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困境及其消除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困境及其消除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困境及其消除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

发展困境及其消除3

赵晓康 胡华忠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0433)

内容摘要: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投资银行发展中面临的六大困境,并就政府、市场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这些发展困境的成因,相应地提出了实现投资银行产权多元化,政府重新界定管制范围,利用市场竞争推动投资银行的整合,适度发展网上交易,维护证券市场“生态平衡”,促进中国投资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投资银行 发展 产权 政府管制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2)5-0009-08

一、中国投资银行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六大困境

经过从无到有十几年的发展,投资银行推动了我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育,拓宽了投融资渠道,加速了资本要素的良性周转和合理流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也方便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有助于企业家的成长。另外,投资银行开展的各项信息咨询服务,对于培养和提高我国公民的经济政策分析能力,树立投资意识、法制意识、民主监督意识和保护自身利益与财产意识,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投资银行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掌握现代金融知识的证券专业人才,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最年轻富有朝气的知识密集型群体。

但是,中国投资银行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滋生了种种难以克服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以下六大困境:

1.资本规模相对较小,却很少发生市场化的兼并整合。迄今为止,我国投资银行间发生的兼并重组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在投资银行发生严重亏损或违规事件后,为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由政府出面主持下的兼并。比如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还有一种是政府在推行金融分业经营政策时,从银行、信托公司中剥离出来并加以整合而成。比如,银河证券、东方证券等。另外一种是地方政府出面主持的区域性小型投资银行机构的兼并整合,这种类型的整合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增资扩股,从而使新成立的区域性投资银行能够跨入综合类券商的行列。如山东证券和西南证券等就属于此类。这些兼并重组几乎都是在政府的直接干预和撮合下进行的,而除此之外的市场化并购行为几乎很少发生。

目前,我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银河证券的注册资本金也只有45亿元人民币,最小的投资银行注册资本金只有1000万,而欧美投资银行的注册资本动辄几百亿美元,相差悬殊。我国投资银行虽然

收稿日期:2002-04-15

3本文研究得到教育部“十五”规划第一批项目的资助(批准号:01JA630046)。

大小不一,奇怪的却是彼此相安无事。

2.业务品种雷同,却没有创新的动力。我国投资银行普遍存在业务范围狭窄,金融工具少的发展难题,收入来源主要集中于手续费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和证券承销业务收入上面。2000年,我国投资银行的收入构成中,手续费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和证券承销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5%、23%和4%。①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业务同质性较强的行业往往竞争会十分激烈,因而行业内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欲望,希望能通过创新依靠岐异化战略致胜。但是,我国投资银行的情况是虽然行业内的竞争也比较激烈,创新的动力却始终没有较大的增加,创新的产品也鲜有出现。

3.可选择的盈利渠道少,却经常能够获得超额利润。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相对集中,彼此之间的竞争又相对较强,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一个利润逐步走低的趋势。但是,我国的投资银行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却一直是国内少有的暴利行业之一,2000年全行业10万余员工共创造利润240亿元,连一些资本金很小的投资银行也能赚得盆溢钵满,“不思进取”也就在所难免了。许多投资银行甚至还勾结上市公司或庄家联手操纵股价,非法谋取暴利。

4.从业人员参与内幕交易或损公肥私却屡禁不绝。与国有企业中老总的“59岁现象”相比,投资银行业中从业人员的违法犯罪更是有年轻化的趋势。一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就因为金钱的诱惑以身试法、锒铛入狱。

5.投资银行本应该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却不讲诚信,协助上市公司弄虚作假,欺骗广大中小投资者,大肆圈线。“东锅事件”、“红光事件”、“麦科特事件”等都是这方面典型的案例。有些投资银行的业务人员甚至公然教唆拟上市公司篡改报表、涂改原始资料、捏造事实来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②

6.投资银行本应该规避风险,却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融资、帐外经营,甚至替“大户、特大户”提供资金透支服务,直接制造风险隐患。据联合证券的研究表明,投资银行挪用客户保证金的比例,在1997年-2000年期间分别达到23.3%、18.16%、16%和2.33%。在2001年6月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公布的挪用客户保证金的名单中,仍有27家投资银行名列其中,所占比例在25%以上。③另外,还有一些投资银行在策划公司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务业不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上市公司效益下降。

二、对中国投资银行发展困境成因的理论分析

(一)滋生腐败和违法违纪的根源在于国有投资银行产权不清

1.产权不清招来寻租行为大量产生

中国证券市场中现有的投资银行基本上都是国有的或国有控股的,他们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国有投资银行基本都是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金融系统中脱胎出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下辖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他们的大股东,从出资到派人对其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实际与这些投资银行的关系是纠缠不清的,中国人民银行一度还曾经行使着实际的市场监管的权力,更是给这些投资银行创造了寻租的方便。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许多投资银行正是利用了与中国人民银行关系密切的有利条件,在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大量违规吸收存款、拆借资金和进行债券回购,用于炒卖房地产和投资国债期货,为以后投资银行发展中种种矛盾的爆发留下了祸根。

2.产权不清造成政企不分

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投资银行从开始成立起,就不是与市场提高交换效率的要求相吻合,而多半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为搞好国库券的转让工作,运用行政手段牵头组建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为此向其下属的各省、市分行下拨了3.7亿元启动资金,按照每家投资银行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的标准,用于投资银行的组建。当时的投资银行高层干部和一般从业人员,基本上也

是由国家从人民银行及各家专业化商业银行中抽调的,人员的管理与机关干部没有什么差别,有的投资银行甚至就相当于人民银行的一个处,参加其内部会议。投资银行的总经理和董事长人选,要经过相应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进行行政任免。

产权不清必然带来政企不分,用行政干预的方法来处理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实质上是用政府来代替市场。政企不分造成市场监管不力,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自我进行监督,往往成为一些政府官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温床。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当时作为证券市场监管者的中国人民银行,实际又担当着投资银行的股东和经营者,完全是按照其内部机关管理模式对投资银行实行管理的,从真正意义上讲等于是放弃了对投资银行的监督。凡是遇到问题都可以通过内部协调解决,犯了错误还可以由政府出面弥补,充其量换个地方照样当领导,因为国家政府的企业总不会破产的。正因为没有财务风险方面的约束,才助长了一些投资银行的老总敢于铤而走险。

3.产权不清导致投资银行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投资银行作为现代经济中帮助企业通过完成股份制规范化改造、重组、上市,达到筹集长期发展资金的目的的专业性金融中介组织,自身也同样是现代公司组织框架下的经营性企业,公司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同样不容忽视。

我国的国有投资银行虽然多数进行了现代公司制度的改造,在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方面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但仍然没能从本质上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短期行为”、“内部人控制”及其他一系列违规违纪等现象的产生,都可以归因于产权不清、分配制度不合理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从国外投资银行建立风险激励机制的实践来看,要形成有效可行的内部激励机制,通常必须首先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监控体系,防止企业高层管理者滥用激励计划或方案,赠与自己大量的收益。而国有投资银行因所有者缺位,没有人会真正去关心高层管理者如何进行激励,也就更不会去过问最后的激励“结果”怎么样了。

(二)政府管制不当导致投资银行发展缺乏动力

在国外的证券市场中,政府通常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出现的,政府管制实质是政府运用强制力向社会提供的一种特殊公共产品,目的是为了维护证券市场运行中的“公平、公正、公开”,保障资源的有效配置。通常政府对投资银行管制的内容涉及金融风险的防范、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以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等等。当然,政府管制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政治行为,各级政府的政治倾向都往往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政府管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某些情况下,政府管制还会成为政府暂时稳定证券市场乃至社会大局,维护政权稳固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之后便为了防止股市崩盘,采取了休市、放宽公司回购限制、启动股市短路机制、巨资入市等一系列的紧急措施来稳定证券市场。纳斯达克市场暂停执行对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的上市公司予以摘牌的规定,使大约660多家公司“死里逃生”,确保了股市的稳定。

但是,这毕竟与中国政府身兼两职不同,他们既要充当维护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同时又是市场中的参与者之一,市场运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能否保持其公正的立场就很难说了。中国早期政府主导下的证券市场完全是被政府设计用来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的,也就不可避免地在市场进入、退出、价格等方面对投资银行采取了保护性的措施。随后,在“无意”间培养出了几千万产权清晰的资本所有者,触动了社会各方面人士的切身利益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才逐步开始扮演“局外人”的角色,强化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市场行为监督和市场进入退出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使得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权重组方面的功能开始显现。

然而,政府作为国有产权最大的所有者,其对投资银行业管制政策的倾斜和摇摆是必然的。十多年来,“国有资产所有者”这顶帽子始终压在政府头上,使它无法完全没有“私心杂念”地进行管

制,政府的许多法规政策实际上促成了中国投资银行业的自然垄断特征,最终为国有投资银行营造了一个近乎封闭的高回收盈利空间,而且除非市场出现崩盘,投资银行完全可以衣食无忧,哪里会有动力再去进行创新。

(三)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造成投资银行功能异化

1.中国证券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夹杂了许多经济之外的因素,造成了目前的畸形状态。中国证券市场从一出现开始就背负了应有的重担: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服务。这种思路就决定了中国投资银行在它们诞生那一天起,就成为了中国政府解决国有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重要工具。因为它们并不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自然演变过程出现的,而是从国有体制下的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中分离出来,在并不清楚现代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及其运作过程的情况下,仓促上阵的。

2.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制法规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投资银行有机可乘。中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来不及制定,即使是已经制定出来的法规条文,也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结果造成许多问题事前没有法律法规条文作依据,事后处理起来也只好不了了之。这就给了少数居心不良的投资银行从业人员以可乘之机。例如,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证券经营机构不得挪用客户保证金,而同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文件中却规定,证券公司吸收客户保证金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向其交付存款准备金,事实上等于是将国务院刚刚关闭的“闸门”又打开了,造成了实际执行中的难度。

3.政府大规模干预证券市场运作,投资银行成为急先锋。中国证券市场与国外证券市场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在来自国有体制的创新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被迫由政府发起设立并进一步推动的。因此它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这种市场缺乏必要的发展推动力和必要的市场制衡力量,只能够在政府不断地推动和打压的相互平衡中前进,而投资银行正是政府手中用来推动和控制证券市场向前发展的重要棋子。投资银行日后也是“唯政府的马首是瞻”,政府的几次市场干预都少不了投资银行的配合,甚至可以说就是投资银行和政府的“二人转”。从“三大政策救市”到“十二道金牌”以及《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4.证券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投资银行可选择的赢利渠道较少。从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来看,策划企业并购重组应该是当前中国投资银行重点需要发展的“正业”,但是由于并购业务中至今没有一个行业佣金标准,国家政策上也没有适当地给予支持,投资银行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功率不高不说,佣金收费多则30-50万,少则10-20万,远远不如获得一项承销业务,佣金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吸引力大。④

另外,现有的证券市场中也缺乏必要的风险规避机制,连投资银行的自营业务也只能够投资国债和沪深两市的股票,而缺乏必要的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等。特别是没有对冲机制,迫使他们从效率出发不得不为寻求盈利而追逐市场热点,根本不可能潜下心来培育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上市公司,因为可能没能等到相应的上市公司发展壮大起来,投资银行自身的生存已经成了问题。所以,他们必须揣摩中小散户投资者的心理,借题发挥,制造所谓热点,在牛市时大举炒作助涨,而熊市时又大肆抛售手中的筹码助跌。于是,他们在证券市场中不仅起不到稳定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5.投资银行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变相融资触犯法律。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运作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尤其是从事投融资中介的投资银行,就更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融通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资本运营。1985年,美国年销售额仅为3亿美元的泮特雷?普莱特公司,成功收购年销售额24亿美元的雷夫隆公司,就是在投资银行强大资金融通能力的协助下利用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 t)实现的。今后,随着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多渠道开展投资银行的融资业务已经成为加速我国投资银行发展,增强其竞争能力、业务拓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投资银行可以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竞

争及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融资渠道的拓展也有助于投资银行盘活不良资产,如投资银行在早期发展中大规模投资的房地产、由于包销认购下来的大批配股或无法流通的法人股等;同时,多种资金融通渠道的开拓还有助于实现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因为投资银行的融资业务会大大增加货币市场的需求,提高其市场的流动性和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其信用品种,更有助于国家货币政策的灵活操作,加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资金联动。

1999年以来,政府虽然响应投资银行强烈要求开放融资渠道的呼声,开辟了增资扩股、证券抵押贷款、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证券回购等一些规范化的融资渠道,但是实际操作中仍保留了一定的审批程序,目前仅对一部分经营状况好、资产质量好、归还客户保证金积极的投资银行开放。同时,由于投资银行融资渠道的开展,涉及到中国证监会和人民银行管辖权的协调和统一,今后还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四)证券中介业务的实力市场格局抑制了投资银行创新

中国证券市场从发展至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一直十分突出,抛开最初的发展阶段,人们由于意识形态的束缚或了解不够等原因造成的股票一度卖不出去的情况不谈,中国证券市场的供不应求现象始终非常严重。1992年发生在深圳的“8.10”事件以及每年一级市场中聚积的几千万申购新股的资金,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最好的佐证。2000年,中国证券市场共募集资金2100亿元, 2001年虽然整个市场行情不景气,但也筹集了1168亿元,而同期聚集在一级市场上面进行新股申购的资金分别有6000亿元和4500亿元左右,数倍于资金的需求量,也从一定侧面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卖方市场格局。

中国证券市场的供不应求并不说明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业绩如何优异。中国证券市场的卖方市场格局实际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真正关键的原因还在于中国政府不适当地干预甚至操纵证券市场,使得证券投资者普遍没有风险意识,心目中已经形成了“炒股就要跟党走,人民政府是不会让人民赔钱”的固有思维方式,进一步促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单边倾斜的卖方市场特征。例如,政府规定新股发行上市的开盘价,按照发行市盈率乘上发行上市企业的每股税后利润来确定,而发行市盈率则基本上由管理层限制在14-17倍左右的水平上,成了事实上的计划价格,于是,申购新股也就成为了毫无风险的“福利抽奖”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申购热情根本无法遏制。

三、解决当前中国投资银行发展困境的对策

1.实现投资银行产权多元化

实现投资银行产权多元化的目的,一是要筹措长期稳定的发展资金,同时通过产权多元化来逐步完善投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健全投资银行的激励监督机制;二是要为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创造条件。目前应该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投资银行公开上市,一方面可以充实资本金,实现规模扩张条件下的集约化发展,并防范承销、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另一方面资本雄厚的投资银行也容易得到客户的信任。同时,投资银行公开上市也有助于外部监督的形成,促使投资银行积极实现组织变革,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在我国,投资银行在业务发展中资本金不足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了。1998年,沪深两市共发行新股222家,筹集资金总额达到840亿元,50余家投资银行获得主承销商资格,平均每家机构主承销金额为16.8亿元,高于投资银行平均资本规模8.2倍。由于承销业务资金使用周期长(承销期为90天),资本金的不足无疑会加大承销业务的风险。

目前投资银行上市存在着以下主要障碍:政策上没有出台相关法规,只在《证券公司财务制度》中表示允许其发行股票筹资。而且《公司法》、《证券法》中要求募股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70%,并且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的规定,短期内没有几家投资

银行能够符合条件。投资银行业本身具有高负债的特色,我国投资银行业平均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在80%以上,美国1997年按总收入排名的前十位投资银行,平均资产负债率则高达93.6%,其中9家投资银行超过90%。另外,如前所述,我国投资银行在过去几年里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报表不实现象也比较普遍,严格说起来,短时间内很难满足上市要求。

2.政府重新界定管制范围

在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内发展的动力及推动者都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完全放弃政府的管制显然也不是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因此,重新界定政府管制的范围便成为必然的选择。

由于投资银行作为一个产业来讲,属于竞争性的行业,因此政府将投资银行的市场进入和退出以及交易佣金也列入管制范围,乃是一种管制失当。因为这样实际上造成了投资银行业整体产业垄断化的事实,虽然也不排除行业内的企业在一定层次上还会有竞争,然而市场竞争原本的一种内在刺激机制显然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从根本上扭曲了政府管制的原意。另外市场环境的宽松让行业内的优胜劣汰、兼并重组较少发生,很难培养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出来的行业巨头。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政府应该放弃对投资银行业进入退出的控制,取消佣金及各种费率的管制,以保持外界对投资银行提高内部运营效率的激励。而政府应该将管制的重心转移到社会性管制方面,比如维护投资者的权益、监督投资银行中介服务的质量、控制投资银行资本金的充裕程度等等,当然也可以适当对佣金和各种费率设立一个下限,防止恶性竞争的发生。

3.利用市场竞争,推动投资银行业的整合

投资银行的整合与扩张,本质上是资本扩张要求的具体表现。从业主制到合伙制、混合公司制、上市公司制,再到金融控股公司制,投资银行在资本要求不断增值、提高运用效率的推动下,规模日益庞大。而投资银行组织制度形态的更迭,正是为适应资本增值实现方式和手段的变化而变化的结果。如前所述,这种变化的动力直接来自于人们要求提高效率所带来的市场压力。因此,投资银行整合是市场经济行为,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过多的政府干预会使其整合走样变形。

当前,我国投资银行可以选择的整合形式通常有:(1)增资扩股。(2)兼并重组。(3)中外合资合营,形成战略联盟等。因为投资银行规模的扩张受自身市场规模的影响较大,为避免中国整个投资银行业在加入W TO之后被国外投资银行“巨鲸”吞噬,在政府的适度保护下让中国投资银行真正到市场这个大海洋中经历风浪的考验,才能不仅使他们的规模变大而且实力增强。所以,选择中外合资合营的方式建立战略联盟,是现阶段加速国内投资银行发展的一个捷径。最近,以青岛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的长江证券,正式与法国的巴黎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成为了中国加入W TO之后国内投资银行对这一整合方式的成功尝试。预计不久的将来,这种中外投资银行携手合作的范例会越来越多。

4.适度发展网上交易

尽管理论界、新闻媒体和实际业务部门异口同声地大力宣传网上交易如何是未来投资银行发展的主流,但就我国目前所具备的条件来看,提出适度发展网上交易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

首先,网上交易受网民数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短时间内要达到普及的程度还有相当的难度。因为网上交易不仅需要一些硬件条件的支持,如宽带网(或电话线)、M OD E M、家用电脑等,还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受过正规化初等或高等教育,又具有一定殷实收入的城镇年轻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障碍,但是对于生活拮据或者没有受过相关正规化训练的农村人口或老年人来讲,让他们接受网上交易的方式便有相当的难度。而在美国,网上交易的迅速推广与他们发达的网络系统是分不开的,其业务的开展是建立在一个庞大的、有2500多万名网上用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国最适宜开展网上交易的地方,应当是网民队伍比较庞大并且相对集中的沿海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而在广大的内陆和农村,则应该借用商业银行系统已有的营业网络开展业务,扩大服务范围,降低成本。

其次,从追求效率的角度讲,目前网上交易的利润相对于许多投资银行其他业务的收益,实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些大型投资银行开展网上业务更多是考虑维护公司自身的市场形象。相反,一些地方性或规模相对偏小的投资银行倒是可以以此作为竞争的突破口。

目前,我国开展网上交易存在着交易费用不降反升的问题。本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是网上交易迅速开展的最直接的原因。成本的降低主要得益于内部交易佣金的降低和低廉的上网费用。例如,对美国投资者而言,网上买卖每1万美元,收费仅29.95美元(最近降低到15美元),比250美元的传统收费便宜近90%。而我国由于实行交易佣金固定制度,开展网上交易的话,反而会增加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虽然目前从电信部门已经推出的上网方案来看,月租金在100元左右的A SDL 接入方案,已经比原来每月400元左右的上网费及电话费便宜了许多,但是要普及起来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美国的法律还允许投资银行不经过证券交易所直接在自己的客户间撮合交易,并且在收市后依然可以接受客户的委托进行交易⑤,这事实上促成了利用互联网直接从事交易。目前美国借用几家投资银行的公用网络形成的电子通讯网络(ECN s,E lectron ic comm un icati on s N etw o rk s)就具备了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的功能,目前该系统的交易量已达到纳斯达克市场的30%,纽约证券交易所的5%。对此,我国的法律法规应如何界定,也将涉及到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战略发展。

5.维护证券市场“生态平衡”,促进中国投资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如果把投资银行比作一个生命体的话,它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周围环境的支持,尤其是它作为证券交易的中介,与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关系都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哪一方它都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讲,为了投资银行自身的发展,它必须尽力维护好生存的环境,避免“乱砍乱伐”,造成投资或筹资“资源”的枯竭。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投资银行只能够被动地接受周围环境的状况,而不能主动地去采取措施为自己营造一个适宜于发展的空间环境。事实上,如果上市公司能够依靠证券市场方便、迅速、低成本地满足自己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壮大企业实力,投资者也能够通过证券投资获得比较满意的投资回报的话,他们没有理由不看好证券市场,也没有理由降低自己对证券投资的热情。这样的结果只会使投资银行的业务量增加,而决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不利。

但是,我们现在的投资银行的做法却完全是在“杀鸡取卵”:勾结上市公司虚假包装大肆圈钱,纵容客户透支饮鸠止渴制造泡沫,违规违纪恶意竞争,为迎合上市公司的利益高价发新股,并允诺其股票上市后协助维持股票价格。闽东电力的项目开发只需要筹资4亿元,却在投资银行“好心”帮助下圈走了11亿元,其中3.6亿元闲置资金分别委托5家金融公司进行理财。用友软件自身仅有8000万元的净资产,上市融资却也超过了11亿元。投资银行如此“助纣为孽”实际上是在自掘坟墓,老百姓一旦对证券投资失去了信心,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如果也害怕被证券市场拖累,直接的后果就很可能将危及投资银行的生存。如今这种倾向正在私下里悄悄蔓延,据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股票投资意愿正持续减弱,而消费意向明显增强,储蓄意识逐季提高。被调查的居民中,选择购买股票的储户比例仅为7.2%,而选择“更多储蓄”的储户比例为28.8%,当季拥有储蓄存款的储户比例为65.5%,拥有股票的比例只有9.4%。⑥这种倾向必须引起中国投资银行的猛醒了,因为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没有人愿意在证券市场中进行投资,大家都把钱存入商业银行,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投资银行自己。

因此,从投资银行未来的长期发展着眼,现在是到了投资银行的经营管理者正视自己的发展环境的时候了。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首先就要求投资银行应尽力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严把上市公司的质量关,使投资者真正能够从实际投资中获得利益,必要时也可以学习欧美投资银行培育上市公司的做法,将上市公司象自己生产的产品一样来扶持。当然,这必须是在市场的大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也就是说,投资银行整体在加强自律的前提下,还要设法影响投资者和政府

对这一行为认可。只有在广大投资者被证券市场财富增殖的诱惑所吸引,源源不断地投入证券市场时,才会使市场中的资产存量流动起来;而资产的不断流动才能吸引更多的筹资者加入到资金需求者的队伍中来,从而形成社会资金的良性循环,也才能最终实现投资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冷 观)

注 释:

①参见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第57页。

②参见2002年3月19日出版的《财经》杂志题为“麦科特噩梦”的封面文章。

③参见《财经》2001年11月5日总第47期的第58-59页。

④上海市曾规定过一个企业并购业务佣金标准:并购成交额小于2000万的,按照成交额的2.5%收取手续费;大于2000万的,按照成交额的1.5%收取。参见钱弘道:《现代金融核心:投资银行产业发展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96页。

⑤这种业务目前在我国是不合法的。《证券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应当采用公开的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这样,就排除了证券经纪公司在自己的客户之间撮合交易的可能,因而进一步限制了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佣金优惠的潜力。

⑥参见《读报参考》2002年2月1日第3期。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2000年重点课题研究报告:《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出版。

2.金德环:《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3.严 武等:《中国投资银行业的规范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姜 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出版。

5.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2001年。

6.程博明:《现代投资银行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7.黄亚钧、谢联胜,《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

8.查里斯?R?吉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郭浩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很快特别是银行业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迅速蓬勃壮大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入世步伐的加快金融业竞争将愈演愈烈我国商业银行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自身暴露出的问题急需认清和解决 一、目前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存款立行”搞存款竞争阻碍自身和经济正常运行 对各商业银行来说“存款立行”几乎成了一条铁律

因此扩大存款规模成了各商业银行的头等大事自1996年以来央行连续七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旨在促进内需的扩大引导居民减少储蓄扩大消费以带动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日常监管中一些机构一旦出现存款下降就把抓存款当作一个重要监管内容来看待这样货币政策效应就被冲减掉了妨碍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不利经济运行 由于银行业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强银行的投资活动需要找到足够的社会闲散资金自然而然存款问题就被放在首要位置目前各商业银行每年都分级下达当年存款任务指标特殊情况下上级行还会给所属机构来个月度或季度的存款“大会战”并且将完成存款任务与员工工资奖金挂钩、与评比先进挂钩虽然央行三令五申不准将存款完成情况与员工工资、奖金、福利挂钩但很多单位依然我行我素置若罔闻在“存款立行”观念的支配下各商业银行盲目拉存只重视存款数量不重视质量也给自身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1.过分强调抓存款扰乱临柜业务的正常运转为揽储一些机构公然将企业存款转入储蓄核算为部分企业机关团逃避监督和大额提现开了方便之门达到公款私用之目的违规高息揽存、上门收款、借助行政干预等各种拉存手段的出台大大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同时也助长了少数顾客的陋习例如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国银行业概况 1、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4.41万亿,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至2016年GDP的年均复合名义增长率达8.64%,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中国银行业亦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 行数据,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2%和14.35%。下表列示了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和外币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等。

(1)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主要融资来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7.29%,负债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37.21%。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2)股份制商业银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共有12家股份制商 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取得持续较快发展,市 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31 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和负债总额的18.72%和18.99%。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银行国际化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收稿日期:2003-11-03 作者简介:杨胜刚(1965-),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廖 琛(1981-),女,湖南华容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金融理论 银行国际化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杨胜刚,廖 琛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摘 要:银行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业务机构的全球化、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人才引进的高端化、经营管理的灵活化及监管与法规的国际化等。目前,我国银行业与国外相比,国际化程度还较低,因此,应采取进一步开拓传统重点市场、加速开发新市场、严格经营管理、重视人才培养、强化监管等有效措施,以尽快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国际银行业;跨国经营;银行国际化;国有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96(2004)01-0011-03 国际银行业是相对于国内银行业而言的,银行的国际化是指银行出于扩大利润或规避风险等动机,使业务区域跨越本国疆界,或者将业务币种由本币转向外币,或者将服务对象由本国客户扩展到外国客户的过程。 一、银行国际化的特点 银行的国际化一般呈现出如下特点:(一)业务机构全球化 据2000年2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对前50家从事全球化业务经营的银行的调查显示,在资产分布上,这50家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都超过22%,其中有29家超过40%,比例最高的美国运通银行达到85.5%。这些银行的海外业务收入也非常可观。 (二)产品服务多样化 大的跨国银行大都资历深、实力雄厚、技术设备先进、业务网络发达、电子化程度高、服务意识强,能广泛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金融创新成果,为客户提供优质多样的金融服务。如花旗银行北京分行能为客户提供外汇的存款、放款、票据贴现、投资、汇款、担保及进出口结算、自营和代客买卖,代理外币及外汇票据兑换、外币信用卡付款、保管及保管箱、资信调查和咨询等多种业务。 (三)人才引进高端化 金融业的竞争实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银行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缺少有丰富金融知识、操作经验及先进思想观念和强烈竞争意识的人才,银行就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外资银行大都有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它们在一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后往往会以良好的国际声誉、激励机制、薪酬和培训等来招揽和挽留优秀人才。 (四)经营管理灵活化 国际性商业银行大都具有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它们一般能够严格遵从#效益立行?原则,以获得最大收益为目标,效益普遍较好。在业务管理上,国际上通行的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即根据变化的经营环境,协调各种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及其结构方面的矛盾,进行风险和流动性诸方面的合理搭配和优化组合,以实现赢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统一。 (五)监管法规国际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日益重视在国际银行监管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目前,国际银行监管合作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银行监管特征正在从传统的干预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的重要性正引起银行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二是统一的监管标准正被广泛接受,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国际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采用。三是区域性银行监管合作协议不断出现。近几年,许多地区都建立了银行监管当局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论坛,以双边或多边协议或谅解备忘录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 二、银行国际化动因分析(一)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马克思认为:#如果资本输出到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发生,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5页)形成银行国际化趋势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银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 11%2004年第1期总第115期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COLLEGE OF FINANCIAL M ANAGEM ENT CADRES No.1 2004Seri al NO.115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困境及转型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困境及转型分析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了发展困境的产生原因,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后期发展过程中转型的方向和手段,目的是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 标签:商业银行;转型;业务;发展困境 1 前言 在当前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迅猛发展,经济上升的速度逐渐减缓甚至出现停滞状态,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需要新的转变和改革促进继续稳步向前。对于我国金融行业来说,在国民收入增加,人们投资量不断加大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传统的利用与客户和投资者之间的存贷利率差值进行营利的手段和方法也逐渐显露出不足和缺陷,无法及时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使商业银行走入了发展的困境和瓶颈,急需依靠转型进行新一轮的发展和起步。 2 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以及困境 2.1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过去,受到收入和经济政策的限制,商业银行作为国内的主要存贷业务周转单位和机构,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将收入的盈余存储进银行,以利息的方式进行闲置资金的二次增值,对于银行来说,资金的借贷和存储之间的利息差,就成为银行盈利的来源和资金的储备方式。近几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和新经济政策的不断推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方向也经历了多次的变动,在经济发展逐渐稳定,主流的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逐渐变慢的背景之下,金融市场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风险和竞争。竞争带来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新型投资产品和理财业务相继问世,打破了原有的利率化的市场平稳,为传统的商业银行的盈利方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导致银行内部存储贷款业务中产生的利润差值不断减少,面临着利益的亏损和业务减少的窘境。 2.2 客户投资减少,银行盈利来源下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多,闲置资金的累积让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理财方式,实现对资金的更高增值目的。并且随着人均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待金钱的认识和对于财富增值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求富求稳成为了当代人选择理财方式的首要考虑方向。在人们追求增值空间的心理期望之下,商业银行传统的储蓄利息和储蓄方案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理财需求,虽然商业银行的储蓄方式较为稳定,受众面较广,但是由于其高利息的储蓄方式就需要更加长的时间限制,这对于流动资金来说,非常不方便,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原本储蓄在商业银行内的闲置资产取出,转投新的

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策略

中文题目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策略 2012 年4 月28 日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策略 【内容摘要】: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融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商业银行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面对全球化趋势,发展国际业务,在激烈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地谋求发展,寻求一条切实可行、在国际大经济背景下建立竞争优势的道路就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 【关键词】:金融创新银行国际化进程银行国际业务发展 1.1 导言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在金融全球化下,我们必行需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策略。我们必须金融创新,实行银行货币体制改革,加快银行国际化进程。 1.2 正文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西方发达经济体制纷纷进入衰退期,世界经济中心逐步向发展中过节和新兴经济体转移。我国银行需要不断地改革,不断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快国际化进程。 银行业的国际化,指的是一国商业银行所从事的金融活动朝野了过节,有地区性的活动向全球一体化的世界市场演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资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市接分配,一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给当带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大量的机遇和挑战,“要么转型,要么淘汰”,这是面对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我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状况,起步晚且层次低。我国银行业过去想起与外界隔绝,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作为外贸银行的中国银行才第一个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除中国银行外,至今我国已有多家商家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如工行,建行、农行和招行等。这些银行大多才刚刚开始到国外建立分安置机构、开拓市场、办理业务,并且各行海外分支机构中能使全部功能的分行少之又少,大多为代表处,时能起到沟通信息,联络业务的作用,真正经营的业务的机构不多。其次,我国银行国际化现状还有规模小且分布不合理。我国跨国银行在国际上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业务范围小。并且我国几大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多集中在香港、日本、新加波。韩国等亚洲地区,而在纽约、伦敦等发布在欧美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支机构较少,而且层次又低。 针对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现状,我们要制定正确的方针,加以引导和改进。首先,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经营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并最终实现电子化,为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以技术创新并最终实现银行电子化为先导。金融电子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驱动力,更是商业银行向现代化、国际化迈进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商业银行应紧紧抓住当前地址科技产品品种丰富、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可靠、几个成本相地较低的有利时机,引进银行先进的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演变及未来趋势研究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演变及未来发展建议 一、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历史沿革 我国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照实现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手工操作、单机操作和联机操作三个阶段,下面根据每种支付结算体系的特点做具体的介绍。 (一)手工操作阶段。从1984 年到1993 年这段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是手工操作体系,实施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建国初期,我国的支付结算体系是借鉴前苏联的模式而建立的,形成了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行使工业领域的银行职能,农业银行行使农业领域的银行职能,中国银行行使国际业务领域的银行职能,建设银行行使建设领域的银行职能,进而形成了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二元银行体制,中国银行是国际结算的政策性银行,四大银行之间的业务几乎没有交集,不存在业务竞争。手工操作阶段的银行支付结算包括同城、异地和国际结算,分别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同城的结算需要结算人将保存好的纸质票据提交至票据交换所,交换所的工作人员在认真审核票据后,进行手工结算;异地结算需要结算人通过邮政部门将纸质票据寄到目的地,通过运输传输支付凭证;国际结算由中国银行独家办理。这个时期的网络完全不发达,因此,其结算方式只能依靠手工方式,银行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支付结算系统,只能通过纸质票据进行支付结算,由于大多数银行网点只办理居民储蓄业务,而办理结算的网点很少,结算方式单一、十分不便捷。 (二)单机操作阶段。从1994 年起,互联网开始兴起,在银行业也得到了初步而普遍的运用,相比手工操作阶段,支付结算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互联网的兴起,这个阶段我国的银行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4 年以前,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商业化,使得很多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涌现;我国正式在1994年设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这个阶段的支付结算方式在同城、异地和国际三个方面的操作也有所改变。在同城结算方面,省级以上的城市能够实现跨省的票据交换,在很多发达地区都得到了普及,手工操作由自动清分机代替,并打破了行政区划,大大简便了票据支付结算的手续,加快了票据支付结算速度。在异地结算方面,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各地方的银行之间逐渐实现了联网操作,央行和各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了统一的支付系统,支付结算方式不再是邮路传输,而是以电子传送的方式进行支付操作,通讯线路的设立使异地间的联行结算得以实行,个人账户的通兑和对公账户的通存也得以实现。单机操作阶段一直持续到了1999 年,之后又迈向了一个新阶段。 (三)联机联网操作阶段。21 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各

银行业发展面临实体经济环境宽松不再

银行业发展面临实体经济环境宽松不再 2010 年,中国银行业在延续过去十余年高速发展态势的同时,来自外部国际金融体系深刻变革和内部经济金融运行发展动向调整的影响逐步显现。中 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教授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 报告会上指出,未来5~10 年,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金融运行将持续低迷,银行业发展面临的实体经济环境宽松不在,全球货币政策方向调整将继续深入。在我国,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 村镇银行的发展,银行业发展分层格局也将日益明显,监管政策在变革中存在 诸多变数,规模增长、利率市场化、逆周期监管、资产质量和牌照管制放松等 将成为决定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形势的关键。 他指出,银行业发展格局在宏微观形势不断转变与演进中悄然转向。而 未来5~10 年,我国银行业整体发展思路渐显明朗。十二五期间,在目前累积因 素发酵与影响下亟待转型与调整的中国银行业,将迎来决定未来持续、稳健、 成长性发展模式形成与巩固的重要奠基期.能否在此期间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 展与金融运行体系变革,有效应对银行业转型发展之机遇与挑战,分层次实现 对不同类型银行发展路径构建与监管的个性化,是在十二五期间能否奠定中国 银行业未来持续稳健发展基础毕功于役的关键所在。 在王松奇看来,展望未来,洞悉银行业发展趋势,已成为中国银行从业 者的急迫要求与决定未来决策之关键变量。据悉,截至2010 年12 月31 日,作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17 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1.8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45%;负债总额58.1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57%.所有者权益36.78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3.26%;存款、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9.8%和19.7%,资本充足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银行业动态跟踪: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信贷控制仍为主要标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2011 年1 月末M1、M2 增速分别回落至13.6、17.2分别较2010 年年末下降7.6 和 2.5 个百分点。这显示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企业活期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减少。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措施的作用下1 月人民币新增贷款 1.04 万亿低于市场预期的1.2 万亿这表明了央 行信贷控制有所成效。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息差提升可期。2011 年新增信贷增速将较为平稳银行业贷款平均余额的良好增长仍是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在2011 年经济增长较为稳定的预期下我们认为银行的净息差将在加息周 期中受益具体的提升幅度将根据通胀的发展以及加息的频率、方式等因素而定。2011 年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预计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整体稳定的态势。行业监管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价格型调控工具对银行业中性偏利好存款准备金率 和动态差别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构成利空。预计 3 月份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将保持平稳后续政策持续大幅收缩的 空间预计有限。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估值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市场普遍预期2011 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将压制行业估值修复进程随着银监会相关监管 政策的进一步明确预期未来年报、季报披露行情或将成为股价较好表现的时间窗口。银行业未来估值修复可期具备了中

长期的投资价值维持行业的“增持”评级。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在全国率先实现刷银行卡“打的” 2011 年05 月27 日13:28 来源:大连电视台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据大连电台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与大连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今天正式启动打车刷银行卡便民工程,今后凡持有各家银行“银联卡”的市民,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都可刷卡付费,不用再付现金了。因而,大连也成为全国首个“刷卡打的”城市。请听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连出租汽车公司“蓝灯的士”在全国率先实行计价器收费,此举闻名中外。如今,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打车市民越来越多,乘车交现金已不适应现代“打的”需求。为了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大连“打的”,大连出租汽车公司便与银行联手实行刷卡打车。记者看到,安装在蓝灯的士上的消费终端机与计价器连接,不但可以受理各家银行发行的普通“银联卡”,还能识别“芯片银行卡”和“手机信用卡”,也就是说乘客既可刷卡、插卡付费,也可以挥卡“闪付”。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钱景秀告诉记者,这种刷卡方式时间很短,特别是挥卡闪付和挥机闪付它的交易时间从原来的接近 1 分钟的时间能够缩短到0.2 秒。目前,大连市共有1200 辆蓝灯的士,大连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正分批对车辆进行银行卡受理改造,今年内使公司的“蓝灯的士”陆续加装消费终端,受理银行卡支付业务。公司党委书记许建红表示,公司现与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上

全球化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银行的国际化也成为银行业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银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但中国的银行业在制度环境、人员素质、资金技术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着名银行相比差距甚远,实现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本文指出了我国的银行在海外机构设置、内部组织结构、国际业务内容以及宏观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战略高度论述了进行地域扩展、内部组织调整、业务拓展以及改善宏观监控的必要性,并分别提出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渐进式特征分析 国际化战略主要包括地域扩展战略、组织调整战略、业务拓展战略以及宏观监控战略。本文首先论述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渐进性特征,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述银行国际化战略。 许多学者对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盖迪(I·H·Giddy)将银行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母国国际银行业务阶段、离岸金融业务阶段和东道国跨国银行业务阶段。伍海华博士(1996)将银行的国际化成长分为四个阶段:部分国际化、走向国际化、实现国际化、实现全球化,并陈述了四个阶段的特征。范洵博士(1997)认为,服务银行业导向的成长形式是以银行国内客户的海外扩张为先决条件,追随母国的对 外贸易和国外直接投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银行国际化成长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起步阶段、起步阶段、国际化经营阶段、跨国经营阶段和全球一体化阶段。 对我国银行国际化的阶段特征进行研究,其本源在于银行国际化进程中固有的阶段性。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也不能超越这个逻辑。银行国际化表现为银行走向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渐进性的特征。这种渐进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银行市场范围扩大的渐进性,通常是先熟悉后陌生,先相似后相异,逐步扩大;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先易后难,逐渐升级;组织结构的渐进性,往往是按照代理行、代表处,后分支机构、附属机构的顺序逐渐完善;经营战略的渐进性,由国际化战略、跨国化战略,直至全球化战略。银行国际化过程的渐进性使得银行国际化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银行的国际化之所以需要渐进式发展,主要原因如下:(1)银行国际化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必须是渐进的。银行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经营规模越大,需要处理的信息越多。与此相适应,要求管理者不断学习,提高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银行从国内经营转向国际化经营,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银行管理者只能在探索中前进,逐步提高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素质和能力,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的基础。因此,银行国际化表现为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进程。(2)银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部门,具有高度的专业化要求。国内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国际业务的技术性要高得多,要求更高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3)经营环境的适应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银行国际化将使经营环境有一个质的飞跃,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充满了未知数和不可预见的风险。适应了国内经营的管理者面对这样的环境,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环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4)高度竞争的国际银行业需要银行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思路。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银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激烈的竞争要求银行也必须不断进行战略和战术调整并进行资源重组。目前国际银行业市场向着大型化和全能化方向发展,超大规模银行时代即将到来。这种竞争激烈、大银行垄断的市场环境对于中小银行以及初涉国际市场的银行来说,盲目参与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只有采取渐进方式逐步积累经验,才能稳健地走向国际市场。

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的十大发展趋势

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民营银行准入放松、人民币 国际化等一系列重要变革,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启示,未来银行业将进入发展新常态,进入挑战与机遇并存,优胜劣汰的关键转型时期。展望未来,商业银行需要顺应未 来十大发展趋势,抓紧时间窗口,尽快建设自身专业化能力。 1 银行业的获利水平将进入新常态预计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ROE)将下降到GDP 增速的2.0~2.5倍左右。基于未来五年平均GDP增速6.5%的预估,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平均约在13%~16%之间。同时,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差距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化环境下被放大,银行的业绩显著分化,梯队优秀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能够达到GDP增速的近3倍,而末端梯队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仅能达到GDP平均增速,即6%~7%之间,甚至低于其资本成本。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与竞争加剧,预计未来十年将陆续出现由存款保险机构接管、重组问题银行的案例,以及二三线城市农商行、城商行被兼并收购的案例。2 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趋势在国际上,混业经营的大型金融集团、以及聚焦单一行业的专业金融机构并存。通常专注单一行业的金融机构更容易建立专业化优势,在竞争中胜出;在估值上,专业金融机构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日益重要。为了支持国家产业整合、重构、提升的经济改革大战略,涵盖保险、证劵、银行、资产管理的金融混业经营将成为趋势。一些大型混业金融集团已经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呈现出领先的态势。而为了有效整合金融监管,监管治理制度也可能改革为准单一的监管体系;金融控股公司将是金融行业有可能的公司治理架构。3 银行业被迫走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 在净息差收窄,人力成本、合规成本高涨的压力下,银行业将被迫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银行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应重点专注四大领域:,经营模式的设计、细化与执行落地,主要涉及营销组合与风险管理;第二,大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决策利用;第三,跨国、跨领域专业人才的网罗、培养与使用;第四,掌握沿着价值链创造增加值的过程与定价能力。4 轻资本成为高盈利银行普遍采取的经营模式随着资本市场、大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现代化,盈利能力在梯队的金融机构几乎都采取轻资产、高资本周转的财务运作模式。善用资本市场间接融资机会成为银行的财务部门、投资银行等业务部门的重要技能,未来很有可能由投资银行或资产管理领域的专家出任几大银行的行长。5 产投融结合的业务加速发展在资本市场复苏,全国产业整合、升级与重构的大浪潮下,产投融结合的信贷与股权融资、财务咨询、资产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在公司金融领域成长快、获利的业务。随着资本市场的全面回暖,企业对于债券承销,中小板、新三板上市财务顾问等业务需求显著增加,推动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加速增长。 资本市场、产投融类业务的兴起对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组织治理、人力资源能力,以及金融监管提出了重大挑战,初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大的寻租与损失事件。 对结算与交易业务要求大幅提高卓越的交易银行产品与服务能力,成为商业银行绑定、维护企业客户关系的关键。直通式事务处理(STP),跨机构、跨企业、跨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体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其中商业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此期间内颇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在数量上,商业银行从无到有、由少至多,外资银行也逐渐登陆,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运作上,我国商业银行正进行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理念的转化,银行的运作机制也逐步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我国银行机构的现状是,大型商业银行有四五家,中型商业银行有十余家,小型商业银行有上百家。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从2011年“十二五”开始,中国对金融体制进行大力改革。201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业来自息差收窄、负债成本大幅上升、收费业务监管从严以及不良加速暴露等多方面的压力有增无减,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带给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更是不容小觑。 而今年,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更为复杂,竞争压力不减,监管不断强化。着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步伐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面对改革的迫切形势,银行业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首要战略选择。不少银行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推动单一服务模式向差别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随着业务模式的转变,银行的组织架构改革也逐步加快。银行业继续推进以提高管理效率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新一轮结构改革悄然启动。去年,五大行的架构改革已经启动,精简机构数量,强化利润中心建设、实现扁平化管理、优化流程,体现了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经营。(例子:有报道称,银行理财、信用卡和私人银行等业务板块,有望以银行子公司的形式独立运营。今年年初,交行交银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分中心在香港挂牌。值得注意的是,交行的具体做法是将交银集团在港子公司交银国际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直接挂牌为总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意味着该分中心具备香港持牌法人资格,极大提高了自主性。) 同时在今年对于互联网战略的部署上,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形成网络金融时代新的竞争优势,成为很多银行今年重要的战略抉择之一。此外,不少银行还计划今年健全大数据应用。

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上)

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上) 2002-05-22 20世纪后期以来,金融全球化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发展,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极大地改变了并且继续改变着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和运行方式。这种变化使国际银行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国际银行业并购及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向业务综合化、国际化和高科技化发展。在21世纪,国际银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能银行时代、跨国银行时代、网络银行时代和银行再造时代。 一、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 银行业的兼并和收购(即并购)是当今与未来国际银行业发展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银行并购已经成为引起国际银行业格局变动的基本动力,是推动国际银行业进入全新时代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基本态势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银行业出现了盛况空前的银行并购浪潮,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堪称史无前例。如1996年的日本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合并、美国大通银行与化学银行合并,1997年瑞士银行与瑞士联合银行的合并,都曾引起国际金融界的轰动。而1998年4月,美国的银行并购更是另人瞠目结舌,4 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定名为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7天之后,全美排名第五的美洲银行与排名第三的国民银行合并,美国第一银行与第一芝加哥银行合并而成为全美第五大银行。1999年8月,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兴业银行宣布合并,组成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银行,定名为瑞穗金融集团,将日本银行业采取强强合并方式进行重组的改革推向高潮。当前正在进行的国际银行业并购潮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巨大、席卷全球、跨国并购和跨行业并购。在世界前10家大银行中除了个别银行外,几乎都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并购扩大规模的。 2.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原因 国际银行业并购经久不衰有其深刻的原因。从宏观因素来看,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自由化程度日益加深,大多数国家对银行

银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范文

银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其中包括开放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享有同等待遇等。同时,根据对等原则,我国在引进外国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可以走出去,向海外发展。因此,“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和竞争的压力,同时,也给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加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 一、我国银行业的现状 从现状看,我国的银行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国有商业银行;②其他商业银行;③城市商业银行;④中央银行。其中,其他商业银行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计划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为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在上述四类银行中,其他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或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在全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很小可暂不讨论;中央银行则无论在现存状态下还是在完全开放情形下,所面临的只是监管内容和形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分析我国银行业,关键是分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因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社会储蓄、存款和信贷资产总量中占有绝大比例。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利能力差。我国银行业的人均利润只有0.13万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是我国的41倍,德国是我国的45倍,英国是我国的40倍,而日本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这点就不与其相提并论。 2、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尽管四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总资产都相当可观,但人均资本只有2.28万美元,不足美国的12%,英国的15%,仅相当于德国的0.9%,日本的2.2%。所有者权益与贷款的比值,1997年末只有4.2%,在发行了特别国债补充了资本金后也不足6.9%。 3、资产质量差。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达25%,而这仅是保守的估计。而国外银行这一指标一般不足8%。因此,尽管四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在持续增长,但由于大量的不良资产,利润水平在逐步降低。 4、体制性弊病严重,人浮于事,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服务质量低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四大商业银行的平均员工人数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27倍,德国的9.5倍,英国的4.8倍。如此庞大的员工队伍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5、从近些年的情况看,我国银行业的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而造假数字、虚报情况的现象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尤为严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各种矛盾较容易掩盖,但在外资银行的业务份额达到一定比例其会计、报告、统计等制度就会向国际透明化,四大商业银行若再不提高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监管机制,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我国银行业的全线崩溃。 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

2017-2018年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

1业绩综述: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盈利能力下滑速度减缓 (4) 1.1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收窄,行业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 (4) 1.1.1大行拉动整体净利润增速回升,城商行净利润增速有所回落 (4) 1.1.2归因分析: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负面影响收窄带来净利润增速回升 (6) 1.2净利润增速回升但仍不足以提高ROE (10) 1.2.1ROE、ROA继续回落 (10) 1.2.2杜邦分析:净息差下滑是盈利能力下滑主因 (13) 2资产负债结构:受监管影响,贷款占比回升,同业负债占比压缩 (13) 2.1资产:贷款占比回升,新增贷款多投向基建行业 (13) 2.2负债:受监管影响同业负债占比压缩,中小行结构调整承压 (15) 3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向好,部分行业不良贷款压力犹存 (17) 3.1不良生成率降低,资产质量好转 (18) 3.2部分行业的不良贷款压力犹存,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率持续回落19 4投资建议 (20) 5风险提示 (21)

图1: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2:上市银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3:上市银行合计生息资产余额同比:细分项目(时点数据) (8) 图4:上市银行合计手续费收入同比及细分项目 (9) 图5:17年3月-6月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及同比增速变化(万亿元) (9) 图6:2017H1上市银行合计本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本期实际新增不良贷款回升10 图7: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E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8: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A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9:上市银行合计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0:上市银行合计对公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1:四家银行合计的重要行业不良贷款情况 (20) 表1:上市银行2017上半年净利润情况 (6) 表2: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 (12) 表3: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与FY16对比) (13) 表4:2017H1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及变动情况 (14) 表5:2017H1上市银行负债结构及变动情况 (17) 表6: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数据 (18) 表7: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 (19) 表8:四家银行合计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区域分布情况 (20)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

新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各项贷款年均增长%,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要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从目前国内银行开始的国际化经营看,在风险管理、盈利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这些不足一方面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经营组织形式、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善,提高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必然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经济竞争也日益激烈。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成为重要的竞争领域。 1、国际化经营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全球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办工厂设立分支机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经营上走出国门,采购全球化销售全球、化服务全球化,还有不少企业设立海外机构,中国也正在更多地产生自己的跨国公司。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以及中外之间密切而频繁的经济往来,对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守着国内市场,单纯经营人民币产品,或者仅仅利用现有的产品和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业务需要,加快国际化发展成为银行适应新形势和实现新战略的必由之路。 2、国际化经营是商业银行竞争加剧的必然要求 在其他行业发展竞争全球化不断深化过程中,商业银行也正越来越多的面临来自外资银行强有力的竞争,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刚刚完成制度的变革和调整,与国外商业银行在商业化国际化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已经现实地、迫切地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面前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金融改革20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已迈出了很大步伐。但是,总体而言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是非常低的。这不仅是从国际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而且,与我国其他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相比,这一判断也是成立的。目前,国内一些大银行的市值和一级资本规模都已进入了世界大银行的前列,但就经营的地域范围、业务范围、经营结构来讲,还不敢妄言国际化。 至1998年年底我国已设营业性外资金融机183家,其中外资银行125家;已设各类外国金融机构代表处554家,此外还有大批此类申请等待受理,充分反映出我国已逐渐成为各国金融机构竞相看好的热点。从2006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特别是2007年,中资银行加大了“走出去”的速度,开始谋求全球布局。但截至2006年底,四大国有银行海外机构的总资产仅为2268亿元,只占它们总资产的1%,即使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的资产总额也仅占总体的3%左右。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依然是国内市场、国内业务和国内客户。 由于国际化发展历程较短,国际化运作经验不足等多种原因,与世界知名跨国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无论从国际化的深度还是广度上看均相去甚远。例如,目前外资银行的引进,仍采用开放初期的“严进入、限业务、宽政策”的措施,绝大多数外资银行尚不能经营人民币业务。除中国银行以外的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距国际化的标准尚远,它们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走向国际金融市场,而且经营管理水平也是比较落后的。我国银行要跻身于世界银行业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