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2.5溶解的快与慢练习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 2.5溶解的快与慢练习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 2.5溶解的快与慢练习 教科版

第五节溶解的快与慢

1、、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答案: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解析:解答: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温度属于变量条件。

分析:考察溶解的快与慢。

2、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答案: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

解析:解答:相同的条件是: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分析:考察溶解的快与慢。

3、研究搅拌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答案: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解析:解答:研究搅拌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搅拌属于变量条件。

分析:考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研究搅拌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答案: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水温相同、杯子一样

解析:解答:研究搅拌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水温相同、杯子一样。只有搅拌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分析:考察溶解的快与慢。

5、研究粉碎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答案:水果糖完整、水果糖粉碎

解析:解答:研究粉碎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水果糖完整、水果糖粉碎。粉碎是变量。

分析:考察溶解的快与慢。

6、研究粉碎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答案:水量一样、水果糖一样、同时搅拌或不搅拌、同时倒入水中、水温相同、杯子一样

解析:解答:研究粉碎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水量一样、水果糖一样、同时搅拌或不搅拌、同时倒入水中、水温相同、杯子一样。只有粉碎条件不同。

分析:考察溶解的快与慢。

7、、、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答案:碾碎|加热|搅拌

解析:解答:碾碎、加热、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分析:考查溶解的快与慢。

8、在水温和搅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加快水果糖的溶解。

答案:粉碎

解析:解答:在水温和搅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粉碎加快水果糖的溶解。

分析:考察溶解的快与慢。

9、水温高的溶解食盐肯定比水温低的溶解食盐快。()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只有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水温高溶解食盐快。

分析:考查溶解的快与慢。

10、搅拌的食盐溶解在水中一定比不搅拌的溶解的快。()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只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搅拌的食盐溶解在水中快。

分析:考察溶解的快与慢。

11、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样多。()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实验中只有搅拌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分析:考察溶解的快与慢。

12、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搅拌。()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只有水温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分析:考察溶解的快与慢。

13、设计“搅拌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过程。

答案: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子中都盛大约30毫升水。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比较哪

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解析:解答: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子中都盛大约30毫升水。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只有搅拌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分析:考察溶解的快与慢。

14、设计“水温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过程。

答案:取大约30毫升热水(60℃)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哪一杯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解析:解答:取大约30毫升热水(60℃)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哪一杯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只有水温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水温是否加快食盐的溶解。

分析:考查溶解的快与慢。

15、怎样加快溶解?

答案:加热、搅拌、粉碎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解析:解答:通过实验操作,在相同的条件下,加热、搅拌、粉碎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分析:考察溶解的快与慢。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判断风向需要用“从”或者“由”来判断。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四年级科学上册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

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水果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水果糖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怎样才能加快溶解?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30ml),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个杯子,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热水约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水果糖:一块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水果糖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水果糖溶解;将水果糖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水果糖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 2、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4、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新课标第一网 5、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6、我们平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 7、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8、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越();物体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X|k |b| . c|o |m 9、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 10、人体从外形上一般可以分为()、()、()和()几部分。 11、人体骨骼的作用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 13、人耳朵里的()能接受各种声波并产生振动。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降雨量的单位是()。w w w .x k b 1.c o m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A、11 B、12 C、13 3、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5、在一杯水中滴几滴色拉油,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A、色拉油慢慢地在水中溶解了。 B、色拉油沉到水的底部去了。 C、色拉油一直浮在水面上。新|课|标|第|一|网 6、当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着()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育教案及其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

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

【小初高学习】四年级科学上册2.5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一练教科版

《溶解的快与慢》习题 一、填空题 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_______________、水的_______________有关。 2._______________实验是两组实验中,除了一个需要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都相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二、选择题 1.关于比较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断地往烧杯中加食盐 B 烧杯里的水可以不一样多 C 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改变在研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时,下列条件能形成对比的是() A 搅拌与不搅拌 B 搅拌与加热水 C 搅拌与小颗粒 三、判断题 1.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的食盐一样多。() 2.搅拌和加热等可以加快面粉在水中的溶解。() 3.在“比较水的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搅拌。()简答题 冲感冒冲剂时,为什么总是把药用热水冲服,而不用凉开水? 四、实验题 1.设计“水的温度是否能加快肥皂溶解”的研究实验。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能加快肥皂的溶解。 (2)相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是什么?

《溶解的快与慢》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1.C 2.A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热水能加快溶解的速度,粉末状的感冒冲剂颗粒小,能更快地溶解五、实验题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反思

《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天气》,其中第一课时是《我们关心天气》第二课时是《天气日历》。《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天气符号,学会描述天气,所以当我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图时,学生对没有见过的天气符号都非常地好奇,因此就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冰雹雾霜冻等天气符号,是学生平时没看过的,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我先出示这几种符号,让学生来大胆猜想这些分别表示什么天气现象。学生说了很多答案,但都没答对,最终我揭晓了答案,学生便认真地给记住了。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报天气的。然后再解说预报员报的天气包括哪几个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板书(1.云量 2.风 3.温度 4.降水量)。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来充当天气预报员,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几点来描述,结果学生的疑问出来了:老师今天的温度是多少啊?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幸好我之前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的气温。此时我提醒学生以后要坚持看天气预报。但对于学生问今天吹什么风,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窗外国旗在随风飘扬,顿时想到让学生根据国旗的飘向来表示风向。先告诉学生我们的教学楼是在面,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国旗的飘向,即风向。大部分学生经这一介绍,都知道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少数方向感比较差的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后面第四课时还会讲到风向的判断,所以我就没有深入讲解风向的判断,而是对他们说如果有些无法判断风向,可以从其他另外几方面来描述天气。结果,学生都描述的非常好,有些真的把自己当播报员了,以播报员的口吻把天气描述得似模似样。 这一环节,我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能让学生回去看天气预报,记录下天气现象,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不知气温和风向,对这一教学环节造成小阻碍。所以要想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充分的准备是基础! 《天气日历》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

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

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引导语:有一天,老师的喉咙特别难受,老师的朋友就告诉我说可以泡一杯盐水喝喝,老师把盐倒进水中时,发现溶解的特别慢。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老师马上可以喝到盐水? 二、设计探究方案: 1、班上交流:怎样让一杯盐溶解得快? 2、交流后教师板书:(搅拌,加热……) 3、这只是你们的猜测,我们还要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测,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来研究呢?先来研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质疑:你们怎么证明搅拌的比不搅拌的快呢?(引

出对比实验ppt课件)。 4、小组讨论并汇报“搅拌”实验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完成实验记录单。 (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放入的糖应该一样多;烧杯里的水一样多;放入糖的时间应该一样,水的温度也应该一样) 5、小组讨论并汇报“加热”实验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完成实验记录单。 让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来完整描述“加热”可以加快溶解实验的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 三、学生分组探究搅拌、加热加快溶解的实验: 1、学生选择实验分组探究。 2、温馨提示: (1)、我们的实验器材是玻璃制品,在做实验中有的小组要用到热水,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2)、小组内部要明确分工,实验中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填好实验报告单,需要热水的小组请耐心等待,老师马上给你们送来。 3、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我们小组选择的实验是:()能否加快白糖的溶解。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现象,证明了()能加快白糖的溶解。 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搅拌比不搅拌、热水比冷水能加快白糖的溶解。 四、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这里有一颗水果糖,怎样使这颗水果糖快速地溶解在这100ml的水中呢? 2、分组讨论并汇报:(搅拌加热切碎碾碎并搅拌再加热) 3、“搅拌”与“加热”都可以加快溶解,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做了,我们来研究第三种方法能不能加快溶解。 4、小组讨论并汇报“切碎”实验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完成实验记录单。 5、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切碎并搅拌再加热可以溶解得更快。) 五、小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 2、你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溶解?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 教科版

《溶解的快与慢》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1-32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四、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五、教学准备:玻璃杯、热水和冷水、方块糖、烧杯、搅拌棒、水槽、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老师拿起一杯放入了一块方块糖的纯净水,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搅拌、加热(热水)、切碎……(教师板书)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哪个溶解的快?实验要怎么做? (1)搅拌:拿出两个杯子,都装满纯净的水,温度必须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2)改变水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量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并且都不搅拌。 (3)将方糖捣碎:准备两块糖块,糖块的大小要一样,捣碎其中的一粒糖块,把两种糖块放在水温、水量一样的杯子中都不搅拌,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2、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先填上实验报告单,然后材料员根据实验报告单领取材料。根据实验提示,进行实验。) 3、生汇报实验结果。 A、搅拌能加快溶解; B、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C、捣碎可以加快溶解。 三、延伸拓展,实际运用。 师:咱们在课堂上把知识学得很好,能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就运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活动手册16-17页。 六、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 加快溶解的办法热水 捣碎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天气 1、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 来测量气温。 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5、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7、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8、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 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9、天气特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10、(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13、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 14、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1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16、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17、风向可以用(北)、(南)、(西)、(东)、(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8、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 19、(风速仪)是测量风俗的仪器。 20、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21、风速等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

22、我们的风速简化等级有: 0 ——无风(旗子不动); 1 ——微风(旗子微动); 2 ——大风(旗子展开)。 23、(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2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6、降水量的等级表 日降水量指的是 4 24 小时内的降水量。 27、云可以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卷云)。 28、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29、层云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雨层云)。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快与慢》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快与慢 教学目标: 知识: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力: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快的方法告诉其他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教学难点:在比较实验中学习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教具准备:秒表、玩具小车、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动物的运动”单元,初步认识动物运动的快慢。 二、感受快慢 1、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分组,每4至6人为一组,在规定的一段距离内,进行比赛,看谁跑得最快? 2、回到课堂交流、讨论:你们小组谁跑得最快,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在同等距离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跑得最快。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与慢的。

三、比较列车的快慢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列车运行时刻表”,明确表中所列的车次、始发地点、到达各站的时间等信息。 2、计算每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最后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 3、互相交流,说明自己排列的结果及理由。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关键是看比较的对象。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认识“T”字头的列车一般为特快列车,以增强学生外出时的生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检查学生自带的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 说明自己的小车是怎样动起来的。 二、研究小车的运动快慢 1、引导学生如何定量地判断小车运动的快慢。(参照教材所给出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2、学生分组活动 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各种数据。 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测量数据,比较哪组的小车运动的最快,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明理由,即相同时间内小车经过的距离最长,或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最短。) 3、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提出假设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3.19《运动的快与慢》练习 (I)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3.19《运动的快与慢》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5题;共5分) 1. (1分)运用________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1分)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除了可以比较相同距离下物体运动的________,还可以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________。 3. (1分)人们用________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 (1分)不同的交通工具________不同,有的速度大,有的速度小。 5. (1分)相同的距离,如果A、B两个物体通过这段距离所用时间不一样,那么用时短的A物体速度较________,用时长的B物体速度较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6. (2分)请查阅资料。在空中飞行最快的动物是(),在陆地上奔跑最快的动物是()。 A . 雨燕猎豹 B . 老鹰老虎 7. (2分)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蜗牛的爬行速度小于蝌蚪向前游泳的速度 B . 人步行的速度小于雨燕飞行的速度 C . 高速公路上的小车形式速度大于雨燕飞行的速度 8. (2分)请查阅资料。下图中刘翔参加的是什么竞技项目?他的最好成绩是什么?

() A . 110米跨栏 12秒91 B . 马拉松 12秒91 9. (2分)可以通过相同()所用的时间的多少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A . 速度 B . 距离 三、简答题。 (共2题;共10分) 10. (5分)比较运动的快慢有哪几种方法? 11. (5分)如果距离也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学校: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__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各单元内容在科学整体框架中的位置为: 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4.我们的身体》 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2.溶解》 物质科学——光、热、电、磁——《3.声音》 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1.天气》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二、教学目标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课堂实录 教科版

5溶解的快与慢 一.导入课文 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溶解一课,同学们回顾一下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 生:食盐,洗发液,高锰酸钾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是什么? 生:糖 师:现在老师不想吃糖,想喝糖水,怎么办 生:把糖放入水中 (找同学上来喝,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师:老师明明放了一块糖,为什么他感觉不到甜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是这杯水快速变甜吗? 生:搅拌、加热…… 师:你们想的办法真的能使杯中的水快速变甜吗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五节:溶解的快与慢(板书课题) 二,边做实验,边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快速溶解糖的方法只是猜测,我们科学课光靠猜测行吗?我们需要靠什么来证明呢? 生:做实验 师:实验验证按照什么过程来完成呢? 生:假设、做实验、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回答) 师: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做实验更便于观察呢?

生:对比法(教师指导回答) 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同学们说的方法与步骤来验证同学们的假设,有的同学说加热能加快糖的溶解。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同学们说的对不对。 (教师准备两个杯子,分别放入两颗糖,一杯倒入冷水,一杯倒入热水,同学们观察哪个杯子的糖溶解得快) 师:有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这个实验? 生:把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对他们溶解的快慢进行观察师:那么我们怎么总结实验的结果呢? 生:糖块在热水中溶解的要快,所以加热能促进物质的溶解 师:同学们把我们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吧 师:同学们,还有几个假设也能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接下来,小组之间按照试验方法和实验过程来证明你们的假设,并记录下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 生:小组进行试验(老师相机指导)五到十分钟 1师:哪组是做搅拌加快糖溶解实验的,1.谁来跟我说说你的实验过程,2.把你们的实验结论告诉我 生:实验过程:把同样大小的冰糖放入同样温度的水中,对其中一杯进行搅拌,观察两杯水溶解的快慢 师:那你们的结论是什么呢? 生:搅拌能加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师:哪组做的是捣碎加快糖溶解实验的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 三、整体总结 师:通过做实验,我们可以确定哪些方法能够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生:1、搅拌能加快溶解2.加热能加快溶解3.捣碎能加快溶解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快与慢1

快与慢 教学目标: 1.能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能用简单工具测量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所需时间的关系;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2.能够主动地通过多次测量,如实记录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式合作探究小车运动的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更快的方法告诉给其他组。 3.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与慢的现象,并尝试利用所学的快与慢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材料准备: 学生准备玩具小车;记录用的资料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课时安排: 用2课时。用第一课时完成引入部分和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拓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比较列车的快慢。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参加跑步比赛,体验运动的快慢。 2.能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3.通过计算在相同距离内不同列车运行所用的时间,排列出列车快慢的顺序。 实施过程: 1.引入部分:准备用5分钟左右。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不同动物运动快慢的课件,组织学生回顾对“动物运动”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意识到不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和快慢不同。在同距离条件下,跑完全程,谁用的时间最短,谁的速度越快。 2.让学生感受运动速度的快与慢。“我们班上谁跑得最快?”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分

组进行比赛,每4—6人一组。在规定的一段距离内,教师可以和学生分在一组一起活动。请另一小组的同学帮助发令和记录比赛结果。可以不记时,只记录先后名次: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分别记录每人所用的时间。回到课堂展开交流和讨论与同学的成绩进行比较。你们小组谁跑得最快?为什么说他跑得快?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同等距离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就跑得最快。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与慢的。 3.开展活动1“比较列车的快慢”。准备用15分钟左右。有了前面活动的基础,开展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应该会很轻松。对多数学生来说,列车时刻表是陌生的。但又是非常实用的。引导学生首先对列车时刻表中的车次、始发地点、到达各站时间等栏目仔细阅读。 4.学生在计算每列火车运行的时间时用到达时间减去发车时间,要提醒学生60分为1小时,鼓励学生对不同列车到达各站和终点站的快慢进行比较,最后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填在教材给出的空白处,并说一说自己的排列结果及理由,这一活动实质上是上一活动的巩固和提高,使学生在比较不同列车在同一区间运行的时间的长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一距离下,运行时间最短,速度就是最快的。感受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关键是看比较的对象。一列火车和一列火车比可能是快的,可是和另一列火车比,却又是慢的。所以在活动最后让学生把列车运行的快慢排序。通过用数学的方法排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分析计算,教师可帮助学生认识到T字头的列车一般为特快列车,以增强学生外出时的生活能力。 二、玩小车。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使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充分发挥自己发散思维的能力。 2.能用工具测量并记录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3.能用简单扼要图表或图形如实记录和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4.级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找出使小车速度产生变化的原因。 5.能够主动地通过多次测量,获得运动物体的相关数据。 6.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的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快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