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间相互作用

物体间相互作用
物体间相互作用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确定弹力的方向

三、德育目标:

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能力,结合实际的求实精神。

教学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

2、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讨论答疑

教学用具:

弹簧、海绵、薄竹片、微小形变演示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都是利用他们弹性形变时的弹力,同学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利用弹力得力子,谁来说?

学生回答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

……

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形变的概念

2、理解弹力是因为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3、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4、知道形变的种类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1)实验演示:

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

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

老师:对,这就是形变。

板书: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2)被压缩的弹簧上放一黑板擦,放手,黑板擦被弹起;被弯曲的竹片上放一粉笔头,放手,粉笔头被弹起。

提问:为什么黑板擦、粉笔头被弹起?

引导学生回答: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和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就被弹起。

提问:如果粉笔头、黑板擦与形变物不接触,会受到这个力吗?

引导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这个力

学生总结什么是弹力?

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

弹力。

可见,弹力的产生需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2、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实验操作: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向学生作一简单介绍。

(1)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光线经M、N两平面镜两次反射,射到一

(2)个刻度尺上,形成一光亮点。用力压桌面,同学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

学生分析:桌面有了形变,使M、N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总结: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

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3、弹力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学生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

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得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沉重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1)画出下列各静止物体的弹力(接触面光滑)

(2)师生共评: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点与点的接触要找两接触点的公切面,弹力垂直于这个共切面指向被支持物。

强调:象B图中,斜面与球间有无弹力?

对小球状态进行分析:如果小球受到斜面弹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

动。由此可判定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得基本方法,说明两接触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

5、形变的种类

请同学阅读P6,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学生:形变分为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比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为拉伸形变,

弓、跳板的形变为弯曲形变,金属丝被扭转为扭转形变。

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演示实验: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甲弹簧(原长:)

1 2 3

弹力大小(N)

弹簧长度(m)

弹簧伸长量(m)

乙弹簧(原长:)

1 2 3

弹力大小(N)

弹簧长度(m)

弹簧伸长量(m)

结论: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思考:弹簧被压缩时,弹簧弹力与弹簧的缩短量有什么关系呢?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的形变量x成正比

f=kx

三、小结

1、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力方向的确定

3、形变的种

五、板书设计

3.2 研究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运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知道动摩擦因数与什么有关

3、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掌握求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

2、难点: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观察演示,总结

四、教具: 木刷,木块,测力计

五、课时:1节

六、教学过程

(一)质量为m的木刷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刷受几个力?大小、方向如何?各是什么性质的力?画出木刷受力示意图?

解答:木刷受重力和弹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mg;还受支持力(弹力)作用,依二力平衡原理可知弹力FN=mg.受力图如图所示.

导出新课:如果用水平向右的外力F1拉木刷,使其滑动,观察木刷底下鬃毛的形状,这是为什么?再次分析物体受几个力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

(1)产生:观察上面的现象可知:毛刷与桌面接触,并且相对于桌面滑动,而桌面由于粗糙,在接触面处产生了一个作用于毛刷上的阻碍其相对于桌面运动的滑动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毛刷的鬃毛向着相对于地面运动的反方向倾斜,说明毛刷受到的摩擦力跟毛刷相对于地面运动的方向相反.如图中F2所示.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这里的相对运动是指相对于与之接触的物体的运动.

如图所示:

(3)大小:

实验:将木块放在长方形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再分别在木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仍分别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每次测力计读数及木块与砝码的总质量,填入表中

1 2 3 4 5

重力G

压力FN

摩擦力F

F/FN

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其中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

必须指出,滑动摩擦力是与压力成正比,而不是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在上面的实验中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只是特例,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并不等于重力,例如斜面上的物体,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以及相对速度大小(≠0)无关.

将上述实验中的木板换成硬纸板,重复实验,发现比例系数μ与前次不等,说明μ值跟相

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两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

学生阅读教材《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表.

例题:教材第9页(例题)

(三)静摩擦力

演示实验:用不大的力通过测力计水平拉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木块虽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仍静止,读出测力计读数,分析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几个力?

由二力平衡可知,木块除受到拉力以外,还受到了与拉力等大反向的作用力,这个力是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所谓“静”,是指木块相对于桌面静止.

继续增大拉力,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说明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1.产生:静摩擦力产生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且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保持相对静止的接触面之间.

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

木块相对于桌面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即与物体相对于桌面向

右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大小:静摩擦力总等于沿接触面方向物体受到的外力,而与压力无关.

在上面的实验中,增大拉力,发现木块静止到一定的时候就由“静”变为“动”了.说明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刚要运动时的外力,因此,静摩擦力F的值为

0<F≤Fmax

例题: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木箱,它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大于滑动摩擦力,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木箱施一水平推力,推力大小由零逐渐增大,使木箱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画出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F′随推力F变化的图象.

当外力在小于F0以前,木箱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外力F相等,故图线为过原点的45°倾斜直线;当外力等于F0时,物体受最大静摩擦力Fmax=F0,以后物体开始滑动,且受滑动摩擦力F′=μFN=μmg不变,故图线为水平直线.

阅读课文最后自然段:静摩擦力常见的例子.

(四)课堂小结: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相对滑动

大小:F=μFN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

摩擦力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大小:0<F≤Fma x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

(五)课外作业

思考题:

1.请举一二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静摩擦力为动力。

2.人在爬绳的过程中,手受到什么摩擦力?方向怎样?摩擦力的方向跟人体运动的方向是一致还是相反?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知道什么是力的等效与力的替代。

3、学会寻找等效力。

【过程和方法】

1.类比力的等效与替代,自己分析、讨论,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运用数学工具(图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中重视严谨的科学推理过程,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等效与替代

【知识要点】

力的作用效果:

(1)、静力的效应:①物体的形变。②物体的平衡。

(2)、动力的效应(本章暂不涉及):①瞬时效应产生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②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冲量、动量定理。③空间上的累积效应、功、动能定理。

3、力的三要素与力的图示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我们

用有向线段可以把极抽象的力具体化: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有向线段的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4、力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按力的效果分类,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

【问题探究】

给你两个量程为5N的轻弹簧秤,一个带有小钉子的平板,几张白纸,将橡皮筋结在小钉子

上,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到某点O,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橡皮筋是否也能将橡皮筋拉到O点?即两种方法的效果是否可以相同?

2.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到某点O的作用力与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橡皮筋到O点的作用力有什么关系?

解析:1.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到某点O,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橡皮筋也能将橡皮筋拉到O点.

2.记下用一个弹簧秤拉到O点时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并用力的图示法将这个力表示出

来,并计为F;记下用两个弹簧秤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及方向,并用力的图示法将这两个力表示出来,并计为F1、F2.

3.多次重复步骤2,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F是以F1、F2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

点评:试题从问题情景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真切地认识到力是可以等效和替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分力和合力,并能初步发现合力和分力的关系,为下一节的学习打下基础,也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该题也给教材“实践与拓展”栏目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思路】: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说,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2)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认识力,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本节课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神舟七号的发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讨论的参与性、实验的探究性、反馈的及时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和归纳实验现象,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通过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用物理语言合理解释的能力。 4.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的难点:用力的示意图对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塑料尺、铅笔、磁铁、铁块、气球、弹簧、橡皮筋、橡皮泥、弹簧测力计、旱冰鞋两双

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讲义教案

力的相互作用 一、基础知识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 (2)力是矢量,其作用效果由大小、方向及作用点三个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位移。 2.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科学上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各个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叫力的图示。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关心力的方向,而不太关心力的大小和作用点。这时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3. 重力,重心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于物体的重心。 (2)测量重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需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 弹力,胡克定律 (1)弹力的产生:物体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2)常见弹力的方向: (3)弹力的大小——胡可定律: 内容: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5.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仍保持相对静止)。

有关。 方向: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6.滑动摩擦力 定义:两个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1)滑动摩擦力:F=μF N;(2)动摩擦因数μ取决于接触面材料及粗糙程度,F N为正压力。 方向: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7.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 (1)遵循规律:力的合成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即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力的合成: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大小均不变,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θ,其合力大小为F合,当夹角θ变化时,合力的取值范围是丨F1-F2丨≤F合≤ F1+F2。 力的分解: (1)遵循规律: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分解原则:分解某个力时,一般要根据这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正交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的方法。 (4)分解步骤:①选取合适的方向建立坐标系,②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沿坐标轴方向分解,③分别算出x轴和y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力,合力等于在该方向上所有力的代数和,④求出合力的大小,⑤求出合力与x轴方向夹角。 8. 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共点力平衡: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使F合=0。 (3)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4)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通过平移可构成封闭三角形。 (5)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

物理学业水平复习专题2-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021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2) 专题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考纲内容复习指南 1.形变、弹性、胡克定律(Ⅰ) 2.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Ⅰ) 3.矢量和标量(Ⅰ) 4.力的合成或分解(Ⅱ) 5.共点力的平衡(Ⅰ) 6.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Ⅰ) 本专题主要是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的概念,以及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规律、共点 力的平衡条件等,在近几年广东省高中学业 水平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 复习时,一定要真正理解三种力的概念,能 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物体的平衡. (第一课时) 考点1 力、重力 1.力是物体之间的________. (1)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________和使物体产生________. 2.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例题讲解】 1.(多选)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方法归纳 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把握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及分类. 考点2 形变与弹力 1.弹力的产生:是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了________而产生的力. 2.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_,对压力、支持力等,其方向

总是________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绳索之类的弹力总是沿绳索指向其________的方向.【例题讲解】 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桌面上静止的木块,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B.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这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D.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方法归纳 1.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弹力的产生条件:(1)物体直接相互接触;(2)物体发生形变. 3.理解弹力的方向:(1)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并指向受弹力的物体;(2)沿绳子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考点3 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x(伸长量或缩短量)________,公式为________,式中k是弹簧的________. 【例题讲解】 3.如图所示,竖直悬挂一轻质弹簧,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刻度为8 cm,挂上5 N的钩码,指针所指刻度为10 cm,此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A.150 N/m B.200 N/m C.250 N/m D.300 N/m 方法归纳 1.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公式为F=kx. 2.胡克定律又可以变形为ΔF=kΔx. 3.劲度系数反映弹簧在外力拉伸(压缩)情形下,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由弹簧本身属性决定. 考点4 摩擦力 1.摩擦力的产生: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________或____________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间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 (2)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________. 3.摩擦力的大小.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μN,式中μ称为__________,其大小与接触面间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无关. (2)静摩擦力的大小:可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求解,但静摩擦力只能在0~f m范围内变化,f m为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比同一接触面的滑动摩擦力稍大,近似可看成相等.【例题讲解】 4.对弹力和摩擦力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如果存在弹力作用,则这两个物体一定相互接触 B.两个物体如果相互接触,则两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C.放在粗糙地面上的物体,一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D.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一定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方法归纳

7.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

7.1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气垫船在行驶时,船体可以离开水面,速度每小时达100多千米,是什么力量把数百吨的船托离水面呢? 问:怎样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答: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受到乙物体作用时,甲物体一定同 时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 (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 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问:运动状态改变指什么? 答:运动状态改变应包括两个方面: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和物体运动的速变大小改变.如: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都属于速度大小的改变.概括起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以下三种情况:(1)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3)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问:怎样正确作力的图示? 答:作力的图示要做到:“一画点、二定标度再画线、三画箭头标大小.”“一画点”是表示先要画力的作用点;“二定标度再画线”是指根据力的大小定出适当长度的线段作为标度.画线时,可由作用点开始沿力所指的方向画去,使线段的长短与力的大小成比例;“三画箭头标大小”是指所画线段的末端添上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及大小(如F=20 N).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讲义(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1 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注意以下几点】: ①力的物质性:有力发生则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②力的相互性:施力物体给予受力物体作用力的同时必然受到受力物体的反作用力,即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③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④力的独立性:一个物体可能同时受几个力作用,每个力产生独立的作用效果。【例】以下有关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种要素D.在各种力中,只有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2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力的分类 (1)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同一性质的力,效果可能不同。 ②同一个力按性质命名有一个名称,按效果命名可能有不同名称,如马拉车的力按性质叫弹力,按效果可以叫拉力或动力。 ③对力进行分类时,不能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标准,一般按性质来分。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只分析按性质命名的力。 【例】关于力的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C.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4 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心:由于地球吸引,物体各部分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把各部分受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 【注意以下几点】: ①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集中于重心。 ②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例】.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地心B.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 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直接测出D.在不同地点,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不变 5 弹力 (1)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的条件:①直接接触;②相互挤压(产生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八章 力 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㈠ 知识目标 1. 通过对图景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探讨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2. 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3. 通过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实验,感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知道力的三要素; 4. 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 5. 通过多个实验现象的归纳,认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㈡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2. 了解用“科学猜测”和“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实验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 1. 结合有关力的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的价值,进而将好奇、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 2. 通过观察、实验与分析、归纳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在研究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使社交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力的方法 【教学器材】磁铁,薄铁片,弹簧,塑料尺,滑板,铅笔,磁体小车,两个气球 【教学过程】 一、小魔术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1:老师手抓一塑料碗,手心藏一小强磁铁,将一乒乓(内部粘有铁片)球放在碗里,再将碗提起,嗯?乒乓球不见了!然后揭示谜底,球被吸在碗底了! 生:磁铁对铁片有力的作用 师:“力有很多种,我们还学过哪些力?” 生:“重力、弹力、摩擦力” 师:“重力、弹力、摩擦力都是力,我们本节课一起学习第八章第四节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新授: 1. 什么是力? (a )请同学们就重力、弹力、摩擦力各举一例 学生举例: 地球 吸引 苹果 手 拉 弹簧 地面 阻碍 足球 结论: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 (b )强调概念中的“物体与物体”共是两个物体,问:“一个物体能产生力吗?” 作用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知识归纳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②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必有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③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一)、弹性和塑性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施力物体:地球。 产生条件:①物体间有直接接触。②接触处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大小:与物体发生的形变量(形变大小)有关。(还跟物体的材料有关) 方向: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如果一个物体发生形变,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那么作用点就在另一个物体上(受力物体上)。 (三)、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伸长得就越长.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明确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前必须校零,检查指针和弹簧是否与外壳有摩擦。 (2)在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3)读数时,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齐平。 (4)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题(含答案)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坐在船上的同学用力推岸时,船就会离岸而去,而岸却在原地没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人对岸(填“有”或“没有”)作用力,该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填“人”或“岸”). 2.如图所示,在水平课桌上放一本书,下列选项中所指出的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 ) A.书对课桌的压力和地面对课桌的支持力 B.课桌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C.课桌对书的支持力和书的重力 D.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3.观察下列三幅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4.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是( ) A.人对船的推力 B桨对水的推力 C.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5.甲、乙两个滑冰者面对面地静止在光滑的冰面上,若甲用力推乙,则其结果是( ) 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推力作用,甲不会受到乙的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分别受到同样大小的推力,并同时后退 6.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 C.飞机受到的力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7.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田径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8.如图所示,在测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桌面受到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为,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9.船停在距离岸边不远处,按照陆地上的经验,人在船头用力跨出一大步就可以到达岸上.而实际人从船头向岸上用力跨出一大步时,却往往容易掉进水里.这是为什么? 【作业精选】 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相互作用的力也可能发生在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用手指压水笔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停在湖中,甲船里的人用竹竿将乙船推开,其结果是( ) A.乙船被推开了,甲船仍然静止不动 B.乙船先离开,甲船后离开 C.甲、乙两船同时相互远离 D.甲、乙两船同时相互靠近 4.下列四个例子中,能说明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是( ) A.用手提水桶,桶受到重力和手的拉力作用 B.划船时,船桨向后推水,水则向前推船 C.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施加的向上的弹力和重力的作用

最新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专题训练+模拟试题优秀名师资料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典型例题专题训练模拟试题 第三章力物体的平衡 本章摩擦力的概念二力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矢量和标量及运算受力分析 1 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 ◎ 知识梳理 要对力有深刻的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领会力的概念。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当两个力 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2)力的示意图:不需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类 (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6(重力 (1)(重力的产生: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21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9.8米,秒,表示质量 ? 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2由弹簧秤测量: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 ? (3)(重力的方向: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编号:1 2019届高三物理早练 2018.7.31 1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考点一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a.弹力的有无与方向 1. 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②弹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③绳子类软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垂直于被拉物体的平面 ④绳子类软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沿绳子的方向 ⑤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⑥ 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⑦ 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⑧ 只有有弹性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 A. ①③⑦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⑧ 2.如图球A 在光滑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 所受的弹力说法正确的是( ) 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 C.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 D.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上 b.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3.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忽略不计,滑轮的轴O 安装在一根轻木杆P 的一端上,手握住杆的另一端静止不动。一根轻绳ab 绕过滑轮,a 端固定在墙上,b 端下面挂一个质量都是m 的重物, 当滑轮和重物静止不动时,甲、丙、丁图中木杆P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 乙图中木杆 P 竖直, 设、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受到木杆 P 的弹力的大小依次为F A ,F B ,F C ,F D ,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F A =F B =F C =F D B. F C >F A =F B >F D C. F A =F C =F D >F B D. F D >F A =F B >F C 4.如图12所示,一光滑半圆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用轻绳跨过碗口并连接质量分别为m2和m3的物体,平衡时碗内小球恰好与碗之间没有弹力,两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53°、37°,则m1∶m2∶m3的比值为( ) A.5∶4∶3 B.4∶3∶5 C.3∶4∶5 D.5∶3∶4 考点二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a.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 5.关于摩擦力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相互接触且挤压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②.相互接触且挤压并有相对滑动的物体一定有摩擦力 ③.发生相对滑动的物体一定有摩擦力 ④.受到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弹力作用 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⑥滑动摩擦力的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⑦滑动摩擦力只存在运动的物体上 ⑧物体间相对滑动速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A. ①⑦ B. ④⑥ C. ②⑥ D. ④⑧ 6.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 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 后滑动停止,随后就随皮 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 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情况是( ) A .在AC 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B .在A C 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 .在CB 段不受静摩擦力 D .在CB 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7.如图,两根直木棍AB 和CD 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木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则( ) A .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大 B .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小,摩擦力变小 C .圆筒将匀加速滑下 D .圆筒仍能匀速滑下 8.如图所示,有一个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 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水平力F 可能不变 D.水平力F 必须逐渐增大 9.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恒力F 推运料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F 与水平方向成30°角,运料车和材料的总重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筑工人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 .建筑工人受摩擦力大小为1.5G C .运料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D .运料车对地面压力为0.5F +G 10..如图所示,A 是一质量为M 的盒子,B 的质量为 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 置于倾角为α=30°的斜面上,B 悬于斜面之外,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向A 中缓慢地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 ) A.绳子拉力大小不变,恒等于Mg B.A 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A 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A 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b.摩擦力突变 11.某学习小组为体验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状态,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位同学坐在长直木板上,让长直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地面的夹角θ变大),另一端不动,则该同学受到支持力F N 、合外力F 合、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G 1、摩擦力 F f 随角度的变化关系图象是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地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地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地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力地作用效果:使物体地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力地种类: ①根据力地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地,不同名称地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地力,性质可以不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地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地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地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地吸引而产生地,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地吸引力. ③重力地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地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重力地大小: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地方同一物体地重力大小不同地,纬度越高,同一物体地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地重力不受运动状态地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地任何地方重力地大小不变. ()重力地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地物体,所受重力地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地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地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重心:物体所受重力地作用点. 重心地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地重心只与物体地形状有关.形状规则地均匀物体,它地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地物体地重心与物体地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地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地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地位置与物体所处地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地重力用作用于重心地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地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地点来代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弹力 ()形变:物体地形状或体积地改变,叫做形变.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复习:第三章相互作用 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同时产生一对力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和力的图示 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1)、大小G=mg (2)、方向:竖直向下(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 二、弹力 1、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2、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3、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4、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a、k 劲度系数N/m ;b、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 ( 3、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4、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a、接触面粗糙;b、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静摩擦力分析 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 2、大小0≤f≤Fmax 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 滑动摩擦力分析1、接触时粗糙2、相对滑动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

初二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当我们观察到物体发生了或发生改变,就知道物体受到了力.(题型一) 2.蜜蜂在空中飞行时要不断扇动翅膀才不会落下.从力的角度分析,不断扇动翅膀是因为。(题型一) 3.如图8-16所示,开门时,用手推在A处比推在B处更容易打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题型二) 4.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所含的物理道理是__________.(题型一) 5.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对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对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说明.(题型一) 6.如图8-17所示,三物体分别受到F1、F2、F3的作用.则根据图示,F1、F2、F3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应为_________.(题型三) 7.下列哪个例子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 (题型一)A.射箭运动员箭上弦后将弓拉开 B.一石子在空中加速下落 C.茶杯放在桌上也能使桌子发生形变 D.陨石落地,将地面砸开一个大坑 8.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 是( ) (题型一)

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 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 C.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 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 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一) A.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并不吸引带电体 B.指南针能够指南北,说明有些物体受力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C.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D.如果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10.作图:(题型三) (1)质量为3 kg的物体放在斜面上,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2)重80 N的球挂在竖直光滑的墙壁上,绳的拉力是100N.画出球所受重力和拉力的图示. (3)用100 N的力沿斜面向上拉重200 N的物体.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拉力的图示. 综合提高训练 1.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地完成了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姿态确定的(即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应用了物理学中________的原理.(题型一) 2.下列一些例子都是力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请你将产生相同效果的例子的序号归纳在一起,并说出共同点。

高中物理-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力物体的平衡 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本章从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识力的物质性、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并通过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或从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的受力分析法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析方法。由于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知识的考查重点是:①三种常见力,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明年乃至许多年后,仍将是频繁出现的热点。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在高考中或单独出现或与动力学、电磁学等相结合,或选择或计算论述,或易或难,都要出现。 核心知识课标解读 力的概念1 理解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会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4 知道力的分类. 重力的确概念 5 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6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7 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弹力的概念8 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9 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弹力的方向. 10 知道如何显示微小形变. 胡克定律11 知道在各种形变中,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12 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13 对一根弹簧,会用公式f=kx进行计算. 摩擦力的概念14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15 会利用公式f=μN进行计算,知道动摩擦因数跟什么有关 16 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17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跟两物间的压力成正比 二力平衡18 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19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力的合成和分解20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1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2 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公式法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3 熟悉力的三角形法. 24 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 25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逆运算, 26 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矢量和标量及运算27 知道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 28 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加法运算的普遍定则.受力分析 2 初步熟悉物体的受力分析.

数理报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

数理报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 用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 (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第二节研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力的相互作用 第1讲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5)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 (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 (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 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 (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 ,可用弹簧秤测量 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 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 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 (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 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 (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 (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1、 K 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 2、 X 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 3、 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5)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 3、摩擦力 (1)产生: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一定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可能相同、还可能成其它任意夹角) (4)方向的判定:由静摩擦力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定;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由动力学规律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5) 作用点 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3)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一定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成其它任意夹角) (4)大小:f=μN (μ是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V = 2 V = 3 f = μm g f = μ(mg +ma) f = μm g cos 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