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4章 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4章  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4章  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

第二篇 需求的微观分析

第四章 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消费者偏好

1.效用理论

(1)效用的概念

经济学上一般将物品和劳务能够满足人欲望或需要的能力,或者人们从消费物品和劳务中得到的满足称为效用。一种物品给人们带来的满足程度,效用的大小往往是主观的,因人因时而异。

在效用大小度量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一般认为,效用是可以用具体数值计量和加总的,其大小可以用1,2,3,…衡量;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之间不可度量,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进行排序,排列出第一、第二、……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U )指的是消费者从消费物品和劳务中,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一般来说,消费的物品越多,其总效用越大。边际效用(MU )指的是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在对商品的消费中,随着该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起初人们对该种商品的满足程度不断增加,但达到一定点后,满足程度将出现下降。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消费者对其他商品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从连续消费某一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假设商品X 的效用函数为:

()TU U X = (4.1)

则边际效用函数为:

()

U X MU X

?=? (4.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表示为: ()

0U X MU X ?=>? (4.3)

()

220U X X ?

效用函数的一阶导数是大于零的,表示总效用随消费量X增加而变大;而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就说明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3.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1)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设条件为:

①完备性。消费者在面对两个不同的消费束时,能够确定他喜欢哪一个消费束,或者两者无差异。

②传导性。如果消费者对消费束A的偏好大于消费束B,而且消费束B的偏好大于消费束C,则该消费者对消费束A的偏好大于消费束C。消费者偏好传递性的假设,保证了消费者的理性行为,是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基础。

③非饱和性。消费者总是喜欢较多的商品而非较少的商品,即“多多益善”。也就是说,消费者在面对较多商品时,并未失去什么,状况至少与原有状况一样好。

(2)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指的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消费者的点的轨迹。图4-1显示了不同消费束的点连在一起,形成无差异曲线,在该无差异曲线上,任一消费束的效用都是相同的,也就是消费者从该曲线上任一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是相等的。但在该无差异曲线U,F点的消费束的效用大于B点消费束;同样,在

U的左下方的点低于无差异曲线上的点。

1

因此,以上的点代表的效用是相同的。

图4-1 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①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这实际上是由消费者偏好非饱和性假定推出的。

②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有较高的满足程度,而且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据消费偏好的传导性的假定,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在图4-2中,假设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点,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在无差异曲线

U上A点的效用应与B点相

2

同,在无差异曲线队上A点的效用与C点相同,则B点的效用与C点相同,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C点在无差异曲线

U的右上方,该消费者中两种商品的数量都多于B点,据消费

1

偏好的传导性的假定,C点的效用大于B点的效用。因此,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图4-2 相交的无差异曲线

③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意味着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曲线将变得更为平坦。无差异曲线的这个性质源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一般的无差异曲线是符合上述特征的,但有些无差异曲线不具有凸性。某些商品只有采用固定比例的组合才能产生效用,一般将这种商品看做是完全互补品,如图4-3(a )所示。此外,还有部分商品呈现完全替代的特性,如图4-3(b )所示。

图4-3 互补品与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4.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MRS )表示的就是消费者用一种商品去代替另一种商品的意愿程度。数学表达式如下:

XY Y MRS X

?=-? (4.5) 如果让X ?无穷小边际替代率衡量的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在图4-4中,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123X X X ?=?=?,消费者为得到商品X 愿意放弃的商品Y 越来越少,从而

123Y Y Y ?>?>?。这一规律被经济学家总结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源自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二者之间是一致的。

图4-4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增加商品X 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提高与减少商品Y 的消费量所产生的效用降低之和的总效用不变。数学表达式为:

0X Y X MU Y MU ??+??= (4.6)

X Y

MU Y X MU ?-=? (4.7) 又因为=XY Y MRS X

?-?,因此边际替代率就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即: X XY Y

MU MRS MU = (4.8) 因为随着商品X 的消费量增加,X MU 递减,Y MU 递增,因此

X Y MU MU 递减,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这也就解释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之间的一致性。

二、预算约束

1.预算线

设消费者收入为M ,两种商品的数量分别为X 与Y ,商品价格分别为X P 、Y P ,则约束函数表示为:

X Y M X P Y P =?+? (4.9)

X Y Y

P M Y X P P =-? (4.10) 在图形上可得到一条负斜率的消费者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X Y P P -

。 2.预算集

在图4-5(a )预算线内,是消费者负担得起的消费束,如果超过预算线的范围,消费者将无法承担。图中预算线AB 及AB 线内的阴影部分构成了消费者预算范围,即预算集。

预算方程函数表明,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将提高预算线的截距而不改变斜率。如图4-5(b )所示,消费者的预算线将由直线AB 移向CD 。商品价格的变化,将改变预算线的斜率,不改变截距。如图4-5(b )所示,商品X 的价格上升时,预算线将由直线AB 移向AE 。

三、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形成

图4-6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放在同一个图中,根据分析,无差异曲线表示商品的偏好123U U U >>,消费者对无差异曲线的偏好,消费者试图最大化它的效用。

图4-6 消费者均衡

由图4-6可知,A 点就是消费者的均衡点。A 点所在预算线的斜率为/X Y P P ,而在A 点2U 切线的斜率为XY MRS ,再由/XY X Y MRS MU MU =,可以得出:

X X XY Y Y

P MU MRS P MU == (4.11) 因此,在消费均衡点上,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就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两种商品的效用之比。

有时也将式(4.11)表示为:

Y Y Y Y

MU MU P P λ== (4.12) 式(4.12)中,λ表示货币的边际效用。式(4.12)意味着,当每一种商品价格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时,消费者达到均衡。在该均衡点上,消费者花在每一种商品上所获得的货币边际效用相等。

2.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

(1)收入变化下的消费者均衡

如果商品的价格不发生变动,在收入变化条件下,可以得到与收入变动相联系的商品组

合均衡点的轨迹,这些点的轨迹连线一般称为收入消费线。在已知商品是正常品的条件下,随着收入的上升,预算线将右移,商品购买量增加;反之,收入的下降将引起商品购买量的减少。由图4-7可以看出,商品购买量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者均衡点向右上方移动。但有些商品会随着收入的提高,需求量反而减少,此类商品一般称为劣等品。

图4-7 收入消费线

(2)价格变化下的消费者均衡

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条件不变,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商品的相对购买量则会发生变动。因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不同商品均衡点的轨迹的连线,一般称为价格消费线。由图4-8可以发现,在收入不变,商品Y 的价格不变,而在商品X 价格下降的条件下,消费者对商品Y 的购买量不变,商品X 的购买量不断增加。

图4-8 价格消费线

3.消费者剩余

一般将消费者从购买商品中获得的净收益称为消费者剩余。将离散情形分析延伸到连续情形,考虑一条平滑的需求曲线()f q ,当市场价格为0P P =时,图4-9中阴影部分面积()0R q 就是消费者剩余,即:

()()0

0000d q R q f q q p q =-? (4.13)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得到的总效用与为此支付货币的总数是两个量,二者之差为消费者剩余,即消费者在购买某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货币额与他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表现为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阴影部分。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现象,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所以消费者剩余常用来评价公共政策对消费者福利状况的影响。

图4-9 消费者剩余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2020年消费者行为学心得体会.pdf

本学期在王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这门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是一门领域跨度大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诸多学科。近年来,不仅成为我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受到管理、传播、广告等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对于这门课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说企业营销活动的目的就是刺激消费者,引起消费者的反应;联结企业营销刺激与消费者反应的就是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而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又受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根据这些框架所展开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者环境。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动机过程、信息处理过程、记忆与知识、学习过程、情感过程、态度过程和消费者个人心理因素及其相关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包括认识问题、搜寻问题、方案评价、购买行为和购买后行为;消费者环境包括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家庭和信息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王老师带领我们研究了消费者个人或群体选择、购买、使用产品或服务、以及购买行为与购买后行为等等;讨论了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效用性需要和快乐性需要;分析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 选择判断的过程、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忠诚度和满意度等等,全面了解到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原理。更加系统的理解那些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工作,乃至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为消费者服务的市场营销新理念,提高营销活动的科学性、预见性。 学完这门课后,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想要将学过的消费者行为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又或者走进一家餐厅吃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打量着那些店面的选址、装修、格局、客流量、以及消费者进去消费时的感受等等。我们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以专业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者需要些什么,对于哪些产品和服务比较喜欢或者排斥,加深我们对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认识,对于我们以后踏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我们自己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点是什么,才能进行有效的销售,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每个人的想法和个性都不尽相同,因此产生的消费者行为也是千变万化。而我们要想完全去解读消费者的行为是很困难的,但是当我们认认真真地学习过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后,就能够真正的了解了消费者的行为,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产生了信任和购买欲望。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1、消费者:P1 a、狭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b、广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定义:P2 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3、自然探询法P15 是指在平常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下,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甚至通过自身的直接 参与,了解有关感兴趣的事件与活动。 4、痕迹判断法P15 是指通过观察消费者的某些外显行为,掌握事实,然后根据行为与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所 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判断其内隐行为。 5、介入程度P20 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6、心理域P25 是指消费者在作出决策前某一时点上的心理状态。 7、扩展型决策P20 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更 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上,此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8、有限型决策P21 又称解决限定问题的决策,通常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的了解程度 ,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是没有建立起对其特定的偏好,因此还 需要进一步搜集某些信息,一边在不同的品牌之间做出比较理想的决定。 9、名义型决策P22 实际上其本身并没有参与决策。是指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某个受偏爱的产品或品牌 ,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10、内部信息搜集P27 是指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提取出来,以服务于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11、外部信息搜集P28 是指消费者从外部来源,如同事、朋友、商业传媒及其他信息通道获得的与某特定购买决策相关的数据 和信息。 12、“搜集工具”P28 是指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于从朋友、同事、大众传媒等信息渠道的求助程度和从这些渠道获得信息 的依赖程度。 13、信念P39 是指人们由于对某些事物、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而形成的意识倾向。 14、个性P40 是指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总和,它包括兴趣、爱好、能力、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开放经济概述 1.国际收支平衡 (1)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差额可以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或者国际账户来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国与其他国家交易进行概括的一组账户,其中国际收支差额被分成两个部分,即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经常账户中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入以及净转移支付。资本账户包括净资本流动等,还包括统计误差或者错误与遗漏项目。 (2)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 国际贸易对总支出的影响由净出口来衡量,出口减去进口称为贸易余额。国际收支差额是外汇市场上对一国货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差额。如果供给的货币总额等于需求总额,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当外汇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超过供给时,出现国际收支盈余。 2.汇率及其决定 (1)汇率的概念 汇率是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的价格,是把国家间资本流动和商品流动联系起来的机制。名义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实际汇率是两国商品的相对比价,也称为贸易条件,表示在两国进行贸易时,商品是按什么比例交换的。计算实际汇率的公式是: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本国商品价格/外国商品价格 现实中实际汇率一般按照两国间一般价格水平来决定,如果用e 表示名义汇率,P 表示本国的物价水平,*P 表示外国的物价水平(以外币计),则实际汇率/eP P ε*=。因此,实际汇率相当于以外国商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由于/eP P ε*=,名义汇率取决于实际汇率与两国的价格水平,所以有: **////e e P P P P εε?=?+?+? 用*π和π分别表示外国和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则: ()//e e εεππ*?=?+- 因此,名义汇率的变化率取决于实际汇率的变化率加上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外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那么本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上升。 3.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 进入一国进行投资的货币叫做资本流入,进入其他国家的货币叫做资本流出。资本流入减去资本流出称为资本净流入,也就是对外净投资。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总支出为:

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消费者的价格心理 价格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价格刺激的各种心理反应及其表现,它是由消费者自身的个性心理和对价格的知觉判断共同构成的。 (一)产品价格与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关系 1.价格是消费者衡量商品价值和品质的直接标准 在消费者对商品品质、性能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价格判断商品品质。许多人认为价格高表示商品质量好,价格低表明商品品质差,这种心理认识与成本定价方法以及价格构成理论相一致。所以,便宜的价格不一定能促进消费者购买,相反可能会使人们产生对商品品质、性能的怀疑。适中的价格,可以使消费者对商品品质、性能有"放心感"。 2.价格是消费者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象征 一些人往往把某些高档商品同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等联系在一起,认为购买高价格的商品,可以显示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和高雅的文化修养,可以博得别人的尊敬,并以此为满足;相反,使用价格便宜的商品,则感到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符。 3.价格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需要量 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会引起需要量下降,抑制消费;价格下降会增加需要量,刺激消费。但也有时情况相反,各种商品价格普遍上升时,会使消费者预期未来价格将继续上升,增加即期需要量;反之,则预期未来价格将继续下降,减少即期需要量,产生“买涨不买落”心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消费者的生活经验、经济条件、知觉程度、心理特征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他们对价格的认识及心理反应千差万别。 (二)消费者价格心理特征 1.习惯性 反复的购买活动会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价格形成大致的概念,这种价格也叫习惯价格。消费者判断频繁购买的商品价格高低时,往往以习惯价格为标准。在习惯价格以内的价格,就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价格超过上限则认为太贵,价格低于下限会对质量产生怀疑。 例如,2001年3月ZI日,北京电信公布了电信资费调整方案:月租费由过去的ZI.6元上调到25元,取消了原月租费中免打25次的计次;计次电话由过去3分钟0.18元计次改为首次3分钟0工2元,超过3分钟,每分钟计费0.11元计次;国内长话由过去晚上ZI 时起半价优惠推迟到零点后半价。电信部门声称资费调整是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可是老百姓算了一笔账,认为自己不仅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加大了支出,意见和反响当然很大。许

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在偏好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预算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动,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消

费者均衡点的移动。把这些均衡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PCC)表示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不变时,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各种组合。将商品X1的不同价格和消费量组合绘制在一张图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2)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了解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1)对于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从而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

变动。因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对于低档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而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从需求曲线来看,就是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而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更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大。 【例题·多选题】(2007、2008年)使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A.替代效应 B.互补效应 C.收入效应 D.蛛网效应 E.乘数效应 [答疑编号9110201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答案解析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第三章 消费者的选择 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 解答:用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XY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 201804 X XY Y P Y MRS X P ?=-===?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为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 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 =2元×30=60元。 (2)图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 入M =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20 =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 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 X P MRS X P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因此,MRS 12=P 1P 2=23 。 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同时请对(2)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 和消费者C 的效用函数。 (1)消费者A 喜欢喝咖啡,但对喝热茶无所谓。他总是喜欢有更多杯的咖啡,而从不在意有多少杯热茶。 (2)消费者B 喜欢一杯咖啡和一杯热茶一起喝,他从来不喜欢单独喝咖啡,或者单独喝热茶。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王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是一门领域跨度大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诸多学科。近年来,消费者行为学不仅成为我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受到管理、传播、广告等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对于这门课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说企业营销活动的目的就是刺激消费者,引起消费者的反应;联结企业营销刺激与消费者反应的就是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而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又受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根据这些框架所展开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者环境。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动机过程、信息处理过程、记忆与知识、学习过程、情感过程、态度过程和消费者个人心理因素及其相关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包括认识问题、搜寻问题、方案评价、购买行为和购买后行为;消费者环境包括

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家庭和信息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王老师带领我们研究了消费者个人或群体选择、购买、使用产品或服务、以及购买行为与购买后行为等等;讨论了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效用性需要和快乐性需要;分析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 选择判断的过程、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忠诚度和满意度等等,全面了解到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原理。更加系统的理解那些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工作,乃至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为消费者服务的市场营销新理念,提高营销活动的科学性、预见性。 学完这门课后,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想要将学过的消费者行为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又或者走进一家餐厅吃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打量着那些店面的选址、装修、格局、客流量、以及消费者进去消费时的感受等等。我们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以专业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者需要些什么,对于哪些产品和服务比较喜欢或者排斥,加深我们对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认识,对于我们以后踏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我们自己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点是什么,才能进行有效的销售,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每个人的想法和个性都不尽相同,因此产生的消费者行为也是千变万化。而我们要想完全去解读消费者的行为是很困难的,

消费者行为学作业参考问题详解

消费者行为学作业一 名词解释 1.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叫知觉质量或认知质量。 2.阶层意识是指某一社会阶层的人意识到自己属于一个具有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独特群体的程度,对社会阶层差别的敏感程度。 3.复述是指个体在内心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或刺激予以默诵或作进一步加工努力,复述是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 4.很多受广告吸引而进入商店的消费者会购买广告产品以外的商品,广告所产生的这种效应被称为溢出销售或外溢销售。 5.消费者满意是购买者在特定的购买情形中,对其所付出的是否得到足够回报的认知态度,它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平与认知的实际水平的主观比较。 6.消费者情境是指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如购物时气候、购物场所的拥挤程度、消费者的心情等等。 7.频繁地与其他消费者接触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意见领袖或舆论领袖。 8.涵化是指不同文化群体,因持久地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结果造成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变迁。 9.展露或刺激物的展露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10.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隐含着某种不确定性,消费者能够知觉到的这种不确定性或者不利且有害的结果就是知觉风险。 11.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12.消费者态度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13.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又可把它们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14.谣言是由于人们出于恐惧、不安的心理而产生的一种群体传染,它传播的内容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完全不符。 15.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个人、住户)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和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消费者的个性特征与消费行为

消费者的个性特征与消费行为 发布时间:2011-02-28 来源:《消费心理学》:(0)字体:【小】【中】【大】 构成消费者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购买行为的心理基础,是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中把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个性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它主要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指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指气质、性格、能力)。 人的个性特征是通过人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是通过不同的购买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研究了解消费者的个性,不仅可以解释他目前的购买行为,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他将来的消费趋向。下面对个性的主要构成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 第一节消费者的兴趣与消费行为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除了因对商品的需要而产生的购买动机有直接关系外,还和兴趣有关,所以了解兴趣的有关知识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兴趣的概述 (一)兴趣的本质

所谓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消费兴趣是指人们需要某一种商品的情绪倾向。现在,每到“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儿童购买新衣服、添置新文具和玩具已成为一种家庭消费习惯。因而每当儿童节临近之时,父母、孩子会对各种各样有关孩子吃的、穿的、用的消费品感兴趣。如果一个人对于商业工作有兴趣,那么他就总是关心商业活动的信息,想方设法去改善经营工作。一般说来,如果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感兴趣的,那么,我们的思想常常集中和倾向于自己的事业及其中的问题,在日常交往和谈话中,也总是把话题转到这方面来。这就是所谓的“三句不离本行”。由此可知,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重要推动力。 (二)兴趣的种类 1。依据兴趣的内容和倾向性,可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兴趣。物质的兴趣是指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兴趣,如消费者对衣、食、住、用商品的渴望和爱好。精神的兴趣是指人们为满足精神需求而形成的态度倾向,如对文学、艺术的爱好等。 2。依据兴趣与指向对象的关系,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兴趣。由事物本身而引起的兴趣称直接兴趣,如戏剧、电影和一堂讲授得生动的课等。表现在消费中,是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本身的需要而产生的喜爱和追求,如青年学生由于对牛仔服的喜爱而省吃俭用去购买它等。对某种事物的本身没有兴趣,而对于这种事物未来的结果有兴趣,称为间接兴趣,如对外语的学习等。有的学生开始对外语不一定感兴趣,因为对记忆大量的外文单词感到困难,但认识到学好外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后,就深感有刻苦学习的必要,进而对它产生了兴趣。在消费中,如某人自己并不喜爱音乐艺术,但为了培养孩子将来成为音乐家而省吃俭用买钢琴。 3。依据人的意识参与兴趣的程度,可分为情趣和志趣。情趣是感情作用于兴趣的结果,如某种商品引起了某消费者的喜爱,尽管目前并不需要,但还是买下了。志趣是意志作用于兴趣的结果,往往是一种偏好,如集邮、钓鱼等。 (三)兴趣的发生和发展 兴趣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条件影响的结果。兴趣是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如饥者思食,寒则思衣等,这是人的生理的需要。在消费过程中,当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劳务有需要时,便会对该商品或劳务感兴趣,从而成为消费者购买活动的动力因素之一。兴趣是受着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由于各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以及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一样,人们的兴趣就有差别。 (四)兴趣的特点 1。倾向性这是指兴趣所指向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内容和对象。如学生钻研科学的兴趣,能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增加知识。而贪玩、爱打扮的兴趣,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分心。再如在购买活动中,消费者总是对某一牌号、某一类型的商品感兴趣。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课程的相关重点,本文特别整理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教材的重点考点,希望提前掌握,以备迎接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一)消费者均衡 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实现效用最大化。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在切点C,无差异曲线I2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例题·单选题】(2009年)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A.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之比 B.商品边际替代率大于商品价格之比 C.商品边际替代率小于商品价格与收入之比 D.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与收入之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之比。 (二)消费者需求曲线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和价格不变。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价格变化。 价格-消费曲线(PCC)表示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不变时,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各种组合。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

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2)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了解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 正常品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变动总是反方向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是反方向的(价格下降,收入上升,需求增加)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是同方向的(价格下降,收入上升,对低档品的需求减少)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例题·多选题】(2007、2008年)使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A.替代效应 B.互补效应 C.收入效应 D.蛛网效应 E.乘数效应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18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 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 际替代率MRS是多少? 解答:用 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 表示在 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 201 804X XY Y P Y MRS X P ?=-===?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 衫 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 2分别 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求: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点的MRS12的值。 图3—1某消费者的均衡 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 M=2×30=60元。

(2)图3—1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 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 20= 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 3X 1+20。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23 。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 X P MRS X P ?=-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因此,MRS 12=P 1P 2=2 3 。 3.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另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笔现金补助,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试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哪一种补助方法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 解答:一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其原因在于: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如 图3—3所示。 图3—3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 在图中,AB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等于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在现金补助 的预算线AB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2的购买量 分别为*1X 和* 2X ,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2,即在图3—3中表现为预算线AB 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的 均衡点E。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介绍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介绍 撰写人唐贇 课程背景 《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应用性学科,它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商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尖锐,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是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西方国家的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家在教科书中都涉及了消费者的购买对象、购买组织、购买目的、购买过程以及影响要素,这部分的内容逐步扩大充实,得以从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消费者行为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营销实践中,尤其是1929—1933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后,企业的经营理念从生产向销售观念的转变,这也使心理学家开始重视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期间研究成果累累,大大丰富了消费者行为学的内容,才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65年OHIO州立大学正式提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大纲。1968年,由恩格尔、布莱克韦尔、科拉特等人合著的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正式出版。到了1970年以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进入变革和大发展时期,它综合运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总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我国开始重视和研究消费者行为是在20世纪2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翻译并撰写相关的论文、论著,此时的代表人物有吴英国、潘菽、孙科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消费者的需要日益提高。研究消费者行为,对进一步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心理需要、购买动机,营建良好的消费环境,打造良好的消费文化,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营销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它的作用日益凸显。研究消费者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引导消费需求,有利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把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学习分析影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社会环境、文化因素、产品要素及其他相关因素。通过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领会,学会把握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加强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预测与引导,制定合理科学的营销策略与战略,提高自身营销能力与水平,以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为学生介绍消费行为学的发展沿革、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重点介绍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等基本理论,分析消费者的学习、态度及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决策模式,重点介绍影响消费者心理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以及商品的基本要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此外,还为学生介绍广告、广告理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以及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最后分析营销服务心理及营销人员基本素质。 教学梯队 计划学时 48学时 六、教学手段 本课程对消费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堂讲授占总学时的80%左右。通过教师对理论和方法的阐释以及案例分析,使学生对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把握。此外,用20%的学时将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堂讨论、市场调研活动、观看教学片等教学内容,结合案例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在营销实践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领会。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管理学基础》和《市场营销学》。 考试方式 市场调研论文占30分,闭卷考试,成绩占70分。 教材选用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职场tw ee n s消费心理研究【摘要】: 本文首先界定当今消费者群体中的一个强大群体——职场t w e en s的涵义后,在涵义界定范围内进行职业t w e e ns的消费心理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其消费心理及在消费时表现出的独特的消费行为,将其行为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便于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符合职场t w e e ns这个群体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职场tw ee ns、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正文】: 随着“80后”成长为当今社会的主力消费大军,这一号称9000万人的庞大消费群,给品牌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将使其遭遇强有力的挑战。“80后”全新的生活态度和消费心理,以及他们所掌控的财富,都将刺激、迸发全新的消费需求和巨大的购买能力。在“80”后中有这样的一个分支群体,他们刚刚迈入职场一、两年左右,在身份上已成为社会人,但仍具有青年的心理特征在消费的观念、态度、渴望、需求……等皆不同于以往。尽管痴迷于他们心中的偶像,却几乎没有任何品牌信仰。在他们的眼里,所有品牌只有两种:“我喜欢的”和“我不喜欢的”。对那些已经有着卓然声誉的优势品牌而言,他们毫无道理的不买账。显然,要想抓住这一群体的消费心理,仅靠原有品牌积累远远不够,品牌营销必须真正以这个群体专有的消费者心理为核心而做出改变。 一、职场tweens的界定及主要的心理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消费者群体同其他的消费群体有着差别,这种差别不仅是生理上的差别,而且也体现着行为上 的差别。为针对其行为实施企业发展的营销目的,首先要对 职场tw ee n s这个概念所包含的人群范围近些界定,以达到进一步了解这部分青年的消费心理的目的。 (一)职场tw ee n s的涵义 职场tw ee n s是“tw ee ns”中的一部分,“tw ee ns”是英文中的一个合成词,根据不同的拆分原理及组成模式,社会 上对这个单词的界定各有不同,本文在借鉴各家之间得出本 文对“tw ee ns”以及职场“tw ee ns”的概念界定。 1、tw ee ns的界定 “tw ee ns”并非英文中本有的词汇,是根据所要的表达 的涵义而合成的词语。对于这个词语的解释也有不同的界定。在《领衔时尚——职场Tw ee n s群体文化与消费特征研究报告》中对tw ee n s的界定是“源自te en s和be tw ee n的合成词,意为刚刚步入青少年时期的新新人类”。(注1)概念中对青少年并没有界定年龄的限制,但通常人们习惯性的将这类人群 界定为狭义的“80后”人群。在马丁?林斯壮(M ar ti n l i nd st ro m)编著的一本叫做《人小钱大吞世代》(《Br an d C h il d》)的书中,对这个词的界定为:“由te en s和we en 组成。(注2)前者指青少年,后者的原意为we e bo pp er形容穿着时髦,迷恋音乐的小孩。虽然对合成词的拆分不同,但 他们表明的含义相似大致相似,都是具有鲜明特征的青少年 群体。我认为tw ee n s就是指在现代发展的这个特定环境下,生理年龄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鲜明特征的一个新兴群体。 2、职场t w e en s的界定

顾客感知价值_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述评

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的 关系研究述评 白琳 (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合肥230039) 摘要:本文介绍了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的概念内涵和三者关系研究的4种模 型,并针对这4种模型介绍了国外相应的实证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造成差 异性结论的原因。 关键词: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行为倾向 引言 近些年,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三者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西方消费者行为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Ostrom和Iacobucci(1995)指出:“把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这些消费者判断同时放在一个研究构架中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无疑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关注度的提高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该研究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况,但同时也由于信念、理论研究背景和实践背景的不同,学者们在提出架构的时候就己经有先入之见,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相应的,构建的模型也就倾向于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研究结论的差异甚至相悖,也产生了很多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Spiteri&Dion,2004)。Cronin (2000)认为这些现有的研究成果其实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研究不同,结论自然也大相径庭。其实一种结论要提升到理论的层次,要具有普遍意义,必然经过各种不同情况的检验,学者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做实证是对一种营销理论发展完善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极有可能在各类行业中驱动消费者的动因本来就不同,这也有待于各行各业的实证检验。目前国内学者还较少涉足这一领域的研究,既缺乏理论的探讨,也鲜有实证的验证,因此本文在对其概念内涵简单介绍的基础之上,对其理论系统和实证研究的不同观点和成果进行梳理,供国内学者参考,以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 理论背景和概念内涵 1、顾客感知价值 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CPV)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高度关注,为顾客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感知价值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源泉(Gale,1994;Woodruff,1997;Slater&Narver,2000)。其实早在1985年Porter就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买方价值链”的概念,并指出企业为买方创造的价值如果要得到溢价的回报,它必须为买方所觉察,虽然Porter并没有给出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但已可见最初 收稿日期:2007-05-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860007);安徽大学人才队伍建设项目(02203104)。 作者简介:白琳,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总结——健康管理学院营销专业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总结 第1章导论 消费者行为是作为决策单位的消费者通过交换,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购买、使用、处置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行为,它是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说,消费者为解决自己所面临的消费问题,在受营销刺激的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和行为过程来做出具体的消费行为。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 关系,从而理解、解释以及预测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价值十分广泛,其研究结果也比较广泛地被运用,但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广泛受到重视的最直接原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构成市场营销决策的基础,它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密不可分,并且现代市场营销思想的传播与实践,又推动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从企业营销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消费者行为。 第2章消费者动机与卷入度 动机是推动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的内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由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引起的。动机可以激励行为、决定行为的方向以及维持与强化行为。动机理论包括:本能理论、弗洛伊德理论、动因理论、诱因理论、唤醒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显示性需求理论、麦圭尔的心理动机理论。主要通过观察法、问询法和投射法测定消费者的潜在动机。 消费者卷入度是一个影响动机强度的重要因素:高卷入度情境下的消费者会高度重视主要信息并进行积极的信息搜寻过程,而且搜集的信息广泛、具体;低卷入情境下的消费者搜集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且也不会付出极大的精力来搜寻。对于消费者行为动机和动机作用过程的了解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者更好的把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企业的营销实践。 第3章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 消费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个感觉器官接受现实世界的营销刺激,并在这些刺激中选择部分刺激去解释或理解,从而获得必要的信息。由于每个消费者所处的环境以及情况不同,消费者信息处理的过程也不同,但一般经过五个阶段,即暴露、注意、理解、接受和保持。

南大远程教育 消费者行为学测试试题

南大远程教育消费者行为学试题

————————————————————————————————作者:————————————————————————————————日期: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影响非计划购买的因素有哪些? 答:时间因素,时间压力与消费者的购买冲动行为呈反比,即时间压力越大,购买冲动行为越小;时间约充裕,消费者计划外的购买行为就会越多。 人员推荐,在计划产品门类购买时,销售人员的对各个品牌的介绍以及推荐对消费者的最终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互动体验,超市中非计划购买比例可达62.4%,主要原因就是超市中自助服务增加了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和互动学习。 商品促销,促销活动对引起消费者计划外购买行为的作用十分明显,但促销的影响和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密切相关。 购物交通,在购物交通方便的购物场所,冲动性购买的可能性会加大。 商品品类数目,当商场内商品类别和各种品牌丰富时,消费者往往花费的购物时间也会加长,比较容易产生非计划购买。 商品特性,具有较低购买频率的产品往往拥有较高的冲动购买比列,低度参与决策的产品往往更容易在商场内做出购买决策。 消费者自身因素,收入、年龄、性别、个性等因素都会影响非计划购买的程度。 2、从使用目的的角度来看,产品使用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答: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从使用目的的角度来看,产品使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功能性使用,即利用所购产品的功能属性来满足自己的功能性需求,这是大部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原因。其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产品的原有功能加以使用,另一种是消费者探索发现产品的新功能,用来解决新问题。 (2)象征性使用。即消费者通过产品的象征性意义来体现、强化自己的地位和形象。一个产品被象征性使用的程度往往与产品的两方面特点有关,一是使

消费者行为学个人小结

消费者行为学个人小结 消费者行为学,不仅学在课堂,更学在课外,学到的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培养了我的实践能力。 书本上的知识:消费行为,消费心理,购买动机……就只听老师在课堂上讲会觉得枯燥无味,可是当你在实践中运用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在这时却更能让你的宣传活动思路更加清晰,你对理论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这就是消费者行为学的魅力,理论运用于实践,实践使理论更深入脑海。 在对艺文化舞蹈中心的宣传过程中,我们要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和心理,要知道他们对舞蹈的理解,要说服他们加入舞蹈中心……这些无不和我们学到过的书本上的知识有关。在宣传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的是在宿舍中宣传我们的艺文化,了解大家对舞蹈的理解,以及布置校内的宣传展台。 发传单,看过很多,做,还是第一次。有些东西真的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大家的冷漠,对你的厌恶,一次次的打击你,让你想退却,坚持下去,厚着脸皮,会成功的。舞蹈表演,看过的人多,羡慕的人多,真正去学的人少。要让大家对舞蹈感兴趣,要让感兴趣的人踏出去学的那一步,大家会有无数的疑问,各种各样的想不到的问题等你去回答。对自己宣传的东西要全面的了解,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展台的桌子,雨棚,看着人家摆在那儿,不知道从那儿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借到……对未知的恐惧,让我不敢也不好意思踏出第一步。但是,当你走出第一步之后,好像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人家很痛快的答应了。有些事我们把它想象的太过困难了,只要我们勇敢的坚定的去做,就会有收获。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在大学里,这样的课程才能大学生所真正需要的。只埋首于书本,空有理论的大学生,社会更偏爱有实践能力的人。

消费者行为

第一章-绪论 什么是消费者?消费者的角色有哪些? 狭义的消费者,是指所有从事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的人。 广义的消费者,是指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人。 角色:倡导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 什么是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限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特点:(1)消费者行为涉及很多的人(2)消费者行为不仅仅是购买(3)消费者行为涉及很多的决策(4)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5)消费者行为的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有哪些? 研究消费者行为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保护 研究消费者行为有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 研究消费者行为有助于帮助和引导消费者 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研究消费者行为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什么是市场细分?市场细分的作用和依据是什么? 市场细分: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作用:(1)有利于企业巩固现有市场阵地(2)有利于企业发现新市场,选择新市场(3)可以使企业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效益 依据:(1)按地理变量细分市场。(2)按人口变量细分市场。(3)按心理变量细分市场。(4)按行为变量细分市场。 第二章-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 需要的含义?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需要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不足与缺乏而形成的内心紧张状态,是一种不平衡状态的反映。其实质是个体为延续和发展生命,并以一定方式适应环境所必需的对客观事物需求的反映,这种反映通常以欲望、渴求、意愿的形式表现出来。 条件:(1)生理因素。(2)社会因素。(3)自然环境(4)认知水平。 需要的一般分类及其特征? 按需要的起源分类(1)生理需要。(2)社会需要。 按需要的对象分类(1)物质需要(2)精神需要, 特征:1.需要的对象性与多样性2.需要的欲求性3.需要的周期性4.需要的层次性与伸缩性5 需要的发展性6.需要的可诱导性 消费者需要的基本形态? 1.现实需要。 2.潜在需要。 3.退却需要。 4.不规则需要。 5.充分需要。 6.过度需要。 7.否定需要。 8.无益需要。 9.无需要。 动机的含义、特征? 动机是指推动个体采取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由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的紧张状态引起的。 特征:1.动机的原发性。2.动机的内隐性。3.动机的复杂性。4.动机的可诱导性。 消费者的具体购买动机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动机:1、追求实用的购买动机2、求新、求变的购买动机3、追求廉价的购买动机4、求奇、求趣的购买动机5、求优、求名的购买动机6、惠顾型购买动机7、求偏好型购买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