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复习资料有答案

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复习资料有答案
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复习资料有答案

《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劳动关系体现为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关系,处于劳动过程不同地位的人通过劳动关系体现社会经济地位。具体说明了( B )。P8

A.劳动关系是剥削制度的产物B.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体现

C.劳动关系体现整体性特征 D.劳动关系是平等的社会关系

2、雇主与雇员在生产过程中一般表现为合作,其根本原因是( C )。P15

A.雇主强迫工人参加劳动 B.政府保护雇主利益,政府具有倾斜性

C.使雇员获得满足感 D.法院调解劳动关系的作用

3、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冲突的实体性范围一般是因工资、劳动条件、劳动时间所引起的争议。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D )。P16

A.自由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性 B.雇主和雇员权利、义务的不平等

C.工资与努力程度之间的动态博弈D.雇主与雇员客观存在的利益差异

4、政府在劳动关系主体中,特别是当雇主与雇员发生争议时所扮演的角色体现在( C )P12

A.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B.通过立法影响劳动关系

C.有效服务的协调者D.管理雇员的不法行为

5、工会在企业着力保护雇主权利的同时,其核心作用及重点目标是( D )。P19

A.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安全 B.向雇员制服今年的工资和福利

C.为员工提供工作安全 D.通过签订集体协议保护工会和雇员的权益

第二章

1、19事迹上半叶,资本主义的经济处于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家千方百计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一时期劳资关系矛盾的焦点是( C )。P26

A.资本家提高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B.加速生产效率条件下剥削程度

C.以争取劳动条件改善所展开的尖锐化阶级斗争 D.自由放任

2、现代市场经济时代,特别是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是( D )。P29

A.工会组织广泛建立,开展有组织的斗争 B.罢工——谈判——生产——罢工

C.政府改变了劳资关系政策D.争取民主参与权缓和矛盾,加强合作

3、马克思义认为: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D )。P41/42

A.企业实现规模效应 B.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C.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D.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剥削制度

4、马克思认为资产阶段的目标是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家认为追求高额利润是巩固发展资本主义的必然前提,而经济危机只是阶段性的经济现象。从中领会马克斯理论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冲突是( C )。P39-46

A.工人与资本家权力不对等性 B.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与灭亡的规律的不同结论

C.是否承认剩余价值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D.阶级对立

5、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 C )。P49

A.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B.韦伯的组织管理论

C.泰罗的科学管理论 D.梅奥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

6、马约尔强调管理的五大职能,泰罗强调管理的是一份完全的观念革命,从而,可以看出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是( D )。P50

A.计划是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B.组织与控制是计划得以贯彻实施的保障

C.由计时工资转向计件和定额 D.劳资合作代替对抗斗争

第三章

1、按照系统的观点,劳动关系课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种。分析下列哪种环境具有直接可控因素( D )。P61

A.经济环境 B.技术发展环境 C.价值观念D.工会作用环境

2、劳动关系体现为经济关系主要从市场的变化、技术进步和就业结构的改变发生影响。其中,经济环境主要包括( C )。P65

A.职工工资收入的改变 B.分配不会与失业率提高

C.经济体制与市场变化状况

3、劳动关系的变化,主要由增加剩余价值与提高劳动强度引发的诸多矛盾。资本家为了减少矛盾的发生主要采取的方法是( C )。P75

A.缩短劳动时间 B.增发奖金,调动积极性

C.实施技术变革,改善劳动环境 D.实施定额管理,扩大自由空间

第四章

1、劳动者的权利包括就业权、获得报酬权、劳动休息与保护权、教育培训与参与权和组织权。那么劳动者权利的本质属于( B )。P82

A.政治权利B.经济权利 C.法律保护权 D.就业自由权

2、英国《工会与劳资关系条理》规定:工会是公认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 B )。P101

A.改善会员的就业条件B.形成劳资双方的行为规范

C.技术劳动的结合 D.提高其经济地位

3、工会是其会员谋取利益的权益维护团体。只能是组织和本质特征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工会的首要职能为( C )。P102

A.通过集体谈判,民主参与促进民主权利实现的政治职能

B.通过三方机制对话渠道构建伙伴关系的社会整合职能

C.为会员谋求工资、就业、安保等经济利益的经济职能

D.特定条件下的座位自身解放手段的阶级动员智能

4、海曼指出经济性工会锁定市场,整合性工会关注社会,激进反抗性工会注重阶级。工会要存活必须与其他机构和利益群体共存。由此得出:工会的本质特征是( D )。P103

A.强调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工会 B.经济主义工会

C.区域性工会 D.社会整合载体的工会

5、下列工会行为符合“韦伯五分法”经典的谈判行为是( B )。P104

A.有助于建立工会内部的福利制度

B.与雇主协商薪酬、福利、工时、工作条件标准的事务性活动

C.通过立法建议,监督法律执行

6、工会可以促进工人被公平、公正的对待。工会成为工人参与工作决策的重要渠道,表明了工会实现了( B )作用。P105

A.工会在总体上提高了工人工资、福利水平 B.推动了产业民族进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C.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可能 D.维护社会公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7、工会得核心力界定为( C )。P110

A.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B.协商停工、怠工事件的合理解决办法

C.通过民主权利实现整体经济利益的保障 D.组织职工参与改革,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8、工会为增强企业活力、稳定劳动关系所负有的基本职责是( A )。P108

A.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B.促进资方满足劳动者的合法要求

C.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D.与雇主协调劳动关系相关事项

9、法人是法律承认的社会集团性组织。工会是法人主体中的核心组织,其所富有的法人义务应该是( C )。P112

A.关心职工生活、全心全意地位职工服务

B.教育职工提高素养

C.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

D.组织职工参加业余文体活动

10、工会在签订集体合同中应发挥的主导性作用是( D )。P115

A.帮助职工提供相关法律信息 B.协助企业制度经营计划指标

C.指导下级工会参与平等协商的艺术与方法 D.负责拟定集体合同草案并与企业平等协商相关事项

11、工会在劳动正义调解中应发挥的核心性作用是( B )。P116

A.协助职工方谋求最大利益 B.协调双方关系、消除矛盾、及时解决争议

C.巧妙地助长雇主权利得以实现 D.及时向劳动仲裁委申诉仲裁

12、产业革命造就了现代产业工人,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主要社会组织,在矛盾冲突中发展,在不同价值观的指导下应该形成( C )。P118

A.单一工会模式 B.双向协调工会模式C.多元工会模式 D.折中式工会模式

13、在现代市场经济时代,我国劳动者阶层发展的主导趋势应该是( D )。P

A.形成独立阶层 B.目前已进入主流社会

C.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念 D.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阶层

14、盛水社会阶层的关键性标志应该是( C )。P93

A.成为独立的经济关系主体和法律主体 B.形成独特的文化阶层

C.有个体劳权上升为集体劳权D.具有对的民主和自由

15、工会最基本的活动基础应该体现在( D )。P119

A.争取政治权利,实现民主参与 B.争取经济权利,改善工资待遇

C.争取法定权利的全面实现D.围绕劳动关系解决工人的核心问题

第五章

1、雇主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具有( C )。P124

A.自由结社权 B.获得政府支持权C.组织和劳动指挥权D.闭厂权

2、雇主为了实现产品开发有效性、管理科学性、决策民主性,在集体劳权方面应该承担的义务主要是( D )。P127

A.保证工人安全与健康 B.提供职业培训 C.不得拒绝谈判D.实行民主参与

3、中国雇主组织的特点是( B )。P138

A.一元化B.多元化C.全国性 D.地方性

4、在我国雇主组织中,有一种团体是由工商业界企业自愿组合而成,其宗旨在于团结工业、商业界巨头,为改革开放、繁荣经济服务,他属于下列哪一个团体:( C )。P139

A.中国企联 B.中国外资企业协会 C.海南省总商会 D.商业俱乐部

第六章

1、您认为政府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关:( C )。P147

A.对企业下达指令的管理机关

B.政府是保护工人利益的服务机关

C.政府是指定、执行法律,为公民服务的综合性管理机关

D.政府是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的机关

2、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的5P角色是( B )。P150

A.立法者、管理者、仲裁者、收入调节者、谈判者

B.保护者、促进者、调停者、规划者、雇佣者

C.信息转播者、决策者、管理者、服务者、组织者

D.争议处理者、市场规划者、发号施令者、仲裁管理者、监督者

3、政府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C )。P151

A.组织与管理作用 B.规划与服务作用

C.平衡、协调与监督作用D.提供就业与政策支持作用

4、在以强大的独立的工会组织为核心,体现出社团主义治理思想时,政府介入劳动关系的模式是( C )。P155

A.市场个人主义 B.自由集体主义 C.谈判社团主义D.国家社团主义

5、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关注,主要视角应集中在( A )三个方面。P156

A.就业水平,劳动关系性质与收入分配 B.解决养老、教育、卫生服务

C.产业冲突、保险、监督 D.协调雇主关系、保护劳动权利、推进社会和谐

6、为维护良好劳动关系,政府在劳动关系实践中,处理产业冲突时应扮演的角色主要是( C )。P159

A.修订劳动力市场的政策 B.修订失业与收入政策

C.作为第三方提供调节和仲裁服务 D.实行最低工资立法

7、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出现了企业下岗职工,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姑就业压力时,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租用表现在( A )。P161

A.建立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失业救济的就业保障体系

B.在社会福利、劳动争议处理、职工民主管理提供服务

C.规范劳动法律制度

D.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

8、政府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保障措施应该是( D )。P167

A.教育、培训与就业指导 B.平衡雇主与雇员的利益偏差,保障和谐

C.协助企业推销劳动产品 D.制定劳动政策、组织实施与监督执行政策落实情况

9、政政府为了保证公民正常生活秩序、消除极端贫困现象,采取的重要方法是( C )。P158

A.构建产业行动中的公共利益 B.制订失业政策

C.实行最低工资立法 D.加强卫生事业及养老保障事业建设

10、政府为劳动关系服务作用主要表现在( A )。P151/152

A.提供法律、政策保障与信息咨询,为充分就业服务 B.为雇主提供产业开发信息

C.为雇员组织提供谈判信息资料 D.与国际组织促进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第七章

1、劳动法的本质是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权利,提升劳动者的地位,它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 )。P171

A.代表大众的普遍要求和社会进步的共同价值取向

B.代表雇主由自私自利走向开明

C.代表公认姐姐已经完全进入上层建筑领域,具有独立的人格地位

D.代表政府体现人民的意志

2、劳动法的核心价值取向是( B )。P171

A.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建立稳定的和谐关系 B.侧重保护劳动者获得劳动尊严

C.实行强制性规范为主的执法意识 D.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

3、劳动关系的协调功能是法律调整、三方协商、多方协调的机制,其中核心机制体现的功能性作用是( A )。P172

A.政府与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的有效协商,利于兼顾国家、雇主、劳动者的利益

B.利于劳动仲裁和法院执行

C.利于调动劳动关系内外的积极因素、解决多层性的复杂问题

4、企业实行在营业场所全部支付工人工资的做法,是依据( C )执行的。P177

A.直接支付和货币支付原则 B.优先支付和紧急支付原则

C.定地支付和全额支付原则D.定期支付原则

5、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程序是( B )。P184

A.查清原因,核定经济损失,提出处理建议

B.成立事故调查组织,查明原委,划分责任,按经济损失的额度和危害程度,对责任人或单位提出处理意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上报处理结果

C.一般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日

D.保护现场、抢救人员及财产,防止事态扩大

第八章

1、劳动合同是体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性协议。表示为( C )。P188

A.劳动权利的保障 B.发生诉讼的依据 C.确立劳动关系的凭证 D.支付报酬的参考

2、在表示劳动合同作用的诸项条款中,哪一条直接体现“劳动权”的保障:( D )。P189

A.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 B.人事管理的手段

C.维护劳动关系的保障 D.处理争议的依据和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保障

3、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的核心性原则是( C )。P194

A.目的、内容与程序的合法性 B.双方义务对等 C.合法、成心、平等协商

4、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步骤( B )。P195

A.议定工资标准,明确劳动条件,双方签署合同文本

B.提出要约、协商相关事项,双方在劳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

C.获取信息、应聘、就业约定,签订协议

D.防止其他人恶意竞争,马上就地签署合同

5、劳动合同变更的步骤应该有( B )。P201

A.提前一月告知,15内答复B.提出要求,作出答复,签订协议

C.变更方告知被变更方后由其自定 D.变更方在大会上宣布或通知本人

6、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方未按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处于罚金,一般应按( C )。P212

A.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60%—90%以下加付赔偿金

B.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30%—60%以下加付赔偿金

C.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50%—100%以下加付赔偿金

D.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80%—120%以下加付赔偿金

第九章

1、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的密切关系体现在( A )。P216

A.集体合同是集体谈判的直接目的的体现,和一种法律后果

B.集体谈判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C.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是一种利益的构架方式

D.集体合同是为了保证谈判的有效方式

2、集体谈判的特征表现为( C )。P218

A.体现了某项争议达到了和解 B.体现了主体者利益一致性

C.体现了法律地位的平等和劳资自治D.体现了劳动关系面临调整

3、劳动关系运行调整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 D )。P223

A.劳动报酬的保障 B.垄断权力的制约 C.多重功能的体现D.劳工权利的实现

4、集体谈判出现僵局致使谈判破裂的处理方式是( C )。P226

A.资方迫使工人参加劳动 B.工人破坏机器、消极怠工

C.调解不成劳资双方可以付诸产业行动 D.由劳动仲裁部门先行仲裁后法院提起诉讼5、工会组织和雇主组织构成集体谈判的主体,工会和雇主的主张有何不同( B )。P226 A.工会主张工人利益完全实现,雇主主张自身的权利充分发挥

B.工会一般主张集中化的谈判,雇主喜欢分散化的谈判

C.工会主张公认的民主与自由,雇主强调集中与纪律

D.工会左右雇主组织倾向工人利益,否则实行罢工

6、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了工会的权利范围是( B )。

A.在合作企业中工会有代表工人参与内部管理之权

B.在国营及合作经营的企业中,工会有代表工人参加生产管理和签订集体合同之权C.在国营企业中工会有代表工人生产管理和商品销售之权

D.规定了工人有监督资方平等待遇之权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发的时间及对集体合同制度标志性的意义( C )。P228

A.1979年,标志着集体劳动合同的合法性

B.1986年,标志着第一次以法典的形式规定了集体合同制度

C.1994年,标志着我国集体合同制度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D.2000年,标志着对工资协商发展的新特点

8、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C )。P233

A.法律规定分散过于原则 B.实施范围窄、缺乏权威性

C.立法层次低,缺乏操作性,责任不明确D.法典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第十章

1、企业规章制度的核心体现在( A )。P138

A.企业生产经营及其管理工作的行为规范 B.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约束劳动者行为的规则

C.企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规定 D.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2、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 C )。P241

A.职工民主参与,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劳动监督部门公布

B.职工民主参与,董事会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公布

C.职工民主参与,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备案、法人代表签署盖章,以文件形式公布

D.董事会拟定草案,职代会通过,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加盖章公章后公布实施

3、劳动行政部门审查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实质性作用体现在( B )。

A.履行法定责任B.行使监督职能 C.完成工作任务 D.保障企业权利

4、企业劳动规章制定的核心要点是( A )。P246/247

A.内容侧重劳动纪律,目的提高生产效率 B.内容侧重实现雇主权利

C.内容侧重扩大再生产,目的榨取更多剩余价值 D.考察劳动绩效

第十一章

1、工人参与管理的核心作用在于( A )。P260/261

A.实现企业依据行政,减少决策失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B.增强决策透明度,避免工人罢工、闹事,实现稳定的生产局面

C.调动双向积极因素,避免产品损失,实现产品竞争力

D.实现层次性管理决策,体现管理权的延伸

2、工人参与对调节劳动关系的直接作用体现在( C )。P262

A.了解公认的要求,适当调整决策 B.增强工人接受管理的自觉性

C.提高管理热情,增进合作精神,消除分歧意见D.避免造成重大利益冲突

3、在民主参与的政治权利实现过程中,要求人们学会并善于做到( B )。P265

A.有效管理的方法 B.与他人合作、沟通与交流

C. D.斗争的策略

4、在“员工持股计划”实践中,企业用自筹资金为职工建立股权账户,每年从利润中获得股票分红。这属于( B )持股情况。P268

A.利用银行杠杆的ESO P B.不利用银行杠杆的ESOP

C.其他资金来源的ESOP D.悬置账户的ESOP

5、职工持股会的核心作用在于( A )。P272

A.参与公司产权管理,维护持股职工共同利益 B.协助工会与雇主组织构建抗衡因素

C.顺应市场经济潮流,繁荣股市 D.实现二元管理结构,达到“劳资共识”

6、ESOP形式的职工持股行为体现了( C )。P277

A.工人管理企业的自主性 B.雇主组织的开放性管理

C.雇员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和安全感 D.职工地位的实质性变化

第十二章

1、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不协调的反映,劳动争议处理在于及时,基本目的体现为( C )。P280

A.避免劳动风险 B.暂时缓解劳资矛盾

C.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D.稳定社会公共秩序

2、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 B )。P282

A.立足调节,不得强制 B.重在调节,依法公平处理

C.不引发矛盾,由法院审判 D.大法优于小法

3、处理劳动争议重在调节,不使矛盾激化,调节时应坚持的原则是( B )。P285

A.自觉协商,达成协议 B.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民主说服

C.依据法律、民主讨论 D.凭借权力调整不适

4、劳动仲裁回避制度的目的在于( A )。P287

A.防止徇私或寻隙报复,影响公正裁决 B.预防运用权势袒护雇主 C.体现法律平等

5、法律规定举证责任及时限说明了( C )。P291

A.举证别人应当对社会负责,体现近期要素

B.无正当理由不可举证,一般举证时间为一年

C.举证人应在30日内寻找有利证据,否则负举证的相应后果

D.逾期举证,法院不组织质证

第十三章

1、集体争议与个体争议分类的标准是( A )。P291

A.争议当事人是集体还是个人,争议的标的属于集体利益还是个人利益

B.为企业还是为自己引起的争议

C.为社会还是为他人引起的争议

D.因为公权还是私权引起的争议

2、劳动者或雇主采取产业行动的方式区别在于( B )。P300

A.工人暴动或雇主自杀B.工人游行、罢工或雇主闭厂、罢市

C.技术人员毁坏机器设备或雇主武力镇压 D.双方理性退让

3、产业行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C )。P305

A.产业行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 B.市场经济是产业行动的必然结果

C.产业行动是市场经济的结构性要素D.发展市场经济会抑制产业行动

4、为什么正当性的产业行动虽然违法却可以免却责任追求( B )。P312

A.因为目的不正当,防范违法 B.因为目的合法而方为过当

C.因为产业行动是保护集体财产而导致工人殒命 D.免却法律追究是为了稳定生产秩序5、完善集体争议和产业行动立法的核心目的在于( C )。P315

A.保障企业权益 B.保障劳动者权益,防止两极分化

C.保障人权,实现公平、正义 D.保障社会秩序

第十四章

1、建立三方协商机制的本质属于( D )。P318

A.利用政府的职能管理职工 B.利用雇主的权利压迫工人

C.利用工人的有利条件与雇主斗争D.协调平衡各自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要求

2、雇主、雇员和政府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中的功能表现为( C )。P321

A.促进社会民主进程发展 B.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

C.稳定劳动关系,维护合法权益,推进民主化进程D.体现经济发展中的和谐性

3、三方协商机制加快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步伐,其显著标志是( A )。P321

A.在立法和政策制定为社会组织及工会提供参政议政的渠道

B.在企业经济机制运行不畅时形成三方动力

C.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增加了新的信息渠道

D.民主政治的实质体现为主权在民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时代,政府作为三防机制的主体,其身份定位是( C )。P332

A.消除分歧、解决矛盾的中间人 B.对企业发展的指导者

C.政策制定者和利益调节者 D.生产和销售信息输入者

5、我国在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的三防机制,正在想多层次方向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 )。P331

A.有利于三方经常性的沟通与协商,有利于劳动关系的长期稳定,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B.有利于开展企业经营,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利于政府实行管理

C.有利于个子职能的发挥,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有利于有效仲裁

D.有利于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一致对外

《劳动关系管理》练习题

《劳动关系管理》练习题 一、案例分析题 1、李某与广州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为期5年。该合同规定,李某无权组织或加入工会,无权参加企业决策;企业有权按照公司的经营状况决定是否为其支付劳动酬劳和福利,有权单方面变更和解除劳动法律关系。 请对上述案例提出你的分析意见。 2、因企业无法安排工作引发的劳动争议 周某与企业订立8年期劳动合同,应于2000年6月30日到期。1999年7月5日周某休息日外出会友时摔伤腰部,遂住院治疗,两个月后出院,企业指定医院证明:“能够上班,两个月内幸免腰部剧烈活动,两个月后来院复查。”周某的躯体状况不能习惯原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适当调整工作岗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待两个月后医院复查结果再定工作岗位。企业表示既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而企业无法为其安排别的工作,同意周某某在家休息1个月,休假期间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病假津贴;随后于1999年10月6日以“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为由,解除了与周某的劳动合同。周某不服,申诉到当地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要求坚持原劳动关系。请对本案提出你的分析意见。 3、劳动合同的解除 到2000年5月15日,孙名在慧达公司工作就有3年6个月了,工作岗位是包装工。该年3月1日企业引进包装流水线装置投产,孙名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通过10天培训,孙仍不能胜任工作。4月15日企业与其谈话,调整他的工作岗位为车间清洁员,被孙名拒绝后,企业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面交给他,并讲,如果同意企业变更工作岗位的建议,企业将坚持劳动合同期限届满。1个月后,孙名仍不同意企业的建议。慧达公司遂于200 0年5月15日,在支付孙名3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后解除了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孙名不同意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申诉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坚持原劳动关系。请对上述案例提出你的意见。

2013劳动争议处理概论历届自考试题11471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4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不能 ..作为劳动争议主体的是 A.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B.中国境内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外国公民 C.所有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外国公民 D.各类独立的企业法人 2、下列对劳动争议与民事争议的区别理解错误 ..的是 A.劳动争议发生在平等的主体之间,而民事争议则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 B.劳动争议双方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而民事争议双方则是完全平等的关系 C.相对来讲,劳动争议的社会影响一般比民事争议严重 D.民事争议可以直接进入诉讼程序而无需前置程序,而劳动争议则不能 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最终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 B.当地人民政府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当地人大常委会 4、中国已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 A.一调一裁一审 B.三调一裁两审 C.一调两裁两审 D.一调一裁两审 5、我国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是 A.协商 B.调解 C.劳动仲裁 D.诉讼 6、狭义的劳动争议调解是指 A.人民法院的调解 B.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C.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 7、下列属于劳动争议调解特征的是 A.调解主体特定 B.调解过程程序固定 C.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D.调解内容固定 8、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具有 A.强制执行力 B.自觉履行的后果 C.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同等的法律后果 D.与人民法院的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后果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有关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该法定期限为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10、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下列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发出之日起发生 法律效力的是 A.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2个月金额的争议 B.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问、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C.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条件、劳动环境等劳动标准方面发生的争议

劳动关系协调员理论考试复习题

【单选题】由于工作需要延长劳动时间,企业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般每天不得超过()。【A】2 小时 【B】3 小时 【C】复杂性 【D】简单性? 【答案】B 【解析】员级专业课10 页 【单选题】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委托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士作为本方的协商代表,但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 【A】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四分之一? 【答案】A 【解析】员级专业课75 页 【单选题】《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应超过()【A】40 小时 【B】44 小时 【C】55 小时 【D】60 小时 【答案】B 【解析】《劳动法》第四章36 条 【单选题】工资集体协议签订后,应于()内由企业将工资协议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A】15 日 【B】14 日 【C】7 日 【D】30 日? 【答案】C 【解析】员级专业课94 页 【单选题】要保证劳动者收入的实际增长,协商谈判工资的增幅应该()物价指数。【A】等于或低于 【B】等于或高于 【C】低于 【D】高于? 【答案】D 【解析】《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8 条 【A】劳动争议仲裁机关把属于自己管辖的劳动争议案件交给没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单选题】移送管辖是指()。

【B】没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关把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C】劳动行政主管机关将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案件指定某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D】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争议案件必须由特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答案】B 解析】《劳动仲裁法》21 条 单选题】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的考察 期。【A】2 个月 【B】3 个月 【C】6 个月 【D】12 个月? 【答案】C 【解析】劳动合同法19 条 【单选题】集体劳动基准是集体协议(集体合同)确立的用以保护劳动者的(),包括企业劳动基准、区域集体劳动基准和产业集体劳动基准。 【A】半强制性标准 【B】强制性标准 【C】强制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答案】B 【解析】劳动法律体系中规定集体合同的必要性 【单选题】支付工资时,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及签定,并保存()以上备查。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一年半? 【答案】B 【解析】《工资支付安全规定》 6 条 【本题结束】 【单选题】劳动关系的建立是指()。 【A】劳动合同已经订立 【B】劳动关系在事实上开始存续 【C】劳动合同已经履行 【D】劳动关系在法律上开始存续? 【答案】B 【解析】《劳动合同法》7 条 【单选题】背景调查的内容,原则上应当是以()为内容。

2012年1月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2年1月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各项能作为劳动争议主体的是(C) A.不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B.所有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外国公民 C.各类独立的企业法人 D.非法组织 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集体争议主要是指(A) A.多数劳动者或者劳动者团体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发生的争议 B. 多个劳动者与多个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 C.一个劳动者与多个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 D.特指多个劳动者和一个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 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处理的最终程序是(D)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4、下列各项属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是(C)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工会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地方检察院

5、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劳动争议时,实行(C) A.两审复议制 B.审终审制 C.两审终审制 D. 一裁两审制 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的时效是(A) A.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B.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 C.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45日内 D.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60 日内 7、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下列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的是(B) A.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六个月金额的争议 B.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C.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条件、劳动环境等劳动标准方面发生的争议 D.因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对妇女怀孕期的规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8、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是(C) A.用人单位与劳动管理部门 B.劳动者与劳动管理部门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D.工会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复习 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招聘、培训、任用和奖励等措施对组织内外能够推动组织发展的成员的管理和有效运用,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2、信息:就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资源和知识,这种资源和知识必须是在传播之前不为人所知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被接收者所理解的,并最终影响到接收者的意识和行为。 3、信息管理:就是对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搜集、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及完全利用。 4、EHRM:是“Electron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的缩写,即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5、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联接的部件的集合,它可以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以支持一个组织的决策制定和控制。信息系统包含组织或环境中的主要人员、地点和事件的信息。 2、系统: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的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系统集成的结果是将部件或小系统连成大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5、结构化开发方法:又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瀑布法等,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而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而治之”是结构化方法的精髓所在。 6、面向对象方法:是从对象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基于所研究的问题,对问题空间进行自然分割,识别其中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建立问题空间的信息模型,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7、项目管理:是关于营造一个环境或条件,使得定义的目标或目的能以一组人以受控的方式得以实现。 8、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数据库系统一般由硬件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9、概念数据模型:也称为信息模型,它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实现数据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转换。 10、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这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的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 11、信息系统规划:又称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或者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需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 1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一种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BSP方法主要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是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BSP方法所支持的目标是企业各层次的目标,实现这种支持需要许多子系统。BSP方法从企业目标开始,规定其处理方法,自上而下地推导出信息需求。 13、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在每一个企业中都存在着对该企业成功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称为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总是与那些能确保企业具有竞争能力的方面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与企业战略规划密切相关。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帮助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的方法,它在确定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和信息系统关键成功因素方面都收到了较好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章节练习题带标准答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分章习题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 单项选择题 1. 在劳动关系内涵中,劳使关系的称谓源自()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德国 2. 下列不属于雇员范畴的是() A. 蓝领工人 B .教师 C.教师D .农业劳动力 3. 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①雇员②雇主③雇员团体④雇主组织⑤政府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4. 雇员团体最主要的形式是() A. 雇员协会 B .职业协会 C.工会 D .职工代表大会 5. 下列不属于雇主范畴的是() A. 低层管理者 B ?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 ?经营负责人 6. 医院的清洁工、看门人与医生拥有的势力不同,清洁工和看门人谈判实力较弱,离开, 一旦雇主很容易找到替代者,这体现了劳动关系的()特点。 A. 法律的平等性 B .经济的依赖性 C.权益的冲突性 D .实力的差异性 7. 劳动关系的实质是() A. 雇佣与被雇佣 B .冲突与合作 C.对抗与和解 D .利用与被利用 8. ()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员工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A. 合作 B 冲突 C 成本 D 沟通 9. 下列哪些不属于劳动者“获得满足”的原因()。 A. 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实施。 B. 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是人员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 C. 管理方也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 D. 员工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秘籍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10. 冲突的根本根源不包括() A.异化的合法化 B .广泛的社会不平等 C.客观的利益差异 D .雇佣关系的性质 11. 以下不属于冲突的背景根源的是()【2013.4.1 】 A.广泛的社会不平等 B.客观的利益差异 C.劳动力市场状况 D.工作本身的属性 12. ()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工人被压抑的敌视情绪的宣泄方式。

劳动关系学复习总结上课讲义

劳动关系学总结 导论 一、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 二、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 三、劳动关系转型——(自学),何为劳动关系转型?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特点? 四、劳动者及劳动者组织——劳动者概念,劳动者权利; 工会概念、特征、作用、组织结构、中国工会 五、雇主及雇主组织——(自学),概念、性质、功能 六、政府——劳动关系中的政府及其功能、作用 七、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有哪些机制,各自的功能 八、劳动法制——作用,劳动法的本质特征 九、集体合同制度——概念,主体、内容、程序、作用 十、工人参与制度——概念,性质,中国的工人参与的形式 十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知晓劳动争议的概念,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企业规章和三方机制没有讲,不作为重点) 第一章导论(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劳动关系学是以劳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劳动关系存在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劳动关系学以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环境、主体、运行协调、矛盾处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 劳动关系是指由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从属性的雇佣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和社会劳动关系的逐级包容,是劳动的层级结构特点。劳动关系学是将劳动关系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的。 劳动关系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劳动关系内部矛盾与外部环境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网络,以及这一系统网络通过何种规则和程序来实现良性运行。良性运行。劳动关系系统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及其劳工组织、雇主及其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劳动关系的运行包含劳动关系的构成、劳动标准的确定和实施、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解决。这一运行是通过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的。 劳动关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独立学科,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多元化的。劳动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方兴未艾。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理论(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 表人物)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资关系,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第二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五个阶段的发展,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劳资关系与劳工理论主要包括: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劳工运动思想、马克思的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工业资本主义理论。劳动关系系统理论是邓洛普首先提出的,他将系统理论的模型引入劳动关系研究的领域中,用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来探讨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系统》(1958),标志着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创立。 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在邓洛普创立的基础上,经桑德沃、安德森等人的修改和完善,逐渐成为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主流意识。 劳动关系策略理论主要是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学派有希克斯的罢工与谈判理论、库克的劳资合作绩效理论、海曼的产生冲突理论、寇肯等的策略选择理论等。

历年劳动与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横向社会的人们的利益关系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实现的,纵向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延续的,这体现了劳动关系的( ) A.直接性 B.普遍性 C.具体性 D.本质性 2.劳动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法令已经公布,所有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非议和制度执行机构的惩罚。这是劳动制度的( ) A.存在的普遍性 B.构成的系统性 C.组织实施的强制性 D.相对的稳定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 ) A.自然性特征 B.潜在性特征 C.先天性特征 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4.目前,我国男性的法定劳动年龄是( ) A.16~50周岁 B.16~60周岁 C.16~55周岁 D.14~55周岁 5.劳动力资源的__________就是在科学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府领导力度,从而使劳动力资源开发在制度上得到保证。( ) A.教育开发 B.使用开发 C.政策开发 D.管理开发 6.“市场配置”模式较之其他类型的劳动力市场模式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是因为( ) A.人的有限理性 B.人的全面发展 C.信息的完全性 D.信息的对称性 7.下列现象属于地区间流动的是( ) A.劳动者的就职岗位由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 B.劳动者从工资低、就业机会少的地区流向工资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C.劳动者在同一地位等级或同一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 D.劳动者由衰落的旧产业流向崛起的新产业

劳动关系管理练习题

《劳动关系管理》练习题 案例分析题(基本观点正确,所用理论恰当,案例分析清楚者,评卷者可参考标准答案,酌情给分。) 一、李某与广州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为期5年。该合同规定,李某无权组 织或加入工会,无权参加企业决策;企业有权依照公司的经营状况决定是否为其支付劳动报酬和福利,有权单方面变更和解除劳动法律关系。 请对上述案例提出你的分析意见。 二、因企业无法安排工作引发的劳动争议 周某与企业订立8年期劳动合同,应于2000年6月30日到期。1999年7月5日周某休息日外出会友时摔伤腰部,遂住院治疗,两个月后出院,企业指定医院证明:“可以上班,两个月内避免腰部剧烈活动,两个月后来院复查。”周某的身体状况不能适应原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适当调整工作岗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待两个月后医院复查结果再定工作岗位。企业表示既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而企业无法为其安排别的工作,同意周某某在家休息1个月,休假期间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病假津贴;随后于1999年10月6日以“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为由,解除了与周某的劳动合同。周某不服,申诉到当地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请求维持原劳动关系。 请对本案提出你的分析意见。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 到2000年5月15日,孙名在慧达公司工作就有3年6个月了,工作岗位是包装工。该年3月1日企业引进包装流水线装置投产,孙名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经过10天培训,孙仍不能胜任工作。4月15日企业与其谈话,调整他的工作岗位为车间清洁员,被孙名拒绝后,企业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面交给他,并说,如果接受企业变更工作岗位的建议,企业将维持劳动合同期限届满。1个月后,孙名仍不接受企业的建议。慧达公司遂于2000年5月15日,在支付孙名3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后解除了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孙名不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申诉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请求维持原劳动关系。请对上述案例提出你的意见。 四.国营某市轧钢厂发生下列纠纷:(1)工人赵某因身体有病被辞退,与厂方发生争议;(2)技术员钱某因未被允许参加全省轧钢行业技术员培训与厂方发生争议;(3)助理工程师孙某因未晋升工程师职务与厂方发生争议;(4)副总工程师李某因工资调整与厂方发生争议。赵、钱、孙、李四人与厂方的争议经几次协商交涉均未能解决。 现问: 1.赵某、钱某、孙某、李某中哪几个人与厂方发生的争议属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所规定的劳动争议? 2.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解决?在运用这几种方式解决问题时,不同方式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3.解决劳动争议的各种方式的法律效力如何? 五.叶某,女20岁,高中文化程度。1994年8月,某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聘员工,其中办公室打字员2名,要求女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视力(裸眼)1.0以上。 叶某前往应聘,在体检时,叶某怕自己视力不好(左眼0.7,右眼0.5)不能通过,让其孪生妹妹代做视力检查。叶某与某公司订立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3

2009年7月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卷及答案

2009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课程代号:841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我国劳动争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主体是指( B ) A、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B、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劳动者 C、两个独立的劳动者 D、两个独立的用人单位 2、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使与作出劳动行政处罚的机构是( A ) A、劳动监察机关 B、企业上级工会 C、企业上级主管部门 D、上一级政府机关 3、根据劳动争议诉讼的证据来源,可将劳动争议诉讼证据分为( C ) A、本证与反证 B、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C、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D、书证与物证 4、中国已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 D ) A、一调一裁一审制 B、三调一裁两审制 C、一调两裁两审制 D、一调一裁两审制 5、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自劳动争议调解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经过法定期限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该法定期限为( A )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6、对于下述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只受上诉请求范围的限制 B、只受第一审诉讼请求范围的限制 C、不受上诉请求范围的限制,也不受第一审诉讼请求范围的限制 D、同时受上诉请求范围和第一审诉讼请求范围的限制 7、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最终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是( A ) A、人民法院 B、当地人民政府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当地人大常委会 8、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 A、合议制 B、独任制 C、复合制 D、多层次 9、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性质是( D ) A、民间机构 B、准司法机构 C、国家机关 D、特殊的事业单位法人 10、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受理案件的仲裁委员会是( C ) A、职工当事人户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 B、用人单位与职工约定的仲裁委员会 C、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 D、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 11、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由( C ) A、当事人选择 B、法院决定 C、共同的上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D、调解委员会决定 12、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是( C ) A、劳工代表、雇主代表和政府代表 B、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 C、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 D、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政府代表 13、狭义的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是( A ) A、申诉人和被诉人 B、第三人 C、翻译人员 D、勘验人员 14、因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 B ) A、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C、向人民法院起诉 D、向第三方申请调解解决 15、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 A ) A、向劳动者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结构通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设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各地及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形成统一的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满足信息系统内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本通则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遵循代码等长、有规律和易于扩充的原则,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类数据库(表)及其所管理指标的构成规则、信息分类、指标编码、数据库和字段名的命名规则等作出规定。 第三条本通则适用于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建设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工作。 第四条本通则所涉及的指标及指标代码优先采用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 第二章业务类指标体系 第五条业务类指标是信息系统中反映信息主体(如单位、个人等)的属性和度量的原始指标。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名称、编

码、类型、长度、数值单位、检索项标识和指标解释。 第六条指标名称采用国际、国内已有的标准名称,或使用通用、明确的词语。 第七条指标的编码采用四层六位字符形式表示,反映指标的定义级别、所属业务类别、信息主体类型特征和顺序号等。表示形式如下: ××××××第一层定义级别 第二层业务类别 第三层信息主体类型 第四层顺序号 第一层指标的定义级别用一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其中:A—部级:部级指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在全国范围使用。 B—省级:省级及省级以下级别的指标,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自行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使用。 C—市级 D—县级 第二层指标所属的业务类别用一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按A—Z顺序排列,其中: A—综合类:两项及两项以上业务共用具有相同含义(如单位基本信息、人员基本信息等)的指标。

劳动关系学 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复习知识点 由于知识点比较细,所以会比较多,但都属于老师“重点范围”之内,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1、劳动关系概念 ?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即所谓个别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集体与雇主或雇主团体之间的关系,即所谓集体的或团体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组织、雇主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即所谓产业关系或社会劳动关系 2、事实劳动关系 是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尤其是缺乏劳动法律关系赖以确定的法律事实的有效要件,如未签定劳动合同或无效劳动合同等,事实劳动关系如果不能依法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就应当强制终止,但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利益仍然受劳动法保护。 3、关于劳动的定义 法学意义的劳动:基于法律规定的特定范围的合法的、基于劳动合同关系产生的隶属性的、有报酬的、职务性的劳动。家务劳动、义务劳动、非职业性的钟点工劳动、家教、家政劳动、暑期短工、学生实习等都不是法学意义上的劳动,不受劳动法调整。 4、劳动关系的主体 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包括:雇员与雇员组织(工会)、雇主与雇主协会、政府 狭义只包括雇员(劳动者)和雇主(用人单位)两部分 5、雇员的范围 员工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人员、教师、警察、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在西方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低层管理者。因为低层管理者只负责监督和分配,而无权命令或奖惩下属,所以也属于员工的范围。员工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高层管理者不属于雇员。 6、雇主范围 雇主:也称为“管理方” 或“资方”,一般是指由于拥有法律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7、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度 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公共部门的雇主;有效服务的提供者。8、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合作:劳动关系双方要进行生产,就要共同合作,遵守一套经济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这些制度和规则既包括广义的国家法律法规,也包括双方共同签订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甚至是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合作的表现形式:(1)沟通(2)共同协商(3)集体谈判 冲突:冲突的形式,对劳动者来说,有罢工、旷工、怠工、辞职等;对资方来说,有关闭工厂、惩罚、解雇等。 力量: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力量可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权力:代表他人做决策的权利。在劳动关系中,权力主要集中在管理方。 9、合作的根源

1月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卷及答案

2014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 11471)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根据我国劳动争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主体是指() A、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B、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劳动者 C、两个独立的劳动者 D、两个独立的用人单位 2、劳动争议的客体是劳动争议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下列不属于劳动争议客体的是() A、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行为 B、具体的工资、奖金的数额 C、劳动保护用品、设施 D、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 A、一调一裁一审,部分裁决为终局裁决 B、一调一裁一审 C、一调一裁两审,部分裁决为终局裁决 D、一调一裁两审 4、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下列不属于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的调解组织是()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C、企业工会组织 D、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5、下列不能作为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是() A、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用人单位工会 C、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地方人民法院 6、下列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职责的是() A、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 B、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 C、依法发出支付令 D、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 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一定条件,下列不符合担当仲裁员条件的是() A、曾任审判员的 B、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C、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三年的 D、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8、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A、30天 B、60天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1)

第一章结论 119世纪20—30年代。P1 2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P1 3P2 4、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 龄人口;②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P2 5 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P2 6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分支社会学。其研究内容:①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的社会关系④劳动的社会结构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 7、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 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的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P6 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试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韦布夫妇 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 11、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P8 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 14、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P11 15、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 16、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17 ①社会调查法(常用的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 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组成部分。

2013年7月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卷及答案

2013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 11471)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不能作为劳动争议主体的是() A、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B、中国境内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外国公民 C、所有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外国公民 D、各类独立的企业法人 2、下列对劳动争议与民事争议的区别理解错误的是() A、劳动争议发生在平等的主体之间,而民事争议则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 B、劳动争议双方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而民事争议双方则是完全平等的关系 C、相对来讲,劳动争议的社会影响一般比民事争议严重 D、民事争议可以直接进入诉讼程序而无需前置程序,而劳动争议则不能 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最终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 B、当地人民政府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当地人大常委会 4、中国已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 A、一调一裁一审 B、三调一裁两审 C、一调两裁两审 D、一调一裁两审 5、我国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是() A、协商 B、调解 C、劳动仲裁 D、诉讼 6、狭义的劳动争议调节是指() A、人民法院的调解 B、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C、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 7、下列属于劳动争议调解特征的是() A、调解主体特定 B、调解过程程序固定 C、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D、调解内容固定 8、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具有() A、强制执行力 B、自觉履行的后果 C、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同等的法律后果 D、与人民法院的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后果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复习答案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复习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招聘、培训、任用和奖励等措施对组织内外能够推动组织发展的成员的管理和有效运用,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2、信息:就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资源和知识,这种资源和知识必须是在传播之前不为人所知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被接收者所理解的,并最终影响到接收者的意识和行为。 3、信息管理:就是对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搜集、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及完全利用。 4、EHRM:是“Electron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的缩写,即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5、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联接的部件的集合,它可以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以支持一个组织的决策制定和控制。信息系统包含组织或环境中的主要人员、地点和事件的信息。 2、系统: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的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系统集成的结果是将部件或小系统连成大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5、结构化开发方法:又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瀑布法等,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而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而治之”是结构化方法的精髓所在。 6、面向对象方法:是从对象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基于所研究的问题,对问题空间进行自然分割,识别其中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建立问题空间的信息模型,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7、项目管理:是关于营造一个环境或条件,使得定义的目标或目的能以一组人以受控的方式得以实现。

劳动关系协调员级复习题与答案整理

劳动关系协调师员复习题与整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合同法》属于下列立法性文件中的哪一类()? A.行政法规; B.法律; C.宪法; D.地方性法规。 (P3 B) 2、劳动者与企业所定的劳动合同中,关于工资标准的条款,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不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 B.不高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 C. 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D.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P6 , C) 3、不定时工作制是指(): A.每月不定时上下班; B.每周不定时上下班; C.每季不定时上下班; D.每日不定时上下班。 (P11 , D) 4、下列原则中那些不是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 A.合法原则;B、互利原则; C.平等原则;D、自愿原则。 (P55,B) 5、( )是集体合同的程序性条款。 A、集体合同期限; B、工作时间;

C、劳动报酬; D、技能培训。 (P85,A) 6、下列表述中,()是错误的: A、劳动法律法规的效力高于集体合同; B、企业规章制度的效力高于集体合同; C、劳动合同的效力低于集体合同; D、集体合同的效力高于企业规章制度。 (P112,B) 7、我国劳动合同的法定形式是()。 (A) 口头形式(B) 书面形式 (C) 集体协商形式(D) 固定期限形式 (B, P51) 8、()是我国的国家级雇主组织。 (A) 中国企业联合会(B)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C) 全国总工会(D) 国际劳工组织 (A ,基础P17) 9、劳务关系适用的法律主要是()。 (A) 劳动法(B) 经济法 (C) 合同法(D) 商法 (C, 基础P9) 10、下列不属于特殊劳动者保护群体的是()。 (A) 自由职业者(B) 妇女劳动者 (C) 残疾劳动者(D) 未成年劳动者 (A, P17)

2014年1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471)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根据我国劳动争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主体是指 A.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B.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劳动者 C.两个独立的劳动者 D.两个独立的用人单位 2、劳动争议的客体是劳动争议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下列不属于 ...劳动争议客体的是 A.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行为 B.具体的工资、奖金的数额 C.劳动保护用品、设施 D.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 A.一调一裁一审,部分裁决为终局裁决 B.一调一裁一审 C.一调一裁两审,部分裁决为终局裁决 D. 一调一裁两审 4、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下列不属于 ...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的调解组织是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C.企业工会组织 D.在乡镇、街道没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5、下列不能 ..作为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是 A.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用人单位工会 C.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地方人民法院 6、下列不属于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职责的是 A.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 B.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 C.依法发出支付令 D.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 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一定条件,下列不符合 ...担当仲裁员条件的是 A.曾任审判员的 B.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C.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三年的 D.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8、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A.30天 B.60天 C.90天 D.1年 9、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_____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A.5日内 B.10日内 C.15日内 D.20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