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发展现状,并从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临床基本技能学习的实践出发,针对性的分析了加强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一些措施,以满足临床医学人员国际标准化的要求。对原有的临床基本技能教育进行改革,加强教育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加大校内外的实训力度等,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来巩固医学人员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她们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临床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发展现状;基础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实现利用最现代化的高、精、尖设备来代替原有的临床基本诊疗服务和操作。目前临床基本技能教育已成为了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熱门话题之一,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基本技能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希望从目前的教育中发现或找出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加大改革力度,为我国的医学教育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现状

我国的教育部门对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基本技能教学非常重视,并制定出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该体系的提出对我国的医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培养新一代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计划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都引进了多媒体-电子标准化局部功能模拟系统、标准化患者教学模拟系统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并编制了很多具有先进水平的教材、课件、参考书、光盘等。在实践上,制定出了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指标,并制定了实验室建设和评价指标体系,对医学系的学生实行了问题式教学、临床模拟患者多站考核等现代化的临床基本技能教育或培训。

多媒体-电子标准化局部功能模拟教学,如心、肺的听诊和触诊、急救知识、腹部常规检查等练习临床基本技能的操作模型,让学生在练习临床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现场多媒体屏幕真实的看到她们自己在操作时的动作和其他操作细节,也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再现听诊和触诊相关解剖图、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图等图像,也可以通过电子标准化患者模型形象的模拟人体肺部呼吸音、心脏杂音、胸膜摩擦感和心包、心前区震颤等,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如同面对的是一位真实的患者,使深奥抽象的医学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真实,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标准化患者教学指的是标准化患者准确的模仿相应病例的症状陈述,而学生扮演的是医生的角色,模拟完整个诊断过程。标准化患者不仅可以快速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考核[1]。

2 我国临床基本技能教育面临的困难

2.1医学教育模式面临着深入的改革目前我国的很多高等医学院校仍然以生物医学为依据,重点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实践的力度不足,课程的设置整体

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

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卫生部、人事部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第五条,建立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第二条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是在卫生部、人事部领导下,对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的组织。 第二章任务 第三条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贯彻《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及其它有关法规和文件,开展全国继续医学教育政策、规划的研究;指导、协调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研究全国继续医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向卫生部、人事部提出建议; 2、研究和提出全国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 3、负责拟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评审标准,申报、认可办法和学分授予办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地评估指标体系和远程教育管理办法等; 4、负责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评审。评审结果作为卫生部批准和公布的依据; 5、组织选编、出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优秀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课件; 6、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远程教育,推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广泛深入的开展; 7、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卫生部直属单位及相关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 8、负责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评审。评审结果作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公布的依据。 第三章组织 第四条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由卫生部、人事部、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有关卫生厅(局)、人事厅(局)、高等医学院校、学术团体和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及专家组成。 第五条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5人。秘书长1人,委员30人左右。一般每届任期5年,如有工作调动等情况,可进行调整。根据工作需要,每1-2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遇有重大事情,可临时召开部分或全体委员会议。在委员会休会期间,委托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行使委员会的有关职责。 第六条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学科组。学科组成员一般任期3年。学科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医学教育及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

医学教育及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 医学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医学,为了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传给下一代,便产生了医学教育。起初是以师带徒的形式,随着知识量的扩大和对医务人员需要量的增加,学校形式的医学教育便应运而生。中国早在公元 443年刘宋王朝已设立了官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公元9世纪,意大利萨列诺医学校开始闻名于世。 一定社会的医学教育要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且直接受到卫生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此同时,医学教育反过来又对它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为社会培养医疗保健人才,保护社会劳动力;把医学知识和经验世代积累下来,传授下去,实现医学知识的继续和再生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思潮的启发下,目前国际上医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个医生接受医学教育也是一个终身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基本医学教育,即医学院校教育,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在所学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接受专业化培训,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深化;继续医学教育,是在完成毕业后教育以后,为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不断掌握新知

识、新技术的终身过程。这三个性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紧密地衔接,形成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过程。 中国医学教育的历史中国的医学教育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以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外国教会在各地陆续办起医院,进而招收学徒,创办医学校,西方新医学教育引入中国。1866年美国教会在广州创办了博济医学校,1881年清政府在天津开设医学馆,继之,1903年在北京京师大学堂内增设医学馆。这以后全国各地建立许多医学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上确立了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和进修教育等形式的教育结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层次的医学教育体系(见表)。在发展现代医学教育的同时,又奠定了中医药教育基础,发展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教育。 医学课程设置18世纪后,生物学理论、显微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奠定了近代实验医学的基础,以生物学为带头学科的生物医学模式形式并逐渐在医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直接影响到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医学教育随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包括:①公共基础课,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和品德教育;②普通基础课,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为学习医学打基础;③医学基础课,关于人体正常及异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以及治疗预防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基础;④医学临床课。其教学安排是以学科为单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一般后医学,先基础后临床,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医前

【河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及登记管理办法】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

【河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及登记管理办法】医学继续 教育学分证 河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及登记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授予与登记管理,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全继委〔xx〕11号)和省卫生厅、人事厅颁发的《河南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豫卫发〔xx〕20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的分类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 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卫生厅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远程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

省辖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1、经省辖市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辖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省辖市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公布的项目; 3、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二、学分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三级医院的继续医学 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Ⅰ、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其中: (一)医、技、药、疾控、保健和卫生监督等专业技术人员

国内主要医学教育期刊杂志

国内主要医学教育期刊杂志 序号刊名类别发刊备注 1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双月国家教育部委托浙江大学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研究学术刊物,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刊和全国医学教育核心期刊 2 中华医学杂志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周刊中华医学会会刊、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医学综合性学术 期刊,目前被国内外35个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并与 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刊物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 3 中医杂志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2000年获我国期 刊出版最高奖——首届国家期刊奖。连续七年荣获中国科 协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奖。 4 药学学报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 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承办,已被国内外主要 检索系统录用,以高等药学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药学教育、 医药职工教育、继续教育:以国内为主,适当介绍国外药学 教育经验和动态 5 药学教育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季刊中国药科大学、广东药学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已 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6 中国公共卫生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 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综合性业务期刊,中国自然科 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7 解剖学报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双月刊中国解剖学会主办,相继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 文摘杂志(AJ);《中国科学技术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 《科学引文数据库》等16种国内外数据库和文摘收录 8 病毒学报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季刊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在国外是 《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和MELINE检索系 统的来源刊,在国内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 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摘》等的来源刊 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口腔医学期刊,中文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经过发展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口腔医学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其它形式的教育体系。但也存在各类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课程安排相互重叠,授课时间与内容不能满足教学效果,以及教材编写滞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探讨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育体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腔医学发展规划和教育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口腔教育水平,使其更好的与我国十三亿人民的口腔疾病防治相适应,更好的推动口腔医学科学的向前发展。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口,虽经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综合国力和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仍属发展中国家。人民卫生事业发展与布局应根据中国综合国力,十三亿人口的具体国情,以及不断提高人民整体健康水平的需求综合考虑,制定发展规划和不断改革完善我国的教育卫生体制,使其与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历史使命相一致。口腔医学教育同属医学教育门类,与临床医学教育有相同之处也有其特点。研究口腔医学教育现状与特点,有助于提升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水平,使其更好的与我国人民口腔疾病的防治相适应,更好的推动口腔医学科学向前发展。 一、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 我国现行口腔医学教育的模式: (一)本科生教育:生源一般为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按志愿录取,学制5年。即3年医学基础、临床医学课程,2年口腔医学课程,包括1年口腔专业基础、口腔专业课,1年口腔临床实习(每科约3个月)。毕业后去向较多:如继续考研深造,各级医院从事口腔全科,口腔专科医疗工作或在口腔诊所从事口腔全科工作。继续深造者,硕、博士生学制各为3年。分别是:1年研究生课程,1年临床实践,1年毕业论文准备。毕业后大都在各类口腔医学院校或省市级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工作。 (二)七年制、八年制研究生教育:生源仍为高中毕业生,且大都为高考姣姣者,进校后的培养模式,前期与本科生课程学习内容基本类同,后期加入研究生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与完成,导师常为指派。 (三)工作后继续教育:进修学习、在职提高包括自行参加各类培训班、会议、讲座等。所获得学分通常与职称晋升等挂钩。 (四)其他学制:口腔医学及口腔工艺学大专班、中专班。毕业后可通过函大、自学考试等形式提升学历,或进入基层医院,诊所从事口腔医疗、医辅、医技等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办学目标不清,学制与所学内容不一致,不利于不同求学目标人才的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马美军主任谈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稿件时间:2012-06-08 14:48来源:综合 21世纪,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方兴未艾。从1994年起,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神话。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猛发展。39健康网医学教育频道特邀请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马美军主任,为我们阐述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继教部马美军主任(图) 马美军主任简介:马美军同志生于1979年3月,山西大同人,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工作经历:2005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项目部副主任;2006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项目部主任兼网络部主任;2009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继教部主任兼项目部主任、网络部主任。 39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是怎样? 马美军主任: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面向卫生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旨在提高卫生队伍素质和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不仅是医学科技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需要。 但是,由于我国医学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目前并没有完全建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深入开展。 当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继续教育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如长城会、天坛会等等这些大型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形式;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系列培训、啄木鸟临床医学系列培训等国内高端学术培训形式,诸如此类。 然而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本身发展的需要,因而理应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在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实践中,高等院校、专业学会、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都是主要的力量。 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科学,我国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除了少数分布在城镇地区外,其他大多数的临床医生分布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基层,而这些医生大多都仅仅拥有中等学历和中级专业职称,对新的知识需求更加迫切,然而,由于受基础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够及时的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动态和专业技术,对于临床工作能力提高受到很大限制。众所周知,继

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国家《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及考核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医疗卫生单位应制定措施,鼓励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第三条本办法中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指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学分的分类 第四条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经卫生部、省卫生厅批准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一级学科学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获得部、省级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奖等由项目承办单位按审批标准授予Ⅰ类学分。 (二)Ⅱ类学分 1、自学、发表文章、出版书籍,获得市、县(市、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及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由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二级及以上医院)、县级及以上医学类学会、协会按标准授予Ⅱ类学分。 第三章学分的授予标准 第五条授予Ⅰ类学分标准 (一)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经考核合格,每3小时1学分;主讲者1小时2学分。 (二)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经考核合格,每6小时1学分;主讲者1小时1学分。 学术会议论文宣读者:国际会议8学分,全国会议6学分,省级片区会议、省级会议4学分;论文摘要者:国际会议6学分,全国会议5学分,省级片区会议、省级会议3学分。 参会者每次只记一项不重复记分。

(三)获得部、省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的,按不同标准授予不同学分(具体标准见附件一)。 第六条授予Ⅱ类学分标准 (一)凡由单位组织自学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写出综述,每2000字1学分,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二)获得市、州、县(市、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的,按不同标准授予不同学分(具体标准见附件二)。 (三)发表学术论文,按作者排序及不同级别刊物授予不同学分(具体标准见附件三)。 (四)出版医学著作,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 (五)撰写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 (六)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 (七)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专业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新技术推广等,每天授予主讲人2学分、参加者1学分。 (八)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案例讨论会、大查房等,每次授予主讲人1学分、参加者0.2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不超过10学分。 (九)凡到外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经考核合格者,6个月及其以上的,授予25学分;6个月以下的,每1个月授予4学分。 第七条学习经国家、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的期刊、音像、光盘等刊载的有关四新自学资料,经主办单位考核,按相关规定授予学分。 接受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参加编制远程教育课件的,按相关规定标准授予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不超过10学分。 第四章学分的要求 第八条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积累制,以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周期(从现任职年度至申报晋升职称年度)累积计算。 第九条凡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每年应获得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获得25学分,其中,高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获得Ⅰ类学分10分;中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获得Ⅰ类学分5学分;省级医疗卫生单位、三级医院的中高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五年内必须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学分;少数民族县及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要求获得Ⅰ类学分;

2021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21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指南 为规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提升培训质量,根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制定本指南。 一、申报要求 (一)对申办单位的要求 1.申办单位须为医疗卫生或相关的教学、科研等机构,按照“谁申报、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可申报冠名本单位或本单位作为唯一/第一申办单位的项目,不得为其他单位申报项目。项目获批后要接受项目第一申办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管。 多单位联合主办的项目由第一申办单位负责申报。同一项目只能通过一个单位申报,且只能选择以新申报项目或备案项目的形式申报,不可重复申报。 最近一个周期校验结论为暂缓校验或被撤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最近一个周期年检不合格或被注销法人身份的机构,不得申报或备案2021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项目的申办单位须由其行政管辖的上级部门予以建立申报用户(立项用户)并通过该用户申报项目。

(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标准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注重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本学科的国内或国际发展前沿; 2.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进展; 3.国内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和推广; 4.填补国内、外空白,有显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技术和方法; 5.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传染病防控或突发应急事件等重点工作领域的研究成果; (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备案)表填报要求 1.填表前须认真阅读申报(备案)表中的填表说明; 2.填写申办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授课教师的工作单位名称时,需完整填写单位的标准名称(与单位公章相一致); 3.根据所报项目内容正确选择相应的学科专业,学科专业的详细分类与代码见申报(备案)表中的学科分类代码; 4.按要求选择相应的申报(备案)表,如实、准确、认真填写其中的各项内容; 5.项目负责人应在职(岗)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与清末时期医学教育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与清末时期医学教育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的完成与西医进入中国的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这个过程在清末时期发展的最为迅速,有很多因素都促成这一过程的完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传教士培养的早期西医人才、教会医学校的设立、中国自办的医学校以及晚清时期的留学生。 一、早期西医人才的培养 1900年以前,西医人才的培养与教会医院有密切关系。传教士医师为了医疗上的需要,在医院或诊所招收中国学徒,教以浅简的医学知识,目的是训练担任护理助手工作,所以早期的西医教育是在医院内,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 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的皮尔逊医生来华后,在广州、厦门设立医药局。1806年开始招收华人学医。1837年伯驾在眼科医局招收学徒,关韬在伯驾手下学习,是我国最早学习西医者。此后各教会医院陆续开始招收学徒。据1887年尼尔调查,当时教会医院培养的生徒数量很少,在60所教会医院中,有39所兼收生徒,其中有5所招生人数超过10人,其余为2~6人,当时已毕业的约300名,肄业生约250~300名。这种学徒式的训练方法成效不高,很难算得上是正规的医学教育,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不能满足当时医疗上的需要。 二、教会医学校的设立 由于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欲将西医全部内容教授给学生,即将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在中国介绍、宣传、学习,师徒的传授方式已不适宜。同时,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华的传教医师和专职医师日见增多,设立学校,开展系统的西医教学在客观上具备了条件。在华的各教会组织为了使西医知识的传授纳入正常轨道,开始设立医学校。 最早的教会医学校博济医学校。成立于1886年。继博济医学校后,1884年美国安立甘会于抗州成立广济医学校。1887年英国伦敦会于成立爱丽斯纪念医院,并于同年8月成立医学校(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第一届有两名毕业生,其中之一是孙中山先生。1889年南京成立斯密纪念医院医学校。1890年济南成立济南医学校。1891年美国监理会在苏州成立苏州女子医学校。1894年成立苏州医学校(苏州女子医学校并入,1910年停办)。1896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设立医科。1899年,美国长老会在广州成立夏葛女子医学校。1903年,上海成立大同医学校,1917年并入齐鲁大学医学院。1904年,耶稣会成立震旦大学,1909年迁至上海并建立医学院(1952年合并于上海第二医学院)。1904年,英美教会在济南成立共和道医学堂,1917年改组为齐鲁大学医学院。1906年,英美教会在北京联合创办协和医学堂,1915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罗氏基金会)及罗氏驻华医社接管,1908年,成立北京协和女子医学校;1923年合并于齐鲁大学医学院;汉口成立大同医学堂,1917年合并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南京成立金陵大学医科。1909年,广州成立赫盖脱女子医学专门学校;汉口成立汉口协和医学校;1910年,南京成立华东协和医学校。 20世纪以前,教会所主持的西医教育,无论是过渡形式的教学,还是初具规模的医学校,教学格局基本类似,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一般的学制为3~4年,后期增至5年。课程设置有化学、生物、物理、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和药物学,教学内容集中在生理、解剖、化学、外科和药物学,并且以实用性为主,以中国社会流行且中医较难医治的疾病为教学重点,临床教学集中在皮肤科、眼科及儿科。关于教学体制,当时受英美教学体制影响,尤其受英国爱丁堡医学院的影响最大。那时在华的许多著名传教医师如德贞、马根济等都是来自爱丁堡。中国有相当部分留学生,如最早的医学生黄宽即毕业于爱丁堡医科。这一时期中国的西医教育初具规模,开办的学校招收的学生人数不多,但其教育形式,内容和质量与欧美的教育水准相比较差距并不很大。 三、中国人自办的医学校

中国医学教育现状、问题和思考

决定医学教育模式的因素及北医策略北大医学部柯杨 二0一0年七月医学教育模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医疗体制影响医学人力资源基本状况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成熟度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教育理念及传统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基础知识增加,学科界限模糊诊断学绝大部分被高技术设备取代:自动化程度高、生化指标增多、实现部分分子指标治疗的药物、材料及设备丰富重症监护手段、设备化、自动化、复杂手术方法变化新的技术方法仍然不断发明改进“指南”也不断更新认识和实施的不同步诊断与治疗进步的不同步高技术发展与医疗模式改变不同步成本提高与期望值的差距医学仍有很大局限性技术不可能解决健康和医疗全部问题那些是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还该教什么? 中国卫生体制的历史变革医疗保障制度卫生服务体系1949年以前无任何医疗保险制度中医自由职业者与少数西医医院1949-1976年城市: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建立较完善卫生服务体系:三级改革开放前农村:集体经济下的农村合作医疗;公立医院体系、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赤脚医生1978开革开放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缩水;医院、卫生防疫站自谋生存、存后第一阶段集体经济解体后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不复在强烈赢利动机;存在;基层医疗机构萎缩;第二

阶段在城市地区先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加大政府投 入力度;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成立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在农村地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心;将逐步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以回归公益性为主题的公立医院改革;中国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仍较低、商业性医疗保险发展不充分;城市大医院收费方式不合理,赢利动机导致医疗资源过度使用,公益性补偿不足,年青医生收入低,医院管理薄弱,以专科化方式对待所有病人,护理工作缺乏激励;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和功能不明确,政府全包降低效率,投入与人力均不足,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岗位对优质人才无吸引力;公共卫生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护理事业发展受阻。教育是前瞻性地引导还是只顾迎合?医学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卫生人力总量虽然增长了,但质量和整体水平并不高;农村卫生人力流失,数量上有所减少卫生人力资源分布失衡。城乡间、地区间差异显著,基层医生数量少;卫生人力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基层人员素质不高。优质医疗人力资源仍稀缺老龄化疾病谱改变环境破坏速度生活习惯改 变社会公平度社会法制健全程度、福利保障度社会诚信度人们的健康意识人们的维权意识医学生应该如何面对?人、物流动、疾病传播人力资源流动方向国际合作的力量如何使学生们有更广的国际视野?健康决定的综

中国医学教育认证体系

附件四: 中国医科教育认证办法 (征求意见稿) 总则 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执行委员会2001年6月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了推动中国医学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建立中国医学教育保障体系的教育标准及准则指南,受教育部委托并经其批准,成立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并制订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本标准在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包含了对医学教育办学过程的规范和对毕业生应达到目标的要求。 为了保障《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我国的有效推行,确保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使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有必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医科教育进行评估、认证工作,认证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要对象。 认证根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本科医学教育提供质量保证。认证过程中尊重各个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对具体的课程计划、核心课程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支持多样性和鼓励教育的创新。每所医学院校都应优化设置课程计划,以便能够达到各院校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各院校都应具有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所要求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工作机制,能够评估和监测教育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修改课程及课程体系以达到培养目标。 认证原则 认证是一项基于院校自评和同行对教育质量评估的独立过程,目的是保证任何一所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都要达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认证过程赋于建设性,体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认证工作基本原则:1.主要注重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学术标准及社会的需求;

2.认证委员会在做出决定时,应收集和分析以及考虑多方面的意见; 3.运用相应机制来保证认证机构使用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并在公开和客观的条件下完成认证过程; 4.认证机构定期性地审核认证过程和标准。 认证标准 认证根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本科医学教育提供质量保证。 认证机构 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领导下,设立“中国医科教育认证委员会”(委员会章程另文制定),聘请具有丰富医学教育经验的专家形成评估专家库,组建评估小组,负责评估、认证工作。 1.认证委员会的设立: 主任委员:1名 副主任委员:若干名 秘书长:1名 下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2.认证机构的任务: (1)适应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制订和完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2)定期地根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院校进行考察评估、认证; (3)定期向政府、社会大众公布认证结果,并据此对医学院校发展提出建议; (4)建立和更新参与认证评估工作的专家库; (5)加强与国际医学教育组织交流。 3.认证委员会工作方式:根据评估组评估结果,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制方式,得出认证结果。

2017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要求

2017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要求 一、2016年北京燕化医院学分审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序号我院2016年学分审验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1手工录入虚假半脱产学历教育学 分证明 由于我院科教部无权限查询在职学历教育 学员学籍,因此请各位学员自觉递交真实 的、由科室主管领导亲笔签名的学分证明。 2存在举办单位手工补录现象,实名 查不到 刷卡学分不可做过期补录,讲座当天未带 学分卡者,宁舍勿补;务必要实名注册, 本人参会,学分卡不代刷。 3全员刷卡:科室全员参加本院举办 的继教项目并全部刷卡 一次继教讲座刷卡人数不得超过本科室人 员的2/3 4录入与专业偏差较大的学分证书不接收药商提供的学分证书,不参加跨专业的研讨班、培训班。 5院内继教讲座项目刷卡总人数超 限 各科室根据科教部要求的人数,通知本科 室人员参加讲座。 6一天到两个培训地点获取两个不 同继教项目学分,总分﹥2分/天 请勿将本人学分卡随意托付他人代刷,同 一天不能去不同培训地点刷学分。 7跨专业获取学分情况严重每人每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记录中,至少含有3条本专业学习记录(讲座、培训班、进修、论文、自学、网上学习等) 二、学分获取途径 Ⅰ类学分参加国家级项目(1分/3h)、讲授国家级项目(2分/h)参加市级项目(1分/3h)、讲授市级项目(1分/h) 国家级成果奖、市级成果奖(按奖项等级授分) 网上学习(10分CME卡) Ⅱ类学分参加区县级项目(1分/3h),讲授区县级项目(1分/2h) 自学笔记(1分/2000字,≯5分/年),自学资料内容不包括查房、听课等活动记录,2014年起,根据北京市继教委要求,我院新制定《自学认定与管理办法》,已放我院内网 发表论文或综述(国外、国内、内部刊物)、科研立项(院内立项除外)、获区级成果奖 出版医学著作、译文(1分/1000字) II类学分证书只承认全继委指定杂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5分/年)(5分CME证书) 国内进修、对口支援、出国培训(4分/月,≥6月按25学分计算,先满足Ⅱ类超出部分视为Ⅰ类) 学历教育:全脱产学历教育(25分/年),半脱产学历教育(2分/科,≯15

2017中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

·简讯·2017年度中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公布我国医药院校年度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情况,以提高医药院校对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医学教育研究的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决定,从2013年起,共同参加此项活动。 2017年,我国共有15种正式出版的医药教育类学术期刊,即《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原西北医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基础医学教育》《中医教育》《药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中华护理教育》《浙江医学教育》《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和《医学教育管理》;同时,《复旦教育论坛》《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医学研究与教育》《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开辟有医学教育类专栏或发表有医学教育类文章。2017年,在这些期刊上共发表了6121篇医学教育论文。 按照本科西医院校、中医药院校、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中等卫生学校、附属(教学)医院的类别,对上述20种期刊发表的6121篇医学教育论文进行了统计,2017年度我国医药院校发表医学教育论文数量的情况如下所示。 本科西医院校等168所,共发表3721篇医学教育论文,按照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00位的学校及其论文数量分别是: (1)首都医科大学,488篇;(2)中国医科大学,181篇;(3)西安交通大学,153篇;(4)锦州医科大学,135篇;(5)滨州医学院,123篇;(6)海军军医大学,109篇;(6)重庆医科大学,109篇;(8)北京大学医学部,99篇;(9)徐州医科大学,85篇;(10)哈尔滨医科大学,82篇;(11)遵义医学院,72篇;(12)陆军军医大学,71篇;(13)齐齐哈尔医学院,69篇;(13)新疆医科大学,69篇;(15)南方医科大学,66篇;(16)南京医科大学,65篇;(1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64篇;(18)昆明医科大学,55篇;(19)济宁医学院,54篇;(20)山西医科大学,53篇;(20)广西医科大学,53篇;(22)大连医科大学,51篇;(23)内蒙古医科大学,49篇;(24)潍坊医学院,42篇;(25)中山大学,41篇;(26)温州医科大学,39篇;(27)空军军医大学,37篇;(28)吉林大学,36篇;(29)中南大学,35篇;(30)天津医科大学,32篇;(30)浙江大学,32篇;(30)安徽医科大学,32篇;(30)广州医科大学,32篇;(34)杭州医学院,31篇;(35)复旦大学,30篇;(36)福建医科大学,29篇;(36)南华大学,29篇;(38)武汉大学,28篇;(39)华中科技大学,27篇;(40)泰山医学院,25篇;(41)郑州大学,23篇;(41)四川大学,23篇;(43)蚌埠医学院,22篇;(43)广东医科大学,22篇;(45)石河子大学,21篇;(46)海南医学院,20篇;(46)宁夏医科大学,20篇;(48)河北医科大学,19篇;(48)苏州大学,19篇;(48)西南医科大学,19篇;(48)川北医学院,19篇;(52)沈阳医学院,16篇;(53)上海健康医学院,15篇;(53)大连大学,15篇;(53)皖南医学院,15篇;(53)兰州大学,15篇;(57)暨南大学,14篇;(58)承德医学院,13篇;(58)新乡医学院,13篇;(58)同济大学,13篇;(61)北京协和医学院,12篇;(61)华北理工大学,12篇;(61)包头医学院,12篇;(61)成都医学院,12篇;(65)延边大学,11篇;(65)南通大学,11篇;(65)杭州师范大学,11篇;(65)汕头大学,11篇;(65)桂林医学院,11篇;(65)右江民族医学院,11篇;(65)西安医学院,11篇;(72)佳木斯大学,10篇;(72)山东大学,10篇;(72)青岛大学,10篇;(72)南昌大学,10篇;(76)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指引

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指南 为规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加强项目管理,提升培训质量,根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制定本指南。 一、申报要求 (一)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标准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注重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本学科的国内或国际发展前沿; 2.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进展; 3.国内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和推广; 4.填补国内、外空白,有显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技术和方法; 5.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传染病防控或突发应急事件等重点工作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备案)表填报要求 1.申办单位须为医疗卫生或相关的教学、科研等机构; 2.项目的申办单位须由其行政管辖的上级部门予以建立申报用户(立项用户)并通过该用户申报项目。不可重复申

3.填表前须认真阅读申报(备案)表中的填表说明; 4.填写申办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授课教师工作单位名称时,需完整填写单位的标准名称(与单位公章相一致); 5.根据所报项目内容正确选择相应的学科专业,学科专业的详细分类与代码见申报(备案)表; 6.按要求选择相应的申报(备案)表,如实、准确、认真填写其中的各项内容。如有不实、虚假、错误信息及未按要求填写,一经发现,将不予通过; 7.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负责的项目内容须是其所从事的主要专业或研究方向。其当年负责的新申报项目最多不超过2项且需承担项目的授课任务(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的负责人不受此限)。项目负责人须为在职(岗)工作人员; 8.项目理论授课教师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实验(技术示范)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专业应符合授课内容的学科专业; 9.项目的举办地点须在中国内地,严禁在国家明令禁止举办会议的风景名胜区举办; 10.严禁组织与项目无关的参观、考察等活动,严禁组织学员旅游观光; 11.每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年举办的期(次)数不得超过6期(次); 12.申报(备案)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教育论文】医学教育现状及结构调整对策

医学教育现状及结构调整对策 1河南省医学教育现状与卫生人力需求情况 1.1河南省医学院校医学类专业设置现状 2013年,河南省招收医学类专业的院校共81所,其中13所本科院校招生专业20个,30所大专院校招生专业26个,38所中专卫校招生专业26个。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控制专业,以本科层次招生为主,5所医学专科学校招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其他专科学校招生以相关医学类专业为主。在本科、大专、中专三个层次学校的招生中,专业设置差别不大,如护理专业开设率为100.00%,药学专业开设率为59.03%,检验专业开设率为44.51%,医学影像专业开设率为33.54%,康复治疗专业开设率为28.04%,口腔医学专业开设率为27.34%。 1.2河南省各层次医学类主要专业招生情况 护理专业招生数量最多,其次是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位居第三。其他专业招生人数均在5.00%以下。在招

生层次比例中,大专比例最高,其次是中专。 1.3河南省卫生技术队伍需求调查 笔者对河南省3986所医疗机构(省级21所,市级174所,县级1444所,乡级2292所,村卫生室55所)的卫生技术队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省81%的医疗机构,其中2013年~2015年各级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需求情况,是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各级医疗单位工作需要,结合单位人事编制数量,填报各单位拟于2013年~2015年招聘人才的实际数量,虽然目前该数据有一定滞后,但从中仍可以反映出医疗机构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各级医疗机构对人才需求仍以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其次是药学、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专业。对学历要求以本科层次为主,其次是大专,对中专层次的需求数量很小。 2河南省医学教育现状与卫生人力需求适应性对比分析 2.1河南省医学专业设置“趋同性”现象严重,不同层次院校专业设置差别不大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依据原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原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原卫生部《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的通知》,特制定本办法。 一、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通过培训班、远程等多种形式学习、培训获得的学分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二、学分分类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1.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备案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备案项目,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核准、公布的项目。 2. 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卫生部远程医学教育中心等(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学(协)会等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 推广及必修项目

推广及必修项目是根据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医德医风以及适应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和批准的培训项目(包括远程教育项目)。该项目须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 4. 经单位批准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 (二)II类学分 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成果)、单位、科室组织的学术活动、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II 类学分。 三、学分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II类学分15-20学分。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低于10学分,I、II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每年获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低于20学分,乡村医生每年获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低于15学分,不区分I、II类学分。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全科医师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五年内通过参加必修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20学分。 (四)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5学分。

中国医学教育发展中的文化特点

中国医学教育发展中的文化特点 摘要] 中国作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医学历来以传统中国医学为主导,自清朝末年正规西医教育引入我国,历经清末、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 中国建国后的长期发展。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国内外政治及经济 文化变迁,百余年来亚洲、欧洲、美国、苏联等诸多文化模式在古老中国大地上 的交错,形成中国独有的医学教育现状。此现状进一步影响着社会医疗各个方面,现依靠医学教育的完善进而解决医疗问题。站在我国历史与未来的独特交错口, 面对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们需要 寻求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 [关键词] 中国医学教育;发展历程;文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R56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160-02 [abstract] as a historical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China medical traditionally domin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roduced into China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regular western medicine education, after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Anti-Japanese War, liberation war and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s long-term development. China's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experienced the rich variety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nge, hundred years to Asia,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and many other cultural patterns in the ancient China land staggered, form unique to 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This situation further affects all aspects of social medical treatment, now rely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dical education and medical problems. Standing in China's history and future of unique staggered, in the fa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mode and the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lead to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we need to seek their own development path. [key words] the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cour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医者仁术,大功无利。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医学教育模式及成 果决定着一个社会医学的发展,深刻影响社会医疗发展的每个层面。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百余年来东西方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错,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医学教 育现状。清末以前我国医学以传统中国医学为主导,正规西医教育自1866年引入我国,经 历了清末到民国初年的发展。随后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对我国医学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具 破坏力的影响,医学教育遭受了巨大损失,医学院校的变迁也使我国医学教育模式发生巨大 变化,对不同地区医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产生重大影响。但中国医学教育的骨骼在战火中得以 保留了,也为新中国留下了火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经历了不断摸索的历程,建国初期全国曾走向全面学习苏联模式的过程,此后的国内阶级斗争期间包括医学在内的高 等教育受到严重干扰破坏,在矛盾中前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经济文化全面发 展时期,在新的国际环境、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下,探索着医学文化的中国特色道路。现有社 会医疗矛盾的改善和医学的发展亟需适于我们自己的医学教育模式。 1中国医学教育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起中国传统医学就已诞生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基本理论体系,在西医传 入中国以前对我国周边诸多汉语文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我国传统医学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作气、神、形的统一体,由表及里分析病理生理变化,采用归纳举证法、辨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