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功能有哪些

呼吸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功能有哪些

呼吸系统的作用是什么主要功能有哪些

呼吸系统是维持人体各项机能持续更新的重要场所,如此重要的呼吸系

统的作用是什幺,主要功能又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

以供大家参考。

1呼吸系统的作用是什幺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

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正常人体的新陈代谢。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一)呼吸道

(1)上呼吸道:①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前鼻腔生有鼻毛,对吸入空气起过滤作用,可以减少尘埃等有害物质的吸入,而且当鼻腔受到有害气体或异物刺激时,往往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反应,避免有害物吸入,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②咽是一个前后略扁的漏斗形管道。咽具有吞咽和呼吸的功能,此外咽也是一个重要的发音共振器官,对发音起辅助作用,咽部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由扁桃体等组成咽淋巴环,可防御细菌对咽部侵袭。而且喉的支架主要由会厌软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所组成,当呼吸或发音时,会厌打开,空气可以自由出入,

而当吞咽时,会厌自动关闭,避免食物进入气管。

(2)下呼吸道:下呼吸道是指气管、总支气管、叶、段支气管及各级分支,直

到肺泡。气管是气体的传导部分。

(二)肺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位于胸腔,呈圆锥形,右肺较左肺略大,肺内侧

的肺门与纵隔相依附。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进出

第三十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六章呼吸系统药物 学习要点 咳痰、咳嗽和喘息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三大症状,祛痰药、镇咳药和平喘药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对症治疗药物。 一、祛痰药 祛痰药是指能增加呼吸道分泌,稀释痰液并易于排出的药物。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分成刺激性祛痰药和粘痰溶解药。 氯化铵:口服对胃粘膜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炎症而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 乙酰半胱氨酸:使粘痰中连接粘蛋白肽链的二硫键断裂,变成小分子的肽链,从而降低痰液的粘滞性,易于咳出。 雾化吸入用于治疗粘痰阻塞气道、呼吸困难者。 二、镇咳药 镇咳药可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及外周性镇咳药。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苯丙哌林、苯佐那酯等。 可待因:又命甲基吗啡,抑制咳嗽中枢,适用于慢性和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其不良反应有呼吸中枢抑制和便秘作用,还有成瘾性。 喷托维林:人工合成的非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选择性抑制咳嗽中枢,并有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部麻醉作用,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抑制呼吸道感受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咳嗽。 三、平喘药 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可分成六类: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如异丙肾上腺素、克伦特罗等。激动3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增加平滑肌细胞内CAMP浓度,从而使平滑肌松 弛;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可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作;②茶碱及其复盐,如氨茶碱、胆茶碱。短期应用可促进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阻断腺苷受体;减少炎症细胞向支气管浸润,具有抗炎作用;③ M 旦碱受体阻断药,如异丙阿托品等;④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倍氯米松、氟尼缩松、布地萘德等;⑤肥大细胞膜稳定药,如色甘酸钠、奈多罗米等;⑥其他平喘药,如IgG抑制药、PAf拮抗药等。 肾上腺素:对a、3受体均有强大的激动作用。其舒张支气管主要靠激动3受体。a 受体激动可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减轻水肿,有利于气道通畅。皮下注射可缓解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 麻黄碱: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缓慢、温和、持久。用于轻症哮喘和预防哮喘发作。异丙肾上腺素:选择性作用于3 受体,对3 1、3 2受体无选择性。平喘作用强大,可吸入给药。主要用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皮下注射可缓解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 沙丁胺醇对3 2受体的作用强于3 1受体,适用于夜间哮喘发作。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A型题(本大题34小题.每题1.0分,共34.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色甘酸钠预防哮喘发作的主要机制是: A 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B 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递质释放 C 阻断腺苷受体 D 促进儿茶酚胺释放 E 激动β2受体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主要机理是: A 抗炎、抗过敏作用 B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 C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E 阻断M受体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首选哪种药物: A 麻黄碱 B 沙丁胺醇 C 异丙肾上腺素

D 阿托品 E 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预防支气管哮喘用药。沙丁胺醇口服有效,作用可维持4~6h,而且有明显的β受体选择性,其舒张支气管作用较强,故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预防。这种考虑完全正确,但本题所问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首选药物,选项中A项麻黄碱更具优点,因为麻黄碱作用出现缓慢、温和、持久更适宜预防给药。同时麻黄碱不但激动β受体,且激动α受体,可使支气管黏膜血管收缩,减轻水肿,有利于气道畅通。 第4题 外周性镇咳药是: A 溴己新 B 喷托维林 C 苯佐那酯 D 氯哌斯汀 E 右美沙芬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下列祛痰药的叙述错误项是: A 间接起到镇咳和抗喘作用 B 裂解痰中的黏多糖,使痰液变稀 C 部分从呼吸道黏膜排出形成高渗,使痰液变稀 D 增加呼吸道分泌,稀释痰液 E 扩张支气管,使痰易咯出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 呼吸道和肺的功能教案 冀教版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呼吸道和肺的功 能教案冀教版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道各个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的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并通过对图中文字的仔细阅读和思考,进一步认识呼吸道各个器官结构特点以及呼吸道具有的保证气体顺畅地出入肺,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之变得温暖、湿润、清洁的功能。最后通过体会呼吸与吞咽关系的实验是学生了解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位置关系及会厌软骨的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明人体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 (三)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三、重点难点 呼吸道合肥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四、教学媒体 挂图、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身边事(引入)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的产生 与肺不停地呼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今天开始 我们就一同来学习第一节呼吸。呼吸是由呼吸 系统来完成,而呼吸系统又是由呼吸道和肺组 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呼吸的 第一部分内容呼吸道和肺的功能。 倾听 吸引学生兴趣 探究竟早春的天气变化无常。突如其来的寒流使 气温骤降,许多同学都敢冒了。他们打喷嚏, 流鼻涕,不停的咳嗽,痰也很多。为什么感冒 时会有这些现象呢? 仔细阅读图3-1,按顺序说出组成呼吸系统的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各个器官的名称 其中哪些器官组成呼吸道? 呼吸道有哪些结构特点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哪些结构特点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整个内表面都覆盖着黏膜,鼻腔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由气管树和肺泡组成。肺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 肺的功能是什么? (进行气体交换。) 仔细阅读图3-2,理解纤毛、黏液和腺细胞的作用。想一想,痰是怎样形成的? (腺细胞分泌黏液(黏液使气管内湿润,内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在纤毛向咽喉的方向不停地摆动下,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变形成了痰。) 感冒时,咳嗽、痰多是对呼吸道的有害反应还是保护性反应?(保护性反应。)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有软骨作支架。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肺,在肺内形成树枝状分支,在分支的末端形成许多肺泡。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的数量极多,成年人约有3亿~4亿个,总面积可达100㎡。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和弹性纤维,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紧密贴在一起。 大家谈仔细阅读图3-2,理解纤毛、黏液和腺细胞的 作用。想一想,痰是怎样形成的? 感冒时,咳嗽、痰多是对呼吸道的有害反应还 是保护性反应?(保护性反应。) (腺细胞分泌黏液(黏液使气管内湿润,内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在纤毛向咽喉的方向不停地摆动下,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变形成了痰。) 知识链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有软骨作支架, 整个内表面有覆盖着粘膜,鼻腔粘膜内有丰富 的毛细血管。 3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 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把温暖、湿润、清 洁的空气送入肺。 4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识记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2、呼吸道的作用是:鼻腔有鼻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减少对不良刺激的影响。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痰中含有病菌。 3、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为此,我们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入口,食物进入气管,容易引起剧烈的咳嗽。 呼吸的四个环节 1、肺通气 A、肺通气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即我们平时说的呼吸,一般每分钟16—18次,通过可以测定肺活量和胸围差来表示,肺活量是衡量肺脏功能强弱的标志产。 B、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C、呼吸运动的原理。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胸廓的纵径加长→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即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提外,即呼气。因此,是胸廓的变化才引起吸气和呼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D.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

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韶关市第九中学王燕娟 一.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十章第二节人体获得氧气的过程内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下节课呼吸运动引起的《肺通气》及《肺换气》的过程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呼吸是人体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动,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比较少。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并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表现为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交流的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数据、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入空气的处理作用; (3)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五.教学策略 呼吸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基础知识部分,为后面的肺通气及肺换气的学习埋下伏笔。呼吸系统的组成虽不难理解,但是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其内部的结构,只能通过图文等资料分析探究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科学的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

1、胸膜炎干咳伴胸痛者宜选用 A、可待因 B、喷托维林 C、氨茶碱 D、溴己新 E、氯化铵 答案A 2、常用于祛痰,又可以酸化尿液的药物 A、右美沙芬 B、喷托维林 C、氯化铵 D、乙酰半胱氨酸 E、溴己新 答案C 3、沙丁胺醇的平喘作用 A、兴奋α1受体 B、兴奋β1受体 C、兴奋β2受体 D、兴奋H2受体 E、兴奋M1受体 答案C 4、大量黏痰阻塞气道的紧急情况处理 A、口服溴己新 B、口服氯化铵 C、注射氨茶碱 D、气雾吸入异丙肾上腺素 E、乙酰半胱氨酸气管滴入 答案E 5、用于预防哮喘发作而对发作期无效的药物 A、氨茶碱 B、克伦特罗 C、色甘酸钠 D、异丙肾上腺素 E、异丙托溴铵 答案C

6、既可以平喘又可以强心利尿的药物 A、氯化铵 B、氨茶碱 C、色甘酸钠 D、肾上腺素 E、沙丁胺醇 答案B 7、能裂解黏痰的黏蛋白成分,使痰粘稠度降低而易于咳出的药物 A、麻黄碱 B、可待因 C、氨茶碱 D、喷托维林 E、乙酰半胱氨酸 答案E 8、用于顽固性哮喘宜选用 A、氨茶碱 B、麻黄碱 C、异丙肾上腺素 D、倍氯米松 E、酮替芬 答案D 9、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常口服使用的药物 A、氨茶碱 B、肾上腺素 C、沙丁胺醇 D、异丙托溴铵 E、胆茶碱 答案E 10、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嗜睡 B、心动过缓 C、心动过速 D、低血压 E、过敏反应 答案C

11、氨茶碱静脉注射速度过快不会出现的不良反应 A、心悸 B、中枢兴奋 C、中枢抑制 D、心律失常 E、血压骤降 答案C 12、患者男66岁,患高血压同时伴有支气管哮喘,在治疗哮喘时,不宜选择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沙丁胺醇 C、异丙托溴铵 D、氨茶碱 E、糖皮质激素 答案A 13、某患者手术后呼吸道有黏痰不宜咳出,我们可以考虑下面哪种药物治疗 A、可待因 B、氯化铵 C、乙酰半胱氨酸 D、氨茶碱 E、溴己新 答案C 14、患者男,22岁行走于花园附近时,突觉鼻、眼痒,流涕,打喷嚏,继之出现胸闷气促,即去医院治疗,既往有吃鱼虾过敏现象。患者所患疾病可能为 A、高血压 B、糖尿病 C、内源性哮喘 D、外源性哮喘 E、感冒 答案D 15、为预防哮喘的发生可选择哪种药物 A、肾上腺素 B、沙丁胺醇 C、氨茶碱 D、色甘酸钠 E、二丙酸倍氯米松

4.3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考试答案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够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单选题] * A.(正确答案) B. C. D. 2.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单选题] * A.鼻、器官和肺 B. 器官和肺

C.呼吸道和肺(正确答案) D.鼻、咽、气管和肺 3. 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 [单选题] * A.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B. 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 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D.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外界空气进入肺先经过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4. 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比,成分变化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 氧增加,二氧化碳减少(正确答案) B. 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C. 氧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和二氧化碳都不变 5. 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④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单选题] * A.①②③(正确答案)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①鼻毛可阻挡吸入 的尘埃;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故选A 6. 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 [单选题] * A.使人漂亮 B.使鼻孔较大,有利于预热寒冷空气 C.使鼻腔较长,有利于预热寒冷空气(正确答案) D.使鼻毛较长,有利于预热寒冷空气 答案解析: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鼻腔长有利于预热空气 7. 对吸入的空气起到预热作用的是( ) [单选题] * A.黏膜 B.鼻毛 C.鼻腔黏膜上的毛细血管(正确答案) D.黏液 8.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单选题]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正确答案)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有利于保护声带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呼吸系统疾病三大典型症状:咳嗽、咳痰、喘息。 相应的对症治疗的药物: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 平喘药: 支气管扩张剂 (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共有的平喘作用机制: 1、激动呼吸道平滑肌β2受体促进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使c AMP水平升高,引起平滑肌松弛; 2、激动呼吸道肥大细胞β2受体,抑制组胺等释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水肿。 3、动支气管平滑肌粘膜血管α受体减轻粘膜充血水肿。 (1)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舒喘灵)、特布他林、克伦特罗(瘦肉精) 【作用特点】: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对β1受体基本无作用,心脏反应较少见。 【临床应用】控制哮喘症状(气雾剂)预防发作(口服) (二)茶碱类——氨茶碱 【药理作用及机制】 1. 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1)抑制磷酸二酯酶(PDE)使c AMP降解减少,c AMP水平升高,松弛支气管平滑肌;(2)促进AD、NA释放,间接激动β受体,使c AMP水平升高; (3)阻断腺苷受体,拮抗腺苷诱发的平滑肌痉挛。 2. 抗炎作用:抑制炎症细胞功能 3. 强心、利尿 (三)M胆碱受体阻断药 异丙托溴铵(异丙阿托品) 【作用机制】 1. 阻断支气管平滑肌上M受体使c GMP水平降低,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2. 降低迷走神经张力。 应用: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抗炎性平喘药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具有强大的抗炎抗免疫作用,但副作用多且重。 2.局部应用:吸入式给药 3.目前作为抗哮喘的第一线药。 4.重症者不能控制时需全身给药。 (丙酸)倍氯米松 特点: 1)为地塞米松衍化物。局部抗炎作用比地塞米松强百倍。 2)气雾吸入,直接作用于气道,通过抗炎、消除水肿、抑制变态反应而发生抗喘作用.

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韶关市第九中学王燕娟一.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十章第二节人体获得氧气的过程内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下节课呼吸运动引起的《肺通气》及《肺换气》的过程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呼吸是人体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动,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比较少。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并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表现为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交流的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数据、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入空气的处理作用; (3)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 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 讲究个人呼吸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五.教学策略 呼吸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基础知识部分,为后面的肺通气及肺换气的学习埋下伏笔。呼吸系统的组成虽不难理解,但是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其内部的结构,只能通过图文等资料分析探究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科学的

呼吸系统药物汇总(详细参考)

呼吸系统药物汇总 1、什么是镇咳药?它们是如何分类的? 答: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是呼吸道受到炎症、痰液等异物的刺激后,发出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通过咳嗽,可以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异物,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因此,咳嗽是一种有益的动作,同时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当患有某些疾病时,有时医生还要鼓励患者咳嗽,以使呼吸道通畅,只有当咳嗽频繁发作,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甚至促使病情发展,引起其他合并症时,才需使用镇咳药。因此,所谓镇咳药,就是指能制止或缓解咳嗽的药物。按作用机制的不同,通常将镇咳药分为两大类: 1、中枢性镇咳药,即通过抑制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的药物,有:可待因、右美沙芬(0TC)、喷托维林(0TC,又称咳必清)、苯丙哌林(0TC,又称咳快好)、氯哌斯汀(OTC,又称咳平)、二氧丙嗪(OTC)、替培啶等。 2、外周性镇咳药,凡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者,归为此类,有:那可丁(0TC)、普诺地嗪等。 2、什么样的咳嗽才有必要应用镇咳药? 答:不能一见咳嗽就使用镇咳药,轻度而不频繁,将痰液或异物排出可白行缓解的咳嗽,就无需使用镇咳药;只有那种无痰而剧烈的干咳,或有痰而过于频繁的剧咳,增加患者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甚至引起疾病发展或产生其他并发症情况下,才应适当选用镇咳药。这里要强调的是:镇咳药制止或缓解咳嗽,只是对症治疗,并未消除病因,如服药1周咳嗽仍未缓解或消失,应及时向医师或药师咨询,有针对性地进行病因治疗。 3、如何选用镇咳药? 答:镇咳药应根据咳嗽的性质和药物的特性合理选用,不是所有的镇咳药都可以用于任何性质的咳嗽,也不是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咳嗽都可使用同一种镇咳药。无痰的干咳,宜选磷酸可待因、枸橼酸喷托维林和氢溴酸右美沙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则宜选用磷酸苯丙哌林;对于痰多的咳嗽,除选用苯丙哌林这样既能镇咳又能稀释痰液的品种外,一般多在镇咳药的基础上,辅以祛痰药,或选用含有祛痰药的复方镇咳药,如复方甘草合剂。 4、为什么选用可待因要慎重? 答:可待因又名甲基吗啡,对延髓的咳嗽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镇咳作用强而快,但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仅为吗啡的l/4。本品还可使呼吸道黏液分泌减少,故只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对痰多而黏稠的病人不宜应用。此外,它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轻度收缩作用,故对呼吸不畅、有气道痉挛的病人也不宜应用。本品反复应用会成瘾,剂量过大能引起中枢兴奋症状,小儿可引起惊厥。因此,选用可待因镇咳要掌握适应证,不要滥用。口服,一般为一次15~30毫克,一日2~3次。 5、氢溴酸右美沙芬的作用如何?应用时要注意什么? 答:氢溴酸右美沙芬属中枢性镇咳药,其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但长期反复应用不易成瘾,所以,又称为非成瘾性镇咳药。其镇咳作用在抑制咳嗽频率方面与可待因相似,而在咳嗽强度的抑制方面则优于可待因。无镇痛作用,几乎无镇静作用,治疗量不抑制呼吸中枢。临床主要用于干咳,适用于感冒、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炎、肺结核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口服,成人一次10~30毫克,一日3~4次,一日最大剂量可达120毫克。不良反应为可偶见头晕、轻度嗜睡、胃肠道不适、口干、便秘等。应用过量可致兴奋、精神错乱、呼吸抑制等。与优降宁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时,可致高热,甚至死亡。多痰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 (总分:25.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14,分数:14.00) 1.伴有冠心病的支气管哮喘发作者宜选用 ?A.异丙肾上腺素 ?B.沙丁胺醇 ?C.色甘酸钠 ?D.地塞米松 ?E.氨茶碱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2.能够激动骨骼肌上β2受体产生肌肉震颤的平喘药有 ?A.沙丁胺醇 ?B.特布他林 ?C.麻黄碱 ?D.去甲肾上腺素 ?E.克仑特罗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3.预防过敏性哮喘最好选用 ?A.麻黄碱 ?B.氨茶碱 ?C.色甘酸钠 ?D.沙丁胺醇 ?E.肾上腺素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4.对于哮喘持续状态应选用 ?A.静滴氢化可的松 ?B.口服麻黄碱 ?C.气雾吸入色甘酸钠 ?D.口服倍布他林 ?E.气雾吸入丙酸倍氯米松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祛痰药可以使痰液变稀或溶解,使痰易于咳出 ?B.祛痰药可以作为镇咳药的辅助药使用 ?C.祛痰药促进痰液的排出,可以减少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性,具有间接的镇咳平喘作用?D.祛痰药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有控制继发性感染的作用 ?E.祛痰药有弱的防腐消毒作用,可减轻痰液恶臭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6.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生成的药物是 ?A.沙丁胺醇

?B.异丙托溴胺 ?C.麻黄碱 ?D.丙酸倍氯米松 ?E.色甘酸钠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7.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哮喘时的主要优点是 ?A.抗喘作用强 ?B.不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 ?C.起效迅速 ?D.局部抗炎作用强 ?E.以上均不是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8.对哮喘发作无效的药物是 ?A.沙丁胺醇 ?B.异丙托溴胺 ?C.麻黄碱 ?D.丙酸倍氯米松 ?E.色甘酸钠 (分数:1.00) A. B. C. D.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七章 生理功能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吸入O2 ?排出CO2 ?稳定内环境 呼吸过程三环节 外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肺通气: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运动 肺通气的原动力:本身不具有主动张缩的能力,它的张缩是由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所引起肺通气的动力:压力差 ?呼吸运动: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初期:肺容积增大,肺内压< 大气压 吸气过程中:肺泡被空气填充,肺内压↑ 吸气末期:肺内压=大气压 呼气初期:肺容积缩小,肺内压> 大气压 呼气过程中:肺泡中的空气减少,肺内压↓ 呼气初期:肺内压=大气压 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力 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度量弹性阻力 指单位跨壁压(跨肺压、跨胸壁压)变化( △P) ,所引起的容积(△V)变化。 肺的弹性阻力=肺的弹性回缩力=1 / 可扩张性(顺应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生理意义: ①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②防止肺水肿 3.了弹性阻力,从而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作功 非弹性阻力 ?定义:气体流动时产生的,并随流速加快而增加,故为动态阻力。 ?组成:①惯性阻力②粘滞阻力③气道阻力:80% ~ 90% 肺通气功能的指标的评价 一肺容积 二肺容量 三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气体交换: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

气体的扩散: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过程。 动力是气体分压差 分压是指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气体分子运动产生的压力 混合气的总压力等于各气体分压之和 张力:溶解的气体分子从液体中逸出的力,就是某一气体在液体中的分压 气体扩散速率及影响因素 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为气体扩散速率 1.气体的分压差:气体间的分压差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与溶解度成正比,与分子量成反比 溶解度是单位分压下溶解于单位容积的溶液中的气体量 扩散系数:溶解度与分子量的平方根之比 3.扩散面积和距离:与扩散面积(A)成正比,与扩散距离(d)成反比 4.温度:气体扩散速率与温度(T)成正比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 1.气体扩散速率 ? 2.呼吸膜的厚度: 呼吸膜:肺泡-毛细血管膜 3.呼吸膜的面积 ? 4.通气/血流比值 ?通气/血流比值意义:通气量与血流量配比,肺泡气体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O2的运输 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中运输的O2中 98.5%以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方式存在,1.5%以单纯物理溶解方式存在。 O2与血红蛋白的可逆性结合 特征: 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的影响 2.氧合反应:Fe2+与O2的结合 3.1分子Hb 1个珠蛋白4个血红素- 4分子O2 4. Hb的变构效应:去氧Hb为紧密型(tense form,T型) ;氧合Hb为疏松型(relaxed form,R型)。R型Hb对O2 的亲和力为T型的数百倍 5. O2与血红蛋白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氧容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 氧含量:100ml血液中Hb所结合的O2量 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 上段 中段 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