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

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
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第61卷第6期2006年6月

Vol.61,No.6June,2006

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

周昕薇1,2,宫辉力1,2,赵文吉1,2,李小娟1,2,宫兆宁2,张志峰2,贾萍2

(1.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2.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摘要:以1984年、1989年、1992年、1996年、1998年、2004年TM及2002年E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辅以收集研究区相关资料和多年的统计数据,动态监测和分析北京地区湿地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情况及湿地开发利用情况等。并以北京5大水系为例,用内梅罗指数法对1991年至2000年北京地区河流湿地进行水质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和1998年北京地区湿地面积明显高于往年,分别为677.29km2和505.84km2,1998年后呈显著退化趋势,1998年到2004年,湿地水域面积减少了46%,水质也呈退化趋势,退化原因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和人为干扰。最后提出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关键词:湿地资源;GIS;RS;动态监测;内梅罗指数;北京地区

1引言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1],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路、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代替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2]

。然而,由于自然原因及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湿地被大面积开垦[3],造成了湿地生态结构的变化和某些生态功能的改变或丧失,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壤沙化等[4],严重威胁到湿地区域乃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面对这一世纪性、世界性的严峻课题,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湿地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大量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湿地研究的深入。3S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湿地资源调查、湿地编目、湿地功能评价和湿地保护研究,尤其在湿地退化监测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深入的进展[6]。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湿地过程研究,建立了很多有科学价值的模型,深化了机理研究,逐步完善了湿地学的方法论[4]。

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在北京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稳定环境功能中具有巨大的作用。目前在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湿地的资源家底不清,对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湿地资源受破坏和威胁状况缺乏深入的了解,使对北京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缺乏依据,给湿地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迫切

收稿日期:2005-12-13;修订日期:2006-03-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073045;400471090;40571125);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6032003);北京市教委项目

(KZ200410028014)[Foundation: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70073045;No.40471090;No.40571125;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Beijing,No.6032003;BeijingMunicipalEducationCommision,No.KZ200410028014]

作者简介:周昕薇(1980-),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3S的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的研究。

E-mail:Summer.v@163.com

通讯作者:赵文吉(1967-),河南,博士后,副教授,研究生导师。E-mail:zhaowenji1215@163.com;zhwenji1215@163.com

654-662页

655

6期周昕薇等: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

需要对北京的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价,为北京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RS与GIS技术对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及其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选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北京地区5大水系的水质进行评价。

2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部,地理坐标为115o25' ̄117o35'E、39o28' ̄41o05'N,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年平均降水量595mm,降水多集中在6 ̄9月。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与平原之间界线分明;北、西环山,西北为太行山脉,北部为燕山山脉,山区多属中高山地形,并有延庆盆地镶嵌于北部山区之中,东北、南边与松辽大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相通。北京地区河流水系众多,境内分布有大小河流160余条,分属海河流域的北运河、大清河、永定河、蓟运河、潮白河5大水系,为北京市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是北京城市饮用水重要来源之一。北京地区建有大中小型水库85座,总库容94×108m3,大多分布在北京北部和西部山区,在北京的防洪安全及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其中最大的密云水库是北京第一饮用水源,处于官厅水库中上游的野鸭湖湿地则被列为市(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最大、北京唯一鸟类湿地自然保护区[7]。此外,北京地区还分布有广泛的坑塘稻田,构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

2.2研究方法

2.2.1技术路线采用专业遥感处理软件PCI对1984年至2004年间选取的7年TM及ETM影像进行处理生成遥感影像图,转为Geotiff格式。建立湿地解译标志,用ArcGIS9.0提取出不同类型的湿地,对历年湿地进行叠加和统计分析,结合搜集来的资料,分析北京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并以5大水系的水质变化为例,用内梅罗指数法对1991年到2000年间河流湿地水质进行评价分析。

2.2.2遥感影像的选取及处理

(1)数据源的选取

选取1984年10月、1989年9月、1992年10月、1996年5月、1998年10月和2004年9月TM影像及2002年5月E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TM影像分辨率为30m,ETM影像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5m。

(2)波段的选取

综合TM影像的单波段光谱信息量和各波段光谱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再参考TM图像光谱特征,选取对植被和水体反映较好的7、4、3波段进行RGB假彩色合成和分析,以获得最丰富的图像信息(ETM同)。合成后的假彩色图像中水体和植被影像特征基本清晰,林地表现为亮绿色或者暗绿色,水体表现为深蓝色(水体较浅)和蓝黑色(水体较深),城镇表现为灰紫色。

(3)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

利用1:5万地形图对RGB合成影像进行纠正:首先在整幅图像内均匀地选取地面控制点,精度控制在1个像元内。然后采用多项式纠正模型,建立图像坐标(x,y)与其参考坐标(X,Y)之间的关系式。最后利用立方卷积重采样将TM影像像元重采样为30m×30m,立方卷积法对边缘有所增强,既避免了采用最邻近法所带来的地物不连续性现象,又提供了比双线性内插法更清晰的图像[8]。

2.2.3北京地区湿地分类系统及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参照《湿地公约》湿地分类系统以及中国目前湿地调查和监测所采用的湿地分类系统,将北京湿地分为人工湿地和天然

61卷

地理学报

湿地两大类,其中人工湿地包括水库湿地、坑塘湿地、稻田湿地、公园湿地(即湖泊湿地)和人工水渠,天然湿地则主要是河流湿地。

处理后的影像图对水、植被信息反应明显,根据遥感影像的颜色、形状、质地、结构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立北京地区湿地遥感解译标志(表1),进行湿地类型的解译。

3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3.1北京地区湿地信息的提取

依据所建立的解译标志,以生成Geotiff格式的影像图为底图,利用ArcGIS9.0提取出不同类型的湿地信息,生成专题地图,并进行叠置与统计分析。

图1显示了解译出的1996年和2002年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分布图。图2以重要湿地官厅水库北京段和密云水库为例,进行了1996年和2002年的叠置分析。

经统计计算得出1984 ̄2004年北京地区各类型湿地面积(表2)及湿地面积变化曲线

!" #$%&

#$

#$

#$’

() *+ ,-(./( 01()23 4567 -8(.9-:; <=>? ()>2 -(.,-( ()@A23 4567 -(.,8( ()23 -( ()@A23 -( ()@A23 ;B CD EFG.HI JKL9

(!" (MN )

O EFP

O EHI PQRSTU

O EHIV . TU

O EHI QWXPTU

O EHI PVYB .

表1北京地区湿地遥感解译标志

Tab.1InterpretablesymbolsofBeijingwetlandresources

图11996年和2002年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分布图

Fig.1ThewetlandresourcedistributionmapsofBeijingin1996and2002

656

6期周昕薇等: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图3)。

3.2湿地水资源量变化分析

图3表明,北京地区各类

湿地组成中,总体上水库湿地面

积最大,其次是坑塘稻田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水渠和公园湿地的面积则相对较小。1996年前,

湿地总面积呈上升趋势,1996

年和1998年湿地面积明显高于往年,总面积分别为677.29

km2、505.84km2。从1998年以

来,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呈现

显著退化趋势,主要表现在湿

地的水域面积显著减少,到2004年,湿地总面积为273.11km2,比1998年减少了46%。除1996年和2002年,其余年份遥感影像获取季节均在汛期后,具有可比性,1996年和2002年也符合上述变化趋势。

图2以1996年和2002年的官厅水库北京段和密云水库的水域面积为例进行叠置分析,可以明显看出1996 ̄2002年的退水情况:1996 ̄2002年密云水库水域面积从155.74km2减少到97.79km2,减少了37.2%;官厅水库水域面积从24.71km2减少到8.72km2,减少了64.7%。

3.2.1气候与季节的影响

气候是控制湿地消长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气候对湿地的影图21996年和2002年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面积叠加图

Fig.2OverlayofGuantingReservoirandMiyunReservoirin1996and2002

km

1984 101.34 51.77 39.33 0 6.24 18.91 217.59 1989 169.46 50.30 98.38 0 6.69 16.84 341.67 1992 210.19 42.07 104.71 0 5.44 13.44 375.85 1996 225.85 97.78 197.70 119.88 10.99 25.09 677.29 1998 222.23 130.06 131.35 0 6.08 16.12 505.84 2002 147.71 53.94 89.26 15.14 7.44 16.40 329.89 2004

92.29

69.18

88.50

5.85

17.29

273.11

表21984 ̄2004年间北京湿地面积(单位:km2)

Tab.2ThestatisticsofBeijingwetlandareasfrom1984to2004(unit:km2)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

600.00

700.001984198919921996199820022004

(k m )

图31984 ̄2004年北京各类湿地面积变化曲线Fig.3ThecurvesofdifferenttypesofwetlandsinBeijing

from1984to2004

657

61卷

地理学报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和降水的变化上。温度升高,导致蒸散量加大,相对减少湿地的水量;降水减少,直接减少了湿地的水源补给,同时对湿地植被以及土壤产生影响[9]。1984 ̄2004年的温度与降水量(北京市水文地质大队提供的《北京气候年鉴》)变化图(图4)

可以反映出水域面积与降水量之间的

这种正相关性: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

城市,平均年降水量为574mm。1984

到2004这20年间,年降水量呈波动性变化,1994年和1998年是两个洪峰

年,降水量分别为813.2mm和731.7mm,从1999年开始北京已连续5年大旱,这与1996年和1998年湿地水域面积明显高于往年,而其后2002年、2004年水域面积显著减少一致。同时近几年的温度也逐年增高,加大了北京地区湿地的蒸散量,也对北京湿地水资源量减少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湿地面积也受季节的影响。1996年和1998年面积上的差异,主要由于遥感影像获取季节不同,1996年遥感影像获取于5月底,正值北京地区水稻的播种季节,影像上显示了大片的稻田湿地,而1998年遥感影像获取于10月份,水稻早已收割完毕。稻田湿地属于季节性的湿地。1984年、1989年、1992年和2004年水稻面积均为0,也是同一原因。此外,汛期前后湿地面积也会有很大差异。

3.2.2水库入库量的影响

北京地区各水库上游的来水量锐减,也对北京地区湿地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截至2002年底,据北京水利局统计,密云水库上游的潮白河连续三年出现断流,官厅水库上游的永定河连续两年出现断流。白河堡水库至密云水库间的白河流域水量也有所减小。密云水库上游来水锐减,与供水入不敷出,库存水量明显下降。2002年密云水库可利用来水量0.78×108m3,比多年平均9.91×108m3少92.1%,年末蓄水量为9.72×108m3;官厅水库可利用来水量0.95×108m3,比多年平均9.41×108m3少89.9%,年末蓄水量为2.55×108m3(2002年水资源公报)。

3.2.3节水政策的影响

1996年和2002年遥感影像均获取于5月底,图1可明显看出2002年水稻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北京市节水政策的影响。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农业用水占了北京市所有用水的87%,“十五”期间,农业用水量从16.6×108m3减少到13.3×108m3,占全市总用水量的比例从1/2下降到1/3,节水从这里入手可谓“立竿见影”。实施农业节水首要的是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作物,稻田湿地的大面积减少,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的节水意识增强,对缓解北京地区城市用水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3湿地水质的评价与分析

除了水域面积的大幅度退化,湿地水质退化问题也相当严重。北京市第二大水源地官厅水库由于污染严重,已于1997年退出饮用水体系。本文以北京市的5大水系1991 ̄2000年10年间的水质变化为例,对北京的河流湿地进行评价,数据来源于1991年至2000年水资源公报。

3.3.1环评因子的选取及评价标准

①有机污染因子,包括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溶解氧(DO);②无机化学指标,氨氮;③毒物类因子,包括挥发酚、氰化物、砷;④重金属指标,包括汞、铜、铅、镉;⑤微生物因子,大肠菌群;⑥自然指标,pH值。

0.0200.0400.0

600.0

800.0

1000.01984

1989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2004

(m m )

1111.512

12.51313.514 (C )

图4北京地区20年间年均温度与降水量变化图Fig.4Thechangesofannualmeanprecipitationandtemperatureof

Beijinginthepast20years

658

6期周昕薇等: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限值采用2002年发布的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5类。

3.3.2水质评价方法

选取内梅罗指数法对北京5大水系水质进行评价。该指数优点在于其数学过程简捷,运算方便;物理概念清晰,对于一个评价区,只要计算出它的综合污染指数,再对照相应的分级标准,便可知道该评价区某环境要素的综合环境质量状况,便于决策者做出综合决策。

内梅罗指数法根据划分的水的用途及相应标准,建立分指数:

PIj=

[(Ci/Lij)2max+(Ci/Lij)2

ave]2

!(1)

式中:PIj为j类水用途指数;Ci为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Lij为i污染物对应j类水用途的标准。

在计算各Ci/Lij值时,认为这种Ci/Lij值指的是相对污染情况,它反映j类用途水受到的污染情况,上述算出的只是一种水用途j的指数。分别求出各用途水的分指数,再按照加权叠加的方法求出总的水质指标。将一个区域各种水用途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出来,设定权重Wi,其中"Wi=1,根据公式2算出综合的水污染指数:

PI="WiPIj

(2)

该指数的两个明显特点是兼顾考虑最高值与平均值和不同类的水用途对整个评价区域水体的影响[10]。根据污染指数的计算结果,将水质分为五级(表3)。

3.3.3

水质的总体评价与分析根据内梅罗指数法计算近十年各监测河流的综合污染指

数,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分级标准将各条河流水质污染状况进行定级。水质变化总的趋势(图5):清洁的河段长度呈下降趋势,轻度污染、中度污染河段长度显著增加,重度污染河段长度稳中有降,严重污染河段长度基本持平。5大水系水质变化情况(图6):潮白河水系各河流水质较好,且水质稳定;永定河系、大清河系达标河段长度百分比略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北运河系达标河段长度百分比略有上升趋势;蓟运河变化不明显。但2000年由于降水量少,河流无补给,上游来水较少,水质骤降。3.4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干扰破坏

人类活动近年来已经成为公认的改变地表生物圈的主要动力[11]。

湿地周边大力耕种作物及增加生活、工业用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自1998年以来,水库水量总体减少,露出大面积陆地,由于受到湿地保护政策实施力度不够的影响,水库周边的一部分草地被围垦为耕地,导致湿地植被斑块面积缩小,物种多样性降低,动物栖息环境空间受到干扰,动物鸟类种群数量减少。非点源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流失以及畜禽养殖是主要的污染形式[12]。

湿地上游地区的水资源开发项目和水利工程增加,导致下游的河流和人工水渠出现干涸、断流[13],造成了滩地的沙化,对下游湿地的生态特征产生严重影响[14]。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湿地水质严重下降,致使北京地区逐渐成为“水质型”缺水的城市。河流周围的挖沙采石现象也十分严重,如潮白河下游地区,尽管有关部门取缔了在潮白河内的采、售砂石行为,但仍有一些利欲熏心的采砂户不顾国家法律、

(PI)

1.00

1.01-3.00

3.01-

4.00

4.01-6.00

> 6.00

表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分级

Tab.3Environmentalqualityevaluationgradeofsurfacewater659

61卷

地理学报法规的行洪安全,大肆偷挖滥采。对周围种植的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北京市的沙尘天气。

不规则的旅游开发,对湿地环境造成破坏和威胁。目前,除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引用水源区禁止经营旅游外,其他水库、河流几乎都搞了旅游开发。如康西草原跑马、越野车行驶、车辆进出造成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大量旅店酒店等产生固体垃圾污染,加剧了湿地的退化。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

(1)在20年间,北京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为:1996

年前,湿地总面积呈上升趋势,

1996年和1998年湿地面积相对

于往年较大,总面积达到

677.29km2和505.84km2,此

二年湿地面积相差主要原因是

遥感影像获取的季节不同,

1996年遥感影像获取于水稻种

植季节;1998年以来,湿地的水域面积显著减少,到2004年,水域面积仅为273.11km2,

比1998年减少了46%。

(2)河流湿地1991 ̄2000年间水质变化总的趋势是:清洁河段长度呈下降趋势,轻度污染、中度污染河段长度显著增加,重度污染河段长度稳中有降,严重污染河段长度基本持平。

(3)降水量是影响北京地区湿地水资源量和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季节不同,湿地面积亦有明显变化。降水量逐年下降,还影响了湿地的水质和湿地植被的生长。北京地区各水库上游的来水量锐减,也对北京地区湿地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此外,为了缓解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减少水稻类耗水量大的作物,稻田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4)人为的干扰破坏对湿地退化也有显著影响:湿地周边草地的围垦、上游地区水资源项目和水利工程增加、河流周围的挖沙采石以及不规则的旅游开发等,导致了湿地面积的大幅度缩减以及湿地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4.2对策

为了防止北京地区湿地进一步恶化,根据前述的北京地区湿地变化趋势及现状,对

图51991 ̄2000年北京河流湿地水质状况图

Fig.5ThewaterqualityofBeijingriverwetlandsfrom1991to2000

图61991 ̄2000年北京5大水系达标年际对比图

Fig.6AnnualcontrastcurvesofBeijingfive-riversystemreachingprescribedstandardfrom1991to2000

á

?

???á???á

???áá

??áá???á???á???á???á???á??èá??éá???? á?á???

?

??èé ?????èé èé èé é (%)

10

20

3040506070809010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

(%)660

661

6期周昕薇等:北京地区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分析

北京湿地的保护与恢复的战略和措施提出几点对策:

(1)加大对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资源忧患意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群众性的湿地保护科普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

(2)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建立科学的管理决策机制,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挥湿地在净化污染、提供生境、控制洪水、调节气候等方面的功能[15]。

(3)加强湿地环境监测,完善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北京湿地资源的管理与监测系统,为湿地管理、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资料。

(4)积极开展和实施一些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工程,如退耕还泽、退牧还泽、湿地多样性保护及栖息地恢复工程等。

(5)完善湿地法制体系,把湿地保护与利用纳入法治轨道。约束湿地环境破坏和污染,强化保护管理体系,严格禁止盲目排水造田和围湖造田等生产活动[16],杜绝挖沙现象。在湿地周边开展工程项目,须切实做好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ChenYiyu.WetlandResearchofChina.Changchun:JilinScienceandTechnologyPublishingHouse,1995.[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LeiKun,ZhangMingxiang.ThewetlandresourcesinChinaandtheconservationadvices.WetlandScience,2005,3(2):81-86.[雷昆,张明祥.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湿地科学,2005,3(2):81-86.]

[3]WangAihua,ZhangShuqing,HeYanfen.StudyondynamicchangeofmireinSanjiangPlainbasedonRSandGIS.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02,22(5):636-640.[汪爱华,张树清,何艳芬.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地理科学,2002,22(5):636-640.]

[4]YangYongxing.NewknowledgeontheprogressofinternationalwetlandscienceresearchandpriorityfieldandprospectofChinesewetlandscienceresearch.AdvanceinEarthSciences,2002,17(4):508-514.[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和中国湿地科学研究优先领域与展望.地球科学进展,2002,17(4):508-514.]

[5]WangYing,GongHuili,ZhaoWenjietal.ThechangeofYeyahuwetlandresourcesinBeijing.ActaGeographicaSinica,2005,6(4):656-664.[王颖,宫辉力,赵文吉等.北京野鸭湖湿地资源变化特征.地理学报,2005,6(4):656-664.]

[6]YangYongxing.The21stcenturyhotpointandforwardpositionfieldofinternationalwetlandresearchfromQuebec2000-MillenniumWetlandEvent.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02,22(2):150-155.[杨永兴.从魁北克2000-世纪湿地大事件活动看21世纪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地理科学,2002,22(2):150-155.]

[7]ZhangZhifeng.Theassessmentofwetlandeco-environmetalqualitybasedon3Stechnology:acasestudyatYeyahuwetland.SDIC.CASS.NET.CN,2004.[张志锋.基于3S技术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野鸭湖湿地为例.中国优秀博硕士学问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

[8]ZhaoYingshi.TheTheoryandTechnologyofRemoteSensingApplication.Beijing:SciencePress,2003.[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9]XuLinshu,JiangMing.StudyonperturbationfactorsandtheirinfluenceonZhalongwetland.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03,23(6):692-698.[许林书,姜明.扎龙保护区湿地扰动因子及其影响研究.地理科学,2003,23(6):692-698.]

[10]ZhangCong,ZhangWenyi.EnvironmentalAssessmentCourses.Beijing:ChinaEnvironmentSciencePress,2002.[张从,张文艺.环境评价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1]LiYing,TianZhujun,YeBaoying.DrivingforcesanalysisofmirewetlandchangeinlowerNenjiangWatershed.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03,23(6):686-691.[李颖,田竹君,叶宝莹.嫩江下游沼泽湿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地理科学,2003,23(6):686-691.]

[12]WangXiaoyan,WangXiaofeng,WangQingpingetal.Lossofnon-pointsourcepollutantsfromShixiasmallwatershed,MiyunReservoir.Beijing.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04,24(2):228-231.[王晓燕,王晓峰,汪清平等.北京密云水库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地理科学,2004,24(2):228-231.]

[13]ZhangZhifeng,ZhaoWenji,JiaPingetal.WetlandresearchandmonitoringinBeijing.Geo-InformationScience,2004,3(6):53-57.[张志峰,赵文吉,贾萍等.北京湿地分析与监测.地球信息科学,2004,3(6):53-57.]

[14]CuiBaoshan,LiuXingtu.EcologicalcharacterchangesandsustainabilitymanagementofwetlandsintheYellowRiverDelta.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01,21(3):250-256.[崔保山,刘兴土.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性管理对策.地理科学,2001,21(3):250-256.]

662

61卷

地理学报

[15]LiuHongyu,LuXianguo,LiuZhenqianetal.Studyonwetlandresourcesandreg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inLiaoheDelta.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00,20(6):545-551.[刘红玉,吕宪国,刘振乾等.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与区域持续发展.地理科学,2000,20(6):545-551.]

[16]ZhangFeng,ShangguanTieliang,ZhangLongsheng.AstudyonthebiodiversityofwetlandinShanxianditsprotection.WetlandScience,1999,19(3):216-219.[张峰,上官铁梁,张龙胜.山西省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湿地科学,1999,19(3):216-219.]

DynamicMonitoringandAnalysisofWetlandResourcesinBeijing

ZHOUXinwei1,2,GONGHuili1,2,ZHAOWenji1,2,LIXiaojuan1,2,

GongZhaoning2,ZHANGZhifeng2,JIAPing2

(1.KeyLabof3DInformationAcquisitionandApplication,MOE,SchoolofResourceandEnvironmentalScience,

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37,China;

2.BeijingMunicipalKeyLabofResourcesEnvironmentandGIS,Beijing100037,China)

Abstract:SupportedbyRSandGIStechnology,combiningtheachievementsinpreviousresearchesandnumerousfieldinvestigations,weusedLandsat-TMimagesof1984,1989,1992,1996,1998,2004andLandsat-ETMimageof2002asaninformationsourcetoinvestigatethoroughlyandmonitordynamicallythewetlandresourceofBeijing,includingwetlandtype,area,distribution,wetlandexploitation,etc.Theimagesof1996and2002weretakeninMay,andtheremaininginSeptemberorOctoberafterfloodseason.WeprocessedimagesselectedusingPCI9.0,andthentranslatedtheformatintoGeotiffformat.Wesetupinterpretablesymbolsofdifferenttypesofwetland,includingreservoirwetland,riverwetland,lakewetland,divisioncanal,ricepaddyandfishpond.ThenimagesvectorizatonwascarriedoutforspatialanalysisanddatastatisticsusingArcGIS9.0.Onthisbasis,takingthefive-riversystemasanexample,wecananalyzethedynamicchangingtrendandevaluatewaterqualitycovering1991to2000usingNemerowIndex.Itturnedoutthat:theareasofwetlandin1996and1998werelargerthanthoseoftheotheryears,reaching677.29km2and505.84km2respectively,andafter1998,thewetlandresourcedegeneratedsharply,especiallyricepaddywetland.From1998to2004,theareaofwetlanddropped46.0%.Furthermore,thewaterqualityoffive-riversystemhasadecliningtendency,mainlyduetoprecipitationdecreaseandhumandestruction.Finally,somecountermeasuresareputforwardonhowtouseandprotectthewetlandeco-environmentofBeijing.

Keywords:wetlandresource;GIS;RS;dynamicmonitoring;NemerowIndex;Beijing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实际上包含多样的环境,这里先对湿地进行一些说明。湿地在农村的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农家精心管理的水田和池塘等人工湿地维持着多样的生物相,这些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的农村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国内外对于湿地的生态修复也有很多实例,本报告所介绍的日本和英国生态修复的实例,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做了很好的尝试,很多经验可借鉴。这些实例都说明湿地保护不是把湿地封闭起来就算是保护了,它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测、研究等一系列科学过程。本报告中涉及许多生物学的内容,找不到足够的字典,原著中所用的一些动植物名称大多是日本俗名,没有英文学名的标注,在由日语的翻译过程中可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仅供参考。 一、湿地的种类及特征 1971年伊朗的拉姆塞尔镇,通过了保护各国重要湿地的《关于对水鸟特别重要的湿地条约》,称为《拉姆塞尔条约》。第五次签约国会议1993年在日本钏路市召开。拉姆塞尔条约第一条对湿地(wetlands)作了如下定义:“湿地,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也不论是永久的,还是短时的;是停滞的,还是流动的;是淡水、半咸水、还是咸水,凡是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属此列。” 拉姆塞尔条约所定义的湿地范围较宽,包括了从天然湿地到人工湿地等多样的湿地。根据1993年进行的第五次自然环境保护基础调查的湿地调查实施要领,日本的湿地,根据地形等条件,可以分类如下表。与拉姆塞尔定义一样,包括了多种环境下形成的湿地。 表1. 湿地分类表

⒈ 自然湿地 如表1所示,自然形成的湿地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湿原”是指在泥炭地中形成的草原。湿原中靠雨水和雪水滋润的称为“高层湿原”,高层湿原中有多样的水苔生长繁茂,好氧性植物发育。湿原中靠地下水滋润的称为“低层湿原”。低层湿原较高层湿原养分丰富,芦苇、蓑草类生长繁茂。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间湿原”,沼茅类是代表性发育种。但是并非高层湿原都在高处,低层湿原都分布在低地,有时一个湿原可同时兼有三种类型。 “涌水湿地”是由涌水等地下水滋润,是没有形成泥炭层的湿地。泥炭湿原只分布在气候凉爽的地域,而涌水湿地是分布在气候温暖的地域,形成毛毡苔类的特有植被。此外,还有雪、 河流、湖沼等淡水滋润的多种多样的湿地。 在海岸和近海的河口处,有些湿地在满潮时被海水或半咸水所淹没,在干潮时水又退去。在这种特殊环境条件的湿地中,生长着好盐性和耐盐性植物。在河口的盐性湿地中,生长着七面草等盐性植物。在干潮时露出大量滩涂,成为很多鸟类的觅食和休息的场地。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较发育的长绿阔叶林,分布在日本九州以南的地区。 湿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日本的水稻生产区,从开始水稻生产的2000多年来,已有很多湿地变成了水田。北海道的湿原也因农田的开发面积不断减少。海岸的湿地也因围垦而大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 引言 城市的不断壮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城市人居环境中,不断地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而现在城市污水对城市环境有着很大的危害,为保持城市的良好水质,合理利用水资源,结合小区环境景观,我们可以采用生态治污法“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将污水进行循环处理。 设计理论 一: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人工湿地由碎石填料、砂石级配填料、特殊填料和水生植物组成,在填料和植物根系组成的载体上生长着巨量的微生物,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降解实现对污染物质的高效分解与净化,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N、P等污染物。系统中基质的定期清洗以及水生植物的收割,能够彻底将污染物从系统中排出。 二:人工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具有观赏价值,构成了独特的怡人景观。 三:人工湿地系统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较好、操作简单。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还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有占地面积较大的缺点。

建设步骤 1:污水控制设计 1.1 为防止污水中枯枝落叶和杂物进入湿地系统,引起堵塞,在一级湿地进水口设方孔格网,并利用穿孔管均匀布水,水垂直下流至湿地底部集水管。 1.2 考虑到一级湖进水会带来较多藻类和其它细小杂物杂质,又设于路面以下不便于清理,一级填料采用较大颗粒碎石防止堵塞, 1.3 一级湿地集水管与二级湿地进水管连接,二级湿地水流方式为上行流,由表面出水,表面积水深200mm,出水经过出水槽形成瀑布流至三、四级人工湿地配水槽。 1.4 因湖水已通过一级湿地的过滤,除去较大颗粒物,二级湿地填料采用较小颗粒碎石,能截流较细的颗粒物,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三、四级湿地面积最大,是本循环系统去除有机污染物、N、P主要场所。 1.5 三、四级湿地水流为下行流,填料采用不同的砂粒级配和特殊湿地填料。湿地出水管在排水阀门井分两条支管,一条支管直接进入下级湖,另一条支管进入出水槽,出水形成瀑布流入下级湖。 2:植物选择原则 2.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筛选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减少管理上

土地动态遥感监测图斑提取

土地动态遥感监测图斑提取 土地利用监测图斑提取1:DOM图裁切 1.1: 县界外扩 1 公里 按县级行政辖区对镶嵌后DOM进行裁切,范围为县级行政界线外扩 1 公里范围,沿最小外接矩形裁切。 ARCMap-->ArcToolbox-->Analysis Tool-->Proximity-->Buffer 对县界进行缓 冲区分析,实现县界外扩 1 公里。 1.2:ERDAS中裁切DOM Erdas 中利用AOI文件裁切DOM图(裁剪后的矩形黑色边框去不掉)。 1)ERDAS-->viewer,并在其中打开要进行裁剪的遥感图像; 2)在 上面的窗口中同时打开县界外扩的矢量图,shape格式的; 3)在矢量

图上,用鼠标点中你要裁切的县,并点击“ AOI”菜单下的 “ Tools, ”子菜单,调出AOI工具栏; 4)利用AOI工具条上的AOI转换工具(带右箭头的工具),将选中的县界转换为 AOI,并选中该AOI; 5) “Data Preparation ”中点击“ Subset Image, ”,启动图像裁切窗体。接下来,选择好要裁切的遥感影像,点击窗体上的“ AOI, ”按钮,选中“ Viewer ”选项,点击“ OK”按钮,这是可以看到要输出的图像两角坐标较原图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然后给出裁切后输出图像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这时点击“OK”按钮,从而实 现最终的裁切。 1.3:ARCGIS 中裁切DOM 1)ArcMap 中加载要裁切的DOM图 2)ArcToolbox -->data Management tool-->raster-->raster Processing--> Clip 进行裁切,按照面域范围出图。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刘 义,于克蛟,于凤荣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哈尔滨150036) 摘要:遥感技术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分析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优势,简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以及数据与特点,并阐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 引言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当时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要求,在国家原计委、财政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的支持下,我国农业领域的RS技术应用工作经历了“六五”期间的技术与设备引进和人才培养,“七五”、 “八五”期间的技术攻关、实验研究,到“九五”期间的实用化、运行服务系统的基本建立,已经成为初具规模,能够承担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农业灾害监测等多种任务的农业RS应用主力军之一。多年来,R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完成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3~1996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组织相关技术单位,利用美国最新陆地卫星影像连续4年开展了全国耕地变化RS监测工作;“十五”期间农业RS应用领域重点建设主要是农作物RS监测系统、国家农业资源监测系统、数字农业和精确农业示范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可以为建立农产品预警系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资源区域优势分析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供基础性和支持性信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交通、城市用地等各类生产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对土地利用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2 应用卫星R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优势 a.卫星的轨道一般在距离地面150~3000km 广阔的空间领域,能在太空俯视地面很大的范围,并将大范围的地面物的形态和特征囊括在一张很小的RS影像上。通过影像可以覆盖400多km长、40多km宽的广袤区域。在影像上可以找到这个地区的详收稿日期:2007208210细地物,方便快捷地观察地物的变化情况。 b.利用卫星RS技术克服了因地形复杂和气候条件极度恶化给人类实地调查监测造成的困难。 c.卫星RS技术采用的是信息自动采集汇总分析系统,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精度。那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在计算机中进行,减少了很多的调查环节,消除了大量的因测量工具和各种人为技术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d.计算机应用技术、解译分析、影像融合和影像增强处理技术的发展利用,使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和较少投入的情况下,得到大量丰富、珍贵的信息资料,配合完成各种动态监测任务。 e.利用卫星R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监测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3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 土地利用动态RS监测利用最新时相的卫星RS资料和3S技术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分类。R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应用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将推向一个向多时相和多数据源的最佳融合技术、计算机辅助的定量自动制图、分析和计量探索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土地利用动态RS监测是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图为本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处理和RS影像处理分析等技术,从RS影像上利用处理分析软件提取变化信息。其工作流程是,以RS技术获得的多光谱多时相的RS数据为依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软件(如MA P GIS、SU PERMA P、ENV I、ER2 DAS等)进行影像纠正、配准、镶嵌、多源数据融合、变化信息的取得,与以前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再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引导外业实地调查,进行样方验证和数据核查,最后完成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工作。 4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数据和特点

2019版第10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019版第10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湿地资源的形成 (对应学生用书第173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定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共同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理解—要点突破] 1.形成条件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2.举例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运用—考向通关] 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以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解析]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个方面分析。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 [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解析]湿地的形成条件,一般从水的盈、亏两方面分析。盈一般指水的来源(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亏要分析排水条件(盆地地形排水不畅)、蒸发量(与气温有关、年平均气温-4.7℃)、下渗(有冻土,不利于水分下渗)等方面。 [答案]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考点二| 湿地资源的功能 (对应学生用书第174页)

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人与湿地和谐共处

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人与湿地和谐共处 湿地管理经历了以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湿地管理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管理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中叶之前,除部分湿地被加以保护,用于狩猎、捕鱼和水禽保护外,湿地管理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目的,排水、疏干湿地,还有对泥炭资源、生物资源的利用等。以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湿地管理,以追求系统的最大产出为目标。由于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维持湿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普遍受到严重干扰,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服务功能下降,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强调以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推动社会发展与生态相互协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和功能的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管理主要是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保障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和功能的可持续性。生态系统管理一方面针对生态系统本身功能和过程,另一方面,也包括引起生态系统过程变化的自然、人为因素。由于调整 人类活动要比调节影响生态系统构和功能的自然因素更加实际,因此,对人类活动的管理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人类的活动可能在程度或格局上改变那些过程。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框架应包括生态系统功能、人类利用及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系统地、科学地研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以及对其造成的影响,使二者达到均衡。 湿地中的水文、生物、化学和物理等自然发生过程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如洪水调控、营养物质迁移转化、生产力和生境的发育或维持。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使生态系统各组分得以维持,如动植物种群、营养库、土壤及沉积物特性等。湿地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利益。现有的科学基础仍不足以解释不同湿地生态系统如何运转,不同的环境因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如何调节其功能的。同时,经济学家也仅仅是刚开始考虑赋予湿地功能、产品和属性以价值的可能性及其含义。 湿地功能评价在生态学和湿地管理实践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由于湿地生态系统极其复杂多样,其功能和作用程度不完全相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方法,

土地市场动态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用户手册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 用户手册 (第二版)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2011年12月

目录 第1章简述 (1) 1.1系统背景 (1) 1.2系统关系 (1) 1.3系统操作导航 (1) 1.4系统访问方式 (2) 1.4.1从国土资源业务网(主干网)登录本系统 (2) 1.4.2从互联网登录本系统 (3) 1.4.3从中国土地市场网登录本系统 (4) 第2章功能及页面布局 (6) 2.1系统常用操作简介 (6) 2.1.1查询项目 (6) 2.1.2新建项目 (7) 2.1.3编辑项目 (8) 2.1.4上报项目 (8) 2.1.5撤销项目 (8) 2.1.6撤回项目 (8) 2.1.7申请撤回 (9) 2.1.8查看退件意见 (9) 2.1.9查看审核信息 (9) 2.1.10审核(省部级拥有的功能) (10) 2.1.11退件(省部级拥有的功能) (10) 2.1.12查看撤回申请(省部级拥有的功能) (11) 2.2页面布局 (11) 2.2.1省、部级页面布局 (11) 2.2.2县级页面布局 (12) 2.2.3密码 (12) 2.2.4系统帮助 (13) 2.2.5显示消息 (13) 2.2.6系统注销 (14) 第3章数据录入、编辑 (15) 3.1来源管理 (15) 3.1.1农转征项目管理 (15) 3.1.2储备地块管理 (17) 3.2供应管理 (18) 3.2.1供应计划 (18) 3.2.2出让公告 (25) 3.2.3其它公告 (28) 3.2.4成交公示 (30) 3.2.5供应结果 (32) 3.3开发利用 (45) 3.3.1出让金缴纳 (45) 3.3.2待监测宗地管理 (47) 3.3.3违约宗地管理 (53) 3.3.4闲置土地管理 (57) 3.3.5项目信息卡 (61) 3.4市场交易 (63) 3.4.1土地抵押管理 (64) 3.4.2土地转让管理 (66) 3.4.3土地出租管理 (68)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公布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公布 1月17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为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切实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职责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总体方案》分为6个部分,科学设置了自然资源分层分类模型,明确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业务体系和组织实施分工等。 根据《总体方案》要求,自然资源部将以依法行使两统一职责为总目标,以自然资源科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构建自然资源分类为核心的调查监测标准体系和构建以遥感监测为主要手段的技术体系为重点,稳步有序建立起完善的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体系和顺畅有序的工作机制,科学组织实施各类调查监测工作,查清我国各类自然资源家底和变化情况,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基础支撑,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服务保障。 《总体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即建立自然资源分类标准,构建调查监测系列规范;调查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包括种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等;监测自然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建设调查监测数据库,建成自然资源日常管理所需的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分析评价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利用的效率。 《总体方案》围绕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域海岛等7类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进行规划和设计。根据自然资源产生、发育、演化和利用的全过程,以立体空间位置作为组织和联系所有自然资源体的基本纽带,以基础测绘成果为框架,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底,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背景,按照三维空间位置,对各类自然资源要素进行分层分类。 第一层为地表基质层,是地球表层孕育和支撑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第二层为地表覆盖层,根据自然资源在地表的实际覆盖情况,将地球表面(含海水覆盖区)划分为耕作地、森林、草原、湿地和水域、建筑等,并根据各类自然资源特有属性及特征指标等进行属性描述。第三层为管理层,是在地表覆盖层上叠加审批管理和资源利用等界线所形成的分层,体现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管理等情况。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管理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支撑生产、生活、生态的立体空间,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立体化、精细化综合管理。另外,地表以下还有地下资源层,主要是地下矿产资源及地下空间资源,通过坐标位置与上述三层建立空间关系。 《总体方案》提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包含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分析评价、成果及应用5项工作内容。自然资源部将紧密围绕职责和业务需求,把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重构性,从法规制度、标准、技术以及质量管理4个方面,着力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体系建设。按照总分总方式组织实施,坚持六统一,即统一的总体设计和工作规划,统一的制度和机制建设,统一的标准制定和指标设定,统一的组织实施和质量管控,统一的数据成果管理应用,以及统一的信息发布和共享服务。

国土资源土地利用监测解决方案

国土资源土地利用监测解决方案 1.引言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主要运用GIS、遥感及现代科学技术掌握土地的利用情况,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利用情况。本方案主要充分利用“3S”技术以及地面调查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建立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实现对重点地区、特定目标土地利用状况的快速监测,为国土综合管理、执法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农田保护情况、土地综合整治情况等提供服务。在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监测中,主要的工作是通过对监测区的遥感影像及其他土地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利用人机交互式解译的方式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 2.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 按照不同的应用需求,制作不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通常为 1:10万、1:5万、1:1万等)。本方案在实现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技术路线(图 1)。 图 1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技术流程图

2.1 数据处理 对遥感影像数据按照不同需求进行地形图纠正与配准,使同一区域、不同类型卫星数据地理坐标以及象元空间分辨率匹配。同时,对影像进行融合镶嵌处理,满足应用需求。 2.2 人机交互式解译 在影像处理后的基础上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方式判读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2.3 野外核查与成果汇总 通过实际外业核查对土地利用解译信息进行确认与订正,根据影像判读与野外调查获取结果,进而统计土地利用图斑的类型、位置、范围和面积等信息,并制作图件。 3.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即土地使用过程中地表自然属性发生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主要包括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城市扩展占用耕地与非耕地等类别。 在构建需求比例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数据库的过程中,构建GIS平台人机交互直接判读(下称人工解译)为核心的中国土地利用遥感制图技术方案,同时采用基于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全国土地分类》(2002 年标准))分类系统,形成一致的判读标准,从而保证遥感人工解译的精度。在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两期遥感影像的直接对比分析,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分类判(即直接解译动态斑块)和“图斑分割”的方式对土地利用动态信息进行提取(主要是利用差值、变换和融合等图像处理技术,使发生变化的部分从背景影像中显现出来),进一步形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图斑,并加以定性与集成。下图以2005年和2010年为例,提取土地利用动态信息。

自然资源部:从五方面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自然资源部:从五方面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要围绕提高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调查监测及监管能力的新目标,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增强遥感应用合力,着眼大局,凝心聚力,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4月25日在京召开的自然资源遥感应用创新发展座谈会,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管新形势新需求,分析研究遥感应用工作创新发展机遇,探讨进一步加强整合、创新应用、提升效能的主要举措。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提出,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以创立陆海空一体,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为使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卫星遥感技术的有力支撑。目前,部系统已有土地勘测规划院、航遥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和林业规划院五家专业卫星中心,围绕土地、地质、海洋、测绘、林业开展卫星应用工作,分别建立了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提取与应用、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应用成果和稳定的专业化队伍。各单位要在系统总结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就面向自然资源部新使命、新需求,从全面提升支撑保障效率效能上,分析遥感应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提供技术保障,为“多规合一”“生态保护”“资源资产评估”等提供决策支撑。 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五支队伍要在一个体制下齐心协力,在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应用统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共识,从五方面努力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一是打造观测体系。 针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观测要素的不同特点,整装建设可见光、高光谱、热红外等光学遥感,海洋水色、海洋动力以及雷达、重力、磁力等多种观测手段并存的高、中分辨率卫星观测平台,形成全覆盖、全天候、全要素、全方位的遥感信息获取能力,实现从周期性调查到动态化监测的转型升级。 二是创新关键技术。 加强遥感应用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着力向自动化、规模化、定量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三是拓展应用领域。 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决策全过程,瞄准业务工程和决策管理需求,建设业务流程清晰、标准规范统一、产品持续配套的卫星遥感业务应用系统,支持山水林田湖草全方位多层次监管应用,满足国家对全国及全球自然资源遥感调查监测任务的要求。 四是创建一流平台。 加强遥感应用部系统的平台建设,引导省级地方应用体系建设,形成统分结合、部省联

2019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和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听录音看视频等手段增强学生对湿地资源重要价值的理解。 3.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积极加入到“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探究中来,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教学媒体与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我国湿地等方面的数据、图表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风景。 师:这么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 生:湿地。 师:什么是湿地?湿地有哪些类型?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人类在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有哪些不合理的行为?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教师板书】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湿地的概念及分布 【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湿地? ②湿地有哪些类型? ③不同类型的湿地有什么共同特点?

④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何特点? 【师生小结】概括地说湿地是水位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滩涂、沼泽、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水区)和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河、人工湖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我国湿地具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分布不均,东多西少的特点。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湿地分布特点。 【教师承转】我国湿地分布这么广泛,那湿地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观看视频】抢答洞庭湖湿地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学生小结】洞庭湖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教师承转】湿地还具有哪些作用呢? 【畅所欲言】学生探究湿地的其他作用 1、假如我国没有长江、黄河、珠江、湘江等大江、大河,我国将会怎样? 2、假如继续在洞庭湖地区大面积围湖造田,结果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水资源缺乏、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重等。 【学生小结】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师强调】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产出功能和生态功能两方面,并且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 【教师板书】二、湿地的作用 【学生活动】将湿地的作用补上相应的美称 【教师承转】湿地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的重要,但有数据显示我国的湿地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近20年来我国湿地总面积减少11.46%),我们的“肾”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板书】三、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学生阅读】“萎缩的洞庭湖”及教材相关内容,探讨洞庭湖湿地主要存在的问题? 【幻灯显示】“不同时期的洞庭湖”、“滥捕滥杀”、“水污染”等图片 【学生回答】洞庭源湿地主要存在三大问题:面积萎缩、物种锐减、水质污染。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探讨以上三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成果展示】召开新闻发布会:让部分同学充当记者采访对三个问题探讨比较有成就的专家们(学生中的佼佼者)。 【师生小结】 1、面积萎缩 原因危害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自然原因泥沙淤积 (2)影响航运 (3)破坏生物多样性围湖造田人为原因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危害 (2)影响航运; (3)破坏生物多样性;

土地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土地储备子系统 用户操作手册

浙江臻善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录 第1章用户说明 (1) 1.1 用户注册 (1) 1.2 用户审核 (2) 1.3 权限分配 (3) 第2章客户端浏览器设置说明 (4) 第3章土地储备监管 (7) 3.1 土地储备总览 (7) 3.1.1 储备监管总览 (7) 3.1.2 业务操作导航 (8) 3.2 初始填报管理 (8) 3.2.1 前四年储备供应量 (9) 3.2.2 储备机构 (9) 3.3 年初填报管理 (9) 3.3.1 土地储备年度计划 (10) 3.3.2 年初土地储备信息 (11) 3.3.3 年初储备资金收支 (12) 3.3.4 年初储备融资信息 (12) 3.4 实时填报管理 (13) 3.4.1 拟收储地块 (13) 3.4.2 已收储(已入库)地块 (15) 3.4.3 已供应地块 (18) 3.4.4 储备项目 (20) 3.4.5 储备融资信息 (21) 3.4.6 融资资金使用 (23) 3.4.7 储备还款信息 (24) 3.5 月度填报管理 (25) 3.5.1 土地储备信息月报 (25) 3.5.2 储备融资月报 (26) 3.5.3 资金收支情况 (27)

第1章用户说明 1.1用户注册 1)进入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单击“注册”按钮,如图: 图 1-1登录界面 2)在【用户注册】页面,按提示填写基本信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储备用户, 并录入相关信息,如图:

图 1-2用户注册 3)填写信息无误后,点击“确定”提交申请。 4)提交申请后由省级用户在功能导航→报件箱→审核箱→用户审核页面单击用 户名,打开用户信息页面进行审核并分配权限,勾上通过,最后单击“保存”。 审核通过后,该注册用户可通过登录页面登录系统。 1.2用户审核 系统中现有的市县级用户联系上级部门(具有省级角色的省级用户),提出申请,打开功能导航→报件箱→审核箱→用户审核,审核通过并赋予储备编辑权限后,用户即可登录系统进行后续操作。

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系统构建

第42卷第1期2019年1月 现 代 测 绘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Vol.42, Jan.,2019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1175) 第一作者简介: 罗震霄,本科,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软件架构设计、项目管理等。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系统构建 罗震霄1,2,王 斌1, 2 (1.江苏兰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46;2.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6)摘 要 当前全国组织开展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何对自然资源调查确权工作中利用和形成的多源异构、多时相数据,按照几何三维、时空四维特征进行存储、管理、展示则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如东县自然资源调查试点工作, 借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建库与管理系统开发经验,从自然资源数据管理的实际需求与后期深化应用角度出发,探索了覆盖陆海空间、涵盖地上地下、过程动态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管理方法, 设计了市县级三维自然资源时空数据库及其管理平台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及数据组织方式, 构建了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为自然资源数据有效管理、分析与应用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 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时空数据模型;地理数据结构 中图分类号:P20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97(2019)01-0007-05 0 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实行分头管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对象、范围、内容等各方面工作存在交叉,不利于将各类自然资源作为一个生命共同 体进行统一治理[1]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 (试行)》要求对自然资源所有权开展确权登记,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进一步明确 国家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保护范围[ 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也要求构建“统一组织开展、统一法规依据、统一调查体系、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平台”的“六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基础调查结合专项调查的“1+X” 型自然资源调查体系[1] 。面向上述新要求,需要有效的方 式对自然资源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与展示。 自然资源的调查工作与已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相比,其调查内容涵盖范围更广,涉及到水流、森林、草地、荒地、滩涂、海洋等各类自然资源及其随着季节、年份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充分借鉴为国土调查和各类专项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建库与管理系统开发的经验,充分表达各类自然资源的时空特征,形成图文一体化、二三维一体 化、时空一体化的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 。1 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的时空数据模型 时空数据模型是一种有效组织和管理地理数据,使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变化过程的表达更为鲜 明, 语义、关系、属性表达完备的地理数据模型[4] 。自然资源的时空特征决定了对其数据管理必须采用时空数据模型作为基础支撑。1.1 时空数据模型的选择 常见的时空模型包括有立方体模型、快照模型、基态修正模型、时空组合模型和以事件为中心 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等[ 5] 。这些模型在对时空数据的记录及表达上各有侧重。综合当前自然资源的数据特点,选择基态修正模型(也称底图叠加模型)来建立三维自然资源时空数据库。 基态修正模型的核心思想是记录时空对象的初始状态,在后继的时间序列中只记录相对于前一时刻变化的部分,通过两者叠加获得后继时态版本,该模型的数据记录方式可有效减少数据冗余,并记录对象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情况。1.2 对基态修正模型的改进 常规二维矢量数据的存储,因数据量较小,数据对象化和编码规则较为清晰,使用基态修正模型可以有效解决对象随时间的变化。但当自然资源数据以三维表面、三维体元、三维矢量来记录和存储时,则因涉及数据量大、变动对象不明确的问题,使常规的基态修正模型随修正次数不断增加调取时态数据时存在动态计算复杂度不断变大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此次面向自然资源的时空数据模型构建,采用基态修正模型与快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 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建立快照,并以快照节点设立基线,后继变更数据在此基线的基础上添加。数据调取时,根据时间取得最近的基线数据,再结

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邹小云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辩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和上一节教材《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都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三部分内容按照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来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宁波东钱湖、洞庭湖湿地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具体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情分析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湿地生态系统 英文名称: wetland ecosystem 定义1: 湿地生物群与其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所属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湿地学(二级学科) 定义2: 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所属学科: 生态学(一级学科);生态系统生态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目录 湿地的界定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一、湿地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 二、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 三、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四、湿地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 五、湿地是重要的物产和能源基地 湿地概述 湿地旅游攻略 一、浮在水面上的草原——腾冲北海湿地 二、杭州之肾——西溪湿地 三、自由自在鸟游荡——日土班公错湿地 中国主要湿地

湿地的界定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一、湿地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 二、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 三、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四、湿地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 五、湿地是重要的物产和能源基地 湿地概述 湿地旅游攻略 一、浮在水面上的草原——腾冲北海湿地 二、杭州之肾——西溪湿地 三、自由自在鸟游荡——日土班公错湿地 中国主要湿地 展开 编辑本段湿地的界定 湿地生态系统(图1) 湿地一词最早出现于1956年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39号通告》,通告将湿地定义为“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覆盖的土地。” 1979年,美国为了对湿地和深水生态环境进行分类,该局对湿地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过渡的土地,该土地水位经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为浅水所覆盖……”。1971年在拉姆萨尔通过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我国对沼泽、滩涂等湿地研究具有丰富的积累,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分类系统,通常认为“湿地系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 尽管湿地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但它们有一共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认为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 编辑本段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