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电解池教案及习题附复习资料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案及习题附复习资料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案及习题附复习资料

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熔融氯化钠电解体系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电解、电解池概念,清晰地建立起电极

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判断阴极和阳极;

2.通过运用电解的原理分析食盐水的电解、铜的电解精练,了解这些较复杂体系中所发生

的反应以及电解的实用价值;

3.通过学习电镀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另一种电解原理的应用方法,并

进一步体会电解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4.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5.从能量的角度理解化学科学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方法,经联想质疑中熟知的反应切入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本节学习;以已知离子在电场中的定向移动为起点,从而分析具体反应中阴阳离子的移向,在渐进的学习中明白电解、电解池,并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在电解原理的应用中,要让学生明白规律是有条件限制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化学的魅力,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了解方法的重要意义,明白将来实现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教学难点: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课时安排:共5课时(新课3课时,复习练习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联想?质疑】已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a(s)+Cl2=2NaCl(s) △H= —822.3kJ?mol—1如果要真个反应反方向进行,则需

要外界提供能量,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外界能量。

【学生】电能。

【提问】那么这样的反应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学生】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教师】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中重要方法就是电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电解。首先我们来以电解熔融NaCl了解一下电解的原理

【板书】一、电解的原理

【阅读交流】

1)、通电前,熔融氯化钠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的运动情况怎样?

2)、通电后,外电路上的电流方向怎样?

3)、接通电源后,熔融氯化钠中Na+、Cl-各向那个方向运动?

4)、移到两极表面的Na +、Cl -将发生什么变化?

电解熔融NaCl

【讲解】在熔融NaCl 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 +和Cl -,做杂乱无章的运动。通电后,电子由

电源的负极流出,聚集到铁电极上。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Na +要移向铁电极,做定向移动。Na +在铁电极上得到电子,Na + + e - = Na ,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要流向正极,那么石墨电极上哪来的电子?

【学生】思考,回答

【讲解】对,Cl -要移到石墨电极上,失去电子,2Cl - — 2e - = Cl 2↑,发生氧化反应。为了维

持电流,Cl -要不断地失去电子,不断地定向移动到石墨电极上。这样在通电的情况下NaCl 就分解成了Na 和 Cl 2,电能就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Na 和 Cl 2里面了。这个过程就称之为电解。

下面我们看看有关电解的几个概念。

【板书】(一)概念 1、电解:

【讲解】能够发生电解的装置叫电解池 【板书】2、电解池:

【提问】大家结合电解熔融NaCl 的例子,说说构成电解池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

【板书】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外加直流电源 (2)两个固体电极

【讲解】这两个电极分别叫着阴、阳极,我们来看看阴阳极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阅读回答。

【讲解】结合电解熔融NaCl 的例子讲解。 【板书】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得到电子的电极, 阳离子移到的电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失去电子的电极,

熔融

阴离子移到的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构成闭合的电路

【练习】1.分析下图,属于电解池的有( ③⑥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④ )

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②电解是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④任何电解过程,必将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过渡】如果随便给你一个电解池,你怎么来判断电极的产物和每个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

呢?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问题。

【板书】(二)电极产物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讲解】要讲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电极反应,大家阅读课本了解一下。 【板书】1、电极反应: 【举例】2、电解熔融NaCl 【板书】阴极:2Na + +2 e - = 2Na

阳极:2Cl - — 2e - = Cl 2↑

总方程式:2Na + + 2Cl -

通电

2Na + Cl 2↑(离子方程式)

2NaCl 通电

2Na + Cl 2↑(化学方程式)

【举例】电解CuCl 2的电极反应的书写。

电解CuCl 溶液 【讲解】对于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有个一般步骤: 【板书】(1)明确电解液中存在的离子

电荷要守恒

Cu 2+ H +

Cl -

OH -

e -

e -

石墨电极

石墨电极

CuCl 2溶液

【提问】CuCl2溶液中存在哪些自由移动的离子?

【学生】回答

【过渡】对于阳离子,到底是Cu2+先得到电子,还是H+先得到电子呢?这就涉及到离子的放电顺序的问题了,大家阅读课本,了解以下离子的放电顺序。

【学生】阅读课本。

【板书】(2)是哪些离子得失电子

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2+>Zn2+> H+(水)Al3+>Mg2+>Na + >Ca2+> K+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活性电极﹥阴离子。即:

Cu>Hg >Ag>S2->I->Br->Cl->OH->(NO3-、SO42-含氧酸根)>F-

【讲解】那么大家根据放电顺序写出该电解的阴阳两极的电极方程式。

【练习】1.书写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硫酸的电极方程式和电解池方程式。

2.用惰性电解Fe2(SO4)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写出电解的电极方程式。

【作业】用石墨做电极,电解H2SO4溶液NaSO4溶液NaOH溶液HgCl2溶液CuSO4溶液KI 溶液,分别写出电解的电极方程式和总方程式。

为下节课讲电解的几种类型作铺垫!

【板书设计】

一、电解的原理

(一)概念

1、电解:

2、电解池:

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外加直流电源

(2)两个固体电极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得到电子的电极,

阳离子移到的电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失去电子的电极,

阴离子移到的电极。(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4)构成闭合的电路

(二)电极产物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阴极:2Na+ +2 e- = 2Na

阳极:2Cl-— 2e- = Cl2↑

总方程式:2Na+ + 2Cl-通电

2Na + Cl2↑(离子方程式)

2NaCl 通电

2Na + Cl2↑(化学方程式)

(1)明确电解液中存在的离子

(2)是哪些离子得失电子

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2+>Zn2+> H+(水)Al3+>Mg2+>Na

+ >Ca2+> K +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活性电极﹥阴离子。即:

Cu>Hg >Ag>S2->I->Br->Cl->OH->(NO3-、SO42-含氧酸根)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叫电解?

2、什么叫电解池?

3、判断阴、阳极的方法有哪些?

4. 以石墨作电极分别电解下列溶液,在阴极不能得到氢气的是(B )

A. Na2SO4

B. AgNO3

C. NaCl

D. NaOH

【讲解】电解的几种类型

(1)电解含氧酸、强碱溶液及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实质上是电解水,电解水型;

(2)电解不活泼金属无氧酸盐,实际上是电解电解质本身,分解电解质型;

(3)电解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放氧生酸型;

(4)电解活泼金属(K/Ca/Na)的无氧酸盐,放氢生碱型;

【板书】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的类型:

1.电解水型

2.分解电解质型

3.放氧生酸型

4.放氢生碱型

【过渡】下面我们结合几个例子看看电解原理的应用

(一)电解食盐水

【预习提示】1、预测电解食盐水的现象是有哪些?

2、电解食盐水的产物是什么?

3、在电解食盐水时,溶液中各离子的移向何极?

4、在电解食盐水的过程中,溶液的PH值如何变化?

【学生】预习后回答

【视频】电解食盐水

【讲解并板书】现象:

电流流向:电子流向:

阴阳极反应方程式(滴加酚酞红,红色先出现在哪?):

阴极:2H++2e-→ H2↑阳极:2Cl-→ Cl2↑+2e-

总方程式(阴极产物,阳极产物各是什么?):

总反应式:2NaCl+2H2O = 2NaOH+H2↑+Cl2↑ (条件:通电)

溶液PH值变化:

【学生】预习氯碱工业

【讲解】氯碱工业示意图及阳离子交换膜的两个优点。

【讲解】在电解过程中,由于阴极区OH-浓度变小,水的电离平衡向生成H+和OH-的方向移动,随着H+不断变为氢原子并最终形成氢气逸出,使阴极区溶液中的OH-越来越多。用隔膜就可以阻止OH-移向阳极,则使氢氧化钠可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富集,由阴极溶液可以得到烧碱。还可以得到另外两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氯气和氢气。

【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在线】水的电离和离子放电顺序

【强调】离子放电顺序是对在一定条件下,离子并不都能在电极上发生反应。而且所给的离子放电顺序是一定条件下的经验规律,不同的实验条件会存在不同的顺序,规律是有条件限制的。

【阅读】工业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

【课堂练习】练习册P13 1、2、4、13

【作业】P18 1

【板书设计】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的类型:

5.电解水型

6.分解电解质型

7.放氧生酸型

8.放氢生碱型

(一)电解食盐水

现象:电流流向:电子流向:

阴阳极反应方程式(滴加酚酞红,红色先出现在哪?):

阴极:2H++2e-→ H2↑阳极:2Cl-→ Cl2↑+2e-

总方程式(阴极产物,阳极产物各是什么?):

总反应式:2NaCl+2H2O = 2NaOH+H2↑+Cl2↑ (条件:通电)

溶液PH值变化:

(第三课时)

【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学生】

【预习提示】1、在铜的电解精练中,阴阳极材料各是什么?能不能换成其他的材料?

2、对电解质溶液是有什么要求?

3、阴阳极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4、可以得到什么副产物?

【学生】预习后回答

【板书】(二)铜的电解精练

【视频】铜的电解精练

【讲解并板书】现象:电流流向:电子流向:

阴阳极反应方程式:阴极:Cu2+ + 2e-→ Cu阳极:Cu→ Cu2++2e-

电解的副产物

(三)电镀

【预习提示】【讲解】一件表面镀有其他金属的制品,我们可以把它的结构大致分为两大部分:镀件和镀层金属。那么这个镀层金属是这么镀在这个镀件上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问题。

【活动探究】在铁钉上镀铜

【板书】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注意点: ①电极:阴极——镀件(待镀金属制品) 阳极——镀层金属或惰性电极

②电镀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1.(1)a 、b哪一极为正极?

(2)若要给铁叉镀锌,a极选用什么材料?选择何种溶液?

(3)若要给铁叉镀金,a

2. 工业上采用Fe、C为电极电解K2MnO4溶液制KMnO4

(1)电解时,应以作阴极,电解过程中

阴极附近溶液pH将会,

(2)阳极反应式为,

(3)总电解反应式为.

答案: Fe 增大MnO42——e- =MnO4—2K2MnO4+2H2O=2KMnO4+2KOH+H2↑

【讲解】

例一:铂电极电解1LCu(NO3)2和KNO3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两极均产生11.2L(S.T.P)

气体.求电解后溶液的pH,并确定析出铜的物质的量.

解析:阳极4OH--4e-=2H2O+O2↑

阴极Cu2++2e- =Cu↓ 2H++2e- =H2↑

阳极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5×4 = 2mol,消耗4OH- 2mol,即产生H+ 2mol.

阴极生成0.5molH2,消耗H+ 1mol;所以溶液中C(H+)=1mol/L pH=0

生成H2转移的电子:0.5 ×2=1mol,故还有1mole- 用于还原Cu2+,可析出铜为0.5mol.

【练习】1.用石墨电极电解100mL H2SO4与CuSO4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

集到2.24L(标况)气体,则原混合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mol/L

B.2mol/L

C.3mol/L

D.4mol/L

2.某硝酸盐晶体化学式为M(NO3)x·n H2O,式量为242,将1.21g该晶体溶于水配成100mL 溶液,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当有0.01 mol 电子转移时,溶液中金属离子全部析出,此时阴极增重0.32g。求:

①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及x、n 值;

②电解溶液的pH(溶液体积仍为100mL)。

M x+ + x e- = M

0.005mol 0.01mol 0.32g

所以:x = 2 ;Ar(M) = 64 ;n = 3 产生H+为0.01mol,pH=1

3.右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

4.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Cu不能发生如下反应:Cu + 2H2O=Cu(OH)2↓+ H2↑。但选择恰当电极材料和电解液进行电解,这个反应就能变为现实。下列四种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中,能实

现该反应最为恰当的是

A B C

D

阳极石墨Cu Cu Cu

阴极石墨石墨Fe Pt

电解液CuSO4溶液Na2SO4溶液H2SO4溶液H2O

5.按下图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极是铜锌合金,B极为纯铜,

电解质中含有足量的铜离子。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极恰好

全部溶解,此时B极质量增加7.68克,溶液质量增加0.03

克,A合金中Cu、Zn原子个数比为

A 4︰1

B 3︰1

C 2︰1

D 任意比

【板书设计】

(二)铜的电解精练

现象:电流流向:电子流向:

阴阳极反应方程式:阴极:Cu2+ + 2e-→ Cu阳极:Cu→ Cu2++2e-

电解的副产物

(三)电镀

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注意点: ①电极:阴极——镀件(待镀金属制品) 阳极——镀层金属或惰性电极

②电镀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三、电解池、电解精练池、电镀池的比较 【作业】P 18 2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知识总结】 【典例精析】

【例1】如右图是电解CuCl 2溶液的装置,其中 c 、d 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C ) A.a 为负极,b 为正极 B. a 为阳极,b 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 电极质量增加

D.电解过程中,Cl - 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解析】依据电流方向,可推出a 为电源正极,b 为负极,则c 是电解池的阳极,Cl -

失电子转化为Cl 2;d 是电解池的

阴极,产生Cu ,d 电极质量会增加。

【例2】.用石墨电极持续电解下列溶液(电流强度不变),阳极

上产生气体的的量可能发生如下图所示变化的是(D ) A.KI 溶液 B.Na 2SO 4溶液

电极的放电顺序

电解

电解的定

电解原理的应用

定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阴阳极的判断

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阳极产物的判断

阴极产物的判断

阳极: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氯碱工业

电镀 铜的电解精练

C.CuSO4溶液

D.NaCl溶液

【解析】电解KI溶液时,I-优先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I2,起初没有气体放出。电解Na2SO4溶液相当于电解水,在阳极生成氧气,图象中不可能出现拐点。电解CuSO4溶液时,一直是OH-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O2,图象中同样不可能出现拐点。电解NaCl溶液时,Cl-优先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Cl2,当Cl-消耗完时,转换为OH-放电而生成O2,每转移1mol电子,可生成0.5molCl2,但只能生成0.25molO2,也就是说,前半段斜率较大,后半段斜率较小,与图象完全吻合。

【例3】.有X、Y、Z、M四种金属,已知:X可以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X和Z组成原电池时,Z为正极;Y和Z的离子共存于电解液中,Y离子先放电;M的离子氧化性强于Y的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

A.X>Y>Z>M

B.X>Z>M>Y

C.M>Z>X>Y

D.X>Z>Y>M

【解析】X可以置换出Y,说明金属活动性X>Y;X和Z作原电池电极时,Z为正极,说明金属活动性X>Z;Y和Z的离子共存,Y离子先放电,说明金属活动性Z>Y;M的离子氧化性强于Y的离子,说明金属活动性MZ>Y>M。

【例4】.用指定材料做阳极和阴极来电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甲,然后加入物质乙能使溶液复原。则合适的组合是(B)

阳极阴极溶液甲物质乙

A.Pt Pt NaOH NaOH固体

B.Pt Pt H2SO4H2O

C.C Pt NaCl 盐酸

D.粗铜精铜CuSO4Cu(OH)2

【解析】电解NaOH、H2SO4溶液,都是电解水,所以加水就可以复原,A错误;B正确;电解NaCl溶液后应加入氯化氢使之复原,如果加盐酸,会使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错误;D选项,阳极:Cu-2e-→Cu2+,阴极Cu2++2e-→Cu,电解质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没变,不用加任何物质。

【例5】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B)

A.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

B.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

C.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

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

【解析】用石墨作电极时,在阳极上应是Cl-放电,2Cl--2e-→Cl2,在阴极上是水电离出的H+

放电,2H++2e-→H2,水电离出的H+消耗后,产生的OH-与Cl2反应产生ClO-,则消毒液为NaClO和NaCl,如果Cl2在上端产生,则Cl2直接向外排出,不能与OH-反应,故Cl2应在下端产生,即b为电源的正极,与之相连的碳棒为阳极。

【练习讲评】

【题1】下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D)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

Na2SO4溶液

气体

C. 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 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解析】电解硫酸钠实质上只电解水。根据阳失氧、阴得还,可知阴极(a电极)产生氢气,阳极(b电极)产生氧气,所以a电极附近富集着氢氧根离子,使石蕊呈蓝色,4H2O+4e-→2H2↑+4OH-;而b电极附近发生2H2O-4e-→O2↑+4H+而使石蕊呈红色。

【题2】下列关于电解池中形成的闭合回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电解池中的闭合回路仅是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的

B.金属导线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阳极,从电解池的阴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C.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阴极运动,阳离子向阳极运动

D.相同时间内,阳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的电子与阴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的电子数相同

【解析】在电解池中,导线和电极上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而溶液中则靠离子的定向移动,才使整个电解池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导线中电子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电子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向电源的正极,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阴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不论如何,两极上转移的电子数总是相等的。

【题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通过电解实现

C.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得到NaOH溶液和氢气

【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氢气和NaOH溶液。

【题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质量增加,电解质溶液的pH下降的是(B)

A.CuCl2溶液

B.AgNO3溶液

C.BaCl2溶液

D.H2SO4溶液

【解析】4 AgNO3+2H2O==4Ag+O2↑+4HNO3阴极产物为Ag ,阳极产物为氧气和氢氧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 6v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主要教学过程 【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2.3《化学平衡状态》参考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引入]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 [讲]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案及习题(附答案)

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熔融氯化钠电解体系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电解、电解池概念,清晰地建立起电极 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判断阴极和阳极; 2.通过运用电解的原理分析食盐水的电解、铜的电解精练,了解这些较复杂体系中所发生 的反应以及电解的实用价值; 3.通过学习电镀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另一种电解原理的应用方法,并 进一步体会电解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4.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5.从能量的角度理解化学科学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方法,经联想质疑中熟知的反应切入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本节学习;以已知离子在电场中的定向移动为起点,从而分析具体反应中阴阳离子的移向,在渐进的学习中明白电解、电解池,并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在电解原理的应用中,要让学生明白规律是有条件限制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化学的魅力,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了解方法的重要意义,明白将来实现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教学难点: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课时安排:共5课时(新课3课时,复习练习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联想?质疑】已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a(s)+Cl2=2NaCl(s) △H= —?mol—1如果要真个反应反方向进行,则需要外界提供能量,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外界能量。 【学生】电能。 【提问】那么这样的反应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学生】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教师】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中重要方法就是电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电解。首先我们来以电解熔融NaCl了解一下电解的原理 【板书】一、电解的原理 【阅读交流】 1)、通电前,熔融氯化钠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的运动情况怎样 2)、通电后,外电路上的电流方向怎样 3)、接通电源后,熔融氯化钠中Na+、Cl-各向那个方向运动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投影]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讲]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 (溶解)>v (结晶) 平衡时v (溶解)=v (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探讨]我们学过那些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讲]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 和0.01molH 2O(g),的体系中各组分的速率与浓度的变化 [投影] [讲]开始时c(CO) 、c(H 2O)最大,c(CO 2) 、c(H 2)=0。 相等 V 正 时间 速率 V 逆

bhaleAAA高中化学电解池习题

b h a l e A A A高中化学电 解池习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bb897672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2013年人教版化学选修4电子题库 第四章第三节知能演练轻松闯 关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电解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 .原电池跟电解池连接后,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阳极 C .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D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气 解析:选B 。电解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 正确;原电池跟电解池连接后,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阴极,因此B 错误;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电解饱 和食盐水时,阴极反应为2H ++2e - ===H 2↑。阴极区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气,所以选项C 、D 正确。 2.(2012·阜新高二测试)用铂电极分别电解KCl 溶液和K 2SO 4溶液时,都会出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是( ) A .溶液中K + 离子浓度都不变 B .溶液的pH 都不变 C .阳极上都生成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成蓝色的无色气体 D .阴极上都生成可燃性气体 解析:选D 。用Pt 电极电解KCl 溶液,反应为2KCl +2H 2O=====电解 2KOH +H 2↑+Cl 2↑,溶液的 pH 将增加,B 错。用惰性电极电解K 2SO 4溶液,相当于电解水,K + 浓度将增加,A 错。电解KCl 溶液,阴极上产生H 2,阳极上产生黄绿色气体Cl 2,电解K 2SO 4溶液,阴极上产生H 2,阳极上产生O 2,所以C 错。二者阴极均产生可燃性气体H 2,D 对。 3.(2012·长春高二月考)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 +2Ag===2AgCl↓+H 2↑能进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解析:选C 。据已知反应2HCl +2Ag===2AgCl↓+H 2↑为非自发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要实现该反应,必为电解池,Ag 作阳极,阴极为任意电极,A 、C 为电解装置,但A 中Ag 为阴极,不会溶解,故正确答案为C 。 4.如图两装置中,溶液体积均为200 mL ,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工作 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都通过0.02 mol e - 。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条件时产生气体体积:①=② B .电极上析出固体质量:①<② C .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 --4e - ===2H 2O +O 2↑ ②中负极:2H ++2e - ===H 2↑ D .溶液的pH 变化:①变小 ②增大 解析:选D 。图①为电解池,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2e -===Cu ,阳极:4OH --4e - ===O 2↑ +2H 2O 。图②为原电池,电极反应为正极:2H ++2e -===H 2↑,负极:Zn -2e -===Zn 2+ ,导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的KOH 2.下面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 B.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水是非电解质 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盐酸溶液 C.熔融的氢氧化钠 D.固体氯化钾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乙酸 B.酒精 C.食盐 D.氨气 5.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下列各项中,应使等式两边相等的是( ) ①离子数目相等②粒子总数相等③原子数目相等④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跟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⑤分子数目相等⑥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A.只有①⑤ B.只有②④ C.只有③⑥ D.只有④⑥ 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 A.由弱变强 B.由强变弱 C.由强变弱,再变强 D.由弱变强,再变弱 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相互间不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Na+、Mg2+、Cl-、OH- 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 D.Na+、HCO3-、OH-、Ca2+ 8.电解质在人体内的作用是十分广泛和十分重要的,当电解质紊乱时,人体就

要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 A.Mg2+ B.Ca2+ C.Fe3+ D.Na+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混和:SO42-+Ba2+=BaSO4↓ C.硝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铜与硫酸混和:Cu2++SO42-=CuSO4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能导电,所以NaOH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KCl不导电,但KCl是电解质 C.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条件下能否发生离子反应?对能发生的写出离子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 (1)CH3COONa溶液与HCl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OH)2的澄清溶液与Na2SO4稀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Ca(OH)2的澄悬浊液与Na2SO4浓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Cu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完整word)高中化学电解池

电解池 编稿:乔震审稿:祝鑫责编:宋杰 【本节学习目标】 1、知道电解池的形成条件,正确叙述电解原理; 2、能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 4、了解氯碱工业、电镀工业、电冶金工业的化学原理。 学习重点:理解电解原理和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电解原理(本质)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电解原理: (通过外接电源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1、实验探究: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①实验一:将两根碳棒分别插进装有CuCl2溶液的U型管两端,浸入1分钟后,观察现象。 实验二:用导线连接两根碳棒后,并接上电流计,再分别插进装有CuCl2溶液的U型管的两端,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和两极的变化。 实验三:在装有CuCl2溶液的U型管两端,插入两根碳棒作电极,并接上电流计,接通12V的直流电源,把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后,观察U型管内两极、溶液颜色、试纸颜色的变化和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②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一、二都无现象,实验三中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碳棒上有一层红色的固体析出,说明有铜生成;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碳棒上有气泡产生,并有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成了蓝色,说明有氯气生成;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解质溶液导电;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说明Cu2+的浓度逐渐减小。 ③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完毕后,把沾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塞在U型管两端,吸收有害气体。 小结: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结论:CuCl2溶液通电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Cu 和Cl2,电流的作用是这种化学变化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2、电解池: ①电解池的定义:借助于电流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叫电解池或电解槽。电解池就是一种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②电解池的电极名称:电解池的两极由电极与电源正、负极的连接情况直接判断。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吸引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吸引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氧化反应。 说明:阳极有惰性电极和活性电极之分,隋性电极只导电,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Pt、Au);活性电极既导电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u、Ag等)。 ③电解池的组成: 直流电源、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用导线连接成闭合电路。 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在外加直流电源的作用下,使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就是电解。 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的离子分别向两极做定向移动,阴极

高中化学电解质概念

电解质概念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NaCl 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 溶液是强电解质 B、NaCl晶体不导电,但NaCl 是强电解质 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所以氯化氢是非电解质 D、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凡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B、凡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C、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分子与其电离出的离子共存 D、任何强酸和强碱在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都可用离子方程式H++OH- =H 2 O 表示3、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导电,但本身是非电解质的是( ) A、Na B、HCl C、NH 3·H 2 O D、SO 2 离子共存 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H+、Cl-、Na+、SO 42-、B、Na+、Ba2+、OH-、SO 4 2-、 C、CO 32-、SO 4 2-、Ca2+、H+、D、K+、Na+、Cu2+、OH-、 2、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 A、Mg2+、Al3+、Cl-、SO 4 2-、B、Cu2+、Al3+、Cl-、OH-、 C、Al3+、Fe3+、S2-、SO 42-、D、Ca2+、K+、SiO 3 2-、Cl-、 3、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在强酸性和强碱性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2+、K+、NO 3-、SO 4 2- B、NH 4 +、Mg2+、Cl-、SO 4 2- C、K+、Na+、NO 3-、SO 4 2- D、Na+、Ba2+、MnO 4 -、SO 4 2- 4、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SO 32-、MnO 4 -、K+、H+、B、H+、Ca2+、HSO 3 -、Cl-、 C、H+、K+、OH-、NO 3-、D、Cu2+、Fe3+、NO 3 -、OH-、 5、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 4+、NO 3 -、K+、SO 4 2- B.CO 3 2-、NO 3 -、HCO 3 -、Na+ C.Na+、ClO-、AlO 2-、NO 3 - D.H+、K+、Na+、SO 4 2-

化学电解质优秀教案

课题:电解质 【教材分析】 电解质是高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化学1在专题1第一单元“物质的分散系”给出了电解质的有关概念;专题2第二单元离子反应介绍了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奠定基础;电解质的相关知识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认识电离的本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为后续深入学习化学反应的实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学会辨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了解电解质导电实质,会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通过总结归纳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培养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分析生活现象,学会用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辨别,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学情分析】 进入高一学习的学生,思维正由经验型、直观型向理论型、辩证型转化,但也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在教学时应该稍加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经验。此阶段学生头脑中已经初步具备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并且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对本课题并不陌生,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比较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1: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生活中用电给予了人们很大的方便,但 也要注意安全用电,避免触电。身体有汗的人接触使用着 的电器比较容易发生触电,从化学的角度大家知道为什么 吗? 【总结】汗水里含有一些盐,我们知道盐水是可以导电的。 盐水为什么可以导电呢?大家回想一下NaCl溶于水后发 生的变化。 【放映】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 【讲述】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自由移动的水合离 【听讲】 【思考】 【讨论】 【回答】因 为汗水里 面含有盐, 汗水可以 导电。 【听讲】 从学生熟 悉的生活 现象出 发,引导 学生从化 学的角度 思考问题 为概念的 形成提供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和O2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SO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2.可逆反应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 C(g)+ D(g)达到平衡。() A.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 1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

2019年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程 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解析版)

第01讲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 【知识梳理】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能导电的物质有哪些?他们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金属单质可导电,是因为里面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溶液也可以导电,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吗? 提示:不一定,如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提示:不一定,如金属单质、石墨等。 (4)电解质本身一定导电吗? 提示:不一定,如固体氯化钠就不导电。 (5)NH3、SO2、SO3、CO2等的水溶液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提示:SO2、SO3、CO2等的水溶液能导电,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H2SO4、H2CO3)电离所致,并非自身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SO2、SO3、CO2等为非电解质,而H2SO3、H2SO4、H2CO3为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比较

[例1] 今有九种物质:①铝线②石墨③氯气④BaSO4晶体⑤纯硫酸⑥金刚石⑦石灰水⑧乙醇⑨熔化的NaCl 其中能导电的是①②⑦⑨, 属于电解质的是④⑤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⑥⑦。 【解析】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解析】选C。A项氯化钠是电解质,B项铜丝是单质,所以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CO2是非电解质 【小结】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盐酸溶液等 (2)从物质性质角度: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①有些电解质溶于水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如HCl气体。 ②有些电解质只在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如BaSO4。 2.SO2、SO3、CO2等的水溶液能导电,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H2SO4、H2CO3)电

高中化学1.2.1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核心微网络 素养新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学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 [预习新知] 一、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概念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 合物 实例 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 酒精、蔗糖 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1)酸的电离(如H 2SO 4):H 2SO 4===2H ++SO 2- 4 (2)碱的电离(如NaOH):NaOH===Na ++OH - (3)盐的电离(如CuSO 4):CuSO 4===Cu 2++SO 2- 4 三、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 1.电解质――――――――→溶于水电离产生 自由移动的离子――――→外接电源 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四、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 )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 - )的化合物。 3.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NH + 4)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即学即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 (2)Fe 、Cu 能够导电,说明它们都是电解质。( ) (3)电解质需要通电才能发生电离。( ) (4)Na 2SO 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 2SO 4===2Na ++SO 2- 4。( ) (5)SO 2的水溶液能导电,故SO 2为电解质。( ) (6)液态H 2SO 4、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 2SO 4、NaCl 均不是电解质。( ) (7)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 ) (8)蔗糖溶于水和熔融时都不导电,蔗糖是非电解质。( ) 答案:(1)× (2)× (3)× (4)√ (5)× (6)× (7)× (8)√

高中化学电解池习题

电解 (2)离子的放电顺序:(物质在电解池的阴、阳两极发生反应的过程叫放电) 阴极:氧化性强的离子先得电子 Ag +>Hg 2+>Fe 3+>Cu 2+>H +(酸溶液)>Pb 2+>Sn 2+>Fe 2+>Zn 2+>H +(水溶液)>Al 3+>Mg 2+>Na +>Ca 2+>K + 阳极:阳极金属或还原性强的离子先失电子 活性电极>S 2->I ->Br ->Cl ->OH ->N>S>F - -电解质阴离子放电-2H -- 1.关于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一极为负极 B.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 C.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一极为正极 D.电解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阳极 2.若某装置发生反应:Cu+2H +Cu 2++H 2↑,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一定为原电池 B.该装置为电解池 C.若为原电池,Cu 为正极 D.电解质溶液可能是稀硝酸 3.有关以下甲、乙、丙、丁四个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负极反应式为2H ++2e -H 2↑ B.乙中阳极反应式为Ag ++e -Ag C.丙中H +向石墨棒方向移动 D.丁中电解开始时阳极产生黄绿色气体 4.下面列出了电解不同物质时发生的电极反应,其中错误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Na++e-Na B.电解CuSO4溶液,阴极:Cu2++2e-Cu C.电解熔融NaCl,阴极:Na++e-Na D.电解NaOH溶液,阳极:4OH--4e-2H2O+O2↑ 6.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右图是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 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电解总反应为 2Cu+H2O 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 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2O生成 7.下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处 ()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电解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跟电解池连接后,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阳极 C.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气 2.用铂电极分别电解KCl溶液和K2SO4溶液时,都会出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是( ) A.溶液中K+离子浓度都不变 B.溶液的pH都不变 C.阳极上都生成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成蓝色的无色气体 D.阴极上都生成可燃性气体 3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进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5.()用阳极X和阴极Y电解Z的水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再加入W,能使溶液恢复到电 8.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4讲: 电解质 (学生版)

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会判断离子共存 知识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SO2、CO2不属于电解质,而H2SO3、H2CO3是电解质. 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 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知识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弱碱)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NO3、HCl、HBr、HI等 强碱: NaOH、KOH、Ba(OH)2、Ca(OH)2等 大多数盐:BaSO4、AgCl等 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CH3COOH、H3PO4、HClO等 弱碱:NH3·H2O等 极少数盐: HgCl2、Pb(CH3COO)2等 水 知识点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电离: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里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 强电解质用 = ,弱电解质用 例:CaCl2 = Ca2+ + 2Cl_, HCl = H+ + Cl- , Na2SO4 = Na+ + SO4 2_ NaHCO3 = Na+ + HCO3―,NaHSO4 = Na+ + H+ +SO42― HF H+ + F-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到位. H2CO3 H++HCO3-,HCO3- H++CO3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NH 3·H2O NH4+ + OH- Fe(OH)3 Fe3+ + 3OH- (3)弱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成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酸根是部分电离. NaHCO3=Na++HCO3-,HCO3- H++CO32- (4)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完全电离,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的电离是不相同的. 熔融状态时:NaHSO4=Na++HSO4- 溶于水时:NaHSO4=Na++H++SO42- 知识点四.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2.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鲁科版选修42

3-2-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pH的含义。 2. 了解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在解决水溶液问题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相关应用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1、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时反应速率相同吗?PH值相同吗?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PH值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时反应速率相同吗?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知道如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存在着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平衡。它符合化学平衡的一切特征。 【分析】以CH3COOH的电离为例分析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 CH3COOH CH3COO— + H+。 【提问】上述v-t图体现了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有什么特点?

【讲解】电离平衡时:v(离子化)=v(分子化)> 0;溶液中的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讲解】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板书】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 2、符号:K(弱酸Ka,弱碱Kb) 对于AmBn mA n+ + nB m— K = [A n+]m [B m—]n [AmBn] 【练习】写出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答案】K a = [H+][CH3COO—] [CH3COOH] NH3?H2O NH4+ + OH—K b = [OH—][NH4+] [NH3?H2O] 【板书】3、影响因素:温度T T升高,K增大 4、K的意义: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讲解】比如说:K a的意义:K a增大,达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增多,酸性增强;Kb的意义:K b增大,达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OH—]增大,碱性增强。 【练习】已知:H3PO4H+ + H2PO4—K a1 = 7.1X10—3mol?L—1 H2PO4—H+ +HPO42—K a2 = 6.2X10—8mol?L—1 HPO42—H+ +PO43—K a3 = 4.5X10—13mol?L—1 写出K a1 、K a2、K a3的表达式,并写出K a1 ?K a2?K a3的表达式 【说明】课本P80 K a(HCN)= 6.2X10—10mol?L—1 K a(CH3COOH)= 1.7X10—5mol?L—1 K a(HF)= 6.8X10—4mol?L—1 酸性:HF > CH3COOH > HCN 【过渡】电离平衡常数表示电离的程度有时不够直观,为了更好的比较电解质的电离

高二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综合练习题 、单选题 1. 下图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 a 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 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 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 图c中,接通开关时Zn 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 图d中,Zn-MnO 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 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2.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 < Ni 2+ < 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为:Ni 2+ + 2e- = Ni B. 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2+ 2+ C. 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 和Pt 3. Li-Al/FeS 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FeS+2e- Li 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Li-Al 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 的化合价为+1 价 B.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Li+FeS Li 2S+Fe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Al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 2S+Fe-2e-2Li ++FeS 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 2),充电时LiCoO 2中Li被氧化,Li +迁移并以原子形 充电 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 )中,以LiC 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 2+C6?CoO2 +LiC 6 ,下列说法正确放电 的是( ) A. 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LiC 6 -e- Li+ +C6 +- B. 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oO 2 +Li +e LiCoO 2 C. 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电解质

专题三电解质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 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 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 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 水:H2O 二、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用“=== ” 如:H2SO4=== 2H+ + SO42— BaSO4=== Ba2+ + SO42— (2)弱电解质:用“” 如:HF H+ + F— CH3COOH CH3COO— + H+ NH3?H2O NH4+ + 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