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设计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上午好!

我是包头市和平中学青年教师贺智敏,能参加这次教学比赛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一课时。课型是新授课。

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识记各山脉以及地形区的名称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是记忆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教学难点:是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三、教法分析

教无定法,教学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培

养。

采用的教学方法:

(1)讲学稿授课法(2)小组合作学习(3)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四、教学方法、手段

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方法:以讲学稿为载体,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读图观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为主。经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以上的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是想让学生在教学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五、教学过程(我这节课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1、提前准备,熟悉教材

课前与同科目教师合作,精心设计讲学稿,让学生预习所学内容。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授课时,先用多媒体链接展示“中国各大地形区”视频,让学生对地形有感性认识,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入中国地形与地势的特点,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3、读图分析,探索新知

在认识中国地形特点时,我会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总结出中国地形特点。为避免学生找不到入手点,我会让学生观察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因为山脉构成的我国地形的“骨架”,这部分我主要是应用了白板绘图功能和拉幕功能,利用这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我国主要的山脉以及山脉的走向,达到认识我国地形“骨架”的目的。然后利用白板的拖拽等功能进一步认识在山脉中镶嵌着的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区。用一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中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表”,请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完成图表。请几名同学在白

板上标出我国山脉以及地形区的准确位置。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这样的认知过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读图、填图会很顺利地得出中国地形特点。在完成图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这是本节的难点,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把学生分成六大组进行讨论问题,同时利用白板展示相关图片(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分组回答,同时其他小组进行继续补充完善,最后教师总结回答(突破难点)。

6、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形类型非常单一,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不利于我国发展多样化经济)

最后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除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足之处: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地形,应该多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形,有顺序地从我国地形图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去认识。从海洋到陆地,一个一个地认识,这样学生会掌握得更好些。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 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 (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沿北纬36?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势的特点。 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联系前面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思考: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 学生:第一级阶梯上主要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上主要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等。 学生: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程引入: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 承转过渡:好,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节,了解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温故知新:初一时同学们学习了基本地形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主要有哪些种?共有多少种?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 承转过渡:对于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呢?我要来测试一下大家。 温故知新:看图片识地形。首先请同学们看景观图片,识别一下其中展示的分别是哪种地形类型。分别是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方法归纳:以上主要是通过看图片,从各种地形类型的实际形态来识别,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用这种方法,也可以算作实地考察法。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用的更多地是在地形图上识别。 温故知新:这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下面的文本框中是关于某种地形类型特点的描述,请同学们用直线将其连到图中相应的位置。 “地势相对较低,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平坦开阔、起伏不大。”应该在图中的哪个位置,又是哪种地形类型呢? 是平原。在图中的中下部,因为这里成片的绿色,从陆高海深表上,我们可以看出绿色表示海拔高度低于200米。这里等高线又比较稀疏,说明地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所以是平原。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的在图中的哪个位置,应该是哪种地形类型呢?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 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 (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沿北纬36?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A.大兴安岭 B.台湾山脉 C.小兴安岭 D.雪峰山 2.我国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该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C.昆仑山 D.天山 3.下列山脉位于两大高原之间的是 ( ) A.祁连山脉 B.太行山 C.天山山脉 D.巫山山脉 4.我国四大高原面积辽阔,形态各异,其中最为平坦的是 (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5.在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中,表示山地的是 ( ) A.① B.②C.③ D.④ 6.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下面有关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在维护生态环境条件下可以大力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 B.我国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我国山区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所以只能发展木材加工业和采矿业。 D.山地坡度较大,耕种会有利于保持水土而不流失,改善山区的环境。 二、综合题: (一)读下图,回答问题:

1.山脉: ⑤②③④ ⑤⑥它们都是走向的山脉。 2.地形区: 高原:⑦⑧; 盆地:⑨⑩; 平原:⑾⑿。 3.位于青、陇交接处的是山;位于渝、鄂交接处的是山,位于藏、新交接处的是山;位于晋、冀交接处的是山。 三、拓展题: (一)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它通常是某些地形区的界线,请把图中山脉两侧的序号与地形区连线。

① A 东北平原 ② B 准噶尔盆地 ③ C 内蒙古高原 ④ D 黄土高原 ⑤ E 塔里木盆地 ⑥ F 四川盆地 ⑦ G 华北平原 ⑧ H 长江中下游平原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

《地形和地势》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 掌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地理景观图片地理挂图录像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板书: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师活动]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学生活动]1.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教师活动]2.指导学生在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学生活动]2.学生完成教材25页活动。 [教师活动]3.课件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景观。要求学生在“我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4.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学生活动]4.欣赏景观图,学生阅读教材24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总结: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参考教案 《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第2课时)

《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初步树立辩证思维意识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合作探究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和分布,那么我国的地势如何呢? 板书:地势 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活动:《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思考: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 练习: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

活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思考: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活动:同学们仔细阅读图 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讲述: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提问: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2和25页图2.6,在图2.10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并填写下表: 阶梯名称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山地高原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1000~2000 米左右 第三级阶梯平原平原丘陵500米以下 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教材(P27)。 课后反思: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 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 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 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影响我国气候、河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地理学 习的重点内容。对于我国而言,地势的特殊性又影响着 方方面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归纳我国地势特点及三大阶梯的分布。 2.知道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 经济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剖面图等 图像资料找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联系生活实际归纳我国地势对其他自然因素及经 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 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 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重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特点。 【难点】认识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 学生活动在前,教师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 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互动时注 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情学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于是我抓住学生的特点,将全班分成四个 小组,并且依据新课标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校德育往往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之中, 《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将德育内容内化到地理教学中,使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德育的渠道之一。在本节课教学,中国地形的探究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学科的基本观点,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 一、教材分析: 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因素,它既受到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型特征,将为以后学习各章节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应对的课标内容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不要求学生大量记忆地名,把重点放在对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的归纳上,并落实到地形图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本节教学中,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到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进而体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 培养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对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的探究记忆。 三、教学设计及策略: <一>课前翻转,知识储备 活动内容: 1、课前检测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当堂达标新版新人教版 (含答案)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下列叙述中与我国地势无关的是: A.许多大河滚滚向东流入太平洋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D.在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 A.北高南低 B.南高北低 C.西高东低 D.西高南低 3、我国第三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A、盆地和平原 B、高原和丘陵 C、高原和盆地 D、丘陵和平原 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回答4、5题。 4、此图能反映出我国地势特征中的: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地形复杂多样 D.山区面积广大 5、图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6、读下图,有关我国西高东低阶梯地势的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东部海上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地势深入内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B.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的水路交通 C.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D.当河流从地势高一级阶梯跌落到低一级阶梯时,会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 7、下列A、B、C、D所示四列山脉为我国地形的天然界线,其中位于第二级阶梯 内的山脉是: 8、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昆仑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太行山脉

9、读“沿我国北纬36。纬线所作的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表示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其中A为第_____级阶梯,C 为第_____级阶梯。 (2)图中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_____ 河的河谷地带,第二 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地势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山东省主要位于第________级阶梯上。 【学习评价】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C 6.C 7.C 8.D 9、(1)一三 (2)黄太行山((3)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人教版 学习目标 、我国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我国的五种地形及分布。 3、我国xx走向及分布。 4、我国xx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知识点一:地形类型多样,xx面积广漠 .从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出,中国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___,气势磅礴的__,一望无际的___,群山怀抱的___,还有起伏绵延的____。 2.我国纵横交织的 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3.我国的四大高原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大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平原是:_____、____、____、__ ___。

4.从2.3图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要占全国总面积的__。我国山区面积广漠,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平原面积仅占___多一点。 5.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分别是:____、____。 三、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并相互讲解) .xx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从2.6图找出我国山脉的走向及主要的山脉 3.完成课本26面的活动题第3题 四、展示引导学习 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 小组间质疑或补充 教师点拨 五、评价提升学习。(课堂检测,更正,学生记忆;小结课堂;评选本节课优异小组和个人) .将我国三大xx及其特征连线: 我国面积最大的xx,以肥饶的黑土著称 xx中下游xx xx xxxx 地势低平,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 xx

人教版地理 八年级上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 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形和地势》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影响我国气候、河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本节教材设置了两个小标题: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今天,我要说的就是第二框题:我国的地势特征。 二、说内容 本框题包括三级阶梯的总特征和具体每一节阶梯的海拔、地形构成、阶梯分界线以及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部分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形分布特点,对地势虽有了初步认识但并不明确,因此,本节课通过读图、活动,进一步重点学习我国的地势特征及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概括出我

国地势总特征,读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和海拔范围,找到并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并能够在地图上填绘出来。 2、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通过地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以及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地势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激发学习地形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2、阶梯分界线及各级阶梯内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

《地形和地势》 教学目标 1.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 掌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地理景观图片地理挂图录像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

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 (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板书: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师活动]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学生活动]1.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人教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3、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 教学难点:说明我国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学习新课: 读《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让学生看地图册P10—1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 我国各地海拨高低有什么差别?提示:4000米以上、1000—2000米、500米以下的地方各分布哪些地方? 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继续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大陆架概念)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程引入:上节课老师留的课后延伸是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同学们都认真看图了解了吗?我要考察考察大家。 温故知新: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横断山脉以西 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黄土高原:祁连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东 过渡承转:这是我国着名的四大高原,明确了位置,我们再来看看各大高原有何特点。 四大高原:(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高原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将我国的四大高原的名称与其特点连线: 过渡承转:四大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和北部,我们看看除了高原外,我国西部和北部还有哪些地形类型的地形区。 温故知新:还是请看图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以北、天山以南。 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 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以北、祁连山以南。 四川盆地:横断山以东、巫山以西、秦岭以南。 四大盆地:(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盆地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描述和图片分别指的是哪个盆地?先选字母再说盆地名称。 “我国最大的盆地,当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是A,塔里木盆地。 “内部多丘陵,西部有平原,有‘紫色盆地’之称”。是C,四川盆地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初步树立辩证思维意识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合作探究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和分布,那么我国的地势如何呢? 板书:地势 (一)活动: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并说出其海拔。(二)活动:《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

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思考:1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看出,自西向东有哪些地形? 2从东经80度到东经100度有哪些地形区?海拔多少? 3再往东就掉到了什么地形区?海拔多少? 4再往东掉到了?海拔多少? 5再往东掉到了?(黄海大陆架) 6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 (三)练习:课件展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思考: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特点?(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 (四)活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思考: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别都有哪些地形及地形区?(指生回答) (五)活动:同学们仔细阅读图 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生答: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六)考查学生的记忆力。课件展示表格。 提问: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呢?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填写下表:

初中地理_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 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一的学习,已经了解掌握了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能够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并能指图说出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相关地图分析我国的地势特点 教学难点: 地势对其他地理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巩固 训练 1.有关我国地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大河依地势滚滚东流入海 B.我国地势的特征是东高西低 C.昆仑山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四川盆地位于第三级阶梯 2.下列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我国河流富蕴水能,几乎处处可建水电站 B.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C.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D.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利于形成降水 3.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图形是() 4.下图是我国36°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标出东、西方向。 (2)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点,大致呈级阶梯分布,在图上填写阶梯的名称。 (3)试判断图上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A 、B 、 C 、 D 。 课堂结合课本附页“中国地形图”,绘制完成中国30°N地形剖面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势教案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教学要求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内容点析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八年级地理上册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人教版

地形和地势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图,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2、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走向,并说明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能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的位置,并能准确说出地形区的名称。读图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我国地势特征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识记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重点、难点: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我国地势特征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一、预习检测: 1.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气势磅礴的、一望无际的、还有群山环抱的以及起伏和缓的。 2.纵横交织的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通常把、,连同比较崎岖的统称为,我国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平原面积仅占多一点。 二、探究交流: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探究一: 1、在 2、2图中指出并记住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位置(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丘陵) 2、请你判断并说出主要山脉的走向

3、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山脉两侧不同的地形区。读中国地形图找出山脉两侧不同的地形区,完成教材26页活动题3。 预习检测 1、我国地形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以和为主。 2、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的,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东部呈。 3、青藏高原位于第级阶梯上,平均海拔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二、探究交流: 探究一:读课本P26—28“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总结我国的地势特征,回答: 1、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海拔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判断的? 2、你认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以哪些地形种类为主? 3.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什么? 探究二: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回答: 1.图中颜色是否有明显变化区域?大体可分为哪几种颜色? 2.根据颜色变化,你认为可以把中国的地势大致分为几个阶梯?并说出你的划分依据。3、仔细观察“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填写下表:

人教版八上《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 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章所学习的有关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 2、过渡: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感受祖国河川的壮美吧! 二、讲授新课 板书: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类型特点 1、初一时同学们学习了基本地形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陆地表面的地形 类型主要有哪些?共有多少种? 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

2、对于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呢?我要来测试一下大 家。 活动:看图片识地形。首先请同学们看景观图片,识别一下其中展示的分别是哪种地形类型。分别是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3、明确地形类型和地形区的区别。 地形类型指的是地形的种类;地形区是某种地形类型的具体区域。 练习巩固:连线题 左边一列是不同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区的名称,请同学们选择序号,然后再填入右边相应概念的框子里。 那么属于地形类型的有哪些呢? A平原、D高原、E盆地,它们是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中的三个,而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就属于具体的地形区了。 4、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五种地形类型对应的地形区,每种至少两个。 由此可见,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多个相应的地形区。说明我国地形在种类方面具有什么特点呢?地形类型多样(板书) (二)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认识山脉走向和我国主要山脉 (1)既然我国的地形类型复杂多样,那我们就分类来认识和了解主要的地形区。看五种地形类型图,感受:从哪种地形开始呢? 引导:再类比一下,决定我们人类形态、能直立行走的关键是什么?(骨架)。那么构成地形的骨架的是哪种地形类型呢?请同学们观察23页图2.2来感受一下。我们可以看出是山脉,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所以认识我国复杂的地形就从山脉开始。 (2)认识山脉: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各山脉的延伸方向一样吗?(不全一样)这就涉及到关于山脉的一个概念──走向,什么叫山脉的走向呢?(提供“知识链接”:山脉走向是指山脉在地表总体或大致的延伸方向。)我国的山脉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等。 (3)给出四种山脉的走向示意图,要求学生仿照教材P25“图2.6 中国陆上主要的山脉分布”下方方法指导进行判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