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算法实验8图的最短路径问题

数据结构算法实验8图的最短路径问题
数据结构算法实验8图的最短路径问题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八图的最短路径问题

实验成绩指导老师(签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图的最短路径概念。

2.理解并能实现求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用邻接矩阵表示图)。

二. 实验内容

1、编写用邻接矩阵表示有向带权图时图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函数,基本操作包括:

① 初始化邻接矩阵表示的有向带权图 void InitMatrix(adjmatrix G);

② 建立邻接矩阵表示的有向带权图 void CreateMatrix(adjmatrix G, int n) (即通过输入图的每条边建立图的邻接矩阵);

③ 输出邻接矩阵表示的有向带权图void PrintMatrix(adjmatrix G, int n) (即输出图的每条边)。

把邻接矩阵的结构定义以及这些基本操作函数存放在头文件中。

2、编写求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函数 void Dijkstra( adjmatrix GA, int dist[], edgenode *path[], int i, int n) ,该算法求从顶点i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径与最短路径长度,并分别存于数组 path 和 dist 中。编写打印输出从源点到每个顶点的最短路径及长度的函数void PrintPath(int dist[], edgenode *path[], int n)。

3、编写测试程序(即主函数),首先建立并输出有向带权图,然后计算并输出从某顶点v0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要求:把指针数组的基类型结构定义edgenode、求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函数、打印输出最短路径及长度的函数PrintPath以及主函数存放在文件中。

测试数据如下:

4、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文件取名为。

5、上传实验报告文件与源程序文件及到Ftp服务器上自己的文件夹下。

三. 函数的功能说明及算法思路

包括每个函数的功能说明,及一些重要函数的算法实现思路

【结构说明】

const int MaxVertexNum=10; 实验结果与分析

包括运行结果截图等

【测试数据】

顶点数:7

输入弧的信息:

035

122

1410

246

255

313

357

3615

659

正确的邻接矩阵应为:

∞8∞4∞∞∞

∞∞2∞10∞∞

∞∞∞∞65∞

∞3∞∞∞715

∞∞∞∞∞∞∞

∞∞∞∞9∞∞

∞∞∞∞∞∞∞

下面以测试数据为基准,给出DijKstra 算法生成最短路径的状态变化图: (※注:顶点旁边的代表当前状态下从源点到该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状态①】 【状态②】

【状态③】 【状态④】

【状态⑤】 【状态⑥】

【状态⑦(最短路径)】

<11>

五. 心得体会

记录实验感受、上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遗留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等。

【附录----源程序】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adjvex;

struct Node *next;

} edgenode;

void main(){

int n;

adjmatrix G;

edgenode *path[MaxVertexNum];

int dist[MaxVertexNum];

void Dijkstra( adjmatrix GA, int dist[], edgenode *path[], int i, int n);

void PrintPath(int dist[], edgenode *path[], int n);

InitMatrix(G);

printf("输入要构造的图顶点数\n");

scanf("%d",&n);

CreateMatrix(G,n);

PrintMatrix(G,n); //打印图的邻接矩阵

cout<

**************"<

Dijkstra(G, dist, path, 0, n);

PrintPath(dist,path,n);

}

//求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函数

void Dijkstra( adjmatrix GA, int dist[], edgenode *path[], int i, int n){

int j,k;

int v = 1,minIndex;

void PATH(edgenode *path[], int i, int j);

bool *isStepped;

//初始化部分

//isStepped:申请n个空间,除i以外均为false

//dist:邻接矩阵中i顶点到各顶点的距离

//path:邻接矩阵中i顶点到各顶点若有路径,则保存;无路径置为NULL isStepped = new bool[n];

for (j = 0; j < n; j++){

dist[j] = GA[i][j];

if (dist[j] != MaxValue && j!=i){

path[j] = new edgenode;

path[j]->adjvex = i;

path[j]->next = new edgenode;

path[j]->next->adjvex = j;

path[j]->next->next = NULL;

}

else path[j] = NULL;

isStepped[j] = false;

}

isStepped[i] = true;

while(v <= n){

//尝试查找当前最小路径结点,用minIndex保存顶点

minIndex = i;

for (k = 0; k < n; k++){

if (dist[k] < dist[minIndex] && (!isStepped[k]))

minIndex = k;

}

//有查找到最小路径顶点,则将其并入集合

if (minIndex != i)

isStepped[minIndex] = true;

//未查找到,则说明路径都为∞,退出

else

break;

//通过while中确定的最小路径顶点(minIndex)到达当前顶点

//若路径长度小于dist中保存的路径长度,则修改

for (k = 0; k < n; k++){

if (GA[minIndex][k] + dist[minIndex] < dist[k]){

dist[k] = GA[minIndex][k] + dist[minIndex];

PATH(path, k, minIndex);

}

}

v++;

}

}

//将path[i]的路径改为path[j]的路径+i

void PATH(edgenode *path[], int i, int j){

edgenode *p, *q, *t;

//删除path[i]中原来保存的链表

while(path[i] != NULL){

p = path[i]->next;

delete path[i];

path[i] = p;

}

//将path[j]的路径复制给path[i]

p = new edgenode;

p->adjvex = path[j]->adjvex;

path[i] = p;

t = path[j]->next;

while (t != NULL){

q = p;

p = new edgenode;

p->adjvex = t->adjvex;

q->next = p;

t = t->next;

}

//将j结点加入path[i]的路径中

q = p;

p = new edgenode;

p->adjvex = i;

p->next = NULL;

q->next = p;

}

//打印输出从源点到每个顶点的最短路径及长度的函数

void PrintPath(int dist[], edgenode *path[], int n){ int i;

edgenode *p;

for (i = 1; i < n; i++){

cout<<"[ v0 -> v"<

cout<<"最短路径:";

p = path[i];

if (p == NULL){

cout<<"无路径!"<

continue;

}

while( p != NULL){

cout<<"v"<adjvex<<" ";

p = p->next;

}

cout<

}

}

[]

const int MaxVertexNum=10; //图的最大顶点数

const int MaxEdgeNum=100; //边数的最大值

const int MaxValue=32767; //权值的无穷大表示

typedef int adjmatrix[MaxVertexNum][MaxVertexNum]; //邻接矩阵

//①初始化邻接矩阵表示的有向带权图

void InitMatrix(adjmatrix &G)

{

int i,j;

for (i=0; i

for (j=0; j

G[i][j]=MaxValue;

}

//②建立邻接矩阵表示的有向带权图(即通过输入图的每条边建立图的邻接矩阵)

void CreateMatrix(adjmatrix &G, int n)

{

int v, w, q;

printf("按照:尾顶点名->头顶点名,权值输入数据,以0->0,0结尾:如A->B,23 \n");

while(true){ //构造邻接矩阵

scanf("%d->%d,%d",&v,&w,&q); //输入弧的两个定点及该弧的权重getchar();

if (v == 0 && w == 0 ) break;

if( v < 0 || v >= n || w < 0 || w >= n) {cerr<<"vertex ERROR!";exit(1);}

G[v][w]=q;

}

}

//③输出邻接矩阵表示的有向带权图(即输出图的每条边)

void PrintMatrix(adjmatrix G, int n)

{

int i,j;

cout<

cout<<"Your Graph is:"<

for (i=0; i

for (j=0; j

if(G[i][j]!=MaxValue) printf(" %2d | ",G[i][j]);

else printf(" ∞ | ");

}

printf("\n");

}

}

实验三 最短路径的算法(离散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3:最短路径算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理解Floyd(弗洛伊得)最短路径算法的思想 二、实验内容 用C语言编程实现求赋权图中任意两点间最短路径的Floyd算法,并能对给定的两结点自动求出最短路径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Floyd算法的原理 定义:Dk[i,j] 表示赋权图中从结点vi出发仅通过v0,v1,┉,vk-1中的某些结点到达vj的最短路径的长度, 若从vi到vj没有仅通过v0,v1,┉,vk-1 的路径,则D[i,j]=∝即 D-1[i,j] 表示赋权图中从结点vi到vj的边的长度,若没有从结点vi到vj的边,则D[i,j]=∝ D0[i,j] 表示赋权图中从结点vi到vj的”最短”路径的长度, 这条路上除了可能有v0外没有其它结点 D1[i,j] 表示赋权图中从结点vi到vj的”最短”路径的长度, 这条路上除了可能有v0,v1外没有其它结点 ┉┉┉ 根据此定义,D k[i,j]=min{ D k-1[i,j] , D k-1[i,k-1]+D k-1[k-1,j] } 定义:path[i,j]表示从结点vi到vj的“最短”路径上vi的后继结点 四、实验要求 要求输出每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以及其最短路径 五、实验步骤 (一)算法描述 Step 1 初始化有向图的成本邻矩阵D、路径矩阵path 若从结点vi到vj有边,则D[i,j]= vi到vj的边的长度,path[i,j]= i; 否则D[i,j]=∝,path[i,j]=-1 Step 2 刷新D、path 对k=1,2,┉n 重复Step 3和Step 4 Step 3 刷新行对i=1,2,┉n 重复Step 4 Step 4 刷新Mij 对j=1,2,┉n 若D k-1[i,k]+D k-1[k,j]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Dijkstra算法求最短路径

中南大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第9题 Dijkstra算法求最短路径 学生姓名 XXXX 指导教师 XXXX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XXXXXXX 完成时间 XXXXXXX

目录 第一章问题分析与任务定义---------------------------------------------------------------------3 1.1 课程设计题目-----------------------------------------------------------------------------3 1.2 原始数据的输入格式--------------------------------------------------------------------3 1.3 实现功能-----------------------------------------------------------------------------------3 1.4 测试用例-----------------------------------------------------------------------------------3 1.5 问题分析-----------------------------------------------------------------------------------3 第二章数据结构的选择和概要设计------------------------------------------------------------4 2.1 数据结构的选择--------------------------------------------------------------------------4 2.2 概要设计-----------------------------------------------------------------------------------4 第三章详细设计与编码-----------------------------------------------------------------------------6 3.1 框架的建立---------------------------------------------------------------------------------6 3.2 点结构体的定义---------------------------------------------------------------------------7 3.3 创立带权值有向图------------------------------------------------------------------------8 3.4 邻接矩阵的显示---------------------------------------------------------------------------9 3.5 递归函数的应用---------------------------------------------------------------------------10 3.6 Dijkstra算法实现最短路径--------------------------------------------------------------10 第四章上机调试------------------------------------------------------------------------------------11 4.1 记录调试过程中错误和问题的处理---------------------------------------------------11 4.2 算法的时间课空间性能分析------------------------------------------------------------11 4.3 算法的设计、调试经验和体会---------------------------------------------------------11 第五章测试结果-----------------------------------------------------------------------------------12 第六章学习心得体会-----------------------------------------------------------------------------12 第七章参考文献-----------------------------------------------------------------------------------12 附录------------------------------------------------------------------------------------------------------12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MATLAB实验报告,遗传算法解最短路径以及函数最小值问题讲解

硕士生考查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MATLAB教程 考生姓名:考生学号: 学院:专业: 考生成绩: 任课老师(签名) 考试日期:20 年月日午时至时

《MATLAB 教程》试题: A 、利用MATLA B 设计遗传算法程序,寻找下图11个端点的最短路径,其中没有连接的端点表示没有路径。要求设计遗传算法对该问题求解。 a d e h k B 、设计遗传算法求解f (x)极小值,具体表达式如下: 3 21231(,,)5.12 5.12,1,2,3 i i i f x x x x x i =?=???-≤≤=? ∑ 要求必须使用m 函数方式设计程序。 C 、利用MATLAB 编程实现:三名商人各带一个随从乘船渡河,一只小船只能容纳二人,由他们自己划行,随从们密约,在河的任一岸,一旦随从的人数比商人多,就杀人越货,但是如何乘船渡河的大权掌握在商人手中,商人们怎样才能安全渡河? D 、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问题,利用MATLAB 进行实验。 以上四题任选一题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选择题目: A 一、问题分析(10分) 1 4 10 11 如图如示,将节点编号,依次为 1.2.3.4.5.6.7.8.9.10.11,由图论知识,则可写出其带权邻接矩阵为: 0 2 8 1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2 0 6 500 1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8 6 0 7 500 1 500 500 500 500 500 1 500 7 0 500 500 9 500 500 500 500 500 1 500 500 0 3 500 2 500 500 500 500 500 1 500 3 0 4 500 6 500 500 500 500 500 9 500 4 0 500 500 1 500 500 500 500 500 2 500 500 0 7 500 9 500 500 500 500 500 6 500 7 0 1 2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1 500 1 0 4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9 2 4 0 注:为避免计算时无穷大数吃掉小数,此处为令inf=500。 问题要求求出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Floyd 算法采用的是在两点间尝试插入顶点,比较距离长短的方法。我思考后认为,用遗传算法很难找到一个可以统一表示最短路径的函数,但是可以对每一对点分别计算,然后加入for 循环,可将相互之间的所有情况解出。观察本题可发现,所有节点都是可双向行走,则可只计算i 到j 的路径与距离,然后将矩阵按主对角线翻折即可得到全部数据。 二、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20分) 实现原理为遗传算法原理: 按所选择的适应度函数并通过遗传中的复制、交叉及变异对个体进行筛选,使得适应度高的个体被保留下来,组成新的群体,新的群体既继承了上一代的信息,又优于上一代。这样周而复始,群体中个体适应度不断提高,直到满足一定的条件。 数学模型如下: 设图G 由非空点集合12{,...}n V V V V = 和边集合12{,...}m E e e e = 组成,其中121221(,)e ,P ,)(P ,P ), i i i i i i i i e P P E P =∈≠且若(则G 为一个有向图; 又设i e 的值为i a ,12{,...},m A a a a = 故G 可表示为一个三元组{,,}G P E A = 则求最短路径的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为:

数据结构最短路径

题目描述 一个图的存储矩阵如下所示(顶点分别是0、1、2、3、4、5): 0,12,18,∞,17,∞ 12, 0,10,3,∞,5 18,10,0,∞,21,11 ∞,3,∞,0,∞,8 17,∞,21,∞,0,16 ∞,5,11,8,16,0 试用邻接矩阵存储法和Floyd算法求解任意两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输入: 输入数据第一行为1个正整:顶点个数n(顶点将分别按0,1,…,n-1进行编号)。后面有n+1行,前n行都有n个整数(第i行第j个数表示顶点i-1和顶点j-1之间的边长,用10000来表示两个顶点之间无边);第n+1行输入一对顶点x和y 输出: x和y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和最短路径(路径换行输出,只输出顶点编号序列)。 问题分析 题目要求图的存储类型为邻接矩阵,这种存储结构简单易懂,但存储占用较大;求最短路径的算法有Dijkstra算法和SPFA算法,三者相比,在代码的实现上,Floyd编写简单且容易理解,缺点是时间复杂度较高,不适合计算大量的数据。 数据结构及程序 #include #define inf 10000 #define maxn 11 int N,g[maxn][maxn]={0}; int path[maxn][maxn]={0}; void floyd() { for(int k=0;k

for(int i=0;i(g[i][k]+g[k][j])) { g[i][j]=g[i][k]+g[k][j]; path[i][j]=k; } } } int main() { scanf("%d",&N); for(int i=0;i",x); while(tmp!=y) { printf("%d->",tmp); tmp=path[tmp][y]; } printf("%d\n",y); } 运行结果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一:图实验 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 二,问题分析 本程序要求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完成这些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有向图并输出该邻接表。用一个函数实现判断任意两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1,数据的输入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入的图的结点均为整型。 2,结果的输出形式:输出的是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的情况。 3,测试数据:输入的图的结点个数为:4 输入的图的边得个数为:3 边的信息为:1 2,2 3,3 1 三,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需要: A,用邻接表的方式构建图 B,深度优先遍历该图的结点 C,判断任意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2)本程序包含6个函数: a,主函数main() b,用邻接表建立图函数create_adjlistgraph() c,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dfs() d,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dfs_trave() e,输出邻接表函数print() f,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freealgraph() 各函数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四,详细设计 (1)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2)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char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adjlist; (3)邻接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xtices[max];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4)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伪代码: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arcnode *p; visited[i]=1; p=alg->vex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0){ if(p->adjvex==n) {flag=1; } dfs(alg,p->adjvex,n); if(flag==1) return 1; } p=p->nextarc; } return 0; } (5)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伪代码: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五,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max 10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定义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 int adjvex; //定点信息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 char vexdata; //头结点的序号 arcnode *firstarc; //定义一个arcnode型指针指向头结点所对应的下一个结点}adjlist;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类型 adjlist vextices[max]; //定义表头结点数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最短路径问题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最短路径问题实验报告

目录 一、概述 0 二、系统分析 0 三、概要设计 (1) 四、详细设计 (5) 4.1建立图的存储结构 (5) 4.2单源最短路径 (6) 4.3任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7) 五、运行与测试 (8)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交通咨询系统设计(最短路径问题)一、概述 在交通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针对人们关心的各种问题,利用计算机建立一个交通咨询系统。在系统中采用图来构造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图中顶点表示城市,边表示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关系,所带权值为两个城市间的耗费。这个交通咨询系统可以回答旅客提出的各种问题,例如:如何选择一条路径使得从A城到B城途中中转次数最少;如何选择一条路径使得从A城到B城里程最短;如何选择一条路径使得从A城到B城花费最低等等的一系列问题。 二、系统分析 设计一个交通咨询系统,能咨询从任何一个城市顶点到另一城市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里程)、最低花费或是最少时间等问题。对于不同的咨询要求,可输入城市间的路程、所需时间或是所需费用等信息。 针对最短路径问题,在本系统中采用图的相关知识,以解决在实际情况中的最短路径问题,本系统中包括了建立图的存储结构、单源最短问题、对任意一对顶点间最短路径问题三个问题,这对以上几个问题采用了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并未本系统设置一人性化的系统提示菜单,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三、概要设计 可以将该系统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①建立交通网络图的存储结构; ②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③实现两个城市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

迪杰斯特拉算法流图:

数据结构-第六章-图-练习题及答案详细解析(精华版)

图 1. 填空题 ⑴ 设无向图G中顶点数为n,则图G至少有()条边,至多有()条边;若G为有向图,则至少有()条边,至多有()条边。 【解答】0,n(n-1)/2,0,n(n-1) 【分析】图的顶点集合是有穷非空的,而边集可以是空集;边数达到最多的图称为完全图,在完全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边。 ⑵ 任何连通图的连通分量只有一个,即是()。 【解答】其自身 ⑶ 图的存储结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和()。 【解答】邻接矩阵,邻接表 【分析】这是最常用的两种存储结构,此外,还有十字链表、邻接多重表、边集数组等。 ⑷ 已知无向图G的顶点数为n,边数为e,其邻接表表示的空间复杂度为()。 【解答】O(n+e) 【分析】在无向图的邻接表中,顶点表有n个结点,边表有2e个结点,共有n+2e个结点,其空间复杂度为O(n+2e)=O(n+e)。 ⑸ 已知一个有向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计算第j个顶点的入度的方法是()。 【解答】求第j列的所有元素之和 ⑹ 有向图G用邻接矩阵A[n][n]存储,其第i行的所有元素之和等于顶点i的()。 【解答】出度

⑺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遍历,它所用到的数据结构是();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遍历,它所用到的数据结构是()。 【解答】前序,栈,层序,队列 ⑻ 对于含有n个顶点e条边的连通图,利用Prim算法求最小生成树的时间复杂度为(),利用Kruskal 算法求最小生成树的时间复杂度为()。 【解答】O(n2),O(elog2e) 【分析】Prim算法采用邻接矩阵做存储结构,适合于求稠密图的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采用边集数组做存储结构,适合于求稀疏图的最小生成树。 ⑼ 如果一个有向图不存在(),则该图的全部顶点可以排列成一个拓扑序列。 【解答】回路 ⑽ 在一个有向图中,若存在弧、、,则在其拓扑序列中,顶点vi, vj, vk的相对次序为()。 【解答】vi, vj, vk 【分析】对由顶点vi, vj, vk组成的图进行拓扑排序。 2. 选择题 ⑴ 在一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的()倍。 A 1/2 B 1 C 2 D 4 【解答】C 【分析】设无向图中含有n个顶点e条边,则。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2016.1.7 实验名称: 图的存贮与遍历 一、实验目的 掌握图这种复杂的非线性结构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存储表示,以及在此两种常用存储方式下深度优先遍历(DFS)和广度优先遍历(BFS)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题目1:对以邻接矩阵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矩阵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题目2:对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表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表存贮,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V0 V1 V2 V3 V4 三、附录: 在此贴上调试好的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0 V1 V4 V3 V2 ??? ? ??? ? ????????=010000000101010 1000100010A 1 0 1 0 3 3 4

#define M 100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vex[M][2]; int edge[M ][ M ]; int n,e; }Graph; int visited[M]; Graph *Create_Graph() { Graph *GA; int i,j,k,w; GA=(Graph*)malloc(sizeof(Graph)); printf ("请输入矩阵的顶点数和边数(用逗号隔开):\n"); scanf("%d,%d",&GA->n,&GA->e); printf ("请输入矩阵顶点信息:\n"); for(i = 0;in;i++) scanf("%s",&(GA->vex[i][0]),&(GA->vex[i][1])); for (i = 0;in;i++) for (j = 0;jn;j++) GA->edge[i][j] = 0; for (k = 0;ke;k++) { printf ("请输入第%d条边的顶点位置(i,j)和权值(用逗号隔开):",k+1); scanf ("%d,%d,%d",&i,&j,&w); GA->edge[i][j] = w; } return(GA); } void dfs(Graph *GA, int v) { int i; printf("%c%c\n",GA->vex[v][0],GA->vex[v][1]); visited[v]=1;

数据结构最短路径

数据结构 设计说明书 单源点最短路径算法的实现 学生姓名王文刚 学号1418064056 班级网络1402 成绩 指导教师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 —20 学年第学期 课程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单源点最短路径算法的实现 完成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共 2 周设计内容: 1.任务说明 2.要求 3.参考资料 指导教师:教研室负责人: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设计了一求解最短路径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在输入的途中查找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功能。本方法采用VC++作为软件开发环境,采用Dijkstar函数来求取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用户可以自己输入各个地点及其之间的距离,便于用户在不同情况下均可使用。 关键词:最短路径;Dijkstar;无向图;

目录 目录 1课题描述 (2) 2 需求分析 (3) 3概要设计 (4) 3.1 存储结构 (4) 3.2 算法描述 (5) 4详细设计 (6) 4.1 功能模块图 (6) 4.2 主函数 (6) 4.3 pd函数 (7) 4.4 CreateMGraph函数 (8) 4.5Dijkstar函数 (9) 5程序编码 (11) 6程序的调试与测试 (15) 8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1.目录中可以只有一级标题 2.页码右侧对齐页边距 3.本页不需要页码 4.以上内容仅作参考,具体章节由课程设计类型确定

1课题描述 随着交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旅行变的越来越频繁,而且供暖也成为冬天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节约时间和金钱,所以人们都希望找到旅行目的地的最短路径和架设暖气的最短路径。那么如何找到最短路径呢?由于路径较多,手工计算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出错,因此人们用计算机语言代替手工计算求最短路径。而在计算机语言中迪杰斯特拉算法比较常见,简洁,故人们常借助计算机程序迪杰斯特拉算法求最短路径。这样可以广泛提高效率,容易理解。

最短路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图的存储结构 利用最短路径算法,通过java编程实现最短路径输出。 二、实验环境 Eclipse平台 三、实验过程 最短路径算法问题是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地理信息系统和交通诱导、导航系统等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传统的最短路径算法主要有Floyd算法和Dijkstra算法。Floyd 算法用于计算所有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则用于计算一个结点到其他所有结点的最短路径。本程序利用Dijkstra算法用java语言实现最短路径的可视化。 流程: 画无向邻接矩阵邻接矩阵初始化求取最短路径 Java文件如下 M ain.java 文件: import java.awt.BorderLayout; import java.awt.Color; import java.awt.FlowLayou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awt.event.Item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ItemListener; import java.util.StringTokeniz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javax.swing.JComboBox;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Label; import javax.swing.JPanel; import javax.swing.border.TitledBorder;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UI("最短路径"); } } @SuppressWarnings("serial") class UI extends JFram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ItemListener { JFrame frame; JButton button;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实验四-图的最短路径(弗洛伊德算法实现)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四:图的相关算法应用 姓名:王连平 班级:09信科2班 学号:I09630221

实验四图的相关算法应用 一、实验内容 求有向网络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 二、实验目的 掌握图和网络的定义,掌握图的邻接矩阵、邻接表和十字链表等存储表示。掌握图的深度和广度遍历算法,掌握求网络的最短路的标号法和floyd算法。 三、问题描述 对于下面一张若干个城市以及城市间距离的地图,从地图中所有可能的路径中求出任意两个城市间的最短距离及路径,给出任意两个城市间的最短距离值及途径的各个城市。 四、问题的实现 4.1数据结构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说明 1) typedef struct ArcCell{//储存弧信息 int Distance; ArcCell *info;//此项用来保存弧信息,,在本实验中没有相关信息要保存 }ArcCell,AdjMatrix[ MAX_VERTEX_NUM][ 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储存顶点信息 string vexs[ MAX_VERTEX_NUM];//顶点向量

AdjMatrix arcs;//邻接矩阵 int vexnum , arcnum;//图的当前顶点数和弧数 }MGraph; 顶点信息和弧信息都是用来建立一个有向网G 2) d[v][w];//G中各对顶点的带权长度 若P[v][w][u]为TRUE,则u是从v到w当前求得最短路径上的顶点 4.2主要的实现思路 首先通过一个函数(CreateDN)建立图的邻接矩阵储存方式,一次输入某条弧的起点,终点,和权值。通过调用Locate函数来找到该弧在邻接矩阵中的相应位置。 其次运用弗洛伊德算法来求各定点的最短路劲,具体思路为:如果从v到w有弧,则存在一条长度为arcs[v][w]的路径,该路径不一定是最短路径。考虑路径(v,u,w)是否存在,若存在,比较(v,w)和(v,u,w)的长度,取较短者为从v到w的中间点序号不大于0的最短路径。以此类推,每次增加一个点,从而求出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这样,经过n次比较后,所求得的必为从v到w的最短路径。按此方法,可以同时求得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五、主要源程序代码(包含程序备注)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INfinity 10000//最大值 # define MAX_VERTEX_NUM 10//最大顶点数 typedef struct ArcCell{//储存弧信息 int Distance; ArcCell *info; }ArcCell,AdjMatrix[ MAX_VERTEX_NUM][ 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储存顶点信息 string vexs[ MAX_VERTEX_NUM];//顶点向量 AdjMatrix arcs;//邻接矩阵 int vexnum , arcnum;//图的当前顶点数和弧数 }MGraph; int Locate(MGraph &G,string v) { int a=0; for (int i=0;i

最短路径实验报告

云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学生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报告 (2013—2014 学年第 2 学期) 周次:第7周日期:2014年 4 月 17 日地点: 一、实验内容与目的 1.内容 查看“最短路径.swf”,选择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定义有向图,根据动画演示求取从有向图任一结点到其他结点的最短路径。 2.实验目的 了解最短路径的概论,掌握求最短路径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或技术路线(可使用流程图描述) 实验原理:(李燕妮负责设计,周丽琼负责编程) 图是由结点的有穷集合V和边的集合E组成,求最短路径用迪杰斯特拉算法: 1)适用条件&范围: a) 单源最短路径(从源点s到其它所有顶点v); b) 有向图&无向图(无向图可以看作(u,v),(v,u)同属于边集E的有向图) c) 所有边权非负(任取(i,j)∈E都有Wij≥0); 2)算法描述: a)初始化:dis[v]=maxint(v∈V,v≠s); dis[s]=0; pre[s]=s; S={s}; b)For i:=1 to n 1.取V-S中的一顶点u使得dis[u]=min{dis[v]|v∈V-S}

2.S=S+{u} 3.For V-S中每个顶点v do Relax(u,v,Wu,v) c)算法结束:dis[i]为s到i的最短距离;pre[i]为i的前驱节点 三、实验环境条件(使用的软件环境) Microsoft Visual C++6.0 四、实验方法、步骤(列出程序代码或操作过程) /*本程序的功能是求图中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ING 9999 typedef struct ArcCell{ int adj; /*顶点关系类型,用1表示相邻,0表示不相邻*/ }ArcCell,**AdjMatrix; /*邻接矩阵*/ typedef struct type{ char data[3]; /*顶点值*/ }VertexType; typedef struct{ VertexType *vexs; /*顶点向量*/ AdjMatrix arcs; /*邻接矩阵*/ int vexnum,arcnum; /*图的顶点数和边数*/ }MGraph; /*初始图*/ void InitGraph(MGraph *G) { int i,nu,mu; printf("\n输入顶点的个数和(边)弧的个数:"); scanf("%d %d",&nu,&mu); G->arcs=(ArcCell **)malloc(nu*sizeof(ArcCell *)); for(i=0;iarcs[i]=(ArcCell *)malloc(nu*sizeof(ArcCell)); G->vexs=(VertexType *)malloc(nu*sizeof(VertexType)); /*分配顶点空间*/ G->vexnum=nu;G->arcnum=mu; /*图的顶点数和边数*/ }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1 (C语言补充实验) 有顺序表A和B,其元素值均按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要求将它们合并成一 个顺序表C,且C的元素也是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 #include main() { intn,m,i=0,j=0,k=0,a[5],b[5],c[10];/* 必须设个m做为数组的输入的计数器,不能用i ,不然进行到while 时i 直接为5*/ for(m=0;m<=4;m++)scanf("%d",&a[m]);// 输入数组a for(m=0;m<=4;m++)scanf("%d",&b[m]);// 输入数组b while(i<5&&j<5) {if(a[i]b[j]){c[k]=b[j];k++;j++;} else{c[k]=a[i];k++;i++;j++;}// 使输入的两组数组中相同的数只输出一 个 } if(i<5) for(n=i;n<5;n++) {c[k]=a[n];k++;} elseif(j<5) for(n=j;n<5;n++) {c[k]=b[n];k++;} for(i=0;i

求A QB #include main() { inti,j,k=0,a[5],b[5],c[5];//A=a[5],B=b[5],A n B=c[5] for(i=0;i<5;i++)scanf("%d",&a[i]);// 输入a 数组 for(i=0;i<5;i++)scanf("%d",&b[i]);〃输入b 数组 for(i=0;i<5;i++) {for(j=0;j<5;j++) if(a[i]==b[j]){c[k]=a[i];k++;}// 当有元素重复时,只取一个放入 c 中} for(i=0;i #defineN4 main() { inti,j,m,k,a[N+1];//k 为最后输出数组的长度变量

最短路径_Dijkstra算法__实验报告

实验六:编程实现Dijkstra 算法求最短路问题. 1.需求分析: 首先让用户输入一个带权的有向图,输入时可通过一对一对输入存在弧的两个弧头与弧尾顶点以及弧上的权值从而输入整个有向图。用户输入一对对弧后,我们可以采用数组的形式来进行存储每个顶点之间的权值,最后由用户输入该有向图的源点(即每个最短路径的起点),要求源点必须为刚才输入的各顶点中的某一个,如果用户输入错误,程序要给出错误信息提示并退出程序。然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个Graph这样的类,将对关系的各种操作放入其中,然后我们在主函数中调运这个类就可以实现最短路问题的求解了。 2.概要设计: ①.构造一个新的类Graph: class Graph { private: int arcs[MAX][MAX],Path[MAX][MAX],D[MAX]; int arcnum,vexnum,weight,v0; Type a,b,vexs[MAX]; public: void Creat_Graph(); void Show_ShortestPath(); void ShortestPath_DIJ(); }; ②.结构化调用类中方法的主函数: int main() { Graph G; G.Creat_Graph(); G.ShortestPath_DIJ(); G.Show_ShortestPath(); return 0; } 3.代码实现: #include #define MAX 100 #define INFINITY INT_MAX enum BOOL{FALSE,TRUE};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class Grap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