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料学阅读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阅读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阅读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料目录(节选)

一、有关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及研究的工具书

(一)综合性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论著目录总汇》(1980—1990),徐舸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清史稿·艺文志》,赵尔巽等撰,中华书局1976年7月版。

《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索引)。全二册,章钰、武作成等编。中华书局1982年。

(二)专题性书目

《太平天国资料目录》,张秀民、王会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研究太平天国史著述综目》,姜秉正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5月版。

《教案史料编目》(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丛书第五种),吴盛德、陈增辉合编,1932年。

《辛亥革命资料目录》,南京图书馆编,1981年7月印。

《武汉地区辛亥革命史料联合目录》,湖北省图书馆编,湖北省社会科学院1981年印。

《辛亥革命书刊目录》(初稿),上海图书馆1962年编印。

《中国会党史论著汇要》,魏建猷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地方志综录》,朱士嘉编,商务印书馆1958年重印第一版。

《京津地区所藏有关北洋军阀的书目》,武汉出版社1990年版。

《民国笔记概观》,郑逸梅著,上海书店1991年6月版。

《清季各国照会目录》,张德泽著。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孙中山著作及研究书目资料索引》,中山大学图书馆等编印,1979年印。

《馆藏广东辛亥革命资料索引》,广东省中山图书馆,1981年编印。

《孙中山研究总目》,苏爱荣、刘永为编,团结出版社1990年3月版。

《晚清戏曲小说书目》,阿英编,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三)期刊目录

《1833—1949年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

《史学论文分类索引》,周迅、李凡、李小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2月版。

《太平天国史报刊资料索引》(1949,10—1961,12,15),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61年版。

《五十二种文史资料篇目分类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

《全国各级政协文史资料篇目索引》(1960—1990),李永璞主编,1993年9月版。

(四)常用工具书

《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郑鹤声编,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中华书局1981年影印。

《清代职官年表》,钱实甫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季新设职官年表》,钱实甫编,中华书局1961年版。

《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章伯锋编。中华书局1965年4月版。

《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刘寿林编。中华书局1966年3月版。

《北洋政府职官年表》,钱实甫编著,黄清根整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版。

《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张海鹏编,长城出版社1984年7月版。

《中国近代参考图录》(1840-1919)。中国历史博物馆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二、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通史类史料著作

所谓“通史类”,只能是相对而言。从时间上看。凡贯串近代前80年或跨越近代两个事件以上的较长年限的都归“通史类”;从史料性质看,同一类型史料的联贯整理出版,如清代档案,民国档案的整理出版也归“通史类”。这类书籍合则为通史,分则为专题史或专门史;从史料编辑形式看,凡形成整套丛刊、丛书、丛编、汇编、选编的,也归“通史类”。

(一)档案史料书籍。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整理编成《明清史料》,分甲、乙、丙、丁四编问世。三、四十年代,北平故宫博物院整理编印了《文献丛编》、《史料旬刊》,《文献丛编》36辑。此外,还整理编印了《清代外交史料》(嘉庆朝和道光朝)、《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清宣统朝中日交涉史料》、《清季教案史料》等,解放后,收藏单位第一历史档案馆对这批档案继续整理出版了一部分。已见到的有关中国近代史部分的有:

1.晚清档案,主要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出版: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多辑)

《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义和团档案史料》《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

《宋景诗档案史料》;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圆明园》;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

《清代苗民起义档案史料》;

《中国近代档案史料》。

台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海防档》、《矿务档》、《四国新档》、《教务教案档》、《中法越南交涉档》等,也是对清代档案整理出版的重要成果。

2.民国档案。主要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各地方档案馆编辑出版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1991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兵变》;

《中国海关密档》等;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善后会议》《民国外债档案史料》);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拒俄运动》《白朗起义》);

《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全三册,四川省民族研究所,中华书局1989年5月版。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12—1928),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近代康区档案资料》,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合编,川大出版社1990年。

《福建华侨档案史料》,福建省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1990年4月版。

(二)《清实录》

即清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其材料来源是上谕、殊批奏章、《起居注》、宫廷各种簿记、公文档案等较原始的资料,按年、月、日编纂。其中以上谕和朱批奏章占大部分,实为上谕汇编。同时记录皇帝的行止、官员的任免、事件的处理等,成为皇帝的年谱,累计有11朝实录。

《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1987年影印。

《宣统政纪》(《清实录·附》),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

(三)《筹办夷务始末》

清朝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计有道光、咸丰、同冶三朝《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共80卷,齐思和等整理,中华书局1964年版;

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对外交涉资料,共80卷;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洋务运动初期的对外交涉资料,共100卷;

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台湾出版)

(四)《东华录》

清代编年体档案史料长编,包括:

《东华录》,蒋良骥辑。因在东华门内的国史馆编成,故取名《东华录》;

《东华续录》,王先谦编纂,沿袭蒋氏编辑体例,从乾隆朝起,续编至同冶朝,共五朝;

《光绪朝东华录》共五册,朱寿朋编,因继蒋、王《东华录》之后而作,原名《东华续录》;张静庐等校点,中华书局出版1958年出版

(五)《清史稿》,赵尔巽等撰,中华书局1976年版。

(六)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资料丛刊、丛书

1.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由中国史学会主编,共12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回民起义》《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北洋军阀》,中华书局,1950-1990年代;这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前80年)的最基本资料。

2.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这是台湾出版的一套中国近代史资料,共9种:《中俄关系史料》《海防档》《矿务裆》《四国新档》《中美关系史料》《教务教案档》《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中日关系史料》《中法越南交涉檔》。

3.《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胡秋原主编。台湾出版。

4.清末民初史料丛书,这是由台湾出版的一套史料丛书。

5.中国近代史文献汇编,杨家骆主编,台湾鼎文书局出版,有《太平天国文献汇编》(9册)《捻军文献汇编》(6册)《中法战争文献汇编》(7册)《中日战争文献汇编》(7册)《义和团文献汇编》(4册)《清光绪朝文献汇编》(20册)。

6.经世文编:

《皇朝经世文编》,魏源代江苏布政使贺长龄所编;

《皇朝经世文编补》 100卷,张鹏飞编,咸丰元年刊刻;

《皇朝经世文编正续》120卷,饶玉成编。

《皇朝经世文续编》,有葛士浚编和盛康编两种版本,葛编120卷,成书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十二年前)各朝经世文章。盛编为其子盛宣怀所代编,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全书120卷。

《皇朝经世文三编》80卷,陈忠倚编。

《皇朝经世文四编》52卷,何良栋编。

《皇朝经世文统编》120卷,邵之棠编。

《皇朝经世文新编》21卷,麦仲华编。

《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21卷,甘韩编。

《皇朝经济文编》128卷,求自强斋主人编。

《皇朝经济文新编》62卷,宜今室主人编。

《皇朝蓄艾文编》80卷,于宝轩编。

以上经世文编、续编、三编、四编、新编等,台湾有影印本出版,收在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中。

7.走想世界丛书,钟叔河主编,岳麓书社1979年起陆续出版。该丛书专收1911年以前中国人访问西方国家的记载。所有记载,以亲身经历、直接闻见者为限。

8.近代稗史丛书《近代稗海》,荣孟源、章伯锋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9.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出版):

《夷氛闻记》,梁廷楠著,反映鸦片战争等情况;

《镜湖自撰年谱》,段光清著,反映道、咸年间浙江农村情况及官场腐败情况等;

《漏网喁鱼集·海角续编》,柯悟迟、陆筠著。记述太平天国时期江浙一带情况;

《世载堂杂忆》,刘禺生著,回忆辛亥革命和民国初年的一些人和事;

《水窗春呓》,欧阳兆熊、金安清著,反映道、咸、同年间的一些史事和人物言行。

10.中国近代史资料丛书(中华书局出版):

《黄爵滋奏疏、许乃济奏议合刊》;

《刘坤一遗集》全六册;

《锡良遗稿·奏稿》全二册。

11.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中华书局出版):《黄兴集》《宋教仁集》《陶成章集》《朱执信集》《廖仲恺集》《严复集》《刘光第集》《樊锥集》《曹廷杰集》《王国维全集》(书信)《伍廷芳集》《文廷式集》《蔡元培全集》等。

12.近世文史资料(岳麓书社):

《清季野史》,胡寄尘编,内容包括清季内政外交大事,及朝野轶闻,民情风俗。收录有罗惇曧《中日兵事本末》《庚子国变记》《拳变余闻》《中法兵事本末》《割台记》《京师大学堂成立记》《中俄伊犁交涉始末》远生《清室轶闻》阙名《庆亲王外传》《铁路借款记》胡适《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记》七弦河上约叟《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胡蕴玉《太平天国轶史》等。

《满宫残照记》,秦翰才著,记溥仪及皇室轶闻事;

《张文祥刺马》,张道贵、丁风麟编。汇录清末奇案张文祥刺马案的有关资料。

《庚子西狩丛谈》,作音吴永,书中记述慈禧西逃情况、见闻;慈禧与作者的谈话等。

《赛金花本事》,吴德铎编,汇录名妓赛金花的有关资料。

《杨乃武冤狱》,朱寿朋等原辑,该书为了解、研究杨乃武冤案这一轰动清末朝野的奇案提供了较集中的资料。

《宋教仁血案》,蔚庭、张勇编,收录袁世凯指使凶手刺杀宋教仁的有关资料,包括宋案发生原因、宋遇刺经过、破案、审讯情况及报刊舆论等。

13.晚清民国逸史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有:《八日儿皇帝·张勋复辟丑史》《名妓赛金花遗事》第。

14.紫禁城丛书(紫禁城出版社),有《逊清皇室轶事》《清代档案丛谈》《清官流放人物》《故宫札记》《清代皇帝传略》《西太后》《清宫史事》《清宫轶事》《清宫词选》《紫禁城池》等。

15.清代历史资料丛刊(上海古籍书店影印):

《异辞录》,刘体仁著,1984年,记咸丰、同冶、光绪、宣统四朝的一些人物和史事。涉及太平天国、捻军、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史事。

《梦蕉亭杂记》,陈夔龙著,1983年10月影印。

《新世说》,易宗夔著,反映清初至民国初年名人事迹。

《春明梦录·客座偶谈》,何刚德著,1983年9月影印。书中记清代官场轶事、掌故、制度、科举弊端、吏冶败坏情况、世风、人情、见闻等,反映甲申、甲午、庚子之役的朝廷决策、主战主和的不同政见、军机改组等;

《南亭笔记》,李伯元著,1983年。

16.中国史学丛书,吴相湘主编,台湾出版。有《申报》(自创刊至1949年)、《曾惠敏公手写日记》《苏报》《国民日日报》《皇朝蓄艾文编》等几十种。

17.清代稿本百种汇刊(史部),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全为原稿影印。分经、子、史、集四部分刊印。有关近代的如史部徐继畲《瀛环考略》吕海寰撰《庚子海外纪事》二卷,集部《梁任公知交手扎》全二册(粱氏亲友函札原迹),子部文廷式撰《纯常子枝语》等。

9.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包括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杨松、邓力群原编,荣孟源重编,三联书店1954年版;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人大中国历史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5年;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册(修汀本),剪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中国历史资料·近代部分》,赵恒烈、徐锡祺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中华书局1977年10月版。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上下册,云南大学历史系编。1973年版。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蒋世弟、吴振隶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版。

20.史料笔记丛书,《清稗类钞选》,徐珂编,无谷、刘卓英点校,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4月版。

21.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李星沅日记》二册,袁英光、童浩整理。中华书局1987年。

《翁同龢日记》,陈义杰整理,中华书局。

《郑孝胥日记》全五册,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华书局。

(七)清代野史:

《清稗类钞》,徐珂编撰,中华书局1984年11月版;

《清代野史》共八辑。巴蜀书社1987年;

《满清稗史》全三册,中国书店影印,1987年9月版。

(八)几种刊载近代史料的刊物

《近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

《历史档案》,第一历史档案馆主办;

《民国档案》,第二历史档案馆主办;

《文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全国各省市政协都编有《文史资料》。

三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专题类史料

(一)清代方略

主要是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的公文档案汇编:

康熙朝有2部:《钦定平定三逆方略》、《钦定平定朔漠方略》;

乾隆朝10部:《钦定平定金川方略》等。

嘉庆朝3部:《钦定平定苗匪纪略》《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钦定平定教匪纪略》。

道光朝1部:《钦定平定回疆剿平逆裔》。

同治朝2部:《钦定剿平粤匪方略》《钦定平定捻匪方略》。

光绪朝3部:《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钦定平定云南回匪方略》《钦定平定贵州苗匪纪略》。

(二)外交史料书

《清季外交史料》218卷,光绪朝的外交史料汇编,王彦威、王亮父子编。1933年刊刻。

《清宣统朝外交史料》共24卷,王亮编。1933年版。

《西巡大事记》2卷,王彦威辑,王亮编。1933年刊印,为编年体史料辑录。

《清季外交史料索引》共12卷,王亮编。1933年刊印。为方便检索《清季外交史料》、《清宣统朝外交史料》、《西巡大事记》各书所载史料而编。

《清季外交年鉴》,王亮编,19年初版。该书依据《清季外交史料》《清宣统朝外交史料》《西巡大事记》而编成。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北平故宫博物院编。

《中法越南交涉档》全7册,郭廷以、王聿均主编,台湾中研院近史所编印,1962年。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共88卷。北平故宫博物院编,1933年刊印。

《清宣统朝中日交涉史料》,共6卷。北平故宫博物院编,1933年刊印。

《清季教案史料》全二册,北平故宫博物院编,1948年版。

《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上中二卷,蒋廷黻编,商务印书馆版。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银行1964年刊印。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伯琴编,台湾银行1965年刊印。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共3卷,孙瑞芹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

《俄国外交文书选译》(有关中国部分1911年5月——1912年5月),陈春华,郭兴仁、王远大译,中华书局1988年;

《俄国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蒙古问题)》(1911年7月——1916年3月),陈春华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中国外交史资料选辑》第一册(1840——1917),外交学院,1957年版;

《清史稿·邦交》,从卷153至160为“邦交志”,记载清代与俄罗斯、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德意志、日本、瑞典、挪威、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等国的关系;

《中外旧约章汇编》(1—3册),王铁崖编,三联书店1957—1962年。

(三)对外关系史料书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年),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编,1977年9月版。

《华工出国史料汇编》共10辑,陈翰笙主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张蓉初译,三联书店1 957年4月版。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陆军部〉摘译)》共3册,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校,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版。

《十九世纪美国侵华档案史料选辑》上下册,朱士嘉编,中华书局1959年6月版。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四国新档》全四册,中研院近史所编印,1966年。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中美关系史料》全二册,中研院近史所编印,1968年。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11卷,中研院近史所编印,1972年。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中日关系史料》全六册(《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续编),中研院近史所编印;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中俄关系史料》,全十一册,中研院近史所编印,1973年。

《美国侵华史料》,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北京分会编,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美国侵华史料》,陶菊隐编。中华书局1951年版。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 957年版。

《中俄关系资料选编》(近代蒙古部分),孟广耀编,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1976年印。

《俄国驻北京传道团史料》第一册,(俄)维谢洛夫斯基编,北京第二外国语言学院编译组译。商务印书馆1 978年版。

《法军侵台档》,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银行1964年刊印。

《法军侵台档补编》,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银行1964年刊印。

《“黄祸论”历史资料选辑》,吕浦等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共三卷,马士著。三联书店1957年(第一卷),1958年(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三卷)。

《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阎广耀、方生选译,人民出版社1990年。

《中外约章汇要》(1689—1 949),褚德新、粱德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旧中国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关系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美国迫害华工史料》,朱士嘉编,中华书局1938年9月版。

《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阿英编,中华书局1960年2月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帝国主义侵华文件选辑》,龚古今、恽修编,三联书店1958年。

《清朝柔远记》,(清)王之春撰,赵春晨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6月版。

(四)经济史料

1.通史类资料,包括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共二辑4册。第一辑(上下册),孙毓棠编,科学出版社1957年4月版。第二辑(上下册),汪敬虞编,科学出版社1957年4月版。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共四辑,陈真等编。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共三辑,每辑一册。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许道夫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共四卷,彭泽益编。

《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严中平等编,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全三册,宓汝成编。中华书局1963年2月版。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全三册,姚贤镐编,中华书局1962年11月版。

《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共二册,聂宝璋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该丛刊编委会编,从1951年起出版,有:

《帝国主义与开滦煤矿》,魏子初编著。上海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

《旧中国公债史资料》(1894——1949),千家驹编。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9月版。

《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十种.包括《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中国海关与缅藏问题》《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中国海关与中葡里斯本草约》《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款》《中国海关与义和团运动》《中国海关与庚子赔款》《中国海关与邮政》《中国海关与辛亥革命》《1938年英日关于中国海关的非法协议》。

《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全四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3年12月版。

3.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

《上海民族橡胶工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橡胶工业公司史料工作组编,中华书局1979年6月版。

《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海工商管理局等编,中华书局1966年版。

《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编,中华书局1 966年版。

《中国民族火柴工业》,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编。中华书局1963年10月版。

《上海民族毛纺织工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毛纺织工业公司毛纺史料组编。

《上海市棉布商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纺织品公司棉布商业史料组编。

《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全二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中华书局1964年。

《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共二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福建卷),林金枝、庄为玑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广东卷),林金枝、庄为玑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上海卷),林金枝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南开大学历史系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1840——1949),黄苇、夏林根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清实录江浙沪地区经济资料选》,何泉达选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上海钱庄史料》,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8月版。

《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全四册,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1991年。

《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853—911),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

《民国外债档案史料》,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

《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徐义生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荣家企业史料》(1896—1937),全二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组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1979年版。

《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859—1949),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编。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6年9月版。

《武汉近代(辛亥革命前)经济史料》,皮明庥、冯天瑜、陈钧等编,武汉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印行,1981年印。

《光绪会计表》四卷,刘岳云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教育世界社印。

(五)教育史资料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全三册,舒新城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1981年版。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陈元晖主编,陈学恂、田正平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版。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陈元晖主编,高时良编。上海教育出版杜1892年12月版。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陈元晖主编,汤志钧、陈祖恩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1月版。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陈元晖主编,潘懋元、刘海峰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历代教育笔记资料》第四册清代部分,尹德新主编,蔡春等编。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共四辑,朱有献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全三册,陈学恂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987年。

《中国近代教育文选》,陈学恂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8月版。

《清代台湾教育史料汇编》全三册,庄金德编,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3年刊印。

《台湾教育史料新编》,汪知亭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李楚材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六)出版史料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张静庐辑注,群联出版社1953年,中华书局1957年。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张静庐辑注,群联出版社1954年,中华书局1957年。

《中国出版史料补编》,张静庐辑注,中华书局1957年5月版。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四册,张静庐编辑,中华书局1954--1959年。

(七)海关史资料

《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十种。

《中国海关密档》(1874—1907)共二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合编。中华书局1990年6月版。

《中国关税史料》全二册,江源恒编,1931年。

《关税案牍汇编》,北京政府财政部编。

(八)海军史资料

《清末海军史料》,张侠等编,海洋出版社1982年;

《中华民国海军史料》,杨志本主编,海洋出版社1987年5月版。

(九)思想史资料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资料选辑》(1840—1864),巫宝三等编。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全三册、赵靖、易梦虹主编,中华书局1982年。

《中国近代经济文选》,陈绍闻主编,上诲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版。

《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石峻主编。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料》,龚稷编,佳木斯东北书店1948年版。

《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近代之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组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论著选辑》全二册,中央党校文史教研室中国近代史组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十)人物传记史料书籍

《清史稿·列传》,赵尔巽等撰。中华书局1977年12月版。

《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28年印行。该书是《清史稿》传记的原稿本。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共720卷,李桓编。光绪十六年(1890年)印。

《国朝先正事略》,60卷,李元度编。

《国朝先正事略续编》30卷,朱孔彰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上海书局石印。

《碑传集》160卷,钱仪吉编。光绪十九年(1893年)江苏书局校刊。

《续碑传集》86卷,缪荃孙编。宣统二年四月序,江楚译书局刊校。

《碑传集补》60卷,闵尔昌编。1932年1月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印行。

《辛亥人物碑传集》,卞孝萱、唐文权编。团结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清代碑传全集》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版。该书由《碑传集》、《续碑传集》、《碑传集补》、《碑传集三编》四种汇辑而成。

《国朝先正事略》上、下册,清·李元度苦,易孟醇点校。岳麓书社1991年5月版。

《清代七百名人传》全三册,蔡冠洛编著,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6月版(影印)。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多卷,李新,孙思白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十一)其它

《中国档案史参考资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档案史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年版。

《近代中国女权运动史料。(1842——911),全二册,李又宁等编。台北传记文学社1978年版。

《台湾对外关系史料》,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银行1971年刊印。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六册,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银行1968年刊印。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银行1968年刊印。

《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冯用,吴幅员编。台湾银行1969年刊印。

《中国历代贡品大观》,龚予、陈雨石、洪炯坤主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清实录〉贵州资料辑要》,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民族研究所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64年11月版。

《湛江遂溪人民抗法斗争资料选辑》(1898——1899),湛江飞跃出版社编辑出版,1960年版。

《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程英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光绪会典》四卷,附五卷,廖平撰,四川存古书局新订六译馆丛书本,1913年版。

《近代中华妇女自叙诗文选》,李又宁编。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

《清季筹藏奏牍》三册,吴丰培编,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清代西藏史料丛刊》第一集,吴丰培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近代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级《近代诗选》小组,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晚清文学丛钞》,阿英编,中华书局1960——1961年版。

《江苏近代反侵略诗歌选》,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1960年版。

《东方杂志》(第八卷、第九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上海书店1979年影印。

《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管林、钟贤培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10月版。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吴组缃、端木蕻良、时萌主编,上海书店1991年—1992年版。

《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郭卫东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中国近代体育史资料》,成都体院体育史研究所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忘山庐日记》,孙宝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 982年版。

《晚清文选》,郑振铎编,上海书店1987年6月影印版。

《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徐载平、徐瑞芳著,新华出版社1988年4月版。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李希泌、张椒华编。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By:●潘赫??? 单选题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 A.富国强兵B.均贫富、等贵贱C.维新变法D.中体西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A) A.资产阶级改革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工人运动 4.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C) A.民用工业B.新式学堂C.军用工业D.新式农场 5.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建立的政治制度是(B) A.封建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议会民主制 6.提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ldquo;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的主张是nbsp; (B) 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中国国民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五五宪草》C.《中华民国约法》D.《变法通议》 3.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B) A.要不要向西方学习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5.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创立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 9 1 9—1 9 4 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A)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2.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C)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封建经济D.官僚资本

评《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评《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苏全有邹宝刚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一书于2011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推陈出新、内容翔实、辨伪求真、旁征博引、津逮后学等特点,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然而瑕不掩瑜,总体来看,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的上乘佳作。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严昌洪 作者简介:苏全有(1966—),男,河南省辉县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博士后,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邹宝刚(1987—),男,陕西宝鸡人,河南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 近数十年来伴随着近代史料不断发掘与整理,水平卓绝的相关近代史专著相继问世,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然近代史史料学著作却寥寥无几,犹如凤毛麟角。此之现状与我国历来注重史料的传统难成正比,特别是对于年轻近代史学者而言,迫切需要一部全面系统的具有指导性的近代史史料学论著。有鉴于此,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集大成之作《中国近代史史料学》[1]应运而生,并于2011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的专著,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厚积薄发,推陈出新。 对于成书之来龙去脉,作者在《前言》中如是指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单位就安排我们给研究生开设‘中国近代史史料学’这门课,以便使研究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了解近现代史的基本史料,初步熟悉搜集、运用史料的门径。每讲一次,就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增加一些新的体会。日积月累,形成了这本讲义。”可见,此著成书长达20余年,经过不断斟酌,反复修改,并非一蹴而就。因之,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可谓厚积薄发之作,亦是作者多年来孜孜不倦、日雕月琢的结晶。 至于史料学方面的相关观点,亦有不泥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推陈出新。例如对近代史史料的分类方法,作者首先举例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2]、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3]、荣孟源的《史料与史料学》[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工作人员编的《中国近代史文献必备书目》[5]等四种,并指出以上分类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根据前人分类情况,加上自己的体会,将近代史料分为10类:档案类史料;奏议政书类史料;书札和日记类史料;传记类史料;结集类史料;志书和典制类史料;报刊类史料;史实记载和笔记、野史类史料;口碑和文物类史料;丛书和史料选集类史料。 口述历史近年来颇为流行,作者认为口述历史是“通过当事人口头回忆,由采访者记录下来,这样的回忆录西方历史学家称为‘口述历史’”,因之在作者看来口述历史是传记类史料中回忆录的一种类型。从而把口述历史与口碑史料进行严格区分,口碑史料与实物类史料列为一类,认为“口碑是没有形成文字的史料和经过口传为后人记录下来的史料,它包括口传、民间传说、民谣、历史调查资料。”荣维木认为口碑史料包括口传史料、录音史料、回忆录史料、访问记史料、专用口语史料。[6]赵兴彬则认为口碑史料包括口述回忆、口头传说、专用口语。[7]总之,对此概念学界莫衷一是,见仁见智,作者的观点别出心裁,有理有据,可谓一家之言。 其二、内容翔实,例证充分。 该书洋洋洒洒34余万言,包含十三讲内容。其中第一讲:史料与史学;第二讲:近代史料的鉴别;第三讲:查阅史料的工具(文史工具书);第四至第十二讲:对不同九类史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

中国近代史资料整理 - 新中国成立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形成的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919.3 在列宁领导下诞生了共产国际 3.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俄国 4.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 6.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北洋军阀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所主张的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革命和形式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反对文言文、旧文学 8.在中富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作者是李大钊。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的*共产党*创始人是李大钊 9.1919年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五四运动直接的结果是: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职务,未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10.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包括李大钊、陈独秀;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包括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11.成为中国共产党后备力量的组织是社会主义青年团 1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期,影响较大的进步刊物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试卷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 A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 B )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贩卖奴隶 D、掠夺土地 3.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 D ) A、宣传自然、科学的思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帮助中国建立政治制度 C、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华民族的愚昧落后 D、为帝国主义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 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6.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 D )。 A、失业的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工人阶级 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C )。

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8.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C )。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9.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 D、西方列强主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意图 10.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的条约是( D ) A、《天津条约》 B、《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近代中国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D ) A、鸿章 B、源 C、观应 D、林则徐 13.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D ) A、林则徐 B、源 C、康有为 D、 1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15.鸦片战争爆发前,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优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含义是( B )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注洪 【英文标题】A Review and a Prospect of the Historiography of Modern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作者简介】张注洪(1926-),男,山西万荣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100871 【内容提要】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史料的搜集、考证、整理和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作为史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同史料研究的具体实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个学科研究经历了建国前的萌生、建国初的初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活跃和迅速发展,开始形成初步的学科体系。当前应该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拓宽研究范围,完善学科结构,吸收中国传统史学和国外史学方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研究和业务人员,使这一学科不断创新,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史学史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史料的搜集、考证、整理和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其萌生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那时尽管中国近现代史阶段并未结束(当时习惯上把1840~1919年叫近代,把1919~1949年称现代,后来学界又将1840~1949年总称为近代,1949年以后称为现代)[1],学者们就着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和传统史学方法研究中国1840年以后的历史;有了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也就产生了这段历史史料的研究。但真正把中国近现代史(即就以1840~1949年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范畴而言)作为一门学科完整地来研究,也只能在1949年以后,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研究同样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观以往,如果将1949年以后的历史也视作现代阶段(一些大学的现代史教学仍如此划分),那么从1949年开始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在时段上又显得不完备了。因此,相对来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有了涵盖时段更长的中国近现代史和史料学的研究。今拟对这一学科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复习资料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超级强悍) 第一章 一、选择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2、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4、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5、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的是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6、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7、世界历史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9、清政府与美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望夏条约。 10、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英法联军。 11、近代中国,曾统治台湾半个世纪的国家是日本。 12、从中国攫取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最大的国家是俄国。 1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14、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15、清朝外务部的前身是总理衙门。 16、英国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长达40余年。 17、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18、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资本 输出。 19、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规定税制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2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1、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22、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为帝国主义制造侵 略有理 的舆论。 2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2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强迫中国成为其附属国。 2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6、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7、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的管带邓世昌所指挥的军舰是致远号。 28、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冯子材。 29、中法战争期间,击退法舰保卫台湾的将领是刘铭传。 30、粉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事件是义和团运动。 31、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魏源。 32、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一系列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最根本的原因是 中国社会制度腐败。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资料汇总(按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重要条约、文件和著作汇总 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万国公报》 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强迫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外国最早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第一次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割去中国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条约有《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伊犁条约》 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近代中国向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 康有为撰写的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是《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谭嗣同写的主张变法维新著作是《仁学》 维新派所办的影响较大并由梁启超任主笔的报纸是《时务报》 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天演论》 年邹容写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是《革命军》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年颁布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法律是《钦定宪法大纲》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舆论阵地是《民报》、《新民丛报》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条约是“二十一条” 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正式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的是() A.益 B.启 C.有扈氏 D.舜 2.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 A.军事民主制 B.等级君主制 C.城邦民主制 D.部落家长制 3.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贿选宪法”的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钦定宪法大纲》 4.春秋时期,最先设立县郡的是() A.晋国和魏国 B.晋国和楚国 C.齐国和燕国 D.赵国和韩国 5.汉武帝时设立的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称为() A.尚书 B.州刺史 C.州牧 D.郡守 6.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 A.田税和人头税 B.田税和军赋 C.人头税和牲畜税 D.军赋和房税 7.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公宰相制 8.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机构是() A.九寺 B.尚书六部

C.五监 D.三公 9.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皇帝与太子的矛盾 B.皇帝与皇后的矛盾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10.五代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中,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 A.征辟 B.科举 C.举荐 D.入幕 11.辽代的政府官员中,林牙大致相当于唐代的() A.太傅 B.翰林 C.中书舍人 D.枢密使 12.明代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厂卫 13.康熙为抗衡议政王会议的影响而设立的机构是() A.翰林院 B.军机处 C.同文馆 D.南书房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央行政体制为() A.责任内阁制 B.总统制 C.君主立宪制 D.委员会制 15.近代西方列强借以控制清政府的财政并进而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机构是() A.咨议局 B.总理衙门 C.总税务司 D.会议政务处 16.根据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发布的《关于公文程式咨》的规定,公署职员公告一般人民者称为()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周育民(旧稿) 一、什么是口述史料? 1、口述史料是通过人类口头相传的史料。 早期人类的历史都是通过口头相传而为后人所知的。中国的“古”字,上面一个“十”,下面一个“口”,有十口相传之意。英文history一词可追溯到希腊语词Historia,该词的词义是调查、访问和询问一位目击者,也带有对上述活动的结果的记录之意。由此可见,历史与口述史料的关系。 中国人很早就运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了。大家所熟悉的司马迁,他撰写《史记》时,就运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并且进行实地考证。比如,他写《淮阴侯(韩信)传》,就曾到韩信家乡去调查,“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为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观其母冢,良然。”他写鸿门宴,人物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没有口述史料作基础,是不可想象的。 2、口述史料是人们叙述自己个人经历、家庭和社区变迁的史料。 中国用文献记载历史的传统十分悠久。军国大事,往往都有文献史料记载;大臣将军如果有幸宣付国史馆,他们的生平也可为后人所知。中国人家庭、家族观念很重,族谱就是家庭、家族的历史,地方则有地方志。西方国家缺乏这样的传统,因此,很少保留有系统的家庭、家族乃至地方性的历史记录。近几十年来盛行的口述史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要。 朱迪斯·莫叶在《口述历史初步》(Judith Moyer Step-by-Step Guide to Oral History)中指出:“口述历史是对在世人们关于自身经历回忆的系统搜集。历史学家们终于承认了平常人的日常生活,虽然他们不像富豪名人那样在历史上重要。但我们如果不把这些回忆搜集并保存下来,那么,他们的故事终有一天会永远消逝的。”(Oral history is the systemat ic collection of living people?s testimony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s. Historians have finally recognized that the everyday memories of everyday people, not just the rich and famous, have historical importance. If we do not collect and preserve those memories, those stories, then one day they will disappear forever.)人民的历史恰恰就保存在平常人的记忆中。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

2017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解析】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考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2.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王韬 【答案】C?【解析】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考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3.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的是()。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答案】A?【解析】1862年奕?创办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4.1911年,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A.湖北 B.湖南 C.广东 D.四川 【答案】D?【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反对,保路运动兴起,四川尤其强烈。?【考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5.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答案】A?【解析】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考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篇综述试题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是……的伟大开端 A、中国近代史 B、中国现代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爆发于 A、1911年10月 B、1917年10 月 C、1917年11月 D、1919年10月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称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普法战争D、甲午战争 4、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D没收地主土地 5、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 A、1919年 B、1921年 C、1923年 D、1927年 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A、中国东北地区 B、中国华北地区 C、南京 D、东南亚

7、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 A、发行法币 B、发行内债 C、商业投机 D、金融业 8、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A、属于革命对象 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 C、属于革命力量 D、什么都不是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民主社会主义 10、这一时期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阶级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A、商业资本剥削 B、高利贷资本剥削 C、地租剥削 D、苛捐杂税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革命要推翻的三座大山是 A、帝国主义 B、法西斯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E、霸权主义 2、192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与西方列强“重订新约”的主要内容是 A、关税自主 B、收回租界 C、废除领事裁判权 D、收回租界地 E、撤退外国军警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籍资料(全)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 资料、回忆录 (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 (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美)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5)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8)朱汉国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黄兴涛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10)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1)杨云若、杨奎松著:《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军事学院《战史简编》编写组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13)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周策纵著:《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15)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的时间是( ) A.1851年1月 B.1853年3月 C.1856年9月 D.1864年6月2.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的事件是( )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安庆失守 D.天京被围3.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是( ) A.惠州起义 B.河口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总统选举法》 5.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发动了(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战争6.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的革命党派是(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国民党 D.中华革命党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B.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8.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 A.北洋军阀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西原借款”合同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受挫 9.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这种宣传应出现在( ) A.土地革命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O.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包括( ) A.派遣留学生 B.兴办近代工业 C.创办新式学堂 D.建立新式海陆军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B.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C.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D.顽固势力多方阻挠 3.康有为宣传变法维新的著作有( )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

中国近代史主要参考书

中国近代史主要参考书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二、《毛泽东选集》(1-4卷),主要学习其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 析》〈第一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卷)、《改造我 们的学习》〈第三卷〉等文。 三、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 四、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 五、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六、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单行本 见《陈旭麓文集》第一卷。 七、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 八、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1、2、3卷),人民出版社。 九、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历史研究》 1984年第2期。 十一、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 十一、《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 十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版。 十三、牟安世:《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十四、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一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

十五、姚薇元:《鸦片战争史实考》,人民出版社1984年。 十六、杨国桢:《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十七、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三联书店1957年。 十八、陈胜磷:《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十九、《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正编、续编)。 二十、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十一、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中华书局,1985年。 二十二、茅家琦等著:《太平天国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二十三、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上、中、下),中华书局版。 二十四、《太平天国论文选》,三联书店,1981年版。 二十五、李泽厚:《太平天国思想散论》,《历史研究》1978年第7期。二十六、《回民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十七、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十八、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二十九、李时岳等著:《从闭关到开放》,人民出版社。 三十、吕实强著:《中国早期的轮船经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三十一、罗尔纲:《晚清兵志》,中华书局。 三十二、苑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复习资料03708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2.革命派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的罪行,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认为革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治疗社会的捷径;革命就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革命派还反驳了改良派提出的革命会招致天下大乱和帝国主义干涉之谬论。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1.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2.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2.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改造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事并举的总路线,实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1.他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特别是他坚持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这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2.它是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特别是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改革方案。3.它对儒家经典给予严厉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4.它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五四运动官方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山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1.指导思想: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述。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洋务事业:a.兴办近代企业。江岸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比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b.建立新式海陆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