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发展规划(最新)

畜禽养殖发展规划

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传统农村养殖模式正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模式发展。与此同时,畜牧生产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直接影响了畜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X〕17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X〕131号)、《X省畜禽养殖水污染防治方案》(粤农〔X〕222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X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方案的通知》(X 府办〔X〕6号),为促进我市畜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结合《X 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X-X年)》要求,为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科学合理布局规划畜禽养殖业生产,切实保护水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畜牧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积极发展草食动物和特色畜禽产业,大力扶持发展畜牧龙头企业和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变,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经济中产业聚集度高、市场特征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农民增收较快的支柱产业。X年生猪存栏143.72万头,出栏215.41万头;家禽存栏1728.53万羽,出栏4297.84万羽;奶牛

存栏8418头。全年肉类总产量23.18万吨,X年实现产值67.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8%,区域生产优势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初具格局,产业链得到延长,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逐步优化,在提升生猪等传统养殖业的同时,奶牛、肉羊、X麻鸡、X鹅等优势、特色畜禽发展较快,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由9个原种祖代畜禽场、23个种畜禽父母代场(种畜扩繁场)和配套的商品代种苗、孵化场组成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禽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畜牧养殖新技术正稳步推广应用,畜牧业产业化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特色产业优势和畜产品品牌优势日益凸显。

我市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发展的理念、速度、规模和社会效益与畜牧业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动物疫病风险和市场波动仍然制约我市畜牧产业发展。我市畜牧业发展仍处于传统分散向规模养殖过渡期,目前采取的粪污处理方法简单但不够完善,配套建设畜禽养殖污染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成本高,养殖户难以承受,畜牧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使得X现代畜牧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X“南融北拓桥头堡、水秀山青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坚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发展畜牧业的原则,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前瞻性、全局性地规划未来全市畜禽养殖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大

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按“保存量,不增量”的要求限制耗粮型生猪产业,大力发展节粮型特色畜禽和草食动物产业,推进畜禽品种优良化、养殖方式标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

(二)规划原则。

1.合理合法,规划用地。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按照《X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省环境保护规划》和《X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等的规定,依法进行畜牧生产规划,既节约用地,又确保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辖区土地资源可利用实际情况以及环境承载能力,充分利用荒山、草坡及未利用的废弃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2.适度规模,科学规划。全面考虑各地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从综合平衡全市畜产品供需出发,按照适度规模,合理布点,畜地平衡的发展思路,采取措施对畜禽养殖规模及其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适当控制,科学规划畜牧养殖用地,推进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土地等资源综合利用率。各县(市、区)应根据有关规定要求,综合考虑现有土地性质、环境状况及所在区域的环境容量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及时组织开展禁养区调整划定工作。

3.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遵循种养结合与清洁生产的理念,坚持走生态养殖之路,维护区域性种养平衡、优化全市农业产业资源,保障全市畜牧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

综合利用废弃物,有效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的空气环境。根据《X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的规定,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畜禽养殖。国家鼓励和支持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

4.突出重点,区域推动。根据资源特点、产业结构、发展基础,以县区为基本单位,确定各地主推畜禽品种,推进畜牧业向草食动物和特色畜禽业方向发展,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养殖基地,形成优势产业突出,区域重点推进的发展格局,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三、规划目标及产业空间布局

(一)规划目标。

以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努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先进、装备现代、养殖标准的现代畜牧业,到X年,基本构建完成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高效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促使全市畜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布局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化、特色优势更加显著、产业集群明显形成、产品更加优质安全、竞争能力更加突出、增收效果更加显著,率先建成省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强市。

1.种养配套,全面实现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达标。严格执行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监管,重点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农牧结合的生态农场,逐步淘汰严重影响环境的中、小、散养殖场(户),规模养殖

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规划期末达100%,尽早建成与产业配套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全面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确保畜牧养殖业发展与环境承受力相适应。

2.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发展节粮型畜禽养殖。积极推进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在生猪生产基本稳定同时,优质家禽、羊、牛等草食动物、特色畜禽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特色畜产品优势区域明显,节粮型畜禽养殖比例提高5-10个百分点。至X年,生猪出栏量达250万头,按市委市政府“保持存量、不增新量”的要求稳定生产,(黑)山羊出栏量达15万只、家禽出栏量达1亿只、肉牛出栏量达5万头,分别比X年新增10万只、5700万只、1.3万头,全市牛、羊、兔肉占比提高到5%以上,禽肉占比提高到25%左右。

3.提升产业,延伸产业链,构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大力提升规模化水平,力争到X年生猪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提升到75%,家禽规模化水平提升到90%。扶持并积极推进发展畜禽种业,保护X 鸡、X鹅、X鸡等优秀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加快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草食牲畜,探索发展休闲观光畜牧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培育知名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畜牧业产值7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稳定在23%左右,饲料、兽药和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50亿元,畜牧养殖业吸纳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

(二)产业空间布局。

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目标,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在特色优势畜产品区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确定畜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主导品种和优势区域,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特色优势产品集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畜产品产业区或产业带。主要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如下:一是生猪优势区域布局,以保供给、生态化、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发展X县、X市、X市等山区半山区适度规模生态养殖,稳定X区、X县的生猪生产,适度调控X区生猪规模养殖。二是家禽优势区域布局,充分发挥特色品种优势,建立和完善特色畜禽品种良种体系,重点利用林果园地、草地,在具有肉禽生产特色和优势的重点乡镇建设优质X鸡、X鸡、X鹅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肉鸡主产区主要在X市、X县等地,种禽主产区主要在X区、X 区,蛋鸡主产区在X县。三是草食动物产业优势区域布局,开发饲草资源,利用草地、秸秆、农产品下脚料发展规模草畜养殖场,重点布局在X市以及X市、X县等传统肉羊产区;加快奶牛良种良法推广,提高奶牛单产,规范奶站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稳定发展X区、X市、X市等奶牛优势区域的奶牛养殖。四是畜产品加工产业区域布局,扶持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肉、禽屠宰加工主要布局在X区、X市等有资源和传统优势的区域(详见表1)。

四、主要任务

全市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全面考虑全市土地、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参考各县(市、区)可用于畜禽养殖生产的资源状况,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发展的品种、规模、总量,明确不同区域发展畜禽养殖生产的定位、方向、原则、区域政策等,规划期至X 年。主要任务包括:

(一)统筹安排畜禽养殖养殖用地。

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依据上级畜禽养殖生产区域规划和综合考虑本地畜禽养殖生产基础、土地、水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等,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用地的数量、布局和规模要求,建议各县区、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养殖用地,满足用地需求。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将用地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防止借规模化养殖之机圈占土地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

(二)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

着眼于畜禽养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畜禽养殖产业循环模式。各县(市、区)应当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并按照国土、环保等部门的控制性指标要求,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认真总结推广前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经验,防止因畜禽养殖规划调整而导致产业迁移产生新的污染源。

(三)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方式转变。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科学布局调整结构,依托X市自然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草畜并举,市场导向、区域协调,兼顾生态、适度发展,示范引导、适当扶持”的原则,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为中心,以发展牛、羊、鹅等草食动物和特色畜禽为重点,以品种改良和牧草种植为切入点,以推广种草养畜养禽、圈养等新型标准化养殖模式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带动力量,通过加强引导和扶持,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草食动物和特色畜禽生产企业,建成布局合理、机制灵活、品牌突出的现代畜禽产业,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促进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

根据畜禽生产规模、地理位置,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科学处理和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确保污水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示范奖励等措施,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改造,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并认真总结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经验,逐步规范畜禽

养殖行为,有效降低畜禽规模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以促进我市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五、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进一步扩建牛、羊、鹅等良种站、良种场,提高良种牛、良种羊等良种质量和供种规模。抓好良种研发、良种推广和原良种的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环保养殖。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规模养殖。

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推进规模养殖的带动力量,以肉牛、肉羊、肉鹅、奶牛为重点,建设不同层次的草食动物养殖示范园区,加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中区。

(三)加大优质牧草品种开发利用。

建立优质牧草草种基地,为全市草食动物养殖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积极开展种植优质牧草的宣传工作,大力推广皇竹草、甜象草、黑麦草等优质牧草种植;加大苎麻等优质动植物饲料产品的开发利用力度,给草食动物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四)加快推进工厂化养殖模式。

加快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和技术装备草食动物产业,把规模化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先进畜牧生产技术应用有机综合配套,实现生产各环节机械化、标准化、科技化、高效化;创建肉牛肉羊等工厂化养殖精品示范区,重点示范推广和应用秸秆复合颗

粒饲料饲喂技术、自动饮水技术、优良品种杂交改良技术、适繁母牛(羊)高频繁育技术。

(五)推广“绿色基地+连锁特色餐饮”经营模式。

设置检验检疫关、卫生操作程序和关键控制点,严格执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设立专业冷藏运输物流队伍,采用GPS系统全程跟踪,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及时送达城市餐桌,推动特色草食动物养殖与休闲餐饮互动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负效应,促进畜禽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必须落实的相关政策措施:

(一)土地使用。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栏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必须配套的环保设施用地,符合“农村道路”规定的场内道路等,按照设施农用地管理,办理设施农用地相关手续,不需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养殖园区中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加工、展销等用地,必须依法依规按照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2.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所需的用地计划指标要在年度计划

中予以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

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无法开垦面积相等和质量相当耕地的,可以通过购买耕地储备指标方式落实占补平衡,也可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由当地政府代为落实耕地储备指标。

(二)环保措施。

1.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加强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工作,落实责任。严禁在禁养区内从事养殖活动,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畜禽养殖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有效实施污染源头控制,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2.落实粪污处理和资源化政策,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提倡清洁生产,鼓励节能、污染减排、资源优化利用的畜牧生产模式,积极推广不同类型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农业模式。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用地,要依法优先安排;对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鼓励大中型畜禽场建设沼气工程。

(三)产业扶持措施。

以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落实不同品种畜禽主产区产业化措施,引导我市畜禽养殖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及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加大畜禽良种繁

育体系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实中央、省、市的畜牧生产奖励政策,促进全市畜禽生产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四)科技措施。

加大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支持优质畜禽杂交组合与配套系选育、畜禽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规模化畜禽养殖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废弃物资源利用与治理、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栏舍设计与通风管理等项目,提高全市畜牧生产科技应用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