,问学生这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c. 引导学生使用尺子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小物体,如铅笔、书本等,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4. 比较物体长度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2节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较为科学的比较方法并意识到科学测量的重要意义。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以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来比较大小。《起点和终点》这节课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纸带的使用为后续卷尺的引出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是纸蛙跳远比赛,通过在纸带上标出起点和终点来比较哪只纸蛙跳得更远,从而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的简单方法。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刚接触科学学科,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验纪律的管理,在交流汇报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准备:每组3只小纸蛙、3条纸带 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聚焦: 师:我们班哪位同学跳远跳得最远? 师:要比较谁跳得远,大家的起点要一样,看谁的终点远。 二、探究: 让小纸蛙向前跳

师: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用小纸蛙代替我们跳远吧。试试看,你能让小纸蛙向前跳吗? 学生尝试,练习让纸蛙向前跳。 交流演示: 请学生演示让纸蛙向前跳,说说怎么才能让纸蛙向前跳的更远。 表扬奖励纪律、发言、操作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落实课堂常规。 比一比哪只小纸蛙跳得远 师:接下来,我们比一比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思考讨论: 为了比赛公平需要怎么做? 怎么标记起点和终点,以哪里为准? 一次比赛结果可靠吗,要多比几次吗? 学生发言、探讨,教师小结提出要点: 为了比赛公平,尽量用一样大的力按纸蛙,让它们向一个方向跳跃。 划一条直线作为纸蛙的起跳线,让纸蛙头最尖的地方贴着直线开始起跳。 标记出纸蛙停下后最前端的为准作为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3只纸蛙分别跳了多远。 为了让比赛结果更可靠,可以比三次看看谁跳得更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