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基于智慧校园构建小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书:基于智慧校园构建小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书:基于智慧校园构建小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智慧校园构建小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名称:基于智慧校园构建小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课堂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其他

研究类型:其他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智慧教师”、“智慧校园”等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比如我国无锡市新安学校就有关此类的研究,他们以“走特色之路,创智慧校园”为目标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智慧校园首先必须有智慧的教师,智慧地教育必须要有教育的智慧,他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丰富教师的教育智慧:1.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读书成为教师的需要,提倡随课题研究同步读书,做到同步读书与个性阅读相结合,让学习指导实践,让实践内化理论;

2.根植校本,课题引路——让思考成为教师的习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应努力打造“研究型”、“思考型”教师,为教师找回应有的幸福;

3.不断实践,体验成功——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快乐,遵循“工作——问题——课题——研究——成果——解决——改进”的科研流程。其次智慧校园必须有智慧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最终达到“在乐学中启智,在成功中开慧”。最后智慧课堂必须有智慧的师生。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智慧课堂”有助于学生智慧的发展。

通过“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提高对学生智慧发展的一些基础性或关键素养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观、发展观、课程观等的正确认识,进一步丰富我校的教育理念尤其是课堂教学理念。

2、“智慧课堂”提升教师的素养。

通过“智慧课堂”建设,促进一线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智慧课堂课型的构建,发掘案例,培育典型,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智慧课堂”有利于资源整合。

利用“智慧课堂”,把各种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可以把教师的课件、教案、教学设计、反思等通过一个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也可以跨学科,把语、数、英等学科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学科间资源的融合。

三、研究目标

1、基于智慧校园建设,协助教学模式的多元发展与设计,创造对老师与学生负担更轻、学习成效更好、发展能力更多元的学习模式。

2、智慧课堂教学:借由科技的辅助,让以往教室内的单向式教学在课外完成;进到教室内,让老师能够辅助学生发展更高层次的多元能力,如:创新创意、问题解决、沟通协调等。

3、教学资源共享:透过云智慧校园建设,让多元丰富的数字教材

能够传播,好的教材不会受到地域或空间的影响受限于某些学校内使用,让更多老师教学负担更轻。

四、研究内容

1、课程教学的整合:基于智慧校园建设,结合语、数、英等学科整合的应用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开展个性化的教与学。

2、优质资源的共享: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资源服务,建立教学资源栏目,为教师平时的备课、上课提供资源服务。教师可以把课件、素材、试题等上传到该平台,以便别的教师使用,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学生学习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线教学视频等资源,在线学科学习资源库、试题库、百科知识库等各类学习资源,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为学生在网上开展跨学科跨章节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资源帮助。同时建立互联网学习资源栏,提供资源上传功能,由学生自主进行搜索,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优秀的,好的相关网址、相关资源包上传到校园网,供全体同学学习参考。

3、家校平台的构建:三屏互动搭建了家校沟通的一个平台,电脑-手机-电视,学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宣传自己,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趣味故事通过这一平台很好的及时的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很好的把学生在家的点点滴滴的信息及时的传送老师。这样学校-家庭可以做到良性的互动,努力培养智慧型的学生。

4、智能设备的利用:智慧课堂的研究离不开自能录播系统,智能录播系统的建设是学校智慧课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充分利用

名师名教的先进教学效果,培训一批骨干师资队伍,实现校内外优质资源共享;学校精品课程的大量录像,还应用于教学观摩、师资培养、论坛实录、名师讲堂、评职评优。尤其是对教师日常教学的仪表、内容等进行观摩、交流,使教师间能够更直观的相互学习及提高。该系统包括课程录制、智能跟踪、智能导播、课堂直播、后期编辑、课件资源管理等六大功能模块,同时支持双高清视频源,能够帮助教师录制精品课、通过网络同步直播精品课、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技术保障。

5、智慧型师生的培养:如何增强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真正达到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或学生。

五、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认为智慧课堂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并达到各学科间资源的整合。

2、认为智慧课堂就是通过娴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教育教学丰富的资料,并开展有效教学。

3、认为智慧课堂不仅是师生的互动,更是家校互动的桥梁。

(二)创新之处

1、理念创新

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智慧校园的建设,因此,作为我们学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在创建智慧校园的同时,带动全体师生构建小学智慧课堂的研究。

2、内容创新

通过课程教学的整合,使开展个性化的教与学。学校平台的构建,可以让教师、学生、家长通过这样的平台,随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这样学校、家庭可以起到良好的互动,努力培养智慧型的学生。

3、设备创新

智能设备的使用,智慧课堂的研究,离不开微格教室的使用,实现校内外优质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同步直播精品课,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技术保障。

六、研究思路

基于智慧课堂实践智慧教育不仅仅是通过机械的教学实践就能获得,它需要教师把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不断趋向新境界。

在宏观上,研究思路为:学习——学习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

己;实践——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交流——尊重同行,在扬长避短中完善自己;反思——教学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研究——自觉研究,在把握规律中超越自己;总结——系统整理,在收获成果中成就自己。

在微观上,研究思路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然后深入课堂,采用非介入式研究,在广泛采集课堂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从不同视角进行深度思考。同时对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措施,并付诸实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用专著或经验指导实践的方向,并制定相关的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实施“智慧课堂”的过程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专家和理论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师边实践边研究(即行动—观察—反思—完善),在应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应用过程中解决题。

3、案例分析法:对典型课例和活动(某一单元、某一篇课文、某一节课、某一项活动)的计划、研究、反思进行分析,找出值得推广的方面和不足之处。

4、经验总结法: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趋向、学习意愿、学习模式等,总结出智慧课堂学习的方式,并积累典型案例,为总结提炼相关研究成果积累第一手资料。

七、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7——2015.9)起始阶段:制订计划。

1.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确定课题方向、研究内容和具体研究项目;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2015.9——2016.9)实施阶段。

1.开展课题研究,自我学习、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2.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及时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3.对个案进行整理和重点研究;

4.做好中期课题成果汇报及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2016.9——2017.7)总结阶段。

1.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的报告,研究论文,相关个案汇编。

2.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提出意见,修改整理。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美术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获2007年慈溪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等奖。(2008.1)

2、《我们是爱劳动的孩子》发表在《家庭教育》杂志上。(2010.5)

3、《普通学校开辟资源教室的实践与思考》,获宁波市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2011)

4、《小学中年级学生个性化阅读实践研究》,获2011年慈溪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等奖。(2012.1)

5、《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获2014年慈溪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等奖。(2014.1)

6、《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获2014年慈溪市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等奖。(2014.1)

7、《四大文化策略打造特色学校》发表在《学校塔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上。(2014.2)

8、《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之萌芽——由参加班主任培训学习所想到的》发表在《慈溪师训》2014年第三期。(2014.8)

二、主要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11,10期

2、.黎加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

3、.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和发展趋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8

4、胡小勇。信息化世界的“小”小现象与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5、18.陈昕宇,5分钟一节的“微课”你上过未,[DB/OL].https://www.360docs.net/doc/bc16177209.html,/11/0519/05/74D4RU2U00014AED.htm

l,2011.5.19

三、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本课题的参与者在各自学科学术上均有建树,均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验。本课题组的教师在学校中,或是骨干教师,或是技术精英,能够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

本课题组主要参与者由学校中青年教师队伍组成,有学校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处副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共同参与,年龄结构合理,有多年的教育管理、教科研开发、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经验,有多人参与市级课题的研究,尤其在学校教育教学、教师管理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此外,组成人员中计算机教师比重很大,技术支持有较大优势。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

1)本课题成立以应利平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领导机构,有学校教导处主管,并由我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参加,确保研究队伍的精干和实干。

2)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对参加研究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参观学

习,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3)建立交流评估制度,由领导小组对课题的研究进行定期评估,确定研究的效果。

2、学校的硬件和软环境建设

我校是宁波市数字化学校,有着开展课题研究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在硬件和软环境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入品牌电脑、多媒体演示系统等,电教设施较硬。同时我们还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我们的任课老师大都会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利用网络来进行各个学科的教学。

3、经费保障

学校提供课题研究必须的一切经费。

4、时间保障

学校充分考虑到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的进行,减少了研究人员的上课时间,并充分利用双休日加班工作,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预期研究成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