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入PPP模式的意义及风险分析

政府引入PPP模式的意义及风险分析
政府引入PPP模式的意义及风险分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政府引入PPP模式的意义及风险分析

摘要:PPP模式是是一种新的公共基础设施的项目融资模式,政府引入PPP模式不仅能够解决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为民间私人资本拓宽了投资渠道。但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完善,大规模的应用PPP模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对PPP模式的内涵、优势以及存在的风险和在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PPP模式;公私合作;风险分析;融资模式

一、引言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过去,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单纯的依靠国家财政已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当前的公共需求。[1]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政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民间资本开始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84 年我国以BOT( Build - Operate - Transfer,建设-运营-移交) 方式建设的深圳沙头角B电厂是我国尝试实践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标志。[2]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公共基础设施的项目融资模式,该模式鼓励私人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1]。早在17 世纪英国领港公会和私人投资者合作建造灯塔,开始了公共项目公私合作的实践。英国财政大臣肯尼斯·克拉克为了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解决公共服务的资金匮乏和公共部门缺少有效性及资金效率等问题,率先提出“公私合作”的概念[3]。

二、PPP模式的内涵

PPP 模式是实现公共项目建设资金的融资模式,也是公共产品的一种供给方式。20 世纪70 年代至今,世界各国在城市和区域重大设施的项目上陆续尝试实施PPP 模式。PPP 模式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实施多主体合作的一项重要项目运作模式。

PPP 有多种译法。如公私伙伴关系、公私合作伙伴模式、公私机构的伙伴合作、民间

开放公共服务、公共民营合作制等。在欧美和世界上其他地区,尚未达成一致的准确解释,其相关实践正在发展中。[4]

众多机构和专家从不同视角对PPP 概念进行了定义[5],尽管对PPP 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表述,但可发现一些共同特征:一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合作是前提。二是合作的目的是提供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三是强调利益共享,在合作过程中,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实现共赢。四是风险共担。基于对PPP 的认识,并结合上述观点,贾康、孙洁提出,PPP 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在与非政府的主体(企业、专业化机构等)合作过程中,使非政府主体利用其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工程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并同时也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其管理模式包含与此相符的诸多具体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过程,可以实现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从我国实践看,PPP 不仅仅是一个新融资模式,还是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如果掌握得当,PPP 有望成为解决我国城镇化、老龄化等问题的重要机制,并通过以股份制为主的形式与我国大力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形成天然的机制性内洽与联通。当然,PPP 作为制度供给的创新,其顺利运行和长久发展,特别需要强调现代文明演进中的法治建设和契约精神建设的相辅相成。

PPP 管理模式的运行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5]。

一是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PPP 的首要特征。它强调各个参与方平等协商的关系和机制,这是PPP 项目的基础所在。伙伴关系必须遵从法治环境下的“契约精神”,建立具有法律意义的契约伙伴关系,即政府和非政府的市场主体以平等民事主体的身份协商订立法律协议,双方的履约责任和权益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确认和保护。

二是利益共享[6]。PPP 项目一般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垄断性(特许经营特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即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共享项目所带来利润的分配机制是PPP 项目的第二个基本特征。PPP 项目的标准至少包括两个,即政府公共投资的项目和由社会资本参与完成的该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包括建设和运营。PPP 项目中政府和非政府的市场主体应当在合作协议中确立科学合理的利润调节机制,确保社会资本按照协议规定的方式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避免项目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造成社会资本无法收回投资回报或者使得政府违约。

三是风险分担。伙伴关系不仅意味着利益共享,还意味着风险分担。PPP 模式中合作

双方的风险分担更多是考虑双方风险的最优应对、最佳分担,尽可能做到每一种风险都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进而达到项目整体风险的最小化。要注重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风险分担原则,旨在实现整个项目风险的最小化,要求合理分配项目风险,项目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原则上由社会资本承担,政策、法律和最低需求风险等由政府承担。

三、PPP模式的优势

(一)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国家每年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仅仅依靠国家投入已经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采用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能使很大一部分政府性债务转由民营组织承担,从而降低政府的资产负债率,减轻政府财政负担。[7]悉尼奥运体育场馆的建造就引入了PPP模式,其中主体育场投资估算6.15亿澳元,其中政府拨款9120万澳元,政府贷款600万澳元,占总投资的15.8%;其余84.2%的资金由中标联合体组建的私人财团-2000年澳大利亚体育场公司负责筹措。大大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8]。

(二)为民间资本提供投资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日益富裕起来,民营企业日益壮大,民间巨额的资本开始寻找投资机会。PPP模式为民间资本提供了具有长期回报的投资机会。与此同时,只要配合适当的政策调整,PPP模式也可成为政府在宏观上引导巨额民间资本流向的工具。

(三)转变政府职能

在过去,政府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经营者,要花大量的资源在项目的建设和经营上。采用PPP模式,项目的建设和经营任务变为由民营组织承担。政府则只需对项目进行规划、协调和监管。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为政府精简机构提供了可能性。

(四)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

采用PPP模式能充分发挥政府和民营组织的优势,使资源在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阶段都达到最合理的分配,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民营组织,其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中必然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降低项目的风险

风险共担是PPP模式的特征之一。由于各种风险由较善于应对该风险的一方承担,有

效的减小了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使得整个项目的风险最小化。

(六)应用范围广泛

PPP模式不仅适用于盈利项目,也适用于非盈利项目。不仅适用于工程建设领域,也适用于服务领域。因此PPP模式比许多传统融资模式的适用范围要更广[9]。

四、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风险的识别与合理分配是成功运用PPP模式的关键[10],在特许权协议及合同设计中应当权责对应,把风险分配给相对最有利承担的合作方。PPP项目的主要风险有政策风险、汇率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营运风险[11, 12]。

政策风险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为使政策风险最小化,就要求法律法规环境以及特许权合同的鉴定与执行过程应该是透明、公开、公正的,不应该出现官僚主义现象,人为的干扰应是最少的,否则,合作各方均会受到损失。PPP项目失败原因主要归结于法律法规与合同环境的不够公开透明,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变化过于频繁,政策风险使私营合作方难以预料与防范。[13]例如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采用BOT 融资模式,原先计划于2002 年开工,但由于2002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颁布,项目公司被迫与政府重新就投资回报率进行谈判。上海的大场水厂和延安东路隧道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均被政府回购[2]。

汇率风险是指在当地获取的现金收入不能按预期的汇率兑换成外汇。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货币贬值,也可能是因为政府将汇率人为地定在一个很不合理的官方水平上。这毫无疑问会减少收入的价值,降低项目的投资回报。私营合作方在融资建设经营基础设施时总是选择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不考虑其是何种外汇或是本币,因此为了能够抵御外汇风险,私营合作方必然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政府可以通过承诺固定的外汇汇率或确保一定的外汇储备以及保证坚挺货币(如美元)的可兑换性与易得性承担部分汇率风险,这样私营合作方的汇率风险将大为降低,在其它条件(盈利预期等)相同的情形下,项目对民营部门的吸引力增强。

技术风险直接与项目实际建设与运营相联系,技术风险应由私营合作方承担。以BOT 为例,私营合作方在基础设施建成后需运营与维护一定时期,因此私营合作方最为关注运营成本的降低,运营成本的提高将减少私营合作方的投资回报,这将促使私营合作方高质量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减少日后的运营成本。

财务风险大小与债务偿付能力直接相关。财务风险是指基础设施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足以支付债务和利息,从而可能造成债权人求诸法律的手段逼迫项目公司破产,造成PPP模式应用的失败。现代公司理财能通过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等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私营合作方可能独自承担此类风险,如果债务由公共部门或融资担保机构提供了担保,则公共部门和融资担保机构也可分担部分财务风险。

营运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财务效益的不确定性。在PPP运用过程中应该确保私营合作方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因此要求服务的使用者支付合理的费用。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状况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项目盈利能力往往达到私营合作方的预期水平而造成较大的营运风险。例如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中,天津市政府提供了许多激励措施,如果由于部分规定原因导致项目收益不足,天津市政府承诺提供补贴。但是政府所承诺补贴数量没有明确定义,项目公司就承担了市场收益不足的风险。另外京通高速公路建成之初,由于相邻的辅路不收费,致使较长一段时间京通高速车流量不足,也出现了项目收益不足的风险。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和福建泉州刺桐大桥的项目中也有类似问题[8]。

在PPP运用过程中政府为降低其风险,往往要求私营合作方权益融资占全部资本一定的比例,是否要求的权益融资所占比例越大,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运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就越能成功运用PPP模式。

五、在我国推行PPP 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PPP模式具有上述诸多优点,能很好地满足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但PPP 模式的运用在我国还不成熟,能借鉴的国内成功案例也不多。为了使PPP模式能够在我国广泛推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4]。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项目有前期投资高、回报持续时间长、收益稳定等特点。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民营组织在参与这些项目时的利益。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领域。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PPP模式的法律,行政法规也很少。大多数是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和条例。因此,制定权威性大、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对PPP模式加以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建立政府投资信用约束机制

虽然政府和民营组织签订了合同,约定了双方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政府仍然处于强势地位。对于参与PPP项目的民营组织而言,参与PPP项目的投入是巨大的,而所带来的收益是长期的。因此,政府失信对于参与PPP项目的民营组织而言将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也是目前很大一部分民营组织还不敢涉足PPP项目领域的原因。要推动PPP模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政府投资信用约束机制,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受政策调整、政府换届等因素的影响。

(三)确保管理机构的独立性

采用PPP模式时,政府同时扮演参与者和监管者两个角色。一方面,政府要和民营组织签订合约,与其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政府要对项目的质量、安全、运营进行监管。政府能否同时扮演好这两个角色是顺利推进PPP模式项目的关键所在。在PPP模式项目运行中,当各方发生利益纠纷时,为了确保各方的利益,负责PPP模式项目的管理机构必须有着绝对的独立性和处理纠纷的权威性。

(四)采用适当的合作形式

PPP模式的具体形式多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PPP模式项目采用何种合作形式应当视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合理的合作形式是PPP项目成功的基础。PPP模式的运用在我国还不成熟。因此,在确定采用PPP模式后,首先应参考已获得成功的类似PPP模式项目,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其形式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能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项目获得成功[15]。

六、结语

对于政府而言,PPP模式有着能有效减轻财政负担、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对于民营组织而言,PPP模式提供了具有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机会。对于具体项目而言,PPP模式既降低了项目的风险,又降低了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因此,PPP模式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大力推广。为了使PPP模式在我国能取得成功,需要解决几个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政府投资信用约束机制、确保管理机构的独立性、采用适当的合作形式。PPP模式的运用在我国还不成熟,我们仍在推广PPP模式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在前进过程中还会碰到许多其他的问题。但只要政府和民营组织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共同面对,积极解决,相信PPP 模式定能使政府和民营组织获得“双赢”,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打上一针强心剂。

参考文献

[1] 李秀辉, 张世英. PPP: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 中国软科学2002:51-4.

[2] 亓霞, 柯永建, 王守清. 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中国软科学2009:107-13.

[3] 陈柳钦. PPP:新型公私合作融资模式. 中国科技投资2005:76-80.

[4] 贾康, 孙洁. 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 财政研究2009:2-10.

[5] 刘薇. 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 改革2015:78-89.

[6] 徐霞, 郑志林. 公私合作制(PPP)模式下的利益分配问题探讨.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04-6.

[7] 孙洁. PPP管理模式对城市公共财政的影响. 财政研究2004:22-4.

[8] 刘志. 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和分析. 建筑经济2005:13-8.

[9] 沙骥.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东南大学; 2004.

[10] 王秀芹, 梁学光, 毛伟才. 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国际经济合作2007:59-62.

[11] 彭桃花, 赖国锦. PPP模式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中国工程咨询2004:11-3.

[12] 谭强. PPP模式的风险分析研究: 同济大学; 2007.

[13] 叶晓甦, 徐春梅. 我国公共项目公私合作(PPP)模式研究述评. 软科学2013;27:6-9.

[14] 武志红. 我国运行PPP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19-24.

[15] 郑登登. 浅谈PPP模式的优点和在我国推行PPP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财经界:学术版2015:137-.

PPP简介及案例

官方解释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一般而言,PPP融资模式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首先,政府针对具体项目特许新建一家项目公司,并对其提供扶持措施,然后,项目公司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和建设,融资来源包括项目资本金和贷款;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特许企业进行项目的开发和运营,而贷款人除了可以获得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外,还可获得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 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广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Value For Money)原则。 PPP项目主要参与方 一、政府: 在PPP项目中,政府需要同时扮演以下两种角色: 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政府负有向公众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义务,承担PPP项目的规划、采购、管理、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并在行使上述行政管理职能时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作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者购买者的代理人),政府基于PPP项目合同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按照PPP项目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天津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之中,人们创造财富和社会福利的途径与方式已经由过去重复进行的生产活动为主,逐步转向了以项目开发和项目实施活动为主的模式。而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的、一次性的并涉及到许多关系与变数的过程,是一个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的过程,从而使得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控制这些风险,就会给项目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损失。可以说,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事件和问题的处理。 就建设工程项目来说,与其它行业相比,建设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工程建设投资方会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风险,从最初的项目投资评价到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通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耗时较长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大量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并涉及对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的协调。此外,这一复杂过程还受到大量外界及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加防范,就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设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时采取何种形式的组织结构,采取何种风险管理模式,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如何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和监督风险才能使投资企业更好的管理风险、驾驭风险,对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风险管理(包括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也导致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还很不完善。这也说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1.2国内外发展 作为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始终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由于人的有限理性,项目活动主体对风险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类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引起人们对风险的重视,也逐步深化了人们对风险的认识。风险管理问题,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到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受到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了项目风险管理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人们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实践越来越深入。1986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建立了项目管理体系(PMBOK),将项目风险管理列入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中。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项目管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项目招投标制、项目业主责任制和风险投资机制的逐步推行,都要求各项目组织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目前,我国已经在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由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发起并组织开展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由于2001年5月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2006年10月正式出版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2008年9月又出版了修订版,每个版本都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明确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框架结构。

PPP项目合同常见问题汇总

PPP项目合同常见问题汇总 1.问:PPP项目中的政府方具体职责是什么? 答:总体来讲,在PPP项目中,政府需要同时扮演以下两种角色: 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政府负有向公众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义务,承担PPP项目的规划采购管理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并在行使上述行政管理职能时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 作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者购买者的代理人),政府基于PPP项目合同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按照PPP项目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问:社会资本指的是什么? 答:社会资本是指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但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除外)不得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本级政府辖区内的PPP项目社会资本是PPP 项目的实际投资人但在PPP实践中,社会资本通常不会直接作为PPP项目的实施主体,而会专门针对该项目成立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合同及项目其他相关合同的签约主体,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3.问:项目公司指的是什么? 答:项目公司是依法设立的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项目公司可以由社会资本(可以是一家企业,也可以是多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出资设立,也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但政府在项目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应当低于50%且不具有实际控制力及管理权。 4.问:PPP项目合同通常由哪两方签署? 答:PPP项目合同通常由以下两方签署: (一)政府方 政府方是指签署PPP项目合同的政府一方的签约主体(即合同当事人),在我国PPP 项目合同通常根据政府职权分工,由项目所在地相应级别的政府或者政府授权机构以该级政府或该授权机构自己的名义签署;例如,某省高速公路项目的PPP项目合同,由该省交通厅签署。 (二)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是社会资本为实施PPP项目而专门成立的公司,通常独立于社会资本而运营根据项目公司股东国籍的不同,项目公司可能是内资企业,也可能是外商投资企业。 5.问:签订PPP项目合同的过程如何? 答:在项目初期阶段,项目公司尚未成立时,政府方会先与社会资本(即项目投资人)签订意向书备忘录或者框架协议,以明确双方的合作意向,详细约定双方有关项目开发的关键权利义务待项目公司成立后,由项目公司与政府方重新签署正式PPP项目合同,或者签署关于承继上述协议的补充合同在PPP项目合同中通常也会对PPP项目合同生效后政府方与项目公司及其母公司之前就本项目所达成的协议是否会继续存续进行约定。 6.问:PPP项目中通常由政府方承担的风险是什么?

高速公路的PPP模式简介和案例

PPP 模式简介和案例 PPP 模式定义 PPP 模式,也称 PPP 融资,或者 PPP 。 PPP 模式即Public — Private — Partnership 的字母 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 为 了合作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 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以确保合 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公私合营模式(PPP ),以其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PPP 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 (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 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 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 减小。 广义PPP 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其中: 外包类 PPP 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只负 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 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 收益。在外包类 PPP 项目中,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项目发起人 -]g I 11" 银行及金融机构 项目公司 保险公司 项目使用人 运莒公司

特许经营类 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 共享项目收益。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公共部门可能会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 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协调好私人部门的利润和项目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而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项目的资产最终归公共部门保留,因此一般存在使用权和所有权的移交过程,即合同结束后要求私人部门将项目的使用权或所有权 移交给公共部门。 私有化类 PPP项目则需要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在政府的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收回投资实现利润。由于私有化类PPP项目的所有权永久归私人拥有,并且不具备有限追索 的特性,因此私人部门在这类PPP项目中承担的风险最大。 主要优点 在于将市场机制引进了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不是所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都是可以商业化的,应该说大多数基础设施是不能商业化的。政府不能认为,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基础设施 项目等于政府全部退出投资领域。在基础设施市场化过程中,政府将不得不继续向基础设施 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政府来说,在PPP项目中的投入要小于传统方式的投入,两者之间的 差值是政府采用PPP方式的收益。 (1)消除费用的超支。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项目 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PPP模式只有当项目已经完成并得到政府批准使用后,私营部门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价,能够消除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PPP项目平均为政府部门节约 17%的费用,并且建设工期都能按时完成。 (2)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 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 面减轻政府压力。 (3)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用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4)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 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

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docx

第七章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1.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前提假设是什么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说明什么 问题 2.敏感性分析的目的是什么要经过哪些步骤敏感性分析有什么不足之处 3.风险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有何区别和联系风险测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风险决 策的最显着特征是什么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设计年产量为6000 件,每件产品的出厂价格估算为 50 元,企业每年固定性开支为66000 元,每件产品成本为28 元,求企业的最大可能盈利,企业不盈不亏时最低产量,企业年利润为 5 万元时的产量。 5.某厂生产一种配件,有两种加工方法可供选择,一为手工安装,每件成本为 元,还需分摊年设备费用 300 元;一种为机械生产,需投资 4500 元购置机械,寿命为 9 年,预计残值为 150 元,每个配件需人工费元,维护设备年成本为 180 元,如果其他费用相同,利率为 10%,试进行加工方法决策。 6.某投资项目其主要经济参数的估计值为:初始投资15000 元,寿命为 10 年,残值为 0,年收为 3500 元,年支出为 1000 元,投资收益为 15%,(1)当年收入变化时,试对内部收益率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2)试分析初始投资、年收入 与寿命三个参数同时变化时对净现值的敏感性。 7.某项投资活动,其主要经济参数如下表所示,其中年收入与基准收益率为不 确定性因素,试进行净现值敏感性分析。 参数最不利 P很可能 M最有利 O 初始投资(万元)-10000-10000-10000 年收入(万元)250030004000 基准收益率20%15%12% 寿命(年)666 8.某方案需投资25000 元,预期寿命 5 年,残值为 0,每年净现金流量为随机 变量,其可能发生的三种状态的概率及变量值如下:5000(P=);10000 元(P=);12000 元( P=);若利率为 12%,试计算净现值的期望值与标准差。 9.某投资方案,其净现值的期望值E[NPV]=1200元,净现值方差D[NPV]=× 106,试计算 :(1)净现值大于零的概率 ;(2)净现值小于 1500 元的概率。

PPP项目合同风险研究

PPP项目合同风险研究 摘要: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单靠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远远不够。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PPP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政府部门的资金使用率。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采用PPP模式。本文从PPP模式的概念入手,分析了PPP项目合同风险类型,对PPP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对风险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为降低PPP项目合同风险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保证PPP项目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PPP模式;合同风险;防控措施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单靠政府部门的资金及经营管理支撑如此庞大的建设显然困难重重,这就使得公共服务逐步市场化。基于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量大的国情,PPP模式逐步被应用到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1]。PPP模式很好的解决了政府建设公共设施资金短缺的困境,但与传统模式相比,PPP模式存在一定的缺点。应用PPP模式的项目一般具有经营期长、投资金额大、参与方多等特点[2]。这就导致PPP模式的项目风险明显大于常规建筑项目。受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立项、投融资、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的不确定性较大,导致PPP项目实施情况复杂。PPP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如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风险管理等。为了减少项目风险,加强PPP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1 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3],从广义方面理解是政府与企业通过签署合同进行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服务的合作,在合同中会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及权利义务。从狭义方面理解是一系列融资模式的总称,如BOT、TOT,主要强调在项目实施和运行的过程中的项目分工和由于不确定因素引发的风险分担。总之,PPP模式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降低PPP 项目合同风险有利于保证大家的利益。本文从PPP模式项目合同风险的分类和合同风险防控措施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2 PPP项目合同风险类型 1)成本控制带来的风险 PPP项目合同风险由多种因素造成,如成本控制。一般情况下,PPP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工程量大且所需原材料较多。在建设过程中的物价波动和工程量变化会导致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这将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风险程度增加。 2)资金回购带来的风险 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政府一般作为强势方,在项目实施和运营前制定合同的观念强,但是履行意识欠佳。如难以保证PPP项目执行企业的长期补贴;政府的正常换届周期远远短于项目的服务周期,这将导致无法确保合同在有效期内的持续性;首次签订合同后的后期补充合同上,投资建设方处于弱势地位,并没有相关条款保证他们的权益。这种现象引发资金回购风险。 3)收益分配风险 PPP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突发情况,而且其收益分配制度也并

PPP项目合同法律风险

PPP项目合同法律风险 2017年11月11日

PPP项目 合同法律风险汇报材料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为积极创新xx市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模式,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渠道,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三部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规定,xx市政府正式批复《xx市xx道路工程和xx市河西新城中心区综合管廊工程打捆(PPP)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投资总额和融资模式 根据可研报告,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xx万元(不含建设期利息),其中:建安工程费xx万元;其它费用xx万元(含拆迁安置费xx万元);预备费xx万元。 本项目资本金xx万元;除项目资本金外,其余建设资金由项目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等债务资金筹集。

项目公司在取得政府方书面许可的前提下可通过依特许经营权而享有的收益权向提供融资的合法债权人按程序依法提供质押担保,所融资金应全部用于本项目投资(含征地和拆迁补偿)、建设和运营。政府方为项目公司提供融资所需资料及文件,但不提供融资担保。未经政府方同意,项目公司不得将项目资产、设施、设备转让和抵押。 如项目融资额不足或未能按期完成融资的,乙方股东社会资本方应保证以自有资本、股东借款等各种方式确保乙方能够获得足额融资,按照本合同约定的建设进度保障资金及时到位,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建设和后续的运营维护。 融资安排进度根据项目建设、拆迁进度安排到位,以保障工程顺利建设。融资金额应全部用于本项目投资(含征地拆迁补偿)、建设和运营,并足以保证完成本项目的全部建设内容,满足项目运营维护的要求。 (三)项目运营期 本项目的合作期限为15年,包括建设期2年与运营期13年,合作期限自甲方与项目公司签署《xx市xx道路工程和xx 市河西新城中心区综合管廊工程打捆PPP项目合同》并正式生效之日起计。 该项目运营内容包括:本项目范围内道路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控制中心的运营维护,不包括本项目大、中修等,不包括入廊管线的维护保养、重建重置

PPP的三种付费方式介绍

1政府付费(GovernmentPayment) 是指政府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 在政府付费机制下,政府可以依据项目设施的可用性、产品或服务的使用量以及质量 向项目公司付费。政府付费是公用设施类和公共服务类项目中较为常用的付费机制,在一 些公共交通项目中也会采用这种机制。 政府付费是指由政府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或服务,其与使用者付费的最大区别在于 付费主体是政府、而非项目的最终使用者。 根据项目类型和风险分配方案的不同,政府付费机制下,政府通常会依据项目的可用性、使用量和绩效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的组合向项目公司付费。 (1)可用性付费(AvailabilityPayment)是指政府依据项目公司所提供的项目设施或服 务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标准和要求来付费。 (2)使用量付费(UsagePayment),是指政府主要依据项目公司所提供的项目设施或服 务的实际使用量来付费。在按使用量付费的项目中,项目的需求风险通常主要由项目公司 承担。因此,在按使用量付费的项目中,项目公司通常需要对项目需求有较为乐观的预期 或者有一定影响能力。实践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部分公用设施项目较多地采用使用 量付费。 (3)绩效付费(PerformancePayment)是指政府依据项目公司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的质量付费,通常会与可用性付费或者使用量付费搭配使用。 2使用者付费(UserCharges) 是指由最终消费用户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 项目公司直接从最终用户处收取费用,由于在使用者付费项目中项目公司的成本回收 和收益取得与项目的使用者实际需求量(即市场风险)直接挂钩,为确保PPP项目能够顺利 获得融资支持和合理回报,建议项目公司在PPP项目合同中增加唯一性条款,即要求政府 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不在项目附近批准新建与本项目有竞争的项目。 3可行性缺口补贴(ViabilityGapFunding,简称VGF) 是指使用者付费不足以满足项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报时,由政府给予项目公司一 定的经济补助,以弥补使用者付费之外的缺口部分。 可行性缺口补助是在政府付费机制与使用者付费机制之外的一种折衷选择。在我国实 践中,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土地划拨、投资入股、投资补助、优惠贷款、贷款贴息、放弃分红权、授予项目相关开发收益权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控制与转移 工程项目在营建过程中,从承包商角度来看,存在着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工作和工序繁多的特点。因此,在施工中,这些因素制约着承包商未来获取收益的多寡。建设周期长,各个时期的不可预见因素就会相应增多,与时间相关的外界因素和部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工期的按期完成;投资额巨大,若筹资、付款方式、利率或者有关合同条款发生变化,就会加大成本,从而减少了承包商的利润;工作、工序繁多,一旦施工组织不尽合理或者返工,同时发生索赔,就会极影响工程进度、成本和质量,使承包商的利益受损。所以,对工程项目施工进程中风险问题的分析和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承包商面临的风险 工程承包,既是一项商务活动,又是一项工程施工活动。它必然受到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相关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关合同条件所确立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承包商影响极大,这些都要求承包商具有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含量提高,项目趋向大型化和复杂化,企业趋于联合,资金相对集中,这些对中小型企业尤为不利,使它们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使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由此看来,工程承包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程施工活动。 工程承包风险,是指工程实施结果相对于预期的结果的变动程度,即承包商预期收益的变动程度。工程承包风险的起因是由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如果在投标和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考虑风险因素,就会加大实际成本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但是,过多地把潜在风险因素的可能费用转移到投标标价的成本中去,又会使失标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要想获取目标预期利润,必须正确地考虑工程承包风险。

PPP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首创案例)

PPP项目的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讲义大纲一、PPP项目背景介绍 (一)PPP项目内容概述 1、定义介绍 2、适用领域 3、本质 4、意义 (二)PPP项目实施流程 1、项目识别: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 受能力论证 2、项目准备:管理架构组建、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审核 3、项目采购:资格预审、采购文件编制、响应文件评审、谈 判与合同签署 4、项目执行:项目公司设立、融资管理、绩效监测与支付、 中期评估 5、项目移交:移交准备、性能测试、资产交割、绩效评价 二、PPP项目的合同体系及管理 (一)PPP项目合同主体 1、政府部门 2、社会资本 3、项目公司 4、融资方

5、承包商和分包商 6、专业运营商 7、原料供应商 8、产品或服务购买方 9、保险公司 10、咨询机构 (二)PPP项目的合同体系(表格) 1、PPP项目合同 2、股东协议 3、履约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供应合同、 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 4、融资合同 5、保险合同 6、特许经营协议 7、其他合同 (三)案例:北京地铁四号线 (四)合同管理 三、PPP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PPP项目风险分配机制 1、风险分配原则 2、常见的风险分配安排 (二)案例:北京“鸟巢”PPP项目、北京“地铁”4号线

(三)政府规避PPP项目风险的措施

PPP项目的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 主讲人:陆阳律师近年来,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公共项目需求,政府部门作为投资主体与建设主体的压力愈来愈大。在国务院限制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后1,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类公益性项目如何建设运作。对此,财政部和发改委多次出台指导意见、管理办法、操作指南,肯定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以拓展第三条道路满足现代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的引入顺应了这种大背景的发展,也是当下最热门和值得探讨的项目运作方式。PPP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对我国公共设施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那么在涉及到PPP项目的整个实施流程中,将涉及多个法律主体;对于不同法律主体所签署的合同,将是他们日后参与PPP项目的依据。今天我们将会对PPP项目中所涉及的合同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对PPP项目中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规避措施。 一、PPP项目背景介绍 (一)内容概述 1、定义: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故我们常称为PPP,中文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关系”。2014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对PPP模式进行了明确说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

PPP项目合同关键条款分析

PPP项目合同关键条款分析 标签: PPP项目 合同条款 工程合同 [ 添加标签] <img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bb5318536.html,/DownloadImg/2017/07/ 0513/105097711_1.jpg" source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bb5318536.html,/DownloadImg/2 017/07/0513/105097711_1.jpg" novip="0" title="3.jpg" style="width: 460px; height: 320px;"// onerror="this.src='https://www.360docs.net/doc/bb5318536.html,/jc/default.gif'" >PPP项目合同由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共同签订,是PPP项目的核心合同,用于约定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的项目合作内容和基本权利义务。虽然不同行业、不同付费机制、不同运作方式的具体PPP项目合同可能千差万别,但也包括一些具有共性的关键条款和机制。本节参考财政部与发改委发布的合同指南,对PPP项目合同的关键

条款进行介绍。一、项目的合作范围与期限1.项目的合作范围项目的范围条款,用以明确约定在项目合作期限内政府与项目公司的合作范围和主要合作内容,是PPP项目合同的 核心条款。根据项目运作方式和具体情况的不同,政府与项目公司的合作范围可能包括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维护某个基础设施或提供某项公共服务等。通常上述合作范围是排他的,即政府在项目合作期限内不会就该PPP项目合同 项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与其他任何一方合作。以BOT运作 方式为例,项目的范围一般包括项目公司在项目合作期限内建设(和设计)、运营(和维护)项目并在项目合作期限结 束时将项目移交给政府。2.项目合作期限根据项目运作方式和付费机制的不同,项目合作期限的规定方式也不同。常见的项目合作期限规定方式包括以下两种:(1)自合同生效之日起一个固定的期限(例如,25年);(2)分别设置独立的设计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并规定运营期间为自项目开始运营之日起的一个固定期限。上述两种合作期限规定方式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在分别设置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的情况下,如建设期出现任何延误,不论是否属于可延长建设期的情形,均不会影响项目运营期限,项目公司仍然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运营期运营项目并获得收益;而在规定单一固定期限的情况下,如项目公司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运营且不属于可以延长期限的情形,则会直接导致项目运营期缩短,从而影响

关于PPP项目政府运营补贴支出计算过程的分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关于PPP 项目政府运营补贴支出计算过程的分析 随着建设领域融资体制、建设模式的改革,PPP 建设模式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建设行业。 为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有效 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财政部印发财金[2015]21 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 能力论证指引》,该文件的出台是为了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为PPP 项目提供财政管理依据。 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实际合作中,运营补贴支出计算结果,成为了社会资本和政府共同 关注的焦点。运营补贴支出的规模,成为项目是否能够实施的核心。但目前,运营补贴支 出计算公式的复杂性,导致大家在实际运用时对公式的理解各不相同,本文将重点对政府 运营补贴支出的测算公式做出分析。 1 PPP 项目操作模式及相应的付费模式 1.1非经营性项目———政府承担全部运营补贴支出责任 对于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通过政府 购买服务,采用建设—拥有—运营、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应在运营补贴期间,承担全部运营补贴支出责任。 1.2 准经营性项目———政府承担部分运营补贴支出责任 对于经营收费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需政府补贴部分资金或资源的项目,可通过政府 授予特许经营权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措施,采用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等模式推进。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为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积极 创造条件。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应在运营补贴期间,政府承担部分运营补贴支出责任。 1.3 经营性项目———政府不承担运营补贴支出责任 对于具有明确收费基础,并且经营收费能够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通过政府授 予特许经营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移交等模式推进。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不承担运营补贴支出责任。 2 运营补贴支出的计算分析 在上述前两种模式下社会投资人为获得合理回报,必须获得政府补贴。政府补贴支出 数额的计算公式不尽相同,但是计算原理一致。本文仅对计算较为复杂的,在可行性缺口 补助模式下,政府年补贴支出数额计 算公式做出详细分析,对政府承担全部运营补贴支出责任的运营补贴计算公式不再赘 述。 计算公式描述:当年运营补贴支出数额=项目全部建设成本×(1+合理利润)×(1+年度 析现率)n /财政运营补贴周期(年)+年度运营成本×(1+合理利润率)-当年使用者付费(1)项目全部建设成本:指社会资本方承担的建设成本(折算成各年度现值); (2)年度折现率:应考虑财政补贴支出发生年份,并参照同期地方政府债 2 券收益 率合理确定; (3)合理利润率:以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水平为基准,充分考虑可用性付费、 使用量付费、绩效付费的不同情景,结合风险等因素确定; (4)n 代表折现年数; (5)财政运营补贴周期指财政提供运营补贴的年数。 3 公式基本原理分析 此公式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的数据、比率较多,为了准确、正确理解公式中所

PPP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首创案例)

ppp项目的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讲义大纲」、PPP项目背景介绍 (一)PPP项目内容概述 1、定义介绍 2、适用领域 3、本质 4、意义 (二)PPP项目实施流程 1、项目识别: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 受能力论证 2、项目准备:管理架构组建、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审核 3、项目采购:资格预审、采购文件编制、响应文件评审、谈 判与合同签署 4、项目执行:项目公司设立、融资管理、绩效监测与支付、 中期评估 5、项目移交:移交准备、性能测试、资产交割、绩效评价 二、PPP项目的合同体系及管理 (一)PPP项目合同主体 1、政府部门 2、社会资本 3、项目公司 4、融资方

5、承包商和分包商 6、专业运营商 7、原料供应商 产品或服务购买方 8 9、保险公司 10 咨询机构 、 (二)PPP项目的合同体系(表格) 1、PPP项目合同 2、股东协议 3、履约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供应合同、 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 4、融资合同 5、保险合同 6、特许经营协议 7、其他合同 (三)案例:北京地铁四号线 (四)合同管理 三、PPP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PPP项目风险分配机制 1、风险分配原则 2、常见的风险分配安排

(二)案例:北京鸟巢” PP项目、北京地铁”4号线(三)政府规避PPP项目风险的措施

ppp项目的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 主讲人:陆阳律师近年来,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公共项目需求,政府部门作为投资 主体与建设主体的压力愈来愈大。在国务院限制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后S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类公益性项目如何建设运作。对此,财政部和发改委多次出台指导意见、管理办法、操作指南,肯定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以拓展第三条道路满足现代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的引入顺应了这种大背景的发展,也是当下最热门和值得探讨的项目运作方式。PPP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对我国公共设施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那么在涉及到PPP项目的整个实施流程中,将涉及多个法律主体;对于不同法律主体所签署的合同,将是他们日后参与PPP项目的依据。今天我们将会对PPP项目中所涉及的合同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对PPP项目中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规避措施。 一、PPP项目背景介绍 (一)内容概述 1、定义: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故我们常称为PPP中文译为公共一私营一合作关系”。2014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对PPP模式进行了明确说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

高速公路的PPP模式简介和案例

PPP模式简介和案例 PPP模式定义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公私合营模式(PPP),以其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PPP 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分类 广义PPP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其中: 外包类 PPP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在外包类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特许经营类

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公共部门可能会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协调好私人部门的利润和项目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而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项目的资产最终归公共部门保留,因此一般存在使用权和所有权的移交过程,即合同结束后要求私人部门将项目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移交给公共部门。 私有化类 PPP项目则需要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在政府的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收回投资实现利润。由于私有化类PPP项目的所有权永久归私人拥有,并且不具备有限追索的特性,因此私人部门在这类PPP项目中承担的风险最大。 主要优点 在于将市场机制引进了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不是所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都是可以商业化的,应该说大多数基础设施是不能商业化的。政府不能认为,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基础设施项目等于政府全部退出投资领域。在基础设施市场化过程中,政府将不得不继续向基础设施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政府来说,在PPP项目中的投入要小于传统方式的投入,两者之间的差值是政府采用PPP方式的收益。 (1)消除费用的超支。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PPP模式只有当项目已经完成并得到政府批准使用后,私营部门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价,能够消除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PPP项目平均为政府部门节约17%的费用,并且建设工期都能按时完成。 (2)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3)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用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4)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近年来,建筑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投资者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注入建设工程项目。然而建设项目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种类和程度的风险,必须认真分析和有效管理。文章不仅论述了工程项目风险的含义及管理意义,分析了其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标签: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由于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以及工程参与方众多的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高风险的施工过程,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不能有效的加以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其次它与损失密切相关,所以从本质上讲,工程风险就是指在工程项目中所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通常工程项目都具有一次性,周期长,固定性,投资大等特点,一旦出现风险造成的损失将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对工程风险加强管理,及早防范。 我国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方法上简单操作,缺少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抵御风险能力弱。 1.1 缺乏规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绝大多数承包商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投标项目投标前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对潜在的投标对象估计不足,有项目就去投标,中标率很低。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估计不足,因而风险到来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合理的调整。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 1.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1.3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我国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分布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施工技术的管理,更缺乏专业风险管理。 1.4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浅谈地铁PPP项目投标风险及合同风险

浅谈地铁PPP项目投标风险及合同风险 摘要:PPP模式是当前比较创新的项目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通过双 方的合作,可以实现利益和风险的双重承担。所以,这种融资模式在我国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实例,分析了地铁PPP项 目投标风险、税务风险、合同风险,变更风险、最后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促进我国PPP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轨道交通;PPP 项目;风险分析;控制措施 1工程概况 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长度23.647公里,一期工程采用“A+B” 模式实施,其中A部分包括前期工程和土建工程,由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 司负责投资、建设,B部分包括装饰装修、轨道工程、人防工程、车辆、通信、 信号、供电系统、综合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通风空调、给排水与消防、安防及门禁、自动售检票、车站辅助设备(站台门、电扶梯等)、疏散平台、低压配电与照明以及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的工艺设备部分、 主变电站及外部电源的土建及设备系统等,采用PPP模式实施。太原市轨道交通 2号线一期工程(B部分)的总投资约为64.17亿元。 2 PPP 项目招投标阶段风险 2.1 风险因素分析 2.1.1政治风险 PPP项目筹备阶段,尤其是在招投标阶段,常见风险因素往往首先来自政治 因素的影响,例如恰逢招投标工作刚刚开始,关于项目的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政策 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政策风险引发了的结果就是PPP项目招投标工作用必须要 面临随之调整的问题,给招投标工作顺利开展带来阻碍,这是政策风险来临后无 法避免的影响。因此PPP项目一旦进入招投标阶段,期望政府决策具有连续性, 但是法律法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投标阶段由于政策的连续性发生了变化,使得政治环境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造成了PPP项目面临着暂停的风险,给各方 带来困。 2.1.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的风险往往造成PPP项目招投标工作出现成本增大的问题,影响可 能会贯穿在招投标全过程开展中,例如由于环境变化引发的风险,。经济因素对 于PPP的项目主要表现为投资回报率、通货膨胀、外汇调整等发生叠加效应,经 济环境的变化对参与项目各方的影响巨大,甚至会影响项目能否顺利开始。 2.1.3投标因素 投标风险是在PPP运行投标过程中,由于投标人自身出现了风险问题,导致 在准备阶段就错误理解投标资料、投标文件编制问题频发、合同条款确定后资格 评审不过关等,导致参与投标发生一系列的失误,给投标方带来困扰。 2.2 PPP 项目在招投标阶段风险控制策略 2.2.1政治风险控制 通过《PPP合同》规定寻求免于征用或国有化,能够帮助PPP项目在招投标 阶段强化对政策风险的抵抗力,帮助PP项目各方及时或者提前应对政策变化, 对于风险进行规避,例如商业保险的投入能够明确政策风险发生后的补偿,从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