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三版下册答案第二十一章第二十章_过渡元素(一)汇编

无机化学第三版下册答案第二十一章第二十章_过渡元素(一)汇编
无机化学第三版下册答案第二十一章第二十章_过渡元素(一)汇编

第二十章过渡金属(Ⅰ)

1.钛的主要矿物是什么?简述从钛铁矿中制取钛白的反应原理。

答:钛的主要矿物有钛铁矿FeTiO2

反应原理:

FeTiO3 + 2H2SO4 = TiOSO4 + FeSO4 + 2H2O

TiOSO4 + 2H2O =TiO2?H2O↓ + H2SO4

TiO2?H2O = TiO2 + H2O

2.解释TiCl3和[Ti(O2)OH(H2O)4]+有色的原因。

O离子变形性较强,d—d跃迁所引起。

答:TiCl3显色是因为产生了电核跃迁,有色是因为-2

2

3.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 Ti + HF→

(2)TiO2 + H2SO4→

(3)TiCl4 + H2O→

(4)FeTiO3 + H2SO4→

(5)TiO2+ BaCO3→

(6)TiO2 + C + Cl2→

答:(1) Ti + 6HF =2H+ + TiF-2

+ 2H2↑

6

(2)TiO2 + H2SO4 = TiOSO4 + H2O

(3)TiCl4 + 2H2O = TiO2 + 4HCl↑

(4)FeTiO3 + 2H2SO4 = TiOSO4 + FeSO4 + 2H2O

(5)TiO2+ BaCO3 = BaTiO3 + CO2↑(煅烧)

(6)TiO2 + 2C + 2Cl2 = TiCl4+ 2CO↑

4.完成下列反应:

(1)TiI4在真空中加热;

(2)FeTiO3和碳的混合物在氯气中加热;

(3)向含有TiCl62-的水溶液加入过量的氨;

(4)向VCl3的水溶液中加入Na2SO3;

(5)将VCl2的固体加到HgCl2水溶液中。

答:(1) TiI4 = Ti + 2I2(g)(强热)

(2) FeTiO3 + 3C + 2Cl2 = Fe + TiCl4 + 3CO↑

(3) TiCl62- + 6NH3 = [Ti(NH3)6]4+ + 6Cl-

(4) 2VCl3 + Na2SO3 + H2O = 2VCl2 + Na2SO4+ 2HCl

(5) 2VCl2 + 2HgCl2= 2VCl3 + Hg2Cl2

5. 根据下列实验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将一瓶TiCl4打开瓶塞时立即冒白烟。向瓶中加入浓HCl 和金属锌时生成紫色溶液,缓慢地加入NaOH溶液直至溶液呈碱性,于是出现紫色沉淀。沉淀过滤后,先用HNO3处理,然后用稀碱溶液处理,生成白色沉淀。

答: TiCl4 + 3H2O = H2TiO3+ 4HCl↑(白烟)

2TiCl4 +Zn = 2TiCl3↓(紫色) + ZnCl2

TiCl3 + 3NaOH = Ti(OH)3↓ + 3NaCl

3Ti(OH)3 + 7HNO3 = 3TiO(NO3) + 2 NO↑+ 8H2O

TiO 2+ + 2OH -

+ H 2O = Ti(OH)4↓(白)

6.利用标准电极电势数据判断H 2S 、SO 2、SnCl 2和金属Al 能否把TiO 2+离子还原成Ti 3+离子?

答:由查表得: V

67.0Al /Al ,V 15.0Sn /Sn ,V 141.0S H /S V 20.0SO H /SO ,V 1.0Ti /TiO 32423224

32-=?=?=?=?=?+θ++θθ-θ+θ 因为?θAl 3+/Al

7.概述下列合成反应的步骤:

(1)由MnSO 4制备K 4[Mn(CN)6];

(2)由MnO 2制备K 3Mn(CN)6;

(3)由MnS 制备K 2MnO 4

(4)由MnCO 3制备K 2MnO 4

(5)由BaMnO 4制取金属锰

答:

(1) MnSO 4 + 6KCN = K 4[Mn(CN)6] + K 2SO 4

(2) 4MnO 2 + 6H 2SO 4 = 2Mn 2(SO 4)3 + 6H 2O + O 2↑

Mn 2(SO 4)3 + 12KCN = 2K 3Mn(CN)6 + 3K 2SO 4

(3) MnS+ 2O 2 = MnO 2 + SO 2(加热)

2MnO 2 + 4KOH + O 2 = 2K 2MnO 4 + 2H 2O (加热)

2K 2MnO 4 + 2H 2O = 2KMnO 4 + 2KOH + H 2(电解)

注:后两步有另外方法。

(4) MnCO 3 + 2HNO 3 = Mn(NO 3)2 + H 2O + CO 2↑

Mn(NO 3)2 = MnO 2 + 2NO 2

2MnO 2 + 4KOH + O 2 = 2K 2MnO 4 + 2H 2O

(5) BaMnO 4 + K 2SO 4 = K 2MnO 4 + BaSO 4↓

K 2MnO 4 + CO 2= KMnO 4 + MnO 2 ↓+ 2K 2CO 3

KMnO 4 + SO 32 + H 2O= 2MnO 2 ↓+SO 42-+2OH -(中性条件下)

3MnO 2 = Mn 3O 4 + O 2(加热)

Mn 3O 4+8Al = 4Al 2O 3 + 9Mn

8.由铬酸钾的水溶液通入CO 2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答: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2K 2CrO 4+2CO 2+H 2O=K 2Cr 2O 7+2KHCO 3

9.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 V 2O 5 + NaOH →

(2)V 2O 5 + HCl →

(3)VO 43- + H +(过量) →

(4)VO 2+ + Fe 2+ + H +→

(5)VO 2+ + H 2C 2O 4 + H +→

答:(1) V 2O 5 + 6NaOH = 2Na 3VO 4 + 3H 2O

(2)V 2O 5 + 6HCl (浓)= 2VOCl 2 + Cl 2 + 3H 2O

(3)VO 43- + 4H +(过量) = VO 2+ + 2H 2O

(4)VO 2+ + Fe 2+ + 2H + = VO 2+(蓝)+ Fe 3++ H 2O

(5)2VO 2+ + H 2C 2O 4 + 2H + = 2VO 2+ + 2CO 2↑ + 2H 2O (加热)

10.钒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组成取决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怎样影响平衡VO 43-= V 2O 74-

(V3O93-,V10O286-等)

答:取决于(1)溶液的pH值,随着pH值的下降,聚合度增大,但若加入足够量的酸,溶液中存在稳定的VO2+离子。

(2)也取决于浓度的大小,浓度低于10-4mol?dm-3时,溶液中存在的仅为单体钒酸根和酸式钒酸根离子,若浓度大于10-4mol?dm-3,则当酸度过高,pH值约为2时,会沉淀出红棕色的五氧化二钒水合物。

11.新生成的氢氧化物沉淀为什么会发生下列变化:

(1)Mn(OH)2几乎是白色的,在空气中变为暗褐色;

(2)白色的Hg(OH)2立即变为黄色;

(3)蓝色的Cu(OH)2,加热时为什么变黑?

答:(1) 2Mn(OH)2 + O2 = 2MnO(OH)2(暗褐色)

(2) Hg(OH)2 = HgO(黄色) + H2O

(3) Cu(OH)2 = CuO(黑色) + H2O

12.根据下述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往Cr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析出葱绿色絮状沉淀,后又溶解,此时加入溴水,溶液由绿色转变为黄色。用H2O2水代替溴水,也得到同样结果。

(2)当黄色BaCrO4沉淀溶解在浓HCl溶液中时得到一种绿色溶液。

(3)在酸性介质中,用锌还原Cr2O72-时,溶液颜色由橙色经绿色而变成蓝色。放置时又变回绿色。

(4)把H2S通入已用H2SO4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时,溶液颜色由橙色边绿,同时析出乳白色沉淀。

答:(1) Cr3+ + 3OH- = Cr(OH)3↓

Cr(OH)3 + OH- = Cr(OH)4-

2Cr(OH)

4+3Br2 =6 Br- + 2CrO42- + 4H2O

2 Cr(OH)4- + 3H2O2 + 2OH- = 2CrO42- + 8H2O

(2) 2BaCrO4 + 2H+ = Cr2O72- + 2Ba2+ + H2O

Cr2O72- + 6Cl- + 14H+ = 2Cr3+ + 3Cl2↑ + 7H2O

注::[Cr(H2O)5CI]2+(为淡绿色),[Cr(H2O)4CI2]2+(为暗绿色)

(3) Cr2O72- + 3Zn + 14H+ = 2Cr3+ + 3Zn2+ + 7H2O

2Cr3+ + Zn = 2Cr2+ (蓝)+ Zn2+

4Cr2+ + O2 + 4H+ = 4Cr3+ + 2H2O

3H2S + Cr2O72- + 8H+ = 2Cr3+ + 3S↓ + 7H2O

13.若Cr3+离子和Al3+离子共存时,怎样分离它们?Zn2+离子也共存时,怎样分离?

答:

3+3+2+

),?

,BaCl2

BaCrO4 Al,Zn2+

Al(OH)3 Zn(NH3)42+

注:还有其它方法,但不能用氨水分离Cr3+和Al3+,因为Cr3+难与NH3形成配合物。

14.在含有Cl -离子和CrO 42-离子的混合物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 3溶液,若[Cl -]及[CrO 42-]均为10-3mol ·dm -3,那么谁先沉淀?两者能否基本分离?

答:已知:Ksp ,AgCl =[Ag +][Cl -]= 1.8×10-10 Ksp ,Ag 2CrO 4= [Ag +]2[CrO 42-]=2.0×10-12

若使AgCl 沉淀 [Ag +] = 37310dm m ol 108.11010

8.1Cl KspAgCl -----??=?=

使Ag 2CrO 4沉淀[Ag +] =353122442dm mol 1047.410

100.2]CrO [CrO KspAg -----??=?=

故先得到 AgCl 沉淀。当Ag 2CrO 4产生沉淀时:

[Cl -] = 35510dm mol 104.010

47.4108.1]Ag [KspAgCl ----+??=??= [CI -]= ??----3

5310104.010100% = 99.6% 故可基本分离。

15.用H 2S 或硫化物设法将下列离子从它们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

Hg 22+,Al 3+,Cu 2+,Ag +,Cd 2+,Ba 2+,Zn 2+,Pb 2+,Cr 3+

答:无标准答案,提示如下:

⑴先加CI -,将Ag +、Pb 2+、Hg 22+生成难溶氯化物沉淀①组;而 Al 3+,Cu 2+, Cd 2+,Ba 2+,Zn 2+, Cr

3+以离子形式存在为②组,将①和②分离之。

⑵将①组沉淀加适量水,加热,PbCl 2沉淀溶解,其余的不溶,分离之。将不溶的加氨水,可将Ag +和Hg 22+分离。

⑶向②组离子溶液中加H 2O 2、0.3mol.L -1的HCl 、NH 4I 和H 2S, 其中Cu 2+, Cd 2+生成MS 沉淀

③组; ④组的Al 3+,Ba 2+,Zn 2+, Cr 3+仍以离子形式存在,将③和④分离之。

⑷用6mol.L -1HCI 将③组的CdS 溶解,CuS 不溶,分离之。

⑸将④组加NH 3、NH 4CI 和(NH 4)S, Ba 2+不生成沉淀; Zn 2+生成ZnS 沉淀; Cr 3+和 Al 3+,生成氢氧

化物沉淀⑤,分离之。

⑹将⑤在碱性条件下,用Br 2或H 2O 2 把Cr(OH)3氧化为CrO -

24,与Al(OH)3分离。

16.指出下列化合物的颜色,并说明哪些是d-d 跃迁,哪些是电荷跃迁引起的? Cu (NH 3)4SO 4(深蓝色),[Mn (CN )6](SO 4)2(深紫色),

顺式-[Co (NH 3)4Cl 2]Cl (紫色),反式-[Co (NH 3)4Cl 2]Cl (绿色),

K 2[MnBr 4](黄绿色),Mn (H 2O )6(SO 4)(浅红色),

KFe[Fe (CN )6](深蓝色),Ag 2CrO 4(橙红色),

BaFeO 4(洋红色),Na 2WS 4(橙色),

Au[AuCl 4](暗红色),Cu[CuCl 3](棕褐色)。

答:由d-d 跃迁引起的有六种:

Cu (NH 3)4SO 4(深蓝色);[Mn (CN )6](SO 4)2(深紫色);顺式-[Co (NH 3)4Cl 2]Cl (紫色);反式-[Co (NH 3)4Cl 2]Cl (绿色);K 2[MnBr 4](黄绿色);Mn (H 2O )6(SO 4)(浅红色)。 由电荷跃迁引起的有六种:

KFe[Fe (CN )6](深蓝色);Ag 2CrO 4(橙红色);BaFeO 4(洋红色),Na 2WS 4(橙色), Au[AuCl 4](暗红色);Cu[CuCl 3](棕褐色)。

17.根据2 CrO 42- + 2H+ ? Cr 2O 72- +H 2O K=1014试求在1 mol ·dm -3铬酸钾溶液中,pH 值是

多少时

(1)铬酸根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浓度相等;

(2)铬酸根离子的浓度占99%;

(3)重铬酸根离子的浓度占99%。

解:(1)设Cr 2O 72- 浓度为x mol?dm -3

2 CrO 42- + 2H+ ? Cr 2O 72- +H 2O

平衡时1- 2x x

∵ [CrO 42-] = [Cr 2O 72-], 则1 - 2x = x , x=1/3 mol?dm

-3 代入 2

24272]H ][CrO []O Cr [K +--= ==

++--224272]H ][CrO []O Cr []H [14210)3/1(3/1?=1.74×10-7(mol?dm -3) 得:pH = 6.76

(2)[ CrO 42-] 浓度占99%时,设Cr 2O 72- = x mol?dm -3 %99x

1x 21]O Cr []Cro []CrO [2722424=--=+--- ,x=0.0099 代入 224272]H ][CrO []O Cr [K +--

= ,[H +]=1.01×10-8(m ol?dm -3),pH=8 (3)当[Cr 2O 72-]占99%时,设Cr 2O 72- 的浓度为x mol?dm

-3

同上法,得x=0.495 mol?dm -3,[H +]=7.035×10-6(mol?dm -3),pH=5.15

18.把重铬酸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在一起时,析出什么沉淀?

答:生成Ag 2CrO 4(砖红色)沉淀

Cr 2O 72- + 4Ag + + H 2O = 2 Ag 2CrO 4↓ + 2H

+ 19.为了从溶解有20g 六水合氯化铬(Ⅲ)的水溶液中快速的沉淀出氯,需要75mL 2 mol ·dm

-3的硝酸银溶液,请根据这些数据写出六水合氯化铬(Ⅲ)的配位式(结构式)。

答:配合物“物质的量”mol 075.045

.26620M m n ===配合物 则mol 15.02075.0n Ag =?=+ 配合物n ∶075.0n Ag =+:0.15=1:2

即配合物中有2个Cl -可与Ag +反应,所以,结构式为 [Cr(H 2O)5Cl]Cl 2

20.为什么碱金属的重铬酸盐在水溶液中的pH <7?

答:因为在溶液中存在2CrO 42-+ 2H + = Cr 2O 72 -+ H 2O ,所以碱金属的重铬酸盐显酸性。

21.溶液中的pH 值怎样影响铬酸根离子、钼酸根离子和钨酸根离子的组成?在什么介质中

能够存在Cr 2O 72-,Mo 7O 246-, Mo 8O 264-,离子?

答:在pH 较低的情况下,Cr 2O 72-易形成,酸度增强,不再缩聚;MoO 42-随pH 减小,缩合度

增大,pH =6时,生成Mo 7O 246-,pH 进一步减小时,缩合为Mo 8O 264-。

22.根据记忆,写出从钨锰铁矿中制备金属钨粉的整个反应过程。

答:6MnWO 4 + 6Na 2CO 3 + O 2 = 2Mn 3O 4 + 6Na 2WO 4 + 6CO 2 (加热)

Na 2WO 4 + 2HCl = H 2WO 4 + 2NaCl H 2WO 4=WO 3 + H 2O

或H 2WO 4 + 2NH 3?H 2O = (NH 4)2WO 4 + 2H 2O

(NH 4)2WO 4 = 2NH 3↑ + WO 3 + H 2O (加热)

WO 3 +3H 2 = W + 3H 2O (高温)

中级无机化学作业

软硬酸碱理论 将酸和碱根据性质的不同各分为软硬两类的理论。软硬酸碱理论简称HSAB理论,是一种尝试解释酸碱反应及其性质的现代理论。它目前在化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判别和其反应机理的解释。软硬酸碱理论的基础是酸碱电子论,即以电子对得失作为判定酸、碱的标准。 体积小,正电荷数高,可极化性低的中心原子称作硬酸,体积大,正电荷数低,可极化性高的中心原子称作软酸。将电负性高,极化性低难被氧化的配位原子称为硬碱,反之为软碱。硬酸和硬碱以库仑力作为主要的作用力;软酸和软碱以共价键力作为主要的相互作用力。 在软硬酸碱理论中,酸、碱被分别归为“硬”、“软”两种。“硬”是指那些具有较高电荷密度、较小半径的粒子(离子、原子、分子),即电荷密度与粒子半径的比值较大。“软”是指那些具有较低电荷密度和较大半径的粒子。“硬”粒子的极化性较低,但极性较大;“软”粒子的极化性较高,但极性较小。此理论的中心主旨是,在所有其他因素相同时,“软”的酸与“软”的碱反应较快速,形成较强键结;而“硬”的酸与“硬”的碱反应较快速,形成较强键结。大体上来说,“硬亲硬,软亲软”生成的化合物较稳定。 1963年由R.G. 皮尔孙提出。1958 年S.阿尔兰德、J.查特和N.R.戴维斯根据某些配位原子易与Ag+、Hg2+、Pt2+ 配位;另一些则易与Al3+、Ti4+配位,将金属离子分为两类。a类金属离子包括碱金属、

碱土金属Ti4+、Fe3+、Cr3+、H+;b 类金属离子包括Cu+、Ag+、Hg2+、Pt2+。皮尔孙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以软硬酸碱来区分金属离子和配位原子:硬酸包括a类金属离子(碱金属、碱土金属Ti4+、Fe3+、Cr3+、H+)硬碱包括F-、OH-、H2O、NH3、O2-、CH3COO-、PO43-、SO42-、CO32-、ClO4-、NO3-、ROH等软酸包括b类金属离子Cu2+、Ag+、Hg2+、Pt2+ Au+;Cd 2+; Pd2+、Hg2+及M0等。软碱包括I-、SCN-、CN-、CO、H-、S2O32-、C2H4、RS-、S2-等 交界酸包括Fe2+、Co2+、Ni2+; Zn2+、Pb2+、Sn2+、Sb3+、Cr2+、Bi3+ 、Cu2+等,交界碱包括N3-、Br- 、NO2-、N2 、SO32-等 表:软硬酸碱分类反应规律“硬酸优先与硬碱结合,软酸优先与软碱结合①取代反应都倾向于形成硬- 硬、软- 软的化合物。②软-软、硬-硬化合物较为稳定,软- 硬化合物不够稳定。③硬溶剂优先溶解硬溶质,软溶剂优先溶解软溶质,许多有机化合物不易溶于水,就是因为水是硬碱。④解释催化作用。有机反应中的弗里德-克雷夫茨反应以无水氯化铝(AlCl3)做催化剂,AlCl3是硬酸,与RCl中的硬碱Cl -结合而活化。 金属离子和配位原子分成a 和b两类。a类金属离子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高氧化数的轻过渡元素Ti、Fe、Cr和H;b类金属离子包括较重的、低氧化数的过渡元素Cu、Ag、Hg、Pt。a类金属离子的特性随氧化数升高而加强,它优先与体积小、电负性大的原子结合;b类金属离子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因配位原子的电负性增大而减弱:C≈S>I>Br>Cl>N>O>F此顺序几乎(不是全部)和a类金属离子形成

《无机化学下》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13章 氢和稀有气体 13-1 氢作为能源,其优点是?目前开发中的困难是什么? 1、解:氢作为能源,具有以下特点: (1)原料来源于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因而资源不受限制; (2)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大; (3)作为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环境; (4)有可能实现能量的储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氢气的发生,氢气的储备和氢气的利用 13-2按室温和常压下的状态(气态 液态 固态)将下列化合物分类,哪一种固体可能是电的良导体? BaH 2;SiH 4;NH 3;AsH 3;PdH 0.9;HI 13-3试述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各组分的根据和方法。 3、解: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稀有气体中分离各组分,主要是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原子间不同的作用力、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被吸附的难易等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13-4试说明稀有气体的熔点 、沸点、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4、解:氦、氖、氩、氪、氙,这几种稀有气体熔点、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熔点沸点越来越高。 密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其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单位体积中原子个数相同。 13-5你会选择哪种稀有气体作为:(a )温度最低的液体冷冻剂;(b )电离能最低 安全的放电光源;(c )最廉价的惰性气氛。 13-6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HeH 、HeH + 、He 2+ 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氦没有双原子分子存在? 13-7 给出与下列物种具有相同结构的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空间构型: (a) ICl 4- (b)IBr 2-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篇一:无机化学学习心得】 《普通化学》培训总结 本人作为化学专业的一名普通老师,有幸参加了高等学校教师网络 在线培训课程,同济大学吴庆生教授主讲的《普通化学》生动形象,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经验以及独特的教学艺术,给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 本门课程的培训视频以在校的普通化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为 对象,主要介绍了普通化学的课程定位、课时安排、教学理念、难 重点教学设计、主要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前 沿等内容。通过主讲教师对其多年课程教学经验的分享,经过面对 面交流,为我们指点迷津,提高了我们对本门课程教学能力。 我作为一名老师队伍当中的新人,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和立 场迅速切换到老师的授课思维状态,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有 了一定的感悟。我初步明白,作为一名老师,要竭尽所能的将知识 传授给学生,但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 潜能,这是我目前以至于以后都要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经过此 次的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路,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丰富教学形式。以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当代 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教学,而要采用富有激情、 生动形象、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把理论化学与生活中的化学 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理论与 实践完美结合。当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无机 化学当中抽象的内容,要采用动画的方式,具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 第三,教学要详略得当,对于重难点问题,要深入解析,以具体的 教学案例深入分析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同时,要将所学内容完美结合,前后串起来,在学习新知识 的同时,复习旧知识,而且便于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非常感谢吴教授的精彩授课, 同时非常荣幸有这次机会可以跟吴教授面对面交流学习,使我我受 益匪浅,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无机化学总结

无机化学总结 在学习方法上要求: 一、要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1 基础知识,例如元素名称,符号,周期表,重要的方程式,重要单质的制备、 性质及用途,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及用途; 例如:重要的氧化剂:KMnO4、K2Cr2O7、PbO2、H2O2、Cl2、NaClO、KClO3等 还原剂:SnCl2、H2C2O4、Na2SO3、H2S、KI、 沉淀剂:C2O42-、CrO42-、S2-、CO32-、OH- 配合剂:NH3、H2O 、CN-、SCN-、S2O32- 显色剂等; 2、一些重要的基本理论:如:化学键理论: ①VBT:经典的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理论、 ②CFT: ③MOT: 原子结构理论 酸碱理论 氧化还原理论 3、各种概念的具体定义,来源,使用范围;各种定律、定理、规则及使用条件 等;例如:PV=nRT 使用条件为高温低压;配合物的定义、K稳的定义等。 镧系收缩、 4、一些伟大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例如:1893年瑞士年仅26岁的化学家维尔纳(Wrener,A)提出PV=nRT 使用条件为高温低压理论,成为化学的奠基人。 Pauling 阿累尼乌斯(Arrhenius,S.) 5、一些科学方法,例如测定分子量的方法(四种)、测定原子量的方法;使自己 在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上得到提高。特别是实验方法,动手操作能力上得到提高。 6、掌握学习方法。例如:演绎法,归纳法。 按照自己的习惯,建立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要系统总结所学过的知识 1、整个无机化学:一个气体定律(四个定律)两个基础知识(热力学、动力学)三个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合平衡)及各种元素的性质。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 (下册) 及 答案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 (下册) 答案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X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X )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性质相似,这称为对角线规则。 2、( X )SnS 溶于Na 2S 2溶液中,生成硫代亚锡酸钠。 3、( X )磁矩大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强。 4、( X )氧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低次序为H 2O>H 2S>H 2Se>H 3Te 。 5、( √ )已知[HgCl 4]2-的K =1.010-16,当溶液中c (Cl -)=0.10mol ·L -1时,c (Hg 2+)/c ([HgCl 4]2-)的比 值为1.010-12。 6、( √ )如果某氢化物的水溶液为碱性,则此氢化物必为离子型氢化物。 7、( X )硼是缺电子原子,在乙硼烷中含有配位键。 8、( √ )在浓碱溶液中MnO 4-可以被OH -还原为MnO 42-。 9、( √ )配合物Na 3[Ag(S 2O 3)2]应命名为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酸钠。 10、( X )Pb(OAc)2是一种常见的铅盐,是强电解质。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下列各种酸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B )。 (A)HClO 3;(B)HClO ;(C)HClO 4;(D)HCl 。 2、下列浓酸中,可以用来和KI(s)反应制取较纯HI(g)的是............... ( C )。 (A)浓HCl ;(B)浓H 2SO 4;(C)浓H 3PO 4;(D)浓HNO 3。 3、用于说明Pb(Ⅳ)具有强氧化性的是............... ( D )。 (A)熵效应;(B)螯合效应;(C)屏蔽效应;(D)惰性电子对效应。 4、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的天线是用钛镍合金制成的,这是因为钛镍合金. ............... ( C )。 (A)机械强度大; (B)熔点高; (C)具有记忆性能; (D)耐腐蚀。 5、在一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少量NaClO 溶液,得到蓝色溶液(a),继续加入NaClO 后得一无色溶液,然后加入适量Na 2SO 3溶液,又复原为(a),Na 2SO 3溶液逐渐过量时,蓝色褪去,成为一无色溶液(b)。由此可推断,(a)和(b)溶液含有............... ( B )。 (A)(a)I 2,(b)SO 42-、IO 3-; (B)(a)I 2,(b)SO 42-、I -; (C)(a)I -,(b)H 2S 、IO 3-; (D)(a)I -,(b)H 2S 、I -。 6、下列各组离子中每种离子分别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时,都不生成沉淀的是............... ( B )。 (A)Al 3+、Sb 3+、Bi 3+; (B)Be 2+、Al 3+、Sb 3+; (C)Pb 2+、Mg 2+、Be 2+; (D)Sn 2+、Pb 2+、Mg 2+。 7、在下列各盐溶液中通入H 2S(g)不生成硫化物沉淀的是............... ( D )。 (A)Ag +;(B)Cd 2+;(C)Pb 2+;(D)Mn 2+。 8、决定卤素单质熔点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B )。 (A)卤素单质分子的极性大小; (B)卤素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

————————————————————————————————作者:————————————————————————————————日期: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原子 离子 单质分子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形成过程 电子式书写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措施 物质的电子式可体现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也决定着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简单微粒还可以通过电子式推导其空间结构。因此电子式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热点之一。但由于高中教材中未涉及电子亚层、分子轨道等理论知识,学生难以较系统理解微粒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而只能靠记忆、知识积累来处理这一类问题,错误率较高, 如将氧原子的电子式写成(正确应为)。典型错误归纳有以下两类:一、无法正确排列微粒中原子或离子的顺序。例如HClO的电子式写 O O H Cl O Mg2+ Cl 2

成: ; MgCl 2的电子式写成: 。二、不能正确表达共价键的数目。例如混淆O 2和H 2O 2中氧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总结了三种书写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的电子式的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异性相吸、电荷交叉”让原(离)子快乐排队。 “异性相吸、电荷交叉”是指在书写电子式时让微粒中带(部分)正电荷的离(原)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原)子交错排列。如次氯酸的分子式常被约定俗成为HClO ,但根据H 、Cl 、O 个三原子的氧化性(或电负性)差异可知该分子中H 、Cl 带部分正 电荷,O 带部分负电荷,因此HClO 的电子式应为 :。对于离子化合 物Mg 3N 2,先可判断出式中Mg 为+2价,N 为-3价,根据“异性相吸、电荷交叉” 的规律其电子式为 。 这条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离子化合物,运用时要求大家首先能正确判断化学式含有的微粒种类和它们所带的电荷的正负。如MgCl 2由Mg 2+和Cl -以1:2的比例构成,Na 2O 2由Na +和O 22-以2:1的比例构成。而对于共价微粒、只有少数氧化性(电负性)相差很小的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体有例外,例如HCN (其中C 为+4价、N 为-3价,电子式为 )。高中阶段涉及的常见共价微粒(由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微粒)的电子式基本都可以采用该规律来解决。 二、“电子分配求差量”揭开共用电子对数目的面纱。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配位化学中的“18电子规则”。(参见《中级无机化学》唐宗熏主编,2003,高等教育出版社)虽然该方法仅适用于计算共用键的数目,对配位键则爱莫能助。但在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配位化合物较少,典型代表为 Fe(SCN)3、[Ag(NH 3)2]OH 、 , 。该方法在高中阶段应用较广。具体算法以例说明: H C N H O Cl [Fe( —O - Mg 2+ N Mg 2+ N Mg 2+

无机化学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章

第一章思考题 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 A 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试问: (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 (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T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 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 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 (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 (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ΔU=-60+(-40)=-100KJ (2) ΔU=+60+40=+100KJ ,(3) ΔU=+40+(-60)=-20KJ (4)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 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2)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3)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最稳定的单质焓等于零。× (5)最稳定的单质的生成焓值等于零。×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 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 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 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理

第一章氢及稀有气体 1.氢气的制备 实验室:Zn+2HCl=ZnCl2+H2↑ 军事上:CaH2 +2H2O → Ca(OH)2 + 2H2↑ 2.稀有气体化合物 ①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 + PtF6 → Xe+[ PtF6] (无色)(红色)(橙黄色) ②氙的氟化物水解: 2XeF2+2H2O →2Xe↑+4HF+ O2↑ 6XeF4 + 12H2O == 2XeO3 + 4Xe↑+3O2↑ +24HF XeF6+3H2O →XeO3+6HF ③氙的氟化物为强氧化剂: XeF2 + H2─→ Xe + 2HF XeF2 + H2O2─→ Xe + 2HF + O2↑ 第二章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与碱土金属(铍、镁除外)元素溶于液氨,生成溶剂合电子和阳离子成具有导电性的深蓝色溶液。 碱金属M(S) + (x+y)NH3 M+(NH3)x + e-(NH3)y 碱土金属M(S) + (x+2y)NH3 M2+(NH3)x +2e-(NH3)y 二、氢化物

氢化物共分为离子型、共价型、过渡型 离子型氢化物是极强的还原剂:TiCl 4+4NaH Ti +4NaCl +2H 2↑ LiH 能在乙醚中同B 3+ Al 3+ Ga 3+ 等的无水氯化物结合成复合氢化物,如氢化铝锂的生成。 4LiH + AlCl 3 乙醚 Li[AlH 4] + 3LiCl 氢化铝锂遇水发生猛烈反应Li[AlH 4]+4H 2O=LiOH↓+Al(OH)3↓+4H 2↑ 三、 氧化物 1、正常氧化物 碱金属中的锂和所有碱土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分别生成正常氧化物Li 2O 和MO 。其他碱金属正常的氧化物是用金属与他们的过氧化物或硝酸盐相作用制得。 Na 2O 2+2Na=2Na 2O 2KNO 3+10K=6K 20+N 2↑ 碱土金属氧化物也可以由他们的碳酸盐或硝酸盐加热分解得到。 CaCO 3 CaO +CO 2↑ 2Sr(NO 3)2 2SrO +4NO 2+O 2↑ 1、 过氧化物与超氧化物 过氧化物是含有过氧基(—O —O —)的化合物,可看作是H 2O 2的衍生物。除铍外,所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都能形成离子型过氧化物。 2Na +O 2 Na 2O 2 除锂、铍、镁外,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都能形成超氧化物。 K +O 2=KO 2 2、 臭氧化物 300℃~500℃ 高温 △

无机化学下册参考答案

第十章P 333作业参考答案 思考题 1、(4)极化力与极化率 极化力:描述阳离子对阴离子变形的影响能力。 极化率:描述离子(主要指阴离子)本身变形性的大小。 13、离子的极化力、变形性与离子电荷、半径、电子层结构有何关系?离子极化对晶体结构和性质有何影响? 举例说明。 答:(1)离子极化力的影响因素: 阳离子的正电荷越高 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大; 当阳离子的电荷相同和半径相近时,阳离子极化力大小与其最外电子层结构关系是18e、18+2 e->9~17 e- > 8 e-。 ⑵离子变形性的影响因素:阴离子半径愈大、变形性愈大;阳离子变形性与它最外层电子构型有关:18e、 18+2 e-> 9~17 e-> 8 e-。 (3)离子极化结果:使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阴阳离子间的配位数减小、溶解度减小、熔点降低、颜色加 深。 14、试用离子极化的概念讨论,Cu+与NV半径相近,但CuCI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CI小得多的原因。 答:Cu+最外层电子结构是18e而N6是8e。C1的极化力大于N6, CuCI中的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使离子键减弱,所以CuCI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aCI。 17、形成氢键具备的条件是:元素的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有孤对电子(F、O N三种元素具备条件)。 习题: 1、填充下表 7、下列物质中,何者熔点最低?NaCI KBr KCI MgO 答:KBr熔点最低(因为阴阳离子的半径均大,晶格能小) 8、熔点由高到低:(1)从NaF到Nal熔点降低。

9、下列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属于哪种类型? Ba 2+8 e- Cr3+9~17 e- CcT 18 e- Pb 2+18+2 e- S 区d 区ds 区p 区 10*、I的半径最大、极化率最大。 11、写出下列物质极化作用由大到小顺序 SiCI 4> AICI 3> MgC2>NaCI 12、讨论下列物质的键型有何不同? (1)CI 2非极性共价键(2)HCI 极性共价键 (3)Agl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4)NaF 离子键 16、试用离子极化观点解释AgF易溶于水,而AgCI、AgBr、AgI难溶于水,并且由AgCI到AgBr再到AgI溶解度依次减小。 答:AgF是离子键,所以易溶于水。而AgCl-AgBr-Ag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增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程度增大,所以难溶于水,且溶解度减小。 第^一章P366作业参考答案 思考题 1、区别下列概念 (2)、d—d跃迁:在晶体场理论中,一个处于低能量轨道的电子进入高能量轨道,叫做 d —d跃迁。此过程吸收相当于分裂能的光能。 (3)、晶体场分裂能:中心离子5个能量相等的d轨道,在配体影响下分裂为两组(一组能量低、一组能量高),两组的能量差叫分裂能。 4、试述下列理论 (1)价键理论: A、形成体(M)价层有空原子轨道,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 B、形成体的空轨道在配位体作用下进行杂化,用杂化轨道接受L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M - : L ; C、杂化轨道不同,配合物空间构型不同。 (2)晶体场理论: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作为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无机化学是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科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机化学与生物、医药、电子、能源、环境、材料、地质、矿产等领域的重叠范围也越来越大。本考试科目要求应试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水溶液化学原理以及元素化学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实验方法、检测技能、应用技术,初步掌握新化合物及新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和应用的方法;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时刻关注与无机化学交叉的学科。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四、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析、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简答题、推断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物质结构基础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原子轨道、电子云、量子数、基态原子、轨道能级、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基本概念;玻尔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的区别;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电子分布原理及电子分布;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和核外电子分布关系。

熟悉: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核外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系和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二、分子结构 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点;原子轨道杂化的条件、类型及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分子轨道形成、能级、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分子间力的类型、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熟悉:键参数;共价健;离子键;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力和氢键 三、晶体结构 掌握:晶体中晶胞、晶格的基本概念;晶体的特点;离子晶体密堆积规则及简单的结构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如石墨)的特点;离子极化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熟悉:晶体及其内部结构;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离子极化 第二部分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化学热力学初步 掌握:状态函数、反应焓变和物质标准生成焓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进行有关能量守衡方程、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熟悉: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热力学各基本概念;内能、焓、自由能、熵等状态函数。 二、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状态;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反应熵及其作为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判据的应用。 熟悉:浓度、压强、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第三部分化学动力学基础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表示方法;反应速率理论;反应历程。 熟悉: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伦尼乌斯公式及其应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部分水溶液化学原理 一、水溶液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和教材建设 唐宗熏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和教材建设 一、开设中级无机化学课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无机化学作为重要的化学分支学科,涉及周期表的100多个元素和数以万计的化合物,并渗透到化学学科内、外许多相关学科,产生了生物无机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新领域和新知识。即使是无机元素化学本身的研究和教学也正在从描述向推理、定性向定量、宏观向微观发展。而理科大学化学系本科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按无机、分析、有机、物化开设基础课的传统延续了数十年,传统的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无机化学课程,基本上是建立在中学数、理、化基础之上。它分为两大块:前一块普通化学原理既是为基础元素化学的学习做好理论准备,又是为其他后续化学课程起先导作用;后一块基础元素化学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介绍。这种课程设置对我国理科化学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无机化学的学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由于数、理及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局限性,要从结构化学、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等理论结合上对无机化学的问题进行深入阐述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之无机化学的教学显得不足。一些学校在大四开设无机化学专题来补充,但挂一漏万。所以化学系本科生的无机化学知识水平仍得不到根本提高。打破旧传统,代之以无机化学分段设置课程的结构改革,实施无机化学课程分段教学,开设中级无机化学课,这是新形势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中级无机化学应该系统介绍现代无机化学所涉及的新理论、新领域、新知识和无机新型化合物。在教学方法上突出结构化学、配位化学及热力学等基础理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西北大学化学系自1988年开始在全国较早实施无机化学课程分段教学,在一年级开设初等无机化学,在三年级下学期开设“中级无机化学”课程。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关注化学系课程体系的总体改革,除了要把握住中级无机化学在无机化学总教学计划中的准确位置,选择的内容应反映无机化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之外,还要把握住中级无机化学在化学学科整体教学计划中的准确位置。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结构—反应—性能”一体化的讲授主线,根据课程要求对讲授的内容作精心的选择、创造性组织和深入浅出地介绍,以启迪学生,使其能在时代发展水平上超前和创造思维。这样的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既能真正讲授无机化学本身的内容,又能用结构化学、热力学和反应理论来统一阐述无机元素化学,更便于新知识和新领域的介绍。克服了传统的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无机化学中讲授了一些不该由自己承担的化学基本原理的知识内容,而对应该由自己讲授的一些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却因学生的基础和学时的限制而舍弃的弊病。 二、恰当定位,构建中级无机化学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