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
Page 1 of 14
第十章 水中的重金属
第一节 天然水中重金属的来源及毒性
重金属,目前尚没有严格的统一定义。现有以下几种说法: (1)金属的比重大于5者(也有人认为大于4者)为重金属。比重大于5的金属有45种左右,大于4的 约有60种。 (2)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大于钙(20)者,即从钪(21)起为重金属。 (3)重金属为有毒金属。 在上述说法中,第(3)种说法是不严格的,因为轻金属中的锂和铍也有毒性,而重金属中的某些元 素并没有毒性。从环境污染方面来讲,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 的重元素,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镍、锡等,目前最引起关注的是汞、 铜、锌、铅、镉、铬、砷等。一般认为,重金属是指原子量大于40并具有相似外层电子分布特征的 一类金属元素。
一、水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
一般来说,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源主要有5类,即 1.地质风化作用 是环境中基线值或背景值的来源。但是,在自然风化过程和矿化带的相互作用中 并不能完全排除人类的作用。 2.采矿废水 采矿废水主要来自采矿场采矿过程中以及废石堆、尾矿场。另外,黄铁矿和其他硫化 矿物经开采后暴露于空气中被氧化生成强酸也将促进矿物中金属的淋溶作用。 3.工业废水 在大多数的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中均含有重金属污染物,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工业生 产,如石油精练、钢铁与化肥生产、制革工业、电镀工业等。如铬的主要污染源是大量使用铬酸盐 及重铬酸盐的纺织工业和制革工业废水。 4.生活废水和城市地表径流 一般来讲,生活废水可能是河流和湖泊金属含量升高的唯一最大的污 染源。生活废水可以包括:① 未处理的或只用机械方法处理过的废水;② 通过生物处理厂过滤器 的物质,以溶解态或细分颗粒态存在。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可以引起水中悬浮物富集金属,并且 铜、铅、锌、镉、银的含量受生活废水显著影响。城市大气中金属随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沉降至地表 后会随降水造成的城市地表径流流入至水体中。 5.农业废水 因农业生产中可能大量使用含金属的农药或在农业土壤中本来即含有重金属,由于淋 溶而进入水体中,所以在农业废水中可能含有大量的金属污染物。
二、重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特征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2 of 14
重金属污染物最主要的环境特性是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在环境中发生迁移过程,即 环境中各种存在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分散和富集等过程。重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存在以下污 染特征。 1.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重金属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中和生物 体内,并且在某些区域内具有高迁移活性,含量虽然低于0.1%,但其危害性却在这些区域内非常明 显。 2.重金属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从化学性质上看,重金属大多数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其基 本化学特性是由这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尤其是外层电子决定的,使得这类金属在水环境中的环境 行为表现出价态变化多、配位络合能力强、生物毒性效应明显等特点。 3.重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存在迁移转化 从毒性及对生物与人体的危害方面看,重金属元素则表现 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在环境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在天然水中大约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浓度范围在0.01-0.001mg/L以上; (2)环境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金属经甲基化作用 形成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3)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在较高级的生物体内成千万倍地 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宫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影响人体正常生 命活动。
三、水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一)水中金属的存在形态
所谓化学形态(Chemical species),Stumm认为是某一元素在环境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 式。汤鸿霄(1982)认为,从污染化学的角度考虑,化学形态的定义可归纳为:① 价态;② 化合 态;③ 结构态;④ 结合态。金属的不同形态对金属污染物的污染效应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重金属 进入天然水体后,一般以其稳定的氧化态存在。但天然水体中的无机阴离子F-、Cl-、SO42-、OH-、 HCO3-和溶解有机物腐殖酸、氨基酸等可以作为重金属离子的配位体;粘土矿物、铁锰水合氧化物等 无机矿物及有机碎片颗粒还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因此进入天然水体中的重金 属离子发生水合、水解作用,并与溶解的无机和有机配位体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与无机矿物、有机 颗粒达成吸附-解吸平衡或发生沉淀反应。这样,重金属就会以多种形态存在于天然水体中。水环境 中的物理化学参数,如氧化还原电位、pH值、离子强度、金属元素的浓度、各种无机及有机组分的 种类和浓度改变必然会影响到水环境中金属的络合与离解、吸附与解吸、沉淀与溶解、氧化与还原 等过程,而最终导致金属形态的变化。所以从广义上讲,形态研究包括了整个水环境化学的研究, 从狭义上讲,水环境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指的是从分析化学角度研究如何区分和测定水环境中重金 属的不同形式,并且利用形态分析手段去研究环境问题。 水中可溶性金属离子可以多种形态存在。存在于水生系统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 种,见表10-1。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3 of 14
根据水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粒径大小,以能否通过0.45m孔径滤膜为标准将天然水中重金属的形态 分为溶解态金属和颗粒态金属。水环境中的溶解态金属可归纳为:
对海水与淡水中溶解态金属形态的研究表明,海水与淡水中金属形态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离子强度不同,海水的离子强度大于淡水;②海水中悬浮物浓度低,其吸附表面大大低于淡水; ③主要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浓度不同,海水中无机配位体Cl-、SO42-等远大于淡水;④淡水中有机配位 体的浓度通常较高;⑤海水与淡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也不同。
(二)影响水中金属形态的因素
1.水中金属离子的水解作用 从原子之间的关系看,金属离子的水解作用可看作是各种金属离子和 质子(H+)对羟基OH-的争夺作用。离子电位小的金属离子,离子半径大、电价低,对OH-的吸引力小 于H+,这类离子只有在很高的pH值下才能发生水解作用。因此,这类金属离子常常以简单的水合离 子形式存在于水中,如K+、Na+、Cs+、Ca2+等。而离子电位大的金属离子,离子半径小,电价大,在 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值,因为这些离子对OH-的吸引力和H+相近,若pH值较低,因H+ 对OH-争夺作用,使金属呈简单的离子形式存在。若pH值较高,则金属离子形成羟基络离子。所以, 金属离子的水解作用实际上即是羟基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 一般地,重金属离子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离子电位,故能在较低的pH值下水解。金属离子水解过程 的通式可表示为
Me(H2O)n2+ + H2O = Me(H2O)n-1OH+ + H3O+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4 of 14
金属水解反应也可看作是OH-置换金属离子的配位水分子,或者可以理解为金属离子的配位水分子释 放出质子。 2.水中溶解态无机阴离子 天然水体中,能够影响金属离子存在形态的无机阴离子主要包括OH-、F、Cl-、I-、CO32- (HCO3-)、SO42-,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硫化物(HS-、S2-)、磷酸盐(H2PO4-、 HPO42-、PO43-)等。这些无机阴离子可以配位体的形式与金属离子发生配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中金 属离子的存在形态。 3.水中的溶解有机物 水环境中的有机配位体包括动植物组织的天然降解产物。威廉斯将海洋有机 物分为七大类:氨基酸、糖、脂肪酸、尿素、芳香烃、维生素和腐殖酸。但是,能够在水体中达到 一定浓度可对重金属离子起到影响作用的主要还是腐殖质和一些生物分泌物。有机配位体易给出电 子同金属离子配位的官能团有:
表10-2 不同来源腐殖质和金属螯合物的稳定系数*
腐殖质 SH a b RH e BH c d LH a b
Ca 3.60 4.12 4.65 3.95 3.73
Mg 3.50 3.98 4.09 3.92 4.00 3.67
Mn 4.45 4.51 4.85 4.30
Logkf Co 4.83 4.79
Ni 5.41 5.51
Cu 8.89 9.71 9.48 9.59 11.39 10.43 5.14 5.27 9.83 8.82
Zn 5.27 5.31 5.36 5.41 5.87 4.99 5.14 5.05
Cd 4.69 4.57 4.70
H 18 18 19 21 21 19 20
4.91

4.83 4.75
*a、b.pH≌5 I=0.1m(离子选择性电极) (自:吴瑜端编著. 海洋环境化学. 1982.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5 of 14
pp.89) c.pH=6.8 I=0.1m(极谱法) d.pH=6 I=0.1m(离子交换法) e.pH=8 I=0.02m。 表10-2为海洋腐殖质(SH)、河流腐殖质(RH)、湖泊腐殖质(LH)和沉积物腐殖质(BH)与重金属螯合的 稳定常数kf。从表中可看出腐殖质对金属的螯合能力的大小,结合顺序如下:同一金属螯合稳定度 为:BH>SH>LH>RH。同一来源腐殖质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度为:Hg>Cu>Ni>Zn>Co>Mn>Cd>Ca>Mg。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除碱金属离子尚无定论外,其余金属离子均可与腐殖质发生螯合作用。腐殖质 螯合重金属的能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 金属离子种类。腐殖质的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随金属离子 而改变,并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湖泊腐殖质的螯合能力岸Hg2+、Cu2+、Ni2+、Zn2+、Co2+、Cd2+、 Mn2+顺序递降。② 腐殖质的来源。不同来源的腐殖质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不同。③ 腐殖质的成 分,同一来源腐殖质,其成分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螯合能力,一般地,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成分对金属 离子的螯合能力强;反之,螯合能力若。④ 环境体系的pH。腐殖质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随着体系 pH降低而减弱。⑤ 水的盐度及Ca2+、Mg2+、Cl-等常量离子含量。水中常量离子对腐殖质与金属离子 的螯合作用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湖水中大多数Hg2+以与腐殖质螯合形态存在;但在海水中由于 盐度增加,离子强度增大,Ca2+、Mg2+含量较高,与金属离子产生对腐殖质争夺,而含量较高的Cl又成为腐殖质配位螯合的有力竞争者,而使海水中腐殖质与Hg2+的螯合作用显著减弱,并认为,海 水中汞的基本形态是汞(II)氯络合物。 一般地,在腐殖质成分中胡敏酸-金属离子螯合物的溶解度较小,富里酸-金属离子螯合物的溶解度 较大。且腐殖质-金属离子螯合物的溶解度大小还与溶液pH有关。 4.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天然水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粒子称为分散相。粒子所在的介质称为分散介 质。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将分散相分为下列4类。
真溶液 胶体系统 悬浮系统 粗多相系统
粒子半径<1nm 粒子半径1nm-0.1m 粒子半径0.1m -10m 粒子半径>10m
天然水是一个多相分散系统,其中的分散相分为3大类即,① 无机粒子。主要是岩石风化经水流冲 刷进入水中的石英及粘土矿物微粒和铁、铝、锰、硅水合氧化物。铁、铝、锰、硅水合氧化物大多 是水中相应成分通过反应形成的,基本组成有(FeO)OH、Fe(OH)3、Al(OH)3、MnOOH、MnO2、Si(OH)
4、SiO2等,结构不定形或呈微晶型,在水中属胶体系统。②
有机粒子。主要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
的高分子化合物以及肥皂、表面活性剂等有机化合物,拥有较多的种类,如腐殖质、氨基酸等。③ 无机和有机聚合体。主要是以粘土矿物微粒为中心,再结合其它无机或有机颗粒,尤其是腐殖质构 成的聚合体。这些微粒在水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性质是吸附水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存在形态、环 境行为发生明显改变,污染物的生物效应也将受到影响。 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分为无机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悬浮颗粒物。Gibbs(1973)在研究河流沉积物键合金 属离子机制时认为,不管水中颗粒物起源如何,无论是天然的或人为释放的金属离子,其化学键合 状态均有共同特征:(1)吸附;(2)与Fe、Mn的水合氧化物共沉淀;(3)被有机分子络合;(4)结合于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6 of 14
矿物的结晶格中。这种划分被Frstner和Patchineelam(1976)所发展,图10-2概括了水体中的金属 载体及键合机制。
五、水中重金属的毒性及其影响因素
一般地,水中重金属的毒性是由以下3方面决定的: 1.金属本身的毒性,取决于金属的电负性; 2.金属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 3.利用活化作用或非活化作用决定的物理化学参数对金属有效性的影响。
(一) 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
Feorence和Battey(1977)指出,有毒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顺序为Hg>Ag>Cu>Cd>Zn>Pb>Cr>Ni>Co。 一些研究表明,部分金属污染物对鱼类的毒性顺序为:Hg>Cu>ZnCd>Pb;对双壳类软体动物的毒性顺 序为:Hg>Cu>Zn>Pb>Cd>Cr; 1.对水生植物的毒性 关于单一金属对藻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细胞形态结构、繁殖等 影响方面的研究。重金属元素Cd、Pb、Ni、Hg等对一些淡水藻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运动器的细 微结构、使核酸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细胞生长和缩小细胞体积等。一般来讲,几种重要金属对水生 生物的毒性强弱顺序为:Hg>Cd≈Cu>Zn>Pb>Co>Cr。但这不是绝对的,不同的藻类对金属离子的毒性 反应顺序可能有变化。藻类对金属的吸附过程是迅速的,其发生的时间极短,不需要任何代谢过程 和能量提供,重金属只是简单地被吸附到藻细胞表面上。Stokes提出藻细胞对各种金属的吸收率与 金属对藻细胞的毒性大小有密切相关。并指出几种因素,尤其是藻细胞老幼,培养时的通气状况、 温度、pH、螯合剂及其它金属的存在等,均明显地影响细胞对金属的吸收。从受重金属污染的环境 中分离得到的几种藻类已证明了藻类对金属具有抗性和耐受性。藻类对金属耐受性的机制可能包括 细胞对金属的外排作用、及各种细胞的内解毒作用。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受各种环境因素直接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7 of 14
或间接的影响,其中主要的环境因素有水pH值、温度、光照、磷酸盐及螯合剂等。对藻类群落结构 的影响研究表明,藻类类群随着As3+浓度增大而减少,多样性指数随As3+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藻类 群落迁入速度随时间延长而下降,消失速度则随时间而上升。 2.对甲壳动物的毒性 一些重金属离子对罗氏沼虾幼虾的毒性作用见于戴习林等(2001)的研究报 道,详见表10-3。 表10-3 24±1°C下Cu2+与Cd2+对罗氏沼虾幼虾的半致死浓度(mg/L)
Cu2+ Cd2+
24 h 0.120 0.039
48 h 0.104 0.028
72 h 0.098 0.021
96 h 0.097 0.020
安全浓度 9.7×10-4 2.0×10-4
3. 对软体动物的毒性 有关污染物对软体动物的毒性研究,多集中在对贻贝、菲律宾蛤仔的工作。 研究表明,重金属锌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48h LC50为147.91mg/L,96h LC50为16.40mg/L;铅对菲 律宾蛤仔的毒性,48h LC50为31.62mg/L,96h LC50为14.28mg/L。两种金属对扇贝稚贝的48h LC50分 别为Zn 1.44 mg/L,Pb 2.69mg/L;两种金属对翡翠贻贝96h LC50分别为Zn 6.09 mg/L,Pb 8.82 mg/L。重金属离子Hg2+、Cu2+和Zn2+及其不同混合方式对菲律宾蛤仔的呼吸、排泄和O/N比的影响实 验表明,0.01~0.069 mg/L Cu2+和0.1~1.58 mg/L Zn2+对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O/N 比影响相对较小;浓度在0.158 mg/L Cu2+和6.31 mg/L Zn2+以上时,对其代谢将产生显著影响;Hg2+ 在0.005~0.05mg/L范围内,对蛤仔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有抑制作用,并使O/N比值显著降低。吴坚 (1991)实验得到0.1 mg/L Cu2+对紫贻贝摄食率和滤水率影响很小,但0.2~0.4 mg/L Cu2+对摄食 率和滤水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组比较,抑制作用显著。Saliba等(1977)研究证实0.05~5g/L的 Hg2+即对蚌(Monodn astaculala)的呼吸产生抑制,这种情形与菲律宾蛤仔相似。Cunminghan发现 Hg2+浓度在0.01~0.1 mg/L时,引起牡蛎(C. virginca)幼体耗氧率增加;浓度提高到1~10 mg/L 时,其耗氧率则降低。 4.对鱼类的毒性 金属离子对鱼类的毒性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并且这方面的研 究受到广泛重视,多见报道。如周立红等(1994)的研究显示,金属Hg、Cu、Pb和Zn对泥鳅 (Misgurnua anguillicaudatus)胚胎毒性强弱顺序为Hg>Cu>Zn>Pb,对仔鱼的毒性顺序为Cu > Hg >Zn>Pb,吴鼎勋等(1999)对4种重金属的研究显示汞、铜、锌和镉对鮸状黄姑鱼仔鱼的毒性强弱依 次为Hg2+>Cu2+>Zn2+>Cr6+。半致死浓度见表10-4。 表10-4 四种重金属对鮸状黄姑鱼仔鱼的LC50值和安全浓度 安全浓度 (mg/dm3) - 0.006 0.257 0.575
组别 Hg2+ Cu2+ Zn2+ Cr6+
24hLC50(mg/dm3) 48 hLC50(mg/dm3) 72 hLC50(mg/dm3) 96 hLC50(mg/dm3) 0.079 0.141 31.62 44.15 - 0.100 6.095 19.95 - 0.079 3.715 6.998 - 0.063 2.570 5.754

(二) 金属毒性的影响因素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环境学家在研究水域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时,发现影响金属毒性的不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8 of 14
仅有生物种类、生物大小、摄食水平等生物学因素,而且有pH、硬度、碱度、无机、有机配位体和 固体悬浮物等水质因素,即金属的实测浓度对于生物群落的毒性随介质(如水、悬浮物质、可沉积 颗粒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早期的研究工作结果证实,水体中诸如腐殖酸(HA)、富里酸 (FA)、EDTA和NTA等有机物的存在,通常能减小重金属的毒性,其原因是这些有机物降低了水中重 金属游离离子的含量。由此可见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形态与生物有效性有着密切关系。 根据对大西洋鲑鱼的暴露结果,LC50值随溶液中碳酸盐浓度的减少和游离铜离子、羟基络合态铜浓 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Cu2+、Cu(OH)+、Cu(OH)20和Cu2(OH)22+是有毒形态,3种碳酸盐铜CuHCO3+、 CuCO30和Cu(CO3)22-是相对无毒形态,Pagenkopf(1983)利用竞争平衡模型预测了与鱼鳃表面有关 的金属的化学活性,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即游离离子和羟基络合态是有毒形态,其它形态则是无毒 形态。 1.物理化学因素 (1)温度 一般金属污染物质的毒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常温度每升高10°C,生物的存活时间可 能减半。 (2)溶解氧 溶解氧含量减少,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往往增强。这可能是因为当水中溶解氧含量不 足时,生物为了获得足够的氧气,呼吸和循环系统加速运行,流经鳃丝的水量和血量增加,使进入 体内的毒物增加。 (3)pH 对水中的金属毒物而言,在pH升高时,因会生成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等难溶物质沉淀或络合 物,使水中游离金属离子浓度降低,毒性降低。反之,pH降低时,金属沉淀物的溶解度、络合物的 离解度一般增大,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增大,因而毒性增强。 (4)碱度 碱度增大,因水中游离金属离子可形成碳酸盐沉淀,从而降低了水中的游离金属离子浓 度,毒性因此降低。反之亦然。 (5)硬度 研究发现,多数重金属离子在软水中的毒性往往比在硬水中的毒性大。 (6)毒物间相互作用 Rachlin等人(Rachlin JW et al. Arch. Environ. Contam. Toxicol., 1993, 24(1):16)通过观察蓝藻的生长速率来研究二价金属离子的共同作用。结果显示,Cd+Cu、Cu+Co具有 协同作用;Cd-Co、Cd-Cu+Co有拮抗作用 2.生物学因素 一般来说,对虾的发育越往后期,它对每种重金属的忍受限越大。但受精卵相对无 节幼体和蚤状幼体,具有更强的忍受能力。对虾不同发育生长阶段对重金属的忍受顺序大致为:无 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仔虾<幼虾<成虾。
第二节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与分布
重金属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只能发生形态间的相互转化及分散和富集过程,这些过程统称 重金属迁移。由于重金属元素的化学特点,即重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结构特点,使其在天然水域的 环境条件下可以进行形态转化,表现出一定的迁移活性、迁移能力。
一、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及其基本类型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9 of 14
元素迁移是指元素在地表自然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动、存在形态的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分散和富 集和消失的过程。因此,化学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包括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存在形态的转化两个 方面。 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按物质运动的基本形态或迁移方式,可分为 机械迁移——是指元素及化合物在环境中被机械搬运。按其迁移的机械营力可进一步分为:① 水的 机械迁移作用,即元素及化合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作用和被水流搬运;② 气的机械迁移作用,即元素 及化合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作用和被气流搬运;③ 重力的机械迁移作用,即比重大于水的元素在水环 境中所发生的沉淀作用。 物理化学迁移——是指元素以简单的离子、络离子或可溶性分子形式,在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物 理、化学作用而实现的迁移作用,如溶解-沉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水解作用、络合和螯合作 用、吸附-解吸作用等而实现的迁移。 生物学迁移——是指元素通过生物体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作用。这种迁 移过程与生物种属的生理、生化、遗传和变异等作用有关。某些生物对环境中元素有选择吸收和积 累作用,某些生物可能对污染物还具有降解能力。生物通过食物链对某些污染物还具有生物放大能 力,并且成为生物迁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二、元素在地表环境中迁移的特点
化学元素在地球表面环境中的迁移,具有如下特点 (1) 由于迁移受太阳能的影响,元素的迁移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地带性和地域性。如化学 元素的迁移过程,随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变化而有所差异。 (2) 地表自然环境的气、液、固3相中,以液相为主,因此,元素的迁移是以淋溶和淀积为主要 过程的化学元素的水迁移过程。 (3) 元素的迁移过程受生物的影响巨大。 (4) 元素的迁移过程受地质循环过程的影响。 (5) 元素的迁移过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影响重金属迁移的因素
化学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二是由区域地质地理条 件控制的环境的地球化学条件。
(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一般由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表现出来。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指决定元素的地球 化学性质与行为的一些最基本的,与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有关的内在因素。如元素的电离势、亲 和能、电负性、离子类型、化学键、原子价、原子和离子半径等。 1. 化学键类型与重金属迁移 原子间的化学键类型决定了化合物的晶格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10 of 14
质。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在具极性键的水中易于离解,形成能自由移动的水合阳离子和水合阴离 子,因而利于元素在地表条件下水迁移。许多重金属离子的络合物是与配位键相联系的。在地表环 境条件下,络合物对重金属的迁移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铁、锡、银、锆、钛、铀、金等元素形成 络离子后,多数情况下溶解度较高,具有较大的迁移能力。 2. 元素的原子价与重金属迁移 元素的原子价愈大,就形成愈难溶解的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中
的迁移能力就愈低。同一化学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其化学性质和迁移能力也不相同,如Fe3+的迁 移能力低于Fe2+。 3. 化合物的溶解度和重金属迁移 对于元素在环境中的水迁移过程来说,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
度,是表示元素在自然环境中水迁移能力的最直接和最直观的指标。化合物的溶解度大,其水迁移 能力则大;溶解度小,水迁移能力则小。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除决定于化学键类型、离子半 径、价态等外,还与外部环境条件——温度、压力、水的密度、pH和Eh等有密切关系。
(二)环境的酸碱条件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大多数化学元素,在酸性环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利于元素迁移。如酸性与弱酸性水 (pH<6.0),有利于Ca2+、Si2+、Ba2+、Cu2+、Zn2+、Cd2+、Cr3+、Fe2+、Mn2+、Ni2+的迁移;在碱性 水(pH>7.0)中,上述元素的大多数迁移较弱,而Cr6+、Se2+、Mo2+、V5+、As5+是移动的。
(三)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由于氧化还原作用的结果,使一部分物质主要呈氧化态存在,另一部分物质主要呈 还原态存在。因此,在自然环境的物质组成中,同时存在着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成分,而随着环境条 件的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形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对元素的迁移能力及元素的富集与分散有巨大影响。有一些重金属在氧化环 境中具有高的迁移力,而另一些重金属则在还原环境中更容易迁移。如铬、钒等重金属元素在高度 氧化的环境中形成易溶解的化合物铬酸盐和钒酸盐。 根据环境中游离O2、H2S及其它氧化剂与还原剂存在的条件,分出了三种地球化学环境类型:氧化环 境、不含H2S的还原环境和含H2S的还原环境。氧化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处于高氧化态,如Cr6+、 Fe3+、Mn6+、V5+,易于迁移;而铁和锰则形成难溶化合物,迁移能力很低。 一般来说,重金属元素在高pe的氧化性水中,将从低价态转化为高价态或较高价态,而在低pe的还 原性水中将还原为低价态,或与水体中的硫化氢或S2-反应生成难溶的硫化物,如PbS、ZnS、CuS、 CdS、HgS、NiS、CoS、Ag2S等。很多重金属元素化学价态变化广泛,能在较宽的幅度内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各价态变化反应要求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是影响重金属价态的重要因 素。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效应也不同。
(四)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与螯合作用
1.与羟基及氯离子等的络合作用 重金属离子的水解过程实际上是这些重金属离子与羟基的络合过 程。除羟基外,在水中还存在着其它重金属离子的无机配位体,如Cl-、CO32-、SO42-,以及F-、S2、PO43-离子。若从热力学角度来看,海水中重金属无机络合物的主要存在形态如表10-1所示。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11 of 14
2.与腐殖质的螯合作用 天然水中腐殖质-金属离子螯合物形成后,在不同的pH和腐殖质成分条件 下,可能增强或减弱重金属的水迁移能力。水体中的腐殖质除明显影响重金属形态、迁移转化、富 集等环境行为外,还对重金属的生物效应产生影响。Pempkowiak和Kosakowska(1998)的研究表 明,在腐殖质存在的条件下,因Cd2+与腐殖质螯合降低了生物有效形态镉的含量,因而藻类对镉的 生物吸收有效性降低。
(五)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水体悬浮物和底泥中含有丰富的胶体。胶体由于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表面能和带电荷,能够强烈 地吸附各种分子和离子,对重金属离子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有重大影响。胶体的吸附作用是使重金属 从不饱和的溶液中转入固相的主要途径。在天然水体中,重金属在水相中含量极微,而主要富集于 固相中,在极大程度上与吸附作用有关。
(六)几种重金属和类金属的甲基化作用
1.汞的甲基化作用 (1)汞的生物甲基化 水中的二价汞离子能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变为有剧毒性的甲基汞,称为汞的甲 基化。瑞典人詹森(Jensen)和吉尔洛夫(Jernelov)(1967-1968)实验证实淡水水体淤泥中的厌 氧细菌能使无机汞甲基化,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反应式:
(2)汞的非生物甲基化 汞还可进行非生物甲基化作用。当乙酸、甲醇、乙醛、α-氨基酸共存时,用 紫外光、日光照射HgCl2水溶液可以产生甲基汞,其反应如下:
(3)汞的去甲基化作用 在自然界中,甲基汞还可进行分解作用,即去甲基化作用。这种分解作用分 为:①微生物降解: ,实验证明,无论是在好氧还是在厌
氧条件下,该反应均可进行。②生物体内甲基汞的降解。因甲基汞可与生物体内的半胱氨酸结合为 复合物,在过量半胱氨酸存在的条件下,生物体内的甲基汞可裂解为元素汞。③光化学降解。甲基 汞可发生降解。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12 of 14
进而,-CH3可与H反应生成甲烷或乙烷。 2.砷的甲基化作用 在自然界,许多生物具有把无机砷转化为有机砷的能力,例如细菌、真菌、藻 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无机砷向有机砷的转化分为两种基本途径:一种是砷的还原和甲 基化的简单过程,由甲砷酸和二甲基次胂酸转化为甲基胂;另一种过程产生了相对复杂的有机砷化 合物,这种过程主要发生于水生生物体系。在厌氧条件下,砷的生物甲基化只能产生二甲基胂。
第三节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
在受污染水域的污染物中,重金属和颗粒态的有机污染物多半都很快地在河口、港湾和沿岸等近海 海域沉积到海底,因而造成海洋底质的严重污染。
一、沉积物中金属的形态
沉积物中金属的存在形态被区分为:1)因沉积物或其主要成分(如粘土矿物、铁锰水合氧化物、腐殖 酸及二氧化硅胶体等)对微量金属的吸附作用而形成的“可交换态”(或称“被吸附态”);2)与沉积 物中的碳酸盐联系在一起的部分微量金属被称为“与碳酸盐结合态”;3)与铁锰水合氧化物共沉 淀,或被铁锰水合氧化物吸附,或其本身即为氢氧化物沉淀的这部分微量金属被称为“与铁锰氧化 物结合态”;4)与硫化物及有机质结合的金属被称为“与有机质结合态”;5)包含于矿物晶格中而 不可能释放到溶液中去的那部分金属被称为“残渣态”。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金属含量的分配比关系决定于多方面的因素,既与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有关,也与 各种金属离子自身的性质有关,更与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关。 据Harrison等(1981)的研究,沉积物中金属的形态与金属离子的化学活性和对生物的有效性密切 相关。可交换态有较高的化学活性易为底栖生物利用,其次是与碳酸盐结合态,再次是与Fe、Mn氧 化物结合态。与有机质结合态金属的活性较差,残渣态金属活性最差,不能为生物所利用。 近年来,Di Toro等(1992)和Allen等(1993)指出,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结合相是酸挥发 性硫化物(Acid volatile sulfide, AVS)、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和铁 与锰的羟氧化物,这些结合相直接控制着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毒性。 在厌氧环境中,酸挥发性硫化物是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最主要的结合相。AVS是一个操作性定义,指水 体沉积物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硫化物,主要包括无定形FeS,马基诺矿,硫复铁矿和锰的单硫化物 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AVS可通过表面络合、共沉淀等过程与重金属结合,AVS中的FeS 或MnS还可被重金属置换生成更难溶的硫化物沉淀。因此,沉积物AVS可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毒性。 沉积物中的POC(主要是腐殖酸)对金属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在没有AVS的好氧沉积物中或是在金属 浓度大于AVS的厌氧的沉积物中,POC是重金属的最重要的结合相。在好氧沉积物中,铁和锰的羟氧 化物也是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结合相。能直接吸收沉积物颗粒中的重金属。
二、沉积物中金属向水中的释放
金属由水向沉积物的转移和由沉积物向水的转移是一个可逆过程的两个方面。其主导方面是金属由 水中向沉积物中的转移。正是由于这种转移。才使得在水环境的金属污染研究中,研究沉积物成为 关键之举。然而,累积于沉积物中的金属是否能重新释放至水中?释放的机制和条件是什么?成为 沉积物金属污染研究中的一个为人们所十分关注的问题。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13 of 14
据一般性归纳,沉积物中金属的释放主要由下列化学变化所引起。 1)在盐类浓度大大提高的水中,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可将被吸附的重金属离子置换出来。这一作用主 要发生在河口地区。2)在强还原性沉积物中,铁、锰氧化物可部分或全部溶解,使被其吸附或与之 共沉淀的重金属离子也同时释放出来。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沉积物的孔隙水中。 但此时如果有硫化 物存在,大部分金属的释放极其缓慢,甚至不可能。 3)pH值降低(如酸雨或酸性排水)可使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溶解,H+的竞争吸附作用可增加重金属离子 的解吸量。 4)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结合剂的应用可促进易溶性稳定金属络合物的生成。 5)一些生物化学过程,如汞、铅、砷、硒等的生物甲基化作用,也可引起重金属离子的释放。
三、沉积物中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水/沉积物界面是在水环境中水相和沉积物相之间的转换区,是水环境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区域,是 底栖生物栖息地带,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说,污染物在该界面的传输既可以在水 中的溶解态进行,也可以在颗粒物上的吸附态进行,还可以通过生物体进行。因此,污染物在该区 域的积累和传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行为。 底栖生物的作用水/沉积物界面是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主要分布在底泥表层的0-10cm处。底栖生物 既是水/沉积物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对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传输产生影响。底栖生物一般分 为底栖动物和底栖植物两大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影响沉积物重金属毒性的因素
1.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 一般认为只有间隙水中的自由金属离子能直接产生生物效应,而沉积物的 重金属浓度和沉积物水化学控制着间隙水中的自由金属离子的活度,从而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毒 性。 2.间隙水中配位体 生物体对沉积物重金属的吸收主要是通过间隙水进行的,因此间隙水的组成和 状态对重金属的毒性影响很大。间隙水中往往溶解了大量的有机和无机配位体,这些配位体一方面 能与重金属络合,促进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使间隙水中实际溶解的重金属浓度明显地高于根 据颗粒相和水相分配模型所预测的浓度;另一方面因重金属与配位体络合而使自由离子的活度降 低,从而降低了金属的生物毒性。 3.表面沉积物的氧化作用 表面沉积物是一个对氧化还原电位极为敏感的化学和生物系统,氧化还 原电位很小的提高就可能引起MeS和H2S的氧化,使沉积物中金属向间隙水中的释放作用加剧,从而 增大金属对生物的毒性作用。
(二)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
1.生物测试法 生物测试法能够直接反映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尤其是多种化学物质对水生 生物的联合作用,以及环境因子对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并且为致毒机理的研究积累资料。目前国 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毒理实验数据,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2.数值计算法 数值计算法是根据描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结合和释放机制的几种模型,利用计算机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
Page 14 of 14
来计算金属在沉积物和间隙水之间的分配和形态形成,从而预测和评价沉积物金属的毒性,常用的 计算机模型有FITEQL、HYDRAQL、MINEQL+、MINTEQA2和WHAM等。Pagenkopf等人提出了生物吸附位模 型,该模型是比较有前途的方法之一。但数值计算方法在应用时往往受到限制。 3.利用基准值的评价法 利用水质和沉积物基准预测和评价沉积物金属毒性的方法是较为常用的。 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游离金属离子活度法——为避免测定游离金属离子活度的难度,可利用单独水体 的暴露实验的标准化浓度、IWTU(间隙水毒性单位)、IWCTU(间隙水毒性基准单位)来预测被金属污染 的沉积物的毒性:
[Me]i,IW是间隙水中i种金属的溶解浓度,LC50,i是受试有机体在含有i种金属的水中暴露的LC50;
WQCi是i种金属的水质基准。通常会发现当IWTU小于0.5时,对受试有机体不能产生显著的毒性。最
近,IWTU的测量被推荐作为制定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方法。 沉积物SEM/AVS法——认为在厌氧沉积物中游离金属离子活度是由金属硫化物的溶解能力控制的。该 法的理论依据是,除铁、锰外的所有金属的溶度积都很低,若没有其它的游离金属离子来源,间隙 水中的游离金属离子的活度很低,不足以产生毒性。基于此,Di Toro等(1992)推荐了SEM/AVS模 型,被表达为测定AVS时同时提取的镉、铜、镍、铅和锌的总摩尔浓度与AVS摩尔浓度的比值。当 SEM/AVS小于1时,不能观察到沉积物的毒性,同时当AVS/SEM大于1时,毒性既有可能产生又有可能 不产生。一般以产生毒性的概率表示。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z.htm
2010-03-11

水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总硬度Ht:在一般天然水中,主要是Ca2+和Mg2+,其它离子含量很少,通常以水中Ca2+和Mg2+的总含量称为水的总硬度Ht 碳酸盐硬度(Hc):由于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而形成的硬度,经煮沸后可把硬度去掉,这种硬度称为碳酸盐硬度,亦称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Hn):由于水中含有CaSO4(CaCl2)和MgSO4(MgCl2 )等盐类物质而形成的硬度,经煮沸后也不能去除,这种硬度称为非碳酸盐硬度,亦称永久硬度。 当量粒子:对于还原性物质,一个当量粒子是指与1个氢原子具有相同的还原能力的粒子 毫克当量:对于还原性物质,与1mg(1mmol)氢的还原能力相等的物质叫做1毫克当量。含水率定义:树脂含水率一般以每克湿树脂(在水中充分膨胀)所含水分的百分比表示(约50%),并且相应地反映了树脂网架中的孔隙率 溶胀性定义:树脂体积变化的现象称为溶胀 全交换容量:一定量树脂所具有的活性基团或可交换离子的总数量。 工作交换容量:在给定工作条件下实际可利用的交换能力。 完交换容量:完全交换容量也称最大容量、理论容量,是干燥恒重的单位质量H型或Cl 型树脂中可交换离子(离子基团)的总数量。 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或磺化煤)装填在离子交换器内。在操作过程中,树脂不往外输送,所以称之为固定床 复床指阳、阴离子交换器串联使用,达到水的除盐的目的。 半透膜:只允许溶质或溶剂透过的膜称为半透膜。 半透膜属于选择透过性膜。 选择透过性膜:如生物膜、细胞膜,扩散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渗析 如果用膜把一个容器分隔成两部分,在膜的一侧放入溶液,在膜的另一侧放入纯水,则把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向纯水侧的迁移过程称为渗析(溶质透过膜的现象)。 渗透 如果仅纯水侧的纯水透过膜向溶液侧迁移,而溶质不透过,这一过程称为渗透(溶剂透过膜的现象)。 水面的综合散热系数:在单位时间内、水面温度变化1oC时,水体通过单位表面散失的热量变化量,单位:W/(m2?oC) 湿空气:干空气和水蒸气所组成的混合空气。 饱和空气:当空气在某一定温度下,吸湿能力达到最大值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处于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水蒸气的分压称为饱和蒸汽压力。 绝对湿度:每m3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和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成为湿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相对湿度小的空气吸收水分能力强。 湿空气的密度:每m3湿空气中所含干空气的质量和水蒸气的质量之和。 湿空气的焓(i):表示1kg干空气和含湿量x公斤水蒸气的含热量之和。

水环境化学复习题

水环境化学复习题 7. 腐殖质分为哪些种类,通过哪些途径对水质产生影响? 8. 简述生物富集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并说明生物富集的生态环境意义。9. 说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概念和作用。 10. 亨利常数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怎样计算亨利常数?11. 葡萄糖的氧化反应式为:C6H12O6 + 6O2 =6CO2 + H2O 计算100 mg/L的葡萄糖完全氧化的理论耗氧量。 12. 某废水的BOD5为250 mg/L,其最终BOD为380 mg/L,试求其降解速率常数。 13 .某河段流量为Q = 2 160 000 m3/d, 流速为46 km/d,T=13.5℃,耗氧系数k1=1.14 d-1,复氧系数k2=1.85d-1,起始断面排污口排放的废水量为8×104 m3/d,废水含BOD5为500 mg/L, DO为0,上游河水BOD5为0,DO为8.95 mg/L。求排污口下游10 km处河水的BOD5和氧亏值以及极限溶解氧出现的距离。 14 .某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分子量为19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5 mg/L,试估算其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及在鱼体中的生物富集系数(logBCF)。 15 .某种鱼对水中的持久性污染物X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为14.5h-1,鱼体消除X的速率常数ke为2.5×10-3h-1;若X在鱼体中的起始浓度为0,在水中的浓度保持不变,且实验期间鱼体体重保持不变。计算X在鱼体内的富集系数及其浓度达到稳态浓度95%时所需要的时间。

16 .已知二氯乙烷(CH2ClCH2Cl)在25℃时的饱和蒸汽压为82 mmHg,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700 mg/L,计算在该温度下四氯化碳从6.5 cm厚水层中挥发的半衰期。十、水中的重金属 1. 天然水体中的重金属大约有几种存在形态? 2. 影响水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因素有哪些? 3. 影响水中重金属毒性的因素有哪些?它们都如何影响重金属的毒性? 4. 何谓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有哪些迁移基本类型? 5. 元素在地表环境中迁移的特点有哪些? 6. 影响元素在地表环境中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7. 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向上覆水中释放? 8. 沉积物中的金属有哪些存在形态?9. 如何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十一、配位解离平衡 1、决定络合物稳定性的因素在哪几方面? 2、水环境中常见无机配位体和有机配位体有哪些? 3、水环境中的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络合的一般规律如何? 4、Cl-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有何特点? 5、OH-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有何特点? 6、腐植质对对重金属离子迁移转化有何影响? 7、举例说明EDTA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十二、溶解与沉淀 1.天然水体中的溶解和沉淀平衡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 2.难溶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如何? 3.解释图12—2中的3条直线与一条曲线各表示什么意思? 4.如何绘制氢氧化亚铁与碳酸亚铁溶解度与pH的关系图?

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

各章复习思考题及综合性模拟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水质:水及其中杂质所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 2、水质系:水和其中杂质所组成的一切复杂体系。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 1、为什么说天然水是包含各种杂质的溶液或浊液? 答:天然水中溶解了多种盐类、气体和有机物,而且还含有泥沙、粘土颗粒、浮游生物、有机碎片等悬浮物质,所以说天然水是包括各种杂质的溶液和浊液。 2、水生生物与水、水质有何密切关系?(可问老师) 答:主要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等与水、水质的关系及养殖生产的产量、质量与水、水质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另以阐述。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硬度:单位水体中所含二价和二价以金属离子的总量为水的硬度。 2、暂时硬度:水中的钙、镁的碳酸氢盐在煮沸后即分解成碳酸盐沉淀析出,故相应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 3、永久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用一般的煮沸方法不能把它们从水中除去,所以又称永久硬度。 4、电导率:在相距1cm用惰性金属制成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有1cm2面上所具有的电导,称为电导率。P32 5、离子活度:离子的有效浓度。P30 6、水的透明度:把透明度板沉入水中,至恰好看不见板面上的白色,此时水的深度即为水的透明度。 7、温跃层: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 8、水温的正分层:指夏季的上层温度高,下层温度低的分层情况。 9、水温的逆分层:指冬季的上层温度低,下层温度高的分层情况。 10、水温的全同温:指春秋季的上下层温度几乎相同的情况。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 1、水的硬度如何分类? 答:单位水体中所含Ca2+、Mg2+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按照造成硬度的阳离子的不同,硬度又可分为钙硬度和镁硬度。考虑阴离子组成,硬度可分为碳酸盐硬度(其中钙、镁的碳酸氢盐标定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又称永久硬度)。 2、硬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三种?这些单位之间如何相互换算? 答:常用单位有:mmol(1/2 Ca2+,1/2 Mg2+)·L-1;德国度(0H G)和mg(CaCO3)·L-1三种。 换算关系:1 mmol(1/2 Ca2+,1/2 Mg2+)·L-1=2.804 0H G=50.05 mg(CaCO3)·L-1。 3、鱼池水硬度变化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引起鱼池水硬度变化:光合作用使硬度减小,呼吸作用使硬度增大。 4、盐度小于24.9的海水,密度最大时的温度比冰点高,在冰下可以保持高于冰点温度的水层;在盐度为24.9的海水中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与冰点相同:(24.9‰、-1.350C),纯水在3.980C时密度最大。 5、何谓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发生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P56 答:在缺氧环境中,各种硫酸盐还原菌可把SO42-还原成硫化物,这一过程称为硫酸盐的还原作用的,其发生的条件是:(1)缺乏溶氧;(2)有丰富的有机物;(3)SO42-的含量(4)有微生物的参与。 6、硫元素在水体中有哪些转化作用? 答:硫元素在水体中的转化作用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化学沉淀或吸附沉淀和同化作用及蛋白质分解作用。 7、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pH值降低的毒性增强?P56 答:H2S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主要与水温、pH值等有关,在硫化物的三种存在形式中,H2S毒性最强,pH下降,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增加,毒性也随之增强。 8、养殖生产中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硫化氢的生成及其毒害作用?P57 答:主要措施有:(1)促进水体垂直流转混合,打破其分层停滞状态,避免底泥、底层水发展为厌气状态。(2)尽可能保持底质、底层水层中性、微碱性(pH值8左右),极力避免底质、底层水呈酸性。(3)施用铁剂,提高底质、底层水中铁含量。(4)避免大量SO42-进入养殖水体。 9、为什么Fe2+、Fe3+、石灰水、黄泥水均可降低水中硫化物的毒性?P57 答:Fe2+、Fe3+可使硫化物转化为硫和硫化亚铁沉淀,黄泥含铁离子也具有此作用,而石灰水会增大水的pH值,降低硫化氢

水环境化学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资源之一,也是人类与生物体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但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很少,仅占地球水资源的0.64%。 水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天然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反应机制、迁移转化、归趋的规律与化学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它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研究将为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一节 水的分布、基本特征及污染物存在形态 一、水的特征与分布 天然水中一般含有可溶性物质和悬浮物质(包括悬浮物、颗粒物、水生生物 等)。可溶性物质的组成十分复杂,主要是岩石在风化过程中,经水溶解迁移 的地壳矿物质。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 总含盐量:TDS=[Ca2+ + Mg2+ + K+ + Na+ ] + [Cl- + SO42- + HCO3- + NO3-] (2)水中的金属离子 水中金属离子的表示式常写成Mn+,其水合离子的分子式一般写作M(H2O)xn+。金属离子在水中可以以多种形态存在,一般为Fe(OH)2+,Fe2(OH)24+和Fe3+等形态存在。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表示式常写成Mn+,预示着是简单的水合金属阳离子M(H2O)xn+。它可通过化学反应达到最稳定的状态,酸-碱、沉淀、配合及氧化-还原等反应是它们在水中达到最稳定状态的过程。各种形态的浓度可以通过平衡常数加以计算,见书P148页。 (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气体溶解在水中,对于生物种类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与溶液中同种气体分子存在一种平衡,浓度关系服从Henny定律。 X(g)X(aq) (4)水生生物 水生生物可直接影响许多物质的浓度,其作用有代谢、摄取、存储和释放等。 自养生物:利用太阳能量和化学能量,把简单、无生命的无机一无机元素引进至复杂的生命分子中组成生命体,如藻类。 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作为能源及合成自身生命的原始物质。 藻类生成和分解是水体中进行光合作用(P)和呼吸作用(R)的一典型过程,可

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
Page 1 of 14
第十二章 水环境中的溶解与沉淀
教学一般要求 掌握:难溶氢氧化物溶解性与pH的关系。难溶硫化物、难溶碳酸盐的溶解性与pH及CT的关系。 初步掌握:开放体系与封闭体系中碳酸钙的溶解平衡,水稳定性的概念与调整。 了解:Fe(OH)2与FeCO3溶解平衡图。Fe(OH)2与FeCO3的分级沉淀和稳定性区域图的认识。 初步了解:Fe(OH)2与FeCO3稳定区域图的绘制。FeS、Fe(OH)2与FeCO3的分级沉淀。
第一节 天然水中各类固体的溶解平衡 一、常见固体的溶解性
(一) 天然水中溶解沉淀平衡的复杂性
溶解―沉淀平衡是固一液两相间的平衡,反应发生在两相的界面上。天然水是个组成复杂的体系, 增加了溶解―沉淀平衡的复杂性。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规律可以用溶度积原理描述,天然水中的溶解 平衡有以下特点: 1,反应的滞后性。即平衡状态不是迅速达到,往往要滞后一段时间。因此,在天然水中常常会 发现沉淀物的过饱和状态。例如大洋表层水中的CaCO3一般都有一定的过饱和程度。升高温度,有结 晶核及生物作用,均可加速反应的进行。 2,最先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最稳定的形态,而是反应速度快的形态。这种形态经过一定时间的作 用,可以转化为更稳定的形态。例如,硅酸盐在沉淀析出时首先析出的是蛋白石,而不是更稳定的 石英。 3,吸附沉淀作用和共沉淀作用的存在,这使沉淀反应生成的固相组成复杂,使远未达到溶度积的成 分也可沉淀析出。 天然水在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不断侵蚀陆地,使其风化产物转入水体,最后进入海洋。其中80%左 右是悬浮物质,20%左右是溶解物质。在条件变化时,溶解的物质可以发生沉淀,悬浮物质也可溶 解。地面水中的主要离子成份就是径流在汇集过程中对岩石、土壤淋溶而形成的。这些成分主要来 自沉积岩。下面就天然水中较常见的沉淀物作简单介绍。
(二)硝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
在常见化合物中,硝酸盐几乎全部是易溶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绝大多数也是易溶的。较常见的难溶 化合物有氯化银、氯化铅、硫酸铅、硫酸钡等。它们的溶度积常数见表12-1。另外,硫酸钙在水中 的溶解度也比较小(1.9g/L)。铅虽然是比较常见的污染重金属,但它在海水中,大部分被转移到
http://210.30.64.60/etc/jpk/huaxue/kejian/dishierz.htm
2010-03-11

(完整版)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答案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1、 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 2CO 3*]、[HCO 3-]和[CO 32-]的表达式,并讨论 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解: 开放体系,考虑到CO 2在气液相之间的平衡,[H 2CO 3*] 不变 根据亨利定律: [CO 2(aq)] = K H Pco 2 lg[H 2CO 3*] ≈ lg[CO 2(aq)] = lg K H + lg Pco 2 = - 4.9 lg[HCO 3-] = lg K 1 + lg [H 2CO 3*] + pH = -11.3 + pH lg[CO 32-] = lgK 1 + lgK 2 + lg[H 2CO 3*] + 2pH = -21.6 + 2pH *][][][*][]][[32133231CO H H K HCO CO H HCO H K +--+== *][] [][*] [] [][32221233223221CO H H K K CO CO H CO H K K +--+?== ?][][][233*32- -++=CO HCO CO H C T 是常数。 的总和为各种碳酸化合态浓度假设,T C T C HCO ??????-=31αT C CO ??????-=232αT C CO H ??? ???*=320α12 2122)][][1(-+ ++=K H K K H α1211)][][1(-++++=H K K H α122110)][][1(-++++=H K K H K α*][][][*][]][[32133 231 CO H H K HCO CO H HCO H K +-- +==*][][][*][][][32221233223221CO H H K K CO CO H CO H K K +--+?==?] [][][][2 1233* 32+--H K K CO HCO C CO H T 和含有的表示式,,为变量表示以:,][],[*],[21023332得到,,代入把αααT C CO HCO CO H --

水环境化学作业(1)

水环境化学作业(1) 一、填空题 1.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2 + [OH-] —。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和 3.影响胶体微粒聚沉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体pH及流动状况,带相反电荷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4.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吸附的等温式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种方程。其中 _______________可求饱和吸附量。 5.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771,其pE o为______。 6、腐殖质中不溶于NaOH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可溶于NaOH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因而表层水呈 环境。 二、简答题 1. 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问:①总酸度、②总碱度、 ③无机酸度、④酚酞碱度、⑤CO2酸度,是增加还、减少还是不变。 2. 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 3. 请说明水体中胶体的凝聚和絮凝之间的区别。 三、计算题 1.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 [Ksp(CdS=7.9×10-27)]

2.用Langmuir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的吸附作用,假设溶液平衡浓度为 3.00×10-3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固体吸附溶质0.50×10-3mol/L,当平衡浓度降至 1.00×10-3mol/L时, 每克吸附剂吸附溶质0.25×10-3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以吸附溶质的限量是多少? 3. 若有水A,pH为7.5,其碱度为6.38 mmol/L,水B的pH为9.0, 碱度为0.80 mmol/L,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值是多少? 4. 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 mmol/L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要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值上升至8.0。若用NaOH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多少碱?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1.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稳中[H2CO3*]、[HCO3-]和[CO32 -]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解: (1)封闭体系(溶解性CO2与大气没有交换)中存在下列平稳 CO2 + H2O H2CO3* pK0=1.46 H2CO3* HCO3- + H+ pK1=6.35 HCO3- CO32- + H+ pK2=10.33 其中K1=[HCO3-][H+] / [H2CO3*] ,K2=[CO32-][H+] / [HCO3-] 用α0、α1和α2分别表示三种碳酸化合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得下面表达式 α0= [H2CO3*]/{[H2CO3*] + [HCO3-] + [CO32-]} α1= [HCO3-]/{[H2CO3*] + [HCO3-] + [CO32-]} α2= [CO32- ]/{[H2CO3*] + [HCO3-] + [CO32-]} 把K1、K2的表达式代入以上三式,得 α0= (1 + K1/[H+] + K1K2/[H+]2)-1 α1= (1 + [H+]/ K1 + K2/ [H+] )-1 α2= (1 + [H+]2/ K1K2 + [H+]/ K2)-1 设CT = [H2CO3*] + [HCO3-] + [CO32-],则有 [H2CO3*] = CT(1 + K1/[H+] + K1K2/[H+]2)-1 [HCO3-] = CT(1 + [H+]/ K1 + K2/ [H+] )-1 [CO32- ] = CT(1 + [H+]2/ K1K2 + [H+]/ K2)-1 (2)开放体系中CO2在气相和液相之间平稳,各种碳酸盐化合态的平稳浓度可表示为PCO2和pH的函数。 依亨利定律:[CO2(aq)]=KH·PCO2 溶液中,碳酸化合态相应为: CT = [CO2]/ α0= KH·PCO2/ α0 [HCO3-]= (α1/ α0 )KH·PCO2= (K1/[H+])KH·PCO2 [CO32-]= (α2/ α0 ) KH·PCO2= (K1K2/[H+]2)KH·PCO2

环境化学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 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恶瑛; 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4.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HO2、R、RO2 HO的来源:①O3的光解:O3+hr O+O2 O+H2O 2HO ②HNO2的光解:HNO2 +hr HO +NO ③H2O2的光解:H2O2+hr 2HO HO2的来源:①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 H2CO +hr H + HCO HO2 + M H + O2 + M HCO + O2 +M HO2 + CO + M CH3O + NO ②亚硝酸酯的光解:CH3ONO +hr CH3O + O2HO2 + H2CO ③H2O2的光解:H2O2+hr 2HO HO + H2O2HO2 + H2O R的来源:RH + O R + HO RH + HO R + H2O CH3的来源:CH3CHO的光解 CH3CHO +hr C H3 + CHO CH3COCH3的光解 CH3COCH3 +hr CH3 + CH3CO CH3O的来源:甲基亚硝酸酯的光解 CH3ONO +hr CH3O + NO

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 1、水中八大离子:K +、Na +、Ca 2+、Mg 2+、HCO 3-、NO 3-、Cl -和SO 42-为常见八种离子 2、溶解气体与Henry 定律: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与大气中的气体存在平衡关系,气体的大气分压P G 与气体的溶解度的比表现为常数关系,称为Henry 定律,该常数称为Henry 定律常数K H 。 [G(aq)] = K H PG K H -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亨利定理常数 (mol/L.Pa) PG - 各种气体的分压 (Pa) 3、水体中可能存在的碳酸组分 CO 2、CO 32-、HCO 3-、H 2CO 3 ( H 2CO 3*) 4、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碱度: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够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酸度:凡在水中离解或水解后生成可与强碱(OH -)反应的物质(包括强酸、弱酸和强酸弱碱盐)总量;即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5、天然水中的总碱度=HCO3-+2CO32-+ OH- —H+ 6、水体中颗粒物的类别(1)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铝或镁的硅酸盐 )(2)金属水合氧化物(铝、铁、锰、硅等金属 )(3)腐殖质 (4)水体悬浮沉积物 (5)其他(藻类、细菌、病毒等) 影响水体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颗粒物浓度、温度、PH 。 7、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 表面吸附 、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 和 专属吸附。 8、天然水的PE 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 降低 ,因而表层水呈 氧化性 环境。 9、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处于平衡状态时被吸附的物质和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水环境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主要有L -型、F -型和H -型。 10、无机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生物降解作用。 11、PE:pE 越小,电子活度越高,提供电子的倾向越强,水体呈还原性。pE 越大,电子活度越低,接受电子的倾向越强,水体呈氧化性 。 pe 影响因素:1)天然水的pE 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2)天然水的pE 随其pH 减少而增大。 12、什么是电子活度pE ,以及pE 和pH 的区别。 答:定义电极上电子有效浓度为电子活度,记作E ,其负对数记作pE 。电子活度越大或pE 越小,电子供出电子的倾向越大。在电化学研究中,通常用电极电位表示电极供出或接受电子的倾向,当给出电子活度E 和电子活度的负对数pE 明确的热力学意义之后,就可以

水环境化学复习题一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自净系数:是大气复氧动力学系数k2与有机物好氧条件下的耗氧衰减动力学系数k1之比,即f=k2/k1。自净系数与水体自净能力有关,其它因素确定后,f 越大,自净能力越强。 剪切流扩散(离散、弥散):由于断面流速和浓度分布不均匀带来的物质输送作用,使浓度由不均匀向均匀趋势变化的现象称为弥散作用。 温跃层:许多湖泊水体在一年的特定时期温度是分层的,垂向的温度梯度有效地阻碍了水体的混合,在每层中是完全混合的,而在这两层之间由于密度的差异而阻止了它们的完全混合,形成一个过渡层,称温跃层。 非点源污染:污染源没有确定的位置、并具有时空不确定性等。 水环境背景值:在相对没有受到人为污染影响条件下水体的水质指标的量值。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目标下,某一水域所能承担的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下分解和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使水体中有机污染浓度降低,称为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水中氮有机物耗氧过程:在有氧条件下,含氮有机物生化降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碳化阶段(CBOD氧化分解),然后硝化阶段(NBOD氧化分解),后者一般较前者滞后10天左右。 河流氧垂曲线氧垂曲线: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的DO随流经距离的变化曲线先下降后上升呈悬索状下垂,故称氧垂曲线。 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是由水流连续性原理、能量守恒原理、物质转化与平衡原理针对微元水体建立的微分方程式,它是建立水质模型最基本的方程。 何谓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种污染源各有何特点? 点源污染是具有确定位置的排污口和污染物排放地点的污染源引起的污染。 非点源污染是没有集中的排污口,污染物来源的位置高度分散的非点污染源造成的污染。点源污染空间范围小,各类污染物、污水量和浓度相对稳定,较便于治理。非点源污染的特点是:随机性、广泛性、时空延滞性、机理复杂性、不确定性、隐蔽性、难监测、难治理性等。 水体污染与水文循环有何联系?试从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上给以说明。 在水文循环中,水与各种各样的物质接触,使那些物质混入或溶入其中,并经历着不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变化过程。因此,自然界的水体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可能使水体污染的不同物质,称之为污染物。当某些物质超过一定限度,危害人类生存和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水的用途时,称该水体受到了污染。水体的污染可以发生在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上,在降水形成中,若空气中NO、SO溶入过22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使pH值低于SO5.6,NO,则导致酸雨,即降水受到了污染;沿河多降水中的34流有大量的工厂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入,可能形成局部或整条河流的污染;挟带过多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素的农田径流进入湖泊和水库,长期富集时,可能出现富营养化污染;地面污水大量渗入地下,可能使地下水污染。 从性质上说水体的自净可分为哪三个方面?各自有何特点?各举例说明。 水体自净是水体中的污染物随水体的运动不停地发生变化,自然地减少、消失或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 ]、[HCO 3-]和[CO 32-]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解: (1) 封闭体系(溶解性C02与大气没有交换)中存在下列平衡 C02 + H20 -―- H2CO3* pK o=1.46 - + H2CO3* -―HCO3 + H pK i=6.35 - 2- + HCO3 -―C03 + H pK2=10.33 其中K i=[HCO3-][H+] / [H2CO3*] ,K2=[CO32-][H j / [HCO 3-] 用a、a和a分别表示三种碳酸化合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得下面表达式 a= [H 2CO3*]/{[H 2CO3*] + [HCO 3] + [CO 32 ]} - - 2- a= [HCO3]/{[H 2CO3*] + [HCO 3] + [CO3 ]} a= [CO32 ]/{[H 2CO3*] + [HCO 3] + [CO32]} 把K i、K2的表达式代入以上三式,得 + +2-1 a= (1 + K i/[H ] + K1K2/[H ]2) 1 + + -1 a= (1 + [H ]/ K1 + K2/ [H ]) + 2 + -1 a= (1 + [H ] / K1K2 + [H ]/ K2) 设C T = [H 2CO3*] + [HCO 3-] + [CO 32-],则有 + + 2 -1 [H 2CO3*] = C T(1 + K1/[H ] + K1K2/[H ]) - + + -1 [HCO3] = C T(1 + [H ]/ K1 + K2/ [H ] ) 1 2- + 2 + -1 [CO3 ] = C T(1 + [H ] / K1K2 + [H ]/ K2) (2) 开放体系中CO2在气相和液相之间平衡,各种碳酸盐化合态的平衡浓度可 表示为P CO2和pH的函数。 依亨利定律:[CO2(aq)]= K H P CO2 溶液中,碳酸化合态相应为: C T = [CO2]/ a= K H P CO2/ a - + [HCO3]= ( a/ a )K H P CO2= (K 1/[H ])K H P CO2

水环境化学试卷答案

新疆农业大学试卷答案 新疆农业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课程名称:水环境化学 学生姓名:杨志敏学号: 113836233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班级:水文112班课程性质: 1、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A 2.D 3.B 4.B 5.A 2、填空题(共25分,每一个空1分。) 1.可溶性物质、悬浮物质 2.DO、BOD、COD、TOC、TOD 3.大气中氧的溶解、光合作用、水体补给 4.大小、形状、荷电状态 5.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胶体复合体 6.迁移 7.浮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8.专一性、诱导性

9.氧化还原作用、甲基化作用 10.现场实验模拟、实验室实验模拟 三、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水质指标:指的是水样中除水分子外所含杂质的种类和数量。 2.腐殖质: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3.标化分配系数: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成为标化分配系数。 4.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受到污染后,内部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 5.光化学平衡:由光化学反应参与的可逆反应所达到的平衡。 四、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1.(1)物理指标(2)化学指标: 非专一性指标 无机物指标 非专一性有机物指标 溶解性气体(3)生物指标(4)放射性指标 2.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指的是水体和大气处于平衡时氧的最大溶解量,它的数值与温度、压力、水中的溶质量等因素有关。水中溶解氧量则一般是指非平衡状态下的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它的数值与水体曝气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有机污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HCO3-]和[CO32-]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解: (1)封闭体系(溶解性CO2与大气没有交换)中存在下列平衡 CO2 + H2O H2CO3* pK0=1.46 H2CO3* HCO3- + H+pK1=6.35 HCO3-CO32- + H+pK2=10.33 其中K1=[HCO3-][H+] / [H2CO3*] ,K2=[CO32-][H+] / [HCO3-] 用α0、α1和α2分别表示三种碳酸化合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得下面表达式α0= [H2CO3*]/{[H2CO3*] + [HCO3-] + [CO32-]} α1= [HCO3-]/{[H2CO3*] + [HCO3-] + [CO32-]} α2= [CO32- ]/{[H2CO3*] + [HCO3-] + [CO32-]} 把K1、K2的表达式代入以上三式,得 α0= (1 + K1/[H+] + K1K2/[H+]2)-1 α1= (1 + [H+]/ K1 + K2/ [H+] )-1 α2= (1 + [H+]2/ K1K2 + [H+]/ K2)-1 设C T = [H2CO3*] + [HCO3-] + [CO32-],则有 [H2CO3*] = C T(1 + K1/[H+] + K1K2/[H+]2)-1 [HCO3-] = C T(1 + [H+]/ K1 + K2/ [H+] )-1 [CO32- ] = C T(1 + [H+]2/ K1K2 + [H+]/ K2)-1 (2)开放体系中CO2在气相和液相之间平衡,各种碳酸盐化合态的平衡浓度可表示为P CO2和pH的函数。 依亨利定律:[CO2(aq)]=K H·P CO2 溶液中,碳酸化合态相应为: C T = [CO2]/ α0= K H·P CO2/ α0 [HCO3-]= (α1/ α0 )K H·P CO2= (K1/[H+])K H·P CO2 [CO32-]= (α2/ α0 ) K H·P CO2= (K1K2/[H+]2)K H·P CO2

水环境化学试题

水环境化学 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 (25 分,每个填空1分) 1、天然淡水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有钙、镁、钠、钾。 2、某水中的优势阴离子为SO42- ,优势阳离子为Ca2+,不含CO32-或HCO3-离子,该类型水用符号表示为 S Ca IV 3、按照阿列金分类法,海水一般是 III 型水,淡水一般是 II 型水。 4、海水盐度为‰ 时,最大密度时的温度等于冰点温度。 5、天然水的盐度增大会使蒸汽压下降,渗透压增大。 6、在陆地水水质调查中,K+与Na+含量的测定方法是计算阴离子量与Ca2+、Mg2+总量之差。 7、海水总碱度可简化为 ALK = C HCO3- + C1/2CO32- + C H2BO3-。 8、水中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水中氧气的消耗主要是水中微型生物耗氧(水呼吸)。 9、贫营养型湖泊,夏季形成温跃层,上层水温高、氧气溶解度低,下层水温低、氧气溶解度高。 10、淡水中,pH = 时,HCO3-最多; pH >时, CO32-占优势。随着海水氯度和温度增大, 二氧化碳系统各分量与pH的关系曲线向左移动。 11、水的溶氧升高,硫化氢的毒性减小;pH升高,硫化氢的毒性减小。 12、水中加入1mol/L的碳酸钠后,水体的碳酸总量增大 1 mol/L,碱度增大 2 mol/L。 13、若米氏常数K M平均为1 umol/L ,则有效磷浓度应不低于 3umol/L 的范围。 14、一般情况下,若天然水或养殖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左右时,可认为该水体处 于良好的氧化状态。 三、名词解释 ( 10分,每题2分 ) 1、天然水体的 Eh 值:在一个氧化-还原系统中,由于电子得失,产生的可被测量的电位, 称为氧化还原电位。反映水的氧化还原状况,了解水质的状态,并可作为水体氧化还原能力的度量。 2、活性磷化合物:能与酸性钼酸盐反应的,包括磷酸盐,部分溶解状态的有机磷,吸附在 悬浮物表面的磷酸盐以及一部分在酸性中可以溶解的颗粒态无机磷等。 3、泛池:集约化养殖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和施肥量较多,加之浮游生物的突然大量死亡, 可分解耗氧导致水体的严重缺氧,鱼类浮头,甚至窒息死亡的现象。 4、暂时硬度:指碳酸盐硬度,水加热煮沸后形成碳酸钙沉淀而除去。 5、BOD:生化需氧量, 在规定条件下,水体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四、问答题(34分) 1、含铁丰富的地下水注入鱼池后水质如何变化(5分) 答案要点:含大量铁的地下水大量注入鱼池,会使水质状况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是Fe2+被氧化成Fe(OH)3,水变混浊,pH值降低:4Fe2++O2+10H2O 4Fe(OH)3+8H+生成的Fe(OH)3絮凝时会将水中的藻类及悬浮物一并混凝、下沉,使水又逐渐变清。过些天浮游植物又繁生,水又渐渐变浑,pH又回升。(3分)大量Fe2+氧化需要消耗水中的溶氧,水中生成的大量Fe(OH)3微粒会堵塞鱼鳃,聚沉藻类。(2分) 2、为什么可以用电导仪来测海水的盐度(5分) 答案要点:根据海水组成的恒定性原理,海水的总含盐量或盐度是可变的,但常量成分浓度之间的比值几乎保持恒定。(3分)由于海水的主要成分的比例恒定,因此电导 率与与盐度有很精确的关系,所以可以用电导仪来测海水的盐度。(2分) 3、溶氧丰富的水中,投饵后,食物残渣和粪便中的氮是通过哪些作用在水中逐步转变成硝态氮(7分)

水环境化学试题

水环境化学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25 分,每个填空1分) 1、天然淡水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有钙、镁、钠、钾。 2、某水中的优势阴离子为SO42- , 优势阳离子为Ca2+, 不含CO32-或HCO3-离子, 该类型水用符号表示为S Ca IV 3、按照阿列金分类法,海水一般就是III 型水,淡水一般就是II 型水。 4、海水盐度为24、7‰ 时,最大密度时的温度等于冰点温度。 5、天然水的盐度增大会使蒸汽压下降,渗透压增大。 6、在陆地水水质调查中,K+与Na+含量的测定方法就是计算阴离子量与Ca2+、Mg2+总量之差。 7、海水总碱度可简化为ALK = C HCO3-+ C1/2CO32- + C H2BO3-。 8、水中氧气的来源主要就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水中氧气的消耗主要就是水中微型生物耗氧 (水呼吸)。 9、贫营养型湖泊,夏季形成温跃层,上层水温高、氧气溶解度低,下层水温低、氧气溶解度高。 10、淡水中,pH =8、3 时,HCO3-最多; pH >10、4时, CO32-占优势。随着海水氯度与温度 增大,二氧化碳系统各分量与pH的关系曲线向左移动。 11、水的溶氧升高,硫化氢的毒性减小;pH升高,硫化氢的毒性减小。 12、水中加入1mol/L的碳酸钠后,水体的碳酸总量增大 1 mol/L,碱度增大 2 mol/L。 13、若米氏常数K M平均为 1 umol/L , 则有效磷浓度应不低于3umol/L 的范围。 14、一般情况下,若天然水或养殖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0、4V 左右时,可认为该水 体处于良好的氧化状态。 三、名词解释( 10分,每题2分) 1、天然水体的Eh 值:在一个氧化-还原系统中,由于电子得失,产生的可被测量的电位,称为氧 化还原电位。反映水的氧化还原状况,了解水质的状态,并可作为水体氧化还原能力的度量。 2、活性磷化合物:能与酸性钼酸盐反应的,包括磷酸盐,部分溶解状态的有机磷,吸附在悬浮物 表面的磷酸盐以及一部分在酸性中可以溶解的颗粒态无机磷等。 3、泛池:集约化养殖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与施肥量较多,加之浮游生物的突然大量死亡,可 分解耗氧导致水体的严重缺氧,鱼类浮头,甚至窒息死亡的现象。 4、暂时硬度:指碳酸盐硬度,水加热煮沸后形成碳酸钙沉淀而除去。 5、BOD:生化需氧量,在 规定条件下,水体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四、问答题(34分) 1、含铁丰富的地下水注入鱼池后水质如何变化?(5分) 答案要点:含大量铁的地下水大量注入鱼池,会使水质状况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就是Fe2+被氧化成Fe(OH)3,水变混浊,pH值降低:4Fe2++O2+10H2O 4Fe(OH)3+8H+生成的Fe(OH)3絮凝时会将水中的藻类及悬浮物一并混凝、下沉, 使水又逐渐变清。过些天浮游植物又繁生,水又渐渐变浑,pH又回升。(3分)大量Fe2+氧化需要消耗水中的溶氧,水中生成的大量Fe(OH)3微粒会堵塞鱼鳃,聚沉藻类。(2分) 2、为什么可以用电导仪来测海水的盐度?(5分) 答案要点:根据海水组成的恒定性原理,海水的总含盐量或盐度就是可变的,但常量成分浓度之间的比值几乎保持恒定。(3分)由于海水的主要成分的比例恒定,因此电导率与 与盐度有很精确的关系,所以可以用电导仪来测海水的盐度。(2分) 3、溶氧丰富的水中,投饵后,食物残渣与粪便中的氮就是通过哪些作用在水中逐步转变成硝态 氮?(7分)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作业(1)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作业(1) 一、填空题 1.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2 + [OH-] —。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和 3.影响胶体微粒聚沉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体pH及流动状况,带相反电荷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4.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吸附的等温式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种方程。其中 _______________可求饱和吸附量。 5.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771,其pE o为______。 6、腐殖质中不溶于NaOH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可溶于NaOH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因而表层水呈 环境。 二、简答题 1. 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问:①总酸度、②总碱度、 ③无机酸度、④酚酞碱度、⑤CO2酸度,是增加还、减少还是不变。 2. 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 3. 请说明水体中胶体的凝聚和絮凝之间的区别。 三、计算题 1.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 [Ksp(CdS=7.9×10-27)]

2.用Langmuir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的吸附作用,假设溶液平衡浓度为 3.00×10-3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固体吸附溶质0.50×10-3mol/L,当平衡浓度降至 1.00×10-3mol/L时, 每克吸附剂吸附溶质0.25×10-3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以吸附溶质的限量是多少? 3. 若有水A,pH为7.5,其碱度为6.38 mmol/L,水B的pH为9.0, 碱度为0.80 mmol/L,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值是多少? 4. 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 mmol/L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要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值上升至8.0。若用NaOH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多少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