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分区计量管理平台说明书(总8页)

DMA分区计量管理平台说明书(总8页)
DMA分区计量管理平台说明书(总8页)

D M A分区计量管理平台说明书

(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陈静

摘要:本文介绍了采用DMA分区计量技术降低漏损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关键词:降低产销差、DMA分区计量、检漏

一、前言

如何降低城市供水的漏损直接关系到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近年来,我国供水行业试图通过对管网漏水进行探测和控制,以达到降低产销差的目的,但是收效不大。具体体现为:

A、进行规模性的漏水探测,短期内(半年)降低了产销差,然后回升。

B、查出一些漏水点,产销差效果体现不出来。

C、查明的漏水点漏量很少,对产销差没有影响。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如下:

A、根据国际水量平衡表:产销差水量 = 免费供水量 + 物理漏水量 + 帐面漏水量(商务漏损),供水管网漏损包括物理漏损和商务漏损两部分,单纯以探测出漏水点降低物理漏损为目的,而忽视了商务漏损的客观存在。

B、没有建立管网漏水的衡量标准。即不能知道目前管网的漏水状况,更不能确定管网漏水控制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因此不能有计划系统的控制管网漏损

C、没有建立漏水探测和控制平台。不能对管网系统进行漏水探测和有效控制,更不能不断降低管网漏水。

D、管道漏水的复原现象导致虽然检出了很多漏点,当时把漏损降低了,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监测前的状况。

二、DMA分区计量定义及实施意义

现有的供水管网一般采用二级计量系统:首级为出厂水量计量,计量点一般位于二级泵房后的出水管上;尾级为客户用水计量,计量点一般位于客户前的进水管上。在现有管网布局的基础上,根据供水管网的结构,在大口径输水管网和小口径配水管网之间再增设一级计量系统,将计量点设在输水管网分接口处的配水管网上。一级计量点与二级计量点之间的输水管网称为一级网,一级网和二级泵房组成了输水系统。由二级计量点所分离出的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计量区域内的管网均称为二级网,众多的二级网组成了配水系统。这样,整个

供水管网系统就由一个一级网和若干个二级网构成。其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1]

1、DMA的定义:

DMA是District Metered Area的缩写,在这里就是指供水管网系统分区计量。它是将整个供水系统分级划分成若干个供水区域,通过在供水管网上安装流量计对管理区域内流进的自来水总量和贸易销售实际的水量实施量值的一种管理方法;它应用所测得详实数据来了解和掌握区域内的供水量、需水量、漏失量、未收费水量等情况,从而对区域内产销差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估、再通过检漏技术、压力管理技术、管线探测技术、非法用户稽查、改善抄收质量等手段有效快速地降低产销差率,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国际上把DMA分区计量(也称区域装表法)从单纯的检漏技术引入到城市管网治理的大概念中,英国伦敦把管网分成十六块,日本东京分三十块,这对主动监测管网漏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控制产销差起到积极的作用。[2]

2、DMA管理的意义:

(1)极大地缩短发现漏水的时间和区域,实现漏点快速定位

总的漏水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区间,分别称为发现、定位和修复。见上图

发现时间是指从漏水发生到水管理部门获知有漏水发生之间的时间。

定位时间是指一般精准定位漏水点所需的时间。

修复时间是指漏水点一旦被精准定位后完成修复一般所用的时间,包括策划以及依法向城建管理部门申请开挖时间。

总漏水量=单位时间泄漏量*漏水发生的时间

实施DMA管理可快速发现漏水存在的区域,缩短发现漏水的时间。指导检漏人员的漏水检测工作,做到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漏水检测。

(2)依据在线监测水损数据,不断设定新的水损控制目标

由于DMA是实时在线水损监测控制系统,所以,可以不断根据新的水损水平,设置和调整控制水损的目标,这样就能有计划,有步骤的达到企业或国家要求的水损控制水平,在过去这点是做不到的。

(3)利于DMA建立常设自动控制压力管理

降低和维持低的泄漏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压力控制管理。把水网分隔成若干DMA,为建立常设的压力控制系统创造了条件。降低压力就可以减少背景泄漏水平,降低各个跑水点的流速,减少年度管网爆管次数,甚至可以达到零爆管。

三、吴江华衍水务采用DMA分区计量降低产销差实践

1、吴江华衍水务DMA分区情况

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为区域供水模式,以太湖为取水水源,全市1176平方公里全部实现联网供水。供水管网2132多公里,服务客户30万户,年供水量近2亿立方米。吴江华衍服务地域面积较广,管线较长,管材材质较差(水泥管、UPVC管、灰口铸铁管、镀锌管、玻璃钢管等占%),基本无专职的查漏检漏队伍,管网漏失率高,产销差较大。2007年,吴江华衍水务将漏失率较高的平望镇作为试验区进行了DMA分区计量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全市推广,截止2010年初,将全市分为北部区域、盛泽区域、汾湖区域、桃园区域、中部区域

和西南区域6个大区,与一级管网整体分为7大DMA计量区。在前六大区域内共安装分区计量382处,并有部分流量计安装了远传设备,部分实现了实时监控与泄漏报警。

2、目前各区域现有检漏设备及人员配置

A、人员配置

B

3、采用DMA分区计量降低产销差取得的效果

A、监测DMA分区夜间最小流量,确定漏损区域,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对DMA分区进水夜间最小流量和压力的监测,以及对区域内夜间用水状况的调查,评估该区域的管网运行状况,判断区域内是否存在漏水以及泄漏量的大小,而且长期的流量监测可以快速反映漏水复原的现象,及时发现区域内新的漏水点。

汾湖区域通过DMA分区流量计监测发现,丰连实业分区产销差达80%,该区域属于拆迁地块,首先对该区域支管进行清理,对部分管道进行拆除和封堵,同时进行查漏。经过整治,产销差降至60%,随后在各支管上继续安装计量表,分析出其中一只分区计量表异常,通过对该管段重点检漏,在拆迁地块发现几处较大的漏点。经修漏后,该区域产销差降至20%

2010年8月-12月,吴江华衍水务聘请国内3家专业检漏公司分区域按DMA分区进行了针对性的漏水检测,在六个大区23个镇(社区)300多个DMA分区里共发现漏水点300余个,漏水量达1500m3/h。

B、把单纯的漏损率考核改进为漏失水量的考核,营造人人关心漏损的良好

氛围。

我们都知道,所谓漏损率,即指管网漏损率,漏损率前面加了“管网”这个定语,其含义就仅仅局限于供水管网,而对供水管网的管理和维修也只是供水营业或管网维修部门的职责范围,但自来水公司除了营业公司,还有其他许多部门,其中制水厂的总人数比营业公司要多得多,制水厂同样也有如何降低水量损失的职责。即便是营业公司,真正供职于降低管网漏损率的也只是少数。现在,把对漏损率的考核改为对漏失水量的考核,其外延扩展了,要求提高了,指标细化了,人人都要参与了,加强了部门间协作与联动。例如某DMA 分区产销差较大,但通过检漏没有解决问题,便及时反映给营业和稽查部门,在该DMA分区内进行工、商、特用水普查、稽查,更新客户信息,及时发现和处理用水异常问题。这对整个公司的漏失水量无疑会有新的降低。下表为2010年营业、稽查部门发现的水表问题。

C、对DMA分区实施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可以定义为“通过管理供水系统压力达到一个最适宜的服务水平。即在确保充分、有效地满足合法使用和消耗的前提下,剔除或减少瞬间压力变化及不适宜的压力控制等级,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过压等等,所有这些引起配水系统漏损和爆管的因素”。在满足用户用水的前提下,设定合适的水厂出厂压力,降低管网压力,减少漏损。对不合理的管网进行改造,降低管网压力。利用管网测压测流系统及时发现管网压力的异常,进行查找原因,减少漏失。

通过以上DMA分区检漏、用水稽查、压力管理等举措,吴江华衍水务2010年全年产销差较2009年下降个百分点。

4、DMA分区计量降低产销差的后续工作

A、继续细化DMA分区计量工作,增加分区计量数量,达到逐级计量;对分区

计量表全部安装远传设备,数据实时记录;对DMA分区表后用户统计,分析确定产销差水量(NRW)。

B、对DMA分区内用水大户更换进口远传水表,及时更换发现的黑表、坏表,

推进工商用户表周期轮换

C、强化维修管理,提高维修的时效性,在DMA分区内修漏过程中,对于一些

已经废弃不用的管道漏水,不简单的维修,而在分支处予以截断,以免留下后患。

D、加强管道明漏巡视,特别注意边缘区域、拆迁工地和市政施工工地,有必

要对管线巡视人员进行简单的检漏培训,并配置听漏棒。对于维修过的地方应定期复查,防止发生二次泄漏。

E、华衍水务接收的部分农村供水管线分散杂乱且埋设环境恶劣,DMA分区产

销差较高,管线位置只有村里的抄表员较为熟悉。除有计划的进行农网改造外,为农村抄表员配备听漏棒并简单培训听漏技术,在抄表的同时对村内管线和水表进行阀栓听音工作,漏水异常(表井有清水、表上有漏水音)作好记录,并及时通报检漏公司查漏。

吴江华衍水务计划再通过3年的努力,将产销差降低至行业要求的标准。

四、结束语

通过吴江华衍水务3年多的实践证明,采用DMA分区计量,可以将存在于整个供水管网中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局部管网中的许多个小问题,逐个加以解决,有利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将降耗的结果以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可以有效快速地降低产销差率,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实行DMA分区计量,必须事先选择1-2个区域建立试点,对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认真研究,如方案可行再分批分期实施。建立分级计量区时,除了要满足技术上的要求,还要重点考虑到设备的采购安装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维保的投入,作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出最佳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实行管网分级计量管理有效控制供水产销差率》作者:顾宗凯1,陈琦涛2

[2]《管网分区计量控制产销差初探》作者:郑小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