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货币银行学复习

2014货币银行学复习
2014货币银行学复习

货币银行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20)

1.货币的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辅币由国家铸造,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但在一次支付中,如果超过规定数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收。

2.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支付功能的非现金货币。

3.消费信用:是由金融机构或商家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

4.金融市场的弹性:是指金融市场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大额成交后价格迅速调整的能力。

5.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部门等)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6.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获得贷款之后,从事高风险的项目,从而使贷款无法归还的可能性增大。

7.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中央银行预先设定一个合理的通货膨胀区间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并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努力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目标值以内,以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

8.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方签定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9.超额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实有准备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余额。

10.混业经营:是指一个金融机构获准可以经营多个金融子行业,或者获准同时经营多个隶属于不同金融子行业的金融产品。

11.信用货币:使用价值符号作为货币表现形式的货币,它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且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而流通。

12.格雷欣法则: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使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13.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

14.到期收益率:是指信用工具(主要是债券)从即日至到期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一般用于衡量和比较长期信用工具的投资收益水平。

15.二板市场:又称创业板市场,是在证券主板市场之外,为中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筹集长期资金需要而设立的证券交易市场。

16.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指一种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募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以组合方式将资金运用于各种金融资产,投资者按投资比例取得收益的投资性金融机构。

17.货币供给量:指一国银行系统供给货币所形成的,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所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

18.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19.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低至一定水平时,人们一致预期利率将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人们普遍只愿意以货币形式来持有财产

而不愿意持有债券,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

20.投资银行:指从事以证券投资业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机构。

二、简答题(20)

1、简述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②信用是延续和扩展市场的基本动力;

③信用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

④信用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⑤信用是降低经济交易成本和加速资本周转的重要工具

⑥信用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2、与主板市场相比,二板市场具有哪些特点?

答:(1)上市门槛低。创业板的股本规模起点较低,如总股本只要求在2000万元以上;(2)涨跌幅度限制放宽。如我国规定创业板的涨跌幅度为20%,证券在上市首日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发行价的上下150元;(3)严格实行“淘汰制”;(4)服务于高成长企业;(5)公司股份全部流通;(6)风险控制措施独特。

3、简述金币本位制为何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1)自由铸造。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保证了金币的价值和黄金一致,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2)自由兑换。有利于保证币值的稳定,使流通中的通货不致贬值。

(3)自由输入。在金币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使自由输出入,其汇率波动界限便是黄金输送点。黄金的自由输出入保证了各国货币对外价值的稳定。

4、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坚持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运用科学和严格的管理程序以及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银行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威胁银行安全主要是以下几点:

(1)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用交易中特别突出;

(2)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直接威胁着银行安全;

(3)银行特殊性的经营对象容易从内部产生风险;

(4)银行是高负债企业,资本较少,承受风险的能力有限,加之资产负债的不匹配,使银行十分脆弱。

5、简述商业银行分支行制的优缺点。

优点:(1)规模大,分工细,专业化水平高,有规模经济优势;

(2)分支行遍布各地,容易吸收存款,提高竞争实力;

(3)便于分支行之间的资金调度,减少现金准备;

(4)由于放款额分散于各分支行,可以分散风险。

缺陷:(1)使银行业过分集中,加速垄断的形成,不利于自由竞争;

(2)由于规模大,内部管理层次多,增加了管理难度。

6、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答:(1)抑制总需求的对策: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2)供给管理政策:包括减税,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投资和积极创新等。(3)收入指数化政策;(4)币制改革。

7、简述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及种类。

答:(1)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抗干扰性(2)中介目标的种类:

近期目标:短期利率、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

长期目标: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

8、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

(1)性质:是管理金融业的国家机关;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9、简述影响和决定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答:1)收入状况;2)物价水平;3)利率;4)货币流通速度;5)信用的发达状况;6)金融资产选择;7)其他因素。

10、简述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1)市场参与者。企业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居民一般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资金供应者;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政府部门通常都是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中央银行往往是金融市场的监管者等。

(2)交易对象:金融工具是货币资金的载体,因此金融市场交易对象就是金融工具。

(3)交易价格:货币资金借贷的交易价格通常表现为利率、外汇的交易价格则表现为汇率等。

(4)交易方式:一般分为集中交易、店头交易、场外交易三种交易方式。11、简述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答:(1)偿还性不同;(2)收益的稳定性不同;(3)投资回报的法律约束不同;(4)持有人享受的相关权利不同;(5)对发行人的要求不同。

12、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答: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宏观与微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宏观经济方面:(1)利率能够积聚资金;(2)利率能够调节信用规模;(3)利率能够调节国民经济结构;(4)利率能够调节货币流通和稳定物价;(5)利率能够平衡国际收支。

在微观经济方面:(1)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选择;(3)是计算租金的重要参照。

13、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各是什么?

答:(1)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连动机制;

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

(2)环境: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开放程度;利率弹性

14、简述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1)积聚社会资本

(2)调节信用规模和经济结构

(3)调节社会总供求

(4)调节货币流通和稳定物价

(5)平衡国际收支

15、商业银行组织体制有哪几种?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

(1)单一银行制。又称单元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家银行机构(总行)经营,不设置任何分支机构的制度。

(2)分支行制。也称总分行制,是指商业银行除总行以外,可以在国内或

国外的其他地方设立分支机构的制度。

(3)持股公司制银行。也称集团制银行,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一家或若干家独立的银行的股票。

(4)连锁银行制。是指由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实行连锁经营的制度。

16、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

答:(1)性质: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企业。(2)功能: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具备信用创造功能;提供金融服务。

17、简述货币进行层次划分的意义及划分依据。p247

意义:4个有助于

1、中央银行掌握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摸清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的脉搏,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

2、中央银行分别了解不同货币领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

3、中央银行掌握货币政策在不同货币层次中的传递机制,弄清货币政策通过不同货币层次影响经济的方式和程度,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

4、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层次之间的数量变化,分析市场动向和经济变化趋势,正确估计前期货币政策的效果,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

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18、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应具备哪些条件?又受哪些因素制约?p251

前提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2、非现金结算制度

制约因素:超额准备金,现金漏损,存款结构的变化。

19、简述小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1)需求拉上(2)成本推动(3)供求混合推动

(4)经济结构变化

a)需求转移: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需求转移到其他部门,而劳

动力和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

b)部门差异:经济部门之间由于劳动生产率、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方面

存在差异,但货币工资增长率却趋于一致,加上价格和工资的向上刚性,

从而引起总体物价上涨。

c)部门开放: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通过一系列机制的传递,开放经济

部门的产品价格会随之上涨,而非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也随之提高。

(5)过度的货币供给a、财政原因 b、信贷原因

c、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20、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具体内容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有的相互矛盾,有的呈一致性。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两者反相关。

2)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物价上升。

3)国际收支平衡与物价稳定。当一国经济对进口依赖性较强时,减少逆差与稳定物价的矛盾比较突出。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两者关系不确定。

5)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两者呈一致性。

三、计算题(13)

1、某项目计划在未来20年中每年末投资5万元,若市场利率为8%,试用复利方法计算:

(1)与其投资效果等价的现在一次性投资规模;

(2)最终实现的投资效果。

解:一次性投资规模:按普通年金现值公式

PV=A[1/r-1/r(1+r)n ]

=50000×[1/8%-1/8%(1+8%)20] =50000×9.8181=490905

最终实现的投资效果:按普通年金终值公式

FV=A[(1+r)n -1]/r

=50000×[(1+8%)20-1]/8%=2288098元

2、某国债面额1000元,期限为10年,息票率为5%,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当市场利率为7%时,估算国债价格;若利息是每半年支付一次,市场利率为8%时,估算国债价格。

解:(1) 每年固定利息=1000×1×5%=50(元),设价格为P ,则

101010%)71(1000%)71%(71%)71(50+++-+?=p

=50×7.0236+1000×0.5083=859.48(元)

(2)半年付息一次,每次25元,市场利率=8%/2=4% 则

202020%)41(1000%)41%(41%)41(25+++-+?=p

=25×13.5903+1000×0.4564=796.16(元)

3、假设某年的名义利率为3.25%,物价上涨率为3.5%,若只考虑物价上涨对本金的影响,该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若考虑物价上涨导致本金和利息均贬值的条件下,该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

解:(1)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3.25%-3.5%=-0.25% (2)%24.0-1-%

5.31%25.311-11=++=++=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4、假设一笔贷款为50万元,期限为3年,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贷款利率为8%,试分别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该笔贷款到期的本利和。

解:

单利法: 贷款到期的本利和s=p (1+r.n ),由题意得

S=50×(1+8%×3)=62(万元)

复利法:贷款到期的本利和S=P(1+r)n , 由题意得

S=50×(1+8%)3

10

102%)71(1000%)71(50...%)71(50%7150++++++++=

P

=50×1.2597

=62.985(万元)

5、某债券的息票利率为8%,面值为1000元,期限5年,采用平价发行,求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解:

设到期收益率为i, 债券面值为F ,每年债券利息为C ,债券发行价为P, 因债券平价发行,故债券发行价等于债券面值,即P ,=F=1000

C=1000×8%=80, 由公式: n n i F i C i C i C i C P )

1()1()1()1()1(321+++++++++=

得55432)1(1000)1(80)180)1(80)1(80

)1(801000i i i i i i +++++++++++=( 55555

55)1(1)1(1000)1(1)1(80)1(1000)1(1)1801000i i i i i i i i i +-+?=+-+?+++-+?=(

得i=8%

6、某贴现债券期限3年,面值为100元,销售价格为80元,求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解:由贴现债券到期收益率公式1-=t P

F i 得 180

1003-=i =7.72%

7、某公司发行债券面额为1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8%,单利计息,每满一年付息一次,现以950元发行价格向社会公开发行。求:

(1)投资者在认购债券后到期满时可获得的到期收益率。

(2)若投资者在认购后持至第3年末以995元市价出售,则该持有者持有期的收益率为多少?

解:

(1)每年固定利息=1000×8%=80(元),发行价格即认购价格为950元, 在单利计息的情况下,债券认购者到期收益率为:

950

5580950-1000]-[÷?+=÷?+=÷+=)(认购价格

剩余年数剩余年数票面利息认购价格)(面值认购价格

剩余年数利息)(溢价收入到期收益率(认购者)

=9.47%

(2)投资者在认购后持至第3年末以995元市价出售,则该持有者持有期的收益率为:

–=10%+?=?995950803持有期收益率9503

8、假设某债券期限为4年,息票收益为50元,债券收益率为5%,债券到期收回本金1000元,则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多少?

解:由债券价格公式n n i F i C i C i C i C P )

1()1()1()1()1(321+++++++++=

得: (元)(1000%)51(1000%)51%(51%)51504

44=+++-+?=P

9、如果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总准备金为160000亿元,流通中现金为100500亿元。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21%,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12%,通货比率为18%,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为30%,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6%。

请根据上述资料解答以下各题:

(1)分别计算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狭义货币供给量M 1

(2)分别计算活期存款总额、定期存款总额。

解:

(1)基础货币B=C+R=100500+160000=260500(亿元) 货币乘数m 1=(1+c)/(r d +r c t+e+c)=(1+18%)/(21%+12%*30%+6%+18%) =2.43 货币供给量M 1=m 1·B=2.43×260500=633015(亿元)

(2)活期存款总额D

由M 1=C+D 即D= M 1-C=633015-100500=532515(亿元)

定期存款总额D t t=D t /D 即D t =t*D=30%*532515=159754.5(亿元)

10、假设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20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为8000亿元。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3%,现金漏损率为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为0.2,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2%。

试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狭义货币供给量M1分别是多少?

(2)如果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均提高1%,则货币供给量M1有何变化

11、假设某商业银行吸收了1000元存款,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且该银行持有6%的超额准备金,现金漏损率为10%,试问:

(1)存款乘数为多少?

(2)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为多少?

(3)货币乘数为多少?

解:P表示原始存款,D表示活期存款总额,K为存款乘数

m表示货币乘数。r 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由题意得:P=1000元r d =20% c=10% e=6%

(1) 存款乘数:K=1/(r d+c+e)

=1/(20%+10%+6%)

=2.78

(2)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即派生存款为:

△D=D-P

= K×P - P

=2.78×1000-1000

=1780(元)

(3)货币乘数:

m1=(c+1)/(c+r d+e)

=(10%+1)/(10%+20%+6%)

=3.06

12、假设某地区基础货币为10000亿元,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20%,现金漏损率5%,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为40000亿元,试计算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和活期存款准备金。

解:B表示基础货币。D表示活期存款总额;商业银行准备金为R r d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E为超额准备金,R d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 t 为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

(1) 活期存款准备金:R d= r d×D =20%×40000=8000亿元

(2)超额准备金:由R= R d + R t +E

得E=R -R d - R t…………………………….①

由B=C+R=c×D+R,即

10000=5%×40000+R,故R=8000亿元,代入①式得

E=R -R d - R t

=8000 -8000 -R t

所以,E=- R t

因为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 t≥0 ,E≥0

所以,超额准备金E=0

13、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现金为5000元,支票存款为15000元,超额准备金为1000元,试计算: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解:

设B表示基础货币。D表示经过派生的活期存款总额;m表示货币乘数。r 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 d表示法定准备金,R表示准备金,

c表示现金漏损率,C表示现金,e表示超额准备金率,E表示超额准备金(1)现金漏损率: c=C/D=5000/15000=33%

(2)超额准备金率: e = E/D=1000/15000=7%

(3) 法定准备金: R

d =D×r

d

=15000×10%=1500元

(4)准备金: R =R

d

+E =1500+1000=2500元

(5) 基础货币: B =C + R =5000+2500=7500元

(6) 货币乘数: m

1

= M/B

=(C+D)/B

=(5000+15000)/7500

=2.67

四、论述题(8)

1、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答: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以市场为基础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货币流、人才流、信息流都要以信用的存在为基础。信用对经济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它可能引发信用风险、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

(1)信用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①从信用的产生和形成看,信用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市场经济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就是信用经济的形成过程;②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完善的信用制度上的经济,与信用经济唇齿相依;

③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信用不仅是市场经济的行为规则,更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无价的社会资本。

(2)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②信用是延续和扩展市场的基本动力;③信用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④信用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⑤信用是降低经济交易成本和加速资本周转的重要工具⑥信用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从信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2、试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答:

(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①总体目标:是要形成以中央银行调控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反映市场资

金供求的市场利率为主体的利率体系。

②实现利率市场化须三个阶段:

第一步是提高利率;第二步是完善利率浮动制;第三步是实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

在最后阶段,有效措施是增加可交易金融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使金融资产多样化,然后先使这类非存、贷款品种利率自由化,通过其与银行存、贷

款的竞争而最终放开银行贷款利率,并进而放开银行存款利率。

(2)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首先从发展货币市场入手,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形成一个更为可靠的市场利率信号,进而以这一市场利率为导向,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扩大浮动范围,促进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最后逐步放开存款利率。

(3)结合实际——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第三阶段,即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资产多元化来推进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3、论述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

答:

(1)提供金融服务,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即减低搜寻和核实成本、监督和审计成本、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等各种成本。

(2)充当信用中介,进行资源配置的功能。金融机构通过自身信用活动和金融市场,充当经济主体之间、货币借贷者之间的中间人,积聚社会资源,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3)风险分担与管理功能。金融体系通过理财产品设计、信息提供、金融交易等方式,与经济主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分担。

(4)处理与传递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功能。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优势获取,处理各种信息,并通过对风险的识别、控制与管理,防止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后果。

(5)公司治理功能。金融体系通过股票市场能提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机制,并以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融为一体。

4、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是如何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二)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5、试从银行角度论述实行金融混业经营体制的优势及可能带来的弊端。

答:

首先,混业经营的优势:

(1)混业经营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

(2)混业经营使银行机构扩大和向更多的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银行可以获得经济集中的利益和竞争优势。

(3)混业经营通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可以使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最小化。(4)混业经营有利于银行充分挖掘现有销售网络的资源潜力。

(5)混业经营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多样化,进而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

其次,混业经营的弊端或负面影响:

(1)业务经营的多元化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

(2)可能加剧金融业的集中与垄断;

(3)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

(4)可能加剧证券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6、试述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为什么商业银行成为各国金融当局监管的核心?

答:

(1)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要功能

①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受信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银行的资金来

源;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又通过授信业务,把资金投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银行资金运用。

②支付中介。商业银行作为货币经营机构,具有为客户保管、出纳和代理支付货币的职能。

③信用创造。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运用所吸收的活期存款进行贷款或投资,通过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过程,形成存款货币的成倍扩张或收缩。

④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过程中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凭借这些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它服务。

(2)商业银行的重要地位:是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主体。

商业银行既是货币市场最大的买家,也是最大的卖家,其业务活动对资金供求和利率形成产生关键作用,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动态。

7、中央银行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请你谈谈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答:

(1)中央银行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①避免出现政治性经济波动的需要;②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③为了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④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地位与业务的需要。

(2)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①货币政策自主权的问题:为充分发挥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实现币值稳定的目标,必然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保持很高的独立性,能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②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a、在行政关系上,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都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不存在隶属关系,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在组织上保证了人民银行对财政部的独立地位;b、在资金关系上,《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从法律上基本割断了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③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政府其他部委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表现在:一是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提供贷款或担保;二是通过组建政策性银行划清政策性贷款与商业性贷款的关系,堵住了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与政策性贷款的路子,堵住了政府各部委以“政策性贷款”向中央银行要贷款的路子;三是在法律上明确了中央银行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权。

④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行政、人事、业务等方面受总行垂直领导,地方政府可以监督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但不得干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正常的业务活动,从而维护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独立性。当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也要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

8、试论述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居民是如何分别决定和影响货币供给的。

中央银行:

1、基础货币

由于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供给的,表面上看,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然而这种控制是相对的,因为中央银行控制流通中现金部分的能力并不强,最终受制于社会各经济主体的现金需求,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则更体现了中央银行控制的相对性。

2、法定活期存款准备率和定期存款准备率

通常,中央银行对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和定期存款准备金率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但存款准备率变动对经济的震荡影响较大,故中央银行对这一工具的运用比较谨慎。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二是调节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规模。一般而言,超额准备金越多,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供给量也越小。反之则货币供给量越多。

企业及公众:

1、流通中现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与货币乘数有关,而直接取决于公众的意愿,间接受到多种经济条件的影响。流通中现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提高,会使货币乘数变小,当基础货币不变,会降低货币供给能力。反之,该比率降低则会放大货币乘数,从而使等量基础货币能够支持更多倍数的货币供给。

2、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直接取决于公众的资产选择,间接受收入或财富、利率水平和结构、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与货币乘数呈正相关关系,进而也正向地影响货币供给量。

政府:政府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上。当财政出现赤字,政府就要予以弥补。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增加税收、发行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这些措施最终将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 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 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 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 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 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 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 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 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重点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并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3、货币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分为金属货币制度与信用货币制度。 4、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5、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6、平行本位制: 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不加限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7、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小的货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货币给驱逐出去,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8、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汇兑平价体系、固定汇率、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并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的体系。 9、牙买加体系: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国际储备多元化、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体系。 第二章 1、信用: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的借贷行为。 2、利息: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使用贷款的代价。 利息的作用:①有利于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建设; ②有利于促进企业节约资金; ③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 ⑤有利于银行本身企业化经营与金融事业的发展。 3、市场利率:随供求规律等市场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4、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5、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 6、可贷资金理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 7、期限结构理论:是指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债券的收益曲线来表示。第三章 1、存款型金融机构:存款型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吸收各种存款而获得可利用资金,并将之贷给需要资金的各经济主体及投资于证券等以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 2、契约型金融机构:指与投资者签订契约,并根据契约进行风险和利润分配的金融机构。 3、投资型金融机构:是在直接金融领域内为投资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或直接参与投资活动的金融机构。 第四章 1、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在金融市场向盈余单位或资金供给者出售有价证券,直接向后者进行融资的方式。 2、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获得英语单位或资金供应者多余资金的融资方式。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复习1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复习 1.金融市场的种类。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对金融市场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票据市场、证券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3)现贷市场和期货市场 (4)地方性、全国性、区域性以及国际性金融市场 2.现贷市场和期货市场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区别? 答:现货割的。所以,期货的大户机构往往是现货和期货都做的,既可以套期保值也可以价格投机。普通市场(Spot Markets) 是指对与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工具市场相对的市场的一个统称。现货市场交易的货币、债券或股票是衍生工具的标的资产(underlying instruments)。在外汇和债券市场,现货市场指期限为12个月左右的债务工具(如票据、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的交易。 期货市场:是进行期货交易的场所,是多种期交易关系的总和。它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度组织化和高度规范化的市场形式。既是现货市场的延伸,又是市场的又一个高级发展阶段。从组织结构上看,广义上的期货市场包括期货交易所、结算所或结算公司、经纪公司和期货交易员;狭义上的期货市场仅指期货交易所。 区别:期货是相对现货而言的。他们的交割方式不同。现货是现钱现货,期货是合同交易,也就是合同的相互转让。期货的交割是有期限的,在到期以前是合同交易,而到期日却是要兑现合同进行现货交投资人往往不能做到期的交割,只好是纯粹投机,而商品的投机价值往往和现货走势以及商品的期限等因素有关。 3.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答:(1)市场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 ①政府。政府部门是一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在货币市场上,政府通过发行国库券借入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各国政府主要利用发行国债满足资金需求。 ②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要根据货币流通状况,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通过有价证券的买卖,吞吐基础货币,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在参与金融市场运作过程中,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宏观经济运行以及政府的政策需要为已任。 ③商业性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充当资金的供给者、需求者和中介人等多重角色。 ④企业。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资金需求者,同时也为市场提供巨额、连续不断的资金。 ⑤居民个人。居民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资金供给者。 (2)金融工具。从本质上说,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就是货币资金,但由于货币资金之间不能直接进行交易,需要借助金融工具来进行交易,因此,金融工具就成为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载体。金融工具一般具有广泛的社会可接受性,随时可以流通转让。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能分别满足资金供需双方在数量、期限和条件等方面的不同需要,在不同的市场上为不同的交易者服务。 (3)金融工具的价格。在金融市场上价格发挥着核心作用。 (4)金融交易的组织方式。受市场本身的发育程度、交易技术的发达程度、以及交易双方交易意愿的影响,金融交易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组织方式:一是有固定场所的有组织、有制度、集中进行交易的方式,如交易所方式;二是在各金融机构柜台上买卖双方进行面议的、分散交易的方式,如柜台交易方式;三是电讯交易方式,即没有固定场所,交易双方也不直接接触,主要借助电讯手段来完成交易的方式。这几种组织方式各有特点,分别可以满足不同的交易需求。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上这几种组织方式应该是并存的,彼此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 4.简答:金融市场的功能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2009-04-19 23:03:04)标签:杂谈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8、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9、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20、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21、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题型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其构成是货币制度和货币制度类型。 2.直接融资:是指资金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双方通过金融机构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3.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B=P*R(B:收益P:本金R:利率) 4.消费信用:指由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方式:赊销和预付。 国家信用: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 5. 远期合约:合约双方约定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和方式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权合约: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期间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6.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通常指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通货两者之和。 B=R+C B表示基础货币,C表示流通中的通货,R=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m=△Ms/△B, m表示货币乘数, △Ms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B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化值。 7. 法定准备金率: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该比例称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8.原始存款:一般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

西农货币银行学复习题

第一章货币 一、填空题 1.私有制和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2.最具危机性的货币职能是。 3.在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4.一般等价物能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 5.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一国货币必须具有性。6.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 8.使金属货币可由货币符号代替的货币职能是。 10.在各种金本位制中,本位制是最典型的。 11.“十足的货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是指货币的达到法定标准;在信用货币条件下的含义是。 12.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必须通过来完成。 13.必须由“十足”的货币来执行的货币职能是和。15.金属货币只要褪去民族的外衣,就可以自动取得的职能。 16.区别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的根本标准是看能否执行职能。17.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不受损失及时转化为的能力。 19.金银复合本位制阶段出现的金贵银贱现象导致本位制向双本位制转化。 20.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二、判断改错题

1.在价值形式变迁过程中,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2.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是贵金属的金属铸币制。 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最基本的货币职能,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5.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所以不管什么形式的货币都可以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6.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区别的根本标准是能否直接购买。 7.在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确定原则中,可控性是可测性的前提。 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中,币材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都是无限法偿的货币。 三、单项选择题 1.体现价值形式发展质的飞跃的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货币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作用体现在()。

《货币银行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1、科学的货币本质观是(C ) A、货币金属说 B、货币名目说 C、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 D、国家的发明创造 2、(A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平衡项目 D、错误与遗漏 3、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C ) A、马克思的利率论 B、流动偏好论 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4、在我国,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是( A )。 A、同方向 B、反方向 C、无任何直接关系 D、A与B都可能

5、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 C )。 A、原始存款 B、定期存款 C、活期存款 D、储蓄存款 6、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B )。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7、信用是( D )。 A、买卖关系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8.下列变量中( C )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 B、利率 C、税率 D、汇率 9、“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 D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经济部门 B、金融部门 C、经济与国家发展 D、金融与经济发展 10、《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B )。 A、5% B、8% C、4% D、10% 11、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C)。 A、溢价 B、平价 C、折价 D、竞价 12、商品的价格( A )。 A、是商品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B、同商品价值成反比 C、

货币银行学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货币银行学》历年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一套2008、12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A、马克思的利率论 B、流动偏好论 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2、银行作为一种企业,与工商企业有共同点,表现为() A、活动领域相同 B、经营的对象相同 C、经营活动的目的相同 D、资金来源相同 3、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4、信用是()。 A、买卖关系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5、下列变量中,()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 B、利率 C、税率 D、汇率 6、《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A、5% B、8% C、4% D、10% 7、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它成立于()。 A、1765 B、1921 C、1694 D、1473 8、“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规律出现的货币制度是( ) A 、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 、跛行本位制D、银本位制 9、1984年以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 A、单一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C、跨国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10、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时() A、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 B、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下降 C、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上升 D、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 11、以下属于短期信用工具的是() A、政府公债 B、国库券 C、企业中长期债券 D、股票 12、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 A、再贷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存款业务 D、货币发行 13、下列哪个属于间接融资() A、商业信用 B、发行股票 C、发行债券 D、银行贷款 14、集中存款准备金,体现了中央银行什么职能()

货币银行学练习题

货币银行学练习题 第一章 判断题: 1、与货币的起源密不可分的是贫富分化。 2、价格标准是各种商品在质上同一、在量上可以比较的共同基础。 3、用纸做的货币,比如银行券和国家发行的纸币,在性质上都是一致的。 4、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5、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的货币。所谓流通中的货币,指的就是这两者的总体。流通中的任一货币,往往是交替地发挥这两种职能。 6、在现在的经济文献中,“流动性”指的就是货币。 7、在铸币铸造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登上历史舞台,产生了自由铸造制度。所谓“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按照自身的意愿私自铸造。不定项选择: 1、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是以如下哪种理论为依据的? A、货币价值论 B、货币数量论 C、国家政权决定论 D、劳动价值论 2、马克思主要是通过分析如下哪一要素的发展,来揭示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的? A、经济体制 B、使用价值形式 C、价值形式 D、社会形态 3、与货币的起源密不可分的是: A、私有制 B、社会分工 C、贫富分化 D、商品交换 4、不同商品在量上可以比较、在质上同一的共同基础是: A、价格标准 B、使用价值 C、价值 D、价格 5 、属于物物的直接交换的价值形式包括: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特殊的价值形式 C 、简单的价值形式 D 、扩大的价值形式 6 、最初的货币所采取的形态是: A 、金币、银币 B 、牲畜、皮革、烟草 C 、纸币 D 、银行券 7 、货币的各种职能都是从现实的货币出发来描述的,但可用货币符号来代替的是: A 、流通手段 B 、价值尺度 C 、储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8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最初是导源于: A 、支付工资 B 、商品赊销 C 、吸收存款 D 、发放贷款 12、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价值符号 B、现实的货币 C、信用货币 D、观念上的货币 13、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支付手段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A、信贷收支 B、支付工资 C、财政收支 D、大额交易 14、以下属于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银行吸收存款 B、汽车购买 C、工资支付 D、商品购买 15、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包括对: A、世界货币的需求 B、储藏手段的需求 C、流通手段的需求 D、支付手段的需求 第二章 三、判断 1 、信用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 (interest) 。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2 、高利贷者除了货币需要者的负担能力和抵抗能力以外,再也不知道别的限制。 3 、个人的货币收入总额,通常情况下就是个人可以支配的货币收入。 4 、银行券无非是向银行家开出的、持票人随时可以兑现的、由银行家用来代替私人汇票的一种汇票。 四、不定项选择

货币银行学考试必过重点

货币银行学重点 一、货币形式演进 1、实用货币或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货币演变的最初形态。商品货币从形态上来讲是指用商品充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 2、金属货币: (1)贵重金属货币的产生:A、价值比较高;B、易于分割;C、易于保存;D、便于携带。 (2)称量货币: (3)铸币: 3、代用货币:是指替代金属货币流通并可以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4、信用货币:又称不兑换货币,是指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面值),并不能与贵金属兑换的货币,是一种债务性货币。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主要有辅币、纸币、银行券和支票存款四种形式。 5、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付机制。 二、货币制度的内容 1、货币制度的概念:是指国家做出的关于货币本身及其流通的法律性规定。货币制度是国家权威介入货币流通的结果。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币材的确定;(2)货币单位的确定;(3)货币种类;(4)货币发行与流通;(5)货币支付能力;(6)金准备。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是本位币、足值货币,可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金银复本位制:从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金属货币的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实际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实际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 3、金本位制:以黄金为币材,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金币为本位币;金币自由铸造,参加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代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金准备全是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4、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发行的银行券作为本位币流入流通;规定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的兑换比例,并在该国存放黄金或外汇作为平准基金,以便随时用来稳定法定的兑换比例;银行券不能再国内兑换金块,居民可按法定比率用本国银行券兑换实行金本位国家的货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 5、信用本位制: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流通的是信用货币;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在国内不能兑换金属,输出国外也不能兑换;货币的发行不受黄金数量限制,其流通基础是人们对政府维持币值相对稳定的信心。 四、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1、构成: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三大基本要素。 2、功能:(1)资金流动的功能;(2)支付结算功能;(3)聚集资源的功能;(4)管理

2013-2014学年二学期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C卷)20140324104121答案

黑河学院2013-2014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C卷)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 专业:xxx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56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8小题,共24分) 1、货币供给 答案:是一动态概念,是指货币供给主体——银行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2、货币需求 答案: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3、实际货币需求 答案: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需求 4、原始存款 答案:商业银行吸收到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5、货币流量 答案: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中货币流通的总量,它是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6、货币购买力指数 答案: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货币实际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7、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答案:由于总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速度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 8、消费者价格指数 答案:是指一定阶层的居民根据其消费习惯,选定若干生活必需品和服务项目,计算这些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费用,并考察它们在时间上的变动。 二、填空(11小题,共11分) 1、货币流通容纳量弹性实际上是()的表现形式。 答案:市场供求弹性 2、根据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的分析,货币可划分为()和()两大类。 答案:货币当局的负债(通货)、商业银行的负债(银行存款)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 答案:货币供应量 4、存款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越()。 答案:小 5、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财富总额可以用()作为代表性指标。 答案:恒久收入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doc

货币银行学资料 名词解释: 1信用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将集中的资金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P192 2货币供给:.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3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要。 4货币乘数:说明增加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供给可相应引起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增加 5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P288 6派生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 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或称存款货币银行)内直接形成的 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活动形成的派生 存款量,应是由贷款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 7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 8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P358 9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主要类别: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业务。 10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的总体上研究货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一般而言,货币供求(大致)相等就称之为均衡,用公式来表示,即: ? Ms = Md 式中,Ms为名义货币供给量,Md为实际货币需要量。必须指出,这里的“=”并非纯数学概念。 1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情况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判断分析、简答、论述、案例 复习重点: 第一章货币 一、货币源于交换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交换过程的矛盾—导致价值形式有独立的必要—一般的等价物形式—发展到完成形式—货币产生 二、原始性货币的缺陷及其不便之处 1、不具备形式统一、质地均匀的特性 2、不具备坚固耐用和便于携带的特点 3、不便于化整为零 4、不具备价值稳定的特点 三、货币的职能及其基本含义 1、交易媒介(流通手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就是媒介商品交换。这一职能是货币的原始职 能或基本职能。特点:现实的货币 2、价值标准(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工具,成为价值的计量 单位。特点:可以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3、价值贮藏:由于货币是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成为价值贮藏的手段(退出流通,形成贮藏)。 特点:不必足值,币值相对稳定,被普遍接受 4、延期支付职能,即货币用来表示债务的标准。特点:是补足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是价 值单方面的让渡。其对经济的影响包括:①克服现款交易限制;②更易形成脱节,造成危机 5、世界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特点:具有综合性职能 三、信用货币:由货币当局发行,作为商品本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并且不能用以兑现商品的货币称为信用货币 四、货币本位制 1、含义:指法律规定以何种实物货币作为本位货币,并且规定货币本位与该实物货币保持 固定的关系 2、类型:银本位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 3、复本位制: (1)含义:指白银和黄金都是本位货币,并且可以按规定的金银价格比率买金卖银的制度(2)“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又称为“格雷欣姆定律”。它是指定价过高的劣币把定价过低的良币驱逐出货币流通市场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金银之间的铸造比率与金银之间实际的价值比率不一致。 4、金本位制(形态)包括:金币本位制(典型)、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国际金汇 兑本位制 五、金融资产是指各个经济主体持有的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 (1)完全流动性资产是指现金和活期存款,即最狭义的货币,这种金融资产具有百分之百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1.货币的定义。 ①本质定义:货币是一个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②职能定义: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2.货币的职能及各自的含义。 ①价值尺度:指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③货币贮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 ④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3.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⑴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⑵构成:①货币材料的确定;②货币单位的确定;③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④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⑤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⑥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4.商业信用的含义、作用以及局限性。 ⑴商业信用含义: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具体而论,对于商业信用的卖方提供者 的买方提供者来说,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稳定货源、稳定供需关系;对于商业信用的卖方与买方接受者来说,其主要作用均表现为缓解资金短缺的困难; 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的影响。 ②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③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受生产和商品流转周期的限制,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④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企业之间。⑤此外,它还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等 5.银行信用的含义。 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6.消费信用的定义。 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 7.利息率以及利率的种类。 ⑴利息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⑵种类:①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②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③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④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⑤年率、月率、日率;⑥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8.单利与复利的含义。 ⑴单利:是一种对利息不再付息的方法 ⑵复利:是一种将上期利息转为本金并一并计息的方法 9.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关于利息率的变化范围。 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10.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⑴平均利润率⑵资金供求状态⑶国家经济政策⑷物价水平⑸国际利率水平 11.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⑴交易的对象⑵交易的主体⑶交易的工具⑷交易的价格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2、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3、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4、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 5、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买卖的价格。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6、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主要形式有商业票据、银行券等。 7、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8、金融工具: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9、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0、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11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12、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13、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4、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即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15、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6、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17、银行信用——信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8、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金融压制。 19、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证券行市是证券收益的资本化。 20、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率。 2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每小题2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纸币所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Χ) 2、支付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Χ ) 3、由于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Χ ) 4、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Χ ) 7、“金融二论”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和干预。(√) 8、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10、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Χ) 11、货币政策诸目标更多地表现为目标间的一致性。(Χ ) 12、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一般价值形式。(Χ ) 13、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之一在于,中央银行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从事货币经营业务。(Χ ) 14、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Χ ) 15、通货膨胀使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人人都蒙受损失,无人受惠。(Χ ) 16、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可用金融资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表示。(√ ) 17、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为: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了金融产业发展能力和金融作用力。(√ ) 18、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 19、票据虽有本票、汇票、支票之分,但需要承兑的票据只有汇票一种。(√ ) 20、纸币之所以能充当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就有价值。(Χ ) 21.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Χ) 22.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Χ) 23.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Χ) 2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Χ) 25.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性。(Χ) 26.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Χ) 27、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 28、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 29、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0、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 1、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1)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1)货币化程度低下。 (2)金融发展呈现二元结构。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 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 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第五章金融市场 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 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 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 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 、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 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需 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被贮藏起来),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价值的单方面转移,通常在商品赊销,延期付款,工资,租金房租以及其他领域),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时所发挥的职能)。货币的各个职能都是随着商品流通以及其在矛盾和时间顺序而逐渐形成的。 2.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 3.货币制度的基本容: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货币金属是货币制度的基础)通 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 4.本币与辅币:本币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具有以下几 个特点①本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②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③可以自由铸造和自行熔化和超差兑换;辅币是指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交易和找零之用。其特点有①其包含实际价值小于名义价值②有限法偿能力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 5.纸币:是指银行和政府发行并依靠其信誉和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6.黄金储备制度用途:即金准备制度。其作用有a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 b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金属流通的准备金c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7.货币制度的演变(4个阶段):银本位制度(以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它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主要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又称格雷欣法则,是指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和名义 价值相背离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第二章信用和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