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动通信系统组成(方框图)_p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简介

3.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系统主要设备和技术介绍 .1 TD-SCDMA标准的提出与形成 .2 TD-SCDMA系统概述 .2.1 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性能 概括地讲,TD-S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有: 1. 工作频率: 2010~2025MHz 2. 载波带宽: 1.6MHz 3. 占用带宽: 5MHz (容纳三个载波,即1.6MHz×3) 4. 每载波码片速率: 1.28Mcps 5. 扩频方式: DS , SF=1/2/4/8/16 6. 调制方式: QPSK 7. 帧结构:超帧720ms, 无线帧10ms 8. 子帧: 5ms 9. 时隙数: 7 10. 支持的业务种类: * 高质量的话音通信 * 电路交换数据 (与当前GSM网络9.6Kbps兼容) * 分组交换数据(9.6~384Kbps,以后达到2Mbps) * 多媒体业务 * 短消息 11. 每载波支持对称业务容量: 每时隙话音信道数:16 (8Kbps话音,双向信道,同时工作;也可以用 两个信道支持13Kbps话音) 每载波话音信道数:16×3=48 (对称业务) 频谱利用率: 25Erl./MHz 12. 每载波支持非对称业务容量: 每时隙总传输速率:281.6Kbps (数据业务) 每载波总传输速率:1.971Mbps 频谱利用率: 1.232Mbps/MHz 13. 基站覆盖范围: 在人口密集市区: 3~5Km (根据电波传播环境条件决定) 在城市郊区;适当调整时隙结构可达到10~20Km (与FDD制式相同) 14. 通信终端移动速度:基于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的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 技术,经 过仿真,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250km/h。

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 SM2000 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目录 一、系统概况 (1) 二、系统组成 (2) (一)硬件平台组成 (2) 1、基站 (3) 2、交换控制器 (3) 3、天馈线系统 (4) 4、配套设备 (4) 5、通信终端 (4) (二)软件平台组成 (5) 三、主要业务功能和技术指标 (5) (一)、主要业务功能 (5) 1、普通业务 (5) 2、集群业务 (5) (二)、主要技术指标 (5) 四、系统特点 (6) 五、系统应用 (8) (一)三种基本应用方式 (8) 1、单系统独立应用 (8) 2、与其他通信网组网应用 (8) 3、多系统组网应用 (9) (二)五项典型应用方式 (10) 1、伴随保障 (10) 2、在话务量密集区应用 (10) 3、应急通信 (10) 4.通信 (10) 5.专用系统 (10) (三)七大行业应用方式 (11) 1、移动运营商 (11) 2、军队、公安、武警 (11) 3、城市应急通信 (11) 4.行业专用通信系统 (10) 5.网络/设备出租服务 (12) 6.国家应急部门 (10) 7.通信定制服务 (12) 六、总结 (12)

一、系统概况 “应急机动通信系统”是凯讯()科技于2003年研制开发成功的一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业务综合、开通迅速、使用灵活等特点的采用软交换技术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符合国家有关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和标准,其核心设备具有多种接口,可与CDMA、GSM、WCDMA 、TD-SCDMA、TETRA数字集群等无线基站设备连接。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军队、公安、武警、国家和行业应急通信部门等单位得到广泛的应用。该系统根据不同的无线模态及业务功能,具有多个型号产品,具体如下表: 下以SM2000-CDMA系统为例进行详细的介绍,其它型号的产品其业务功能基本类同。 二、系统组成 SM-2000系统由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组成,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硬件平台组成 一套完整的SM-2000系统硬件主要由基站、交换控制器、天馈线系统以及配套设备四部分组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以及介绍范文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 GSM通信频段:分为:GSM900 DCS1800 PCS1900(目前中国只用到GSM900和DCS1800两个频段) GSM900: 双工频率间隔:45MHZ 880~890(EGSM),890~915M(PGSM)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925~935(EGSM),935~960M(PGSM)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9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885~915 MHz ,下行频率为935~960 MHz 移动GSM900频段为885~890(上行)/930~935(下行)(此频段属于EGSM),890~909(上行)/935~954(下行) (此频段属于PGSM),共24M 联通GSM900频段为909~915 (上行)/954~960(下行),共6M DCS1800: 双工频率间隔:90MHZ 1710~1785M 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1805~1880M 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18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1710~1755 MHz ,下行频率为 1805~1850 MHz,但未大量使用,特别是小城市 移动GSM1800频段为1710~1720(上行)/1805~1815(下行),共10M 联通GSM1800频段为1745~1755(上行)/1840~1850(下行) ,共10M TD-SCDMA(TDD): 核心频段: A频段:2010~2025MHz(原B频段),建设最好的,最早使用的,广泛室外使用的频段 F频段:1880~1920MHz(原A频段),考虑与小灵通干扰,应从低开始使用 E频率:2320~2370MHz(原C频段),主要室内使用,不室外使用,室内防止与WLAN 冲突,建议从低开始使用。 现在LTE实验网频段为:2320-2370MHz。 WCDMA(FDD)2100M频段:(具有TDD模式,但是没有商用)(标准4种850/900/1900/2100MHz)核心频段:1920~1980MHz,2110~2170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联通WCDMA分配的频率是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共 15MHz; CDMA2000(FDD)800M频段: 核心频段:815~849MHz,860~894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电信800M的频段:825-835 MHz(上行)/870-880 MHz(下行),共10MHz; 中国电信cdma2000分配的频率是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共15MHz; 1.EDGE的带宽与基站接入有关,以及与终端使用几个时隙有关,EDGE总8个时隙,但是为了防止干扰一般都没有用完8个时隙,最多分组数据4个时隙。 2.频段变化主要原因:900M满了会自动提升到1800M 或者:900M是语音,1800M是分组数据 3.EDGE各个区域的分布是不一致的,可能有的布局好有的布局不好。 4.GPRS的每个时隙速度大约20Kbps。

最新移动通信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能用到两类分集方式,即: 宏分集,微分集。P134 3、在移动通信空中接口的分层结构中,原语分为四类,即:请求,指示,响应,证实。 4、已知GSM系统的下行频段是:935~960 MHz,上行频段是890~915 MHz 载频间隔是 0.2 MHz,则第22频道的上行载波频率为 894.4MHz ,下行载波频率为 939.4MHz 。P238 (890+0.2n//935+0.2n) 5、在GSM系统中,三种主要的接口分别是 A接口, Abis接口,Um接口。P231 6、GSM系统采用的接入方式是 TDMA/FDMA(时分多址/频分多址) , 其中每帧包含 8 个时隙, 收发频率间隔为 45MHz MHz. P238 7、某TDMA/FDAM跳频移动通信系统,每帧长度为4ms, 采用每帧改变频率的方法,则系统的跳频速率为 250跳/秒。p248 8、美国Motorola公司提出的“铱星”系统,实际只使用了 66 颗卫星,它的卫星轨道高度是 780 Km, “铱星”系统采用 TDMA 多址方式。 10、指出无线电波至少三种传播方式直射波,地面反射波,地表面波。p94 11.现在用到的多址方式主要有哪几种: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 12.可以用来改进小尺度时间、空间中接收信号的质量和链路性能的三种技术是:均衡、分集、信道编码。 13.在实际情况下,用小区分裂、小区扇形化、覆盖区域逼近等技术来增大蜂窝系统容量。 14.我国信息产业部颁布3G的三大国际标准之一的 TD-SCDMA 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 1.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进行的通信方式。 2. 按信号形式可将移动通信系统分为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和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3. 中国提出的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方案是TD-SCDMA。 5. 我国正在商业运营的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有WCDMA,cdma2000,TD-SCDMA 7. 移动通信中的双向传输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双工三种工作方式。 8. 移动通信中实现双工通信的方式有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

绿色通信基站的组成和功耗分析

绿色通信基站的组成和功耗分析 本章首先对基站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简单介绍,再进一步分析基站的功耗的组成和降耗的可能性。 2.1基站的概述 为了深入了解基站的节能技术和产业情况,我们首先对基站的基本组成和技术应用做简单的分析和介绍。 2.1.1基站定义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内容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着覆盖范围、通话质量、建设难易、维护方便、投资效益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lP化及大覆盖面建设。 广义的基站,是基站子系统(Bss,BaseStationsubsystem)的简称。以GSM网络为例,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一个基站控制器可以控制几个、十几个以至数十个基站收发信机。而在WCDMA等系统中,类似的概念称为NodeB和RNC。 狭义的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科,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2.1.2基站的构成 一个基站的选择,通常需要从性能、配套、兼容性及使用要求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基站设备必须与移动交换中心相兼容或配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通信效果。基站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设备: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 基站收发台 大家经常看到的房顶上高高的天线,就是基站收发台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基站收发台包括无线发射/接收设备、天线和所有无线接口特有的信号处理部分。基站收发台可以被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负责移动信号的接收、发送处理。一般情况下在某个区域内,多个子基站和收发台相互组成一个蜂窝状的网络,通过控制收发台与收发台之间的信号相互传送和接收来达到移动通信信号的传送,这个范围内的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覆盖面。如果没有了收发台,那就不可能完成手机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基站收发台不能覆盖的地区也就是手机信号的盲区。所以基站收发台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范围直接关系到网络信号的好坏以及手机是否能在这个区域内正常使用。基站收发台在基站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基站的控制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实现手机通信信号的收发与移动平台之间通过空中无线传输及相关的控制功能。收发台可对每个用户的无线信号进行解码和发送。 基站使用的天线分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且有全向和定向之分,一般可有下列三种配置方式:发全向、收全向方式;发全向、收定向方式;发定向、收定向方式。 由于信号传输到基站时可能比较弱,并且有一定的信号干扰,所以要经预选器模块滤波和放大,进行双重变频、放大和鉴频处理。功率放大器模块的作用是把信号放大到IOW,不过这也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小区发射信号半径较大,也

实验一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

实验一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 二、实验内容 1.按网络结构连接各设备,构成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2.完成有线有线、有线无线及无线有线呼叫接续,观察呼叫接续过程,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3.用实验箱及示波器观测空中传输的话音波形。 三、基本原理 图1-1是与公用电话网(PSTN )相连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方框图。系统包括大量移动台MS 、许多基站BS 、若干移动交换中心MSC 及若干与MSC 相连的数椐库(HLR 、VLR 等,图中未画出),MSC 通过中继线与公用电话网PSTN 的交换机EX 相连,接入公用电话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移动台能与有线电话或其它移动台通话(或传输数椐等信息)。 图1-1 移动通信系统方框图 这样庞大复杂的系统无法放在实验桌上由同学自己动手做实验。将系统合理简化得到图1-2,它将图1-1实际系统全部交换机EX 及MSC 合并成一部交换机;基站BS 及移动台MS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公用电话网(PSTN ) MS ( Mobile Station ) : 移动台 BS ( Base Station ) : 基地台 MSC ( Mobile Switch Center ) : 移动交换中心(包括交换机和数 MS MS EX MSC BS BS TEL

各选用一台;有线电话采用二部。 它与图1-1实际系统在包含的各种功能设备(交换机、基站、移动台及有线电话)、系统基本网络结构(各设备的连接关系)及系统功能等特征方面是相同的。 图1-2 简化的移动通信系统方框图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三类: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及无绳电话系统,它们的功能及应用场合各不相同,但它们涉及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技术是相同的。 移动通信的多址方式主要有FDMA 、TDMA 、CDMA 三大类。FDMA 系统一般为模拟移动通信制式,TDMA 及CDMA (实际上,通常为TDMA/FDMA 及CDMA/FDMA 混合多址方式)为数字移动通信制式。FDMA 发展早,已成功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多年,目前在一些领域仍在应用。数字移动通信是在模拟移动通信基础上发展、演进而来的,在网络组成、设备配置、系统功能和工作方式上二者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得到体积小巧、价格低廉、 可放在实验桌上由学生动手操作的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在图1-2中, BS 、MS 实际选用基于FDMA 技术、采用数字信令的中国CT1无绳电话,EX 选用小型程控交换机,TEL 为有线电话。 为了测试上述小型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部分的功能,采用了一台实验箱(SDT ),构成一套完整的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如图1-3所示。 图1-3 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 MS ( Mobile Station ) : 移动台(无绳电话手机) BS ( Base Station ) : 基地台(无绳电话座机) EX ( Exchanger ) : 程控交换机 TEL (Telephone ) : 有线电话 SDT MS BS EX TEL TEL

移动通信基站的组成

第4章移动通信基站的组成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投放市场,这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频分复用方式,小区内所有用户共用若干个信道,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话音信号,所以被称为“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不久,电信运营部门就发现该系统存在诸多缺陷,如用户容量小,保密性差,各国制式不兼容等等。 面对这一现状,欧洲电信运营部门于1982年成立了一个移动特别小组(简称GSM),开始制定一种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经过6年的研究、实验和比较,于1988年确定了主要技术规范并制定出实施计划。从1991年开始,这一系统在德国、英国和北欧许多国家投入试运行,吸引了全世界的广泛注意,使GSM向着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宏伟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4.1 GSM系统组成 GSM系统也叫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属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频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结合的方式,扩大了用户容量,信道中传输的全部是数字信号,保密性能提高。我国参照GSM标准制订了自己的技术要求,主要内容有:使用900MHz频段,即890~915MHz(移动台→基站)和935~960MHz(基站→移动台),收发间隔45MHz,载频间隔200KHz。共124个载波,每载波信道数8个,基站最大功率300W,小区半径0.5~35Km,调制类型GMSK,传输速率270kbit/s。 对900MHz频段,上行(MS→BS):890~915MHZ,下行(BS→MS):925~935MHZ,双工间隔:45MHz,载频间隔:200KHz。 对1800MHz频段,上行(MS→BS):1710~1785MHz,下行(BS→MS):1805~1880MHz,双工间隔:95MHz,载频间隔:200KHz。 GSM系统由3部分构成,即交换子系统、基站子系统和操作维护子系统。如图4-1所示。 图4-1 GSM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4.1.1 交换子系统(SSS) 交换子系统是整个GSM系统的控制和交换中心,它负责所有与移动用户有关的呼叫接续

0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第一章移动通信实验系统简介 1、1简介 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被称为是当今最为热门的三大通信技术,其中的移动通信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通信领域。移动通信技术现在已经发展到以WCDMA、CDMA2000为代表的第三代技术成熟运用,第四代技术也正悄然来临的时代。天线系统,功率控制,高效调制,高效频谱利用,高性能纠错码技术等使得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优越性能成为可能。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使这门课程在通信、电子类的本专科专业的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移动通信中的高速发展,许多新技术在移动通信中使用,使这门课程的教学也越来越困难。 为了更好的使通信、电子类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么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开发了这套系统用于辅助教学。本实验系统主要围绕现有移动通信的典型的信号处理过程,以及典型移动通信系统的使用和开发等专业技术来开设实验。希望通过本实验系统的使用,能使学生熟悉典型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能分析典型移动通信处理技术的性能、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技术。 本章将对典型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描述,并对本通信系统进行简单介绍。 1、2移动通信系统信号处理的过程 一、GSM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 如下图所示为GSM移动通信系统的框图,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也由类似模块组成。 图1-1 GSM系统信号处理框图 模拟语音信号通过RPE-LTP编码后进行相应的编码、交织等信号处理后,经过GMSK调制后无线发

射。接收端通过解调制、解交织、解码后,通过RPE-LTP 解码后电声输出。 二、CDMA 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 由上图可以看出CDMA 的信号处理模块主要包含卷积编码器、码元重复单元、分组交织器、扰码、WALSH 码、QPSK 调制等组成。 三、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框图 由上述图可以看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带信号均可以由下图表示,信号比特(语音、控制或数据)通过信道编码器、分组交织后、进行正交码分和PN 扩频后,再通过正交调制模块无线发送。只是在于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具体技术不同。 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区别还在于其一由于移动通信信道的复杂性,它大量的采用了最新的现代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如语音编码技术、扩频解扩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码分多址技术、信道编解码技术、智能天线技术等;其二它有着与通信系统不同的组网及管理技术。因此要掌握移动通信技术,需要在通信原理的基础上,掌握这两类与其他通信技术不同的技术。为此我们的实验系统也是针对这两个方面开发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实验内容以移动通信设计的主要新技术为主,结构以上图结构为主,同时兼顾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为增强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掌握,整个实验系统分为验证和综合设计类实验。 1、3移动通信实验系统的介绍 一、实验箱的特点 1、 包含了大量现有移动通信系统和大多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使用的最新技术原理的相关实验。如在GSM 系统中的GMSK 调制解调技术、交织技术、线性分组码技术,及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QPSK 4/ 调制解调技术、卷积码技术和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技术如BCH 编解码技术、QAM 调制解调技术。包含DSP 、FPGA 等最新、最热门的通信系统的开发技术。 2、 射频部分包含了多种射频方案,如现有的CDMA 和GSM 两个频段,并且还包含了自组网的2.4G 频段, 可以实现与任意公众网的通信或者可以通过自组网实现任意两台实验箱的通信。射频部分提供二次开 图1-2 CDMA 系统信号处理框图

移动通信基站的安装

移动通信基站的安装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成为现在通信发展的热点之 一,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日益广泛,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基站系统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移动通信基站的安装也就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基站安装质量的好 坏将直接影响到移动网络通信的质量。本文简要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重 要作用,并以某具体基站的安装过程为例重点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安装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主 要工作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系统;安装施工 1 移动通信基站系统概述 1.1移动基站系统及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基站或称基站子系统(BBS )是指移动通信网络中负责无线通信部分的设备子系统。 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相连,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BBS 通过接口与移动交换中心(MSC )相连,并受移动交换中心(MSC )控制,处理与交换业务中 心的接口信令,完成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信号和 用户信息等。因此BSS 可视为移动台与交换机之间的桥梁。BSS 还建立了与操作支持子系统 (OSS )之间的通信连接,向用户提供一个操作维护接口,使系统运行时有良好的维护管理 手段。网管中心与BSS 之间可以没有直接的物理链接,而通过系统交换机转接。 1.2基站系统的组成结构 基站主要由:基站收发信台(BTS )和基站控制器(BSC )以及相应的接口电路BIE 、SM 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Um 接口 Um 接口 A 接口 图1 基站结构示意图 其中基站收发信台(BTS )部分主要负责无线传输,主要由主控部分、基带处理部分、 上下变频处理部分、射频前端部分、线性功率放大器(MCPA )、时钟同步部分、电源部分组 成。BTS 一般通过基站接口设备(BIE )采用远端控制与BSC 边接。BTS 的天线通过7/8馈线 电缆与收发信息机架相连接。BSC 部分主要实现对基站的控制功能,它掌握和控制整个BSS 系统的资源分配。

5G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5G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而通信技术方面的技术变革,更是站在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变革行列的前列。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目前最前沿的通信技术,是应2020年后通信技术发展需求而生的,目前该技术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5G(fifth-generation)即第五代移动电话系统,是4G移动通信技术的延伸。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标准制定组织或者电信公司的公开规格,也没有在任何官方文件中有所涉及,即该技术尚未有具体的标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技术领域的期望越来越高,5G移动通信技术,势必会得到飞速的发展。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1G)通信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提出,历经十年的发展问世,这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通过模拟传输,因此具有速度低、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业务量小的特点及不足。第二代(2G)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该技术通过采用更密集的技术结构以及引用智能技术等,较1G技术有所进步,但依然不能真正满足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需求。第三代(3G)通信技术的问世,通过应用智能信号等处理技术,已经能够提供前两代技术无法提供的移动宽带服务,但该技术中频谱利用效率还是比较低,依然有大量宝贵的频谱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3G技术同样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未来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 第四代(4G)通信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其视频图像传输的效果可以媲美高清晰电视;拥有极高的下载速度及灵活的计费方式等,具有前三代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网络通信技术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尚处于研发阶段的第五代(5G)通信系统,作为当前最新一代的通信系统,符合了移动通信技术之发展规律,较第四代通信技术相比,其用户体验、传输延时、系统安全和覆盖性能等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5G移动通信技术将紧密结合其他通信技术,构成新一代无比先进的移动信息网络。在未来十年的时间内,能够满足人们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 二、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及优点 (一)研究意义 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代。从只能提供话音业务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模拟蜂窝)到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数字蜂窝),再到第三代移动多媒体通信(3G)。在3G才刚刚普及的时候,第四代移动通信(4G)已然来临。而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导致4G在容量、速率、频谱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基于此,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应运而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在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TACS规范只对Um接口进行了规定,而未对A接口做任何的限制。因此,各设备生产厂家对A接口都采用各自的接口协议,对Um接口遵循TACS规范。也就是说,NSS系统和BSS系统只能采用一个厂家的设备,而MS可用不同厂家的设备。 图2-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由于GSM规范是由北欧一些运营公司“炒”出的规范,运营公司当然喜欢花最少的投资,用最好的设备来建最优良的通信网,因此GSM规范对系统的各个接口都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各接口都是开放式接口。 GSM系统框图如图2-2,A接口往右是NSS系统,它包括有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和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A接口往左Um 接口是BSS系统,它包括有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Um接口往左是移动台部分(MS),其中包括移动终端(MS)和客户识别卡(SIM)。 图2-2 GSM系统框图 在GSM网上还配有短信息业务中心(SC),即可开放点对点的短信息业务,类似数字寻呼业务,实现全国联网,又可开放广播式公共信息业务。另外配有语音信箱,可开放语音留言业务,当移动被叫客户暂不能接通时,可接到语音信箱留言,提高网路接通率,给运营部门增加收入。 2.2 交换网路子系统

交换网路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NSS 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各功能实体介绍如下: MSC:是GSM系统的核心,是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它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它可完成网路接口、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和计费等功能,还可完成BSS、MSC之间的切换和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另外,为了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每个MS、还应能完成入口MSC(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VLR: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MSC为了处理所管辖区域中MS(统称拜访客户)的来话、去话呼叫所需检索的信息,例如客户的号码,所处位置区域的识别,向客户提供的服务等参数。 HLR:也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客户管理的数据。每个移动客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注册登记,它主要存储两类信息:一是有关客户的参数;二是有关客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例如MSC、VLR地址等。 AUC:用于产生为确定移动客户的身份和对呼叫保密所需鉴权、加密的三参数(随机号码RAND,符合响应SRES,密钥Kc)的功能实体。 EIR:也是一个数据库,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主要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功能,以防止非法移动台的使用。 2.3 无线基站子系统 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功能实体可分为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 BSC: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的功能,它主要负责无线网路资源的管理、小区配置数据管理、功率控制、定位和切换等,是个很强的业务控制点。 BTS:无线接口设备,它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2.4 移动台 移动台就是移动客户设备部分,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MS)和客户识别卡(SIM)。 移动终端就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 SIM卡就是“身份卡”,它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IC卡,因此也称作智能卡,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路。SIM卡还存储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只有插入SIM后移动终端才能接入进网,但SIM卡本身不是代金卡。 2.5 操作维护子系统

可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 目录 1. 可移动通信基站综述................................................ - 1 - 1.1. 项目背景.................................................... - 1 - 1.2. 可移动基站简介.............................................. - 2 - 1.3. 可移动基站应用定位.......................................... - 3 - 2. 可移动通信基站的特点.............................................. - 3 - 2.1. 方便的安装、维护和监控...................................... - 3 - 2.2. 紧凑的结构设计.............................................. - 4 - 2.3. 灵活的组网应用.............................................. - 4 - 2.4. 灵活的供电设计.............................................. - 4 - 3. 可移动基站系统结构................................................ - 5 - 3.1. 系统结构组成................................................ - 5 - 3.2. 系统配置.................................................... - 5 - 3.2.1.箱体系统 - 5 - 3.2.2.铁塔及天馈系统 - 9 - 3.2.3.通信系统 - 12 - 3.2. 4.电源系统 - 14 - 3.2.5.监控安防系统 - 21 - 4. 可移动基站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 23 - 4.1. 环境条件................................................... - 23 - 4.2. 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 23 - 4.2.1.基站箱体系统

移动通信简介以及CMPP、SGIP、SMPP简介

捷信新员工入职培训 第一章前言 以下内容是根据个人的理解整理的捷信项目中涉及的部分移动通信网知识的简要介绍,供捷信项目新员工学习了解。 水平有限,可能还有不少错误,但是只求大致了解,希望不致于贻笑大方。若发现理解、阐述上有问题,请回复邮件告知。 第二章移动通信网简介 基本网络结构涉及的概念 MS:移动台,即俗称得手机用户; BTS:发射台?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 BSC:负责控制BTS; MSC:移动交换机,就像一个以太网交换机负责在各个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一样,移动交换机负责控制通话等等——当 然,实际复杂得多。(Mobile Switching Center)

GMSC:关口局,关口MSC。GMSC用于连接两个不同的运营商或者异构的网络。实践中,厂家设计时通常将MSC设 计为可以兼当GMSC。例如,杭州移动的GSM网络要 和杭州联通的GSM网络通信,则双方各自有一个 GMSC,两个MSC之间通过TUP/ISUP协议通信。一 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GMSC类似与一个路由器,连接 不同的网络甚至是异构的网络。 TMSC:汇接局,T局。任意两个MSC之间要通信,若采用两两直接互连的网状连接,则需要大量的传输线路,为了节 省传输资源,通信网通常采用网状+树状的网络拓扑— —每个省设置两个TMSC,本省的MSC与本省的TMSC 连接,省之间通过TMSC连接。即,一个杭州用户给 一个广州用户打电话,其话路先从杭州MSC到浙江省 的TMSC,然后到广东TMSC,最后到广州的MSC。VLR:拜访位置寄存器(VisitedLocationRegister),负责保存在所服务区域的用户的信息,比如用户有无短信收发能力、 用户有无呼转能力等,还负责分配、保存一些临时的信 息,比如MSRN、TIMSI、TLDN等;理论上一个VLR 可以同时为多个MSC服务,实践中VLR和MSC在物 理上作为同一个设备(就像东信的CDMA2000交换机, 一个MSC中有两块路板控制整个交换的FMCP即MSC 部分,另外一块是VLR专用的VLRP)。

移动通信基站原理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关键词: 移动通信基站, GSM 基站,GSM 基站优化摘要: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 基站简介、GSM 基站的优化、GSM 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 基站简介、GSM 基站的优化、GSM 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一).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在城市,基地站可以安装在办公楼中;在农村,安装在集装箱内。基地站是一套为无线小区服务的设备,通常是一个全向或三个扇形无线小区。90 年代初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竞争的有美国的摩托罗拉、瑞典的爱立信及日本的NEC 公司。三者生产TACS 制系统均有一定的经验。TACS 制式基地站包括无线收、发信设备及其接口或控制系统。通常基地站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直接控制,基地站除配备收发信设备外,只有必要的各种接口,爱立信及NEC 两家公司即采用这种方式;而另一种是基地站具有控制系统(BSC),即具有一定的智能,摩托罗拉公司即是这种方式。摩托罗拉公司的设备有两种系列。图1 是一个典型HC 系列 5 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固,从右到左看,第一个是电源架,第二、第三是发信架,第四个是收信架,第五个是基地站控制系统(BSC)及音频架。一个发信架包括8 个话音信道和一个控制信道。现两个发信架互为主备用状态,自动倒换,即采用所谓冗余式。图 2 是一个典型LD 系列3 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图,从右到左看,第一个是电源架,第二、三个是收发信架(包括基地站控制系统)。一个收、发信架有8 个话音信道和两个控制信道。每一个电源架只能提供两个收、发信架的需要,当根据扩容需要增加收、发信架时,电源架也必须相应地增加。每增加一个机架就可增加10 个话音信

可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可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技术方案 目录

第二部分:附图 1、可移动基站系统三向视图08SJ-YDTX-06-01 2、可移动基站系统天线安装示意图08SJ-YDTX-06-02 3、太阳能发电车电池板支架总成侧面展开示意图08SJ-YDTX-06-03 4、太阳能发电车电池板支架总成正面展开示意图08SJ-YDTX-06-04 5、太阳能发电车电池板支架总成合拢后侧面示意图08SJ-YDTX-06-05 6、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对箱体要求示意图08SJ-YDTX-06-06 7、可移动基站机房要求图(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07 8、可移动基站机房机房平面图(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08 9、可移动基站机房走线架制作示意图(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09 10、可移动基站机房走线路由示意图(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10 11、可移动基站机房要求图(不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11 12、可移动基站机房机房平面图(不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12 13、可移动基站机房走线架制作示意图(不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13 14、可移动基站机房走线路由示意图(不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14 15、可移动基站通信系统连接示意图08SJ-YDTX-06-15 16、可移动基站电力系统连接示意图08SJ-YDTX-06-16 17、可移动基站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08SJ-YDTX-06-17 18、可移动基站配置交流配电箱制作及端子占用示意图08SJ-YDTX-06-18 19、可移动基站配置开关电源制作及端子占用示意图08SJ-YDTX-06-19

集群通信系统简介及主要技术介绍

集群通信系统简介及主要技术介绍 集群通信系统是当今发展迅速的一种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本文介绍了集群通信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发展,以及集群通信的几种主要技术类型。 关键字集群TETRAiDEN GoTa 移动通信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技术最前沿的通信领域之一。移动通信分为公众移动通信和专用移动通信,公众移动通信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家都很熟悉;与公众移动通信发展相对应,专用移动通信亦有其重要的市场定位和需求。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集团调度指挥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在专业移动通信领域。该系统具有的可用信道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它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类似,但是又有自己的特点。它由基站,移动台,调度台以及控制中心组成。基站由若干基本无线收发信机、天线共用器、天馈线系统和电源等设备组成,天线共用器包括发信合路器和接收多路分路器,天馈线系统包括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和馈线;移动台是用于运行中或停留在某未定地点进行通信的用户台,它包括车载台、便携台的手持台,由收发信机、控制单元、天馈线(或双工台)和电源组成;调度台是能对移动台进行指挥、调度和管理的设备,分有线和无线调度台两种,无线调度台由收发机、控制单元、天馈线(或双工台)、电源和操作台组成,有线调度台只有操作台;控制中心包括系统控制器、系统管理终端和电源等设备,它主要控制和管理整个集群通信系统的运行、交换和接续,它由接口电源、交换矩阵、集群控制逻辑电路、有线接口电路、监控系统、电源和微机组成。 集群通信的最大特点是话音通信采用PTT(PushToTalk),以一按即通的方式接续,被叫无需摘机即可接听,且接续速度较快,并能支持群组呼叫等功能,它的运作方式以单工、半双工为主,主要采用信道动态分配方式,并且用户具有不同的优先等级和特殊功能,通信时可以一呼百应。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集群通信系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数字集群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它的频谱利用率有很大提高,可进一步提高集群系统的用户容量;它提高了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使无线传输质量变好,即提高了话音质量;由于使用了发展成熟的数字加密理论和实用技术,对数字系统来说,保密性也有很大改善;另外,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可提供多业务服务,也就是说除数字语音信号外,还可以传输用户数字、图像信息等,由于网内传输的是统一的数字信号,容易实

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概述 随着铁塔公司的建立,基站及其配套机房、电源等将成为铁塔公司的技术要点,本文主要从基站设备安装、线缆布放、电源配置、天馈线安装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介绍了铁塔类型、施工工艺、标签规范等方面,是4G基站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经验总结。 一、设备基站主要设备安装、各类线缆布放示意图基站内部设备安装示意图; 1、基站设备安装场景展示; 图-1

图-2 图-3 1.1基站场景电缆走线槽道安装简析(图-2); 1.1.1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

>50mm。 1.1.2水平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得>2mm,垂直槽道垂直度偏差不得 >3mm。 1.1.3电缆走道安装牢固稳定,具备防震功能。 1.1.4电缆应有序地绑扎在走道上。 1.2基站内部走线槽道布线安装(图-3) 1.2.1.1信号线的布放 1.2.1.2布放的信号线应平直,无扭曲打结,转弯处应自然圆滑,符 合设计要求。 1.2.1.3屏蔽线外层应与接地体连接可靠。 1.2.1.4芯线应无损伤,焊点光滑、均匀,无漏焊、虚焊、错焊。 1.2.1.5系统控制器到信道机的电缆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 书的要求。 1.2.1.6信号线、高频馈线、电源线应分开布放。 1.3电源线和地线的安装(图-3); 1.3.1电源线和地线安装方法: 根据电源线和地线的实际走线路径量得所用电源线和地线的长度,分别裁剪-48 伏电源线和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用裁纸刀剥开电源线和地线的绝缘外皮,其长度与铜鼻子的耳柄等长。用压线钳将铜鼻子压紧,用热缩管将铜鼻子的耳柄和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