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生理学

鼻腔生理学
鼻腔生理学

鼻及鼻窦生理学

鼻子的生理功能

1 呼吸功能

正常的鼻呼吸依赖于鼻腔适当的阻力,后者产生于鼻前庭后方的鼻阈,即鼻内孔。当吸入的空气流抵达鼻阈时,因阻力作用使之分成两条气流:

层流即气流向后上方向呈弧形流向后鼻孔然后散开,此气流为鼻腔气流之大部分,亦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分

紊流即气流在鼻阈后方形成不规则旋涡,是吸入气流的小部分。中鼻甲的存在有助于形成紊流。正常的鼻阈阻力的存在有助于吸气时形成胸腔负压,使肺泡扩张和增大气体交换面积。同时也使呼气时气体在肺泡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因此,正常鼻阈阻力的存在对充分保证肺泡气体交换过程的完成是重要的。另外,鼻腔阻力除由鼻阈产生外,还受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两侧下鼻甲充血状态呈交替性变化,间隔2——7小时,称为生理性鼻甲周期或鼻周期。所以,正常人两侧鼻腔阻力出现主观感觉不一致,属生理现象。在磁共振成像表现为双侧下鼻甲的信号不一致,此属生理现象。在同一时间断面,两侧鼻腔的各自的鼻阻力不尽相同,但两侧总的阻力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一般不发生改变,即鼻周期并不改变鼻腔的总阻力。鼻周期的生理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由于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形成的以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加为特点的慢性炎症。

发病机理为:鼻腔血管的神经调节紊乱,副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使鼻黏膜深层的动、静脉,尤其是下鼻甲海绵状组织慢性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黏液腺功能活跃,分泌物增多。

诊断

鼻塞、鼻涕增多为主要症状。还可伴有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鼻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

鼻塞的特点是交替性或间歇性。

交替性:平卧时鼻塞较重,侧卧时居上侧通气较好,下侧较重。可能与平卧时颈内静脉压升高有关;侧卧后,下侧鼻甲出现鼻塞可能与肩臂的自主神经反射有关。

间歇性:白天、温暖、劳动和运动时鼻塞减轻,睡眠、寒冷和静坐时加重。运动时,全身自主神经兴奋,鼻黏膜血管收缩,鼻塞减轻。分泌物为黏膜腺体的分泌物,因富含黏蛋白多为粘液性,继发感染后为黏脓性或脓性。经后鼻孔流至咽喉部,可出现多“痰”及咳嗽,小儿长期流涕易引起鼻前庭炎。

检查见鼻黏膜肿胀,可以没有明显的充血;下鼻甲表面光滑湿润,黏膜柔软而富有弹性,以探针轻压呈凹陷,移去时立即恢复;对血管收缩剂敏感。分泌物多聚集于鼻腔底部或呈粘液丝悬于下鼻道。

治疗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第一节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外鼻位于面部中央。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互相移行连为一整体。 一、外鼻 外鼻(external nose)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有鼻根(nasal root )、鼻尖(nasal apex)、鼻梁(nasal bridge)、鼻翼(nasal alae)、鼻前孔(anterior nares,nostril)、鼻小柱(nasal columella)、等几个部分(图1-1)。 图1-1 外鼻 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两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构成梨状孔(pyriform aperture)。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侧鼻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大、小翼软骨(alar cartilage)等组成。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图1-2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紧密,并富有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疼痛较剧。 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处理不当或随意挤压,则有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图1-3)。

鼻腔填塞材料的临床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11), 1282-1288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bb5482289.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b5482289.html,/10.12677/acm.2019.911198 Progress in Clinical Research on Nasal Packing Materials Wenjie Liu, Jihong Shu, Xiaodong Jia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Received: Oct. 25th, 2019; accepted: Nov. 14th, 2019; published: Nov. 21st, 2019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asal endoscopy and biological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new nasal packing materials have been launched continuously, and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op-tions for nasal packing materials after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nasal packing materials to control postoperative bleeding, prevent nasal adhesion and stenosis, and relieve patients’ pain and other uncomfortable symptom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asal cavity fillers and the selection of fillers after FESS. Keywords Nasal Endoscopy, The Nasal Cavity, Stuffing Material 鼻腔填塞材料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文杰,舒继红,江晓东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蚌埠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14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1日 摘要 随着鼻内镜及生物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鼻腔填塞材料不断推出,鼻内镜术后可供选择的填塞材料更加多样性,选择合适的鼻腔填塞材料对控制鼻腔术后的出血、预防鼻腔粘连和狭窄、减轻患者疼痛等不适症状极为重要。本文从常见的鼻腔填塞物的分类及各自特点以及FESS术后填塞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

新型给药系统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

新型给药系统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 口腔给药技术有望在偏头疼、关节炎、口腔疼痛治疗方面大有作为。加拿大Biovail公司正在开发一系列基于微丸技术的药物,以增加药物吸收和改善药物气味,并对这些药物进一步包衣制成控释、速释或缓释制剂。美国Nobex Corporation公司,其主要研究蛋白质、多肽和小分子药物的口腔给药,现有11个产品处于开发阶段。美国Emisphere公司正在开发载体辅助给药系统,即通过载体分子运送蛋白质通过生物膜。英国Provalis公司已经成功开发胰岛素口服活性制剂。美国Watson公司正在开发可输送大分子药物的口含片。 吸入给药系统研究热点集中在改进推进剂和胰岛素治疗两方面。将药物输送到气道取决于微粒的大小、吸入量以及推进剂。氯氟化碳(CFCs)逐渐被淘汰,促使人们去开发更新的、对环境更有利的技术。Medic-Aid公司开发的产品采用适应性气溶胶输送技术,既可通过电子检测患者的呼吸特征而精确地喷入药物,又能记录给药日期、剂量和设备使用的时间,增加了给药剂量的准确性。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的Respimat薄膜吸入器使用两个高速率液体喷气装置,喷药时两者能相汇于一点。Aradigm公司正在研发呼吸激活AERx喷雾器。英国史克-比切姆公司正在开展通过AERx系统输送吗啡以镇痛的试验。而诺和诺德公司正在开展通过该项技术输送胰岛素的研究。此外,美国Dura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无需推进剂即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肺部的干粉气雾剂。肺部吸入系统一般为小剂量的粉雾剂。胰岛素吸入治疗是开发热点。美国吸入治疗系统公司和辉瑞公司合作开发的胰岛素肺吸入剂已进入2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一产品可有效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诺和诺德公司也在研究胰岛素吸入治疗。 此外,吸入治疗系统公司还和Biogen公司应用前者的吸入释药技术合作开发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干扰素β-la。该药以前是经肌注方式给药。 鼻腔给药是相对较新的给药方式,其研发进展很快 致力于开发新型鼻腔给药制剂的科学家认为,鼻腔有良好的血液供应,较大的黏膜面积,经鼻腔给药有起效快,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据美国专门从事鼻腔给药研究的CharanBehl博士介绍,鼻腔给药制剂有可能在镇痛、治疗勃起障碍和疫苗方面展现更多的发展前景。目前美国只有27个鼻腔给药产品,其中17个产品是局部作用产品,10个产品是全身作用产品,而全身作用产品都是类固醇药物制剂。据统计,这27个产品所具有的市值超过15亿美元。近年来,该公司成功开发了布托啡诺酒石酸盐的鼻腔制剂。在研产品有用于镇痛的鼻喷吗啡。据称这种制剂比口服制剂起效快且副作用更小。 鼻腔给药系统还将为偏头痛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据估计,全球有37%的偏头痛患者未接受处方药治疗,而传统的处方药导致近40%的患者出现副作用。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的鼻腔给药产品舒马曲坦已有良好的效果。而斯坦福头痛研究中心也正在考虑开发这类鼻腔制剂。 在治疗勃起障碍方面,鼻喷制剂有望大显身手。起效快是该类药物的最大优势。对于不能在消化道被很好地吸收的药物来讲,鼻腔给药是很好的替代技术。美国West制药公司正在研制多肽激素-leuprolide的鼻腔给药制剂。 此外,West公司还在研发鼻腔给药的流感疫苗。法国Biovector Therapeutics公司是该领

鼻黏膜给药系统国内外探究进展

目前注射给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由注射引起的炎症和交叉感染>600,000/年(美 国) 增加HIV的感染几率(4.1-8.3/100 transports) 对环境的要求 不便于流动患者的治疗 喷射给药系统(Jet injection systems) “Needleless”给药途径: , 直肠, 透皮等

鼻黏膜给药的特点(1) 鼻粘膜面积大,粘膜下血管非常丰富,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交织成网状,药液可迅速吸 收自血管进入体循环,吸收速度和肌肉注射 相似; 药物经鼻黏膜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可免 受胃肠道中酶的破坏和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 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胃肠道中容易破坏的药物,极性大而胃肠道 难于吸收的药物,鼻粘膜都能很好的吸收; 分子量大的多肽类、蛋白类药物,也能在吸 收促进剂的存在下较好地吸收; 提高患者的顺应性,用药方便,适合自身给 药; 可实现疫苗免疫 鼻黏膜给药体系的应用

(A) 100 l, (B) 70 μl, (C) 50 μl, (D) 20 μl. A B (A)给药50 μl后马上杀死.(B) 给药50 μl,2h后杀死

单剂量干粉鼻腔用药装置 https://www.360docs.net/doc/bb5482289.html,/parenterals/routes/nasal_spray_bottle.jpg 液体给药装置 粉末给药装置 鼻黏膜给药雾化装置(MAD) 增加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 personnel to delivery nasal medications as an Broad 30-micron spray

无毒; 生物可降解; 具有生物黏附性; Mao et al. Int J Pharm, 2004, 272(1-2), 37-43.

鼻腔给药系统吸收促进剂的种类

鼻腔给药系统吸收促进剂的应用概况 任吉霞 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药剂科山东潍坊261021 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ug delivery system, NDDS)是药物经鼻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起全身作用的一类制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特别是可为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提供一条非注射的有效给药途径而成为制剂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吸收促进剂通过改变鼻黏膜结构,提高通透性,促进大分子药物较好的吸收。研究较多的吸收促进剂有以下几种。 1环糊精及衍生物环糊精(CD)及其衍生物对多肽、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物等进行包合,促进其鼻腔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其中以二甲基-β-环糊精作用最强。Chavanpatil等[1]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技术考察吸收促进剂对阿昔洛韦鼻腔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吸收促进剂使阿昔洛韦的吸收量增加。 2磷脂及衍生物作为体内磷脂的代谢产物,以其高效低毒而成为促吸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现与CD合用和其结构改造减低毒性正被深入研究。常用的模型药物有胰岛素、生长激素、降钙素、加压素及大分子抗原等。Chand ler等[2]研究了不同的溶血磷脂对胰岛素吸收及鼻黏膜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胰岛素能通过鼻腔给药达到治疗浓度而不出现毒性反应。 3胆酸及衍生物包括牛黄胆酸盐、葡糖胆酸盐、脱氧胆酸钠、脱氧牛黄胆酸钠等。甘氨胆酸钠作为吸收促进剂时,多肽药物在家兔鼻腔中的生物利用度有显著增加[3]。但胆酸盐类对鼻黏膜有一定不良反应,所以张一奕等[4]采用混合胶团法,联合运用亚油酸、单油酸甘油酯等制成促吸收剂,不仅促吸收效果比单用胆酸好,而且大大减轻了对鼻纤毛的毒性。 4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Dahlback等[5]把聚L精氨酸和L赖氨酸作为复合物促进右旋糖苷鼻腔吸收,显示出很好的促吸收效果,且其促吸收效果与其分子量密切相关;N atsume等[6]从众多阳离子化合物中筛选出的聚L精氨酸100效果最好,是个很有潜力的吸收促进剂。 5氮酮(azone) 它是一种新型吸收促进剂,能扩大生物膜细胞之间的空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膜的促透吸收。其对亲水性药物的作用强于亲脂性药物。有研究显示氮酮类的促透效果和浓度相关,在一定浓度时有促透峰值[7]。氮酮与丙二醇、油酸等促透剂合用常产生更佳的促透效果。 6梭链孢酸衍生物包括二氢褐霉酸钠(STDHF)、二氢甾酸霉素钠等种类。用STDHF作渗透促进剂,它与胰岛素比例为5:1时,促进吸收作用最强,药物吸收重现性好。STDHF纤毛毒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加,浓度>3%时纤毛抑制作用即时显现。 7壳聚糖具有生物黏附性和多种生物活性,能有效的增强亲水性药物通过鼻腔的吸收[8]。Sinswat等[9]比较了游离胺壳聚糖(CSJ)及谷氨酸盐壳聚糖(C

鼻腔填塞技术操作规范

鼻腔填塞技术操作规范 鼻腔填塞是用不同的填塞材料填入鼻腔或后鼻孔,压迫出血点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填塞物种类较多,填塞时间也因填塞物的种类不同及出血血管的性质、粗细、部位及患者的状况而异。填塞物种类繁多,短期填塞可用油纱条,长期填塞可用碘仿纱条。填塞用可吸收材料有明胶海绵、止血纱布、止血绫等;不可吸收填塞物有膨胀海绵、藻酸钙纤维素材料、水囊、气囊等。 一、前鼻孔填塞 【适应证】 各种鼻腔出血,尤其是鼻腔前部出血。 【禁忌证】 明确的鼻咽部出血。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前鼻镜或内镜检查鼻腔,了解出血部位。不少患者出血较猛烈,观察较困难。

2如患者状况许可,有条件应用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鼻腔黏膜以减少疼痛。 3如观察到出血部位,可用不同的止血材料直接压迫出血点及周围组织,填塞材料可用线栓住并固定于面颊部以防脱落和取出困难。 4如出血创面较大或暂时无法看清出血部位时,可用油纱条填塞。填塞油纱条时应按顺序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将鼻腔塞紧,以达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和防止脱落。 【注意事项】 1通常于填塞后48~72h取出,碘仿纱条可填塞2周后取出。2鼻腔填塞后应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鼻腔、鼻窦感染。3如无法彻底止血可加后鼻孔填塞、血管造影栓塞或血管结扎。 二、后鼻孔填塞 后鼻孔填塞是用油纱球或气囊经鼻咽部填塞后鼻孔、鼻咽部

达到鼻腔止血的过程。 【适应证】 前鼻孔填塞无效、鼻腔后部、鼻咽部出血。 【禁忌证】 明确的鼻腔前部出血。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前鼻镜或内镜检查鼻腔,了解出血部位。不少患者出血较猛烈,观察较困难。 2如患者状况许可,有条件应用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鼻腔黏膜以减少疼痛。 3用1%丁卡因喷口咽部2次表面麻醉口咽部黏膜。 4用导尿管经出血侧鼻腔插入,经口咽部拉出口腔。 5将预置的锥形油纱条上方的固定线栓于经口腔拖出的导尿管一端。 6将导尿管自鼻前孔拖出,将锥形油纱条自口咽推入鼻咽部,向鼻腔前部拉出,前方用纱卷固定结扎,防止填塞物下滑。

靶向给药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 摘要: 靶向给药系统也被称作靶向治疗药物。本文主要针对靶向给药系统进行阐述。主要介绍靶向给药系统的优势与原理、各种靶向给药系统的类型等。 关键词:靶向给药系统,剂型,靶向给药 正文:靶向给药系统(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又叫做靶向治疗制剂。通过局部给药或者通过血液循环选择性的将药物运送到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作用部位的选择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靶向给药系统的概念由Ehrlich在1906年提出。Florence在1993年创办了有关于靶向制剂的专业学术期刊“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1]。 在普通的药物治疗中,药物不仅仅在病变部位发生治疗作用,而且还与正常的组织器官产生相互作用,而产生毒副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需要提高药物的病变靶区的药物浓度。其主要优点有[2]:1将药物靶向的运送到靶组织提高了药物的疗效。靶向制剂主要利用了病变部位的独特性质,采用了特殊的载体将药物传递到病变的组织、器官、细胞,从而减少药物的非靶向部位的分布,因而提高了药物的作用的效果。2降低了药物对正常的细胞的毒性。靶向制剂可以减少正常组织的分布,减少具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

用。3减少剂量,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4改善药物的分散性。5提高药物在体内的 作用时间,改善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短等缺陷等。 靶向给药系统的原理 (1)按靶向性机理可以分为生物物理靶向制剂、生物化学靶向制剂、生物免疫靶向制 剂和双重、多重靶向制剂等几类。 (2)按靶向源动力[3,4]可以分为主动靶向制剂(TDDS主动寻找靶区)、被动靶向制剂(TDDS被动地被选择摄取到靶区)、前体靶向药物。 主动靶向制剂是利用经过特殊修饰的药物载体把药物定向的运送的病变区而发挥靶向治疗的作用。主要有: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系统,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系统等。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利用体内某些器官和组织中的一些特殊的受体,能选择性地识别具特异性的配体来实现主动靶向给药。将药物以共价键连接到配体上,将药物输送到靶部位。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系统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而将将药物导向特定的靶部位。 被动靶向制剂是指将微粒给药系统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被动的输送到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微粒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纳米粒微球、微囊等药物载体。微粒给药系统实现被动靶向的原理在于:体内的网状内皮系统如肺、脾、肝和骨髓等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可以将一定大小的微粒作为异物而吞噬摄取,其中较大的微粒由于不能滤过毛细血管床,而被机械截留于目标病变部位。如7-30 m的微粒可被动靶向肺部位,而小于50 nm的微粒

鼻腔给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探讨

鼻腔给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探讨 【摘要】向鼻腔里给药是治疗鼻炎、鼻窦炎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使用外用气雾剂、鼻喷剂、鼻滴剂时应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也只有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才能保证药物准确到达病变部位,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否则就可能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鼻腔给药正确使用方法注意问题探讨 正确使用药物对药物的疗效来讲至关重要,气雾剂、滴鼻剂和喷鼻剂等属特殊药物剂型,其使用方式更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1 外用气雾剂、鼻喷剂或鼻滴剂不能盲目使用 鼻炎患者切勿盲目使用外用气雾剂、鼻喷剂或鼻滴剂,目前治疗鼻鼻窦炎和过敏性鼻炎,能够推荐长期使用的只有鼻用激素和鼻用抗组胺药物。那种不把成分写清楚的药比三无产品更可怕,不要用,因为你不知道那个“等”都代表了什么东西。中成药常用的伎俩就是把添加的西药成分给“等”掉。 鼻炎患者切勿盲目使用鼻滴剂,现在的中成药很多都添加了西药成分,含有麻黄素,或奈甲唑啉,这是血管收缩剂,当然能缩小肥大的鼻甲,缓解鼻阻和流涕。但由于反跳和耐受,超过一周的使用会造成药物性鼻炎。所以对于市面上各种的滴鼻剂,打着中药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幌子其实绝大多数都含有麻黄素,或奈甲唑啉,这些药物明确规定:①适用于急性期缓解症状;②长期使用不超过一周;③通常会带有副作用,导致病情反弹,鼻粘膜肥厚产生药物性鼻炎,最终只能通过手术才能根治。

2 外用气雾剂、鼻喷剂或鼻滴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药物对药物发挥疗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气雾剂、 滴鼻剂与喷鼻剂等一些特殊剂型的药物更要注意使用方式。 2.1 气雾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气雾剂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使用前尽量将痰咳出,充分摇匀药液,按说明书上的建议手持气雾剂,将接口端放入双唇间,头稍后倾,缓缓呼气,尽量让肺部气体排尽;在深吸气开始的同时按压气雾器顶部,使其喷药,随吸气将药粒深深吸入,吸完后尽可能屏住呼吸10-15秒,随后再用鼻子呼气,切记最后要用温水清洗口腔。 另外,要正确掌握气雾剂的使用剂量,不要盲目加大剂量或缩短喷雾间隔时间。各种气雾剂都有一定的耐受性,即长期反复应用后,效果会越来越差。为避免耐受性,最好同时交叉使用两种气雾剂。 2.2 喷鼻剂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喷鼻剂时,头不要后仰,使头稍向前倾地坐着,将药瓶的喷嘴插入鼻子,但要尽量避免接触鼻黏膜,塞住另一鼻孔并闭上嘴,按压喷雾器的同时吸气。在抽出喷雾器之前,要始终按压喷雾器,以防鼻中的黏液和细菌进入药瓶中。在移去喷鼻剂喷头,将头尽力前倾。这个过程中需注意的是:在喷药后应轻轻地用鼻吸气2~3次。几秒钟后坐直,药液将流到咽部,同时用嘴呼吸,若需要,则换另一鼻孔重复前过程。最后用冷开水 冲洗喷头。 2.2 鼻滴剂的正确使用方法:鼻滴剂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篇耳鼻咽喉基础 第一章耳鼻咽喉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外鼻位于面部中央。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互相移行连为一整体。 一、外鼻 外鼻(external nose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有鼻根(nasal root 、鼻尖(nasal apex、鼻梁(nasal bridge、鼻翼(nasal alae、鼻前孔(anterior nares,nostril、鼻小柱(nasal columella、等几个部分(图1-1。 图1-1 外鼻 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两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构成梨状孔(pyriform aperture。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侧鼻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大、小翼软骨(alar cartilage等组成。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图1-2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紧密,并富有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疼痛较剧。 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处理不当或随意挤压,则有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图1-3。

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鼻腔给药研究进展 余婷药学一班 2010071118 【摘要】鼻腔给药由来已久,随着药物制剂新技术和新辅料的发展,其不仅可治疗鼻腔局部疾病,而且可通过鼻腔给药发挥全身作用。鼻腔给药因能避免胃肠道降解和肝脏首过效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患者顺应性好等特点,为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提供了一条非注射的有效给药途径。而且研究发现,通过鼻腔给药可增加药物在脑组织中的分布,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鼻黏膜给药制剂的研究呈迅速上升趋势。但对于大分子药物而言,药物的经鼻吸收量很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本文就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影响鼻粘膜吸收的因素进行探讨,介绍鼻粘膜给药的一些新剂型。【关键词】鼻粘膜给药;鼻腔生理;脂质体;吸收促进剂鼻粘膜给药(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不仅用于鼻腔局部疾病的治疗,也是全身疾病治疗的新型给药途径之一。鼻粘膜给药的药物吸收式药物透过鼻粘膜向循环系统的转运过程,与鼻腔粘膜的解剖、生理以及药物本身的剂型因素和理化性质等有关。目前已有甾体激素类、多肽类和疫苗类等药物的鼻粘膜吸收制剂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如胰岛素鼻用制剂[1]。 一、鼻腔的生理结构及给药特点 1.鼻腔的解剖生理 鼻是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组成。鼻中隔将鼻腔分为结构相同的左右部分。鼻腔从鼻前庭开始

到鼻咽管,长度为12-14cm。鼻腔中有呈皱褶状的上、中、下鼻甲,其表面积为150-200cm2。鼻腔的空气通道呈弯曲状,气流一旦进入即受到阻挡而改变方向。外界伴随空气进入鼻腔的粒子大部分沉积在鼻前庭前部,难以直接通过鼻腔到达气管[2]。 鼻腔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区域:①鼻前庭区,位于鼻孔的开口处,表面覆盖复层的鳞状上皮,其上生长的鼻毛可以阻挡来自气流中的大颗粒;②呼吸区,表面覆盖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位于鼻腔的后三分之二部位;③嗅觉区,位于鼻腔的最上部。其中嗅觉区大约10cm2,是将药物经鼻传递至脑部的主要部位。该区黏膜主要由支持细胞构成,其间分布着嗅细胞,嗅细胞的中枢突形成无髓的嗅神经纤维,集合成一些神经束后,向上穿行在黏膜下层,交叉成嗅丝,穿过筛孔,与大脑的嗅球相连[3]。鼻粘膜表面有众多纤毛,以每分钟1000次左右的速度向后摆动,对鼻粘膜表面物质的清楚速率为3-25mm/min,平均为6mm/min,这对清除鼻腔内异物、保持鼻腔清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鼻腔给药时药物在鼻腔内的保留时间有很大影响,鼻上皮细胞下有许多大而多孔的毛细血管和丰富的淋巴网,加之鼻粘膜表面积相对较大,这就使其成为较理想的黏膜给药途径。有些药物通过鼻腔给药后可能通过嗅区转运,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内[4]。 2.鼻腔粘膜 鼻腔的内表面为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鼻粘膜可分为前庭部、呼吸区和嗅觉区黏膜。呼吸区占鼻粘膜的大部分,因血管丰富呈粉红色。黏膜表面被覆盖假复层纤毛柱状上

鼻内镜术后三种鼻腔填塞物的疗效观察及护理_于慧

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2月第20卷第2期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February2013,Vol.20,No.2 ·临床护理·鼻内镜术后三种鼻腔填塞物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271200)于慧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现已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常规手术。过去,术后鼻腔填塞都使用碘仿纱条或凡士林纱条,其只起到机械压迫作用,但却存在头痛、鼻部肿痛和鼻腔不通气等弊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近年,随着生物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推出了多种新的各具特色的鼻腔填塞材料。本研究选择目前常用的3种鼻腔填塞物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Merocel及s-100吸收性止血绫。通过对填塞期和抽取时患者的舒适程度和控制鼻出血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而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共120例,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15~72岁,平均(39±5)岁;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分型分期标准[1],Ⅰ型2期12例,Ⅰ型3期18例,Ⅱ型1期24例,Ⅱ型2期30例,Ⅱ型3期22例,Ⅲ型14例。 1.2治疗方法: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FESS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开放窦口鼻道复合体,去除病变黏膜,伴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矫正术。依手术填塞物材料和填塞方法不同分为3组:①凡士林纱条组:置入凡士林纱条以及红霉素软膏。②Merocel组:置入Merocel(3.5cm nosol tompon),外面以涂布有四环素可的松软膏的止血缕包裹,置入鼻内后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促其膨胀。③s-100吸收性止血绫(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生产),使用s-100吸收性止血绫配合填塞指套。 1.3效果评价:鼻腔胀痛、疼痛从术后4h开始记录。无痛:患者无任何疼痛或头鼻发胀的感觉;轻度痛:鼻腔和头部有轻微胀痛,但不影响睡眠;重度痛:鼻腔和头痛剧烈难忍,不能入睡,需用止痛药和镇静剂。有无出血分为3种情况:无出血:取出填塞物后无任何出血或微量渗血,无需处理;少量出血:取出填塞物时少量出血,出血量<5mL,填塞充血剂棉片很快停止;出血:取出填塞物时明显出血,出血量>5mL或需重新填塞止血处理。 1.4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种不同填塞材料引起的头痛及取出后出血程度组间差异进行χ2检验,见表1,2。表1可见,在鼻腔填塞后鼻腔胀痛、头痛程度比较中,s-100吸收性止血绫组的患者感觉不适程度最小,s-100吸收性止血绫组、Merocel组与凡士林纱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1,P<0.01);由表2可见,填塞材料取出后鼻腔出血程度比较中,s-100吸收性止血绫组、Merocel组出血量最少,凡士林纱条组出血量最多,与凡士林纱条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χ2=54.28,P<0.01)。 术后7d鼻内镜检查凡士林纱条填塞组9例(22.5%)鼻黏膜擦伤,21例(52.5%)肿胀;Merocel组7例(25.9%)黏膜肿胀;s-100吸收性止血绫组2例(5.6%)鼻黏膜擦伤,13例(36.1%)肿胀。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讲解所用鼻腔填塞物在手术中的作用及其优点,介绍手术医生的情况,并介绍治疗效果和同类病友治疗的感受,让患者更容易接受,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护理指导:安排患者在安静、清洁、温度、湿度适宜的病室;戒烟;进食宜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勤漱口;教会患者用口呼吸,并保持口腔湿润。教会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的方法,勿用力摸鼻和挖鼻;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2术后护理 3.2.1口腔护理: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每日3次,饭后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术后感染机会,同时促进患者的食欲。教会患者用口呼吸,在口唇盖上湿纱布,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3.2.2对症护理: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头痛、鼻部肿痛、鼻塞和鼻腔渗血的情况。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鼻部肿痛和鼻塞,如患者疼痛难忍受,可让患者张口呼吸,取半坐卧位,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药物,入睡前予鼻腔滴石蜡油减轻患者不适感,并给予合适的卧位,减轻患者呼吸费力,向患者 表13种不同填塞材料鼻腔填塞后 鼻腔胀痛头痛程度比较 组别无痛轻度痛重度痛合计凡士林纱条组7181540 Merocel组2213540 s-100止血绫组355040合计643620120 表23种不同填塞材料取出后 鼻腔出血程度比较 组别无出血少量出血出血合计凡士林纱条组4221440 Merocel组2114540 s-100止血绫组308240合计554421120 213 ··

鼻内镜术后不同鼻腔填塞材料的效果观察.

鼻内镜术后不同鼻腔填塞材料的效果观察 顾东升 淮安市耳鼻咽喉医院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23002) 【摘要】通过碘仿凡士林纱条和膨胀止血海绵在鼻内窥镜术后填塞效果的比较,分析其作用特点,找到较好的术后填塞材料。随机将需要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的15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成两组,在术后分别放置碘仿凡士林纱条和膨胀止血海绵,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取出填塞物时的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鼻内镜术后行膨胀止血海绵填塞不良反应少,取出时出血量少,临床效果优于碘仿油纱条填塞,更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膨胀止血海绵与传统材料对比有明显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膨胀止血海绵;鼻内窥镜术;鼻腔填塞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是鼻科常见手术之一,FESS的开展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从传统根治或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是鼻科学的一个飞跃。术后处理对FESS的整体疗效有重要意义。术腔应用不同填塞材料与FESS疗效直接相关[1],对术后填塞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应用的鼻腔填塞材料很多,哪种材料更适合填塞鼻腔,填塞材料能在鼻腔留置多长时间,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2,3]。我院应用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作为术后术腔填塞物与传统碘仿油纱条填塞作临床观察比较,我科自2003年以来对152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鼻腔填塞材料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自2003年以来选择在我院行FESS手术患者152例,其中男92例,女60例,年龄l2~76岁,平均39岁,病程0.5~30年。根据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标准随机分为两组,A组:Ⅰ型19例,Ⅱ型44例,Ⅲ型13例;B组:Ⅰ型18例,Ⅱ型46例,Ⅲ型1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麻醉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填塞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2天,全麻或局麻下行鼻内窥镜冷光源引导下FESS。47例全麻,105例局麻,9例全麻术中控制性降压。结束时实验组将膨胀止血海绵整条轻柔放入术腔,注入生理盐水3~4 ml,使之膨胀。对照组用碘仿凡士林纱条填塞术腔。两组患者术后使用同样抗生素2天, 术前有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降压药,术后继续降压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填塞材料均于术后48h取出。 1.3 观察项目 由主管医师询问患者术后鼻腔有无局部症状,如鼻塞、鼻痒、鼻胀痛、溢泪等,以及全身症状如头痛等。参照WHO关于疼痛的分级标准,将疼痛分为Ⅲ级[2,4]。Ⅰ级: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无影响;Ⅱ级:疼痛明显,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影响;Ⅲ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影响,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全身反应为3度。轻度:疼痛Ⅰ级,填塞材料无腐臭味,体温正常,局部无红肿;中度:疼痛Ⅱ级,填塞材料有轻微臭味,体温<38℃,局部轻度红肿、咽干、无吞咽困难;重度:疼痛Ⅲ级,填塞材料有较重腐臭味,体温>38℃,鼻部红肿、溢泪、吞咽困难[4]。主管医师观察抽取填塞物时出血量、黏膜水肿、鼻腔通气情况及术后上皮生长情况、恢复所需天数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填塞后的主要临床症状见表1。(-)示无症状,(±)示可有可无,(+)示轻度, (++)示中度,(+++)示重度。

靶向给药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新的制剂技术和工艺,是指药物通过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而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一种药物载体系统,具有将药物选择性的传输并释放于靶组织.靶器官或者靶细胞,使靶区药物浓度增大,降低其他非靶部位浓度以减少毒副作用的特性[ 1 ]。靶向制剂最初只指向狭义的抗癌制剂,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领域的拓宽,从给药途径,靶向专一性及特效型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靶向制剂发展成为一切具有靶向性的制剂[ 2 ]。 1靶向给药系统的分类 靶向给药系统最初的定义是狭窄的,专指具有抗癌作用的一些制剂,随着新工艺设备的使用,优秀载体物质和辅料的诞生及应用,靶向给药系统发展迅猛。传统的药物分类方式已经不能明晰的分别这些药物制剂的种类,现将靶向给药系统的分类简述如下(表1)。 表1靶向给药系统的分类 2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理论 靶向给药系统与其他的制剂类型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靶向性。该系统的靶向机制可以分为生物物理靶向、生物化学靶向、生物免疫靶向及双重、多重靶向。根据这些靶向理论可以设计出基于不同机制的靶向给药系统[ 2 ]。 211生物物理学特性设计靶向给药系统生物物理靶向是根据机体的组织生理学特性对不同大小微粒的滞留性不同,选择性地聚集于肝、脾、肺、淋巴部位释放药物而发挥疗效。Brused等[3]通过实验证实未经修饰的100~200 nm的微粒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后很快被网状内皮系统(RES)巨噬细胞从血液中清除,最终达到肝Kupfer细胞溶酶体中,而50~100 nm纳米粒系统能进入肝实质细胞中; < 50 nm微粒则能透过肝脏内皮细胞或者通过淋巴传递到脾脏或者骨髓。7~30μm微粒可以被肺机械滤阻而摄取; > 10 nm微粒可以阻滞于毛细血管床,达到肝脏,脏和荷瘤器官中。基于这种原理,可以将药物制成不同大小的纳米粒子实现对于不同器官组织的生物物理靶向,或者将药物包裹于可生物降解的生物相容性高分子纳米粒子中, 以实现缓释与生物物理靶向。 212生物化学靶向理论设计靶向给药系统生物化学靶向是根据药物微粒或者药物载体微粒表面电荷、表面疏水性质和表面吸附大分子的不同,可以达到不同的器官以实现靶向性而设计。根据药物微粒表面吸附大分子的不同可以达到不同器官,以实现主动靶向给药。Pino等[ 4 ]研究表明,内皮血窦腔面富含糖残基,用外源凝集素试验证明含有甘露糖、半乳糖、N2乙酰葡萄糖胺N2乙酰半乳糖胺残基, 而内皮外膜无上述糖残基,因此利用糖残基与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特异结合的特性实现骨髓的主动靶向给药。根据药物微粒表面电荷的不同也可以实现靶向给药。De2 Byuyn等[5]证明内皮细胞血窦面存在唾液酸及一对神经氨酸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篇 耳鼻咽喉基础 第一章 耳鼻咽喉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外鼻位于面部中央。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互相移行连为一整体。 一、外鼻 外鼻(external nose)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有鼻根(nasal root )、鼻尖(nasal apex)、鼻梁(nasal bridge)、鼻翼(nasal alae)、鼻前孔(anterior nares,nostril)、鼻小柱(nasal columella)、等几个部分(图1-1)。 图1-1 外鼻 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两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构成梨状孔(pyriform aperture)。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侧鼻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大、小翼软骨(alar cartilage)等组成。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图1-2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紧密,并富有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疼痛较剧。 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处理不当或随意挤压,则有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图1-3)。

鼻及鼻窦的解剖

鼻及鼻窦的解剖(一) 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外鼻位于面部中央。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互相移行连为一整体。 一、外鼻 外鼻(external nose)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有鼻根(nasal root )、鼻尖(nasal apex)、鼻梁(nasal bridge)、鼻翼(nasal alae)、鼻前孔(anterior nares,nostril)、鼻小柱(nasal columella)、等几个部分(图1-1)。 图1-1 外鼻 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两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构成梨状孔(pyriform aperture)。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侧鼻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大、小翼软骨(alar cartilage)等组成。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图1-2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紧密,并富有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疼痛较剧。 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处理不当或随意挤压,则有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图1-3)。 图1-3 外鼻静脉与海绵窦的关系 鼻及鼻窦的解剖(二) 二、鼻腔 鼻腔(nasal cavity)为一顶窄底宽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同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两部分。 (一)鼻前庭(nasal vestibule) 位于鼻腔最前部,由皮肤复盖,富有皮脂腺和汗腺,并长有鼻毛,鼻前庭皮肤与固有鼻腔粘膜交界处称为鼻阈。 (二)固有鼻腔 通称鼻腔,有内、外、顶、底四壁。 1.内壁:即鼻中隔(nasal septum),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筛骨正中板,又称筛骨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 of ethmoid bone)及犁骨(vomer)组成(图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