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习题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习题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习题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

一、选择题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2.稀缺性问题()。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 B.只存在于依靠命令机制的经济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 D.意味着至少有某些物品价格特别高3.实证的表述是()。

A.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 B.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 C.只有控制货币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 D.治理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重要

5.“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A.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

6.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A.桔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 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 C.政府预算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D.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

8.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

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9.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12.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帮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13.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 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 C.混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D.自给自足制度

二、判断题

1.稀缺性仅仅是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

2.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

3.通过合作可以消除稀缺性。

4.在一个由行政指令来协调经济活动的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决策是价格调节的结果。

7.“中国应该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这是一个实证表述的例子。

8.实证表述的是关于是什么的,规范表述的是关于将来是什么的。

9.经济模型对我们解释现实世界的价值是极为有限的,因为这些模型是从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10.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的。

11.宏观经济学包括对通货膨胀原因的研究。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选择题

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数?()

A.个人收入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4.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5.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6.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7.如果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偏好突然增加,同时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

我们可以预料()。

A.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提高B.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下降

C.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左移动并使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产量下降

D.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8.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9.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10.在得出某农民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量?

()

A.技术水平 B.投入价格 C.自然特点(如气候状况)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11.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的上升,导致()。

A.供给增加 B.供给量增加 C.供给减少 D.供给量减少

12.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13.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

A.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B.新房子供给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C.新房子需求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 D.新房子需求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14.市场上某产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

A.产品价格超过的均衡价格 B.该产品是优质品 C.该产品是供不应求的

D.该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15.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准确地说在这个过程中()。

A.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B.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C.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D.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20.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21.均衡价格随着()。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24.如果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那么()。

A.A与B是替代品 B.A与B是互补品 C.B一定是低档物品 D.A一定是正常物品

25.需求规律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随着汽车价格的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将增加 B.随着汽车价格的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将减少 C.随着收入的增加,汽车的需求量将增加 D.随着对汽车需求的增加,价格将上升

26.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对汉堡包的需求增加()。

A.一场新的汉堡包热 B.人口减少了 C.作为互补品的炸薯条的价格上升了

D.消费者收入减少了

27.在哪一种条件下,A物品是正常物品()。

A.互补品价格上升引起A物品需求减少 B.收入增加引起A物品需求增加

C.替代品价格上升引起A物品需求增加 D.符合需求规律

28.如果土豆是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就会直接引起()。

A.土豆的供给增加 B.土豆的供给减少 C.土豆的价格下降 D.土豆的价格上升29.表示需求量减少的是()。

A.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B.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C.沿着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D.沿着需求曲线向右边下方移动

33.表示供给量减少的是()。

A.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沿着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D.沿着供给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34.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X物品的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A.生产X物品的工人的工资减少 B.生产X物品的机器成本增加

C.生产X物质品的技术进步 D.以上论断全对

二、判断题

1.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大于其供给量,那么交易量就将小于其需求量。

2.需求规律告诉我们,随着某种物品价格上升,需求将减少。

3.需求规律告诉我们,随着某种物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将减少。

4.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

5.苹果的价格上升将使苹果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6.汉堡包和炸薯条是互补物品。如果汉堡包降价,炸薯条需求就会增加。

7.如果收入增加引起涤卡布需求减少,那么,涤卡布就是低档物品。

8.需求曲线代表了在收入水平、其他物品价格、人口与消费者嗜好既定时一种物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9.供给规律意味着供给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10.降低成本的技术进步将使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11.如果我们观察到面粉价格上升了,那么就可以预期面包的供给曲线将向左方移动。

12.牛肉可以作成牛排,牛皮可以制成牛皮鞋所以,牛排与牛皮鞋是替代品。

13.如果肉牛的价格上升了,我们就可以预期到牛排的供给将会增加。

14.如果现在的价格是需求量大于供给量,那么,价格就会上升。

15.如果需求增加了,那么,增衡价格就会上升,交易量会减少。

16.如果土豆是一种低档物品,那么,当收入增加时,土豆的价格会下降。

17.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交易量反方向变动。

18.某种物品供给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和交易量减少。

19.假定炼钢用的铁矿价格会大幅度下降,那么钢材的均衡价格将下降,交易量将增加。 20.假定个人电脑的需求增加而生产个人电脑的成本下降,那么就可以预期到,个人电脑交易量会增加,但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三、问答题

1.解释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2.在下列情况下,磁带的价格与交易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1)CD唱片价格上升。

(2)录音机价格上升。

(3)音乐会的供给增加了。

(4)消费者收入增加,企业在生产磁带时使用了节约成本的技术。

(5)生产磁带所用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了。

(6)新产品进入市场,磁带过时了。

3.粮食价格提高对猪肉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猪肉价格提高对猪肉销售量和猪肉供给曲线是否会发生影响?

四、分析与计算题

1.提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左移、右移,还是不变?为什么?

(1)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

(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

(3)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4)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2.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

(2)在产品x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

(3) 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

3.饮料生产中可以用砂糖或玉米糖浆达到同样的甜度。以前是用砂糖,但近年来由于砂糖价格大幅度上升,饮料生产转而用玉米糖浆。

(1)用图形说明砂糖价格上升对玉米糖浆市场的影响。哪一条曲线将移动?为什么?均衡价格与交易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用图形说明玉米糖浆价格上升对饮料市场有什么影响?哪一条曲线将移动?为什么?均衡价格与交易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4.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50—5P,供给函数为Q=-10+5P。

(1)、求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并作出几何图形。

第三章弹性理论

一、选择题

1.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的方法是()。

A.需求量变动量除以价格变动量 B.价格变动量除以需求量变动量

C.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 D.价格变动百分比除以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2.如果某种物品小幅度降价会引起需求量大幅度变动,那么,该物品()。

A.需求缺乏弹性 B.需求富有弹性 C.需求单位弹性 D.需求的价格弹性接近于零

3.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6%,那么,该物品的需求()。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单位弹性 D.收入缺乏弹性

4.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下降5%引起需求量增加6%,那么,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A.0.30 B.0.60 C.1.2 D.3.0

5.当苹果的价格上升8%而需求量减少8%时,苹时的需求显然是()。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单位弹性 D.向右上方倾斜

6.一条垂直的需求曲线所表示的是()。

A.单位弹性 B.完全有弹性(无限弹性) C.在长期中倾向于增加 D.需求的价格弹性为零

7.假定某种物品价格从5.5元上升为6.5元,需求量从12500单位减少为11500单位。在这段需求曲线范围内,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A.1.0 B.2.0 C.0.5 D.20

11.如果花生酱价格上升4%,这引起花生酱销售总收益减少8%,那么,花生酱的需求()。

A.在相关的价范围内是富有弹性的 B.在相关的价格范围内是缺乏弹性的

C.在相关的价格范围内是单位弹性 D.在相关的价格范围内弹性等于1/2

A.收入缺乏弹性 B.收入富有弹性 C.价格富有弹性 D.价格缺乏弹性

13.在现行价格不变时,如果收入增加的百分比较大而需求量减少的百分比较少,那么()。

A.需求必定富有价格弹性 B.需求必定缺乏价格弹性 C.所涉及的是正常物品D.所涉及的是低档物品

14.收入增加10%引起现行价格下需求量增加5%,收入弹性是()。

A.0.5 B.-0.5 C.2.0 D.-2.0

15.小李每月的收入从950元增加到了1050元,结果,他决定每月看电影的次数增加一倍,小李对电影的需求()。

A.富有价格弹性 B.缺乏价格弹性 C.富有收入弹性 D.缺乏收入弹性

1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衡量()。

A.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序 B.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的反应程度 C.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另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变动的反应程度D.一种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17.如果A物品与B物品是替代品,那么()。

A.A与B之间需求的交叉弹性是零 B.A与B之间需求的交叉弹性是负值

C.A与B之间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正值 D.它们的需求收入弹性都是负值

19.假设A物品的价格从10.5元下降到9.5元,这会引起B物品在现行价格时需求量从7960单位增加到8040单位。A与B之间需求的交叉弹性是()。

A.-0.01 B.-0.1 C.0.01 D.0.1

20.计算供给弹性的方法是()。

A.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 B.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乘以价格变动百分比C.价格变动百分比除以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D.供给量变动除以价格变动

21.供给缺乏弹性是指()。

A.价格变动百分比小而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大 B.价格变动百分比大而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小 C.所涉及的物品是正常物品 D.所涉及的物品是低档物品

22.A产品价格从7元上升为9元,这就引起供给量从4500单位增加到5500单位。该物品的供给弹性是()。

A.0.625 B.0.8 C.1.0 D.1.25

23.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将是()。

A.毫无弹性 B.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或者说弹性较小 D.富有弹性或者说弹性很大

24.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26.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个说法()。

A.一定正确 B.一定不正确 C.可能不正确 D.无法断定正确不正确

27.下列哪一种弹性是度量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曲线本身的移动()。

A.需求的价格弹性 B.需求的收入弹性 C.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D.需求的预期价格弹性

28.若x和y二产品的交叉弹性是-2.3,则()。

A.x和y是替代品 B.x和y是正常商品 C.x和y是劣质品 D.x和y是互补品 29.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

A.会使销售收益增加 B.该商品销售收益不变 C.会使该商品销售收益下降

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30.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比重将()。

A.大大增加 B.稍有增加 C.下降 D.不变

二、判断题

1.需求的价格弹性说明了当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2.水平的需求曲线是完全无弹性的。

3.如果需求富有弹性,则供给增加,收益(支出)增加。

4.盐的需求弹性小于电视机。

5.在汽油价格上升之后,随着时间流逝,汽油的需求会越来越缺乏弹性。

6.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从7元上升为9元,需求量从8500单位减少为7500单位,则需求弹性为0.5,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7.如果汽车价格下降10%,汽车的需求量增加10%,则需求为单位弹性。

8.某种物品越是易于被替,其需求也就越缺乏弹性。

9.如果某种物品降价之后总收益减少,则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10.如果一个人对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偏爱程度相同,那么,这两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11.如果人们对牙膏的支出在总收入中只占一个微不足道的比例,那么牙膏的需求就是缺乏弹性的。

12.需求的收入弹性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

13.如果卷心菜需求的收入弹性为正值,那么,卷心菜就是低档物品。

14.一种物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物品需求量的影响要用需求的交叉弹性来衡量。

15.汉堡包与势狗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

16.如果A物品价格上升10%引起B物品需求量增加6%,那么,A物品与B物品必定是互补的。

17.如果A物品与B物品是替代的,那么,A物品需求增加将引起B物品均衡价格上升。

18.供给弹性衡量物品供给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

19.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下降3%引起供给量减少9%,那么,供给曲线就是富有弹性的。

20.如果某种物品降价而总收益不变,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为单位弹性。

21.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上升9%而引起需求量减少5%,那么,总收益就会减少。

三、问答题

1.为什么需求富有弹性的物品价格下降总收益会增加?

2.为什么低档物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值?

3.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电视机、录像机一类高级消费品应

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为什么?

四、分析与计算题

1.讨论下列问题:

(1)某城市大量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估计为1.6,城市管理者问你,为了增加大量运输的收入,运输价格应该增加还是应该降低,你应当怎样回答?

(2)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以后谷物要涨价,收入会增加。对这两种议化你有何评价?

(3)Q=5 000-0.5P这一需求函数中的价格弹性是否为常数?为什么?

2.通常,公共巴士、自来水公司都会一再要求涨价,请以需求价格弹性的有关理论来说明其理由。

第四章消费者选择

一、选择题

1.一个消费者想要一单位X商品的心情甚于想要一单位Y商品,原因是()。

A.商品X有更多的效用 B.商品X的价格较低 C.商品X紧缺

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2.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3.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有的数量都已有了,这时,()。

A.边际效用最大 B.边际效用为零 C.总效用为零

4.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5.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6.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包含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

A.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B.欲望是无限的 C.消费者人数是无限的

D.商品的数量是无限的

7.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可以替代的 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9.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10.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是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11.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12.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也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3.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4.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庆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用相互加强导臻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15.预算线反映了()。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人数

16.预算线上算每一点所反映的可能购买的商品的数量组合是()。

A.相同的 B.不同的 C.在某些场合下相同 D.以上三者都不对17.若消费者低于他的预算线消费,则消费者()。

A.没有完全用完预算支出 B.用完了全部预算支出 C.或许用完了全部预算支出D.处于均衡状态

18.在消费者均衡点以上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A.大于预算线的斜率 B.小于预算线的斜率 C.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D.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预算线斜率

19.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非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则会()这种商品的购买。

A.增加 B.减少 C.不改变 D.增加或减少

20.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有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减少X的购买量,增购Y

D.同时增购X和Y

二、判断题

1.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2.边际效用理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3.我们用来衡量效用的单位是一种任意的选择。

4.一种物品的效用代表了它的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

5.从增加1单位某物品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递减。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增。

8.当消费者把自己的收入用于各种物品消费使总效用最大时就实现了消费者衡。

9.经济学家假设,居民户要使其边际效用最大化。

10.如果居民户用于所有物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而且所有收入全部支出,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11.当X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X物品的边际效用就减少了。

12.当X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就减少了。

13.如果用于X物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大于用于Y物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就要通过增加X物品消费和减少Y物品的消费来增加其效用。

三、问答题

1.随着所消费物品的增加,总效用如何变化?

2.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3.某消费者要把自己的收入用于X和Y两种物品以实现效用最大化。X物品的价

格为2元,Y物品的价格为1元,用于最手1单位X物品的收入的边际效用为20,用于最后1单位Y物品的收入的边际效用为16。

(1)为什么消费者没有实现均衡?

(2)为了增加效用,应该增加哪一种物品的消费,减少哪一种物品的消费?

4.为什么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了需求规律?

四、分析题

1.免费发给消费一定量实物(如食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这些实物

折算的现金,哪种方法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效用?为什么?试用无差异曲线来说明。

2.某消费者原来每月煤气开支为50元,煤气的某些用途如取暖等可用电替代。

现在煤气价格上涨100%,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政府给予消费者50元作价格补贴,试问该消费者处境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

第五章企业的生产

一、选择题

1.可变投入量增加1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变动量称为()。

A.平均产量 B.边际产量 C.平均可变产量 D.总产量

2.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时()。

A.劳动的平均产量递增 B.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增 C.总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D.企业处于收益递减状态

3.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衡量()。

A.在保持产量不变量,劳动量增加1单位资本量增加多少 B.在保持产量不变时,劳动量增加1单位资本量减少多少 C.相对于资本价格的劳动价格 D.等成本线的斜率4.下列哪一种说法反映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当每次增加1单位劳动时()。

A.如果资本量保持不变,产量就会增加得更多 B.如果资本量保持不变,产量的增加就会更少 C.保持产量不变时,资本时减少较多 D.保持产量不变时,资本量减少较少

5.图5-1是一组等产量线,哪一种情况不是生产30单位产品时所要求的劳动量与资本量的结合()。

A.8单位劳动与1单位资本 B.7单位劳动与2单位资本 C.5单位劳动与3单位资本 D.2单位劳动与6单位资本

6.参看图5-1。如果保持产量为38单位,劳动量从2单位增加到3单位时,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是()。

A.1/2 B.1 C.2 D.3

7.参看图5-1。这些等产量线反映了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特征是()。

A.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 B.随着劳动投入量增加,等产量线变得越来越平坦C.相对于产量增加,等产量线向右移动 D.当等产量线不断向右移动时,产量增加得越来越少

8.参看图5-1。假定现在用6单位资本和2单位劳动,增加1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A.2 B.8 C.10 D.18

图5-1

9.图5-1是()。

A.等产量图 B.等成本图 C.移动的生产函数 D.最低成本技术

10.等成本线的斜率(绝对值,横轴代表劳动)是()。

A.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率 B.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比率 C.劳动的价格与资本的价格的比率 D.资本的价格与劳动的价格的比率11.图5-2中TC=240元为等成本线。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总成本为240元时所能购买的资本量与劳动量的结合()。

A.0单位劳动与6单位资本 B.3单位劳动与5单位资本 C.4单位劳动与3单位资本 D.8单位劳动与0单位资本

K

8

6

5

TC=240元

2

1

0 1 2 5 8

图5-2

12.参看图5-2。1单位资本的价格的()。

A.10元 B.20元 C.30元 D.40元

13.参看图5-2。如果劳动的价格上升,等成本线将()。

A.更加陡峭 B.更加平坦 C.向右移动,但斜率相同 D.向左移动,但斜率相同

14.图5-3是一个企业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生产20单位产品时,哪一种劳动与资本的结合能实现最低成本技术()。

A.1单位劳动和8单位资本 B.3单位劳动和4单位资本 C.4单位劳动和5单位资本 D.6单位劳动和2单位资本

图5-3

15.参看图5-3。在a点时,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是()。

A.1/2 B.1 C.2 D.3/4

16.参看图5-3。如果劳动和资本的价格为20元,生产30单位产品时所要求的最低成本是多少()。

A.180元 B.150元 C.100元 D.80元

17.参看图5-3。在c点上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总成本与b点相同 B.总成本与d点相同C.通过减少劳动和增加资本可以减少生产20单位产品时的总成本D.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大于1

18.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

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A.在短期的时候,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0.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 LK为()。

A.1/3 B.3 C.1 D.6

21.对于图5-4所示的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规模报酬不变 B.固定比例生产函数 C.L与K之间完全可以替代

D.L与K

图5-4

22.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23.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24.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二、判断题

1.如果劳动投入增加2单位要求使用的机器减少1单位才能保持产量水平不变,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2。

2.产量不变时,所用的劳动越多,资本越少,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减少。

3.等产量线是用同样数量劳动与资本所生产的不同产量。

4. 可以用等产量线的斜率来衡量边际替代率。

5. 随着劳动量(用横轴代表)增加而资本量减少,等产量线变得越来越平坦。

6. 等成本线表明了用既定量总成本所能购买的资本量与劳动量的所有组合。

7. 如果从纵轴代表资本,资本的相对价格上升,等成本线就变得较为陡峭。

8. 当一个企业用最低成本技术进行生产时,边际替代率等于投入品的相对价格。

9. 如果一个企业用最低成本技术进行生产,那么,劳动价格上升而资本价格没变

就意味着该企业将更多使用劳动,而更少使用资本

10.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是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除以劳动的边际产量。

11.在最低成本技术时,用于一种投入的每元支出的边际产量等于用于其他所有投入的每元支出的边际产量。

15.如果生产中资本与劳动替代程度高,等产量线就较为弯曲。

16.边际产量是由总产量曲线的斜率决定的。

17.平均产量可以用从原点到总产量线上一点之间直线的斜率来表示。

18.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在边际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

19.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相交。

2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随着可变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曲线最终要向右下方倾斜。

2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区域。

三、问答题

1.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等产量线必须凸向原点?

第六章成本理论

一、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2.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A.平均成本 B.固定成本 C.长期成本 D.总成本

3.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固定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含成本

4.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A.固定成本 B.隐含成本 C.会计成本 D.生产成本

5.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6.如果企业能随时无偿解雇所雇佣的劳动的一部分,那么企业付出的总工资和薪水必须被考虑为()。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部分固定成本和部分可变成本 D.上述任意一种11.连连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1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A.规模报酬有关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1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A.规模报酬有关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14.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

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B.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 C.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D.平均成本变动的轨迹

15.当产出增加时LAC曲线下降,这是由于()。

A.规模的不经济性 B.规模的经济性 C.收益递减律的作用 D.上述都正确16.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

A.上升的 B.下降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17.当收益递减律发生作用时,TVC曲线()。

A.以一递减的速率上升 B.以一递减的速度下降 C.以一递减的速率下降D.以一递增的速率上升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一、题型 名词辨析(4分×5=20分) 选择题(1分×20=20分) 判断题(2分×10=20分) 计算题(10分×2=20分) 论述题(10分×2=20分) 二、知识点 第1章 ?理解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边际、激励以及市场失灵、外部性和通货膨胀等术语的含义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变化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熟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人们面对权衡取舍,有所得必有所失,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2、所得的成本就是放弃的东西,真正的成本不是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3、增量大小的比较决定选择,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的关键。 4、人们根据刺激做出决策,并随刺激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5、交换可以使有关各方都得到好处。 6、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 7、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局限,如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垄断等。 8、一国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9、货币发行过多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10、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 ?领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含义 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大炮vs黄油; 环境vs收益;效率vs公平) 第2章

?理解循环流向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模型的内容 循环流向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p21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表明了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改变。P22 第3章 ?学会利用图形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理解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含义 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不同生产者。如果一个生产者生产一个单位的物品所需的投入要素比其他生产者少,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此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不同生产者。如果一个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其他生产者小,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此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成本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是因为它使人们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 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经济学原理(一)课后题

1.1 1.【单选题】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管理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T) 1.2 1.下列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2.以下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D)。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 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 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单选题】经济物品是指( D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1 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C)。 A、关键资源 B、有效资源 C、稀缺资源 D、优质资源

2.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人们”,包括的个体是(AB)。 A、消费者 B、生产者 C、企业 D、家庭 3.劳动力市场可以看作是工资和闲暇之间的trade-off。(T ) 2.2 1.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效率的是(B)。 A、对收入较高的人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B、把标准石油(拥有90%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公司 C、为被解雇的工人提供失业津贴 D、以上都是 2.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储蓄是一个跨期的行为。T 3.经济学中片面的追求平等或者效率都是不可取的。T 2.3 1.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是零 2.你在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可以选择花掉或者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如果花掉,机会成本是(C)。 A、100美元 B、5美元 C、105美元 D、0美元 3.【判断题】时间的利用隐含着机会成本。( T ) 4.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T ) 2.4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受到激励水平的影响 B、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后,当激励引起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行为不再改变 C、不同的激励会引起人们行为的差异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期末试卷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期 末试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着》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资本:所谓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就是抽象劳动 4、现在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5、经济发展:就是在内涵方面的发展,标志发展的 水平和质量。而不是体现在外延和规模上的发展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2345678910 D C A C B B C C A C 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 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 间 2、利润的本质是() A劳动的报酬B资本的报酬 C剩余价值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4.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5.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 6.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 () A职能资本经营状况B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C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 状况 7.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 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 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 的对立 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整个资本家追求 超额利润的结果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 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 状态之间的矛盾 三、判断说明题(15分,每题3分) 1、教育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依靠政府扩大教育支 出,发展高等教育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答:错。教育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教育投入要社会 化,尤其高等教育要民间部门的更多投资。另外,我国 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教育也很重要。 2、发展市场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经济自由化程度越 高越好。 错。经济自由化与对外开放的进程应根据我国的国情而 定,对于我国目前来讲,完善市场体系,建立一个合理 化的经济结构显得十分必要,而不是盲目地进行自由化 的进程。 3、增加积累、扩大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因而积累越 多越好。 答:错。增加积累、扩大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并非 积累越多越好。积累基金要?适度增长,并与消费基金 保持适当比例。

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 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 目录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1)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 五、几种价格弹性与商品关系 (2) 六、需求价格弹性 (2) 七、政府限价对市场的影响 (3) 八、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 (3) 九、曼昆的市场有效(EFFICIENT) (3) 十、税收的代价 (4) 十一、国际贸易与关税 (4) 十二、公共部门——外部性 (5) 十三、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7) 十四、市场结构 (7) 十五、寡头与古诺模型 (8) 十六、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8) 十七、减少贫困的政策 (8) 十八、无差异曲线与收入替代效应(斯勒茨基方程) (9) 十九、博弈论 (10) 二十、微观经济学前沿 (11)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①人们面临权衡的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取得它所放弃的东西。(也就是机会成本) 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选择) ④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⑤贸易能使每个人都获得好处。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时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力量) 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实证分析是描述性的,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分析是命令性的,企业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 例子:(实证分析)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规范分析)政府应提高最低工资。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案例:假设中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50个烧饼或4件毛衣;英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个烧饼或2件毛衣。 烧饼毛衣名称 产量机会成本产量机会成本中国50 0.08 4 12.5 英国40 0.05 2 20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答卷纸上。本大题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B )。 A.成正方向变化 B.成反方向变化 C.不相关 D.完全等价 2、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C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3、亨利花了一个小时购物并买了一件价值30美元的衣服,购买该衣服的机会成本是()。 A.一个小时 B.30美元 C.一个小时加30美元 D.一个小时加30美元的次优用途 4、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是()。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5、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6、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 A.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B.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 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 D.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 7、假如某教授的年薪是20万元,若他从事其他的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他所获得的经济租金为()。 A. 20万元 B. 17万元 C. 3万元 D.不确定 8、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9、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10、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1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12、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该商品属于()。 A.高档品 B.必需品 C.低档物 D.生活用品 13、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商品Y的价格是6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取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增购Y,减少X的购买量 D.同时增购X、Y 14、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 A.折旧 B.间接税 C.所得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15、一般认为,只有在()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A.寡头垄断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竞争 16、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17、如果其他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8、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是()假设。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ECON 101微观经济学原理

Academic Inquiries: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E-mail:bjiss@https://www.360docs.net/doc/bc16607973.html, Phone:86-010-********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ECON101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Summer2016 Basic Information Class hours:Monday through Friday,2hours each day Discussion:Saturday,1hour(60minutes) Review section:Saturday,1hour(60minutes) Field trip:According to professors'teaching plan Credit:4 Total contact hours:72(50minutes each) Instructor:To be updated Course Objectives 1.Understand how markets function and prices are determined by examining the household behavior,firm behavior,markets and market structures. 2.Understand market imperfections,anti-trust policies and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extbooks and Resources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10th edition,2010,Karl E.Case,Ray C Fair,Sharon C Oster,Prentice Hall(KFS) ISBN-10:0131388851 ISBN-13:9780131388857 Grading Weekly Homework20% Bi-Weekly Quizzes20% Mid Term Exam30% Final Exam30% Lecture Schedule Week Lectures References Week1The Scope and Method of Economics KFS Ch1-5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题库1-9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关键术语定义 --------------稀缺性1、在社会成员中平等地分配利益的特征 --------------经济学2、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状况 --------------效率3、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 --------------平等4、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理性5、市场上只有一个买者的情况 --------------机会成本6、利己的市场参与者可以不知不觉的使整体社会 福利最大化的原理 --------------边际变动7、社会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激励8、社会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 的经济 --------------市场经济9、经济活动的波动 --------------产权10、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 --------------“看不见的手”11、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市场失灵12、对现行计划的增量调整 --------------外部性13、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市场势力14、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垄断15、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的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生产率16、某种引起人行动的东西 --------------通货膨胀17、一个人拥有并使用稀缺资源的能力 --------------经济周期18、为了达到目标而尽可能系统性的做到最好判断正误--------------1、当政府用税收和福利再分配收入时,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2、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他们是指所有经济决策都涉及权衡取舍。 -------------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描述了公司经营如何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伸到消费者的钱包中。 -------------4、只有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理性人才行动。 -------------5、如果我们取消了与亚洲国家的贸易,美国在经济上就会获益,因为我们将被迫生产更多的、我们自己的汽车和衣服。 -------------6、当一家喷气式飞机从头上飞过时,噪音引起了外部性。 -------------7、酒类的税收提高了酒的价格,并提供了消费者对喝酒的激励。 -------------8、公共财政支持高等教育的意外结果是降低了学费,为许多原本不想再学习的人提供了上州立大学的激励。-------------9、Sue更擅长打扫卫生,Bob更擅长做饭。如果Bob专门做饭而Sue专门负责打扫卫生,这将比他们平等地分摊家务所需要的时间少。 -------------10、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是由经济中货币量的过度增长引起的。 -------------11、在短期中,降低通货膨胀往往会引起失业的减少。 ------------12、即使增加的汽车产量的成本大于所得到的价格,只要有利可图,汽车制造商就应该继续生产额外的汽车。-------------13、单个农民在小麦市场上可能拥有市场势力。 -------------14、对一个学生来说,看一场篮球赛的机会成本应该包括门票的价格和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价值。 一、-------------15、美国工人有较高的生活水平是因为美国有较高的最低工资。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情况设计权衡取舍() A、买一辆新汽车 B、上大学 C、星期天上午看一场足球比赛 D、睡午觉 2、以上各项都涉及之所以要权衡取舍,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 A、有效的 B、经济的 C、稀缺的 D、无限的 3、边际的经济学研究()

微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章 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你选择现在花掉它或者在支付5%利率的银行账 户中存一年。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 答: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I本金)0 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 成。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人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如果完成这项开发还要花费100万美元.你还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开 发吗?为了完成这项开发你应该最多花费多少? 答:还应该继续这项开发。因为现在它的边际收益是300万美元际成本是100万美元。 9?你的室友做饭比你好,但你清扫房间可以比你的室友快。如果你的室友承担全部做饭工 作.你承担全部清扫工作,这比你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你要花费的时间多了. 还是少了,试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说明专业化和贸易如何使陶个国家的状况变得更好。 答:我们俩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丁作比我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我要花费的时间 少了,因为婉熟的技巧使工作效率提高。 举例:假设A国比B国擅长生产丝绸,而B国生产皮毛制品的效率比A国高.如果A国专门生产丝绸,B 国专门生产皮毛制品,由于它们各自在相关生产上的优势. 会使两种商品的 生产率提高.有更多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在市场上供应。这样,A、B两国间的专业分工和相 互贸易使两国消费者有更多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可供消费,两国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 11.解释下列每一项政府活动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还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在关注效率 的情况下,讨论所涉及的市场失灵的类型。 A管制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 答:这是关注效率,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市场势力的存在。可能某地只有一家有线电视 台,由于没有竞争者,有线电视台会向有线频道的消费者收取高出币场均衡价格的价格,这是垄断。垄断市场不能使稀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规定有线电视频道的 价格会提高市场效率。 B向一些穷人提供可用来购买食物的票证。 答:这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政府这样做是想把经济蛋糕更公平地分给每一个人。 C在公共场所禁止抽烟。 答:这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因为公共场所中的吸烟行为会污染空气.影响周围不 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对社会产生了荷害的外部性,而外部性正是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 而这也正是政府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原因。 D .把美孚石油公司(它曾拥有90%的炼油厂)分解为几个较小的公司。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势力。美孚石油公司在美国石油业中 属于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很容易形成市场垄断。垄断市场的效率低于竞争市场的效率。因此,政府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分解它。 E对收入高的人实行高个入所得税税率。 答: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让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缴税.有助于社会财富在 社会成员中更公平的分配。 F.制定禁止酒后开车的法律。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市场外部性造成的。酒后开车对其他人的生命

经济学原理试题及标准答案

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篇一:《经济学原理》(a卷)试卷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a卷答案) 20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 级别: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c) a、费用 b、成本 c、机会成本 d、支出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 a、既定资源的配置b、资源总量的决定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d、国民收入的决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b)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d) 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 付的意愿减少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c) 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c) a、与数量轴平行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7、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b) a、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有用性 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a)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收入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9、失业率是指(a)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d) a、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11、假定某国2006年按1980年测算的物价指数为120,而2007年的物价指数为150,则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为(b) a、20% b、25% c、50% d、125%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及其证明方法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 第三篇企业经济行为 第八章生产函数 第五节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 ===================== ===================== 附:一般生产函数的一般性质 在经济学中经常涉及到要用一个函数来描述厂商的生产过程,我们把这个函数叫做生产函数。 它的性质在经济学中经常用到,这里给出一个简单介绍。 假设厂商的产出Y由厂商投入资本存量)(t L来生 K和劳动力)(t 产,这个过程由函数)) R R Y=给出。假设函数R F→ ? ( , t ? ?:) ( ( F ( ) ), K (t t L 是二阶连续可微的,并且满足: A1.0 K =t F t L F,即没有资本投入或者没有劳动力投入,0(= )0 ( ), ( ) ,0 ( 都不可能生产出产品。这也是人们通常讲的“没有免费的午餐!” A2.函数), F对于变量是非降的,即投入品越多,产出越多。由生 (? ? 产函数的可微性,假设A2可以表示为 A3.生产函数是常数规模回报的,即对任意的0 λ,有 > 假设A3告诉我们,如果把所有的投入同时提高λ倍,总的产出也会相应地提高λ倍。在生产函数的连续可微性假设下,由假设A3可以得到下面的Euler方程: Euler方程告诉: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具有常数规模回报的厂

商的所有收益被资本回报和工资所瓜分,因此它的极大化利润为零。 A4.生产函数对变量是拟凹的,即对任意的生产可行性计划),(),,(2211L K L K 和任意的]1,0[∈λ有 条件A4等价于厂商的要素需求集是凸集合,但它在应用中较难,因此通常用更强的条件来代替: A4.生产函数对变量是严格凹的,即对任意的不同的生产可行性计划),(),,(2211L K L K 和任意的)1,0(∈λ,有 在生产函数的可微性下,严格凹性等价于生产函数的Hessian 矩阵是负定的。同时也可以得到 因此,在生产函数的严格凹性下,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都是递减的。 A5.生产函数满足Inada 条件,即 假设A5表明当资本存量水平或者劳动力水平充分大时,它们的边际生产率充分小;反之,当它们的水平充分小时,它们的边际生产率充分大。 例如:对任意的0>γ,0<ρ,考虑生产函数: 可以验证上面函数满足条件A1~A3,4'A 和A5。我们通常所讲的Cobb-Douglas 生产函数 就满足上述所有的假设。其中βα,为非负常数,满足1,0<<βα。 ===================== ===================== 一、常用生产函数

1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N.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院学习经济学;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 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价水平考试委员会;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全的学科,它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对于经济学,我们有3个处在经济学前沿的题目。他们分别是: 1)对称经济学——人们在生活当中不免有人比另外一些人知道更多的消息,你能保证别人知道的你全都知道么(这就是不对称)。 2)政治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工具去理解政府的职能。 3)行为经济学——把心理学的观点用于研究经济问题。 第一节不对称信息

隐蔽性行为 道德危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者不合意的行为的倾向。 比如为了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故意去弄坏已经投保的车子,投保了巨额人身保险的人去…… 他出现的关键在于一方无法完全的获取另一方完全的信息,导致道德危险的出现。 再解释两个概念。 代理人: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恩。雇佣关系是一个好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例子。老板是委托人,工人是代理人。道德危险是工人在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情况下偷懒。 那么,雇主可以这么做防止道德危险的出现。 a) 更好的监督(强力监督) b) 高工资(失去工作就难找这样的工作了) c) 延期支付(比如年终奖金) 隐蔽性特征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无法看到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真得很晦涩,他的意思也就是卖者对要出售的物品的特征了解的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买东西的人要承担更大的质量风险。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在网络上买东西,就是这个原因,人们当面购物,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在网络上购物的话,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要少很多,相对于人们得到的这些便宜(网上的东西总是稍微便宜些),人的或许并不会选择在网上购物。直到有一天人们渐渐对网络购物的质量得到了信赖……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 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11.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C ) 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 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 C、混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自给自足制度 二、判断正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