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题

(完整版)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题
(完整版)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题

新高三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

出题人:葛世天

一、选择题

图3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局部示意图,请回答6—8题。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可能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图中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3.甲地的气压可能为

A.1006百帕

B.1002百帕

C.1000百帕

D.998百帕

4.乙地的风向最不可能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北风

5.丙地

A.受冷锋影响

B.受暖锋影响

C.受气旋影响

D.受反气旋影响

6.该图所示季节

A.意大利罗马温和少雨

B.东北平原冰天雪地

C.华北平原正收获小麦

D.中国东部台风频繁

城市

北方南方

北京天津济南杭州上海福州

最高温/℃30 30 35 28 28 25

最低温/℃20 22 24 22 23 23

7.影响表中南、北方城市该日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气象条件

D.海陆位置

8.表中城市该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最明显的是

A.北京

B.济南

C.上海

D.福州

下图为某气压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图中各纬度带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是

A.20°~30°盛行东北风

B.30°~40°盛行上升气流

C.40°~50°盛行西北风

D.50°~60°盛行下沉气流

10.图示季节

A.贵阳空气清凉,冻雨不断

B.杭州春暖花开,雨雾绵绵

C.昆明气温较高,正值雨季

D.北京秋高气爽,红叶满山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1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2.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读某区域气候区分布图,完成第13-14题。

13.影响Ⅰ气候区和Ⅲ气候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河流

D.海陆位置

14.分布在Ⅱ气候区的R城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风力较弱

B.气温较高

C.降水较少

D.光照较强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6.形成图乙气候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因素

B.大气环流因素

C.下垫面因素

D.海陆热力性质差

读某大洲(阴影部分)某时等压线图,完成第16~17题。

17.下列四地,雨区最可能出现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8.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甲地飓风来袭较频繁

B.乙地河流进入枯水期

C.丙地地壳运动较频繁

D.丁地树木进入落叶期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

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

面天气图”,回答18~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值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降雨:晴—雨—睛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21.对图示虚线范围内该天气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

B.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

C.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

D.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二、主观题

1.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5年2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形成图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1分)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___(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1分)

(5)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3分)

(6)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1分)

2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8分)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高压中心是______。(1分)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1分)

(3)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2分)

气压值P A、P B、P A′、P B′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__________。(1分)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2分)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1分)

3.(7分)图11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为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分)

(2)我国东部和印度的风向有何不同?分析说明此时两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4分)(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纬度位置相当,为什么气候差异较大?(2分)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执教老师:蒋卫兴 上课班级:高一 (10)班 上课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这三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再进一步明确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简易天气图的识读。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三、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8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Word版含解析

选择题 某年4月23日0-20时,敦煌经历一次强沙尘暴天气。下图为该日0-20时敦煌气象要素(气温、气压、风速)变化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曲线分别代表的气象要素是() A.①代表气压,②代表气温,③代表风速 B.①代表气温,②代表气压,③代表风速 C.①代表气压,②代表风速,③代表气温 D.①代表风速,②代表气温,③代表气压 2.下列时间段中,敦煌附近等压线最密集的为() A.0-2时B.10-12时 C.14-16时D.16-18时 3.造成敦煌市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14-16时,气候要素变化最大,推测这段时间是沙尘暴暴发的主要时期。春季,受强烈的西北冷空气影响,风力大,沙尘暴易暴发,伴随着气压升高、气温降低等现象,据此分析,B正确。第2题,等压线最密集为风力最大时期,由图可知,14-16时风力最大,C正确。第3题,一般沙尘暴是由冷锋天气形成,图C是气旋的后侧冷锋,正确;图A是气旋的前侧暖锋,错误;图B、图D不会形成沙尘暴,错误。故选C。答案:1.B 2.C 3.C (2020·高三标准学术能力诊断)2018年夏季,北半球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和热浪,这与科学家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期是一致的。据此回答4~6题。 4.北半球极端高温的天气系统属于()

5.我国北方地区遭受罕见高温天气的原因是() A.受准静止锋的长期控制 B.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的长期控制 D.受台风的影响 6.全球气候变暖与下图中哪一因素变化有关()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4题,2018年夏季,北半球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和热浪,应是受下沉气流控制,选B。图A是低压系统,图C是暖锋,图D是冷锋,多形成阴雨天气,一般不会形成高温、热浪天气。第5题,厄尔尼诺发生当年,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B对。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一般不受准静止锋影响,也不可能受副热带高压的长期控制,A、C错。台风影响下,多阴雨天气,D错。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为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知,③表示大气逆辐射,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主要动力,C对。①表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太阳辐射,均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A、B、D错。 答案:4.B 5.B 6.C (2020·乐山高中调研)图示为很多同学见过的反映某类地理原理的典型现象发生时视频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气团的移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锋面图示及雨区 冷气 团 运行 暖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常见实例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暖气团 被迫抬 升 受单一暖气 团控制,气 温较高、气 压较低、天 气晴朗 阴天、下雨、 刮风、雨雪、 降温等天气。 气温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 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 的暴雨;冬、 春季节的大风 或者沙尘暴; 冬季爆发的寒 潮;一场秋雨 一场寒。 暖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暖气团 主动沿 锋面爬 升 受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较低,气 压较高,天 气晴朗 多形成连续 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天气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 暖;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 寒雨起。 准 静 止 锋 冷暖气团势相 当,使锋面来回 摆动 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 的时间长。 夏初: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梅 雨;冬季,贵 阳多阴雨天气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流垂 直 上升下沉 水 平 运 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右手)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左手)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右手)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左手) 天气特 点 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成 因 中心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能凝结。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就是在气旋的控制下而形成的。 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区炎热干燥的伏旱 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图示 北半 球为 例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 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 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 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CD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AB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2017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宇宙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常见的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时最基本的天体。在大气层飞行的飞机、陨石、陨铁等都不是天体。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是由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 方向 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 周期 日,长 小时 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 所需的时间。 速度 角速度为 °/时。地球表面除 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 向 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 地理意义: ①导致 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中心天体( 太阳 ):质量占 99.86% 地月系:组成 地球 和月球 八大行星: 水星 、 金星、地球 、 火星 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 河外星系 总星系 太阳活动与地球 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 年) 耀斑→(干扰大气的 层)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太阳活动 类型 概念: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太阳能量的来源: ; 太阳辐射能由 向 递减。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辐射→能源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对地球的影响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时,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 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180°经线穿行的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概况 轨道:是一个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焦点上,每年1 月初位于近日点, 7 月初位于远日 点。 方向:自 西 向 东 角速度约为每天59’ ,近日点时较 快 ,远日点时较 慢 周期为 1年 ,约为 365 日 6 时 9 分 为一个恒星年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 黄赤交角,约为 23°26'。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地理意义: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 的高度角,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12时时最大,称为 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 太阳光直射 的纬线最大,向 南、 北 两侧逐渐降低。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长 ,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 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 极昼 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 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月 日 赤道 向 夏至 月 日 北回归线 向 秋分 月 日 赤道 向 冬至 月 日 南回归线 向 1 a 2 3 B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 归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1、定义: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以晴暖天气为主。 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单一冷气团控制下以晴冷天气为主。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锋面的特征 ①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暖气团,锋面下方一定是冷气团; ②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两侧气团温度、湿度等性质差别愈大,锋面的倾角愈小; ③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3、锋的分类与天气特征 歌诀法记忆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主要区别: 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冷锋)

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暖锋) 三角半圆线居中,阴雨连绵慢移动。(准静止锋) 比较冷、暖锋控制下形成的锋面雨带(雨区)位置的差异:冷锋(降水位置在锋后)、暖锋(降水位置在锋前) 锋前和锋后的判断方法: 主动气团移动的方向是锋前,反之,是锋后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低压(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高压(反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3、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征(左、右手法则) 用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上图所示)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类同。 歌诀记忆气旋,反气旋的主要区别: 中低周高气涡旋,低空辐合高空散。 北逆南顺中间升,气旋过境天难晴。 中高周低反涡旋,高空辐合低空散。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2.5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本因素;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教具方法]:PPT教学结合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1-1.5课时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预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小结导入: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 (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 2、锋的形成、分类与天气的关系 (1)暖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 运用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引入 注意比较、判别(锋面交角大小、气流运动方向、降水分布) 总结“暖锋” (2)冷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 分析“冷锋”结合flash讲述和总结。

注意举例说明:①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②冬季的寒潮 ③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 过渡: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如:冬季的寒潮,是冷锋快速南下时形成的;北方的暴雨,也是冷锋形成的锋面雨。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低气压系统。 补: 二 、低压和高压系统 气压场(气压类型)读课本 p.61“海平面等压线布图”分析: 等压线分布图反映了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状况。 1、教师提示: 低气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 气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 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 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 高压脊、低压槽 提问:高低气压与气旋和反气旋有何区别? (前者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后者是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 2、导入下一环节:讨论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和反气旋(绘图分析)(以北半球为主要分析对象) 高, 狂风暴雨 大风沙暴天气 水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地形阻挡 阴雨连绵 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例:昆明准静止锋(昆晴贵阴)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第5课时 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第5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 点拨 (一)教材第32页“学习指南”第3问 详见教材第43页至第44页。 (二)教材第43页“图2117”和“图2118” 对比分析冷锋和暖锋,注意重点分析:主动移动的气团;锋区的天气;降水的区域及部位;锋面倾斜的方向;降水的强度;锋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三个时段的天气现象等,注意重点联系我国的天气现象。 (三)教材第44页“图2119”和“图2120” 图文结合,对比梳理气旋、反气旋的水平和垂直运动的方向、状态及其形成的气压特征,形成立体的观念并解释我国出现的典型天气现象。

(四)教材第45页“复习题”第4题 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称为锋。冷锋过境时多降水、降温、大风等天气;暖锋和准静止锋多连续性降水天气。暖锋过境时可能会连续几天下雨或有雾。图见教材第43页,详见教材第49页。 [课堂小结] [学业达标] (2019·江苏卷)(双选)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解析:三峡库区的云海是由水面上大气上升,气温降低,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故选A、D。 答案:AD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1中( ) A.①增大B.②增大 C.③减小D.④减小 解析:大气中的云层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大气中的云层还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图2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故选B、C。 答案:BC 当地时间2013年9月24日,受飓风“英格丽德”和热带风暴“曼努埃尔”影响,墨西哥出现强风暴雨天气,多地受灾严重。据此完成3~4题。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与该飓风相同的天气系统是( ) 4.此次飓风可能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 ①海啸②风暴潮③地震④狂风⑤暴雨⑥沙尘暴 A.①②④B.②⑤⑥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社旗一高冯彦中

常见的天气系统 社旗一高冯彦中 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 1.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 ——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2.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 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 (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 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 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 (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 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 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 2.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教学难点: 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分组讨论作图法 3、问题探究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学生感兴趣的天气预报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气团 1、类型冷气团和暖气团: 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如温度、湿度、 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分冷气团和暖气团,比所经地区下垫 面温度高的称暖气团,反之为冷气团 2、天气单一暖气团控制——暖晴 单一冷气团控制——冷晴 冷暖相遇——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二锋面系统与天气 1、锋面的结构及特点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冷下暖上 2、锋面类型及判定 (1)类型:冷锋和暖锋

初1地理天气系统知识点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常见天气系统

初1地理天气系统知识点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常见天气 系统 1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2 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 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 4 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 (1)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 (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辐散,大姆指向下表示

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左手) 5 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就象我们用的塑料圆脸盆现被挤扁了),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注意:在南北半球的低压系统中,学会根据气旋中空气辐合运动的方向,判断相对来说冷气团主动的是冷锋,暖气团主动的是暖锋。 感谢您的阅读!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及锋的形成和结构。从图片和简易图中,能够辨析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2)学会分析某个地方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状况。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图示和实例,理解锋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运用比较法区别冷锋和暖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乐趣,通过活动学生感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中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锋面移动时的天气变化分析。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学们平时常见哪些天气呢? 答:阴天,晴天,下雨,下雪等。 那么这些天气是如何形成的,与什么有关呢?引入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气旋与反气旋。 【锋与天气】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63页,了解气团、锋的概念。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特征分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提问】空气中的热量和水分来自哪里? 【答】地面 【总结】不同性质的地面上空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气团。例如:热带海洋上空的气团,热,湿;高纬陆地上空的气团,冷,干。 2、气团的分类:冷气团 暖气团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2、锋的形成: (1)定义:锋面:冷暖气团交界的斜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2)锋的形成: 【边观察幻灯片边讲解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比较锋面两侧的温度、气压、湿度等物理性质的差异)。 冷气团插入暖气团的下方,暖气团沿斜面爬升,形成降水等天气现象。 (3)锋的分类:冷锋 暖锋 【幻灯片动画演示+讲解】主要讲解冷暖锋的特点,区别,及判断方法。 【过渡】冷暖锋面附近常常形成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我们接下来看看冷暖锋移动过程中对区域天气的影响是怎样的呢?

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鸡西实验中学:刘忠民 一、教材分析: 天气现象是人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支配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本章教材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天气系统是其中知识结构上重要的一环。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一课是在综合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使得本章各内容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习“天气系统”知识,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以便日后自己能判断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生产。高中地理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风、雨、阴、晴等气象要素的天气预报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探讨这些气象要素变化的基本依据,是知识的深化和提高。限于学生的知识和篇幅有限,教材只重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气团、锋、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特征;理解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的不同天气特征;学会运用“冷锋天气”图、“暖锋天气”图,判别冷锋与暖锋的特点,并能联系当地天气变化的特点或气象资料,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锋面天气图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 ?教学难点: 锋及锋面天气的形成; 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的运动 四、教学方法手段: ?指导观察法、程序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五、教学设想: 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及其形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中图版必修1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 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 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知识结构: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气团类型冷气团暖气团 图示 与移经地区的温度 比较 低高 湿度小大 密度大小 与锋面的位置关系在锋面以下在锋面以上 所以,冷气团温度不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不一定高。 20℃ 25℃ 移动方向 10℃ 17℃ 移动方向 常 见 天 气 系 统 锋面系统 锋面气旋 冷气团 暖气团 暖锋 冷锋准静止锋 天气 反气旋 气旋 低压槽 低压 高压 天气

项目详情 图示 锋面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面 (自地面向高空冷空气一侧倾斜)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随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雨区分布降水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特别提醒: (1)在单一冷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冷暖气团交界处,天气复杂多变。 (2)锋面经常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锋面附近是否产生降水,不仅取决于是否有上升气流,还与锋面上方暖气团的湿润程度有关。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很小,空气的浮力能够托起这些水滴,就只会形成一些云。例如,北方春季受冷锋影响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但很少有降水。

依据: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 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锋 图示锋图 天气图 符号 锋面坡 度大小大小较小 降水强 度 大,多为狂风暴雨小,多为连续性降水小,多为连续性降水 雨区位 置 主要在锋后主要在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天气特征过 境 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 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 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过 境 时 阴天、下雨、大风和降温连续性降水或雾暖气团爬升,形成降水 过 境 后 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 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 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 1课时

示范教案一(常见的天气系统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能力目标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 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板书)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巨行星:木、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 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 ●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26’):黄道面+赤道面 4.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26’)。 5.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解题的三个方法: (1)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o,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 ●日界线: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 ●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第8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第8讲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 (2017·高考江苏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西南风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东北部地区受强烈的锋面气旋系统影响,甲地处于冷锋锋后,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最可能形成暴雪天气;乙、丙两地位于锋面气旋南部,受暖气团控制,降暴雪的可能性不大;丁地处于锋面气旋东部,暖锋锋面附近,受暖气团缓慢北移影响,可能有降雪,但强度不大。第2题,戊地此时受高压(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此时戊地吹东南风。 答案:1.A 2.C (2018·临汾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月7日21时某种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110 km/日,据此回答3~4题。

3.与7日比较,8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 A.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小 B.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大 C.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不变 D.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 4.图中城市7日比6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7日( ) A.空气下沉受到抑制 B.空气上升受到抑制 C.空气辐散,静风 D.空气辐合,静风 解析:第3题,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7日水库位于锋前而气温较高,天气睛朗;8日冷锋向东移动,水库位于锋后而多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故D正确。第4题,由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可判断,6日该地还没有受到冷锋影响,气温较高而空气对流较强;7日受冷锋影响,出现了逆温层,阻碍了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故大气污染严重。 答案:3.D 4.B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下图中a、b、c三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某锋面气旋内,且三地均位于锋线附近。据此完成5~6题。 5.若b地此时吹西风,a、c两地风向、气温等天气现象差异较大,则下列关于a、c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气温较c地的低B.a地风力较c地的大 C.a地气压较c地的低D.a地晴朗,c地阴雨 6.若a、b、c三地气压不同,且此时风向均为东南风,则下列关于a、b、c三地气压高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的移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锋面图示及雨区 冷气 团 运行 暖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常见实例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暖气团 被迫抬 升 受单一暖气 团控制,气 温较高、气 压较低、天 气晴朗 阴天、下雨、 刮风、雨雪、 降温等天气。 气温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 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 的暴雨;冬、春 季节的大风或 者沙尘暴;冬 季爆发的寒 潮;一场秋雨 一场寒。 暖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暖气团 主动沿 锋面爬 升 受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较低,气 压较高,天 气晴朗 多形成连续 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天气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 暖;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 寒雨起。 准 静 止 锋 冷暖气团势相 当,使锋面来回 摆动 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的 时间长。 夏初: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梅 雨;冬季,贵阳 多阴雨天气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 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 偏转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流垂 直 上升下沉 水 平 运 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右手)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左手)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右手)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左手) 天气特 点 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成 因 中心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能凝结。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就是在气旋的控制下而形成的。 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区炎热干燥的伏旱 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图示 北半 球为 例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 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 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 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CD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AB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第二单元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教材分析 《常见的天气系统》是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3节(2课时)。本单元紧紧扣住大气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这一主线,第3节在讲述大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识读天气预报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 将“锋面气旋”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验证途径,使教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锋面系统、气压系统的概念。 2.掌握锋面系统、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3.了解锋面气旋的形成特点。 4.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和天气图(锋面气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问题意识”。 (二)创新与实践 1.通过对44页“锋面气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整合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会识读天气预报中常见的简易天气图。 3.利用图文表等材料分析天气系统,或通过天气变化状况来推断天气系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深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乐学、会学。 2.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敢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规律的自然美。 (四)教研目标

以问题情境的设计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探 究性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学系统诸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培养学生迁移 整合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的教学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采用“问题·探究·导创”教学模式 教师: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展导创 学生:自学生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实践创新 学法指导: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法、对比法、分析法、探究法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学和合作研讨法达到对 知识的理解掌握。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宏观不可视模拟转变为中观可视,形成具体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锋面气旋 教学难点 1.锋面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程。 2.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 3.锋面气旋 解决措施: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宏观不可视模拟转变为中观可视,形成具体概念。 2.演示、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引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