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浅谈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浅谈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浅谈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江苏电大化工分校赵冬林

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对大力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风,积极建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是从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自觉地为社会、集体尽义务;把个人利益融合于社会整体利益之中,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堤下,求得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共同实现和发展;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要认真上好德育课,要让班级每一名同学从理论上把握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在集体主义教育中,要充分讲清三个方面的含义:

1. 集体利益,主要是指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人民利益。它并不等同于一个单位、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利益,只有当它能够体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人民利益时,才是集体利益,否则就是小团体主义,小团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2.要使同学们懂得班集体的荣誉和每一个同学息息相关,要教育学生懂得“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是说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组成这个水桶的最短的一块木板。不要做最短的一块木板,不要因为自已一人违纪和失误给班级体带来不良影响。班级学生干部,学习好、纪律好的同学不仅要自已进步,而且要帮助班级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要教育学生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对集体的态度、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态度、对于每一个同学的思想品德都是一种考验。要努力提高对班级体的责任心,努力为班集体多做贡献。要让学生懂得集体大于部分总和的道理,群体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

头共同承受的重力要大于两块砖头单独承受重力的和。要具有双赢的思维,乐于尝试与班级其他同学合作和分享合作的成果。

二、积极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一个班级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要把集体主义教育贯穿于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始终,贯穿于班级日常管理和活动中。

1.新学期开始,班级制定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计划并实行目标管理。班级要明确地把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作为班级的奋斗目标,要建立健全班委会和团支部组织,建立严格的班规班纪,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每一名同学写新学期打算,制定新学期争创先进个人目标。用集体的作用、集体的意识和集体的舆论影响每一名同学,引导同学融入班集体。

2.充分利用班会,有针对性的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个性特点,有的同学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班级,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上课迟到,包夜上网,夜不归宿,有的同学因琐事发生争吵,学习不努力,成绩下降等等。班级可以有针对性召开班会,例如:《心中有集体,我为集体贡献力量》、《新学年、新希望、新计划、新起点》等主题班会。有的班级主题班会开的很好,同学们争先恐后,上台踊跃发言,纷纷针对自已、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表达自已为集体贡献力量的打算和决心。建立《班务日志》、《团务日志》,在班会中及时表扬《班务日志》、《团务日志》记载的关心班集体的好人好事,对违纪的行为进行批评。可以说,一次成功的班会,或多或少都会对同学们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已是班集体中一员,应努力为集体增光加彩,而不应该给这个大家庭脸上抹黑。

3.学校组织重大活动,要前瞻性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2005年7月1日,学校要参加学校所在地党委举办的庆祝建党74周年歌咏比赛。学校决定我所带的班级,代表学校参加比赛。通过动员、教育,同学们明确了参加这次活动的意义,明确了我们班级

的表现和水平,不仅代表了我们一个班级,更是代表了我们学校,同学们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决心为学校争光。由于同学们的努力,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获得了一等奖,获得了主办单位的好评。

学校组织足球、兰球等竞技比赛,如果组织不好,容易发生争执,班级在参加活动前,班主任要讲清什么是真正的集体主义,要教育同学们要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去参赛。为了班级的名次,有意伤害对手,做小动作不是集体主义。如比赛中发生争执,要及时化解,对发生打架、伤害对手的同学要及时批评。对在学校组织活动中的好人好事、体现集体主义精神的先进事迹,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中,做集体主义教育的有心人,集体主义精神就能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开花。

浅谈“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浅谈“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首要表现在品德方面,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学生的痛苦莫过于成为班级的问题学生,他们的自尊找不到支点,心理承受着焦虑和自卑的压力,所以问题学生都渴望被了解,被关注,被尊重,被信任,被关爱,他们内心里都想早日脱掉“差生”的帽子,消除被人冷漠的失落感。新课程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由于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速度很难一致,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问题学生很难避免地出现在学生群体之中,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视的实际问题,因此,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坚信,只要付出爱心、信心、恒心和耐心,问题学生是可以转化的。下面,就部分问题学生类型谈几点转化办法: 一、有自卑感,在情感表现上具有封闭性的特点。表现为心里话不愿对老师说,怕老师批评,怕同学讥笑,怕被别人瞧不起。 转化方案:“师爱+鼓励=成功的一半”。情感是无形的力量,爱是情感的“催化剂”,采取“优先倾斜”政策,建立民主、平等的

师生关系,给予关切的目光,热情激励的话语,消除问题学生的失落感,用情感开启他们封闭的心灵,用精神动力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情感沟通了,问题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补差”先“补心”的道理。 二、信心不足,稳定性差。表现在学习上显得被动,认为自己笨,觉得学习太难,没有意思,容易泄气或失去学习信心。 转化方案:寻找问题学生的闪光点,不吝激励性评价,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建立自信,促使问题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克服课堂精力不集中,作业质量差的现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脱去“差生”帽子,明白自身价值,这说明“补知识”先要“补态度”。 三、基础知识差,知识链脱节,造成知识面上的“空白点”,使知识无法衔接,难以延伸。表现为思维无头绪,做作业时生搬硬套。 转化方案:查清“困因”,找到“盲点”,分析其知识缺漏是属于暂时性脱节还是长期积累出现的断层,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加强个别辅导,扫清知识障碍,促使后进学生早日解“困”,尽快进入良性的学习循环之中。转化问题学生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最忌教师急躁、粗暴、冷漠和厌弃。平时除教师坚持个别辅导之外,还应采取优、差生“一帮一”、“学习小组承包制”等转差方式,让问题学生处在全方位,全时段的被关心、被帮助的环境与氛围当中。 四、问题学生的内心活动是激烈的,他们同样有强烈的表现欲,但往往缺乏自信,被恐惧心理和自卑感所抑制。课堂上他们想发言但

班主任德育论文: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班主任德育论文: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 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长大后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勉 励和期望,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庄严的国歌声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鼓 舞下增添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课余聘请老红军和校外辅导员讲述革 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体会祖国创业的艰辛不易,让学生从小自觉地崇敬英雄,自觉地向英 雄人物靠拢,时刻不忘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二、对学生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从小培养爱的情感,可使同 学之间、家庭之间、师生之间充满爱的氛围,增强亲情、友情,增强凝聚力和团结精神。 平时可以从一件小事做起:让学生做件让父母高兴的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帮助差生补课、让学生亲手为老师端上一杯热茶。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学之间的真诚,而师 生之间的融洽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 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从小培养 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从《小学生手则》、《小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具体做法为:一要礼貌待人;二要团* 结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一争做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及时开展例如上述。“四要三争”的行为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 监督,互评互学,短期内可使学生中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从而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对学生进行从小胸怀大志的理想教育 平时让学生阅读张衡、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爱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书籍画册, 从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力量、感受心灵、时刻对比,从而使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 得到勉励和启示,平时要教育学生特别注意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切不可好高*骛远、华而 不实。让学生在逐步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大目标中不断设立相应的阶段性小目标,让他们 懂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不断克服许多外在困难,不断战胜自私、 骄傲、懦弱等内在“障碍”,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内涵”。

浅谈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案例:小倩在家倍受疼爱的小男孩,只因要吃几粒进口糖,而堂姐则让他留几粒给父母吃,于是就觉得大受打击,而上吊自杀。小丽因在校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而跳楼自杀。这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血的教训,不得不令我引起了这样的思考:这些孩子的心灵是否太脆弱了?一些小事尚且如此,假使他们长大后,遇到更大的挫折,又会如何?而造成他们这样的原因究竟又是什么?其原因和父母在家的疼爱,和老师在校的庇护是否又有某些联系呢?我们这些园丁们是否应该在给予孩子们关怀、表扬的同时,还应该对我们的孩子们进行一些耐挫折的教育呢?或许我这一观点的提出,会有与时下的以表扬为主的教育理念有唱反调之嫌,有些大逆不道,但我仍然想在此谈一谈耐挫折教育。 一、进行耐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生总是充满理想和希望的,而要实现理想和希望,则总难免碰到困难和障碍。人克服了困难,便有成功的愉快和满足。反之,就产生挫折感。对挫折所作的反应因人而异,有人颓废沮丧,有人则百折不挠,心理学家称这种承受能力为耐受力。耐受力的形成和人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保护以及学校疏于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青少年耐受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鉴于此,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搞活,我想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所谓"优胜劣汰",在他们的成长路程上必将会遇到更多的障碍,而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此,为使我们的下一代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不畏艰难困苦,能够经受挫折,勇于开拓创新的强者,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让孩子走出温室,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练。 二、受挫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及真表现 我曾经接到过这样一个女孩,应该说她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孩子,但她也是一个相当不幸的孩子,在她读幼儿园的时候,母亲因车祸去世了,为了弥补其幼小心灵所受的创伤,一家大小整天就围着她转,给她吃好的,穿好的,等到上了小学,老师们又都对其所遭受的不幸而深表同情,对她的教育几乎都是表扬,从不敢正面对其批评,班级里有任何活动,只要她愿意参加,都让她去参加,甚至她不用参加选举,老师都会破格让她当选中队长,虽然童年的不幸给她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但我觉得周围人对她的过分疼爱是否会给她的未来带来更大的伤害呢?因为当我接手这个学生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已变得受不得一点挫折了,她会因老师的一个批评的眼神,而整天闷闷不乐;她会因一个机会没有给她,给了别人,而整天,甚至几天闹情绪;她会因老师的一句批评,而大吵大闹,甚至要跳楼。这样下去,她的未来又会怎样呢?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美国曾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她长得很美,她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都希望得到她的喜爱和重视。女教师十分喜欢班上一个名叫罗斯的小男孩,因为他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很守纪律。老师便安排他在毕业典礼上致词,并亲吻了他,祝愿他走向成功之路。可是,这一吻却引起了一位低年级男孩的嫉妒。他便和老师说:“我也要得到你的一个吻。”老师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小男孩说:“我觉得自己并不比罗斯差。”女教师听了,微微地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可是,罗斯的成绩很好,而且很守纪律。”女教师接着说:“如果你能和罗斯一样出色,我也会奖给你一个吻。” 为了能得到老师的那个吻,从此,小男孩,发奋学习,不多时,他的成绩提高很快,而且全面发展。后来,他真的得到了那个美丽的女教师的一个吻。这个小男孩名叫亨利·杜鲁门,长大后他最高的职位是美国总统。当年的美国人由此也知道了这位女教师的名字。假如当年那位教师没有伟大的一吻,或许美国的历史要改写了。这就是给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班主任,想到了班主任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作为班主任,有责任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教育孩子,我们可以这样: 一、要科学评价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多作肯定性评价。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当学生的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已经努力但还不够理想时,要肯定其努力和进步。比如可以说:“看得出你很努力,值得我们学习”、“你比以前有进步了”、“你能够找出自己的错误,真的很了不起的”……这样科学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

特殊家庭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特殊家庭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特殊家庭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一、案例介绍 小龙(化名)是一位二年级的男同学,他长着一对大眼睛,头发有点发黄,个头矮小。成绩中上,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站起来低头回答,声音很小,其他学生听不清。下课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让他去和同学玩,总是慢腾腾的走出教室,站在远远的地方默默地看别人玩,脸上毫无表情。 二、个案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大多数同学通过自我调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通过集体生活的锻炼都能得到克服。但也有个别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面对激烈的竞争,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2.家庭因素

小龙其实非常聪明,不到三岁时,爸爸妈妈离婚,从此妈妈去了外地,又有了新的家庭,并有了孩子。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即使在家也很少跟小龙交流。他在家大部分时间是跟爷爷奶奶一起过,老人疼孙子,怕别人家的孩子欺负孙子,又怕被人瞧不起,不让他跟别人家的孩子玩,时间长了,小龙跟小伙伴在一起总是胆怯,做什么都各个不入,甚至从小爷爷奶奶就跟小龙说,他妈妈死了。这样便使他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学生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学生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了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三、辅导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特殊家庭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问题学生教育对策与启示

问题学生教育对策与启示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品行上有缺点、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我们当班主任的知道,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校,“问题学生”绝绝大部分来源于“留守学生”,所以,在当前“留守儿童”占了我们农村中小学校在校生的绝绝大部分的背景下,重提“问题学生”的转化,具有重大而长远的现实意义。 安徽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相关统计表明,我省有80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估计应在100万人以上。“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对于一些调皮的孩子来说,就像脱缰的野马。于是,学校里留下空荡荡的一张桌子,游戏厅、网吧多了一个光顾者,马路边多了一个打架闹事的小伙子,结果,这些孩子思想变坏了,成绩下降了。几年前,有一部电影叫《留守孩子》,影片的高潮是“留守孩子”读信,刚刚被网吧老板打了的王小福,倾吐了对长期不在身边的父母的怨恨:“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我恨你们,你们一走就是两年,一回来把我打一顿,走时候扔点钱。我学习不好的时候你们在哪?我生病的时候你们在哪?有人欺负我的时候你们在哪?有人打我的时候……我恨你们 寄回来的钱,你们出去挣钱,把我变成孤儿、野种,叫我被人打,有爹妈没爹妈一个样,不如靠我自己。爸,妈,我跟没人管的仙人掌一样,混身长满刺,长的难看,扎人!” 留守儿童,他们每天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忍受城里孩子无法想象的孤独和寂寞。中国有句俗语:“三岁到老”,留守儿童,儿时形成的性格将会影响他(她)一辈子,他们在儿时就没有给予爱、接

受爱的经历,成年之后,就会相对成为一个比较冷漠的人。对社会没有信任感,这种态度很容易使他们走向极端。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道德行为、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刻不容缓。 做好这个问题群体的教育辅导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个人认为,在张扬学生个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引导促动“问题学生”的成长,就需要教师用“心”交换。 听到有老师在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上课时认真听讲的学生少,不听课甚至捣乱的学生多了;工整完成作业的学生少了,作业马虎甚至不做的多了;对家长言听计从,对老师毕恭毕敬又听话的学生少了,不把家长、老师的话当回事的学生多了。确实,因为生源的原因,我校学生的素质较以前有了很大的下滑,优秀生流失,而中下等成绩的学生却基本没少,他们沿袭了小学时期的一些坏习惯并有所发展,成绩上因为基础差底子薄学习难度又增大,破罐子破摔,干脆放弃不学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有那么几个,就够老师头疼的了,而由他们所产生的消极辐射给班级各项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作为班主任不但要做好班级工作,还要把“问题学生”的转化当为我们的教育之重。如何转化,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倍加关爱每一位问题学生 一般的“问题学生”和教师的感情比较疏远。为此,教师必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全心的呵护,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更多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 类学生在班上所占比例虽小 ,但活动能量大 ,影响面广 ,常常妨碍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1、尊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人还强些。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创伤,如:多次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同时成绩又差,因而他们十分自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们,用炽热的爱去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另外,尤其是班主任不要过多注意他们的缺点、短处,而要多肯定其长处和优点,不要动辄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讽刺、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绪,事后见了老师横眉冷对,老师说东他偏往西。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而且会使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关系十分紧张。 己的成长进步缺乏信心。我们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安排合适的工作让他们干,一旦工作干出了一点成绩,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比如:我在任班主任期间,曾有一位姓张的问题学生,我了解到这位同学热爱劳动,酷爱体育运动,对问题学生有一定的感召力。我就发挥他的特长,正确引导,并让该同学担任劳动卫生委员,以后学校组织的有关体育比赛由这位同学协助体育委员共同完成。我又同几个班干部一起,制定了帮助该生克服缺点、改进学习方法的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各方面情况明显好转。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使他信心大增,在他的影响下,班上的其他问题学生也慢慢地开始变了。 3、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教育学生扬长避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很重要,利用其“闪光点”更重要。我们可尝试抓住问题学生的一个“闪光点”进行赞扬,使他们感到温暖,使他们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想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就要时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对待他们要一视同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里的工作要多听他们的意见,大胆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对诱使问题学生产生错误行为的消极因素,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采取与外部不良诱因隔绝以免故态萌发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通过消除他们不合理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下面我谈几点想法: 一、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本知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如果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总结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课本中的德育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这样一来,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让学生自觉的接受了德育教育。 二、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这样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也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与其高声严厉的训斥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不如表扬品学兼优、道德良好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那么教师就要从平时着手去了解、去发现、甚至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反而让他们的内心因此表扬而感到特别温暖。表扬的同时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地学习从别人的优点,自查到自身的不足。教师还要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微小变化。这样受到表扬的孩子会越来越多,在班里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风气。从而起到德育教育的功效。 三、教师以身作则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是的,当班主任这几年来,我才真正地体会到,教师的工作不能用简单的时间和量来衡量。学生占据你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你的思想和灵魂。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是魂牵梦绕,多少次半夜醒来,梦境中全是学生。而且要教育好学生,你面对的不只是一名学生,还有他的整个家庭,他的家庭背景,他的成长环境,你要关注的不只是他们的学习还有他们的举止行为。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迪福说过:“如果我自己的表不准 它只能欺骗我一个,但城里的大钟走的不准,受骗的就是整个教区的居民。”班主任的言行有如城里高耸的大钟直接影响一大批人,所以

浅谈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及其意义

浅谈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及其意义 舒成林 摘要:现在的孩子大多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这群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的小学生,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他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承受挫折的思想准备。针对个体的这些差异,学校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可逐步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以促进其身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挫折教育学校方式意义 一、分析小学生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差的原因 现在农村的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务工,基本上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所以老人围着“小皇帝”,“小公主”转,而且由于父母不常年不在身边,所以对孩子经济方面诸多纵容。在家,唯恐孩子受一丁点儿委屈,处处包办代替,他们成了不折不扣的“小皇帝”,家庭宠爱造成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在我们身边也经常发现一些小学生因一点小事不如意或受点委屈就伤心落泪、萎靡不振,一次考试落后就自暴自弃,被家长、教师批评几句就远走它方。这群祖国的未来,如果挫折承受力差,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那么这个重任他就难以肩负了。究竟造成小学生挫折承受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呢? 1.家庭方面 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由于父母自己常年不在身边,觉得亏欠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老人对孩子更是“关爱有加”,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不让孩子经历失败,看到失败,但求“小花”们在温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宠爱,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从没有大声斥责过,所以感情比较脆弱,娇嫩,遇到挫折就难以承受。 2.阅历简单 小学生年纪小、社会经验少、接触的环境单纯,生活阅历简单,生活的道路大多平坦,很少有失败苦闷的生活体验。因此当遇到挫折时就会惊惶失措,束手无策,很容易被挫折所压倒。 3.学校方面 学校是这些农村小学生学习活动、成长受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学校对学生的这方面教育至关重要。来自学校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挫折要远远多于其他方面,比如:考试不及格、名次下降、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等。另一方面,如果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就会寻求帮助,让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久而久之,形成定势,当自己面对困难,就无所适从。同时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己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但还处于摸索状态,所用力度还不够,所以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不知如何处理,找谁诉说,没有及时的疏导,就会产生强烈的受挫感。 4.生理方面 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能力差,造成学生性格上胆怯、脆弱、经不起困难等。有时候还会受到同学们的取笑、挖苦等等因素都可能致使小学生失去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在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都杨镇仙菊小学梁永浩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敢于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不轻易言败;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容易沮丧、灰心,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甚至逃避。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尊重学生人格,坚决避免挖苦讽刺、恐吓。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一个个幼小的,尚未成熟的,有着种种缺点的人,“挖苦 讽刺、粗暴恐吓”会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变得自暴自弃。苏联教育家布卢姆斯基说过:“允许错误,但不存在嘲笑与责骂。”为人师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细心呵护学生那幼小的心灵。 二、让“赞美”点亮学生自信的心灯。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因此,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常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的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去埋怨会有效得多。在教师的赞美中会让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 小学生判断能力较弱,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因此,我们要用信任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的学生。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这道题你做对了,你真行!老师很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老师提出某种意见时,要认真倾听,然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真聪明!”学生从老师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记得在去年我教的这个班中,有一个学生叫严惠芳,上课回答问题总“蚊飞”似的声音,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一、学生情况 性别:男 年龄:十一岁 年级: 三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完成作业,但没有钻研精神。 2、情绪不稳定,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 3、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依赖心理,聪明但不爱动脑。 4、性格孤僻。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无责任心。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李某同学今年十一岁了,本应该上四年级了,但由于频繁转学而降级两次。在家里是独生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由于是长李,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父母爱于面子也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

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李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根据李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

问题学生教育心得

精选范文:问题学生教育心得(共2篇)“问题学生”是最令班主任头痛的工作对象,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笔者摸索出几点疏导、教育这类学生的心得体会。“问题学生”的种类很多,包含行为孤僻、性格乖张、心理压抑或有阴影的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当然是“问题”学生。而我要谈的就是后者,我们在做这类“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时,笔者认为要把握几点。一、处理这类“问题学生”学生时,班主任在情绪上不能有太过激烈的反应。这类学生往往最不怕的就是老师的羞辱和训斥,因为他领教得实在太多了。二、对每次教育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问题”学生,其问题必然早已存在,是长期不良的坏习惯培养出来的,教育时应把握先易后难的原则。三、教育这类学生,要选准时机和角度,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怎样去说,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不痛不痒,泛泛而谈。否则,不仅不能对学生的心理防线有所触动,反而让他看扁你,增强抗击你的信心。泛泛而谈的教育他接触的也很多,我们也不可能讲出更多的新颖东西。四、要明白这类学生的心理需求。我认为这类学生的心理需求就是得到老师应有的尊重。在教育中,我们会很主动的去寻找优秀学生的优点,而对“问题”学生很显露的优点且“视而不见”;我们往往很容易去宽容一个优秀学生的缺点,而很难让自己真诚的去表扬一个“问题学生”的优点或者进步。这在心理需求上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公平的,但这就是教育的现实。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渴望被肯定、被尊重的欲望,他们也是如此。要发掘闪光点,真诚地赏识他们那些曾经被“遗忘”了的光辉。这样对帮助他们维护自尊心和自信心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千万要维护好“问题学生”内心深处那仅有的那一点积极向上的火种,那就是唯一的希望,要想办法让这颗火种慢慢燃烧起来,最后就照亮了每个阴暗的角落。而尊重一名学生和无私的爱就是维护火种最好的办法,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未走入社会的学生感情更丰富,“问题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只要用自己的真诚和不图回报的爱去感染学生,我相信总有冰雪融化的那一天。 [问题学生教育心得(共2篇)]篇一:学习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的心得体会 学习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的心得体会 问题学生的产生是非常复杂的原因的,如家庭、个人、学校、社会等等。在大多数老师的眼中这类学生是令人讨厌的,他们不仅自己不能按要求遵规守纪,完成学习任务,反而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无疑给班级的正常管理带来难度但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就能发现这些问题学生是十分敏感和脆弱的问题学生的存在令班主任、任课老师十分头疼,,因此,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许多问题学生的内心存在一个常人无法触及的痛处,或者思想上存在一个暂时无法打开的结,也许他们平时表现的生龙活虎,但更多时候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一种茫然和不知所措,内心充满着矛盾。如果班主任能用心的教育,我想挽救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命运,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关键是: 一、理解、尊重、坚持 问题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还包括思想品质、日常行为处于一个越轨的边缘。也许他们不在乎学习,不在乎成绩,甚至不在乎父母的打骂和老师的责备,但是,他们内心始终有一种渴望,那就是一种成人式的理解和尊重。如果班主任能放下架子,真心诚意的与他们交流、沟通,本着关爱的精神,细心的观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哪怕是很小的光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在关心和帮助他们。需要长时间小心翼翼的呵护与维持。如果一个闪光点或者一个进步只能建立千分之一的信心,那么十个闪光点或者十个进步

浅谈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跟学生接触是少之又少,音乐课是学生一个星期上的最少的课,所以也许很难了解到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在一两节课中也反映不出来问题的所在。但是我们学校开展的社团工作跟带一个班集体也是非常相似的,早中晚都会跟学生有亲密的接触,加上不定期的参加各种比赛与活动,不管学习或生活中都会时常在一起,所以在管理这些学生中,常常也会出现很多每个班级所要出现的问题学生。下面通过亲身经历对某个问题学生的教育,总结了一下的几点: 一, 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由 我带的是模特社团,训练中,有一个学生,每天迟到,而且从来不请假,我行我素, 慢慢也影响到其他训练的同学, 本来不会迟到的同学看她天天迟到也开始变得散漫,如果这样持续下去,一定会影响到整个模特队。 在每次训练中,其他提前请假了迟到的同学都会按要求来了跑两圈作为惩罚, 可她既不请假, 来了之后要她跑步也不跑, 就一直站在那里跟着训练。当时, 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 我只能继续训练, 但是为了表示他的行为让我很不满, 我没有像以前一样给她纠正动作或是帮她压背和腿, 而是每次到她那就跳过, 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下课后,带她来办公室跟她谈。从她为什么迟到开始,逐一了解原因,让她说出并非借口的真正迟到原因, 比如她说闹钟没响, 或是家离学校的距离太远等等提都不用提, 这都是解脱自己罪名的借口, 而真正促使自己迟到的就是太早了起不来。 首先,我让她从现状来看,为什么别的同学都能够准时,就她不可以,而且家离学校最远的也不是她, 但别人都能够不迟到, 为什么她就要找这一切不是借口的借口来狡辩,认识不到最根本的问题。一旦就业后,如果在单位迟到一次、两次, 就不是批评这么简单了, 那就是直接炒鱿鱼。可这些她还是认识不到严重性,还一直说到了工作后就不会这样了。如果到了工作后再改变,一切就晚了, 那时候工作的压力、同事之间的各种事情都已经让你焦头烂额了, 回到家后, 更想轻松, 然而一直养成的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汇编)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鲁勋 学生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法律、法规常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德育人 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如何去育人。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我认为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以德育人,才能做好德育工作。 (一)、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运用文明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为人师表是教师在平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所留下的良好形象,如:看道操场上的塑料袋、食品袋、碎纸,拾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为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天热时问一声热不热,天冷是问一声冷不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品德熏陶。 (二)、用爱心进行爱的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是一个“爱”字,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

懂得爱,教育学生会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是学生的第二父母,让学生在离开家庭和父母时,在教师面前体现出父爱和母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境如何,也不管学生是聪明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自己诚挚的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家庭困难的、父母离异的、孤儿、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爱。我是在德育处工作的,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班主任送到德育处的学生,多数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孤儿、学习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和失落感,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因人制宜。在他们面前处处体现出母爱和父爱。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前途和理想教育。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二、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机 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新学期开始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好起点,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德育教育。 新学期一开始,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受,加之内心潜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这时总是暗暗提醒自己要干出个新样子来。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和鼓励他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倍增学生的进取心。因此,我们德育处十分注意新学期开始的第一早会。在这个早会上,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爱家乡教育。激起同学们的自信心,然

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的工作心得体会

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的工作心得体会 编辑推荐更多文章: XX年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毕业生招聘工作心得体会 XX年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外贸业务员工作心得体会人生 经历挫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每个人来说挫折感是人一生中必 然经历的心理体验。从儿童到老年,其生活、学习、工作等整个人生 都会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经历失败、疼苦和不如意等情况,其发生 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人的身上表现的结果也不相同。有 的人能承受挫折并用自己的智慧战胜,有的人由于连续遭受打击自暴 自弃,有的人能正确认识变挫折为动力使自己变得更坚强,更成熟 起来。但挫折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往往会使学生心灵受到创伤而承受 不了,甚至发生悲剧。因此,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已是迫在眉捷,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学生如何进行耐挫折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存在于社会和人生之中。中国的发 展历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外来的战争侵略、文化侵略、经济的 侵略,国人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因此,我们要自强要发展。20 多年 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巨大成绩,我国在世界的地位、竞争力、综 合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人生也亦如此,经历一些小小的挫折并不 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要善于发现挫折中存在着价值,挫折的到

来是对人生的挑战,是锻炼人的契机,要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它,成为勇者。 二、开展活动,磨练学生意志在我国,许多家长都不肯接受对孩子进行艰苦磨练的教育,这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之一。在国外,许多豪门子弟从小就不允许躺在家长创造的安乐窝里,让孩子去擦皮鞋、捡破烂,去打工挣钱。中国的家庭这种情况几乎很少,除非是流浪儿,特别是当前的独生子女,家长唯怕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如某个学校组织一次校园劳动,本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可劳动时孩子在一边吃东西、玩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边劳动,让教师哭笑不得,本是一次很好的劳动教育机会却在家长“帮助下” 而适得其反尽管社会上存在着偏见,作为学校除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外还应该积极地创造、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如学校每学期可搞一次军训、拉练、远足、登山等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艰苦的农村去生活,到农民家中去劳动,体验一下贫困生活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什么叫苦,什么叫累。孩子因为苦累而流泪时,这种效果在他一生中也许都不会忘掉。学校还可以利用主题班队会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不同年龄段可确定不同内容,小学低年级可开展“每周学会2 件事儿”,高年级可开展“我是家长好帮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初高中可开展“双休日我当家”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如何生活和生存,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做好迎接各种挫折的心理准备,会避免一个高才生不会生活,承受不了压力上吊自杀的悲剧发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除了来自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以外,还来自其社会交往中的角色行为。小学生往往以别人眼里的“我”来评价自己。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老师在学生眼里,被看成圣人一般。老师的评价,就是最高的评价,是终极的评价,是不可更改的评价。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嘲讽学生,打击学生,即使学生回答得不令人满意,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也要肯定其合理性,鼓励其再思、再悟,更不得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当学生需要鼓励时,教师应义不容辞的鼓励他,当学生需要赞美时,教师不要吝啬溢美的语言。 二、培养自我评价意识 课堂教学中自我评价往往被教师和同学评价所掩盖,当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现在师生面前时,往往会由于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缺陷而受到嘲笑,因而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心。导致许多原本对学习充满好奇心,渴望发展和表现自我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对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反而降低了。这其中的原因就可能缘于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被逐渐地放在了次要位置。在教学中,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去研究讨论,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在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多元化 每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亲身经历有所不同。要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对他们的要求要低些。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进生有的是智力发育较慢,有的是心不在焉,调皮捣蛋,教师要拿出全部的热情和他们交朋友,课堂上要有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课上课下多和他们交流,亲其师则信其道,对教师没有距离感了,自然胆量也大了许多。教师要对后进生的知识现状了如指掌,用尽可能适合他回答的问题去提问,让他有机会成功,自信心就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培养起来了。 总之,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渐地培养起来。

特殊家庭情况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

特殊家庭情况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莘庄镇小学邹烨彬在学校辅导班中, 大多数都是由于先天性的智力障碍而无法与智商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的孩子学习的地方, 但是每次在我去辅读班活动区域护导的时候, 都会发现一个眼神灵活, 但是行为十分古怪甚至偏执的孩子, 经询问辅读班老师后, 得知这个孩子并不是因为智力障碍而在辅读班学习的。 智力正常的孩子为什么会在辅读班上课呢?这里有些其他什么原因么,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下这个孩子的情况。一、基本情况 小徐,男, 9岁,辅导班学生。性格上,好动、略有些自闭。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差,吐字发音不清,经观察发现即使在辅读班里,也经常受到排挤。学习能力不差,对一些游戏、玩具往往一学就会,但是对于学习却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态度, 往往连老师布置的简单的写字作业都无法完成。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小徐从小就被父母遗弃,由一对老夫妻抚养长大,但是由于这对老夫妻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又都是聋哑人,所以小徐从小连说话都没有人教,过着“野孩子”一样的生活,随着老夫妻年龄的增大,已经无法承担抚养小徐的重担,于是由莘庄镇镇政府出面, 安排了一位在某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作为小徐的养父及临时监护人,负责照顾小徐的衣食住行。 二、辅导过程 (一情况分析 小徐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的状况, 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 而且又是被聋哑人抚养长大, 缺乏幼年时期必需的家庭教育, 导致其人格、心理发育的不健全, 作为一个“人”的“社会性”下降,这也就直接导致之后一段很长时间内小徐表现出的“自闭症”症状,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和他人完全无法沟通交流。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孩提时代的家庭教育过了这个年龄, 哪怕是亲生父

浅谈对待问题学生的一些看法

浅谈对待问题学生的一些看法 一些教师认为,“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心理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关注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关注的时候,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帮助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缺失,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春雨润物细无声,要用一个教育者的良知对待问题学生,要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用细心激励,心中有问题学生,但眼中千万不要有问题学生,不少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品德、行为、心理问题。要有的放矢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只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善于了解“问题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惯,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应大胆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资源和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多教师对品德问题学生的主要印象是“坏”,我认为,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初步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是难免的。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少犯错误,这是为人的准则。”对待“问题学生”,我们更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切不可操之过急,期望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能改掉几年养成的坏习惯。唯有宽容,耐心等待,他们身上的“问题”才能逐步改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特别是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呵护。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班同学主动捐款,其中有一名叫杨明峰的问题学生,平时经常迟到,学习不认真,还经常去网吧,就是这样一名学生,把父母给他过生日买礼物的50元钱全部捐给了灾区,师生为之震撼。 实行赏识教育,要赏识一个人,必须接受一个人,对学生也是如此,但教师往往比较容易喜欢那些学习好、听话的学生,而对纪律松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比较不喜欢,并常常横加指责。使他们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往往会破罐子破摔,成为让学校、老师都头疼的学生。我班曾有这样一位学生,入学时成绩较差,考试经常不及格,纪律意识淡薄,老师曾多次对他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有一次放学时,我发现班级的课桌里乱七八糟地塞满了纸屑和塑料瓶,正想发火。就这位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们可以把它变为宝。”他提出勤工俭学的方案。我抓住这件事,在班里大力表扬了他聪明,有经济头脑,为班集体获得了班费。从此我发现这个学生变了,迟到、早退少了,作业认真了,上课注意力集中了。我时常到教室转转,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适时拿起表扬的武器。后来他对我说:“老师对我的帮助,鼓励使我有了进步,以后不能再给您添麻烦了。”由此我体会到,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耐心、爱心,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赏识不等于骄纵,无原则的赏识就是骄纵,是教育中的大忌。 总之,对问题生,我们更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只要我们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一定能更好地转化问题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