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xx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有用性的研究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用性,是教学有用开展的严重组成部分,也是一堂课胜利与否的严重指标。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对幼儿的引导作用更为明明,因此,本研究选取桂林市A幼儿园小班的一次语言活动教师的提问以及获得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进而从教师、幼儿以及教学目标方面给出相应指导建议,以便更好的开展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活动。

教师提问有用性,是指教师以生动的方式(包括语音语调等)提出引发幼儿积极思考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能够引起幼儿喜悦主动地参与回答,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上、情感上、动作技能三个方面都获得发展。

一、语言活动中提问有用性的分析

(一)基于教师层面对课堂提问有用性的分析

提问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它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策略。教师作为引导者,对于一次活动,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教师的作用功不可没,因此,要分析课堂提问的有用性,首先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问题。以下便是对小班语言活动《小剪刀真灵敏》中教师的表现进行分析。

(师:教师;幼:幼儿;群:班级大部分幼儿;单:班级某一个幼儿)

实录一:

师:哦,小手变成了小剪刀,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小剪刀剪出什么小动物了呢?(展示图片)嗨~~谁呀?谁来了呀?

幼(群):小花猫。

师:哦~~小花猫(重复幼儿)

师:小花猫是怎么叫的呀?

幼儿(群):喵喵喵!

师:诶,真能干,小花猫,“喵喵喵”。剪只小猫,“喵喵喵”。(肢体动作)

分析:出示形象生动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名称、启发幼儿回忆并模拟动物的叫声。始终面带笑容,语音清撤,语调语速均合适,表现期待,赞赏。幼儿表现非常兴奋,100%幼儿都回答了教师的提问,跟随教师模拟小花猫叫声时气氛尤为热闹。

实录二:

(扩展)师:我们的小剪刀真的很能干,剪出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宝宝们再来想一想,小剪刀还可以剪出什么东西呀?(停顿)

幼儿一:不知道。

幼儿二:(冲上前)小xx。

师:(抚摸幼儿脸蛋)宝宝回位置,我听到宝宝说小乌龟,小乌龟是怎么样的呀?

幼(单):爬爬爬

师:噢,能干!(竖起大拇指)

分析:教师在了解了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扩展。不提供任何教具或做任何提示,鼓励幼儿联想其他的小动物,耐烦等待。50%幼儿回应积极。教师选取幼儿的答案与全体幼儿分享。幼儿在反应快的同伴回答中得到启示,附和同伴的答案并伴随自身的肢体动作,80%幼儿显得很兴奋。

结合现场观摩的情况和观察记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小班的语言活动是胜利的,教师的提问总的来说是有用的。教师的问题多是思考型,带有挑战性和刺激以及实事求是为主,且都是单个问题无重复提问。教师善于以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富于感染力的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提问后耐烦等待,热情回应幼儿,提供鼓励性的及时反馈,始终表现出对每位幼儿的期待与赞赏。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自主思考,热情欢愉地应答教师。教学中的有用提问使得教师与幼儿彼此分享到更多的惊喜与喜悦,幼儿在童谣般的语言中发展了自身语言和思维想象能力,教师与幼儿间形成了松弛开朗、相互尊重、欢愉调和的双向师生关系。

(二)基于幼儿层面对课堂提问有用性的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一共提出了12个问题,其中有7个问题是事实型问题,即需要幼儿必须从记忆、经验中提取事实,从幼儿回答的类型来看有确实有7处属于认知记忆回答。学前期幼儿对于形象详尽的实物比较简易记住,幼儿思维以详尽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决定了他们局限于以直接经验认识事物。幼儿对于缺乏生动形象特征、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很难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老师为幼儿选择的教育内容要从幼儿身边的世界中寻找,贴近他们的真实生活。如教师说:“我们小剪刀咔嚓咔嚓又来剪了吆,它剪出什么了呀?(出示图片)什么呀?(向四周展示图片)谁来了呀?”幼儿(群):“小花猫。”师:“哦,小花猫。小花猫是怎么叫的呀?”幼儿(群):“喵喵喵!”小花猫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并且幼儿能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所以幼儿能很快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比较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兴趣是最佳的老师” ,本次语言活动《小剪刀真灵敏》老师出示一些图片以及做一些动作比较直观形象,能激起幼儿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主动,且松弛欢愉。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更多的环境刺激,培养孩子的多元兴趣。

二、思考与建议

(一)基于教师层面的建议

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充分

幼儿园的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孩子。教师对问题的准备时要把内容和孩子的需求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孩子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孩子的哪些新经验呢?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

2.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提问

(1)趣味性。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应选用幼儿喜闻乐见的题材,“小剪刀变变变”的教学内容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

(2)可接受性。提问应注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孩子例外的经验、例外的水平、个性,正确估计孩子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例外深度的问题。

3.教师对幼儿的欣赏与鼓励

教师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笑容,语音语调清撤生动,表情丰富亲密,同时富有感染力的儿歌般的教学语言,填塞激情的人格特征,深深吸引了幼儿,幼儿喜欢并跟随教师,激发了天生的模仿欲和想象力。

(二)基于幼儿层面的建议

课堂提问的有用性针对幼儿来讲,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使问题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注重针对性。恰当地提问可以增强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注意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问那些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幼儿参与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幼儿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