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四川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四川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四川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何淑勤1 郑子成2

(1. 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园艺学院 四川 雅安 625014;

2.四川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四川 雅安 625014)

摘要: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危害,严重制约其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该省水土流失现状与危害,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与建议,以期服务于四川省的“山川秀美”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四川省;水土流失;对策措施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地形地貌复杂,人口集中,河流众多;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6-9月,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农业区。整个地势西高东低,跨越我国一、二级阶梯,山地、丘陵分布广,其中山地占77.1%,丘陵和高原分别占12.9%和4.7%,平原仅为5.3%。全省幅员面积48.52km2,森林覆盖率只有24.54%[1]。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等原因,全省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面积达20多万km2,由于水土流失而引发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且还在进一步增加,这不仅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严重威胁着长江中下游工农业的生产及生活,已成为全省的头号环境问题。

故本文从全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状况着手,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以其服务于全省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1.1水土流失现状

四川省土壤侵蚀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及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分布广,面积大。80年代中期,全省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为19.98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4%。1991至1998年间,因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和修路、建厂等人类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000km2,年新增泥沙流失量约1亿t。1999年,全省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达22.27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4.6%[2]。在2001年测算中,轻度以上侵蚀面积为21.09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3.1%[3]。2003年监测中,轻度以上侵蚀面积为20.93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3.6%。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水土流失的分布状况

年份 不同侵蚀强度的面积分布(万km2) 年均泥沙流失量 占总土地面积 轻度 中度 强度 极强 剧烈 (亿t) (%)1999 11.15 8.28 2.40 0.39 0.06 10 44.6 2001 8.66 9.41 2.46 0.43 0.13 9.46 43.1 2003 13.40 4.03 1.47 0.26 0.04 9.04 43.6

从上述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仍是该省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严重,形成了“一处治理,多处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一边又不断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少数地区甚至破坏大于治理”的局面。

1.2水土流失的危害

该省处于我国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要地形,落差较大,地貌多样,这样的地形造就水土流失严重及类型多样化。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的灾害,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土层变薄,土地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

全省1992年对农耕地养分测定结果同1991年测定结果相比较,1992年农耕地有机质下降4.8%,全N下降7.7%,碱解N下降3.09%,速效P下降13.4%[2]。就1999年全省水土流失而言,其面积为19.98万km2(不包括风蚀和冻融侵蚀),年土壤侵蚀总量9.50亿t,损失N、P、K443.7万t和大量的有机质,年流失泥沙相当于每年冲走土层厚达0.5m的耕地面积6.67万km2[1],对土地资源造成极大地破坏。

据遂宁水保站资料,150坡耕地,年流失表土87.45t/hm2,按这样的量推算,全省将每年流失活土近2.04亿t,每年坡地平均减薄6.48mm[3]。表土层的流失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肥力降低,造成耕作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微生物活动受阻,农作物生长期间水肥供应失调,抗逆能力减弱。

1.2.2淤积埋压良田、淤积库渠,阻塞江河湖泊

岳池县因水土流失,泥沙入田,引起翘角田达4200hm2,严重淤积达1533hm2[3]。全省每年水利工程的淤积量占总容量的1~1.7%;水土流失造成的河道淤积,使河床普遍增高0.5~1m[1],加剧洪灾危害。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速暴雨径流的汇集过程。

1.2.3旱洪灾害频繁

全省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旱、旱洪交替、以旱为主。1951~1997年春旱、夏旱、伏旱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4%、68%、70%。古蔺县1970~1989年期间[4],发生干旱55次,同时,该县80年代发生洪灾18次,造成塘、库淤积,使得当地经济受到严重损失。

另外,由于洪涝灾害引发的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也很高,伤亡牲畜、冲毁房屋、水库、道路等设施,损失严重。其中,山崩、滑坡总量占全国的1/4以上,体积在1000万m3以上滑坡几乎占全国相同规模的50%左右;全省泥石流沟约有3000条,泥石流域面积达11.3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5左右,其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均居全国之首[5]。

1.2.4造成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质污染

四川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1996年农用化肥施用量达192.8万t,居全国前列,其N肥占61.1%,化肥施用总量与氮肥使用分别为1965年的17倍和14倍[1]。但其利用率只有40%左右,其中有大量的化肥随流失的水土进入到水体中,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现象,造成水体污染和一些地区饮用水质量恶化,同时,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易于土壤表层板结,加剧水土流失。

2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

素。

2.1自然因素

2.1.1地貌、地形因素

四川地处我国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带,地貌复杂,类型多样,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其中,山地丘陵、高原占94.7%,江河众多,共有大小河流1100余条。这样的地貌类型,导致全省的耕地以坡耕地为主,占耕地面积的83.14%,其中坡耕地占66.77%[1],因而为侵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1.2岩性因素

全省从地质构造特征来看,可明显地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对于东部地台区,盆地边缘和盆地内构造线的两侧以三叠系的中、下统为主;盆地中部广泛出露侏罗-白垩系的紫红色砂岩、泥岩和砂泥(页)岩互层,紫色岩层,岩体松软,风化剥蚀强烈,胶结力差,抗冲剧力差,极易发生水土流失。据琼江流域水土流失调查,该流域土壤侵蚀摸数达5645.6t/km2·a[6]。

盆周山地,山高坡陡,断裂褶皱发育,岩层破碎,加上土地开垦和修路等项目的实施,扰动了岩层地质结构,在流水、暴雨作用下,易于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发育。对于西部以中下统碎屑岩夹泥质灰岩为主,中部以砂岩为主,东部以中下统碳酸盐岩为主,由于该区域多高山峡谷,许多河流汇集处,再加上粗放耕作,过渡砍伐等,易于发生水土流失,再则在长期流水及降水作用下,由水土流失可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

2.1.3气候因素

四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内70%以上的降雨都集中在6~9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这样的降雨类型及时空分布与地形地貌、岩性因素相结合,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如四川省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资料表明,1985年,仅12次降雨产生土壤侵蚀,总侵蚀量达11619.3t/km2·a,其中4次侵蚀总量达11145.2t/km2,占全年总侵蚀量的95.9%,其中,7月18日,降雨量142.8mm,雨强15.22mm/h,侵蚀量达7161t/km2,占全年侵蚀量的61.6%[7]。

2.2人为因素

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坡耕地种植、过牧、过伐等,带来了新的人为水土流失。致使全省每年新增人为水土流失面积1000km2左右[2]。通过对琼江流域地貌的演化进行分析,发现其平均自然侵蚀速率为0.2m/Ka,而现代侵蚀速率为3 m/Ka,为自然侵蚀的15倍[7]。这更确切说明水土流失与人的活动有关,因而防治水土流失,应重视控制人为加速侵蚀。

2.2.1过垦、过伐、过牧

四川省1949年人口密度为102人/km2,到2000年达175人/km2,人地矛盾十分突出[1]。为了解决人口的粮食问题,迫使人们长期依靠大量毁林开荒、陡坡种植等措施增加耕地面积。面积仅为全省28%盆地土地,而耕地面积却占全省的75%,垦殖指数一般都在40%以上。成都平原高达60%,就连丘陵区垦指数都在50%以上,山地斜坡平均垦殖指数为25%由于土地过垦,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四川林地的坡度大,>350占55%左右,250~350占35%,250以上的仅占10%。由于林地坡度大,一旦森林处于过伐状态,森林强大的防护作用将失去,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建国初期,森林覆盖率为19

%,1975年森林普查,其覆盖率骤减为12.5%,目前森林覆盖已恢复到24.5%[1]。但对于川中丘陵区调查,仍有相当一部分县的覆盖率为8%左右,是至有的地方基岩裸露,由于森林覆盖率低,林木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极弱,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全省牧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28.41%[1],主要分布于川西北高原,多年来由于重用轻管、超载放牧、一时难以恢复,造成植被覆盖质急剧下降,普遍地方出现土壤裸露,沙化趋势明显,不仅加剧了水土流的发生,同时导致干旱和鼠害的频繁发生。

2.2.2开发建设时,忽视保护作用

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阶段,地基开挖、土石堆填、管线埋设、地表平整等将极大地改变原始的、已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的地貌、植被和水条,并产生大量的废弃土石,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急功近利,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尤其是大型建设项目的实施,导致每年将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4000~5000km2[1]。据调查,1995~2000年,全省因修路,每年废弃的工业废渣高达3700万t,有90%以上倾入江河,造成水质污染、淤积河道、增大了洪水灾害[3]。

3、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针对于上述全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合我省的自然及经济社会条件,提出相应地治理对策措施及建议。

3.1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强化治理、重视预防、制止新的水土流失发生

在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的基础上,本着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全省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杜绝陆坡开荒现象,制止各种开发建设项目所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发生。如川西北高原中度侵蚀区,开荒种植、采矿、掏金是造成该区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3.2进一步加强防护林、水土保持林体系及低效林改造的建设

四川防护林、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不仅对维护生态平衡、控制水土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四川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居民生产及生活上的安危。在这一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水土流失类型区域的特点,合理选择树种,因地制宜,实行乔、灌、草结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牧、农、旅游事业、加快退耕还林(草)步伐。

在天然林保护的同时,应兼顾人工林和低效林的建设。人工林在调整现有的林种结构的基础上,营造以经济林果、薪炭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林,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量的陡坡垦殖,造成生态失调,水土流失严重,要大力营造速生丰产乔灌林木,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流失治理,这对提高本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很大的保障作用。林分的改造,可有效地抑制林地的水土流失。调查结果表明[8],改造6年后的林分,93%的样地进入微度侵蚀等级,7%处于轻度侵蚀。这些结果充分证实,林分改造有效地缓解了地表的水土流失。

3.3解决农民的“三料”问题

山区农民樵砍林木煮饭和铲火灰积肥习惯,加剧了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应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当地养猪业、水源优势,大力推广沼气池、发展小水电站,解决“三料”问题。

3.4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相结合统一治理

根据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流失规律,结合当地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实行山、水、田、林、路

综合治理,对“三大”措施合理优化配置,固害设防、节节拦蓄,形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如在盆周山地中强度水力侵蚀区、川西高山峡谷中度侵蚀区等地区,在防治水力侵蚀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大工程措施。采用防渗与排水、消坡、减重和反压等措施,再结合上生物措施,去遏制频繁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发生。

3.5加强封育管护,搞好生态自然修复工程

充分发挥全省光、热和降水资源,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封山禁牧、封育轮牧、舍饲养畜等措施,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加快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

3.6以效益为中心,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在治理过程中,把治理水土流失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结合起来,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对于退耕区域,因地制宜、改造耕地,建成各种经济林示范区,将治理与流域经济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在此基础上,使群众的经济效益与宏观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达到“双赢”。

如邻水县个体户,依托水土保持工程基础设施,采取与水保办合股经营,栽植苍溪雪梨4万多株,,按股分红。另外,广东红日集团与雅安造纸厂、宜宾造纸厂联手,开展水土保持优良草种“香根草”的种植[3]。通过这些措施,使群众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进而激发其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使水土保持在速度、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3.7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省人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通过教育等方式,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其危害性,提高全省人发的水土保持意识。对于川西高峡谷中度侵蚀区和川西北高原中度侵蚀区,不仅是一些偏远地区,同时也是全省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在相当程度上,为了得到暂时的利益,不惜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3.8建立健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体系,为科学治理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通过建立的水土保持网络,对本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及其实施不同措施的效益评价等内容进行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宏观决策以及科

学的进行水土保持提供了依据,以便加速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农业区划办,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编.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2000.6.

[2]王丽槐.四川水土流失状况与类型分区[J].四川水利.2003(2):2—6.

[3]王晓沛,荆晓庆,李仁锦.加大四川水土保持执法和建设力度[J].四川水利.2003(1):7—11.

[4]四川省农业区划办公室、四川省政府救灾办公室编.四川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M].成都: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马智利.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农业建设对策[J].农业环境保护.1999,18(1):42—45.

[6]朱波,高美荣,刘刚才.紫色页岩风化侵蚀及环境效益[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5(3):33—37.

[7]王绍武,董光荣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中国西部环境特征及其演变(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胡庭兴主编.低效林恢复与重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Present Sit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in SiChuan Province

HE Shu-qin 1,ZHENG Zi-cheng 2

(1.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Gardening, SiChu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Ya’an,SiChuan 625014,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Ya’an,SiChuan 625014,China)

Abstract

Sichuan Province is situ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se Rive. Conflicts between population and land were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Soil and water loss was hazardous because of nature and people effect. These would cause to harm for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it restric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asons caused soil and water los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hazar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for controlling and preventing water and soil loss were put forward. These would serve mountain and plain elegance engineering of SiChuan province.

Keywords: SiChuan province;soil and water loss;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何淑勤(1978~),女(汉族),主要从事生态环境治理与水土保持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45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 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 概述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线长面广,土石方挖填量大,增加水土流失的危险性,对公路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根据同源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公路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从大同—浑源段工程第四合同段起点里程桩号为K21+000,终点桩号为K24+100,全线长3.1KM 目前正在进行施工。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为: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将因公路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表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特点和各施工区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主要由路基区、桥涵区和隧道区组成,因此主体工程水土流失又分为路基区、 桥涵区和隧道区进行重点防治。 (2)临建区 主要为生活区、仓库、预制场、拌和场等。临建工程需要清理地表,平整场地,扰动地表面积大,改变原来的土壤结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应加以防治。 (3)施工道路区 主要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好临时拦挡防护措施和开挖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和造林,恢复植被。 (4)弃渣场区 全线拟设弃渣场,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弃渣场水土流失占5%。 由于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容易被有关单位忽视治理而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环境景观,应重点加以防治。 2.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开挖和填筑边坡的工程护坡、截排水沟以及施工道路的排水沟,弃渣场的挡渣墙、截排水沟等;植物工程措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 课时第 23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2012年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难点: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设问引发思考】: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 【思考】1、水土流失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带走了水分和养分(腐殖质、氮、磷、钾),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耕地支离破碎,最后只得废耕,还会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加剧。 【思考】2.泥沙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结】: 1、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姓名石孟杰 学号2012213271 序号39 摘要:近几十年来, 洪涝不断, 旱灾无常,这些与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息息相关。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系统, 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容易形成荒漠化现象,我国是遭受荒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荒漠化类型多,而且分布面积广。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林、牧业生产,威胁着城乡人民生活。可见,水土流失若不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不妥善治理将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不仅仅阻碍国家经济建设, 而且也不利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全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流失;荒漠化;现状;危害;解决措施 1. 引言 目前,全国约37%的国土面积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加频繁。由于各类生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肆意开山炸石, 任意弃渣,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点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充分认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2. 水土流失的概述 水土流失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在水力、重、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水土流失在国外叫土壤侵蚀,美国土壤保持学会关于土壤侵蚀的解释是:“水、风、冰或重力等营力对陆地表面的磨损。或者造成土壤、岩屑的分散与移动。”英国学者对土壤侵蚀的定义是:“就其本质而言,土壤侵蚀是一种夷平过程,使土壤和岩石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运、滚动或流失。风和水是使颗粒变松和破坏的主要营力。”由此可见,国外水土流失的定义也包括了风蚀。而生态学认为,水土流失是指缺少有效保护的土壤不能有效地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现象,同时伴随水的流失,产生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也使土壤流失。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学习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学习 提纲要点 一、新形势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的新要求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目标 三、新标准的创新点 四、国家级和省级防治三区的分布 五、省级生态保护区分布 六、案例分析 一、新形势对水土保持的新要求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及重点监督区的生态功能得到保护恢复、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恢复率大幅度提高的目标,近年来,水利部陆续发出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各地强化水土保持管理力度。总结以往水保工作的经验,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的更高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内容也作了一些调整,并把每个阶段的执行目标加以明确,从而提高了监督、监理的可操作性,保证了建设和施工单位为实现防治总目标的可达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还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项目执行的标准等级作了细化规定,从而也更贴近各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实际。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目标 (一)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1、建设类项目

建设生产类项目指生产运行期仍然存在水土流失的项目,如矿山、火电、滩涂开发、生态移民等项目。生产运行期从投产日到终止服务年。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增加了运行期防治标准,控制比和拦渣率的标准值除表中红字说明变动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要求等于或优于试运行期标准水平。 注意点: 1、表中标准值是针对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水平400~600mm 确定的,我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要+2; 2、土壤流失控制比是以中度侵蚀为基准,我省大多属于轻度水力侵蚀区,其控制比要>1 3、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的拦渣率-5 4、矿山塌陷采空区面积、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域面积虽然属于防治责任范围,但不算防治面积。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摘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水土保持防治标准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立项的必编报率日益增加,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0.引言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基础性工程。本文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进行简要分析。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分类、分级、分时段确定,其指标值必须达到表1和表2的规定。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应按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确定。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标准:依法划定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 二级标准:依法划定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 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其他区域。 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水系、河道、水资源及水功能、防洪功能等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重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作为一级标准防治的区域。 二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地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1031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 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措施既要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又要避免重复设计。 (4)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在水保方案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种防护措施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使各种防护措施充分发挥其效能。 (5)生态效益优先原则。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弃土、弃渣优先考虑综合利用,对弃渣先拦后弃;水土保持措施要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6)坚持工程建设及生产与保护水土资源相结合的原则,水电站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布设应从电站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7)本方案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并为整体项目服务。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水电站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的原则。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

水土保持措施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采取分区、分期防治: ⑴分区: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主要以项目建设区作为重点防治区,其又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及临时工程用地区4个大区。 ⑵分期: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施工区,按照设计及时完成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

流失防治体系。 工程施工严禁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保证地表径流的排泄。 基础施工的弃渣及时运输到指定弃渣场堆放,不得堆弃河滩; 开挖山体边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附近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时,临时堆碴场地和施工污水处理设施与水源的距离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临时堆碴场采取设置挡碴墙等措施、污水处理设施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施工结束,及时清除水中杂物,作到工完场净,并及时恢复原地貌。 4.取土场区保护措施 根据取土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通过坡面防护、防洪排水、覆土造地等措施。 取土场在取土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表的自然坡度,形成了裸露坡面,因此应对其进行治理改造,对裸露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上覆土造田,土地整治后植物防护,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由被动控制到治理开发的根本转变,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营期不发生大的水土流失。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 失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 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经验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经验 摘要: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水土流失遍布各地,不但发生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也存在。经过多年水土流失治理,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多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客观确定了发展目标及主要治理任务,科学提出了战略布局,可从宏观上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整治提供战略指导。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而且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80年代开始,水利部先后在黄河中游、长江上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重点治理工程。98年以来,国家又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

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效果十分明显。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建成淤地坝、塘坝、蓄水池、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近1.5亿人从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在多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客观确定了发展目标及主要治理任务,科学提出了战略布局,从宏观上可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整治提供战略指导。 1水土保持发展总体思路 以保持水土、整治国土为基础,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通过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大江大河泥沙。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2 水土保持发展发展目标 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 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

摘要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摘要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并分析了其成因,从法制与规划、山区道路与煤矿生产建设、植树造林与水利建设等方面提出水土保持对策,以期为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现状;危害;成因;水土保持;对策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了江河湖库,加剧了灾害的发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给水土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现对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作一探讨。 1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1-3],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土壤流失严重,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t,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多方面的危害[4]。 2.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地石化和砂砾化,失去农业利用价值,减少了耕地面积。水土流失使植被减少,地面覆盖率降低,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减少,流失后坡地土壤持水力小,一旦遇干旱则农业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近50多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7万hm2以上,平均每年5万h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50%。进入20世纪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 460 km2。 2.2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由于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水利设施的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大量的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每年抬高9 cm左右,形成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增加了防洪的难度。每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的成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地面径流的汇集过程。黄河流域50%以上的雨水资源消耗于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为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部分黄河干流水库不得不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运行,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随着泥沙下泄,黄河下游每年需用200亿m3左右的水冲沙入海,以降低河床。 3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外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是水土流失的客观条件,而人为因素则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水土流失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陡坡开荒破坏原有的地面植被和地貌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二是不合理的森林采伐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三是开矿、修路、采石等没有妥善处理而产生的水土流失。 4水土保持对策 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管理,把水土保持法宣传好、贯彻好,把水土保持纳入法制轨道是十分迫切而又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1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法制体系,制定科学的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第一部分注意事项 1、方案的审查超过6个月报批重新开会 2、工程占地不得占用农地、水浇地 第二部分方案编写 (一)方案封面的要求 颜色:大纲(送审稿)为乳白色,大纲(报批稿)为浅绿色。报告书(送审稿)为墨绿色,报告书(报批稿)为浅湖蓝色。 版式:封面左上角为设计单位的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号和工程设计证书号,用3号或4号宋体字印制。右上角为年号和本年度所编制的项目序号。 封面上方为文件标题,第一行为工程名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第二行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纲),用初号或小初号黑体字;第三行标明:送审稿或报批稿,用括号表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封面下方为建设单位及编制单位全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上行为建设单位,下行为编制单位,左方盖建设单位印章,右方盖编制单位印章。 再下为出版年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单位可以在封面印制项目编号,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标志等内容。 (二)方案扉页的要求 扉页中上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资格证书和工程设计证书的彩色复印件,注意有效期。 扉页下部:逐项列出设计单位地址、设计单位邮编、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内容,用3号或4号黑体或宋体字。加盖方案质量专用章。 (三)方案责任页 批准:应为证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分管领导; 核定:方案编制单位证书管理机构的负责人; 审查:处室的技术负责人; 校核:编制小组成员; 编写:编制小组成员,主要执笔人; 参加工作人员:编制小组成员,可分章节或分专业、分工注明。 注:责任页用黑体小3号字,姓名须先用4号字印刷,后为签名; 审查、校核、编写和参加工作人员须有编制方案上岗证书,并注明证书号。 (四)方案附件

简述我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简述我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信息管理学院11编出杜诗卿2011300740006 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见表) ( 表)中国水土流失分布 流域流域面积 (万平方公 里) 水土流失面积(万平 方公里) 土壤侵蚀量 (亿吨) 占流域面积(%) 长江180.00 62.00 34.4 24.00 黄河75.00 46.00 61.3 16.00 海河31.90 12.00 37.6 4.02 淮河27.00 5.90 21.9 2.30 珠江45.00 5.80 12.9 2.26 松花江、辽 河 124.60 42.00 33.7 7.68 太湖 3.60 0.296 8.2 0.14 其他(内陆 河、直接入 海河流、国 际河流等) 473.00 193.00 40.8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1)流失面积与分布: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63.74万km2,其中水蚀和风蚀面积为53.08 km2,占流域总土地面积180万km2的30%,年均土壤侵蚀总量22亿吨。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这一地区水土流失面积50余万km2,约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0%。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流域,沱江、岷江中游,乌江上游及川东鄂西三峡库区和中游的汉江上游(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清江,赣江以及大别山南麓的倒、举、巴、浠、皖诸水的中上游。 (2)流失类型与程度: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包括水蚀、风蚀、冻融侵蚀、泥石流、崩岗等。其中水蚀面积达52.41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2.2%。风蚀面积0.67万km2,冻融侵蚀面积10.66万km2。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上游共有1.3万多处滑坡和3000多条泥石流沟,另外在湘、赣等地的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地区还分布有近10 万个大小崩岗。 全流域水蚀面积中,轻度流失面积为21.2万km2,占41%;中度流失面积为21.5万km2,占40%;强度流失面积为7.6万km2,占15%;极强度流失面积为1.7万km2,占3%;剧烈水土流失面积为0.4万km2,占1%。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区6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可以说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之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量3700吨/平方公里·年,最严重的地区高达5~6万吨/平方公里·年,每年从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三门峡以下的泥沙达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造成黄河下游河床每年淤高10厘米。目前,下游河床高出地面3~10米,最高达12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悬河。每年虽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加高河堤,但河堤越加越险,后患无穷。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术规范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 术规范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术规范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赵永军 二○一○年十一月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与术语 方案编制总则 勘测与调查 水土保持评价与各类限制性规定 水土流失预测 措施布局与设计的要求 基本概念 土壤侵蚀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其中,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

的全部过程 水土流失有三条标准:一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场所是陆地表面,除了海洋外的地球表面都有可能发生水土流失;二是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必须是外营力,最主要的外营力是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活动;三是水土流失产生的结果是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 基本概念 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共同点: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差别:水土流失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虽然二者在定义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但考虑到水土流失一词源于中国,科研、教学和生产上使用较为普遍。而土壤侵蚀一词为传入中国的外来词,其涵义显然狭于水土流失的内容。随着水土保持这一学科逐渐发展和成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人们对二者的差异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生产上人们常把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作为同一语义来使用 几个术语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由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组成。 项目建设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的地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最新版)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最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18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最新版)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采取分区、分期防治:

⑴分区: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主要以项目建设区作为重点防治区,其又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及临时工程用地区4个大区。 ⑵分期: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施工区,按照设计及时完成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工程施工严禁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保证地表径流的排泄。 基础施工的弃渣及时运输到指定弃渣场堆放,不得堆弃河滩; 开挖山体边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附近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时,临时堆碴场地和施工污水处理设施与水源的距离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临时堆碴场采取设置挡碴墙等措施、污水处理设施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措施探析

-131- 生态与环境 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措施探析 李晓岩 秦绪丽 (东宁县绥阳水利站,黑龙江东宁157200) 目前,全国约37%的国土面积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充分认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1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是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 二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公路、铁路、城镇、水利设施、能源开发等许多基础设施都在大规模地进行建设,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增加,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三是从水土保持行业来看,在思想认识、队伍建设、基础工作等方面,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亟待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2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减少江河泥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防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2.1生态修复措施 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从近两年各地实践的情况看,水利部党组的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的。通过生态的自我修复,可以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受国家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全部实施人工治理,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经济开发强度较低的水土流失区,应主要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来恢复植被,改善生态。这不仅是恢复重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的需要,也是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最佳选择。 封育保护具体实施:一是制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明确生态修复的分区、目标、任务与措施,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种植经济林果等措施,提高地表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造林时应注意:以劈山造林和挖穴造林为主,尽量等高条状;避免炼山造林和清山造林,提倡有规划的间伐和轮伐,切忌滥砍乱伐。二是抓好试 点,总结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实施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和效果,探索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为大范围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积累经验。三是搞好效益监测与评价,建立能科学反映生态修复效益的指标体系,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五是制定配套法规,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调动广大群众投入生态修复的积极性,为实现生态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2.2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也就是通过人工实施土石方工程,对水土流失严重或预计因水力、重力侵蚀容易造成崩塌和泥石流的区域,用砌护坡、挡墙、钉木桩等方法进行加固。其特点是:见效快、效果明显,但投资、投劳大,一般工程措施均配以植物措施进行绿化。 3水保工作问题解决措施 3.1加强水土保持政策法规建设 各级水利水保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推进水土保持政策法规建设。当前,要重点抓好《水土保持法》的修订调研工作,通过《水土保持法》的修订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行政监管职能。要围绕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以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 3.2加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 各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确保机构、人员和经费的稳定。要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行业管理职能。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干部素质。要重视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建设,落实监测管理运行经费,尽快开展工作。各级水保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同志解决实际问题。水土保持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必须树立全局的、系统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一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生态和经济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能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寻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点。在战略布局上,既要突出生态效益,使水土保持服务于国家生态建设的大局,又要注重经济效益,以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热情,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是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关系。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人工治理的同时,必须把 生态修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水土流失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的地区,要以人工治理为主,提高该地区的人口环境容量,促进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和改善。在水土流失程度较轻、降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的地区,要把生态修复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通过封育保护、轮牧禁牧、舍饲圈养等措施,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要把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起来,在点上开展重点治理的同时,在面上更多地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双管齐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三是预防保护与治理开发的关系。必须把预防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以预防保护保治理开发,以治理开发促预防保护,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和经济的手段,加强对现有植被和治理成果的保护,特别是加大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保护,抓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避免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四是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水土保持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益性事业,既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市场机制的调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把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带动结合起来,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政府资助下的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治理开发的建设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民办公助,滚动开发。国家投资主要用于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骨干工程和关键工程。在组织实施中,政府部门要转变管理方式,将工作重心从直接组织项目建设转到制定规划、研究政策、指导监督和搞好服务上来。 五是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必须全面规划,从长计议,处理好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的关系,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当前要优先选择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治理。在建设内容上,重点放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蓄水保土、拦沙淤地的关键环节,如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淤地坝、坡面水系等工程。 摘要:近年来,洪涝不断,旱灾无常,这些与水土流失严重息息相关。 可见,水土流失若不妥善治理将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阻碍国家经济建设,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全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