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传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弱化

二级传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弱化
二级传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弱化

二级传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弱

【摘要】从社会化媒体的特点与受众的信息接触出发,本文分析了意见领袖与“二级信息传播”模式在新环境下的含义与适应性,进而论证“N级传播模式”中N的减少甚至消失,对应的“二级信息传播“模式处于弱化过程中,文章并对由此简化了的传播模式引申的相关问题也作了初步阐述,并且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二级信息传播”模式;社会化媒体;意见领袖;“N级传播”模式

在互联网以及最近日益主流化的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出现以前,传播学研究大多遵循“二级信息传播”模式为总体范式,并以此为假设设计具体议题。这一经典传播模式认为信息并不直接从媒体传递到受众,而是经过中间信道的再传递才能被受众接收。这个中间通道即是“意见领袖”。后续的多重实证研究发现,意见领袖扮演着经纪人的角色,将媒体与终端受众维系起来。从特点上看,意见领袖作为中间媒介通常对某些社会议题了解更加明晰,并且也更愿意或更主动地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再框架与再传递。作为直接效果,由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重新解读与构造,一个合理的结果是受众最终接触到的信息与媒体最初发布的发生差异。媒介效果从这方面分析,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被理解为是“意见领袖”参与下的变异传播效果。

然而社会化媒体在特定层面改变了“二级信息传播”模式存在的假设基础。在社会化媒体的环境中,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单一或者社交媒体通常也难以通过对信息进行垄断,来达到对受众的单向传播。更重要的是,意见领袖作为“中间人”的角色正在发生模糊和弱化,甚至正在失去存在的前提。“二级传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下如何体现?它在多大程度上可能被别的模式所演化?传播学者困惑于如何设定“N级传播”的“N”在游离于传统媒体之外的受众中的量变,这也是本文要议论的主题。

社会化媒体的暗示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在新媒体研究中是一个热概念。但是对于如何定义,以及最终如何界定什么是社会化媒体,我们至今却没有

为大家都接受的文本,虽然人们普遍认为博客以及社交网络媒体如Facebook和Myspace是代表性的社会化媒体,而微博如推特(Twitter)以及视频共享网站如Youtube也被框入这一概念。从定义上理解,社会化媒体是一系列的互联网应“二级传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弱化用,这种应用建立在Web2.0的思想和科技背景下,实现了网络使用者自制信息并能进行个人用户间的信息互动。社会化媒体使用,也与以消费信息为特点的传统媒体使用有不同。而社会化媒体使用可以被定义为受众通过短信或社交网络站点相互或者与共同朋友联系,交流以及互动的系统行为。

社会化媒体内容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之一,就是使用者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而不是少数人发布信息。在这种环境下,社会化媒体使用者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同是也是信息的生产者。这种信息的生产首先是受众首创的发布行为,如博客主人对社会的观察记录或对自己观点态度的总结发布。这种发布在起初不受其他受众或信源的制约,这些信息一经传播,即很容易为其他受众获取。这些最初的受众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大多是与传播者有相似观点的虚拟社区的成员。例如,在Facebook环境中,相互链加的群体成员对最初的信息加以阅读,评论,转发,这个过程引发了对信息的再加工以及扩展。通过在社群范围内的对最初信息的提问,解答,以及后续的补充,受众接受的信息量获得了有效的增强。

在另一方面,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发生变化。在传统媒体——或者称为遗产性媒体(legacy media)——的环境中,受众通常利用搜索而不是亲身从有限的媒体上寻求信息,这些搜索包括读报,看电视或收听广播。因为信息资源的有限性,人们往往很难获取需要的多层面的信息。这种资源首先是时间。受众的信息获取受到时间的限制,受众活动中获取信息只是行为的一个方面,其余的时间需要服从于别的维持生理或心理需求的安排,在实际上不可能充分搜索所有意图获取的信息。而这种限制的最终影响程度,又可能受到受众自身检查或过滤信息能力的制约。同时由于教育或文化的差异,受众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存在偏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信息接收与解读的效率上。我们通常可以把这种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的自信程度,称为“信息接触自我校验”。这种自我校验与本身的能力有关,在有些情况下也被个人性格制约。但是,受众自身的能力以及获

品牌传播的新媒体环境

品牌传播的新媒体环境-企业管理论文 品牌传播的新媒体环境 梁建飞 任何品牌传播都是在一定的媒体环境下进行。不同的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的“视听聚集”、消费行为、消费习惯都有所不同。当前,新媒体环境与传统媒体时代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传统媒介环境下的品牌运作理论已经很难适用,业界普遍感到传统受众调查、广告推广等手段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在传统媒体逐渐式微时,从传统媒体出发的理论、品牌传播方法也应该及时更新。 1. 新媒体的时空本质 所谓新媒体,按字面意思理解,所有与过去媒体呈现不同特征的媒体都可以称作新媒体。但这样来定义新媒体显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可以说媒介技术的更新每天都在发生。新媒体的术语真正开始广为学术界、业界使用也就是最近几年内的事。也就说只是在最近几年,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足以需要一个术语或概念来和之前媒体环境做出明确界定。用“新媒体”这一术语将当前媒体环境与之前媒体简单地区别开来,在学术上并不严谨,因为“新媒体”的“新”是没有特征、没有内涵的字眼,无法概括、凝练当前媒体的主要特征。在以后媒体环境再发生巨变的时候,我们无法再用“新媒体”来与当前媒体做区别。 但作为学界、业界广泛使用的概念,“新媒体”具有很广的群识基础,因此,本文也无需对当前媒体环境的命名做更多讨论。最重要的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本质上发生的变化。媒体的英文为“Media”,其词源于“mid”,即一种中间物。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所有的媒体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传播信息的 1

中介。媒体的技术发展在人类社会传播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人类的传播活动,不借助媒体(空气、光线等自然介质除外)就只能在人的视听范围内进行。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曾将媒体比喻为“人的延伸”。电视是人眼睛的延伸,收音机是人耳朵的延伸。媒体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将“此时空”的信息载运至“彼时空”、或将“彼时空”载运至“此时空”。媒介拓展了人类感觉器官接受信息的范围,实现了信息的跨时空的学习与传播。因此媒体的本质功能是跨越时空传递信息。所有媒体的本质都是承载信息并跨越时空进行信息流动。而媒体跨越时空的能力则是媒体优越的重要的指标。从空间上,跨越空间的距离,是衡量媒体重要指标。电报产生时,能跨越大西洋进行信息传播,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从时间上,跨越时间的速度是衡量媒体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当前运用即时聊天工具和对方进行信息交流,这是用驿马传递书信的时代无法想象的事情。从结绳记事、印刷物、机器运输(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通工具也是一种媒体,媒体从本质不仅是承载物,更是一种运载物,因此,媒体从本质上具有运输的性质)、电子媒体再到如今的网络媒体,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性能越来越强。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从本质上无非就是在跨越时空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2.新媒体时空壁垒的消除 从技术层面,媒体在跨越时间的性能上早已实现了时间上的即时化和空间上无限远程距离。但是新媒体的发展还要破除人为的时空壁垒,才能真正时间真正实现信息的自由流动。国家在信息产业上的宏观战略“三网融合”就是要破除人为时空壁垒、行业利益壁垒。即实现通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1998 年,业界对“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展开了大辩论,三网融合开始进入人们视野。1999 年9 月,国办发[1999]82 号文件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

社会化媒体营销环境下网络直播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0307081.html, 社会化媒体营销环境下网络直播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作者:杨沐晗贾浩张源霞刘嘉月何慧雪 来源:《管理观察》2018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网络直播日益火爆,网络直播平台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化营销环境下的新型营销手段,大学生作为网络直播平台下消费的主群体,研究他们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环境下以网络直播为工具传播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作为传播工具的网络直播现阶段发展状况,剖析了网络直播的传播模式,分析了现阶段网络直播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尝试提出相应的参考策略。 关键词:网络直播消费者大学生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TP393;F49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直播的兴起 网络直播是基于流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整合视频、音频、弹幕、图片、表情包和打赏等传播和反馈形式,在PC端或手机客户端呈现,基于用户兴趣和直播内容的实时的网络视音频传播和互动的传播媒介,网络主播实时对用户传播信息、与用户互动沟通,用户实时对信息做出反馈。网络直播具有以下几个传播特征:准入门槛低,全民参与直播;去“把关人”,直播内容繁杂;传播渠道成本高昂,传播具有实时性;用户主动聚合。 大学生处于新生的社会年龄阶层,对于网络直播的接受度高于已就业的成年人和中老年人。由于整个群体处于未成年人消费市场和成年人消费市场的过渡带,该主体在未来就业后会成为社会消费主体的事实使当前的市场营销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研究网络直播对其消费的影响,有助于在市场营销的产品设计、品牌传播和品牌资产管理中采取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方 针。网络直播的迅速崛起和相伴随的营销行为具有很强的开创性,应当认识到该变化同样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所以对网络直播所带来的变革同大学生的环境、认知、心理反应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市场的营销实践。 2 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概述 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注册入学正在接受普通高等院校或专科教育的还未走向社会的学生,为了日常生活、精神满足的需要,根据自身购买力而产生的一种消费行动。相比于一般消费者行为,它又有一些区别。第一,大学生作为比较特殊的消费人群,基本具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第二,由于目前高校的学生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依然以学习为主,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作者:James | 来源:媒介360 近一段时间不少杂志纷纷停刊,《好运MONEY+》在八月刊出最后一期,《他生活hislif e》宣告停刊,只保留网站转做新媒体。而研究表明,数字媒体总体广告份额呈上升趋势,而平面媒体却逐渐下降。种种迹象让人们怀疑纸媒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 可以肯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对于杂志来说,并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如果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是杂志的另一条渠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也决定新媒体不可能取代杂志。 首先,杂志不同于报纸,报纸卖的是事实,杂志卖的是观点。做报纸更需迅速,做杂志更需深思。杂志的思想性很强,杂志更偏重“思想者”的角色,其文章多是深度文章,而且保存性强,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传阅率、反复阅读率高。而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就如快餐一样属于快消品,更适合资讯类信息。而且由于新媒体的特有属性,导致其无法传递“思想”。 其次,杂志是一种“我”的媒体。杂志能给受众提供更为深入的阅读感受,在学习新东西、个人能力提升,丰富生活体验,提供生活的参照与指导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杂志和受众之间

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我”的媒体,未来不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受众始终需要“我”的内容。 再者,杂志具有独特的广告价值。杂志的读者一般都是精英人群,而且忠实度很高,他们订阅一份杂志几乎不会再换。此外,相比新媒体,杂志还给人一种真实感、存在感,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都比较强,其做的广告,一般都能产生正面的态度。并且在实现品牌唤起和引发进一步的购买行为方面作用突出。 最后,对杂志形成根本性的冲击。高度细分的网络产品对杂志构成一定威胁,但仍有受众对纸质媒体有较高忠诚,同时杂志所代表的细分内容需求会更强烈。所以,相对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对杂志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然,对于杂志来说,虽然新媒体的崛起不会对其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杂志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拒绝新媒体。杂志必须寻求与新媒体的有机协调,拥抱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新媒体可以降低杂志发行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内容的多次利用,并且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媒体忠诚,最根本的受众在新媒体上也在寻找优质的内容。 同时,新生代人群的媒体消费偏重新媒体。较低年龄层的人群对新媒体有更多的兴趣,随着低年龄层人群的成长为社会主流人群,杂志的媒介特征将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子杂志对纸质杂志的冲击不容忽视。 新媒体的发展不可阻挡,杂志不应恐慌,而要审慎对待,认真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

社会化媒体营销——谈社会化媒体消费者行为及产品营销策略

2011年4期 JINGJI 经济SHI JIAO 视角 社会化媒体根本上说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社会性网络工具。这一从媒介角度定义的概念有两层含义:其一,社会化媒体的本质是一种媒体,除了传播信息外还与处于媒体中的人们相互影响;其二,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网络社会化产生的,可以说社会化媒体是技术与社会共同进化的产物。进入20世纪,因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的世界中,社会密度赶上了技术的步伐,社会群体中互联网这个生命空间正逐步形成,这是互联网能够成为社会化媒体的重要原因。 社会化媒体营销则是基于社交网络中消费者间的关系形成的产品或品牌信息的宣传。当前无孔不入的广告营销、企业过剩的兜售宣传,消费者早已显出抵触和疲态,传统的媒体营销方法已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态势,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出现无疑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其与传统媒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传播主体的变化,消费者由被动接受变为现在主动的内容创造者及传播者,基于这些新的特点归纳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创新点: 1、为品牌营销提供更适合的平台 社会化媒体这一新接触点的诞生,是企业接触并融入消费者的新平台。通过社会化媒体,企业有更多机会让消费者一起来参与品牌的延伸与塑造,同时,还可以让品牌越来越归属于消费者需要的某种文化、时尚或潮流。在这一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品牌渐渐真正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信赖, 2、为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提供多元化渠道 社会化媒体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我们最常接触的微博、以关系为主的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团购网站以及以内容为主的社交网站,都为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提供了新的渠道。 3、以人为本的营销 较传统媒体及其营销方式来说,社会化媒体营销因其更容易接触终端消费者、并且围绕消费者因而更注重 如何有效激发用户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来,病毒式的信息传播更是要有趣味十足的内容和形式做支撑,从而吸引互联网用户自觉自愿地开展大范围传播,进而促成个人价值的发挥。 4、为企业和消费者间搭建了新的关系模式 与传统沟通方式,例如电话、邮寄、传真等相比,社会化媒体不论是时效性、沟通成本以及效果都明显优于前者许多倍。社会化媒体正是为企业能够快速进行市场反应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例如及时处理消费者的不满及投诉、及时应对负面新闻等。成功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又能挖掘出消费者对品牌的归属感,实现品牌再造的过程,达到品牌宣传信息传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的沟通,潜移默化地形成人际关系的交流而不再停留在商业层面,从而品牌传播达到新的境界。 企业与消费者间建立的新型关系目前还尚在探索阶段,虽然企业放低姿态与消费者互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就此与消费者以朋友的身份相处,这其中企业既是媒体又是受众时,关系的把控及企业作为赢利者如何实现价值,还需要通过实践逐步摸索解决。 在这场由技术更新引发的、新媒体产生及生活方式变革的浪潮中,消费者即媒体的受众人群在此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凸显出社会化媒体中消费者行为的重要特点: (1)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感性因素越来越多的介入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物质的极大化使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时还有精神性的价值需求,即在购买产品的同时寻求归属感及认可,对产品或品牌内涵的人性化因素产生更感性的认识。 (2)女性消费群体的增长 女性群体的崛起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据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 于2010年7月发布的《女性在上网:女性如何影响互联网》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女性网民虽然只占全球网民的46%,但她们更积极地参与网络活动。她们逐渐成为网络购物和团购的主要驱动力。ComScore 的报 浅谈社会化媒体消费者行为及产品营销策略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对人们群体行为、社交方式等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基于w eb2.0的网络新工具 的出现、网络社会密度的不断扩大使得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目前国外已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本文在介绍社会化媒体营销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中国消费者当前行为特征,以及社会化媒体营销与传统媒体间的差异和特征,针对初涉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企业提出一些营销策略。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营销;消费者行为特征;营销策略 研究与探 索 55

社会化媒体营销对企业的价值

综合来看,社会化媒体营销对小企业的价值: (1)增加企业的曝光度; (2)提升网站的流量; (3)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 (4)降低了企业网络营销的成本; (5)促进销售; (6)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社会化媒体营销对企业的价值 大数据时代重构数字营销:从做广告到讲故事2012年05月13日00:30中国经营报[微博]赵正卢曦我要评论(0) 字号:T|T 这是一个大数据营销的年代。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应该是麦肯锡公司,全球畅销书《社会消费网络营销》作者拉里·韦伯认为,所谓大数据包括企业信息化的用户交易数据,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关系数据以及无线互联网中的地理位置数据。大规模个性化营销将会是核心竞争力。而目前已经到了收集数据的黄金时期,如何整合这些数据成为未来的关键任务。 研究数据的最终目的还是研究人本身,只不过数据使得公司对人的行为的追踪和理解更加具象,数据能够多维度地关注人、洞察人。

而企业如果想让数据为我所用,就应该多维度地分析数据。所谓的“社会化营销”的概念,背后其实就是利用数据追踪人、研究人、理解人,而这就需要更好地把握研究数据的方法。本期“大数据时代”营销专题希望能够对广告主有所启发。 “大数据时代”营销之前沿分析 3155层细分下的精准出击 互联网行业似乎每隔五六年就要经历一次“改朝换代”,2005年搜索营销的风头完全盖过门户网站,搜索营销成了最主流的互联网营销模式;2011年,社会化营销又似乎大有超越搜索营销的意思,最典型的代表就是Facebook,Facebook正在和现阶段同样依赖广告收入的谷歌短兵相接。2011年Facebook 总营收达到37.11亿美元,正式超过Yahoo和Google成为美国最大在线广告商,在全球拥有8.45亿月活跃用户。 现在,社会化营销正在确立一个不亚于传统搜索引擎的在线营销新市场,而且,社会化营销的投资回报率也远远高于传统搜索引擎。虽然在国外,Facebook 所引领的社会化营销风生水起,但聚焦国内,社会化营销才刚刚起程,目前不但市场化程度低,而且缺乏产业链共识的标准和方法论支持。 全球畅销书《社会消费网络营销》作者拉里·韦伯在2012腾讯智慧峰会上认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大数据时代中市场营销的核心价值如何体现,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点。 社会化重构数字营销 1月31日,作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客户,宝洁宣布裁撤1600名广告营销人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摘要: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通信和移动物联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晶,具有信息量大、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具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新媒体技术与多样的视觉符号冲击受众视觉的同时,也改变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与理念。新媒体的基础技术、信源编码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络播放及管理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传播、播放及形成设计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和技术拓宽了外延。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涵是不断更迭和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技术会将视觉传达推向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50-02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变得零散且短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资料获取的需求却愈来愈大。科技进步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也给视觉传达带来了冲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快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概念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需要接收大量资讯。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良好社会基础的新媒体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必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则是另一个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过程会长期存在。新媒体的产生是技术和时代的产物,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已经在竞争中各自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印刷媒体主要传播文字,电子媒体主要传播图像和

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30条

2012年想在社会化媒体上大展拳脚,却苦于精力不够,应该怎么办?国外机构Radian6总结了30条社会化媒体策划实用建议,能助你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商业,聆听各方有价值的想法,获得粉丝反馈,将潜在客户转变为长期品牌拥簇。以下为媒介360的编译版本: 1. 将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变得社会化,而不只是技术应用 企业掌控对话的时代早已结束,但大多数企业却还未将自身调适过来,他们只是将社会化媒体当做一种扩音器,而不是能互相通话的电话机。整个企业组织需要予以调整,以迎合越来越自主的客户。 2. 定下计划 社会化策略需要和其他商业计划一样前瞻远瞩,提前花时间制定计划一定会有所回报。策略性人员比起非正式人员在活动执行性上要高三倍,并且可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3. 发展长期关系 维护你已有的客户比结交新客户的成本要低5至10倍,那为什么还要把精力花在短期销售上?使用社会化媒体来发展长期的客户体验。 4. 激活常规 更全面的社会化策略意味着要更有效率。激活常规操作流程,释放出更多时间,可用于制定与客户互动的更有效方法。 5. 计算社会化客户的价值 真正做生意并不是利用社会化媒体玩票。如何才能知道你的社会化客户是否具有价值?基本方法很简单:把客户购买的产品服务总额相加,并减去服务客户的成本(比如电话、邮件、聊天、访问网站等费用),就能知道客户带来了哪些价值。

戴尔在社会化媒体的运用上一直处于领先,radian6于5月采访了戴尔社会化媒体及社区大学项目总监Amy Tennison,了解了戴尔在项目培训上的四大方法。 6. 需要鉴定 3000名戴尔员工参与了社会化媒体鉴定项目,要求每一个想要代表品牌进行互动的团队成员完成鉴定项目,以确保他们不仅明白自己正在做什么,而且已经吸收了核心原则。 7. 需要额外鉴定 任何使用社会化媒体与股东及媒体联系的员工都需完成额外的鉴定,因为到了这样的等级,一旦一失足可能成千古恨,会让公司损失上百万,并对品牌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确保管理层的员工有得到足够的培训,并且还要不停地培训他们。 8. 分享洞察 与团队分享你对于社会化媒体的使用策略、掌控方式与理解原则,而且不仅仅是分享低等级的小窍门。不要把团队成员当成机器人,他们会觉得挫败,你的社区成员也会。因此要尽可能激励他们,让他们自由地道出心中所想,以及他们对于在线互动的任何想法。 9. 反复确认品牌相关性 时时查看员工的社会化媒体账户,确保他们表现活跃,并且内容与品牌有关。不要等着员工犯错,要时刻查看他们的谈话内容和互动方式,当他们做错时予以指正,表现好时给予鼓励。 10. 精心制定内容策略 不要随便地发布内容,要先自问一下你自己为什么要使用社会化媒体,并且内容是针对谁而发布的。 确定主题基调,发布的内容与执行的策略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定下主题是一件大事,要花时间想清楚,想个几年都有可能。 你的品牌有确定的目标受众群体,你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商业上的接触、甚至是社交网络来联系他们。仔细研究一下目标群体,他们中有谁会对你的内容感兴趣,并且他们为什么要和你互动,如何和你互动。什么会让他们晚上不睡觉都关注?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哪些问题,以便能使他们工作更顺利更便捷? 你的个性是一大制胜法宝。要明确你的独特说话风格,与传统的企业发言人有所区别。这对你的社区群体会更有吸引力,因为你说话的方式他们更能理解。如果你已经有了一种人气品牌个性,就把其延伸至你的内容风格中。 11. 延伸至文字以外的多媒体 博文、电子书、案例研究和白皮书可能是你社会化媒体的内容核心,但是使用多媒体会使你更加事半功倍。 音频播客就像你的个人广播秀,你的听众可以在工作、上下班时收听。图片能使内容更有活力,使商业个性化,并且能使你的博客点击量翻倍增长。把视频用作聚光灯,来推广企业的产品和人物,不要等着媒体来采访你的公司发言人,可以自己录制采访并上传至YouTube或Vimeo等视频网站。 网上讨论会不同于一般会议活动,它既便捷,成本又不高,参与者可以提问,并且与嘉宾讨论话题,没有地域限制。网上讨论会是收集姓名、邮箱、地址并且发展联系人的好机会。 如果你想传播信息量较大的内容,包含数字、日期、地点、方法、对比等内容,可以制成信息图表的形式。 12. 补上话题缺口 在你想出写什么内容之前先问一下自己这些问题:这个话题现在有趣吗?现在有人气吗?是不是及时?竞争对手正在写什么?你这个月是否有足够的内容支撑?最好的话题应该是你自己喜欢、及时新鲜、并且没有其他人写过的。

四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四中传播媒介的优点和不足 一、印刷媒介: 1、定义:印刷媒介,就是指将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薄页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物质实体。 2、优点: (1)读者拥有主动权。读者在接触印刷媒介时,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这一点上它优于电子媒介。电子媒介的受众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受众必须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才能接触到其内容。由于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是线性的,所以受众如果想回头再看,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比如将电视节目录下来。可以说,印刷媒介较为充分地照顾到了受众的选择性。 (2)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是稍纵即逝的,若不经过专门录制,就会很快消失。而印刷媒介如报纸、书籍等却能将信息有效地保存下来。正因为这样,印刷媒介更能达到使受众获得反复接触的积累效果。 (3)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同的印刷媒介往往具有针对性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适应专业化和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除了一些综合性的报纸以外,印刷媒介不像其他媒介那样强调以标准化的内容来适应大部分受众的共同兴趣。电子媒介为了这争取最大数量受众,都力求能适应大众的口味,强调老幼皆宜,雅俗共赏,这就导致了内容上的同一化趋势。而专业化、专门化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往往以其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并对他们在某一方面施加特殊影响,这就适应了专业化、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在知识界与教育界,印刷媒介更是拥有广泛的类型化受众。 3、不足: (1)时效性不强,制作周期长。 (2)使用印刷媒介需要识字能力,因而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或不能充分使用。

无相营销策划: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营销裂变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营销裂变()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营销裂变 资讯来源:无相营销策划 作者:肖明超 宝洁是全球最大的广告客户,但是,2012年有关的宝洁的新闻是,其打算裁员1600人(包括高层或营销人员)以削减成本,因为宝洁2011年的广告支出达到93.15亿美元,在过去两年大幅增长了近24%,但令宝洁尴尬的是,每年巨额的广告支出与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和额度并比匹配,而通过分析不同媒介的效用,宝洁发现,与传统媒体相比,Facebook与谷歌等数字媒体特别是社交网络“效率更高”,因此会加大在这些新的数字媒体上的投入。 应该说,所有的品牌在今天都面临和宝洁一样的困惑,消费者的变化让传统媒体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在减弱,“广告”这个词已经很难让企业传播的信息精准的到达消费者,而社交媒体的出现,更让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模式可以在线上可以得到极大的扩散,于是,社交媒体的营销成为企业密切关注的数字营销领域之一,企业不仅要学会利用社交媒体,更要具备“社交化”数字营销思维。 社会化催生“社会化消费者” 如果我们把互联网所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做一个梳理,会发现互联网经历了4个时代:按照信息与消费者关系的变迁,我把它总结为4个“S”:第一个阶段是门户主导的时代,那个阶段互联网里面最牛的公司是雅虎,美国在线等,那个时候消费者刚刚从线下传统媒体转向线上的媒体,主要动作就是“看”(See),处在完全的资讯1.0时代,门户仅仅是将信息重新组合用互联网提供给消费者;第二个阶段是搜索主导的时代,这个时代诞生了Google和中国的百度这样的

公司,消费者开始变得主动,主动搜索和寻找信息(Search)成为互联网行为的核心动作;第三个阶段是分享时代,出现Web2.0的概念,社区、博客以及包括Myspace、Youtube等开始流行起来,消费者开始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得和消费意见等等,核心动作是分享(Share);而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聚集,并将互联网当做生活平台之后,互联网进入当前的这个时代,即“社交时代”,人们通过关系、兴趣而聚拢,通过关系图谱、兴趣图谱而进行信息的交互,传播的速率大大加快,信息的实时性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个时候的关键词,就变成了“社交”(Social),国外有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国内有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为代表。 从这个变迁中我们看到一些特点:第一个特点,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从单向的1.0,即一对多的传播到互动的2.0,即多对多传播,再到有更多的圈层和融合关系的交叉扩散和聚合的3.0的传播,进入一个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以及没有中心的点对点的传播时代。第二,信息形式和载体的变化。信息从文本信息、图片的信息变成图文+视频的信息。第三,信息依赖主体的变化。过去消费者在网上寻找信息,更多依赖网站上提供的文本图像的信息,但是现在消费者却更多依赖人,什么网站不再是核心,而是什么人说的很重要,如果是关系圈中的人说的,或者是自己崇拜的人说的,对于消费者就是一言九鼎,消费者更关心自己所熟悉的人的消费体验和所发表的意见。 在这样的一个“社交化”的时代,无论是作为传播渠道的媒体还是作为广告主的企业,都需要应对社交媒体带来的影响。媒体不具备社交化的属性,消费者的黏性就很难建立,因此现在无论是像新浪这样的门户,还是像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都在加入社交化元素来提升用户价值。而消费者的变化以及媒介

社会化媒体营销学习心得讲解学习

对不起,我来晚了 ——社会化媒体营销迎面而来 一、营销的终极目标 营销,简单来说就是“发现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并满足它”。传统的营销理论认为通过发现用户需求、经过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再运用4P的营销组合来解决。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销对路,不是所有的价格都被用户接受,不是所有的渠道都畅通无阻,不是所有的促销都促进销售。当然,不是说4P过时了、不适用了,4P理论依然是营销中的经典,是必须遵循和好好运用的。 问题出在哪里?让我们回到原点。营销的终极目标是消除推销、销售,实现产品的自动适应、满足需求。关键就在于,如何实现产品的自动适应。那肯定是发现用户需求,尤其是潜在的、隐性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而这些需求恰恰是隐藏在众多表象和谎言背后的,不易被发现、被发掘,并且往往被误读和误解。这就造成了4P的失灵。让用户参与到生产环节,自己选材、自己制造,最后再自己埋单、自己消费,完了之后再说声“谢谢啊”。对,就是让用户从消费者变为“产消者”,实现自给自足。这能实现吗?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本质及可行性 社会化媒体使得我们进入了“人人皆媒体”的“自媒体”信

息时代,BBS、博客、微博、播客、社区使我们身处网络之中、媒体之间,逃不离、扯不断。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世界,想说就说、想写就写,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这种自由,让参与者可以真实地、不受约束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加以适当的引导,用户的真实需求、潜在的需求就会崭露头角,被发现、被发掘出来。我们注意到网络的自由性使参与者跨越了时间、空间等等客观束缚,芸芸众生中我们找到了知己和知音,我们的心灵在沟通、我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我们找到了“共同点”。 社会化媒体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必须面对以下三个问题: 1.信息内容的设计问题:用户共同创造内容,由用户生产产品。 2.信息的表达和传递问题:用对话的方式参与进来,对话即营销。 3.信息的控制问题:开放、透明、创新,让信息尽可能的多飞一会,坦诚的用户留言,比商家的呐喊来得更具营销力,只要不是负面信息任凭转载、传播。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本质是:让用户自由表达,通过多边对话,显露真实需求,找到共同点,产生情感共鸣。 我们发现,社会化媒体营销是可以有效运用的,并且具有很强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用户真实需求的显露使得我们可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需求;用户情感的共鸣、找到的共同点

基于社交媒体的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变革

基于社交媒体的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变革 内容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企业的网络营销模式也随之发生变革,企业网络营销仅依靠自营广告已难以打动消费者。随着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依赖企业广告转变为依赖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作为消费依据,推动企业网络营销产生变革。本文将以腾讯和戴尔的成功案例为研究对象,就社交媒体对企业网络营销变革的重要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交媒体网络营销企业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日益发展,企业难以依靠广告创造大量用户群体。人们获取消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广告和明星效应也都难以建立客户的持续性忠诚度,由此引发一种新型营销模式的确立,即社交媒体网络营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倾听买家及亲友的购买建议和心得。社交媒体商务已被众多大型的电子商务公司所接受和运用,例如腾讯和阿里巴巴都采取了社交化网络营销策略。淘宝的信誉和好评成为了消费者购买的主要依据,相对于卖家的自我营销,同样身为消费者的其他买家的购物体验则更加的具有说服力。本文就腾讯公司和戴尔公司的社交化营销案例进行分

析,以证实社交媒体对于企业网络营销变革的重要价值。 传统网络营销与社交媒体网络营销比较 传统的营销方式是产业链的营销方式,通过官网、广告、百度等宣传方式,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通过企业自身或其他宣传销售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的方式。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缺少链接和互动。而社交化的营销方式是关系链的营销,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建立企业的用户群体,通过老客户的消费心得进行宣传从而建立新客户的方式,利用朋友之间的介绍和转介绍的方式维护关系链条。除了建立广泛的用户圈之外,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可以促进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并且社交化的营销方式消费者和企业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在消费的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使得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加轻松愉悦,建立沟通和交流之后,消费者对于产品和企业会产生一定的信任度,相较于在超市或者是传统的营销渠道购买的产品更加具有互动感。 社交化营销相对于传统的网络营销而言更加贴近于消 费者的情感,除了注重产品的宣传和产品的质量之外,更加注重消费者购物的情感体验趋于人性化,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例如腾讯的QQ、微信和新浪的微博等社交软件作为工具进行营销推广的一种营销方式。社交化营销在营销过程中,将讨论、互动、分享等社交化的因素作为营销的元素,使得营销和社交完美的融于一体。在进行社交生活的过程中

社交化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变化趋势

社交化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变化趋势 摘要:在社交化媒体蓬勃发展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呈现一种新的发展走向。而网络新闻传播受众也在发生着改变,存在一种新的走向。本文从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结构、受众数量、受众角色地位和受众本位意识四个方面来解析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潜在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在逐渐走向媒体的主人和受众的主人的方向,正在形成一种真正的全民记者时代。 关键词:社交化媒体环境;网络新闻传播受众;变化 当今社会,社交化媒体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之一。社会化媒体也被人们称为社交媒体,它指一种网站和技术,即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和相互沟通。而网络新闻传播则是将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即互联网和新闻传播的相互结合。社交媒体凭借互联网的沃土,蓬勃发展,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成为人们利用互联网的重要原因。在社交化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呈现出一种新走向,而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结构变化趋势 本文将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结构分为年龄、性别、文化程

度、经济水平四个方面。 根??统计数据,我国社交媒体受众的男女比例分别为57%和43%;年龄比例分别为19到25占19%,26到30占30%,31到35占21%,36到40占12%,40岁以上占18%;而在文化水平方面,大学生占据主要人群。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网络受众的年龄无十分集中的阶段,在网络发展的初期,受众的年龄多在20到35岁之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受众年龄分布正在趋于平衡;而受众性别比例将逐渐趋向平衡。受众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这与阅读网络新闻需要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有关,并且,阅读新闻本身需要一定知识文化水平,这些知识,人们大多只有在高校中才可以接触到,尤其在中国。毫无疑问,阅读网络新闻首先需要网络工具,所以受众经济水平一般不会很差。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教育的普及,网络新闻传播受众这种文化和经济差异将会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二、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数量变化趋势 在中国,社交网络用户中的活跃人群估计为5.97亿,2012年,中国的社交共享的数量增长60%。而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传播受众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由于共享性、即时性等网络特点,因此,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

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

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 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通过社会化媒体,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传播最新信息, 正因为如此, 好的品牌营销才能一夜之间红火, 一些负面评价也会爆发式增长,相较于传统的危机应对 12小时黄金法则,网络公关的黄金时间只 有 45分钟。当负面信息流传时,企业要及时快速回应,迅速解决,将危机扼杀在萌芽期,反应稍有迟疑, 负面消息便有可能发展到难以挽救的地步, 对品牌形象造成巨大 影响, 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红人的影响力空前强大, 他们可以利用一个人的力量吸 引大量围观者, 与大公司开展“公关战争”。 社交媒体时代一方面让危机蔓延的范围无边界,传播速度也更加快速;另一方面 也给了品牌快速回应和弱化危机影响的机会,那么,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又有哪些呢? 1、互动营销 社交媒体营销以“分享和参与”为核心,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来分享产品的信息 和观点,这与以往传统营销中“自上而下”的理念不同,社交媒体强调“自下而上”进行 品牌推

广, 企业必须进入到社交媒体营销中去, 通过与消费者的对话和互动, 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 情感是市场的主题之一, 如果能赢得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距离赢得市场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于购买完商品就结束,他们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与商家、其 他消费者共同完善所购商品, 网上经常会看到很多产品的测评报告, 商家也欢迎消 费者在购买后对商品进行评估和分享, 将优秀的测评报告放到首页或给予返现之类的奖励, 这样, 既满足了消费者分享的目的,又提升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和认可度。 2、口碑营销 在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口碑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消费者乐于通过以往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购买风险, 通过了解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口碑,消费者极易改变原有的对该品牌的态度。 虽然企业的口碑是消费者自发传播的,但是仍然需要企业有意识地去维护,社交网络的发达可以轻而易举地让某个产品一夜之间红火起来,亦可以让其口碑毁于一旦。 3、内容营销 社交媒体所承载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从文字、图片、音频到视频,只要是人们能想到的信息, 几乎都能以简短而快捷的形式进行传播, 快节奏的生活和 发达的移动通讯设备导致用户的注意力时间越来越短, 获取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因此, 更需要重视传播的内容, 众多品牌通过内容营销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营销效果, 给品牌带来了极好的网络口碑。比如:去年北京大雨不断,人们在网络上吐槽,积水潭、地铁站均成为人们调侃戏谑的对象, 杜蕾斯微博团队结合人们对暴雨的关注, 策划了一次营销活动, 仅仅 20分钟, “杜蕾斯套鞋防止被淋湿” 便登上当天新浪微博转发排行榜榜首, 借助北京大雨的话题, 杜蕾斯 微博团队通过对产品用法的创新, 利用玩味的方式, 巧妙进行了品牌的营销传播, 充满了创意和趣味。

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式

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式 口碑营销 企业在调查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制定一定的口碑推广计划,让消费者自动传播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良好评价,从而让人们通过口碑了解产品、树立品牌、加强市场认知度,最终达到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服。 口碑是指公众对某企业或企业产品相关信息的认识、态度、评价并在公众群体之间进行相互传播。口碑的内容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体验层,即公众对企业或组织相关信息的认识、态度、评价。其次是传播层,即传播过程中的事例、传说、意见等传播素材。最后是公众对其的认可层面,即好恶。良好的口碑的建立主要基于产品的质量、服务、环境等等而带给用户的良好的使用体验。 口碑营销是企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生成、制作、发布口碑题材,并借助一定的渠道和途径进行口碑传播,以满足顾客需求、实现商品交易、赢得顾客满意和忠诚、提高企业和品牌形象为目的,而开展的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管理过程。这种由“用户告诉用户”的口碑营销和其它传统营销手段相比,具有成本小、产出大、效率高、风险低等特点。务的目的。 论坛营销 论坛营销就是“企业利用论坛这种网络交流的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发布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从而让目标客户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企业宣传企业的品牌、加深市场认知度的网络营销活动”,就是论坛营销。论坛是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形式,历经多年洗礼,论坛作为一种网络平台,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焕发出它巨大的活力。其实人们早就开始利用论坛进行各种各样的企业营销活动,当时论坛成为新鲜媒体的论坛出现时,就有企业在论坛里发布企业产品的一些信息了,其实这也是论坛营销的一种简单的方法。 论坛营销可以成为支持整个网站推广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在网站刚开始的时候,是个很好的推广方法。利用论坛的超高人气,可以有效为企业提供营销传播服务。而由于论坛话题的开放性,几乎企业所有的营销诉求都可以通过论坛传播得到有效的实现。论坛营销是以论坛为媒介,参与论坛讨论,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权威度,并顺带着推广一下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运用的好的话,论坛营销可以是非常有效果的网络营销手段。

论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论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这种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30 年代。众所周知:那一年代是战争罪恶弥漫的年代。人们都沉溺在深深的恐惧中,期盼着胜利消息、畏惧着战败噩耗的到来。当一个人处于极度恐慌之中,我们是没有办法期待他们能正确认识、分析所得消息的真实性的。所以,人们对大众传播始终存在着既渴望又恐惧的心理。而一些社会科学家们的研究往往又会强化人们对媒介的这种恐惧。在战火弥漫的年代,大多数无助的人们都会无奈地选择相信政府。所以,当交战国值其所言所行具有比以往更大的权威性与说服性的战争年代,宣布相信大众传播能产生强大效果时, “魔弹论”也就得到推广,影响力也日益增加。同时,一些大众传播中的特殊事件验证了魔弹效应。如:许多人仍然相信是赫斯特报系一手挑起了1898年的美西战争、哥伦比亚《火星入侵地球》广播剧等类似事件。 这种理论盛行多年,直至40年代才逐渐被打破。所以,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变动也是不容小觑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它直接或间接德推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发展!当然,客观上,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媒的发展。但是,战乱消息满天飞也不可避免地加

剧了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心理压力。毕竟,没消息才是好消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影响颇大的“魔弹论”呢?在我看来,受众是复杂的,能动的,有自主性的行为主体。正常情况下,他们会出于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选择和评价之后,才决定是否接纳。而现代政治传播研究也表明,受众对于宣传信息必须先入“心”入脑,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魔弹论”这种理论的产生并没有科学的根据,它过分夸大了传播效果,将其单纯化,忽略了影响大众传播的各种社会因素。另外,它完全否定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片面地认为受众是消极的、被动的,可以被传播任意影响和改变的。所以说,这种理论只能是特定社会时期(如:世界大战期间)的产物,而不能算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社会化媒体的营销的优势(一)

社会化媒体的营销的优势(一)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是近些年来互联网的一个发展趋势。不管是国外的Facebook和Twitter,还是国内的人人网或微博,都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社交网络的时代。社交网络属于网络媒体的一种,而我们营销人在社交网络时代迅速来临之际,也不可逃避的要面对社交化媒体给营销带来的深刻变革。 首先要讲的是,社会化媒体营销具有传统网络媒体营销的大部分优势,比如传播内容的多媒体特性、传播不受时空限制,传播信息可沉淀带来的长尾效应等等。讲述网络营销对比传统媒体优势的文章很多了,这里我不在赘述,我要重点讲讲社会化媒体营销与普通网络媒体营销对比的优势。 第一,社会化媒体可以精准定向目标客户。 社交网络掌握了用户大量的信息,抛开侵犯用户隐私的内容不讲,仅仅是用户公开的数据中,就有大量极具价值的信息。不只是是年龄、工作等一些表层的东西,通过对用户发布和分享内容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判断出用户的喜好、消费习惯及购买能力等信息。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比例越来越高,移动互联网基于地理位置的特性也将给营销带来极大的变革。这样通过对目标用户的精准人群定向以及地理位置定向,我们在社交网络投放广告自然能收到比在传统网络媒体更好的效果。 第二,社会化媒体的互动特性可以拉近企业跟用户的距离。

互动性曾经是网络媒体相较传统媒体的一个明显优势,但是直到a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我们才真正体验到互动带来的巨大魔力。在传统媒体投放的广告根本无法看到用户的反馈,而在网络上的官方或者博客上的反馈也是单向或者不即时的,互动的持续性差。往往是我们发布了广告或者新闻,然后看到用户的评论和反馈,而继续深入互动却难度很大,企业跟用户持续沟通的渠道是不顺畅的。而社交网络使我们有了企业的官方微博,有了企业的人人网官方主页,在这些平台上,企业和顾客都是用户吗,先天的平等性和社交网络的沟通便利特性使得企业和顾客能更好的互动,打成一片,形成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此外,微博等社交媒体是一个天然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寻找用户对企业品牌或产品的讨论或者埋怨,可以迅速的作出反馈,解决用户的问题。如果企业官方账号能与顾客或者潜在顾客形成良好的关系,让顾客把企业账号作为一个朋友的账号来对待,那企业的获得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