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精品同步测试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精品同步测试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精品同步测试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精品同步测试带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1题)

1.下列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煤炭发电

B.

风能发电

C.

水能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答案】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电能来分析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解答:

解:A、因煤炭发电是利用煤炭燃烧l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

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

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答案】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解答:

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正确;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灭火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消防安全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贴的图标是()

A.

B.

C.

D.

【答案】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酒精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酒精是一种易燃物,装有酒精的箱子应有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

A、图为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为剧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为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为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知道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然后根据酒精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4.为防止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你认为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A.

天然气

B.

石油液化气

C.

D.

氢气

【答案】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煤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等有毒的气体,能污染空气.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

解答:

解:A、天然气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故错误;

B、石油液化气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故错误;

C、煤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故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燃料燃烧时生成物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

5.为配合世界环境日,某市开展了“为多一个监天,每月少开一天车”的主题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尾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

每月少开一天车不会减少汽午尾气排放

C.l 本题考查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的成分,并应用于解题当中.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

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

在山林中遇火灾,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答案】考点: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遇到意外情况,不要慌乱可根据情况进行自救或求救: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增加氧气,加剧燃烧,处于烟雾较浓的火场时,用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山林中遇到火灾,不能顺风跑.

解答:

解:

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故A正确;

B、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形成空气对流,增加氧气,加剧燃烧,故B正确;

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故C正确;

D、山林中遇到火灾,顺风方向是火势蔓延的方向,不能顺风跑,否则有可能脱离不了火场,故D错误.故选D.

点评:

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应该沉着镇静,设法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自救;学会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7.小明利用蜡烛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

B.

用空气流可吹灭蜡烛的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C.

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A、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B、空气流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

C、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会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分析会答.

解答:

解:(1)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故A的说法正确.

(2)空气流虽带来充足的氧气,但它使蜡烛周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故B的说法正确.(3)密闭的容器内空气(氧气)量是一定的,燃烧一段时间后空气内的氧气耗尽,蜡烛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C的说法正确.

(4)燃烧蜡烛的质量加氧气的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D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通过对蜡烛燃烧条件、密度、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8.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原因是()

A.

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B.

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C.

火柴梗着火点高

D.

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答案】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

解:

A、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火柴梗的位置无关.故选项错误;

B、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不是因为火柴梗潮湿,现在只是改变火柴的方向而没有将之弄湿,所以与潮湿与否无关.故选项错误;

C、火柴梗的着火点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变的.故选项错误;

D、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是因为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火柴梗在下,导致燃烧的部分不能对未燃烧部分进行预热导致温度低于着火点而无法继续燃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不容易燃烧的原因,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具体的原因.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9.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爆竹集中在一个市场出售以便于管理

B.

面粉厂、纺纱厂、加油站均要严禁烟火

C.

在实验室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之前,均要验纯

D.

控制助力车、摩托车的使用以减少空气的污染

【答案】考点: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特点考虑,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解答:

解:A、爆竹属于易爆物,集中在一个市场出售,有极大的安全隐患,错误;

B、面粉、纱、汽油都属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因此,这三个场所均要严禁烟火,正确;

C、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具有可燃性,使用之前,均要验纯,防止不纯点燃引起爆炸,正确;

D、助力车、摩托车使用的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因此,控制它们的使用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正确.

故选A.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使用、贮存方面的注意事项,使我们明白了如何生产、使用、贮存以确保安全.

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答案】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剧烈的反应﹣﹣燃烧;一是缓慢氧化;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的急剧膨胀,可能会引起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解答:

解:A、木炭燃烧现象中没有火焰产生,A正确;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可能属于缓慢氧化,B不正确;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的急剧膨胀,有可能会引起爆炸,C正确;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了燃烧现象、燃烧与爆炸、氧化反应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1.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

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B.

清理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C.

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露

D.

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答案】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导致的窒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解答:

解:A、溶洞中一般会含l

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二、填空题(共5题)

1.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它与石油和__________________均属于化石燃料.

(2)石油的炼制得到很多产品,下列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①汽油②柴油③食用酒精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太阳能、核能及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种)等新能源.其中氘的核能开发,被认为是解决未来世界能源、环境等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已知氘和氢是同种元素,则氘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石油加工的产物..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1)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石油经分馏后会生成多种物质,主要是各种油品.

(3)化石燃料主要有石油煤天然气等,是当今世界普遍使用的能源,新能源则是不同于化石燃料的能源,①地热能②潮汐能均属新型能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属或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故元素相同质子数一定相同.

解答:

解:(1)目前最常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答案为:CH4;煤

(2)石油经分馏后会生成多种物质,主要是各种油品,酒精不是其分馏的产物,故选①②.

(3)化石燃料主要有石油煤天然气等,是当今世界普遍使用的能源,新能源则是不同于化石燃料的能源,①太阳能④地热能⑤潮汐能均属新型能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属或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故元素相同质子数一定相同.

故答案为:风能;1.

点评:

此题是对能源相关问题的考查,主要是对新型能源的知识进行了分析,属基础性识记考查题.

难度:中等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其产品汽油是重要的车用燃料.石油资源紧张曾制约许多国家的工业发展,尤其是轿车的推广使用.据2001年5月23日的《扬子晚报》报道,中国宣布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即在汽油中加入10%~20%的乙醇,以达到节约石油的目的.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部分乙醇代替汽油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根据乙醇燃烧的原理并结合乙醇作为能源的优点分析即可.

解答:

解:(1)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2)因为乙醇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汽油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所以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且可以节约石油资源.

故答案为:(1)C2H5OH+3O22CO2+3H2O;

(2)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乙醇最为能源的优点及其燃烧原理,但制取乙醇常用粮食发酵的方法,会消耗大量的粮食资源.

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3.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H2SO4的酸性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

(3)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中的SO2处理后排放

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

【答案】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化石燃料的燃烧时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例如酸雨能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污染土壤、水体等.

解答:

解:(1)排放二氧化硫废气,用煤作燃料都会形成酸雨.故填:排放二氧化硫废气、用煤作燃料.(2)酸雨能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污染土壤、水体等,故填:酸化土壤.

(3)将硫酸厂搬离该镇不是好办法.如果不进行整改,搬到哪里也会污染环境.故填:A 点评:

酸雨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等溶于雨水所形成的,能产生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原因,治理当然要从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着手.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

4.由于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升,国家有关部门2004年10月作出决定,扩大“乙醇汽油”的试点范围.“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可用高梁、玉米、薯类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制得.同时,由于能源价格的上涨,部分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受到影响,昔日常用的蜂窝煤因价值低廉又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请完成下列问题:

(1)煤燃烧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缓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煤的主要成分为碳,同时还含有N、P、S等元素,因此污染物有SO2、CO、氮氧化物;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先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然后配平,注明反应条件;

(3)从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考虑.

解答:

解:

(1)煤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质;

(2)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O22CO2+3H2O;

(3)减缓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的措施:从节约能源方面考虑,可以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灶等;从开发新能源考虑,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硫(或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等).

(2)C2H5OH+3O22CO2+3H2O;

(3)节约用电(或使用节能灶;或使用太阳能、氢能等).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常见化石燃料的污染、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等知识,解答本题要充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和热量

5.点燃两个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透明无底的可乐瓶将它们罩起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先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基于同样的原因,在室内发生火灾时会产生不少有害气体,人应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姿势迅速逃离火灾区域.

【答案】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所以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分析.

解答:

解: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虽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但此处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所以密度较小,因此二氧化碳会从上而下慢慢充满整个烧杯,所以高蜡烛先熄灭,然后低蜡烛才熄灭;同理,在室内发生火灾时会产生不少有害气体集中与上部,故人应该采取弯着腰势迅速逃离火灾区域.故答案为:

高蜡烛;热的二氧化碳密度小,集聚在容器上部;弯着腰.

点评:

此题考察知识点的方式比较灵活,但并不是难题,同学们只要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就可以顺利完成该题,但解题时要注意与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区别.

难度:基础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三、作图题(共1题)

1.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g)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分钟)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答案】考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方面判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的情况判断实验探究的价值,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建议.

解答:

解:实验结论:

(1)由实验数据可知,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2)由实验现象可知,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g时效果最好.

实验反思:

(1)实验只有一次,得出的结论不可靠.没有观察蜡烛的火焰方面的变化.故填:①必须进行三次实验取其平均值;②还要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烛光亮度的影响.

(2)可以建议: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的食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节约资源.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充分理解实验现象及其相关数据,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难度:容易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四、计算题(共1题)

1.燃烧含硫的煤和燃放爆竹都会产生SO2污染空气.据报道2006年春节3天内,某市燃放了20亿只爆竹.若平均每只爆竹释放0.05g SO2,20亿只爆竹释放的SO2相当于燃烧含硫1%的煤多少?

【答案】考点: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题意,平均每只爆竹释放0.05g SO2,据此可计算出20亿只爆竹释放的SO2,结合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平均每只爆竹释放0.05g SO2,则20亿只爆竹释放的SO2中含硫元素的质量为0.05g×20亿=1亿克,相当于燃烧含硫1%的煤的质量为1亿克÷1%=100亿克=0.1亿千克.

答:20亿只爆竹释放的SO2相当于燃烧含硫1%的煤的质量为0.1亿千克.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