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活动课教案

历史活动课教案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

关注

身边的历史。

2、逐渐形成历史的方法,并在其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3、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

4、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代表参与交流的能力。

5、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一个长期性的平台、创办一个长期性的园地。

活动过程:

1、广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①《我家的历史》。让学生展开家庭调查,可写“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有小学生活等内容;或请家长帮助,制作一份家

庭亲属世系表,写出从高祖、父母到“我”这一辈的全部男女亲属的

姓名,并标出性别的称谓。

②《我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让学生收集曾经参观过的名胜古迹的

有着介绍资料、照片和门票等,制成一份图片说明。或用一张8开

的素描纸,分别贴上各个名胜古迹的图片、照片和门票,并写上简

单的图片说明。

③《我所喜欢的历史人物》。让学生收集一位自己最喜爱或最熟悉

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并用一张8开的素描纸,画出历

史人物的肖像。

④《我读过的历史书籍》。让学生列出读过的历史书籍,并写出内

容简介;或让学生把书带到课堂上来,准备向同学们介绍和推荐。

⑤《我看过的历史电视剧和电影》。让学生列出看过的有着历史电

视剧和电影的名称,尽可能找到相关的剧照,并写出故事梗概。

2、每个小组推荐1、2名代表讲述。若有不完善者,可由其他同学

补充。

3、本着“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由师生共同评选出本节课

的优胜组。活动小结:

通过本节课活动,学生纷纷呈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由于学生动脑想了,动手找了,动眼看了,动口讲了,从而亲身体会和感受了历史的真正存在,发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昨天的一切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一切即是明天的历史。

【篇二: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奇思异想】

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奇思异想

——《公元纪年法》活动课教学设计

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王焕龙

一、活动内容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公元纪年法》知识竞赛。

二、活动方式

借鉴《开心辞典》、《幸运52》等电视节目的作法,采用必答、抢答方式轮番闯关。

三、活动目标

1、学习公元纪年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正确计算和区分世纪及年代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历史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和竞争意识、合作探究及自主创新精神。

四、活动准备

1、参赛前,要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大量的资料。比如:图书室藏书,课本,课外相关书籍,网络等。

2、查询足够的资料后,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交流所得资料与所悟知识,弄懂弄透公元纪年法及其运算方法。

3、设计公元纪年法的相关知识与运算的题目,进行训练,熟悉比赛题目以及比赛进程。在参赛过程当中,只有各位同学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吗?

师:同学们所说的出生日期,就是用公元纪年法表述的,什么是公元纪年法?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公元纪年法。

(二)【讲一讲】(学生利用课前收集查阅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归纳小组讨论结果)

1、现在我们所讲的“公元”是怎样来的呢?

2、中国使用公元纪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中国最早使用公元纪年是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当时的

中华民国正式宣布采用公元纪年。但当时还有中华民国纪年(即把

中华民国成立的那一年定为中华民国元年,以后类推)。到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式宣布只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公元纪年法。

以前的一些纪年法(如干支纪年法、民国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国家都不采用。

3、关于公元纪年法有哪些具体知识呢?公元纪年法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包括公元、世纪和年代。

教材上对公元纪年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要明确下面的一些概念:(1)公元前(以元年为界,向前推算)、公元后(以元年为界,向

后推算)

(3)世纪(每个世纪为100年)

(4)世纪初、世纪前期(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世纪中期(一个

世纪的中间40年)、世纪晚期(一个世纪的后30年)、世纪末

(一个世纪的最后10年)

(5)年代(每个世纪中以10年为期的时间段)

4、世纪的判定方法

如年份是两位数1—99年间,就是一世纪;如年份是三位数,则第

一位数加1,如公元383年就是3加1等4世纪;如果年份是四以上,则前两位数加1,如1840年就是18加1等19世纪。

5、公元纪年法的读法

如:2009 读作:公元二千零九年,1949读作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九年,习惯上也就按数字来读。

又如下图a的年份读作什么?b的年份是哪一年?c的年份读作什么?答案:a是公元前300年。b是公元前150年。c是公元150年。

6、年份差距的计算方法

(1)假如已知的两个时间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计算时

间的公式就是:a-b=c

(2)公元元年实实在在存在了365天,不能看作数学上的“0”,公

元元年是指公元一年。假如已知的两个时间一个是公元前,一个是公

元后,那么计算时间的公式就是:a+b-1=c。

例如:某个人的生卒时间是1234~1267年。这个人活了33岁。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距2010年已有4079年,

表明中国国家的建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三)【比一比】分组知识竞赛

1、全班同学分为a、b、c、d四组,以公元纪年法知识为依据分别

进行准备。每组推选数名同学,分别担任主持人、主要参赛选手、

评分员和记分员。四组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及设计得题目写在纸条上

或制成历史图片交给主持人。

2、必答部分。先由a组同学从主持人处抽出一张纸条,由主持人向全班宣读,b组派人回答;然后再由b组派人抽取纸条,由a组同

学回答,如此循环往复。评分员可根据回答人的综合表现,如讲述

内容是否完整、准确,语言表达是否生动等进行打分。?

3、抢答部分。由主持人宣读纸条上的题目或出示历史图片,四队用抢答器进行抢答,抢到方派同学回答。抢答正确加分,抢答错误则

扣分。

4、根据双方得分多少,评出优胜队。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四)【评一评】

1、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表现。

2、指出学生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3、指导弥补不足的方法、措施和步骤。

六、教学反思

历史学科活动课,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诞生的一种

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

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

的能力,起着不可自替代的作用。但是,这类课由于教材表述相对

简约,教学参考书上也没有案例说明,学生的相关知识又比较缺乏,这些都成为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拦路虎”。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通过“讲一讲”、“比一比”、“评一评”三个环节的活动,展示了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公元纪

年法”相关知识的成果,弥补了教材和学生知识的不足,收到了较好

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活动课,有两点个人感受颇深:一是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师

生关系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师生共同构建了一种

平等、和谐、民主、互动式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传统的课

堂讲授教学转变到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组织、帮助、鼓励上来,

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到主动的活动学习中来。这种学生自己设计、主持、组织、参与的学习活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活动的准备与实施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积累,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在活动中各抒己见,各尽其能,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发展,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这次教学实践的不足之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略显空泛,如何在历史活动课中落实三个维度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体现活动课的教育价值,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深思的问题。

【篇三:王春霞七年级历史第19课活动课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

漯河十一中张广军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

法。

2.通过针对性地收集有关图片或实物资料,了解有关丝绸之路

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培养查阅整理史料以及学科间互相

渗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要求查阅和收集有关的历史、文献、图

片以及实物。

2.通过对照古今地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懂得

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今天。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丝绸之路的作用,认识对外开放能使祖国繁荣与富强。

2. 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

质,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借助于这一课所具有的史地学科的

交叉特点,,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学生课前做精心的准备上(包

括单独准备、小组按分工准备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丝绸之路

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突出学生的价值观

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对于刚刚由六年级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切都那

么新奇,

富有吸引力,适合于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

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相信他们,支持他们,并充分发

挥他们的活力,将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

作用。

四.教学重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探求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古

代名人、

民族、文化物产和山脉河流。

五.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丝绸之路是商路,经济文化交流之路和友谊之路

六.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兴趣学习:

(1)分一分: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地理组、历史组、文

学组和民族风情组。

(2)找一找: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查找及

浏览,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3)集一集:分类和整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勤于

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两千多年前,在我国的西部边疆,浩瀚的沙漠,茫茫的戈壁滩

上,我们的祖先开拓了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商路。通过这

条古道,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

和古希腊、罗马文化连接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你们知道这条国际商路吗?

学生:丝绸之路

在这条瑰丽的丝绸之路上,戈壁沙漠的荒凉与豪放,天高

云低的广袤无垠,美仑美奂的异族风情,如凄如诉的历史古迹,……无不向我们昭示着历史曾有过的繁荣。而今,丝绸之

路已随漫漫黄沙一起淹没于历史的烟波浩淼之中。然而,昔日

的辉煌,依然在我们脑海中唤起美好的遐想。今天,让我们重

新踏上丝绸之路,领略丝路风光,探古寻幽。

3.重踏丝路,探古寻幽第一组:丝路探幽

由地理组的同学代表结合丝绸之路示意图向同学们讲解“丝

绸之路”路线及重要地名的变化。说出路线途经的地形、地貌、

城市、国家及古今地名的变化。学生:(分段介绍)第一段:从西安向西进入黄土高源,要跨过

黄河,经过河西走廊,长城西端,到达敦煌。古今重要地名及

发生变化的有:长安——今西安;河水——今黄河。

第二段:从敦煌开始,进入茫茫戈壁滩。丝绸之路主要分为南

北两路,南路从阳关出发,沿阿尔金山——昆伦山北麓,塔里木

盘地南缘向西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重要地名及发生变化

有:鄯善——今若羌;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南山——今昆仑山,喀什。北路从玉门关出发向西沿天山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到

帕米尔高原。重要地名及发生变化的有:北山——今天山,吐鲁

番,火焰山,新疆,伊犁。

第三段:葱岭向西北路经中亚到达欧洲,南路向西亚和南亚进

发,到达伊朗、印度以及东欧一带。重要地名及发生变化的有:

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奄蔡——今咸

至里海一带;身毒——今印度;大月氏——古国名,今阿姆河流域;安息——今伊朗一带;大秦——古罗马。

第四段:出新疆后的丝绸之路西远南伸的情况。

教师:沙漠、雪山、绿洲,时而长风漫卷,飞沙走石,时

而万里寂静;牧人的炊烟袅袅升起,直接云天;驼铃响过,这

片大地仿佛又回复到开天辟地时的苍凉,这就是古代中国的西

域。

第二组:丝路古今由历史组的同学结合课本及查找到的图片介绍楼

兰故国在古

代中西交通史、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探究楼兰古国消亡的原因:关于她的消亡,史学界到现在还没

有定论,有的人认为楼兰的消亡是因为沙漠化,也有人认为是

气候突然发生变化,大旱降临,上游河道断流,人们被迫逃离

古城;还有人认为是外敌入侵造成的。究竟是何原因,你们有

何看法,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对此问题可以进一步探究。

第三组:丝路文学文学组的同学通过丝路诗歌朗诵的方式来再现

“丝绸之路”。

主要诗歌有王之涣的《凉州词》,张籍的《凉州词》,王翰的《凉

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王昌龄《从军行》

《出塞》,岑参的《天山路》、卢纶《塞下曲》等。第四组:丝路风情民族风情组的同学展示带来的葡萄、核桃、黄瓜、哈密瓜、奶茶、羊肉串等民族特色食品与大家分享。并向大家介绍沿途各

省份少数民族分布的情况,讲述这些少数民族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