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绘画艺术成因及嬗变

张大千绘画艺术成因及嬗变
张大千绘画艺术成因及嬗变

张大千绘画艺术成因及嬗变

自1949年12月离开成都起,张大千与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他们先后在台湾、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与地区居住,其间还游历过意大利、法国、英国、瑞士、西班牙、日本、韩国。半生流亡的经历让张大千饱受文化冲突与身份焦虑之苦,这对张大千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化冲突的社会关系主体是社会人,将冲突的根源归结于人,符合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①因此,从文化冲突和身份焦虑的视角来探讨张大千泼墨泼彩这一艺术形式诞生与嬗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根据泼墨泼彩诞生与嬗变的时间顺序,分别从“中西之煎熬:冲突与焦虑之惘”、“中西之间:冲突与焦虑之罔”与“中西之兼:冲突与焦虑之往”三个逻辑层面分析张大千泼墨泼彩的诞生及嬗变的历程。

一、中西之煎:冲突与焦虑之惘

张大千泼墨泼彩的诞生及发展与其漂泊海外所遭遇的文化冲突和身份

焦虑有着密切关系。在最初去国的十余年间,张大千通过穿长衫、戴东坡帽、说四川话、写诗填词等一系列方式来表征自己的中国身份,俨然一个流动在西方的中国文化符号。一方面,他试图用这些中国元素策略性对抗拒西方文化的侵蚀和同化,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但另一方,也充分表露了他在异域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生活中所感受的焦虑和压力,只能通过这种格格不入的方式加以宣泄,并借此排

遣他心中对家国的思念,以寻求文化的归属和身份的认同。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任何文化或文明的主要因素都是语言和宗教”,这两个因素决定着文明冲突的主要方面。②对于张大千来说,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方世界的中国艺术家,其初到西方所感受到的文化焦虑也主要由这两方面构成。张大千所感受到的语言差异和焦虑包括日常语言和艺术语言两个层面。首先,在日常语言层面,他将对家国的思念寄托在一些诗词或题跋之中。例如作于1957

年的一首题画诗《怀乡》写道:“不见巴人作巴语,争教蜀客怜蜀山?垂老可无归国日,梦中满意说乡关。”并自注:“投荒南美八年矣,曰归未归,眷恋故山,真如梦寐中事。漫拈小诗,写图寄意”。③此处“巴语”指“四川话”,因当时巴蜀同属四川,即张大千的故乡;“巴人”则一语双关,一是指“巴西人”,一是指“四

川人”。诗中张大千通过对家乡话的思念表达了浓浓的故乡情,因为四川话承载着张大千与家人之间无法割舍的亲情。更为重要的是,张大千想通过语言来实现对其中国人身份的想象性认同与建构。四川话连同他的长髯和一直穿戴着的长衫、

东坡帽,以及在异域文化环境下构筑的中国式居所(如八德园、可以居),还有他所种植的那些代表中国文化的花草树木一起成就了张大千心中追求的“中国”。其次,张大千所感受到的语言差异和焦虑还来自艺术语言层面。在去国后的十年间,张大千一直坚持用中国传统笔墨作画,且以此为骄傲。这种对传统艺术语言的坚守同样也是建构他对中国文化的归属感和作为中国艺术传承者的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然而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随着他在海外生活的时间流逝而变得愈发矛盾重重,让他备受焦虑之苦。1953年,身在阿根廷的张大千作《渔人归去图》,并题诗一首“流水含云密,渔人罢钓归。山中境何似,落叶鸟同飞”④赠与着名学者林语堂。画面山水空蒙、意境深远,一派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景致。无论是题材、技法,还是意境,都颇具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情趣。这时张大千仍然坚守着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自豪感。然而,这种纯粹的传统文人情趣也不断地经受着西方文化的考验,甚至挑战。1953年10月,由华美协进社主持,在纽约举办《当代中国画展览》,参展画家除了张大千外,尚有王己千、汪亚尘、张孟修等三十人。⑤其中,王己千与张大千去国前就曾相识,两人又几乎同时离开中国赴美生活。所不同的是,张大千去国以后仍然坚持了相当长时间的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甚至一生都在坚持走中国传统艺术的道路(尽管中途有过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王己千则在到了美国以后就从事西方现代艺术创作和收藏。他们两人有着相同的中国文化背景和相似的文化焦虑与身份认同的问题,然而他们缓解焦虑的方式却不同:王己千是选择了立即融入西方文化环境,以新的文化认同消解不同文明碰撞所产生的冲突;而张大千却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并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挣扎,思想的斗争和认同的焦虑从未消解,反而愈发强烈。值得注意的是,与自己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同道王己千放弃以往的艺术语言以适应新的文化艺术环境无疑造成并加深了张大千对艺术语言差异的感受和由此而来的焦虑。与此同时,一些西方艺术家(如:毕加索等)所运用的艺术语言也是促使张大千焦虑产生的因素。1956年,张大千与毕加索(BabloPicasso)相会于法国坎城附近的尼斯港(Nice)毕加索的地中海式别墅拉-卡里佛尼(LaCalifornie),这次会面被誉为一次东西方的艺术“峰会(Summit)”。⑥毕加索作为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其艺术语言和观念对张大千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这次会见以后,张大千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一向承认我对西洋艺术不甚了了,但我总以为艺术是人类共通的,尽管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但艺术家所讲求的不外是意境、功力与技巧。”⑦1959年,张大千创作了《山园骤雨》,这幅画在构图上已经没有了传统式的近景、中景和远景的组合布局,只有树枝、半边山石、几枝修竹和寥寥水草等近景,犹如西方绘画中的窗口取景。这幅构图开启了张大千以新的视角创作的尝试,也为即将诞生的泼墨泼彩埋下了伏笔。随后不久,张大千便完成了“以运墨之法运石青、石绿”

的转变,从而宣告了泼墨泼彩的诞生。除了语言上的差异与冲突,张大千在宗教信仰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儒家及中国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是世界两大文明种类,两者之间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宗教与信仰的不同”。⑧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始于对中国文人画传统的研习,而这一传统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南张”与“北溥”在宗教观念上的重要区别:“张基于儒而用道,溥(心畲)基

于儒而用佛”。⑨张大千崇尚“师古人之迹,更要师古人之心”。他一生作“高士”题材的作品多幅(如作于1929年的《芦舟高士》,以及为数众多的《松下高士》等),皆反映出他的出世思想。而他在巴西构筑的“八德园”就像是一个体现道家无为思想之现实版“世外桃源”。其次,张大千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1919年时他在江苏松江禅定寺出家为僧,并由该寺住持逸琳方丈赐予法号“大千”,

这个名字从此伴随他的一生。并且,他将其在美国和台湾的居所分别命名为颇具佛教特色的“环荜庵”和“摩耶精舍”。而张大千移居阿根廷以后,却常常去天主教堂做礼拜,并闹得啼笑皆非:“到了教堂,好多女人都跑到我身边来下跪,吻

我的手,先是一些漂亮的巴西小姐来下跪吻手,我想她们或许是对我这个来自中

国的艺术家表示特殊的尊敬,我虽受之有愧,但也不好意思拒绝。后来才知道,她们误会我是主教了”。⑩可以说,张大千在流亡海外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承受着语言和宗教这两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痛苦与迷茫,正是这种痛苦、迷茫所激发的身份冲突和文化焦虑使得他开始在绘画上进行新的尝试。

二、中西之间:冲突与焦虑之罔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张大千对待西方文化艺术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65年,张大千因为胆石病赴美国就医。在那里,美国先进的医疗技术消除了他

肉体上的病痛,让他有种如释重负的轻快和愉悦,并心存感激。在艺术实践方面,他与好友王己千之间的频繁交流对于其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之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彼此分享关于艺术家、书籍和艺术作品谈话的乐趣,以及频频讨论我们从别人的作品和自身的经历中所学到的东西。”瑏瑡这种交流与分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大千对西方艺术的看法,也为其泼墨泼彩的历史性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机遇。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条件下的创造。瑏瑢张大千泼墨泼彩的历史性创生与其“直接碰到的、既定的”社会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1965年,张大千与好友王己千同游瑞士,且收获颇丰。据王己千回忆:“1965年,我和大千同游了瑞士。沿途所见都是美丽的风光,这让我们想起祖国的黄山景致。尽管身在异邦,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些景致是如此神似王蒙在《葛稚山隐居图》中所描绘的仙境。这些欧洲的风景看起来就像我国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且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就联想到中国的山水画”。瑏琐根据这次瑞士旅游见闻,张大千创作

了一批以“瑞士风景”为题材的泼墨泼彩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例如作于1965年的《瑞士风景》以及作于1968年的《瑞士雪山》。这批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抽象表现性。作品中满布着相互交融渗透的墨与色,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辨认的形体,墨与色也没有了主次之分。整个画面突出一种抽象的、纯粹的艺术效果,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些作品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有着密切的。有论者认为,“可能是艺术家有意在他的作品中尝试欧式风格带给他的灵感作画。这些作品几乎从形象上省略了所有含有中国成分的所指,或者任何中国文化的象征。”瑏瑶此时张大千作品的风格有着强烈的美国当代艺术特征:抽象化、表现性与现代感,这可以看作是张大千与美国当时流行的文化和艺术的一次亲密接触。首先,这一时期张大千的大部分作品虽然并没有真正完全抛弃如签名和题字等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但却较以前大为简略了。到后来,他连题跋也放弃了,代之英文签名。其次,张大千把瑞士山川当做中国黄山,并且以元代画家王蒙的《葛稚川隐居图》为潜文本进行艺术创作,但在技法上却完全遵循西方抽象艺术的创作原则,其实是企图以打通中西差异的方式消解一直以来长期困扰他的由文化差异导致的身份焦虑。但这一时期张大千的身份认同焦虑并没有真正的消失,反而因为他试图以“西风压倒东风”的极端做法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深,体现在其作品中则为貌合而神离的艺术效果,同时他本人在这种深层次的矛盾与焦虑中也陷入了“学而不思则罔”的状态。

三、中西之兼:冲突与焦虑之往

随着年龄的增加,张大千步入他生命的晚年,年老体衰的困惑与糖尿病、心脏病、眼疾的折磨,使得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的艺术创作也与先前的风格有所不同。萨义德在《论晚期风格》中说:“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获得某种智慧和平静,晚期作品因此呈现出一种因时间流逝而摆脱了自身存在的宁静与成熟”。瑏瑥晚年的张大千生活趋于平静,其作品也将先前一度看似矛盾与冲突的中国传统风格与西方抽象表现画风融为一体,创造了泼墨泼彩与传统表现方法相结合的新风格,内心的焦虑与文明的冲突趋于平缓。1970年,张大千在72岁的时候移居美国加州。这里阳光充沛,自然景色宜人,非常适合居住和进行艺术创作。张大千将先前尝试的新材料、新技法融入新的生活感悟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明显晚期风格特征的泼墨泼彩风格,即将60年代开始的泼墨泼彩之风与传统的笔墨技法相结合而形成的极富现代感的作品。从加州生活环境的舒适与医疗条件的方便角度来看,张大千在移居之初是打算将这里作为一个长期居住的家。因此,虽仍然身在异国,其内心的焦虑和文化背景迥异产生的冲突却被优越的生活环境、舒适的心情和频频的艺术创作、展览和讲学等等所冲淡,几乎完全融入了当时当地的文化与社会生活之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交流带来的不便

与内在文化疏离所产生的漂泊之感再次让他萌生了“叶落归根”的念头。1978年,他终于举家移居中国台北,并在5年后结束了一生的艺术之旅。张大千晚期作品《庐山图》堪称其晚年代表作。这幅《庐山图》于1981年7月7日开笔,是年他83岁。当

死亡的气息扑面而来,此时已叶落归根的艺术家彻底消除了之前多年来困扰他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身份焦虑。画中使用的中、西多种技法汇集了他一生游历所得。这幅作品在风格上表现得稳重而成熟,泼墨、泼彩与勾勒、皴擦、点染交相辉映,呈现出深沉、厚重、凝练而又明亮、雅致、超脱的意境。这时的张大千,经历了艺术风格的几次嬗变之后,达到一种调和、成熟的美的境界,这种美既现代也传统,是历经沧海后的平静与波澜不惊的深沉。虽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身份焦虑消失了,但在当时台湾与祖国大陆仍处于分裂状态,无根与漂泊感对张大千来说依旧存在,甚至可以说产生了新的身份焦虑。《庐山图》无疑是他在死亡日益临近的情况下试图消除这种焦虑的最后尝试。从这幅画的题材来看,“庐山”本是张大千从未到过的地方,也因此而更加让他魂牵梦萦。他的老乡苏轼曾经观庐山而写下了《题西林壁》的绝唱,他一生追摩的石涛也游庐山而留下了《庐山观瀑图》等佳作。张大千画《庐山图》,既是对未及游览的庐山的一种向往,也是对其文化之根与身份认同问题的最终确认。在作这幅画的过程中,张大千常常要忍受心脏病发作的痛苦,还要与时间赛跑,心力交瘁而笔耕不辍。在随时可能来临的死亡面前,张大千的这种身份焦虑逐渐淡化,转变为对艺术和存在本身的探寻。他试图用作品展现其一生颠沛流离后的平静与圆熟的艺术风貌,展现他在生命最后时刻对艺术与存在的思考。

总之,张大千泼墨泼彩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诞生和嬗变,不仅与其在不同时期所感受到的由于文化差异或地域差异激发的身份焦虑相关联,而且与他在不同时期试图解决这种焦虑的各种艺术尝试和实践紧密关联,是文化冲突与身份焦虑复调的结果

著名画家简介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艺术家们都用真挚的感情在绘画和雕塑上,刻画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张大千”,为人们展现了“张大千”多彩的艺术形象。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等。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4.15---1519.5.2)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 凡.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1890年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1890年7月29日凡高逝世。虽为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代表作品《向阳葵》 毕加索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生于1881年10月25日;死于1973年4月8日),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卡门》系列。 高更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个是塞尚、梵高。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

张大千作品欣赏作文

张大千作品欣赏作文 【篇一:张大千作品赏析】 张大千作品赏析 张大千是我国画坛一位举足轻重的国画大师,在不同的时代,其画 风不同。将近晚年,张大千独自开创的泼彩画法,在我国的绘画领 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泼彩画法巧妙的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与西方 绘画技巧结合。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西方绘画不同,中国山水画主 要在欣赏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人物画主要在欣赏其神韵,花鸟画 主要在欣赏其情趣。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被称为中国现在画坛三杰(张大千、溥心畲、黄君壁),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张 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 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 水方面卓有成就。张大千将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 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的画风几经改变,到晚年时,自创泼彩画法。这种画法既保存了中国传统的绘画特色,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技巧)。主要代表作品:《佳藕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园雅集》。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不断的被介绍到中国来的西方美术, 对古老的中国话形成了有力的冲击,迫使人们认真思考中国画如何 发展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关于革新中国画的争论以及中国话创作实 践中的多种探索。这些探索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中国画:传统中 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前者除部分画家因只是固守前人技巧、风格 而使作品缺少新意外,有一些画家则在努力继承传统的同时,力求 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进行革新创造。(摘自《美术欣赏》修订版 第八讲中国近现代绘画欣赏p51)其中,代表人物有绘画大师张大千。张大千在传统的中国绘画技巧上,结合西方绘画的色彩关系创 作的泼彩法,极具代表意义。 《爱痕湖》是张大千泼彩画法的最具代表性的巨作。该作品创作于1968年,宽76.2厘米,长264.2厘米。爱痕湖其原型是瑞士的亚琛湖,张大千游历欧洲,曾在亚琛湖逗留两日,亚琛湖给张大千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故归国后,他以爱痕湖为主题,创作了许多画作, 其中《爱痕湖》尤具代表性。在《爱痕湖》这幅作品上,有:“水悠 悠漾爱痕,岸花摇影狎波翻。只容天女来修拱,不遣阿难着体温。”

中国山水名画赏析之——张大千《爱痕湖》

商英八班 卢安琪 201011701360 中国山水赏析之——张大千《爱痕湖》 一.作者简介 张大千是中国著名国画大师画家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青年时随哥哥到日本京都攻读绘画,又研究染织工艺。回国后一心向佛,痴于佛学,曾剃度为僧,法号大干,后经还俗,以法号行。他擅绘画,特别是画荷花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与另一位国画大师齐白 石有“南张北齐”之誉。20世纪50年代 张大千旅居海外,在巴西生活了17年,到 了1976年移居台湾。张大千诗、书、画、 篆刻样样精通,尤其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 水流派,推动了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是 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他的泼墨画画风工写 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 泼墨泼彩的新风格。其代表作品有《爱痕 湖》《长江万里图》《四屏大荷花》《八 屏西园雅集》等。 二.创作背景 《爱痕湖》是中国著名国画大师画家 张大千1968年创作的巨幅绢画泼彩。这幅画的背后有这么一个故事,1965年秋,张大千与友人张目寒等游瑞士,奥地利诸国,在奥地利著名的风景胜地亚琛湖畔(Aachensee),有数日之逗留。关于此行的细节,张大千在翌年创作的另一本《爱痕湖》落款中,曾这样写道:“年前与艺奴漫游欧洲,从瑞士入奥国,宿爱痕湖二日,曾做此诗以戏之。"艺奴不知道具体是何人,听名字似是一女子。文中提到的诗,也见于《爱痕湖》的题款:“湖水悠悠漾爱痕,岸花摇影狎波翻。只客天女来修供,不遣阿难著体温。”[4]诗旖旎而侧艳,似张大千经历于亚琛湖畔的,不仅有悦目的美景,也有动心的情事。张大千将“亚琛湖”译为“爱痕湖”,或取“留情之地”的意思。远眺爱痕湖所看到的无限波澜壮阔的风光美景使得张大千心情也澎湃无比于是便挥墨画出了这幅传世名作《爱痕湖》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7)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7) 4101.张大千高士图镜心 释文: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卷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南缓,何用风牵上濑船,蜀人张爰写并题。 天才画家张大千(1899—1983)是近代中国画坛上一位学贯古今而又有创新精神的大师,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难能可贵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富于书卷气的高士题材在张大千的画作中是一个为他终生不弃的题材,有时他甚至将自己和挚友的肖像引入这一题材之中,这说明作者不单单是喜欢创作这一题材,而是将它作为个人人格理想的一种追求去加以描绘。这张《高士图》未署创作年代,但是从远山的没骨画法等细节之处,以及钤有?摩耶精舍?印章可以判断这是张大千八十岁左右的作品。整件构图简约,寥寥数笔,诗情画境跃然纸上。图中的高士倚坐在山石间,脚下?江静潮平?,遥望逶迤连绵的远山,展现了旷达高远的诗意。与其早期的高士题材作品(比如本图录第220号拍品《竹林高士图》作于1935年、第120号《幽篁高士图》作于1945年)相比较,可见作者此时精炼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技艺纯熟对胸臆的表达已不构成任何障碍。风格

也由?清新俊逸?转尔?苍深渊穆?之境,虽然画面呈现的是笔简墨淡,但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4102.张大千深山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 款识:蛰庐老友求正弟爰钤印:阿爰(朱)、大千居士(白)、大风堂(朱) 4103.张大千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 钤印:张季、大千 题识:斜阳外,寒鸦数点,一湾流水绕孤村。大千居士。张海若、高毓浵、陈云诰、邵章边题,张、高二题署年甲申(1944年)。 4104.张大千松下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 钤印:张爰印、大千 题识:笔端突兀走千军,墨落能生米壑云,惭愧东坡仰后辈、却无玉带镇山门。己巳冬日过长椿寿走笔图此,似寿泉大禅师即正,蜀人张大千。 提要:此幅《松下高士》作于张大千早年,为画家师法古人时期的精品佳构。彼一时期的作品,大千先生临摹了大量的明清卷轴画,山水、花鸟、人物等无所不包,其中尤其以学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弘仁等最为精彩绝纶,往往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此幅山石为典型的石涛笔法,而松树则由大千己出。 4105.张大千李秋君秦子奇高士图镜心 款识:(1).丁亥十一月,子奇画竹,秋君写石。大千为补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1895—1953)是江苏宜兴人,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悲鸿少年时代,随父学画,20岁时,在上海卖画。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翌年赴巴黎留学,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他非常喜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的古典绘画,废寝忘食的悉心临摹。1927年回国后。先后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系主任,抗战后任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直至病逝。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小事能鲜明地反映他的个性和人品。 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纷纷口诛笔伐。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盘溪筹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后,满怀悲愤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咬牙切齿,微张巨口,面向纸外作捕鼠状。图上没有题词,只写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个小字,并盖上了悲鸿名章。不久田汉来访,悲鸿将此画给他看,田汉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用遒劲的书法写在画幅的右上角。诗云:“已是随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连宵,共嗟鼠辈骄横甚,难怪悲鸿写怒猫。诗中对徐悲鸿爱憎分明的正义感给予褒扬。 也就在这个期间,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迫使许多国立学府随政府迁来重庆,仅沙坪坝就集中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中央工校等很多学校。遗憾的是沙坪坝学校虽多,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更不见有能出版和销售进步书籍的地方。因此莘莘学子一再呼吁,渴望有人来玉成这件好事。当时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想顺应民心,办一个“正风出版社”,但苦于缺乏开办经费。怎么办李公朴教授给陈汝言献上一计,说:“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的画是热门,一匹‘马’就卖了500元。”陈汝言听后很高兴,因为他深知徐悲鸿的为人,也知道自抗战以来,徐悲鸿大师在新加坡、吉隆坡、新德里、槟榔屿等地举办画展卖画的行情及他把画展收入捐献给离乡背井难民的义举。他想,只要这个小小书店徐悲鸿认为办得有价值,他就一定会慷慨解囊的。于是陈汝言便从沙坪坝过江来到江北盘溪找到徐悲鸿,大胆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徐悲鸿听完这个小同乡的坦诚之言,沉思片刻,用郑重的语气回答说:“你想办个出版社,我支持。我虽不是富翁,但出点钱是办得到的。不过要办就得办出自己的特色,应多出版些世界名著和国内的好作品。你回去找中央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担任编委,他们答应了再来找我要钱。”几天之后,陈汝言把编委会组织好了又来到盘溪,徐悲鸿立即拿出二千元交给陈汝言作开办费,并说:“这是我卖的两匹‘马’的价钱。”不久,“正风出版社”就在沙坪坝正式开张了,出版了很多享誉文坛的世界名著和国内进步书籍,于是徐悲鸿赠“马”办书店的事迹便被传为佳话。

hsk真题阅读和答案

二、阅读 第一部分 第51-60题:请选出有语病的一项。 51.A谢谢您的惠顾,欢迎下次再来。 B蓝鲸是地球上现存体积最大的动物。 C经过治疗,儿子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D牛奶加热时间越长,钙成分流失得越快。 52.A冬虫夏草是一种极其名贵的中药。 B在那座北方小城中,我父亲无疑是名医了。 C看到他在网上给我的留言后,让我深受鼓舞。 D他从事地质勘探行业将近30年了,经验很丰富。 53.A她说这是她入行以来拍得最辛苦的一部电影。 B专家建议,每天佩戴隐形眼镜的时间超过8小时不宜。 C今年春节期间国内机票价格有所下降,同比降幅达6.1%。 D做事要善始善终,有个好开头并不难,关键还要坚持到最后。 54.A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B虽然他们之间有时也会小矛盾,但相处得还算融洽。 C凡在本店购物满500元者,均可获赠一份精美礼品。 D湖中的鱼儿不时来个“跳龙门”,跃出水面画个弧线又落回水中。 55.A智能手机扩大了微博等社交媒体工具的普及速度。 B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 C如不定时吃饭,不仅会营养不良,还可能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 D臭氧层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袭击。 56.A梨羹是老北京常见的冬日小食,具有润肺化痰、生津止咳之功效。 B影响一个人快乐的,有时并不是困境或磨难,而是一个人的心态。 C有人说:“有两种东西,即便失去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一是健康。” D碱性电池与普通干电池相比,具有耐用、储存寿命长、不易腐蚀等优点。 57.A《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B过去再精彩,我们也无法走回去;未来再艰险,我们也要向前走。 C水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命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天空中的霞光渐渐淡了下去,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 58.A成语“东山再起”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得 势。 B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最初是用做军事了望楼,后来才成为人们登高揽胜 的地方。 C制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木料的选择很关键。匠人们在选择木料时,非常在 意树木的年轮。 D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扰。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 照明光却常常被它们迷失方向。 59.A苏洵,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之一。 B含羞草的叶子在受到外物触碰后会立即闭合,这个动作被人们形象地理解为

张大千作品的市场行情解析

Art Elites 艺界精英 张大千作品的市场行情解析 Market Analysis on the Works of Zhang Daqian 文_马学东 By Ma Xuedong 张大千作品进入市场比较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形成自己作品的价格体系。1925年,张大千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内举办了他第一次画展,展出的百余件作品在开展几天全部售出,当时其每幅作品的定价为20块大洋。此后他在报 The works of Zhang Daqian entered the market early, which formed its own price system in 1920s. The market of the works is comparatively stable, which is particular that after 2003 the average turnover of every sales season surpassed RMB100 Million, reaching RMB185 Million in autumn in 2009. China Guardian Auction Company has don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market development and recommendation of the works of Zhang Daqian. 纪念张大千诞辰110周年专题之三 纸上刊登了画作的润格,从此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的道路。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移居香港,并先后旅居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其独特的画风吸引了许多海外藏家的眼球,这为其作品初步建立了国际性销售渠 道。到上世纪60年代,张大千作品在国际上拥有了自己一定的收藏群,在海外屡创佳绩:1963年,巨幅《荷花》以6万美元被美国著名刊物《读者文摘》购藏,创下当时国画的最高价;1965年, 六幅泼墨荷花通景屏被美国藏家以14万 张大千 李杜联吟图 镜心 52.5×102cm 戊子(1948年)作 成交价/Price :RMB 3,808,000

关于张大千的介绍

关于张大千的介绍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中文名:张大千 别名:大千居士、下里巴人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 出生日期: 1899年5月10日 逝世日期: 1983年4月2日 职业:画家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山水画方面 代表作品:《爱痕湖》《长江万里图》《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园雅集》 人物介绍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1]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老翁送一只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艺术特色 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精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艺术评价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张大千”的三阶段:40

国画家张大千画作欣赏

?張大千,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他從小隨母親學畫,1917 年與兄長同赴日本京都,學習繪畫及織染工藝.1919 年返上海,拜曾農髯、李梅庵為師,學習詩文書畫,受石濤跟八大山人的影響很深。1927 年始遍游名山大川,包括黃山,峨眉山,敦煌。1929 任第一屆全國美展幹事,1933 年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一年。1941 年至1943 年間赴敦煌,臨摹敦煌壁畫,他描摹壁畫時,發現部分壁畫有內外兩層後便揭去外層以觀賞內層,被揭露後又抵賴辯解,且自稱對敦煌壁畫的文物保存也有相當多的貢獻。1943年他出版的《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讓藝術界開始重視中國文物的保存和精華。?張大千於1949 年移居香港,1951 年移居阿根廷,1953 年從阿根廷移居巴西聖保羅,從此畫作開始聞名國際,包括法國羅浮宮也前來邀展。1956 年,他曾與畢卡索切磋同談。開始將西方抽象主義的理念應用到中國傳統水墨畫上,並發展出了潑墨山水的風格。1958年,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以「秋海棠」圖,譽為世界偉大畫家。之後,他在1969 年居美國,至1977 年回臺灣定居,建摩耶精舍。1983 年過世,是為中國現代最重要畫家之一。?張氏精鑒別,富收藏,曾出版《大風堂名跡集》四冊。詩文亦精妙。仍以書畫用力最深,於山水、花卉、人物無不精擅,畫藝蜚聲國際。早年專注於傳統筆墨,對於石濤的畫尤見功力,其臨摹作品足可亂真。赴敦煌臨摹了石窟壁畫後,畫風 轉呈豐麗細潤,嗣後成立一己風格,氣韻高雅,筆精墨妙,深得文人畫神髓。晚年畫風再變,好用青及水墨作大潑墨。蒼莽不羈,淋漓盡致。 國畫家張大千畫作欣賞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百科知识(50分) 一、单项选择(以下每道题有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选错或多选,均不得分) 1.以下哪一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A.泼水节 B.清明节 C.圣诞节 D.端午节 【答案】C 【解析】圣诞节为西方传统节日,它源自古罗马人迎接新年的农神节,在基督教盛行罗马帝国后,教廷随波逐流地将这种民俗节日纳入基督教体系,同时用来庆祝耶稣的降生。 2.奥运会上的马拉松比赛起源于( )。 A.游戏 B.战争 C.打赌 D.锻炼 【答案】B

【解析】马拉松比赛起源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希波战争,雅典人战胜波斯人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后,统帅米勒狄派士兵菲迪皮茨回距离战争地42.193公里的城 邦报信,士兵完成任务后倒地而亡。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 马拉松赛跑以纪念这一事件。 3.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 A.京杭大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马六甲运河 【答案】A 【解析】A项,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BC两项,为世界上最繁忙的两条运河,但不是最长。D项,并不存在马六甲 运河。 4.1588年在哪位英国皇帝/女皇治下的英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 A.亨利八世 B.伊丽莎白一世 C.维多利亚女皇 D.乔治六世 【答案】B

【解析】英西战争发生于1585~1604年间,是指西班牙帝国与英格兰王国之间未经正式宣战的间歇性冲突。它由多场大规模战役组成,发生于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在1588年的格拉沃利讷海战中,腓力二世的“无敌舰队”受到了严重的暴风雨天气的影响从而战败,胜利的英国开始走向建立海上霸权的时代。 5.“知天命”是指大约什么年纪?( ) A.三十岁 B.四十岁 C.五十岁 D.六十岁 【答案】C 【解析】“知天命”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下列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 A.英国 B.法国 C.中国 D.德国 【答案】D 【解析】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五个创始成员国,即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的4大国和参加反德同盟的法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国画大师张大千荷花作品赏析

国画大师张大千荷花作品赏析 张大千(1901-1984)名正权,后改名猨,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 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子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84年病逝 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取长补短是密不可分的。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他于晚年又开创出具有现代新气象的中国水墨画风,其创作范畴庞大复杂的程度,在中国的艺术史上,亦是少见,可谓是承前启后,集大成的画家。他的酣畅淋漓而内涵深厚的传统构成,雄奇瑰丽而富于精致的写真精神,更是独步画坛,堪称一绝。 旅居海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擅长画花卉。他画的花卉种类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华等。而他平时画的最多的还是荷花,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张大千荷花画主要特点 张大千在花卉画中以荷花画居多。他之所以喜爱画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并且还认为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故此,张大千画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断推出新意。形成驰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岁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 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创泼墨彩之后,所画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花卉的笔墨范围拓展至另一境地。 他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

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作品赏析

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作品赏析 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作品赏析---米颠拜石图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并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于非厂等国内各名家及外国大师毕加索交游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张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蜀人张大 千” 。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四川内江人。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子齐名。 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波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拜别了师傅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1932年举家移居苏州网狮园,潜心作画。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台湾。享年84岁。现在他生前台湾居住的“摩耶精舍”建为“张大千纪念馆”。 张大千是天才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钤印张爰、大千所作、大风堂、两到黄山绝顶人款识捷民仁兄属画,大千居士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70)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70) 5751. 张大千昆明三清阁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昆明三清阁,峰峦秀拔,郁蟠千仞,下瞰滇池草海,浩渺无际,左度龙门,奇峭万状,至不可名,诚一郡之名胜。每忆昔游,恍如隔世,漫以二石法图此,以寄怀想。乙酉春日,大千居士沙河村居。 印文: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鉴藏印:石林斋、江风题签:大千居士画昆明三清阁图精品,癸酉江兆申署。印文:江兆申印、物外真游 说明:江兆申题签条并钤二印。江兆申先生字椒原,1925年出生于安徽歙县的书香世家。在传统家庭教育熏陶之下,江先生的诗书画印,无一不精。当代艺评家推崇他为?中国传统文人的新典型?与?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奇才?。曾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任职27年,先后担任书画处处长、副院长。 张大千从1938年至1949年,在成都居住了9年(除去在敦煌临摹的两年),因家人众多,他在成都有多处寓所,本幅即为成都时期的作品。张大千作此画时47岁,正是其艺术进入第二个高峰阶段时,他早年师法古人,从石涛、八大山人、徐渭以及中古名画中得到非同一般的笔墨滋养,40岁以后又壮游山河,将世事万物之性理情态掌握于胸,发诸于笔端。 三清阁在云南昆明西山罗汉山的悬崖绝壁上,其上的龙门凿有全滇最大道教石窟,此地景色幽奇险峻,是道教的三清圣境,

大千游后数年不忘,固有此作?以寄怀想?,张大千作于同年的一幅《龙门图》(云南省博物馆藏,)在题跋中称龙门为?昆明第一幽奇处?。 此画以西山龙门最险峻的一段为表现对象,构图奇险,以对角线作为分界,山峦占据右侧四分之三的位臵,左侧留白,深远和平远的缺失将视觉中心引向山体,山势高峻峭拔,殿阁游廓沿悬岩绝壁而建,似有凌空之感,三清阁上探出一块金字塔型岩石,或可即为依山而建的龙门石窟,以此为视线向下眺望滇池,深不可及,浩渺无际,山体左侧的大片空白和停泊的几只小船营造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效果,乃平中出奇之法。此作笔墨松秀挺拔,线条刚劲,用墨浓淡相间,松石之中可见石涛、石溪之法,而更为爽利洒脱,石青在松树、草丛间薄施一层,赭石大半施于画面下方,岩石、水面、小船,与上半部山峦造成一种冷暖对比,使画面出现色调上的微妙变化,将西山龙门的险峻地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5752. 张大千峨眉俯瞰图立轴水墨纸本 款识:昔贤嗟未到,而我得奇观。不陟最高处,安知天地宽。佛光从岛现,优钵散花繁。大士应相契,无心可与安。戊子春,忆写峨嵋绝顶,俯瞰接引殿、雷洞坪、白雪寺诸胜,于成都昭觉禅林。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朱)张大千(白)人间乞食(朱)可以横绝峨眉颠(白)

张大千的家庭生活和四位夫人的简介

张大千的家庭生活和四位夫人的简介 张大千一辈是第十世,属“正”字辈。张正兰又名泽,因他与长子是双胞胎,故取字善孖,后改称善子。张善子生于1882年7月12日(清光绪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由于家中长子早夭,他在家里的地位相当于老大,说话颇有份量,对张大千的影响也最大。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没有张善子,就没有张大千。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善子发现了大千卓越的绘画天赋和才能,对张大千关怀备至,所需金石书画及参考资料莫不搜求以供,并经常指点书画之道,使张大千获益良多。 1919年,张大千从日本京都公平学校归国,向父母提出要到上海拜师学习书画,父母反对。在这个决定张大千今后命运的关键时刻,张善子站到了弟弟一边,支持他到书画家荟萃的上海拜师。“ 张善子对其弟的支持,还表现在不断地携带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八弟出入上海滩上的文人雅集,利用各种场合,把八弟引荐给艺苑前辈名流,诸如陈散原,傅增湘,黄宾虹,齐白石,柳亚子,叶恭绰,谢玉岑,郎静山等等,张大千都是通过张善子的引荐而得以结识的。” 张大千在上海很快就能露出头角,与这些艺苑前辈名流的提携分不开。张善子在中国画坛上也是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张大千夫人共有四位,分别是曾庆蓉、黄凝素、杨宛君和徐雯波。 曾庆蓉是张大千夫人之一,也是张大千最早娶的一位夫人。曾庆蓉是一位大家闺秀,在双方父母主持下,张大千和曾庆蓉喜结良缘。但是,俩人感情并不深厚。不久之后,张大千又娶了第二位夫人黄凝素。黄凝素不仅长相美丽,而且聪明干练,深受张大千的喜爱。黄凝素是张大千母亲的一位远房亲戚,因父母离世过早,黄凝素便来到张大千家生活。后来,张大千和黄凝素自由恋爱,黄凝素因此成为张大千第二位夫人。黄凝素对绘画也有不俗的见解,张大千和黄凝素举案齐眉,共育有11个子女。 张大千第三位夫人名叫杨宛君,是北平一位鼓书艺女。张大千在北平听鼓书时,对杨宛君一见钟情。对了得到杨宛君,张大千派黄凝素前去当说客,最终杨宛君

五年级下册暑假作业本语文答案(北师大版)

2015五年级下册暑假作业本语文答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暑假作业本语文参考答案(第4-5页) 阅读台 ◇《苏东坡和对联》 从苏东坡在对联上加的“发愤”和“立志”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加了“发愤”和“立志”两词,能体会到苏东坡从老者无声的教诲中认识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下定决心,从此要发奋读书。这一改,没有了原先的“狂”气,变成努力的方向了。从此以后,苏东坡变得谦逊起来,孜孜不倦地识字、读书,终于成为一代大诗人、大文豪。 实践园 ◇根据提示,写出对联。 1.看见红花满地,碧水连天,我会吟诵回文联:“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水连天。” 2.到处莺歌燕舞,我会吟诵叠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3.看见青山白云,绿树红雨,我会吟诵顶针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P30 张大千画虎阅读答案①用横线画出描写老虎咬住大千臂膀时大千的神态举止的句子。答案:大千一点也不慌,沉着的伸出右手,

笑眯眯的抚摸着老虎。②“大千虽然受伤了,却画下了老虎发怒的神态。”从这句话中,你能想象一下被虎咬住时,他会想些什么么?你从中体会到了大千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说明了他为了画画,为了画出不同形态的老虎,不顾自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可以体会到大千是一个可以为了目标而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的人!演练场①把下面的字去掉一笔,变成另一个字,然后组词。答案:鸣(呜)(呜咽)钩(钓)(钓鱼)户(尸)(尸首)②把下面的字加上一笔,变成另一个字,然后组词。答案:九(丸)(药丸)准(淮)(淮河)又(叉)(叉车) 4.中秋时节,半夜时分,我会吟诵数字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下面的对联最适合贴在哪些场所? 1.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旅店、宾馆) 2.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药店、医院) 3.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商店) 4.巧手度处,天衣无缝;匠心裁来,长短合身。(裁缝店、服装店) ◇暑期经典阅读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我们已经在课文中读到过这些名著的部分章节,趁长长的暑假,我要把高尔基写的《母亲》找来好好读读。现在,我先来制订一下读书计划:计划在20天内把书看完,全书共有232页,每天看12页,每天的看书时间定在14点——15点,看书时我打算做以下读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19)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19) 1731.张大千陈云诰仿石涛山水人物图扇小楷七言诗扇立轴 款识:独往秋山深,回头人境远。石涛写意。佐周先生方家正,蛰庐陈云诰 钤印:张爰之印信(白)、云诰(白)、癸卯翰林(朱)、有竹亭(白) 1732.张大千荷梦俱香图并行书七言诗成扇 题识:(1).荷花世界梦俱香,八十叟爰。钤印:大千唯印大幸,大千豪发, (2).不施脂粉不浓妆,水殿风微有暗香,……六十七年夏六月写似飞雄仁兄法正,八十叟爰摩耶精舍。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3).扇骨:全副象牙。 1733.张大千戊子(1948年)作行书七言诗立轴钤印:张大千长寿印信(二次)、大风堂(二次) 题识:(1)戊子十月既望,大千张爰。 (2)爰。 1734.张大千丁巳(1977年)作行书七言诗立轴钤印:大千父 题识:丁巳冬月二十七日晨,小诗书似静农哂正。小兄爰皤。 释文:枕边。夜午寒生梦醒初,枕(脱边字,心神不定,可

笑)得句未遑书。侵晨研墨披衣坐,提起笔来一字无。 台静农(1902-1990)题签:大千居士法书。静者。此帧大千兄归道山後由其家检交,七年矣。癸亥(1983年)十月,静农记。 鉴藏印:澹台静农所藏 书则始学篆隶,次北碑、右军正楷,兼习行草。十二岁时先师使习大字,以增腕力,并习双钩古帖,以练提笔。时家藏晋、唐、宋、元墨迹尚未散失,日夕吟习,并双钩数十百本,未尝间断,亦未尝专习一家也。画则三十左右始习之,因旧藏名画甚多,随意临摹,亦无师承。又喜游名山,兴酣落笔,可得其意,书画一理,固可以触类而通者也。盖有师之画易,无师之画难;无师之画必自悟而後得,由悟而得,往往工妙。 —溥心畬自述 溥心畬先生是清宗室恭亲王奕砢之孙,天潢贵胄,一代名士,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乐志琴书,收怀道举,与世无竞,与人无争。以诗、书、画三绝称名当世,诗风高古超迈,书风遒劲疏散,画风清逸空灵。他的题画诗,诗意与画境相得益彰,诗写心声,清幽淡逸,动人心弦,使画面更为真切、灵秀、生动,寓意完美。他的画,无师承,但师古人,师造化,由悟而得,举凡山水、人物、花鸟、翎毛、鞍马、楼阁,在在精能。飞鸟灵禽、花蝶草虫,莫不栩栩如生,欣欣向荣;仕女恬静灵秀,丽质天生,我见犹怜;高士都雅隽秀,简淡如菊;山水随意造境,变幻欹谲,

张大千个人资料

张大千个人资料 篇一:关于张大千的介绍关于张大千的介绍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中文名:张大千别名:大千居士、下里巴人国籍:中国出生地: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出生日期:1899年5月10日逝世日期:1983年4月2日职业:画家信仰:佛教主要成就:山水画方面代表作品:《爱痕湖》《长江万里图》《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园雅集》人物介绍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1]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老翁送一只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艺术特色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