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考前复习资料

水文学考前复习资料
水文学考前复习资料

1.水文学:研究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影响。

工程水文学:包括水文计算、水利计算和水文预报等内容,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学科。

2.水文循环: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河流基本特征:1.河流的长度: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河流长度2.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横断面,表河床的横向变化。沿中泓线的断面称为河流的纵断面,反映河床的沿程变化3.河道纵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

流域: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即分水线包围的区域。基本特征:1.流域面积: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2.河网密度:流域内河流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3.流域的长度和平均宽度:以流域出口为中心向河源方向作一组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在每个圆与流域分水线相交处做割线,各割线中点的连线的长度即流域的长度。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之比称为流域平均宽度4.流域形状系数: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长度的比5.流域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将流域地形图划分为100个以上的正方格,依次定出每个正方格交叉点上的高程以及与等高线正交方向的坡度,取其平均值即为流域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 6.流域自然地理特征: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下垫面条件等。

降水有关因素:气温、气压、风、湿度、云、蒸发。

降雨的形成:地面的暖湿空气在某种外力下上升,体积膨胀并导致湿度下降,冷却,继续上升凝结成大量的云滴,并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凝聚,相互碰撞合并增大,当上升气流不能顶托时,形成降水

降水量观测:器测法、雷达探测、气象卫星云图估算。

饱和带:在地下水面一下,土壤处于饱和含水状态,是土壤颗粒和水分组成的二相系统。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土壤含水量未达到饱和,是土壤颗粒、水分和空气同时存在的三相系统。

土壤水:水文学中存于包气带中的水,饱和带中的水为地下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

土壤水分存在形式:1.吸湿水2.薄膜水3.毛管水:土壤孔隙中由毛管力所持有的水分⑴支持毛管水:是地下水面以上由毛管力所支持而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分。孔隙越细,毛管水上升高度越大⑵毛管悬着水:如果向上的毛管力大于向下的毛管力,其合力就能支持一部分水悬吊于空隙之中而不与地下水面接触4.重力水

土壤含水量:即土壤湿度,表示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

土壤水分常数:1.最大吸湿度:在饱和空气中,土壤能够吸附的最大水汽量。它表示土壤吸附气态水的能力 2.最大分子持水量:由土粒分子力所结合的水分的最大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3.凋萎含水量:植物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开始凋萎,即开始枯死时的土壤含水量。4.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的含水量。5.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6.饱和含水量:土壤中所有空隙都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取决于土壤孔隙的大小。

下渗: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从地表深入土壤内的运动过程。阶段:1.渗润阶段,下渗的水分主要受分子力的作用,被土壤颗粒吸收而成为薄膜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时,分子力不再起作用 2.渗漏阶段,下渗水分主要在毛管力、重力作用下,沿土壤孔隙向下作不稳定流动,并逐步充填土壤孔隙直至饱和,此时毛管力消失 3.渗透阶段:当土壤空隙充满水达到饱和时,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呈稳定流动。

下渗与雨强的关系:⑴当i1>=fp时,相当于充分供水条件,各时刻均按下渗能力下渗, A 线⑵当i2<=fc,下渗率取决于降雨强度,下渗过程与降雨过程完全相同, B线⑶当fc

这种情况开始时,雨强小于下渗能力,全部降雨渗入土壤, C线。随着下渗水量增加,土壤含水量也增加,下渗率随之递减,到某时刻,雨强大于下渗率,此时将按下渗率能力下渗,D线。

蒸散发:水文循环中自降水到达地面后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水汽返回大气的阶段。种类: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流域总蒸发。

3.测站: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这些指定的地点称为测站

站网:因为单个测站观测到的水文要素其信息只代表了站址处的水文情况,而流域上的水文情况则须在流域内的一些适当地点布站观测,这些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站网

水文测站设立:选择测验河段、布设观测断面。考虑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工作安全和测验精度,并有利于简化水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水位观测:全国统一采用黄海基面,多沿用以往使用的大沽基面、吴淞基面、珠江基面、也有使用假定基面、测站基面或冻结基面。常用设备:水尺、自记水位计。

数据整理工作:日、月、年平均水位的计算。计算方法:算术平均法、面积包围法。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水位和流量之间呈单值函数关系。不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测验河段受断面冲淤、洪水涨落、变动回水或其他因素的个别或综合影响,使水位与流量间的关系不呈单值函数关系

曲线的延长;高水部分的延长幅度一般不应超过当年实测流量所占水位变幅的30%,低水部分延长的幅度一般不应超过10%

4.径流的表示方法:1.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2.径流量: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W=QT.3.径流深: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R=W/1000F.4.径流模数: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值M=1000Q/F.

5.径流系数:某一时段的径流深R与相应时段内流域平均降雨深度P之比α=R/P,α小于1

径流的形成过程: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

降雨经植物截留、下渗、填洼等损失过程后,剩余的部分称为净雨,净雨在数量上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量,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过程称为产流过程,净雨量(产流量)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过程称为流域汇流过程,与之相应的计算称为汇流计算。净雨径流区别:净雨和它形成的径流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过程完全不同,净雨是径流的来源,而径流则是净雨汇流的结果;净雨在降雨结束时就停止了,而径流却要延长很长时间。

流域平均降雨量:算术平均法、垂直平分法、等雨量线法。

蓄满产流:包气带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前不产流,称为未蓄满,此前降雨全部被土壤吸收,补充包气带缺水量,包气带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称为蓄满,蓄满后开始产流,此后的降雨扣除雨期蒸散发后全部形成净雨。特点:1.随着净雨量的增加,产流面积也增加2.产流面积的变化与降雨强度无关

超渗产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深,流域的包气带很厚,缺水量大,净雨过程中下渗的水量不易使整个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所以不产生地下径流,并且只有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才产生地面径流。特点:1.随着降雨历时增长,产流面积时大时小 2.产流面积大小与时段处流域蓄水量及降雨强度有关。区别:1.蓄满产流只有在蓄满时产流,故产流期的下渗为稳定下渗率,超渗产流的下渗率取决于雨强i是否超过下渗能力fp,并

且不是很稳定2.超渗产流不产生地下径流3.蓄满产流情况下产流面积的变化特点与超渗产流不同。

二层模型:把流域蓄水容量WM分为上下二层,WUM和WLM,WM=WUM+WLM,实际蓄水量也相应分为上下二层,WUt和WLt,Wt=WUt+WLt.假定下雨时,先补充上层缺水量(WUM-WUt),满足上层后再补充下层,蒸散发则先消耗上层的WUt,蒸发完了再消耗下层WLt。上层按蒸散发能力蒸发,下层的蒸散发量假定与下层蓄水量成正比。

单位线:在给定的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面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假定:倍比假定(如果单位时段内的净雨不是一个单位而是k个单位,则形成的流量过程是单位线纵标的k倍)、叠加假定(如果净雨不是一个时段而是m个时段,则形成的流量过程是各时段净雨形成的部分流量过程错开时段叠加)

S曲线:假定流域上净雨持续不断,且每一时段净雨均为一个单位,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流量过程线

瞬时单位线:流域上分布均匀,历时趋于无穷大,总量为一个单位的地面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5.水文预报的分类:按其预报项目可分为径流预报、冰情预报、沙情预报与水质预报。按其预见期的长短可分为短期水文预报与中长期水文预报。预报工作程序:1.制定预报方案 2.进行作业预报

洪水波:流域上大量降水后,产生的净雨迅速汇集,注入河槽,引起流量的剧增,使河道沿程水面发生高低起伏的波动

7.常用的统计参数:均值、均方差、变差系数、偏态系数、

我国水文频率曲线:正态分布型、皮尔逊Ⅲ型分布型

适线法步骤:1.将原始资料按大小次序排列,列入表中2.用公式P=m/n+1*100%计算经验频率,并将x与P对应点绘与概率格纸上3.计算系列多年平均降水量x.4.计算各项个模比系数Ki=xi/x.5.计算各项的(Ki-1),列入表中6.利用公式求出Cv.7选定Cv的值,并假定Cs 为Cv的倍数,得出相应于各种频率的xp值,并绘制曲线8.改变参数,重新配线(若上布中频率曲线点与经验频率点配合不好时)9.再次改变参数,第三次配线(若上步中配线仍不理想)

相关分析:y=a+bx x自变量 y倚变量 a,b待定常数

8.年径流的变化特性:1.年径流具有大致以年为周期的汛期与枯季交替变化的规律,但个年讯、枯季的历时有长有短,发生时间有早有迟,水量也有大有小,基本上年年不同,从不重复,具有偶然性质 2.年径流在年际间变化很大,有些河流丰水年径流量可达平水年的2~3倍,枯水年径流量只有平水年的0.1~0.2倍3.年径流在多年变化中有丰水年组合枯水年组交替出现的现象。影响因素:气候、下垫面、人类活动

来水资料的分析计算:1.应对实测径流资料进行审查 2.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推求设计年径流量3.用代表年法推求径流年内分配过程

水文资料审查:1.资料可靠性的审查2.资料一致性的审查3.资料代表性的审查

9.设计洪水: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所指定的各种设计标准的洪水。

设计时根据建筑物级别选定不同频率作为防洪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正常运用、非常运用。

设计洪水三要素:设计洪峰流量、不同时段设计洪量、设计洪水过程线。两种类型: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放大洪水过程线的方法:1.同频率放大法(此法要求放大后的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峰和不同时段的洪量均分别等于设计值。具体做法是先由频率计算求出设计的洪峰值Qmp和各种不同时段的设计洪量值W1p.W3p…并求典型过程线的洪峰QmD和各种不同时段的洪量W1D.W3D…然后按洪峰。最大一天洪量,最大三天洪量。。。的顺序,采用以下不同倍比值分别将典型过程进行放大)2.同倍比放大法(此法是按洪峰或洪量同一个倍比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值,从而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工程水文学试题___B卷

《工程水文学》试卷(A )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 一、 名词解释(20分) 1、水文循环:指的是水从陆地表面或海洋表面蒸发,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汇集成雨 重新降落到地面或海洋表面,一部分水参与径流汇入河流海洋,另一部分水再次 蒸发,循环以上过程。这个循环过程叫做水文循环。 2、流域:河流接受补给的区域成为一条河流的流域,流域的面积就是集水线所 包含的汇水面积。 3、水位:江河湖海及水库等水体在某一点的水面到标准基面的高程为这一点的 水位。 4、重现期:某一水文现象重复出现一次的时间,也成多长时间一遇。 5、设计洪水:指的是某一设计频率的洪峰,洪量及洪水过程线 二、填空:(32分) 1、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mm ,多年平均蒸发流量为800 mm ,问 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 400 mm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 0.33 。 2、 某水尺零点高程为21.236,水尺读数为0.32 m ,则水位 21,556m 。 3、 垂线测点流速V O .2=2.1 m/s ,则垂直线平均流速 V= _____ m/s 4、 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实际出现了 m 次,其比值m/n 叫做事 : i i i

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_______ ,当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则m/n可作 概率近似值。 5、P=10%,相应设计年径流量Q p=800m3/s,它表示年径流量Q 大于800m3/s的丰水年, 平均10 年一遇。 6、推求水文设计值时,水文资料都要进行可靠___________ 、一致性和还原 性 ______ 、 代表性 ________ 三性审查。 7、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主要有折减系数法和定点定面 法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8、某工程量设计洪水的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它意味当地每年都存在着超过设 计流量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100 ,这项工程每年的失事 概率为1/100 。 三、某河流无实测水文资料,根据水文比拟法,已求得设计断面年径流统 计参数Q=51.0 m3/s,C v=0.20、C S=2CV,求设计枯水年P=90%的设计年径流。根据下列代表年推求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分配。(15分) 枯水代表年 附:皮尔逊皿型频率曲线的模化系数K p值表(C S=2C V)

水文学原理 考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要点 第一章绪论 1、水文现象的特点:1.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2.地区上的相似 性和特殊性。 第二章河流与流域 1、概念: 流域:汇集到地面水流和地下水流的区域称为流域 流域面积:指河口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 水系:由干流及其全部支流组成的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 闭合流域:当流域的地面、地下水分数线重合,河流下切比较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地面、地下水流能够全部经过流域出口断面 时称为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由于地面、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或者因喝到下切过 浅,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水流并非完全是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 水流时。 第三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1、水文循环的概念: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 作用下,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等形式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 2、水文循环的分类: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

3、水量平衡原理:对任何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输入 的水量和输出的水量只差等于其需水量的变化量 并会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第四章降水 1、降水的成因分类:1。锋面雨2。气旋雨3。对流雨4.地 形雨 降水三要素:一点(或面上)的降雨量、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2、降水强度过程线: 累积降雨过程线 3、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并比较几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算 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距离平方倒数法)的优缺点; 4、掌握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 第五章土壤水 1、土壤水的分类: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2、土壤水分常数:1.土壤水分常数用来表征土壤水分形态和运动 特征。2.不同形态的水反映了土壤不同的持水量,这种关系通常用一些土壤含水量的特征数值来表示。 3、土水势的总势:总水势只有大小无方向,而而水势梯度则是向 量,总水势增加的方向为正,每种物质都要力图达到与其周围平衡的趋势,因此,水总是从总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势低的地方,且水流运动的方向总是与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工程水文学》试题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 《工程水文学》试题土木类—A卷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一次降水形成径流的损失量主要包括[ ]。 a.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 b.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 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 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 2. 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选样的方法是[ ]。 a.最大值法 b.年最大值法 c.超定量法 d.超均值法 3. 百年一遇洪水,是指[ ]。 a.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c. 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 d. 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4.降雨在流域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暴雨中心在上游时,所形成的单位线[ ]。 a. 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早 b.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早, c. 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迟 d. 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迟 5.水流挟沙力多指水流所能挟带的[ ]的含沙量。 a. 悬移质 b.推移质 c.悬移质中冲泻质 d.悬移质中床沙质 二、 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特大洪水经验频率计算方法,。

2. 计算设计净雨的主要方法有: 、 、 和 。 3.谢尔曼单位线求解过程中有两个基本假定,它们分别是 假定和 假定。 4. 桥孔长度的计算方法有 、 。 5. 当净雨历时大于等于流域汇流时间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峰称为 汇流造峰;当净雨历时小于流域汇流时间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峰称为 汇流造峰。 三、 问答题(共40分) 1. 何谓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如何分析水文样本资料的代表性?(10分) 2. 净雨与径流有何区别与联系?(5分) 3. 简述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10分) 4. 什么是桥孔长度和桥孔净长?有哪几种计算方法?(10分) 5. 小桥涵的进水口河床为什么要进行加固处理?(5分) 四、 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已求得某桥位断面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计算结果为Q =365 m 3/s、,7 2.0=V C V S C C 3=。试推求该桥位断面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见下表。 2. 已知某流域单位时段h 6t =Δ,单位净雨深10mm 的单位线如下表;50年一遇的设计净雨有两个时段(时段长△t=6h ),分别为25mm 和35mm ;经分析,设计条件下的地下径流(基流)为50m 3/s ,试推求5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过程。 某流域6h10mm 的单位线 时间(6h ) 0 1 2 3 4 5 6 7 8 单位线q(m 3/s) 0 430 630 400 270 180 100 40 0 3. 某桥跨越次稳定性河段,设计洪峰流量8800m 3/s ,其中河槽流量8000m 3/s ;设计水位下河床全宽360m ,其中河槽宽度300m ,河槽平均水深6.0m ,河滩平均水深3.5m ,试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桥孔净长为多少?

水文学原理考试题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水文学原理》课程卷一 专业年级:命题教师:王双银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学号:考试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水文循环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降水的基本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常用的区域(流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它是将土壤 水划分为土壤持水量和向下渗透水分的“门槛”。 6.在饱和土壤中,由于____________为零,故总势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和。 7.在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剖面可以从上向下依次划分为四个有明显区别的水分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壤中水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试述土壤蒸发过程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试述天然情况下的降雨入渗过程。 3.什么是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它有什么特点? 4.试用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分析超渗产流的产流面积变化的特点。 5.霍顿产流理论的基础是包气带的“筛子”作用和“门槛”作用,试述其均质包气带 产流的物理条件。 三、计算题(共30分) 1.已知某河段的S-曲线如表1所示,上断面有一入流过程如表2所示,试按单位线 法推求相应的下断面出流过程。(20分)

最新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培训资料

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1.水文学的体系:水文学开始主要研究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以后扩展到地下水,大气中的水和海洋。水文科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勘测和室内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因而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 2.水体的化学性质:(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 1)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 2)降水普遍显酸性 3.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1)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 2)河水中的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 3)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 4)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 5.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1)地下水充填于岩石,土壤空隙中,与岩石,土壤广泛接触,渗流速度很小,循环交替缓慢,而且地下水贮存于岩石圈上部相当大的深度(10公里),构成了地下水圈。 2)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 4)地下水与大气接触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层,此层可溶入氧气成为地下水氧化作用带。 6.水资源的涵义: 1)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2)狭义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第二章 2.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1)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2)小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又可称为陆地小循环。 4.蒸发的物理机制:蒸发因蒸发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 8.水汽输送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 1)水汽输送通量的概念: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水平,垂直) 2)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辐散出的水汽量,单位为克每百帕平方厘米秒。 12.可能最大降水:所谓可能最大降水(PMP)或可能最大暴雨(PMS),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或暴雨)。 13.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15.径流的含义及组成: 1)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2)根据形成过程及径流途径不同,河川径流又可由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表层流)三种径流组成。(填空)

工程水文学试题___B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1、水文循环:指的是水从陆地表面或海洋表面蒸发,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汇集成雨重新降落到地面或海洋表面,一部分水参与径流汇入河流海洋,另一部分水再次蒸发,循环以上过程。这个循环过程叫做水文循环。 2、流域:河流接受补给的区域成为一条河流的流域,流域的面积就是集水线所包含的汇水面积。 3、水位:江河湖海及水库等水体在某一点的水面到标准基面的高程为这一点的水位。 4、重现期:某一水文现象重复出现一次的时间,也成多长时间一遇。 5、设计洪水:指的是某一设计频率的洪峰,洪量及洪水过程线。 二、填空:(32分) 1、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mm,多年平均蒸发流量为800 mm,问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400 mm,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33 。 2、某水尺零点高程为21.236,水尺读数为0.32 m,则水位21,556m 。 3、垂线测点流速V0.2=2.1 m/s,则垂直线平均流速V= m/s 4、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实际出现了m 次,其比值m/n叫做事件A 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当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则m/n可作概率近似值。 5、P=10%,相应设计年径流量Q P=800m3/s,它表示年径流量Q 大于800m3/s的丰水年,平均10 年一遇。 6、推求水文设计值时,水文资料都要进行可靠性、一致性和还原性、 代表性三性审查。 7、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主要有折减系数法和定点定面法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8、某工程量设计洪水的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它意味当地每年都存在着超 过设计流量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100 ,这项工程每年的失事概

南京大学水文学原理复习2014版

水文学原理复习 第一章绪论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周期性: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四季,海陆分布,以及一定的大气环境,季风区域等,使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受其控制的水文现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过程,伴随周期性出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不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随机性。 相似性:有些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或离海洋远近等)相似,气候与地理条件相似,因而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所谓地带性。 特殊性:不同流域虽所处的地理位置、气侯条件相似,但由于下垫面条件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水文变化规律。 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遥感技术、核技术等新的研究方法近些年也在被使用。 成因分析法:按基本站网或室内外实验资料,从具体实际出发,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揭示水文现象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寻求其成因规律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水文现象各要素与影响各要素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确定性的水文模型也属此类方法。 数理统计法:基于水文现象特征值的出现具有随机性,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水文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求出一定得经验关系以供应用,也是另一种统计规律。随机模型即属此类方法。 地理综合法:从气侯要素及其他景观要素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得特点出发,求出各测站水文要素的分类地区特征值,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等,以分析水文现象的地区特征,揭示水文地区规律。 第二章自然界的水 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水在地理圈中的存在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大部分。 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地球上一切形式的水。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 狭义的水资源概念:每年可更新和恢复的那部分动态淡水量。全球每年的水资源量约为4.7万立方公里。

水文学试题

水文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九寨沟形成的原因是() A.古代冰川 B.无数次地震 C.各种钙化物质 D.风化作用 2、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 A.模拟实验法 B.成因分析法 C.地理综合法 D.调查法 3、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A.气象因素 B.板块运动因素 C.全球升温 D.下垫面因素 4、全球的水量平衡方程() A.P陆-E陆-R=±△S陆 B.P海-E海+R=±△S海 C.P陆+P海=E陆+E海 D.E陆=P陆-R 5、我国统一的水准点的零点() A.渤海基面 B.北京基面 C.青岛基面 D.南海基面 6、我国河流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分布在() A.我国西北地区 B.我国东北地区 C.我国东部季风区 D.我国青藏地区 7、影响下渗的因素有() A.土壤特性 B.降雨特性 C.地形、植被 D.人类活动 8、超渗产流的决定因素是() A.土壤的前期持水量 B.降雨强度 C.下渗强度

D.降雨量的大小 9、影响年径流Cv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A.气候因素 B.流域面积 C.径流补给来源 D.年径流量 10、承压盆地按水文地质特征,可分为() A.补给区 B.承压区 C.排泄区 D.自流水区 二、判断正误题(每题1分,共10分) 11、流域面积小的河流Cv值小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12、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循环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体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科学。() 13、地球上的水在空间上分布是均匀的。() 14、水分循环是各大洋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纽带。() 15、水量的增减是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16、岩石容水性能的好坏,与岩石的空隙空间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空隙度大,且空隙均连通,则岩石的容水性能好,反之则不好。() 17、给水度在数量上等于容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18、岩石的透水性的大小是相对的,绝对不透水的岩石在自然界中是没有的。() 19、渗流速度 V 大于实际平均流速 u。() 20、单斜岩层中的承压含水层的物质组成发生由粗粒到细粒的相变,或者尖灭所形成的承压斜地。()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岩石空隙按成因可分为___、___和___三大类,它们均有储存地下水的能力。 22、陆地小循环又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23、河流在某地某时刻的____称为水位,它是反映______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 24、水位的变化一般可分为___和___。 25、测定矿化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___和___。 26、防凌措施——______。 27、湖泊对河流水量有明显的__作用。 28、闭合流域降雨径流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 29、对于径流年际变化规律的研究,归纳起来目前有两种途径:_____和_____。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30、陆地小循环:

水文学考试复习题和答案

水文学考试复习题和答 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368221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水文学复习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 b ) a、径流 b、水循环 c、蒸发 d、降水 2、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水文循环 3、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肯定 4、同一地区的多年平均雨量山区的往往大于平原的,而多年平均蒸发量则往往相反,为什么 答:山脉对气流有地抬升作用,与平原区相比,更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因此,在同一气候区内,山区的降雨量往往大于平原。山区地势高,气温比平原低,山坡陡峭,雨水不易滞留,土壤常常不如平原的湿润,故蒸发量往往比平原的小。 5、下渗率总是( d ) a、等于下渗能力 b、大于下渗能力 c、小于下渗能力 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6、某流域(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c )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 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 7、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C)。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8、百年一遇洪水,是指(b)。 a、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c、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

d、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9、正态频率曲线绘在频率格纸上为一条(a)。 a、直线; b、S型曲线; c、对称的铃型曲线; d、不对称的铃型曲线。 10、减少抽样误差的途径是( a )。 a、增大样本容量; b、提高观测精度; c、改进测验仪器; d、提高资料的一致性 11、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c)。 a、r﹥0; b、r﹤0; c、r = -1~1; d、r = 0 ~1。 12、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d)。 a、推求设计值; b、推求频率曲线; c、计算相关系数; d、插补、延长水文系列。 13、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III型曲线,这是因为(d)。 a、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b、已制成该线型的Φ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c、已制成该线型的k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 二、选择题 1.一次洪水中,涨水期历时比落水期历时(__B__) A.长 B.短 C.一样长 D.不能肯定 2.设计洪水是指(__A__) A.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 B.设计断面的最大洪水

2004-2005学年河海大学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B卷)及答案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B卷)及答案 (水务工程专业03级)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在横线上填上所选结果的序号(单选,每题2分) 1、如果平原地区的雨量站稀疏且分布不均匀,采用(2)计算面平均雨量比较合适。 (1)算术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3)等雨深线图法 2、河道的糙率增大则河道过水能力(2);河道的比降增大则河道的过水能力。 (1)增大;(2)减小;( 3)不变 3、霍顿下渗公式中的参数f0,f c,K与(3)有关。 (1)降雨强度;(2)土壤含水量;(3)土壤性质 4、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雨量10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350mm,流域最大蓄水能力100mm,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 mm。 (1)550;(2)650;(3)750 5、在流域径流形成和消退过程中,(1)退水速度最快。 (1)地表径流;(2)表层流;(3)地下径流 6、流域内修建大型水库后,通常情况下多年平均径流深(2)。 (1)增加;(2)减少;(3)不变 7、设事件A、B相互独立,且P(A)=0.4;P(B)=0.05,则P(AB)=(2);P(A+B)=(4)。 (1)0.2;(2)0.02;(3)0.45;(4)0.43;

8、某堤防设计标准P=0.05。今后十年内发生河道水位超过堤顶高程的概率(3)。 (1)0.0510 ;(2)1 - 0.0510 (3)1-( 1-0.05 )10 9、已知均值EX = 100.0mm,离差系数Cv = 0.40,离均系数φp=6.5,则设计值x p=(1) mm。 (1)360.0;(2)260.0;(3)260.5 10、城市化地区一般不采用直接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主要原因是流量资料不满足(1)。 (1)一致性;(2)代表性;(3)可靠性 11、如果设计枯水流量为2.5 m3/s,则供水保证率为(1)。 (1)P( Q>2.5 m3/s );(2)1-P( Q>2.5 m3/s );(3)1 / P( Q>2.5 m3/s ) 12、在一般情况下,月降雨径流相关图的精度(3)年降雨径流相关图。 (1)高于;(2)等于;(3)低于 1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是假定设计暴雨的频率(3)设计洪水的频率。 (1)大于;(2)小于;(3)等于 14、已知某流域按三小时时段的一次净雨过程为11.5,3.0,25.0,13.5,4.5(mm),产生的地下径流总量为30.0mm,则分析出该次雨洪事件的稳定入渗率f c=(2) mm/h。 (1)2.0 ;(2)2.5 ;(3)6.0 15、一般情况下,采用等流时线方法推求出的流域流量过程线洪峰 (1)实测洪峰。

水文学考试复习题和答案

水文学复习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 b ) a、径流 b、水循环 c、蒸发 d、降水 2、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水文循环 3、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肯定 4、同一地区的多年平均雨量山区的往往大于平原的,而多年平均蒸发量则往往相反,为什么? 答:山脉对气流有地抬升作用,与平原区相比,更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因此,在同一气候区内,山区的降雨量往往大于平原。山区地势高,气温比平原低,山坡陡峭,雨水不易滞留,土壤常常不如平原的湿润,故蒸发量往往比平原的小。 5、下渗率总是( d ) a、等于下渗能力 b、大于下渗能力 c、小于下渗能力 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6、某流域(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c )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 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 7、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C)。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8、百年一遇洪水,是指(b)。 a、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c、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 d、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9、正态频率曲线绘在频率格纸上为一条(a)。 a、直线; b、S型曲线; c、对称的铃型曲线; d、不对称的铃型曲线。 10、减少抽样误差的途径是( a )。 a、增大样本容量; b、提高观测精度; c、改进测验仪器; d、提高资料的一致性 11、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c)。 a、r﹥0; b、r﹤0; c、r = -1~1; d、r = 0 ~1。 12、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d)。 a、推求设计值; b、推求频率曲线; c、计算相关系数; d、插补、延长水文系列。 13、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III型曲线,这是因为(d)。 a、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b、已制成该线型的Φ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c、已制成该线型的k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 二、选择题 1.一次洪水中,涨水期历时比落水期历时(__B__)

工程水文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总计100分,50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 1. 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的概率分布情况。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 2.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3.以海洋为研究范围,正确的水量平衡方程式是( )。 A.P-R-E=DS B. P-R+E=DS C. P+R-E=DS D. P+R+E=DS 4.某流域面积10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00万m3,则多年平均径流模数是( )。 A.3.0mm B.30.0mm C.100.0mm D.300.0mm 5. 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肯定 6. 下渗率总是( )。 A.等于下渗能力 B.大于下渗能力 C.小于下渗能力 D.小于、等于下渗能 7. 某流域(为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 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8. 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 纵比降为( )。 A.0.25 B.2.5 C.2.5% D.0.25% 9. 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蒸发 量为( )。 A.450mm B.500mm C.950mm D.1400mm 10. 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 流域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为( )。 A.0.56 B.0.45 C.0.65 D.0.68 11. 全国水位统一采用的基准面是( ) A.大沽基面 B.吴淞基面 C.珠江基面 D.黄海基面 12. 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 )时至( )时,计算日降水量的日分 界是从( )到( )。 A.0时 B.当日8时 C.次日8时 D.24时 13.用流速仪施测某点的流速,实际上是测出流速仪在该点的( )。

水文学原理复习

水文学原理复习 第一章 1、水文现象研究方法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 1、河流组成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2、径流损失 雨期蒸发、植物截留、填洼和下渗损失 3、流域面积 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 4、径流 径流是由降水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汇集流动的水流5、径流模数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值称为径流模数,以L/(s*km2) 6、净流系数 某一时段的径流深R与相应时段内的流域平均降雨深度P之比称为径流系数 第三章 1、降雨分类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冷锋、暖锋、静止锋、锢囚锋)、气旋雨(温带气旋雨、热带气旋雨) 2、降雨的观测 器测法、雷达测雨法、气象卫星云图 3、泰森多边形 具体做法为: 根据计算区域(沉域) 内的雨量站网,以雨量站为顶点 连接成若干个不嵌套的三角形, 并 尽可能使构成的三角形为锐角三角 形。然后对每个三角形求其重心(三 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之交点)。利用 这些三角形的重心,就可以将计算 区域(流域) 划分成若干个计算单元。 由图4-12可以看出,这样就能够保 证在每个计算单元的中心附近有一

个雨量站。如果假设这样得到的计算单元的降雨量分布是均匀的,并可用其中雨量站的实测雨量来代表,则根据式(4-9) 可导得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区域(流域) 平均雨量的公式为: 为流域内第i个雨量站的控制面积;F为流域总面积;为流域内地i个雨量站的雨量 第五章 1、土壤水分类 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支持毛管水、毛管悬着水)、重力水 2、田间持水量 指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 3、土壤含水量 表示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有的水分数量 4、饱和含水量 指土壤中所有孔隙都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 5、土水势 在标准大气压下,从水池中吧单位质量的纯水从基准面上等温地和可逆地移动到土壤某一吸水点,使之成为土壤水是必须做的功 是总土水势;是基质势;是溶质势;是压力势;是重力势 6、对于描述土壤水运动来讲,应掌握以下要点。 1)一般可不考虑溶质势。 2) 在非饱和土壤中,土水势主要由基质势和重力势组成;而在饱和土壤中则只存在重力势和压力势。 3) 土水势只有大小而无方向。 4) 土水势梯度的方向规定为指向土水势增加的方向。 5) 土壤水总是从总土水势高的地方向低的方向运动,所以土壤水运动的方向与土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完整word版)水文学试卷

2011年—2012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水文学 一、填空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地理水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A中国B英国C美国D苏联 2、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有何特点() A从海面到洋底呈均匀递减的趋势 B从海面到洋底呈均匀递增的趋势 C从海面到洋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D从海面到洋底呈不均匀递增的趋势 3、下列哪种天然水的矿化度属于咸水() A20 B30 C40 D50 4、珠江流域属于几级水循环() A三B四C五D 六 5、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太阳辐射强烈,蒸发面的温度就升高,饱和水汽压减小,饱和差减小,蒸发速度就大。

B太阳辐射强烈,蒸发面的温度就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饱和差减小,蒸发速度就大。 C太阳辐射强烈,蒸发面的温度就升高,饱和水汽压减小,饱和差增大,蒸发速度就大。 D太阳辐射强烈,蒸发面的温度就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饱和差增大,蒸发速度就大。 6、下渗水的垂向分布中哪个带的水分下渗率接近于一个常值() A饱和带B过渡带 C 水分传递带D湿 润带 7、当中国的上海等地是黄梅时节时,澳大利亚的地中海气候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A炎热干燥B温和多雨C高温多雨D高温少雨 8、水循环过程的最基本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 9、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最容易被人类控制() A降水B地表径流C下渗D蒸发 10、下列哪个地区是我国年径流量最丰富地区() A西藏部分地区B广西部分地区C福建部分地区D云南部分地区 11、海水的电导率取决于什么()

A盐度B透明度C温度D压力 12、贵州都匀的斗篷山的黄河属于哪个水系() A红水河水系B柳江水系C沅水水系D海河水系 13、人均径流量最多的国家是() A巴西B印度尼西亚C加拿大D美国 14、在影响径流的因素中下列哪个不属于流域下垫面因素() A纬度B下垫面温度C水理性质D坡度 15、下列哪种面降水的计算对雨量站的数量和代表性有较高的要求() A算术平均法B太森多边形法C等雨量线法D客观运行法 二、填空题(20个空,每个空1分) 1、水资源的和对水环境的反馈效应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3、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可分为、水汽输送、、、以及地表径流。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试卷 及答案

水文学试卷 一、填空题(10*1) 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 质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水文现象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2、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 3、水资源是一种再生资源 4、河道中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深泓线。 5、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6、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地面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 7、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一般要通过历史洪水调查和考证确定。 8、流城中的湖泊围垦以后,流城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增大 9、降水的三要素是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 10、由于我国目前多数城市的雨量资料年数还不够长,为了能够选得足够数量的雨量样本,且各样本有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规范规定取样方法采用年多个样法。 二、判断并改错(10*2) 1、在计算地下热水运动时,可以把渗透系数K当作代表岩层透水性的常数(T) 渗透系数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取决于岩石中空隙、裂隙的数量、规模及连通情况等,可在室内根据达西定律测定,与液体的性质无关.

2、自然界中的水位、流量、降雨、蒸发、泥沙、水温、冰情、水质等,都是通常所说的水文现象。(T) 3、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没有确定的周期 4、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T) 5、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是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三部分(F)还有补充土壤缺水(入渗) 6、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减少(F) 增加 7、重现期为一千年的洪水,其含义为大于等于这一洪水的事件正好一千年出现一次(F) 大于等于这一洪水的事件很长时间内平均千年出现一次 8、设计洪水是指断面的最大洪水(F) .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 9、含水层和隔水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T) 10、按成因把自然界的岩石分为三类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F )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还有一类是沉积岩。

水文学原理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春)

2013 年 春季 学期 《水文学原理》课程考试试卷( A卷)答案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径流深、洪峰流量模数。 2.降水、下渗、蒸发、径流 3.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 4.大于0 5.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6.流域蓄水容量 7.使河段蓄量与下断面出流量呈单值关系的河段长度 8.产流、汇流 9.基质势、重力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 2、线性系数:运算Φ[I(t)]、]满足叠加性和倍比性的系统。 3、下渗能力: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4、单位线:在给定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面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 线。 5、线性水库:蓄水量与出流量成正比关系的水库。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ACBDB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超渗产流模式有何特征,它与蓄满产流模式有何区别? 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到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面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2、试述裸土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要求结合图形进行说明,图形上应标注相应的含水量特征值)。各阶段土壤蒸发的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充分供给土壤表面蒸发,按土壤蒸发能力蒸发,蒸发只受气象条件影响;第二阶段,土壤土壤含水量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间,土壤蒸发率与土壤含水量大致成正比;第三阶段土壤土壤含水量降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以下,毛管向土壤表面送水的机制完全破坏,水分只能以薄膜水或气态水的形式向地面移动,这一阶段土壤蒸发率很微小,气象条件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已不明显。

(完整版)工程水文学试题

(1-2章计算) 1.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 降[ ]。 a、0.25 b、2.5 c、2.5% d、2.5‰ 3.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 ]。 a、450mm b、500mm c、950mm d、1400mm 4.某流域面积为5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5m3/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 a、887.7mm b、500mm c、473mm d、805mm 5.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 流系数为 a、0.55 b、0.45 c、0.65 d、0.68 6.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680km2,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10 L/(s·km2) ,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 a、315.4mm b、587.5mm c、463.8mm d、 408.5mm 8.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76mm,则多年平 均流量 a、150m3/s b、15 m3/s c、74m3/s d、18m3/s 10.某闭合流域面积F =1000km2,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P =1400mm ,多年平均流量Q = 20m3 / s ,今后拟在本流域修建水库,由此增加的水面面积ΔF =100km2,按当地蒸发皿实测的多年平均蒸发值 E器 = 2000mm ,蒸发皿折算系数k= 0.8,该流域原来的水面面积极微,可忽略。若修建水库前后流域的气候条件保持不变,试问建库后多年平均流量 Q' ( m3 /s )为多少?11.某闭合流域,流域面积 F=1000 km2 ,多年平均降水量 P = 1400 mm ,多年平均流量Q = 15m3 / s ,蒸发器测得多年平均水面蒸发值为 2000mm,蒸发器折算系数为 0.8,水面面积为 F 水 =100km2,试求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E陆。 12.某流域面积F = 600km2,其上有一次暴雨洪水,测得流域平均雨量P = 190mm,该次洪水的 径流总量W =8000×104m3,试求该次暴雨的损失量为多少? 13.某流域面积F = 120 km2,从该地区的水文手册中查得多年平均年大洪峰流量模数MQ = 2.8 m3 /(s.km2) ,试求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大洪峰流量Qm 为多少?能否按所给资料推求多年平均年大洪峰的洪量?

水文学原理复习

水文学原理复习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周期性: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四季,海陆分布,以及一定的大气环境,季风区域等,使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受其控制的水文现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过程,伴随周期性出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不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随机性。 相似性:有些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或离海洋远近等)相似,气候与地理条件相似,因而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所谓地带性。 特殊性:不同流域虽所处的地理位置、气侯条件相似,但由于下垫面条件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水文变化规律。 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成因分析法:按基本站网或室内外实验资料,从具体实际出发,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揭示水文现象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寻求其成因规律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水文现象各要素与影响各要素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确定性的水文模型也属此类方法。 数理统计法:基于水文现象特征值的出现具有随机性,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水文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求出一定得经验关系以供应用,也是另一种统计规律。随机模型即属此类方法。 地理综合法:从气侯要素及其他景观要素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得特点出发,求出各测站水文要素的分类地区特征值,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等,以分析水文现象的地区特征,揭示水文地区规律。 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地球上一切形式的水。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 狭义的水资源概念:每年可更新和恢复的那部分动态淡水量。全球每年的水资源量约为4.7万立方公里。 5、中国水资源及其特征。 降水总量:多年平均降水总量6. 2万亿m3,地区分布不均匀; 河川径流量: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地面蒸发返回大气,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 .7万亿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