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方言

崇阳方言
崇阳方言

作业一:

我的方言

我来自湖北崇阳,方言为崇阳话,是湖北方言里最不好懂的一种方言。下面我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崇阳方言。

(一)所属语系

崇阳话大体上可定为是赣语方言的一种,属于赣语大通片。以崇阳话为母语的人分布在湘鄂赣三省交汇地区,使用人数在55—110万之间,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通城县境内及周边地区,是赣语与湘语交汇现象明显的地区之一。

(二)研究过本方言的学者

中南名族学院中文系刘宝骏老师发表了《崇阳方言本字考》

(三)发言特点

1、崇阳方言特征词

伊yi:第三人称代词。我跟伊是老庚(我和他是好朋友)。

N(现代汉语里没有这个字,读如前鼻音n):N怎么现在才来

涫gun:(指水、汤等液体)沸腾。水涫了冇(水开了没有)

pu:溢,水出来了。《说文》,“ ,涫也;涫,也;涾,涫溢也”,可见在古代,“涫”、“溢”同义,都是“水沸腾要溢出来”的意思

2、声母特征

崇阳方言的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系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发音部位上,平翘舌不分。如“次序”和“持续”读音相同,“四项”

读如“事项”;鼻音边音不分:如“男子”等于“篮子”,“暖”等于

“卵”;还有将舌跟清擦音h读成唇齿清擦音f,如“红花”,崇阳话读“fenfa”。

2)发音方法上,将送气的清塞音k读成不送气的清擦音h。如“开水”,崇阳话读“hafi”;“卡片”,崇阳话读“hapie”;“克服”,崇阳话读

“hefu”;等等。

3)崇阳方言声母系统最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现代汉语语音没有的两个声

母――“ng2”和“v”。例如“ai”音节字,如爱、碍、哀、埃、矮、呆、癌、崖、蔼等,崇阳话都读“ngai”;还有些普通话声母为“w、y”的音节,如瓦、娃,牙,哑等,崇阳话都读“nga”。现代汉语拼音声母为“w”的字,如娃、瓦、挖等,崇阳话读“va”;为、位、未等崇阳,话读“vi”;网、王、望等,崇阳话读“van”。

3、韵母特征

1)没有后鼻音韵母。如“风”读成“分”,“更”读成“跟”等等。

2)单韵母多复韵母少。

3)极少有单韵母e。现代汉语里韵母为e的字在崇阳话里,绝大多数读o ,如表:

(四)崇阳话的形成及背景

崇阳话是数千年来由居住在崇阳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孕育而成的社会现象。

由于崇阳地处湘语、赣语和北方话的结合部,加之又是历史上人口迁徙频繁的地域,使崇阳话的成分显得古老而又复杂,造成了操崇阳话的人在与

外地人的交往时产生了严重的障碍。

正因为如此,崇阳话早已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并称之为“研究古代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湖北东南部是楚国的边境,与东边的越国接壤。虽然处于楚国境内,但通行的却不是楚语(今湘语的前身)。早在唐代,时人就已经察觉江汉平原中部以东地区并不通行楚言,误称之“吴语”。到了北宋时期,张耒就在《齐安行》写道:“黄州楚国分三户,葛蔓为城当楼橹。…客樯朝集暮四散,夷言啁啪来湖湘。”这里的“湖湘”是指黄州附近的长江西南岸,即湖北的东南一带。明代袁宏道在金牛镇亦言“村姑语带蛮”。个中的“夷言”、“蛮”俱是指不同于当时官话系统的赣语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