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与证明易错点剖析.

推理与证明易错点剖析.
推理与证明易错点剖析.

推理与证明易错点剖析

合情推理与证明是本章的主力军,学习它们对于提高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两类推理的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本文将合本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分析,以提高同学们应用它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归纳的不完全性出错

例1、已知x>0,由不等式221442,3,22x x x x x x x

+≥+=++≥,启发我们可以推广

结论1()n m m n n N x

*

+

≥+∈,则m=_________. 错解:我们根据题目给出的规律,根据给出的规律再写出几个式子:

34816

4,5,2222222x x x x x x x x x

+++≥++++≥,显然通过处理后的式子的分子与分母都要约去。因此m 的值等于前面分解的2

x 的系数的积,即2.n

m =

剖析:虽然对归纳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忽视了一些细节,各式中x 的系数和应为1,

即 1.n

n n x x x n n n n

n x

++++≥+个

正解:.n

n

二.推理的不周到

例2.将正奇数按下表排成5列,则数2009所在的位置为( )

A 、第251行,第4列

B 、第251行,第5列

C 、第252行,第4列

D 、第252行,第5列

错解:由于2009=2×1005-1,那么2009是第1005个正奇数,由于每一行有四个奇数,而1005=4×251+1,那么2009在第252行,而2009又是这一行中的第一个数,根据规律,奇数行的数从左到右是从小到大,而偶数行的数从右到左的数是从小到大,那么2009在第252行,第5列,故选D.

剖析:在具体问题的推理过程中,往往要结合它们的条件或题目的图形、表格等加以辅助处理。而上述错误在于没有正确周到地处理表格中对应数的规律,其中把“奇数行的第1列是空的,偶数行的第5列是空的”这个重要的条件遗漏了,从而导致判断位置的错误。

正解:由于2009=2×1005-1,那么2009是第1005个正奇数,由于每一行有四个奇数,而1005=4×251+1,那么2009在第252行,根据规律,奇数行的第1列是空的,偶数行的第5列是空的,那么第252行的第5列是空的,即2009在第4列,故选C.

三. 盲目类比

3、在等差数列

}{n a 中,若0

10=a ,则有等式

n a a a a ++++ 321)

,19(19321*

-∈<++++=N n n a a a a n 成立,类比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

列}{n b 中,若19=a ,则有等式_________成立。

错解:类比给出的等式n b b b b ++++ 321),19(19321*

-∈<++++=N n n b b b b n 或n b b b b 321).,19(19321*

-∈<=N n n b b b b n

剖析:忽略了“类比法”的自身局限性:类比事物间只是在某方面的相同或相似,甚至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相同或相似,而不能泛泛认为二者的所有属性都可以不加任何约束的一一对应。“限制不明”的“类比”,要注意将二种的概念、性质等相混淆,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导致出错。

正解:等差数列}{n a 中,若0=k a ,则有等式

222121--+--++=+n k n n k n a a a a 0=+==k k a a ,所以有

n a a a a ++++ 321

),12((122121*--++∈-<+++++++=N n k n a a a a a a n k n n n ,

当010=a ,有等式n a a a a ++++ 321),19(19321*

-∈<++++=N n n a a a a n 成立。从而对等比数列}{n b 中,若1=k b ,则有n b b b 21).,12(1221*

--∈-<=N n k n b b b n k

当k=9时,n b b b 21).,17(1721*

-∈<=N n n b b b n

四. 演绎推理结构出错 例4、如图所示,已知S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SA ⊥平面ABC ,平面SAB ⊥平面SBC ,求证:AB ⊥BC

错解:因为平面SAB ⊥平面SBC ,且BC ?平面SBC ,所以BC ⊥平面SAB , 故AB ⊥BC.

剖析:上述证法错误在于使用的大前提“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是错误的,而使用的大前提应该是“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正解:过A 点作直线AE ⊥SB 于E ,因为平面SAB ⊥平面SBC ,且交线为SB ,所以AE ⊥平面SBC ,所以SB ⊥AE ,又因为SA ⊥平面ABC ,所以SA ⊥BC ,所以BC ⊥平面SAB ,故AB ⊥BC.

判断推理知识点大全

判断推理 基本题型:图形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 观察(特点)——抽象(本质)——推理 第一部分:图形推理(强调必要的技巧) 图形推理形式题型: 规律推理类(一幅图给出性质,多幅图给出规律) 1类比推理类 观察:(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一个小方框加一个黑点) 抽象:位置发生变化 推理:平移,翻转 2对比推理类 3坐标推理类(给出一个九宫格) 坐标推理的推理路线 横行(很少),竖列,S型,O型(中间全黑或全白),对角线4空间重构类 平面组成型(肯定平移) 折叠组合型 规律推理类(分值很大) 一幅图给出性质,多幅图给出规律,分为三类

数量类 题目特点:各图组成元素凌乱(位置看不出,没有共同样式) 数量类型:点(交点),线(直线,笔画),角,面,素(元素,包括个数和种类) 点一般有个割线,线一般是直线和笔画,角是有曲直,面(几个面),素(个数和种类) 记住:点,线,角,面,素,线包含笔画,包含一笔画问题 一笔画问题:奇点(点引出奇数线)的个数为0或2的图形可以一笔画。如日,奇点数为2.

数整个点线面素都选完了,就选局部,小圆圈的个数是0,1,2,3 如何分局部? 1要不分样式(比如上图小圆圈) 2要不分位置(上下左右里外),分位置数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数完数量,就看数量的规律:要么单调,要么对称,要么看规律,要么计算,九宫格的两项不可以构成数列,所以两数递推或三数叠加。下题就是三数叠加: 数量规律推理类总结: 第一步,图形化为数字: 点,线(笔画),角,面,素 整体不行,一笔画问题,分位置,分样式 第二部,数量确定规律 增加,减少,恒定,对称,奇偶,乱序,运算 位置类 题目特点:各图元素组成基本相同,位置上变化明显

高考推理与证明专项训练题

高考推理与证明专项训练题 1.“对数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f(x)=log2|x|是对数函数,因此f(x)=log2|x|是非奇非偶函数”,以上推理() A.结论正确B.大前提错误 C.小前提错误D.推理形式错误 答案C 解析本命题的小前提是f(x)=log2|x|是对数函数,但是这个小前提是错误的,因为f(x)=log2|x|不是对数函数,它是一个复合函数,只有形如y=log a x的函数才是对数函数.故选C. 2.某单位安排甲、乙、丙三人在某月1日至12日值班,每人4天.甲说:我在1日和3日都有值班; 乙说:我在8日和9日都有值班; 丙说:我们三人各自值班的日期之和相等. 据此可判断丙必定值班的日期是() A.10日和12日B.2日和7日 C.4日和5日D.6日和11日 答案D 解析这12天的日期之和,S12=12×(12+1) =78,甲、乙、丙 2 各自的值班日期之和是26,对于甲,剩余2天的值班日期之和是22,因此这两天是10日和12日,故甲在1日,3日,10日,12日值班;

对于乙,剩余2天的值班日期之和是9,故乙可能在2日,7日,或者是4日,5日值班,因此丙必定值班的日期是6日和11日.故选D. 3.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 甲:我的成绩比乙高. 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 丙:我的成绩比乙高. 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 D .甲、丙、乙 答案 A 解析 由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若甲预测正确,则乙、丙预测错误,于是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甲、乙、丙;若甲预测错误,则甲、乙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乙、甲,又假设丙预测正确,则乙、丙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丙、乙,于是甲、乙、丙按成绩由高到低排序为丙、乙、甲,从而乙的预测也正确,不符合题意;若甲、丙预测错误,则可推出乙的预测也错误.综上所述,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甲、乙、丙.故选A. 4.已知a ,b ,c 是△ABC 的内角A ,B ,C 对应的三边,若满足a 2 +b 2 =c 2 ,即? ????a c 2+? ?? ??b c 2 =1,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类比此结论可

推理与证明经典练习题资料

推理与证明经典练习 题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4857a a a a +=+,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n b 中,有( ) A .4857b b b b +=+ B .4857b b b b ?=? C .4578b b b b ?=? D .4758b b b b ?=? 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n n a n S a 21,1== *N n ∈,试归纳猜想 出n S 的表达式为( ) A 、12+n n B 、112+-n n C 、112++n n D 、2 2+n n 3.设)()(,sin )('010x f x f x x f ==,'21()(),,f x f x =???'1()()n n f x f x +=,n ∈N ,则 2015()f x =( ) A.sin x B.-sin x C.cos x D.-cos x 4.平面内有n 个点(没有任何三点共线),连接两点所成的线段的条数为 ( ) A.()112n n + B.()112 n n - C.()1n n + D.()1n n - 5.已知2()(1),(1)1()2 f x f x f f x +==+,*x N ∈(),猜想(f x )的表达式为 ( ) A .4()22x f x =+ B.2()1f x x =+ C.1()1f x x =+ D.2()21 f x x =+ 6.观察数列的特点1,2,2,3,3,3,4,4,4,4,…的特点中, 其中第100项是( ) A .10 B .13 C .14 D .100 7.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b ?/平面α,直线a 平面α,直线b ∥平面α,则直线b ∥直线a ”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 )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8.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推理过程是寻求使不等式成立的( )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 9. 2+7与3+6的大小关系是( ) A.2+7≥3+6 B.2+7≤3+6 C.2+7>3+6 D.2+7<3+ 6 10.[2014·山东卷]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2+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

定理与证明说课稿

《定理与证明》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命题》的第二课时《定理与证明》。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简述我对这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理与证明》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前面对几何结论已经有了一定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本章中所涉及的很多命题在前几册中已由学生通过一些直观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学生了解这些结论,这里则开始引导学生依据严格的步骤给出它们的证明。几何证明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最好载体,迄今为止还没有其他课程能够替代几何的这种地位。从本节课起,学生开始从有条理的口头表述逐渐过渡到书写自己的理由,要求证明的每一步都要有依据,进行严格的形式化证明。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非常有利。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其在教材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初步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能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 3掌握证明是从条件出发,根据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能将一些文字命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证明。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能进行简单的证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学习充满了探索和创造、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养成对数学的好奇性、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 3、教学重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将文字命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证明,证明过程中规范性语言的使用。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探索证明的思路,将文字命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正确写出“已知”、“求证”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先、几何证明中严格的逻辑要求使学生普遍认为几何太抽象,太难学,使学生就产生了畏惧心理. 其次、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新精神,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模仿硬套,只重视结论,而忽视了结论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对证明方法的探索,经常能听到有学生说:我把几何定理,公理都背得滚瓜烂熟,但我拿到证明题却不知道怎么用! 再次、过分专业而严密的叙述要求使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难以逾越语言表述的障碍.本来会表达的意思都被几何语言搞糊涂了.有些学生口头叙述挺好,但一碰到要书写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书写层次混乱;没有因果关系的,不管有用没用,把已知条件一律都罗列上;或者跳步,三言两语就写完了,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

最新图形推理典型题目例解析第到道2

图形推理典型题目例解析第到道2

第101道选A 先看边数每一列的边数 第一列:3 , 4 , 5 第二列:6 , 7 , 8 第三列:3 , 3 ,? 可以看出,第2列的边数6=3+3 ,7=4+3 ,8=?+5 ?=>3 再看点数 第一列的总点数=第二列的总点数×2+第三列的总点数×1 所以答案为A

第102道B 解析:两套图各图项一一对应相似 第一套图图1对应第二套图图1,都为有弧度较大的部分(看红圈部分)第一套图图2对应第二套图图2,也有相似部分(看红圈部分) 第一套图图3对应第二套图图3,都为两条弧线构成,而且中心对称(看红线部分) 第130道选D 三个图为一列,均以中间的图形项为中心, 横竖列:第一个图旋转90度后=第三个图。

斜列:第一个图旋转180度后=第三个图 第104道选B 这是一道图形拆分图,答案项通过组合后=原图项(规律) 套用上面的规律:以原图竖的分割线为准,以两边的顶点为中心,两个半圆逆时针旋转90度=答案项 第105道选A 每套图只有一种构成元素,是出现两次的,其他的都只出现一次 第106道选C

第二组图形按大、中、小规律出现,且前两个图形对应部分相同的在第三个图形变空白、不同的变阴影。 第107道选A 主要看直线的数量变化和直线上面图形的方位变化 横着看三个图为一列,可以观察到每一列的直线的总数都是6,而且都是1,2,3这样的变化。直线上面的图形方位都是以每一列的第个图为基准旋转90度,故答案是A 第108道选A 把三角形内的两条分割线分割出来的3个图形看为3列, 先看第一套图:圆为第一列的元素往第二列移动+1个圆,直线往上移动-1条直线

12道经典推理题

12道经典推理题,据说谁能全做出来谁就是天才 1、水平思考法 有一家人决定搬进城里,于是去找房子。 全家三口,夫妻两个和一个5岁的孩子。他们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公寓出租的广告。 他们赶紧跑去,房子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就前去敲门询问。 这时,温和的房东出来,对这三位客人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 丈夫豉起勇气问道:"这房屋出租吗" 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 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们默默地走开了。 那5岁的孩子,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都看在眼里。那可爱的心灵在想:真的就没办法了他那红叶般的小手,又去敲房东的大门。 这时,丈夫和妻子已走出5米来远,都回头望着。 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这孩子精神抖擞地说:...... 房东听了之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问:这位5岁的小孩子说了什么话,终于说服了房东 我的想法(首先我保证自己事先没有看过任何答案,朋奕是比较诚实的,但错了也希望大家能礼貌指出)是:小孩以自己身份去租,那么就符合房东条件了。 2、篮球赛 在某次篮球比赛中,A组的甲队与乙队正在进行一场关键性比赛。对甲队来说,需要嬴乙队6分,才能在小组出线。现在离终场只有6秒钟了,但甲队只蠃了2分。要想在6秒钟内再赢乙队4分,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这时,如果你是教练,你肯定不会甘心认输,如果允许你有一次叫停机会,你将给场上的队员出个什么主意,才有可能蠃乙队6分 我的想法:让对方进球,然后加时再打。 3、分油问题 有24斤油,今只有盛5斤、11斤和13斤的容器各一个,如何才能将油分成三等份 我的想法:先把13斤的倒满,然后用13斤的倒满5斤,这时13斤中就有8斤,也就是1/3了,将这些到如11斤容器中。 再用5斤和剩余的倒满13斤的,重新来一次,就完成了。 4、第十三号大街 史密斯住在第十三号大街,这条大街上的房子的编号是从13号到1300号。琼斯想知道史密斯所住的房子的号码。 琼斯问道:它小于500吗史密斯作了答复,但他讲了谎话。 琼斯问道:它是个平方数吗史密斯作了答复,但没有说真话。 琼斯问道:它是个立方数吗史密斯回答了并讲了真话。 琼斯说道:如果我知道第二位数是否是1,我就能告诉你那所房子的号码。 史密斯告诉了他第二位数是否是1,琼斯也讲了他所认为的号码。 但是,琼斯说错了。 史密斯住的房子是几号 我的想法是:64号,首先想最简单的处理办法,这里一共有5个条件,能作为初步判断的只有前三个,那么前三个中最简单的就是第三个立方数的条件,假设为真,得出1~10的立方数,其中既符合平方数的也符合立方数的只有64和512,若大于500则只有512,小于500则64,但512中有1,若

推理与证明教案

推理与证明合情推理(一) 教学要求: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 哥德巴赫猜想:观察4=2+2, 6=3+3, 8=5+3, 10=5+5, 12=5+7, 12=7+7, 16=13+3, 18=11+7, 20=13+7, ……, 50=13+37, ……, 100=3+97,猜测:任一偶数(除去2,它本身是一素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1742年写信提出,欧拉及以后的数学家无人能解,成为数学史上举世闻名的猜想. 1973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充分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素数与至多两个素数乘积之和,数学上把它称为“1+2”.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概念: ①概念: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归纳推理的几个特点; 1.归纳是依据特殊现象推断一般现象,因而,由归纳所得的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 2.归纳是依据若干已知的、没有穷尽的现象推断尚属未知的现象,因而结论具有猜测性. 3.归纳的前提是特殊的情况,因而归纳是立足于观察、经验和实验的基础之上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⑴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理; ⑵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 ⑶检验猜想。

归纳练习:(i )由铜、铁、铝、金、银能导电,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i )观察等式:2221342,13593,13579164 +==++==++++==,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③ 讨论:(i )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ii )归纳推理有何作用? (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是做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iii )归纳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不一定) 2. 教学例题: ① [例1] 观察图,可以发现:1=12,1+3=4=22,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 由上述具体事实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② 出示例题: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12a =,且1(1,2,)1n n n a a n a += =+ ,试归纳出通项公式. (分析思路:试值n =1,2,3,4 → 猜想n a →如何证明:将递推公式变形,再构 造新数列)

2020云南红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判断推理知识点:假设法你真的会灵活用吗

2020云南红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判断推理知识点:假设法你真的会灵活用吗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一转眼2019云南事业单位招聘已经逐渐接近尾声,转而进入了2020云南红河上半年事业单位招聘备考阶段;下面,红河中公教育就和备考的小伙伴来看一下如何利用假设法解决判断推理题,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方法,为2020事业单位考试做充分准备! 在题干条件不确定的时候,尤其是遇到真假话问题时,一般我们就会使用假设法。假设法指的是,假设题干中某个条件正确或者某个人说真话或假话,如果推出与题干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说明假设不成立,则假设的反面正确。同学们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应该从题干哪个信息开始假设。我们来看下面这一道题: [例题1] 在一场“请问谁在说谎”的游戏中,四位游戏参与者每人从一副没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抽取一张。 甲说:“我抽中的牌是黑桃。” 乙说:“我抽中的牌是红桃。” 丙说:“我抽中的牌不是红桃。” 丁说:“我抽中的牌是梅花。” 已知4人抽取的扑克牌花色各不相同,且只有一人说谎。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人均有可能说谎 B.可以推知每个人抽取的扑克牌花色

C.丙有可能抽中方块 D.乙抽中的牌一定是红桃 解析:D。已知4人只有一人说谎,说谎的人不能确定,就可以去假设。红桃这个元素出现了两次,故可以从涉及红桃的人入手去假设。假设乙说谎,则乙抽中的不是红桃,甲丙丁都说真话,那么甲抽中黑桃、丙不是红桃、丁抽中梅花,则4人中没有人抽中红桃,与题干4人抽取的扑克牌花色各不相同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则乙说真话,乙抽中的是红桃。故本题选D。 在这道题目中,红桃这个元素出现得最多,那么与红桃相关的信息就比较多。我们在假设的时候就可以从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也就是关联性信息去做假设。其次,我们在假设的时候还要注意把假设的情况、说话的内容以及说话人的身份这些信息要综合起来去运用。 [例题2] 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判断推理图形推理典型题(1)完整篇.doc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判断推理-图形推理典型 题(一)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判断推理-图形推理典型题(一) 2013-07-26 10:58:06 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此规律是指每一幅图中两个图经组合、复合或叠加后得到第三个图。 True True True 【例题1】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解析】答案为C。此题中第一套图中第三幅图是由前两幅图重叠而成的,将第二套图的两个三角形重叠可得正确答案,故选C项。这类题必须注意的是叠置的层次不能搞乱。 True True True 【例题2】 True True 【解析】答案为C。此题是图形重叠后的求异题,在第一套图形中,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相叠加后相同的部分为空白就得到第三个图形。依此规律,在第二套图形中,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相叠加后,相同的部分为空白,通过第一行第4格,就得到C项的图形。故选C项。 解题技巧 例题2的难度明显大于例题1,图形推理题的规律有时需

要从多个角度观察,这充分体现了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平时做训练时,要注重识记能力的培养。 图形重叠时,最重要的是要分辨清楚叠加的元素和未参与叠加的元素,避免混淆、模棱两可。 2.图形的拆分组合 此规律与图形的重叠组合相反,其表现形式为一个图被拆分后得到另外两个图。 True True True【例题】 True True True True 【解析】答案为C。将第一个图形分解后得到第二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正确答案为C。 (二)图形的元素关系 图形的元素关系强调组成元素的细微变化和共同点,通常其变化规律表现为图形元素的特征变化。在解答此类题时,应注重观察能力的提高,注意细微部分的对比。 1.图形元素的递增与递减 【例题】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解析】答案为B。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一套图中的三个图形分别由1,2,3个图形组成,第二套图中前两个图

选修2-2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题(好经典)

《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 1.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 A .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1+1 an -1 )(n ≥2),由此归纳出{a n }的通项公式 B .某校高三(1)班有55人,高三(2)班有54人,高三(3)班有52人,由此得出高三所有班人数超过50人 C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D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此若∠A ,∠B 是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则∠A +∠B =180° 2.(2012·江西高考)观察下列事实:|x |+|y |=1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4,|x |+|y | =2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8,|x |+|y |=3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12,…,则|x |+|y |=20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 ) A .76 B .80 C .86 D .92 3. 观察下列各式:72=49,73=343,74=2401,…,则72012的末两位数字为( ) A .01 B .43 C .07 D .49 4. 以下不等式(其中..0a b >>)正确的个数是( ) 1> ② ③lg 2>A .0 B .1 C .2 D .3 5.如图,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 F 为左焦点,当AB FB ⊥时,有 ()()() 2 2 2 2 2 c b b a c a +++=+ ,从而得其离心率为 ,此类椭圆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 12 B .12+ C 6.如图,在一次珠宝展览会上,某商家展出一套珠宝首饰,第一件首饰是1颗珠宝, 第二件首饰 是由6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 第三件首饰是由15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 第四件首饰是由28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以后每件首饰都在前一件上,按照这种规律增加一定数量的珠宝,依此推断第8件首饰上应有( )颗珠宝。 第2件 第3件 第1件

新课标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知识归纳总结

《推理与证明》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 合情推理 学习目标: 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易混点) 理解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含义,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 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难点) 一、知识归纳: 合情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类: 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第二步,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 思考探究: 1.归纳推理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2.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题型1 用归纳推理发现规律 1、观察 < < ;….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 ≤成立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____. 点拨:前面所列式子的共同特征特征是被开方数之和为22,故22=+b a

2、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 巢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为一组蜂 巢的截面图. 其中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 有7个蜂巢,第三个图有19个蜂巢,按此规律,以 ()f n 表示第n 幅图的蜂巢总数.则(4)f =_____;()f n =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找出)1()(--n f n f 的关系式 [解析],1261)3(,61)2(,1)1(++=+==f f f 37181261)4(=+++=∴f 133)1(6181261)(2+-=-+++++=∴n n n n f 总结:处理“递推型”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寻找相邻两组数据的关系 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 第二步: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 思考探究: 1.类比推理的结论能作为定理应用吗? 2.(1)圆有切线,切线与圆只交于一点,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到球体? (2)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得到空间的结论? 题型2 用类比推理猜想新的命题 [例]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高的 13,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______. 【解题思路】从方法的类比入手 [解析]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h r ar ah S 3121321=??== ,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 h r Sr Sh V 4131431=??==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高4 1 总结:(1)不仅要注意形式的类比,还要注意方法的类比 (2)类比推理常见的情形有:平面向空间类比;低维向高维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类比;实数集的性质向复数集的性质类比;圆锥曲线间的类比等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华图教育任莉 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二)逻辑判断 (1)翻译推理 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 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 四个翻译:1、如果......那么......... 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 替代关联词:只要...就,必须,离不开,凡是...都,为了...一定,要想...就 2、只有......才...... 只有才,后推前 替代关联词:除非...否则不,...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 基础/保障/前提,不...不... 3、...且...(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 翻译为A且B,全真才真,一假即假 替代关联词:一边...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又 4、...或...(至少一个存在) 翻译为A或B,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替代关联词:也许...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不能同时,和...不都是 其中或关系里面存在一个否一规则:即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 两个推理:1、逆否等价命题(A→B等价于-B→-A)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 2、摩根定律

-(A且B)等价于-A或-B -(A或B)等价于-A且-B 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 (2)分析推理 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 方法: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 a、排除法 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 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 b、最大信息优先(出现2次或者2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 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 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 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 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 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 (3)真假推理 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 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1、矛盾关系(此起彼伏的关系,只存在两种情况) 主体相同,话题一致才能得出矛盾 矛盾关系特性:必然存在一真一假 矛盾的表现形式:a、是与不是 b、所有的是与有的不 c、有的是与所有的不 d、A且B 与-A或-B,A或B 与-A且-B e、A→B与A且-B

推理与证明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等价条件 2.结论为:n n x y +能被x y +整除,令1234n =,,,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得到此结论成立的条件可以为( ) A.n *∈N B.n *∈N 且3n ≥ C.n 为正奇数 D.n 为正偶数 3.在ABC △中,sin sin cos cos A C A C >,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n a >,公差0d >,则有4637a a a a >··,类经上述性质,在等比数 列{}n b 中,若01n b q >>,,则4578b b b b ,,,的一个不等关系是( ) A.4857b b b b +>+ B.5748b b b b +>+ C.4758b b b b +>+ D.4578b b b b +>+ 5.(1)已知332p q +=,求证2p q +≤,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2p q +≥, (2)已知a b ∈R ,,1a b +<,求证方程20x ax b ++=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1x 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11x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1)与(2)的假设都错误 B.(1)与(2)的假设都正确 C.(1)的假设正确;(2)的假设错误 D.(1)的假设错误;(2)的假设正确 6.观察式子:213122+ <,221151233++<,222111712344+++<,L ,则可归纳出式子为( ) A.22211111(2)2321n n n + +++<-L ≥ B.22211111(2)2321n n n + +++<+L ≥ C.222111211(2)23n n n n -+ +++,,∥.若 EF AB ∥,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比为:m n ,则可推算出: ma mb EF m m +=+.试用类比的方法,推想出下述问题的结果.在上面的梯形ABCD 中,延长梯形两腰AD BC ,相交于O 点,设OAB △, OCD △的面积分别为12S S ,,EF AB ∥且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 比为:m n ,则OEF △的面积0S 与12S S ,的关系是( ) A.120mS nS S m n +=+ B.120nS mS S m n +=+

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与反思(供参考)

教学设计与反思

想一想,议一议判断对错: 1、要证明假命题很简单,只要 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 2、证明真命题也很简单哪,只要 举一个正确的例子就可以了。 同学们,那句话是正确的?怎样 才能确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得出“证明”的定义: 一个命题的真假,常常需要进行 有理有据的推理才能作出正确 的判断,这个推理的过程叫做命 题的证明。 思考这两个问题的对 错,讨论各自的想法 并初步总结:如何判 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呢? 由此引出“证明” 使学生通过思考 问题、互相讨论总结 出“证明”的定义, 加强前后知识的衔 接,使学生更清晰的 认识“证明”。 做一做归纳总结出示幻灯片: 例1 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的两条直线平行。 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是什么? (1)依据题意画图,将文字语 言转换为符号(图形)语言。 (2)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根据基本事实、已有定理 等进行证明。 例2:求证:邻补角的平分线互 相垂直。 思考后互相讨论,总 结归纳出证明一个命 题的步骤,然后按照 步骤完成例2。 通过例题教学, 突出和落实“证明” 的两方面特征,并引 导学生充分认识并掌 握“证明过程”是如 何进行的。 练习1、已知:如图,∠1=∠2, 求证:AB∥CD 2、已知,如图,直线AB,CD 被EF、GH所截, ∠1=∠2 。 求证:∠3=∠4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 实践“证明”,在练 习中使学生规范做题 步骤。 学生做题时可以 自行选择不同的证明 方法,使学生对证明 步骤熟悉的同时,培 养学生的灵活能力。 检测学生对证明步骤 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 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这节课 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 收获,总结本节课的 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 交流、梳理所学知识, “勤于思考,收获快 乐”,使学生的积极 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干货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梳理

1.直言命题解题要领 直言命题又称性质命题,是判断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联项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肯定一般用“是”表示;否定一般用“不是”、“没”等否定词表示。 量项有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和单称量词。全称量词一般用“所有”、“每一个”、“凡”等表示;特称量词一般用“有”、“有些”表示;单称量词一般用“某个”表示。 直言命题的分类: ①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都是P。 ②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都不是P。 ③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 ④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 ⑤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是P,或者a是P。 ⑥单称否定命题:这个S不是P,或者a不是P。 直言命题与概念的关系 对当关系分为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上)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①矛盾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三组矛盾关系: “所有S都是P”和“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都是P”和“有些S是P”。 “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 当直言命题前面加上“并非”时,为负直言命题,与原命题具有矛盾关系。 “并非所有S都是P”=“有些S不是P” “并非所有S不都是P”和“有些S是P” “并非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 ②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可以同真。 “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 “某个S不是P”和“有些S是P” “某个S是P”和“有些S不是P” ③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可以同假。 “所有S都是P”和“所有S都不是P” “所有S都是P”和“某个S不是P” “所有S都不是P”和“某个S是P” ④从属关系:可同真,可同假。

从真的方面,特称从属于全称,全称真则特称真;在假的方面,全称从属于特称,特称假则全称假。全称肯定命题->单称肯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 全称否定命题->单程否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 变形方式 ①换质推理:谓项改为与原来相矛盾的概念。 “所有S是P”----“所有S不是非P” “所有S不是P”----“所有S是非P” “有些S是P”----“有些S不是非P” “有些S不是P”----“有些S是非P” ②换位推理:改变主项和谓项的位置。 “所有S是P”-----“有些P是S” “所有S不是P”-----“所有P不是S” “有些S是P”-----“有些P不是S” “有些S不是P”-----“有些P不是S”--×,换位无效 ③完全换质位推理 注意特殊量词:“少数”“大部分”“一半” 三段论推理 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和一个直言命题作为结论而构成的推理,其中两个前提涉及三个概念。 看两个前提条件是否都为特称直言命题—一特得特 看两个前提条件是否都为否定—一否得否 两个前提都为特,推不出结论 两个前提都为否,退不出结论 2.复言命题解题要领

逻辑推理经典题

逻辑推理题练习 真假推理属于显性结论类的一种,其具体表现是在题目中给出若干个前提,前题有真有假,要求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而推理出指定的结论。 一、题型分析 经过对近年真题的比较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真假推理题型的难度在不断增加,答题的重点从矛盾关系扩大到反对、推出等多种关系,提问方式也从“只有一真”,“只有一假”扩大到“两真两假”。对于公务员考试,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去学习专业的逻辑学知识,只要掌握如下解题方法即可。 二、解题思路 首先,判断题型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 还是“两真两假”;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推出关系,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三、真题示例 (一)只有一真 1.桌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都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所有的杯子里都有啤酒”;第二个:“本杯中有可乐”;第三杯“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假如只有一个为真话,那么()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有啤酒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 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 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 2.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 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 (二)只有一假 3.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高中数学_归纳推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 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从下面的图片中,你能猜出他们是什么职业吗?为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这里的思维方式就是推理. 从实际生活出发,展示推理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考, 切入主题. 二. 实例递进,形成概念 1. 推理的概念形成 定义: 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来确定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称为推理。 从结构上说,推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已知的判断,叫做前提; 一部分是由已知推出的判断,叫做结论。 提问:学生举例,教师点评.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推理的含义,逐步总结其定义.

二. 经典探究,深化新知 幻灯片: 练习1: 对于任意正整数,猜想 与 的大小关系。 幻灯片:汉诺塔问题 例2:如图,有三根针和套在一根针上的若干金属片,按下列规则,把金属片从一根针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 (1) 每次只能移动1个金属片; (2) 较大的金属片不能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 试推测:把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需要移 例1为了巩固归纳推理的步 骤,体会如何发现共性,为了便于观察有时候需要做适当的变形以更加突出共性.注重方法技巧的渗透与概括,体现了“思想性”,通过不同观点 的交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在实战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一点感悟:我的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会适当侧重于“以教师引导为主,师生共同归纳 技巧”。 汉诺塔问题的探索,完整体现了归纳推理的过程,很具有代 表性.使学生充分体验从个别 {}(). ,...3,2,11,11:1例11项公式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且项的第已知数列 =+==+n a a a a a n n n n

考行测判断推理之加强型推理知识点储备

2016浙江省考行测判断推理之加强型推理知识点储备 一、加强型题目题型特点 在做题目之前,首先是要根据加强型题目的题型特点,来辨析出哪些是加强型题目。公务员考试中,加强型题目的题型特点是题干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由于前提条件不够充分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而不足以得出该结论。因此,要求考生能够找到使题干中的论证正确或者变得完整的选项,从而加强或支持题干。 在考试中,加强型题目的提问方式一般是以下几种问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题干的论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题干的论证?” “以下哪项最能加强上述反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给上述断言以最大的支持?” 二、加强型题目解题步骤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削弱型题目,其实,由于加强型题目与削弱型题目的题型特点类似,因此解题方法也相似,都是由分析论证入手进行解题,加强型题目还可以利用题干漏洞快速找出最加强项。 加强型题目在解题时主要可以从加强论点、加强论据、加强论证方式(论证关系)等方面来考虑。但是,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加强,对加强型题目一般都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解题: 三、不同的加强方式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强型题目的辨析和解题的步骤,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讲解加强型题目几种不同的加强方式。 (一)加强论点 解答加强型题目首先要分析题干,抓住所要加强的论点,然后用论点的核心关键词去定位选项,进而进行判断。如果存在能够直接支持论点的选项,则一般为正确答案。 例题1: 近日,曾经风靡一时的呼啦圈又走进群众的业余生活,但有专家以为,转呼啦圈运动量不大,难以达到运动效果,而且易造成不良后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呼啦圈运动简便易行 B.转呼啦圈容易造成腰肌劳损 C.喜爱呼啦圈运动的人越来越少 D.延长转呼啦圈时间可提高运动效果 【答案详解】首先分析题干,“专家认为”后面是题干的结论,“而且”是重点,即题干中的观点是“转呼啦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