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21.1 一元二次方程(1)

学习目标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及有关概念.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课本引言问题,导入。

2、引入课题,并板书,展示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1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长为____,宽为____.列方程____,化简整理,得____.①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4×7=28.

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__场.列方程__=28,化简整理,得____.②

1.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

归纳: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__,只含有__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的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互动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ax2+bx+c=0(a≠0).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__是二次项,___是二次项系数,____是一次项,___是一次项系数,____是常数项.

点拨精讲: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要包含它前面的符号.二次项系数a≠0是一个重要条件,不能漏掉.

三、测评训练: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

1.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3-2x2+5=0;(2)x2=1;

(3)5x2-2x-1

4

=x2-2x+

3

5

(4)2(x+1)2=3(x+1);

(5)x2-2x=x2+1; (6)ax2+bx+c=0.

解:

师点拨:有些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尽管分母中含有字母,但只要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这样的方程仍然是整式方程.

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2-8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

点拨精讲: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时,通常要将首项化负为正,化分为整.

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怎样利用概念判断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特别强调a≠0.

本课课时安排数:总课时数:

21.1 一元二次方程(2)

学习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及有关概念.

2.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说出一元二次方程3x2-8x-10=0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它有什么要求?

3、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1 把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说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方式:生先自主完成,师巡视,后点评。

(1) 2x2-3x=5;(2)x2=1; (3)5x2-2x-1

4

=x2-2x+

3

5

解:

互动2 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

-4,-3,-2,-1,0,1,2,3,4.

解:

师点拨: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这个数代入等式,看等式两边是否相等即可.

三、测评训练: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并上台展示.

1、课本第4页练习第1题

2.若x=2是方程ax2+4x-5=0的一个根,求a的值.

解:∵x=2是方程ax2+4x-5=0的一个根,

∴=0,

解得a= .

3.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

解:(1) (2)

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特别强调a≠0.

2.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本课课时安排数:总课时数: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1)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 渗透转化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

学习重点、重点

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n≥0)的方程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解的意义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问题1: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 dm2,小李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dm2,根据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列出方程:

________=1500,

由此可得____,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___,

即x

1=____,x

2

=____.

可以验证____和____都是方程的根,但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dm.

师点拨:在解上述方程的过程中,实质上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师生归纳: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通常通过“降次”把它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如果方程能化成x2=p(p≥0)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x=

±p

互动2: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

解下列方程:

(1)2y2=8;(2) 16x2-1=0;

解:(1)2y2=8 (2) 16x2-1=0

师点拨:观察以上各个方程能否化成x2=p(p≥0)形式,若能,则可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三、测评训练: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

(1)36x2-1=0; (2)4x2=81;

解:(1)

(2)

2、课本第6页练习第(1)、(2)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降次”思想.

3.理解x2=p(p≥0),为什么p≥0?

本课课时安排数:总课时数: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2)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 渗透转化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

学习重点、重点

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n≥0)的方程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解的意义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问题:探究:对照上节课问题1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应该怎样解方程(2x -1)2=5及方程x2+6x+9=4?

方程(2x-1)2=5左边是一个整式的平方,右边是一个非负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将方程变形为________,即将方程变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一

元一次方程,从而得到方程(2x-1)2=5的两个解为x

1=__________,x

2

___________.

在解上述方程的过程中,实质上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方程x2+6x+9=4的左边是完全平方式,这个方程可以化成(x+____)2=4,进

行降次,得到__________=__ ,方程的根为x

1= ____,x

2

=____.

师生归纳: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通常通过“降次”把它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如果方程能化成x2=p(p≥0)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x=±p 或mx+n=±p.

互动2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

解下列方程:

(1)2(x-8)2=50; (2)4x2-4x+1=0.

解:(1) 2(x-8)2=50 (2)4x2-4x+1=0

点拨:观察以上各个方程能否化成(mx+n)2=p(p≥0)的形式,若能,则可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三、测评训练: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自主讨论交流解题思路,派三位学生代表上黑板展示

(1)(3x+1)2=7; (2)y2+2y+1=24;

(3)9n2-24n+16=11.

解:(1) (2)(3)

师点拨: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时,最容易出错的是漏掉负根.

2.课本第6页练习第(3)、(4)、(5)、(6)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降次”思想.

3.理解(mx+n)2=p(p≥0)中,为什么p≥0?

本课课时安排数:总课时数:

21.2.1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1)

学习目标:

1.掌握配方法和推导过程

2.能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形如(x-a)2=b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若x2-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____.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问题:探究:怎样解方程x2+6x-16=0?

师精讲:对比这个方程与前面讨论过的方程x2+6x+9=4,可以发现方程x2+6x+9=4的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而方程x2+6x-16=0不具有上述形式,直接降次有困难,能设法把这个方程化为具有上述形式的方程吗?

解:移项,得x2+6x=16,

两边都加上____即____,使左边配成x2+bx+(b

2

)2的形式,得

____+____+____=____+____,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得

______=____,

开平方,得

______=______,(降次)

即 ________或________,

解一次方程,得x1=____,x

2

=____.

师归纳: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为了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互动2:解下列方程:

(1)x2-8x+1=0;(2) x2+16x+9=0;

解:(1) (2)

师生归纳:利用配方法解方程时的步骤:

(1)把方程的常数项通过移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此时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4)然后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三、测评训练:

1.解下列方程:

(1)x2+6x+5=0; (2)x2+6x+2=0;

解:(1)移项

配方得

由此可得

(2) (1)移项

配方得

由此可得

2.课本第9页第1和第2题第(1)、(2)小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

师:解这些方程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

本课课时安排数:总课时数:

学习目标:

1.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掌握配方法的步骤,能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形如(x-a)2=b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填空:

(1)x2-8x+__=(x-__)2;

(2)x2+12x+___=(x+__)2;

(3)x2+px+___=(x+_)2.

2.回顾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1:解下列方程:

(2)2x2+1=3x; (3)3x2-6x+4=0.

师引导学生看书后解答

解:(2)

(3)

归纳:利用配方法解方程时应注意:

(1)把方程的常数项通过移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a;

(3)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此时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通过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元

一次方程来解.

三、测评训练

1.课本P9练习第2题的第(3)、(4)、(5)、(6)题

2.同步练习册第4页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本课课时安排数:总课时数:

学习目标

1. 知道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

2.掌握根的判别式及求根公式

学习重、难点

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回顾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过程步骤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1:用配方法配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

方式:先让学生看课本的推导过程,后师引导学生一起用配方法进行配方板书过程,并和学生交流讨论。

推导后,熟记根的判别式,并指导运用

利用判别式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x2-3x-3

2

=0; (2)16x2-24x+9=0;

(3)x2-42x+9=0 ;

解:(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无实数根;

互动2 师讲解:(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

(2)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

下,把a,b,c的值代入x=-b±b2-4ac

2a

(b2-4ac≥0)中,可求得方程的两

个根;(3)由求根公式可以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x2-4x-7=0 ;

解:(1)

三、测评训练

课本第12页练习第1题(1)

四、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先确定a,b,c的值,再算出b2-4ac 的值、最后代入求根公式求解.

本课课时安排数:总课时数:

21.2.2 公式法(2)

学习目标

1. 了解公式法的概念.

2. 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重、难点

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根的判别式,及求根公式的复习

点拨:Δ>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0时,没有实数根.

2、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展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1 课本的例2 用公式法解方程

(1)5x2-3x=x+1 (2)x2+17=8x

解:方式: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的解答,师再点拨讲解,师引导学生共同板书完成

互动2 方程x2-4x+4=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三、测评训练

1、课本第12页练习第1题(2)(3)(4)(5)(6)

2、同步练习册第5页第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三)练习

四、小结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自己小结)

本课课时安排数:总课时数:

21.2.3 因式分解法(1)

学习目标:

1. 掌握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

2. 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理解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将下列各题因式分解:

(1)am+bm+cm=;

(2)a2-b2=__;

(3)a2±2ab+b2=___.

2、引入新课,展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1 问题: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x s物体离地的高度(单位:m)为10x-4.9x2.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精确到0.01s)

设物体经过x s落回地面,这时它离地面的高度为0,即____ ,①思考:除配方法或公式法以外,能否找到更简单的方法解方程①?

分析:方程①的右边为0,左边可以因式分解得:

=0,

于是得或,②

∴x

1=____,x

2

≈____.

上述解中,____表示物体约在2.04 s时落回地面,而x

1

=0表示物体被上抛离开地面的时刻,即0 s时物体被抛出,此刻物体的高度是0 m.

点拨精讲: (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先将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对方程左边进行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如果a·b=0,那么a=0或b=0,这是因式分解法的根据.如:如果(x+1)(x -1)=0,那么x+1=0或x-1=0,即x=-1或x=1.

互动2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

说出下列方程的根:

1、x(x-8)=0;

2、(3x+1)(2x-5)=0.

解:(1) (2)

3.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2-4x=0; (2)4x2-49=0;

解:(1) (2)

三、测评训练

1、课本第14页练习第1题

2、同步练习册第6页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四)的练习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本课课时安排数:总课时数:

21.2.3 因式分解法(2)

学习目标:

1. 熟练运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 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

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理解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直接说出方程:x(x-2)=0的根。

2、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2-x=0; (2)4x2-9=0;

2、本节课继续学习因式分解法,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1 例3解下列方程

(1)x(x-2)+x-2

(2)5x2-2x-1

4

=x2-2x+

3

4

; (3)3x2-12x=-12.

学生先审题,讨论后尝试解题,师点拨

解:(1) (2) (3)

互动2 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适当用什么方法解。

(1)4x2=16 (2)x2+2x=1 (3)4x2=11x(4)x2-5x-14=0

学生先讨论判断,师纠正

答:

三、测评训练

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课本练习)

(1)x2+x=0; (2)x2-23x=0;

(3)3x2-6x=-3; (4)4x2-121=0;

(5)(x-4)2=(5-2x)2.

解:

点拨精讲: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将方程右边化为0;

(2)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式的乘积;

(3)令每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2.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 m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

3、同步练习册第7页第三解答题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本课课时安排数:总课时数: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具体问题(按一定传播速度传播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

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3.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师:同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一样,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作为反映某些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本节课继续讨论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问题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

①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一个人在第一轮中传染了____人,第一轮后共有____人患了流感;

②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____人,第二轮后共有____人患了流感.

则列方程:

解得x=____ 或x=____,

即平均一个人传染了____个人.

再思考: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后有多少人患流感?

师生归纳: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即审题

(2)“设”:即设未知数

(3)“列”:即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即求出所列方程的根

(5)“检验”:即验证根是否符合题意

(6)“答”:即回答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

三、测评训练:学生自主完成,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并展示,点评,教师巡视.

1、某初中毕业班的每一个同学都将自己的相片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表示留

念,全班共送了2550张相片,如果全班有x名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 A.x(x+1)=2550

B.x(x-1)=2550

C.2x(x+1)=2550

D.x(x-1)=2550×2

师点拨分析:由题意,每一个同学都将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相片,则每人送出(x-1)张相片,全班共送出x(x-1)张相片,可列方程为x(x-1)=2550. 故选B.

2、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求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解:设每个支干长出____个小分支,则有____,

解得x

1=____,x

2

=____,

故每个支干长出____个小分支.

点拨精讲:本例与传染问题的区别.

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即审题,读懂题意弄清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2)“设”:即设未知数,设未知数的方法有直接设和间接设未知数两种;

(3)“列”:即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即求出所列方程的根;

(5)“检验”:即验证根是否符合题意;

(6)“答”:即回答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课时安排数:总课时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完整版)

3.1.1从算式到方程 [学习目标]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习重点]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难点]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问题1: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1、数的关系: ①比a大10的数:; ②b的一半与7的差:; ③x的2倍减去10:; ④某数x的30%与这个数的2倍的积:; ⑤a的3倍与a的2的商:; 2、基本图形关系: ①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面积为,周 长为; ②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面积为, 周长为; ③圆的半径为r,则周长为,面积 为; 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周长 为,若长为a的边上的高为h,则 面积为; ⑤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体积为, 表面积为; 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长方 体的体积为,表面积 为; ⑦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高为h,则侧面积 为,体积为; ⑧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为a、b,高为h,则面 积为。3、其他关系: ①某商品原价为a元,降价20%后售价 为元; ②某商品原价为a元,升价20%后售价 为元; ③某商品原价为a元,打七五折后售价 为元; ④某商品每件x元, 买a件共要花元; 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行驶t小时后的路为千米; ⑥某建筑队一天完成一件工程的 12 1,x天完成这件工程的; 练习一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①比a小7的数:; ②x的三分之一与9的和:; ③x的3倍减去x的倒数:; ④某数x的一半与b的积:; ⑤x与y的平方差:; 问题2: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①比a大5的数等于8:; ②b的一半与7的差为6 :; ③x的2倍比10大3:; ④比a的3倍小2的数等于a与b的和:; ⑤某数x的30%比它的2倍少34:;问题3: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 ②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男生数为,依题意得方程: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巩固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方程(m ﹣1)x 2+2x +3=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A .m ≠一1 B .m ≠1 C .m ≠2 D .m ≠3 2.方程2x 2﹣6x ﹣5=0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 ) A .6、2、5 B .2、﹣6、5 C .2、﹣6、﹣5 D .﹣2、6、5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x +a 2﹣1=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为( ) A .1 B .﹣1 C .1或﹣1 D . 12 4.方程:x 2﹣25=0的解是( ) A .x =5 B .x =﹣5 C .x 1=﹣5,x 2=5 D .x =±25 5.一元二次方程x 2+6x ﹣5=0配方后变形正确的是( ) A .(x ﹣3)2=14 B .(x +3)2=4 C .21(6)2 x += D .(x +3)2=14 6.用公式法解方程4x 2﹣12x =3所得的解正确的是( ) A .32x -±= B .32x ±= C .32x -±= D .32x ±= 7.一元二次方程x 2﹣x ﹣2=0的解是( ) A .x 1=1,x 2=2 B .x 1=1,x 2=﹣2 C .x 1=﹣1,x 2=2 D .x 1=﹣1,x 2=﹣2 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k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 9.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 .m >1 C .m <1且m ≠0 D .m >﹣1且m ≠0 10.广州亚运会的某纪念品原价188元,连续两次降价a %,后售价为118元,下列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188(1+a %)2=118 B .188(1﹣a %)2=118 C .188(1﹣2a %)=118 D .188(1﹣a 2%)=118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已知关于x 的方程mx |m ﹣2|+2(m +1)x ﹣3=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 . 12.把一元二次方程3x (x ﹣2)=4化为一般形式是 . 13.方程(x ﹣1)2=1的解为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探究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3.1-5能说明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整章学案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 1. 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事一元一次方程。 2.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重点: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找等关系列方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先自学课本78—81页内容,独立完成学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一. 导学 1. 书中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决应怎样列算式: 2.含X 的式子表示关于路程的数量: 王家庄距青山___千米,王家庄距秀水___千米。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__小时,王家庄到秀水__小时。 3车从王家庄到青山的速度为___千米/小时,从王家庄到秀水的速度为___千米/小时。 4.车匀速行驶,可列方程为: 5.什么是方程? 6.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二、合作探究 1.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是方程: (1)5x+3y-6x=7 (2)4x-7 (3)5x >3 (4)6x 2+x-2=0 (5)1+2=3 (6) - -m=11 2.下列式子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要说明理由. (1)9x=2 (2)x+2y=0 (3)x 2-1=0 (4) x=0 (5) =2 (6) ax=b(a 、b 是常数) 3.(1)已知2x m+1 +3=7是一元一次方程,求m 的值;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mx n-1+2=5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n=__. 4、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x 5 x 3

(1)某数的5倍加上3,等于该数的7倍减去5; (2)某数的3倍减去9,等于该数的三分之二加6; (3)某数的8倍比该数的5倍大12; (4)某数的一半加上4,比该数的3倍小21. (5)某班有x名学生,要求平均每人展出4枚邮票,实际展出的邮票量比要求数多了15枚,问该班共展出多少枚邮票? 三、学习小结 四、作业 习题3.1第1、5题。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此选项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4=0,下列变形正确的是()A.(x﹣6)2=﹣4+36 B.(x﹣6)2=4+36 C.(x﹣3)2=﹣4+9 D.(x ﹣3)2=4+9 2.若一元二次方程x2+2x+a=0的有实数解,则a的取值范畴是()A.a<1 B.a≤4 C.a≤1 D.a≥1 3.将一块正方形铁皮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3cm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已知盒子的容积为300cm3,则原铁皮的边长为()A.10cm B.13cm C.14cm D.16cm 4.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1=0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畴是() A.k≥B.k>C.k<D.k≤ 5.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n=0的两个实数根分不为x1=﹣2,x2=4,则m+n的值是() A.﹣10 B.10 C.﹣6 D.2 6.如图,某小区有一块长为18米,宽为6米的矩形空地,打算在其中修建两块相同的矩形绿地,它们的面积之和为60米2,两块绿地之间及周边留有宽度相等的人行通道.若设人行道的宽度为x米,则能够列出关于x的方程是() A.x2+9x﹣8=0 B.x2﹣9x﹣8=0 C.x2﹣9x+8=0 D.2x2﹣9x+8=0 7.下列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的是() A.x2+x+1=0 B.4x2+2x+1=0 C.x2+12x+36=0 D.x2+x﹣2=0 8.我省2013年的快递业务量为1.4亿件,受益于电子商务进展和法治环境改善等多重因素,快递业务迅猛进展,2014年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初中化学备课 年度: 学校: 姓名:

重点:能进行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难点: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使用什么仪器对物质进行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2.在实验室里(1)哪些常见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2)哪些仪器需要垫上石棉 网才能加热,(3)哪些仪器不能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二、自主学习;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20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归纳 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1)绝对禁止。 (2)绝对禁止。 (3)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4)用完酒精灯,必须,不可用嘴去吹。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其中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实验1-9】点燃酒精灯,按照课本第21页实验1-9进行实验。 二、讨论交流: 为什么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 实验探究:按照课本第21页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 讨论交流: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 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2.物质的加热: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⑴给液体加热可以;给固体加热可以用等。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⑵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⑶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评价 ⑸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 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 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度角)。在加热过程中 要不对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 人,加热时切不可让。 【观察思考】 观察给固体物质的加热装置,思考下列问题: 【归纳总结】 1.总结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2.总结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22-23页洗涤仪器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2.以试管为例,说明如何洗涤仪器? 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152-15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常见仪器的连接有哪些? 讨论交流:在称量药品时不慎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会造成怎样 的结果? 课堂小结: 学科:化学主备:审核:执教老师: 班级:九()学习小组:()学生姓名: 课题: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1)课型: 学习 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 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玻璃仪器的洗涤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 仪器:酒精灯 方法: 方法: 洗涤干净的标准 1.对于已经固定的试管,怎样进行预热? 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微向下倾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课题:宇宙和微观世界 序号:1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 3、初步了解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宇宙由__________组成,太阳周围有__________大行星,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__________轨道上公转。天文学上发现的__________现象表明宇宙无限大,一束光穿过银河系要________________时间。 2、物质由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__________。 3、固体分子排列__________,作用力,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位置,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气体分子间距___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

4、状态改变,物体体积改变,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类似,中心是__________,周围有__________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构成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 6、1nm=__________m,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纳米尺度在____________范围内。 二、课堂导学: 1、小明在学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后,猜想:分子是一个挨一个还是彼此有距离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就设计了如下实验:先用一只小量筒分别量出50ml水和酒精,然后分别倒入另一只大量筒中测出总体积为94ml。 (1)请根据小明的实验帮他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3)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有什么改进?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根本原因是当温度改变时,_________________。不同物质热

新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检测 1.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①方程的两边都是;②方程中只含有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都能化成,这种形式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是二次项,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 问题思考 1.下面的这些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 ⑴0422=-+x x ; ⑵942=x ; ⑶3x =0; ⑷7532 =-x y ; ⑸ 13 2 =+x x ; ⑹22)1()2(-=+x x ; ⑺x x 32-=. 2.关于x 的方程0232=+-x mx 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 3.若关于x 的方程 012)2(=-++x x m m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 当堂检测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①0322 =-x ;②111 2 =-x ;③013 1212=+-x x ; ④022=++c y ay ;⑤5)3)(1(2+=+-x x x ;⑥02 =-x x ; 2 x -=

其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只填序号). 2.方程 0112 =++mx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是( ) A.任何实数 B.0≠m C .1≠m D.1-≠m 3.若x x m -m +-2 2 2)(-3=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是______. 4.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它的二次项系数为 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常数项为______. 5.(湛江)湛江市2009年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4000元.连续两年增长后,2011年平均房价达到每平方米5500元,设这两年平均房价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5500(1+x )2=4000 B .5500(1-x )2 =4000 C .4000(1-x )2=5500 D .4000(1+x )2 =5500 ★6.把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n )x 2 -n (3-x )+1=0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二次项系数为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______. ★7.已知关于x 的方程 013)1()12 2=-+++-m x m x m (,求当m 为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 为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8.一元二次方程0)1()1(2 =+-+-c x b x a 化为一般形式后为01322=-x x -,则 c b a +的值为. ★★9.已知a 是方程0120142=+-x x 的一个根,求1 2014 201322++-a a a 的值.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配方法(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解方程:092 =-x 解:移项得,92 =x , 因此,=x .(这里实际上就是求9的平方根.) 2 (21)(3)(21)6x x x -+--=

九年级上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基础练习含答案(5套)

基础知识反馈卡·21.1 时间:10分钟 满分:2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x 是关于0=c +bx +2x 1)-a (.若1 A .a ≠0 B.a ≠1 C .a =1 D .a ≠-1 化成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的系数 1)-x (x =1+x 1)+m (-2x 2.一元二次方程2为1,一次项的系数为-1,则m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 m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x 是关于0=1+mx 3+|m |x 2)+m (.方程3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值是m ,则2有一个解为0=5+x 1)-m (+2mx 的方程x .若关于4 ,二次项 ________________化为一般形式为5=23)-x (.把一元二次方程5为_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_,常数项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分) ,求 1=-x 有一根是0=5+mx 3+2x 1)-m (2的一元二次方程x .已知关于6m 的值.

时间:10分钟 满分:2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 (,正确的配方为0=1-x 23 -2 x .用配方法解方程1 109= 2? ????x -13D. 0 =109+2? ????x -13C. 59=2? ????x -23B. 89=2? ????x -13A. ) (的根的情况是0=14 +x +2 x .一元二次方程2 A .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无实数根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________. =2x ,________=1x 的解0=12-x 4-2x .方程3 .____________配方后的方程为0=5-x 2+2x .4 ________. =x ,得到3=x 12-2x 4.用公式法解方程5 三、解答题(共7分) 0. =2-mx -2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已知关于6 (1)对于任意实数m ,判断此方程根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2)当m =2时,求方程的根.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知识准备 请列举你知道的一些金属材料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的有关知识 铁: 铜: 铝: 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 2、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3、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3页中的讨论。 4、说出你所知道的金属之最 [交流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跟踪练习]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3、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性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 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观察思考]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8-1],并完成下表 1.通过观察[表8-2]你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上述现象及结论总结纯金属与合金性质有何不同?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学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1) 学习目标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阅读本章前言,了解本章学习内容。 2、在小学我们学过方程吗?什么是方程?请举出两个方程的例子?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x+2=3()(2)x+3y=6()(3)3x-6 ()(4)1+2=3 ()(5)x+3>5 ()(6)y=5 ()3、在行程问题中,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4、阅读课本P79-80结合图形思考下列问题: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试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 (2)完成书中填空后再填写下表: (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试列出方程)(4)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等量关系? 5、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 6、完成课本P84习题3.1 第1题。 二、课堂展示 三、分组联动 1、列式表示:①比a小9的数;② x的2倍与3的和; ③ 5与y的差的一半;④ a与b的7倍的和;

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 12与x的差等于x的2倍;(2)x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 (3)x的5倍比x的相反数大10;(4)x比它的倒数小4; (5)已知x-5与2x-4的值互为相反数; 3、完成课本P84习题3.1 第8题。 四、课堂检测 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不求解,每题20分,共100分) (1)12与x的差比x的2倍大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庆期间,“时代广场”搞促销活动,小颖的姐姐买了一件衣服,按8折销售的售价为72元,问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 解: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 (4)有一棵树,刚移栽时,树高为2m,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m,几年后树高为5m? 解:设x年后树高为5m,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 (5)某足球场的周长为344米,长和宽之差为36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解: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则长为(x+36)米,可列出方程 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六、拓广探索 课后完成课本P85 第10、11题

人教版21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21章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等号两边是整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 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1)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4)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三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注意:(1)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2)要准确找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把它先化为一般形式。 (3)形如02=++c bx ax 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当且仅当0≠a 时是一元二次方程。 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当2 =x 时,0232=+-x x 所以2=x 是0232=+-x x 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根(相等或不等)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理论依据:平方根的定义。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三种类型:(1)()02≥=a a x 的解是a x ±=; (2)()()02≥=+n n m x 的解是m n x -±=; (3)()()0,02≥≠=+c m c n mx 且的解是m n c x -±= 。 2、配方法: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 (一)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 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 在方程的左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的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 个数; (3) 把原方程变为()n m x =+2的形式。 (4) 若0≥n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x 的值,若n ﹤0,原方程无解。 (二)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 当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为()1,002≠≠=++a a c bx ax 时,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 先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二项的系数; (3)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的一半的平方把原方程化为()n m x =+2的形式; (4)若0≥n ,用直接开平方法或因式分解法解变形后的方程。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导学案(完整资料).doc

第1课时Unit 1 Section A 1a-2c 【Le arning objectives】 1 Knowing:flashcard,aloud,pronunciation,skill,voice 2 Habit-forming: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 3 Communicating:Talk about how to study freely 【Important leaning points】 运用by doing 谈论学习方式 【Learning process】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Task1:Talk about how to study for the test 1、完成下列短语 和朋友一起学习制作抽认 卡 看课本制作词汇 表 听磁带向老师寻求帮 助 2、理解下列对话,并利用上面词组练习: A: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B: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A:How does Bob study for a test? B:I study by marking flashcards. 3 、听录音,完成1 b Task2: Talk about how to learn English 1、小组练习,利用下列句型谈论怎样学习英语. A: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B:I learn by ...... A:Do you learn by.........? B:Yes,I do. /No, I don't. 2、理解2a、2b中的句子,找出下列短语: 看英文光碟和朋友连交 际 大声读练习发 音 小组学习说的技 能 做.........太难 3、听录音,完成2a、2b 4、根据听力内容,练习上面对话。 5、读听力材料,理解以下知识点: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 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 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 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 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 ,而是彼此之间。但压缩和 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 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 因此,具有,容易被 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 ,运动。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_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导学案 (共11课时)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科目:七年级数学备课人:王淑轶 【教学目标】 1.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掌握用尝试检验方法求方程的解的思想方法; 2.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初步认识方程与现实问题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教学难点】 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列方程解下面的应用题: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x本笔记本,根据题意得: 1.2x=6 解得:x=5 答:小红能买到5本这样的笔记本。 2.结合上题的解答,说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有哪些应当注意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1.阅读课本1页“第6章导图”内容,试分别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解答: 一队师生共328人,乘车外出旅游,已有校车可乘64人,如果租用客车,每辆可乘44人,那么还要租多少辆客车? 算术法:方程法: (328-64)÷44 解: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根据题意得:=264÷44 44x+64=328 =6(辆) 解得:x=6 答:还要租用6辆客车。答:还要租用6辆客车。 2.阅读课本2页~3页“问题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小敏同学得出答案使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的答案正确吗? 小敏同学是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的解的。他的答案是正确的。 (2)你能列方程解答张老师的这道题吗?试一试。 三、合作交流

1.你用方程法得到的答案和小敏的答案一样吗?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如果未知数可能取到的数值较多,或者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 果试验根本无法入手又该怎么办呢? 四、实践应用 1.课本3页“习题6.1”第1~3题。 2.补充练习: (1)检验下列方程后面括号内所列各数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 (a)x-3(x+2)=6+x (x=3,x=-4) (b)2y(y-1)=3 (y=-1,y=32 ) (c)5(x-1)(x-2)=0 (x=0,x=1,x=2) (2)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不必求解。 (a)一个数的17 与3的差等于最大的一位数,求这个数。 (b)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 得0分。现在两队共比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分,试问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c)某商店对超出15000元的商品提供分期付款服务:顾客可以先支付3000元取 货,以后每月支付1500元,直至付完货款为止。王叔叔想用这种方法购买一台价值19500元的设备,他需要用多长时间才能付清全部货款? 五、整体感知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谈谈 你的学习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