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

1.气温直减率: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约0.65℃,

这称为气温直减率,也称气温垂直梯度。(P13)

2.行星边界层:在对流层内,顶部为1~2km高度的摩擦层也叫行星

边界层。(P14)

3.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使空气冷却

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P21)

4.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

的补偿,因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暖作用或温室效应。(P46)

5.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

到一定的补偿,因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效应或温室效应。(P46)

6.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称为地面有效辐射。(P46)

7.干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气块绝热上

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干绝热直减率。(P59)

8.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

象。(P66)

9.冰晶效应: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P82)

10.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P113)

11.暖性高压:高压中心为暖区,四周为冷区,等压线和等温线基本

平行,暖中心与高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P114)

12.地转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

平运动。(P120)

13.梯度风: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

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P121)

14.气团: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水平分布

比较均匀、垂直分布相似的大范围的空气团。(P153)

15.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

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P159)

16.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

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P160)

17.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慢时,称为准静止

锋。(P160)

18.切变线:指风向或风速分布的不连续曲线,是发生在850hPa或

700hPa等压面上的天气系统。(P169)

19.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移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h

内降温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春季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上3个大行政区有5级以上大风,渤海、黄海、东海先后有7级以上大风)。(P174)

20.梅雨: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是我国东部地

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P180)

21.热带辐合带:南、北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带,

也称赤道辐合带。(P182)

22.季风:由海陆热力状况的差异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引起的风,

具有①盛行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即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夹角大于120°,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②这两种风的性质(主要指湿润程度)有明显差异;③所带来的天气现象有明显差别等特点。(P205)

23.海陆风:沿海地带昼夜热力状况的不同引起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

有规律的气流。(P204)

24.焚风:沿着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P216)

25.温室气体:大气中有一些微量气体和痕量气体对于太阳辐射几乎

不吸收,但却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它们对地面的气候能起到类似温室的作用,故称温室气体。(P225)

26.大气窗口:地气系统向外长波辐射主要集中在8~12um波长范围

内,这个波段称为大气之窗。(P225)

27.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极地海洋气团(西风带)控制而形成的,

气旋、锋面活动频繁,盛行Pm(极地海洋气团),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P156、265、268)

28.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10°~25°的亚洲大陆东南部,受海洋副高

西缘信风影响,盛行Tm(热带海洋气团),雨热同期。(P156、267)29.地中海气候: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

热干燥,盛行Tc(热带大陆气团)和下沉的Tm(热带海洋气团),冬季温和多雨,盛行Pm(极地海洋气团)。(P156、268)

二.问答题

1.南亚气候与东亚气候、城市气候?(P207、241)

答:①南亚季风以印度半岛表现最为明显,冬季亚欧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南亚的冬季风,带来干燥少雨

天气。夏季,亚欧大陆为热低压控制。同时,北太平洋副高西

伸北进,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此时,亚洲南部位于赤道低压带内,南半球东南气流越过赤道到南

亚,变为西南气流,这便是南亚的夏季风。②东亚(我国东部、朝鲜、日本等)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居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

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热力差异比其他地区大,所以季风最强盛。冬季,亚欧大陆为冷高压控制,高压前缘的

偏北风就是东亚的季风。③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

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局地气

候。其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浑浊岛、热岛、干岛、湿

岛、雨岛)和风速减小,风向多变。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13)

答: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5℃(气温直减率)。②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

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

均匀、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冷锋降水的特点是什么?(P162)

答:冷锋降水在锋后或附近,雨区范围较窄。因冷锋移动速度快,降水强度大而历时短。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刮风、阴天、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

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转晴。

4.有云的夜晚为什么比晴朗的夜晚暖?(P46)

答: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对地面有保暖作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热量容易散失,所以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

晚暖。

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形成有何影响?(P205~206)

答: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状况的差异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所引起。大陆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冬季陆上空气密度大,气

压随之升高;海洋上情况相反,气压较低。于是在地面上大陆

高压和海洋低压之间,气压梯度指向海洋,空气受气压梯度力

的作用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陆地流向海洋;夏季地面上的

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大陆,气流方向和冬季相反。

6.何为极冰的正反馈作用?

答:气温升高会使冰面融化,导致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减小,海冰越少,反射率就越小,地表温度提高,使海冰融化。

7.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及特点是什么?(P249)

答:赤道多雨气候即赤道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于南美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地

为典型)。全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湿度大,气温

年较差小。

8.以青藏高原为例,说明高大地形对气候的影响。(P212~215)

答:(动力作用)①对冷空气的屏障效应。冬季,青藏高原阻挡住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

季气温远比纬度相当的印度半岛北部低;夏季,青藏高原对北

上暖湿气流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

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就是形成雅鲁藏布江

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青藏高原阻滞作用还

波及到对流层中层。②气流遇山绕流形成冷暖平流。冬季西风

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碍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在背风

坡汇合。③(动力作用)冬季,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

的自由大气相比,气温偏低,是冷源;夏季,青藏高原的地气

系统是热源。④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

了青藏高原季风。

9.比较北半球温带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

答:西岸,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

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点:全年温和,降水均匀,最冷月大于0℃

原因

本区位于中纬度(40°~60°)大陆西岸,终年盛吹偏西风,风从西面海上吹来,沿岸又有暖流,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登陆后受地形抬升,即能大量降水。就西欧来说,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很强大,温度湿度较高,沿岸又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再加上西欧的地势低平,平原和山地皆呈东西走向,故使西风和气旋等可深入内陆,扩大了大西洋影响的范围,使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典型。

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成因:

季风气候是因为地处回归线附近,形成亚热带气候,又由于地处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性交替,形成了季风。冬季处于大陆高压南伸的前方,高空又有南支急流通过,故气旋过境频繁,云雨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0%;夏季随着海洋季风北进和极锋的北退,梅雨区也从南向北推进,梅雨期一般延续20—30天,梅雨降水量约占本区六、七两月总降水量的70%;九、十月间沿海一带还有台风雨;可

见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要丰富得多,如长

江中下游平原年降水量约有1000mm左右,迎风山地如牯(gǔ)岭更可达2529mm。

东岸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原因: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少。

10.试述暖锋过境时的天气过程和天气现象。(P161~162)

答:暖锋过境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多转为云雨天气,可能会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

11.简述寒潮对我国的影响。(P174)

答:冬半年进入中国的寒潮,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风、温度剧降常达10℃以上,可引起霜冻、结冰。冬季寒潮南下后,西北和内蒙

古有风沙现象,其他地区较为少见;淮河以北少雨,偶有降雪;

寒潮冷锋过淮河后,降水机会增多。春、秋两级的寒潮除大风

和降水外,北方常有浮尘、沙尘暴现象,尤其以春季最为严重;

华北、长江流域可有零星短暂少量降雪,长江以南常在寒潮南

侵时产生降水,但不致引起长时间的云雨天气;当寒潮到华南,

特别是当冷锋转为准静止锋时,常引起大范围且持续时间很长

的云雨天气。

12.以北半球大陆东岸为例,阐述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答: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是指气候现象和过程随纬度变化而呈水平带状分布规律,其原因是热量条件的东西趋同和南北分

异。以北半球大陆东岸为例,由于温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其气候由南向北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亚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气候、寒带苔原气候。

13.北半球7月份海平面主要气压系统有哪些?(P141)

答:北太平洋高压、北大西洋高压。

14.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271)

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无明显干季。15.叙述厄尔尼诺事件。(P209)

答:有的年份,在圣诞节前后,沿南美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太平洋海岸出现的季节性水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事件,水文

上升范围小,时间短,使当地的海洋渔业生产形成季节性的间

歇。

16.比较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P200~201)

答:①气温日较差。由于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所以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比海洋性气候大得多;②气温年较差。

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比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③年温

相时。大陆性气候最高温出现在最高太阳高度以后约一个月(7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最低太阳高度以后约一个月(1月),海

洋性气候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时间比大陆落后,其最高气

温一般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2月或3月;④春温

与秋温。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急剧,春温上升速度快于秋温下

降速度,春温高于秋温,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和缓,春温上升

速度慢于秋温下降速度,春温低于秋温;⑤降水特点。在大陆

性气候条件下,降水多由暖季的热对流所引起,年降水量少而

集中,降水变率很大,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盛行来自海洋的

气流,空气潮湿,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降水变率小。

17.叙述西太平洋副高活动一般规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P177~179)

答:①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强;北进过

程持续时间较久,移动速度较缓,而南退过程经历的时间较短、移动速度较快;西太平洋副高还有非季节性的中短期变动,主

要表现为半个月左右的副高偏强或偏弱趋势及一周左右的副

高西伸东退、北进南缩的周期变化。②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

夏季天气系统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在它控制下将产生干旱、

炎热、无风天气。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东

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大影响,其位置和强度

关系着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水汽的路径和数量,还影

响着西南气流输送水汽的状况;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

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相交汇的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

频繁,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

要降水带。

18.阐述准静止锋天气特点。(P164)

答:由于准静止锋运动缓慢,并常常来回摆动,因此多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有时可能产生暴雨。

19.阐述热带干湿季气候特点。(P267)

答:降水量季节变化非常明显,气候季节更替表现为干季—热季—湿季的形式,一年中至少有1~2个月为干季,湿季的土壤多

余水量很大,干季的土壤缺水量很大,最冷月均温16℃~18℃。

20.阐述焚风及其危害。(P216~217)

答:①沿着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叫焚风。(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升冷却,起初是按照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当空气湿度

达到饱和时水汽凝结,气温就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大部分水

分在山前降落,过山顶后,空气沿坡下降,并基本上按干绝热

直减率增温,这样过山后的空气温度比山前同高度的温度要高

得多,湿度也小得多。)②焚风可以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

低产量,易引发森林火灾;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

河谷洪水泛滥,有时候可以引起雪崩;造成局部火灾等等。21.比较冷锋与暖锋。(P160~163)

答:①冷锋是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②冷锋在中国一年四季都有,在冬半年更为常见,暖锋多在中国

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活动,大多与冷锋联系在一起;③冷锋

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④冷锋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

短,暖锋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⑤冷锋在低压中心左侧,暖锋在低压中心右侧;⑥冷锋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暖锋过境

时天气变化程度较冷锋小。

22.试述山地垂直气候带特征。(P255~256)

答:①山地垂直气候带(气候垂直地带性规律)是指山地气候现象和过程随高度的变化而呈垂直带状分异的规律。②温度随高

度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达到最大降水

高度以后,又随高度而减小。③从山麓到山顶大致可分出热地

带、暖地带、冷地带和冻地带等几个不同的垂直气候带。④山

体越高,所在的纬度越低,垂直气候带数越多。

23.试述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P199~201)

答:①在同样的太阳辐射强度下,海洋所吸收的太阳能多于陆地所吸收的太阳能,两者比热容不同,而且,海洋有充分的水源

效应,蒸发量较大,失热较多,水温不易升高,陆地的情况正

好相反,受热快,冷却也快,温度升降变化大,所以海洋的年

最高及最低气温要比大陆延迟一两个月,气温不同,气压也不

同。②沿海降水多,陆地降水少,越靠近海洋,气候的海洋性

越强,越是深入内陆,气候的大陆性越显著。

24.试述青藏高原季风。(P215)

答: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异,冬季在高原上形成冷高压,盛行反气旋环流,夏季形成热低压,盛行气旋式环流,这样,高原地区的盛行风向在冬季和夏季几乎相反,该现象称

为高原季风。青藏高原季风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影响很大,可使

我国冬夏对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增大;高原季风破坏了对流层

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风带,加大了高原地形的强迫作用,

造成高原上深厚气层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形成强的季风经圈环

流,该季风经圈环流对南北半球间的空气质量的调整有很大的

作用。

25.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如何变化。(P161~162)

答: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雨天气,多为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前;过境后,

变为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题-护理名词解释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题 (1)非无菌区: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2)弛热:体温在39℃以上,24h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3)新鲜血:在4℃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各种原有成分。 (4)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咽拭子标本:从咽部和扁桃体取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 (6)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全过程的客观记录。 (7)库存血:指在4℃环境下保存2~3周的血液。 (8)临终:临终又称濒死,一般指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 (9)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本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停止救治或用人为方式使其无痛苦的快速死亡。我国尚未通过实行安乐死的立法。 (10)灌肠法: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患者排出粪便、积存的气体或输入药物,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11)环境: 是指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12)留置导尿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 (13)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 (14)传播途径: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 (15)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脉率少于心率,又称绌脉。 (16)手术清点记录:是指巡回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17)肠胀气:指胃肠道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18)睡眠剥夺:指睡眠时间减少、质量降低及睡眠被频繁地打断。 (19)无尿:又称尿闭,24h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2018《医学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题库及答案

2018《医学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题库及 答案 题号:1 答题指南: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骨的构造是 a.密质、松质、骨膜及神经 b.密质、松质、骨髓及神经 c.密质、骨髓、黄骨髓 d.密质、黄骨髓、骨膜 e.密质、松质、骨膜、骨髓及神经 答案:e 题号:2 下列骨的骨质分布正确的是 a.股骨干的骨密质较厚 b.跟骨内部的骨密质较厚 c.顶骨外层的骨松质较厚 d.椎骨内部的骨密质较厚 e.肱骨骺的骨松质较厚

答案:a 题号:3 属下肢骨的是: a.跖骨 b.骶骨 c.坐骨 d.尾骨 e.指骨 答案:a 题号:4 关于脊柱组成及生理弯曲,错误的是 a.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 b.胸曲、骶曲凸向前方 c.脊柱借软骨、韧带和关节连结 d.脊柱在腰部受力较大 e.脊柱可做旋转运动 答案:b 题号:5

以下何结构连结形成胸骨角 a.胸骨和肩峰 b.胸骨和锁骨 c.胸骨炳与剑突 d.胸骨体与剑突 e.胸骨炳与胸骨体 答案:e 题号:6 正常情况下,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的关系是 a.伸肘,三点成等腰三角形 b.屈肘,三点成等腰三角形 c.伸肘,三点呈弧线状 d.屈肘,三点呈直线状 e.屈肘,三点成弧线状 答案:b 题号:7 使髋关节伸和外旋的肌肉是 a.股四头肌

b.股三头肌 c.二股头肌 d.臀大肌 e.梨状肌 答案:d 题号:8 有关齿状线的构成是 a.由肛柱下段和肛瓣连结而成 b.由肛柱与白线连结而成 c.由肛柱与肛窦连结而成 d.由肛柱由横壁构成 e.由肛柱与肛门括约肌连结而成 答案:a 题号:9 关于上颌窦壁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上壁为上颌体的前外侧面 b.下壁即上颌骨的牙槽突 c.前壁为上颌体的框面

护理学常见100条名词解释

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磁砒、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磁砒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啪桫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过程。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 生存质量的概念:(WTO定义)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也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的概念: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患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失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需要:是个体、群体、结构对其生存、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成长(growth):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体积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发展(development):又称发育,指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 发展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依据社会规范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发展目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成熟:广义的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 适应(adaptation):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工作压力:又称职业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 人际关系:(狭义)指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满足个体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与发展起来、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指交往主体对自身、他人以及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是个体推测与判断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及意向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评价和推测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 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她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 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就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 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与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人在医 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 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 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与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就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与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与真菌孢子。★★★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 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 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护理学基础》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护理学基础》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2) 一、填空题 1. 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层次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敬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 奥瑞姆(Orem)的自理理论包括自理理论、自理缺陷理论和护理系统理论三部分。 3. 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对流、蒸发及传导。 4.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病人吸气进入呼吸道。 5. 使用绷带进行伤口包扎时,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 6. 治疗性沟通是以病人为中心,是有目的的为病人健康服务。 7. 护理学的4个基本概念是人、环境、健康、护理。 8. 健康成人的脉率为60~100次/分的范围内,脉率超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9. 弹性运动在促进平衡和整体美感的同时也增加肌肉的长度,延伸性和弹性。 10. 急性大出血时,呕吐物呈鲜红色,出血时间相对缓慢者呕吐物呈咖啡色。 11. 临终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依次为震惊与否认期、愤怒期,抑郁期,商讨期和接受期。 12. 沟通的形式包括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 13. 臀大肌体表定位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为注射区。 14. 肝胆疾患的病人适用低脂肪饮食,急性肾炎患者适用低盐饮食。 15.颅脑手术的患者应取头高脚低位或平卧位,翻身时头部不可剧烈翻动,以防引起脑疝,而导致猝死。 16.膀胱高度膨胀时首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否则膀胱突然减压可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17.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也是护理人员最常遇到的问题。 18.连续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器,应间隔_30分钟。 19.大量输入保存期长的库存血易发生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20.判断病人是否发生心脏骤停的两项最主要的表现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21.整体护理的宗旨是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22. 影响成长和发展的两个最基本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3. 隔离的目的是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4. 对1605、1509、乐果等中毒病人禁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敌百虫中毒者禁用碱性药物溶液洗胃。 25.休克者应采取休克卧位,抬高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26.大量输入保存期长的库存血易发生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肝肠循环:指经胆汁或经部分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2、二尖瓣复合体:在左心室,因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联称二尖瓣复合体,使左心室收缩时血不会逆流入左心房。 3、反跳痛:在痛处按压并停留一段时间,然后迅速抬手,在抬手的一瞬间,有明显的痛感称反跳痛,往往是代表按压处壁层腹膜有炎症。 4、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是由于上部气道部门梗阻所致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气管异物、喉水肿、白喉等。 5、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型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处。 6、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 7、多尿:在普通饮食、运动的情况下,24h尿量大于2500ml。 8、基因治疗:是指把目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使其发挥生物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包括:包括体细胞的基因治疗和性细胞的基因治疗。 9、毒血症:病原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液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定的中毒症状。 10、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11、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12、不良反应:指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甚至严重危害的反应。 13、氧离曲线:反应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的曲线。曲线呈特殊的“S”型。 14、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接,根据连接的方式和运动情况,分为直接连接和关节。 15、蛋白质变性:在一定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结构空间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学功能丧失的现象。 16、化生: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17、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原。 18、血脂: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脂,磷脂及游离的脂肪酸等。 19、受体阻断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0、假小叶:肝硬化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21、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钱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出现如上述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电子版本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 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 位。★★★★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 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 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 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 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 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 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14.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 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5.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6.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 的物品。★★ 17.隔离(isolation):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 围人群接触。★★★★★ 18.体温(body temperature):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 神经的温度。★★★ 19.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fever):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 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与答案

医学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含单项选择题100道、多项选择题100道、填空题100道、名词解释80道、简答题28道) (一)单项选择题(100道)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C)A. 心B.肝C.肺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C)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B)A. 鼻道B.鼻旁窦C.鼻甲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D)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 由(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D)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A)A.呼吸B.吐纳C.换气D.新陈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A. 呼吸B.吐纳C.肺通气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B)A. 呼吸B.肺换气C.肺通气D.新陈代谢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C)A. 呼吸B.肺换气C.组织换气D.新陈代谢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D)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A) A.CO2. B.CO C.NO2. D.NO 20.当CO2浓度轻度升高时,可以导致(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1.轻度低氧可以导致(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2.心脏在人体位于(B) A.前纵隔 B.中纵隔 C.后纵隔 D.上纵隔 23.心脏一共有多少个腔? (D)A.1B.2C.3D.4 24.左房室瓣膜又叫(B) A.一尖瓣 B.二尖瓣 C.三尖瓣 D.四尖瓣 25.右房室瓣膜又叫(C) A.一尖瓣 B.二尖瓣 C.三尖瓣 D.四尖瓣 26.心脏瓣膜的主要功能是(C) A.防止血液循环 B.防止血液流过 C.防止血液倒流 D.防止血流过快 27.心脏本身的营养血管是(B) A.微血管 B.冠状血管 C.肺动脉 D.主动脉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基名解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 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 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h/次 三级护理(绿)--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h/次 3,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4?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5?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 6?医院感染:(探)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 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 隔离(探):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12. 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 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 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 15?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 度。 16. ROM联系: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 动的联系方法,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护肤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联系方法。 17. 体温过高(探):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C或口腔温度超过37.5C,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C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18.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C(见于肺炎 球 菌性肺炎、伤寒) 19. 弛张热:体温在39 C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 C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20.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氧气疗法 2、入院护理 3、疼痛 1、医院 2、稽留热 3、睡眠障碍 第一章绪论 1.护理学 2.WHO的健康定义 3.护理 5.整体护理 1?护理学: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2.WHO的健康定义: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____ 年,WHO):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1分),还要有完整 的生理、心理状态(2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分)。 3?健康(1989,WHO):不仅是没有疾病(1分),而且包括躯体健康(1分)、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1分)和道德健康(1分)。 1?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2分),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1分),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1分)。

2?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1分)做出认知评价后(1 分)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2分)。 4?非语言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1分),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1分)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2 分)。 5?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1分)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1分)的一种临床判断(1分),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1分)。 3?护理:美国护士学会认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 康问题的反应。 5?整体护理: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第二章环境 1.环境 2?生活方式 1?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 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2分)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2分)。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人体力学 第四章舒适与安全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只包括(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假想的,无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称为无限总体(infinite population)。 2. (总体)参数(parameter):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 3.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 4. 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 5. 变量(variable):观察对象个体的特征或测量的结果。由于个体的特征或指标存在个体差异,观察结果在测量前不能准确预测,故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简称变量(variable)。变量的取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ation)。根据变量的取值特性,分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6. 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指构成其的变量值是定量的,其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单位。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数值,组成的资料。 7.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8. 抽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称为抽样。 9.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于抽样造成的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特点是不能避免的,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10. 误差(error):统计上所说的误差泛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主要有以下二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11.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又称置信区间。 12.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大小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CI)。常用的可信度为95%和99%,故常用95%和99%的可信区间。 13. 变异(variation):同质事物间的差别。由于观察单位通常即为观察个体,故变异亦称为个体变异(individual variation)。 16. 平均数(average):也叫平均值,是一组(群)数据典型或有代表性的值。这个值趋向于落在根据数据大小排列的数据的中心,包括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等。 17. 中位数(median):将一组观察值按升序或降序排列,位次居中的数,常用M 表示。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或不规则分布资料和开口资料。所谓“开口”资料,是指数据的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定值。当n 为奇数时,M=X (n+1)/2;当n 为偶数时,M=[X n/2+ X n/2+1]/2。 18.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一种位置指标,以P x 表示,一个百分位数Px 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个部分,理论上有x%的观察值小于Px 小,有(1-x%)的观察值大于Px 。 19.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亦称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dispersion),为标准差与均数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100%X s/CV ?=, 变异系数没有度量衡单位,常用于比较度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20. 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在n 次随机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m 次,则比值 22. 概率(probability):在重复试验中,事件A 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将愈来愈接近一个常数p ,这个常数p 就称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probability),记作P(A)或P 。 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P 来表示。 23. 统计量(statistic):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24.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以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指标,称为相关系数,又称为积差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总体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ρ表示,而样本相关系数用r 表示,取值范围均为[-1, 1]。 25.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直线回归方程Y ?= a+b X 的系数b 称为回归系数,也就是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表示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平均改变 b 个单位。 26. 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也称为正常值范围(normal range),医学上常把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值范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绝大多数:可以是90%、95%、99%等等,最常用的是95%。正常人:不是指健康人,而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又称参考值范围,是指特定健康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习惯上是确定包括95%的人的界值。 28. 统计推断(statistic inferenc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含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样本的信息判断总体的特征,这一过程称为统计推断。 29.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SE):在统计理论上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用来衡量抽样误差的大小。据此,样本均数的标准差X σ称为标准误。 30. 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ion):由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它包括两种: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作为对应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又称置信区间。这种估计方法称为区间估计。 33. 95%可信区间含义:如果重复若干次样本含量相同的抽样,每个样本均按同一方法构建95%可信区间,则在这些可信区间中,理论上有95个包含了总体参数,还有5个未估计到总体均数。 34.Ⅰ类错误(type Ⅰerror):统计学上规定,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 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Ⅰ型错误或第一类错误,Ⅰ型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 35.Ⅱ类错误(type Ⅱerror):统计学上规定,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 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或第二类错误,Ⅱ型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36. 检验效能(power of a test):又称把握度,即两总体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37. 参数检验:总体分布已知,对其中一些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这类统计推断的方法叫参数统计或参数检验。 38. 参数检验:假定比较数据服从某分布,通过参数的估计量(x , s)对比较总体的参数(μ)作检验,统计上称为参数法检验(parametric test)。如t 、u 检验、方差分析。 39. 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40. 构成比(proportion):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种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41. 比(ratio):又称相对比,是A 、B 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A 为B 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对比的最简单形式。其计算公式为:比=A/B 。 统计学(Statistics ):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 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 ):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 ):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